第四章教育本体论、本质论、主体论、价值论解读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价值论在道德和社会评价中的应用
道德和社会评价中的价值 论
价值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道德、伦理 和社会评价等问题。在道德和社会评价中, 价值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各种 行为的善恶、是非和正义性等。
价值论在道德和社会评价 中的应用
在道德和社会评价中,价值论的应用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各种行为的善恶、 是非和正义性等。例如,在道德评价中,我 们可以使用价值论的方法来评估某个行为的 道德标准和质量;在社会评价中,我们可以 使用价值论的方法来评估社会现象的正义性
科学研究中的本体论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本体论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客观实体及其属性和关系。例如, 在生物学中,我们可以使用本体论的方法来描述生物物种的分类、结构和功能等;在物理学中,我们 可以使用本体论的方法来描述物质、能量和力的本质和属性。
认识论在思维和决策中的应用
思维和决策中的认识论
它关注的是研究实在 、本质和存在本身的 本质和特征。
本体论的历史发展
01
02
03
04
古希腊哲学家最早涉足本体论 ,他们讨论了实在、本质和存
在本身的问题。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也探讨了 本体论,尤其是关于上帝的存
在和本质。
近代哲学家如笛卡尔、康德等 也对本体论有重要贡献。
当代哲学依然在探讨本体论的 问题,如存在论、形而上学等
智慧的体现。
价值论在哲学体系中同样占据了 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涉及到人类 行为的目标和意义,是人类价值
观的体现。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在现代哲学中的发展
现代哲学对于本体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和实在的关系上,探讨语言的本质和实 在的存在方式。
教育哲学第四章
。
成中英认为,在构建本体论哲学体系时,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思维 方式是整体体验性的,而西方的思维方式则 是分析求证性的。中国的体系首先注重构建 宏观整体的本体框架,具有本源与根本、历 史与基础两个维度。这一体系不是静态的, 而体现了源与流、本体与变体的统一,形成 了虚体与虚用,有无相生、虚实互发的道的 结构。其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在今天也是 很有启发意义的。
二、近代哲学本体论
在近代,随着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的兴起,哲学家对本体论的思考更加深 入,到了黑格尔,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使 本体论达到了顶峰。
笛卡儿(Descartes,R.)发展了柏拉图 的理念哲学,诉诸理性权威。他从普遍的怀 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他认为, “我思”既是“我在”的根源和前提,也是 “我在”的本质规定和目标追求。他在“本 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的概念,而上 帝才是绝对意义上的存在物。精神和物质是 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并且都依赖于上帝的 存在。笛卡儿否认物质的第一性,强调思维 的第一性。他认为,人的思维决定了人的存 在、人的本质。
自然人性论到了近代,一些思想家对 “自由人性”有了新的理解,象自爱、自由 和平等 “天赋人权”就得到了尊重与保护。 尤其是在被称为“自由哲学家”卢梭为代表 的思想家的努力下,自然人性论在西方获得 了长足的发展。。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自 然人性论实质上是纵愚弃智人性论,而西方 近代思想家的自然人性论则是纵欲求智人性 论。
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
人性是什么?是人的本性还是人的个性? 或者二者就是一回事?我认为,人性是指人 的本性,是构成教育本体论的基石。而人的 个性是“表明个人对社会自主创造关系的思 想与行为的总体特征” ,它主要表现在 “独立性、独特性、创造性和完整性”四个 方面,从生成性和完整性上看,人的个性与 人的本性(人性)有关,但从总体特征上看, 人的本性主要指先天生成的,而人的个性主 要还是后天形成的。因此,人性不等于个性。
教育哲学的层次划分
教育哲学的层次划分有:
1.教育哲学的本体论层次:本体论关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涉及
对教育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认识。
在这个层次上,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价值、目标以及教育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2.教育哲学的认识论层次:认识论关注教育中的知识获取和认知
过程,研究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方法和有效性。
在这个层次上,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知识论基础、学习理论以及知识的本质和产生过程。
3.教育哲学的伦理学层次:伦理学关注教育中的价值观和道德问
题,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在这个层次上,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伦理基础、教育中的道德问题以及教育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
4.教育哲学的政治学层次:政治学关注教育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研究教育的权力关系、政策制定和社会变革。
在这个层次上,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政治性、权力分配以及教育与社会政治结构的相互作用。
价值观教育的本体论基础
价值观教育的本体论基础一、引言价值观教育是对个体进行道德和价值观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
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教育的本体论基础是指支持和指导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观基础,即指价值观教育理论的逻辑基础和哲学思想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理论角度对价值观教育的本体论基础进行探讨。
二、实用主义视角下的价值观教育基础实用主义是一种以实用和效果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在实用主义视角下,价值观教育的本体论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价值观教育的目的论基础。
实用主义强调实际问题和实践效果,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实际生活。
2.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实用主义倡导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价值观教育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教师应该通过实际行动和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把握能力。
1.价值观教育的文化基础。
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化多样性和相对性,认为不同的文化境遇下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和个人特点,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相对性的理解。
2.价值观教育的反思基础。
后现代主义关注权力与知识的关系,认为价值观教育应该使学生有能力对现有的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和思考。
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使他们能够对社会和价值观念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基督教是一种宗教信仰,对于价值观教育的本体论基础可以从基督教的教义和信仰中找到启示。
1.价值观教育的本质。
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的形象,每个人都有内在的尊严和价值。
价值观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并通过信仰和道德行为来彰显这种价值。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1. 引言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是哲学中的三大基础性问题。
本体论关注的是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性质,认识论关注的是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而价值论关注的是价值的本质和价值判断的理论基础。
这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构成了哲学的基础框架。
本文将对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2. 本体论本体论是对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性质进行研究的哲学分支。
本体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存在?存在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和属性?本体论的目的是探讨存在的实质、种类和结构。
在本体论中,存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绝对存在,即无论人类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二是相对存在,即存在是由人类主体意识所构建的。
本体论的观点可以分为实在论和唯心论两种。
实在论认为存在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唯心论认为存在是由人类主体意识所构建的,人类的意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过程和认识方法的哲学分支。
认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认识的本质是什么,认识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在认识论中,存在着两种核心观点:一是经验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由经验所构成的,人类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得知识;二是理性论,认为人类的知识是由理性所构建的,人类通过推理和思考来获得知识。
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人类的认识是由经验和理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认识过程中,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通过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不断积累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同时,人类的认识也受到主体的局限性和客观的限制,人类无法完全洞察世界的本质。
4. 价值论价值论是研究价值的本质和价值判断的理论基础的哲学分支。
价值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的来源、本质和判断标准。
在价值论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观点:一是客观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体意识无关;二是主观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由人的主体意识所决定的,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
在实际应用中,价值论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判断。
教育哲学 专题四 教育本体论
▪ 康德的先验批判对主体认识能力考察和限定,在认识领域 驱逐本体问题,同时在实践领域重新确立本体论,确保人 的自由和尊严。先天认识形式,道德法则,绝对命令。
▪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实体即主体”,用“绝对精神”将 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起来,以辩证法为基本方法。
笛卡尔
▪ 笛卡尔认为,“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我’就是怀疑活动的 主体;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 存在的。”
▪ 这样,人本主义就把本体论式的意向性追求投向人自身,从而去探寻人 的生存活动中那些最为根本最为基础的东西:生命冲动、意志、焦虑等 等。
2.科学主义思潮
▪ 科学主义思潮指以实证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等为代表的用科学理性的观点来 解释人,强调哲学与科学的联系,甚至把哲学和科学相提并论,否定哲学具有超越 科学的意义的思潮。
▪ 巴门尼德对哲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以两条道路或两个世界 的划分确定了西方哲学关注的基本方向;将存在作为哲学研 究的对象,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摒弃直接宣称,重在逻辑 论证,使哲学向理论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作为思想与作 为存在是同一回事情的命题确定了理论思维或思辨思维的基 本形式。实际上,巴门尼德追问的问题与自然哲学家追问的 问题是不同的,后者追问时间上在先的最古老的开端和主宰, 也是构成万物的元素;前者追问逻辑上在先的本质和存在, 是一切具体事物存在的前提和根据,这也和西方语言的特点 有关。
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
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是哲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探讨人类存在和行为的意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本体论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实体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本体论认为,存在是独立于我们的意识和观念的,它存在于我们之外,是客观存在的。
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存在?”通过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实体,本体论试图揭示事物的真实本质和意义。
价值论是研究价值和价值判断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主观的,是人类主体赋予事物的。
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好的?”通过研究人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价值论试图揭示人类对于事物的评价和选择标准。
实践论是研究人类实践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的实际行动和实践经验。
实践论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来改变和塑造世界,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
实践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行动?”通过研究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行为,实践论试图揭示人类的行动动机和目的。
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体论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实体,为价值论提供了基础。
价值论研究人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实践论提供了指导。
实践论研究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行为,为本体论提供了验证。
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础。
在人类的生活中,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体论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意义,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
价值论帮助人们确定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评价和选择事物。
实践论帮助人们理解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改变和塑造世界。
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是哲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体论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实体,价值论研究人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实践论研究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行为。
《教育主体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主体的权利是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如教师的教学 自由、学生的受教育权等。教育主体的义务则是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应承 担的责任和义务,如教师的教学职责、学生的学习义务等。
教育主体的作用与功能
总结词
教育主体的作用与功能是教育主体论的实践应用,它体现了 教育主体的价值和意义。
程体系。
转变教学方式
教育主体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探 究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优化教学评价
教育主体论要求建立多元、开放 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过程和实际效果,促进教学质
量的不断提升。
教育主体论在学生发展中的应用性,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育主体的界定是指确定谁是教育的主体,即教育的实施者和承担者。在教育 实践中,教师和学生是常见的教育主体,其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 者,学生则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教育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总结词
教育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教育主体论的重要内容,它保障了教育主体的权益和规 范了教育主体的行为。
详细描述
案例三:某教师在教育主体理论下的教学实践
总结词
教师理念先进,教学风格独特,学生成绩提 高
详细描述
某教师在教育主体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教 学实践。该教师理念先进,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风格独特,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 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过 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
教育主体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民办教育的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和价值论
民办教育的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和价值论摘要:一、引言1.民办教育的重要性2.文章目的和结构二、民办教育的本体论1.民办教育的定义和特点2.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区别三、民办教育的方法论1.教学方法的创新2.个性化教学的实践3.素质教育的发展四、民办教育的实践论1.民办学校的运营管理2.教师队伍的建设3.教学资源的配置五、民办教育的价值论1.民办教育对国家教育体系的支持2.民办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3.民办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六、结论1.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2.民办教育的未来展望3.政策建议和启示正文: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本文将从民办教育的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析,以期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民办教育作为一种非公有制教育,既丰富了我国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本文将从民办教育的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析,以期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民办教育的本体论1.民办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民办教育是指由社会力量举办的,以盈利或非盈利为目的,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教育活动。
其主要特点包括:多样化、个性化、市场化、灵活性和竞争性。
2.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区别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举办者、经费来源、办学目的和制度安排等方面。
民办教育更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而公办教育则以国家财政支持为主,注重教育公平和普及。
三、民办教育的方法论1.教学方法的创新民办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育、微课、翻转课堂等,提高教学效果。
2.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民办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分组教学、个性化辅导等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3.素质教育的发展民办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一、引言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是哲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它们分别涉及到现实世界的本质、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以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和关系。
二、本体论本体论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本质和存在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存在的本体,即事物的实质和属性。
在本体论中,有两种根本的观点:实体论和非实体论。
2.1 实体论实体论认为存在具有独立实体的事物,它们有自己的本质和属性。
实体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认识。
实体论者相信世界是由一系列实体构成的,这些实体具有特定的属性和相互作用。
2.2 非实体论非实体论那么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事物并没有独立的存在。
非实体论者认为世界是由观念、意义或语言所构成的,它们没有独立于主体的实体。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思维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如何通过感知、思考和语言等方式来获取对世界的认识。
在认识论中,有两种根本的观点:经验论和理性论。
3.1 经验论经验论认为认识源于经验,人们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对世界的认识。
经验论者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感知和经验得到的,只有通过感官的直接观察和经验的积累,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3.2 理性论理性论那么认为认识源于理性思维,人们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获取对世界的认识。
理性论者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思考和推理得到的,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得到真实的知识。
四、价值论价值论是研究价值和道德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是价值的本质和价值判断的标准。
在价值论中,有两种根本的观点: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
4.1 相对主义相对主义认为价值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相对主义者认为价值是根据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偏好等因素决定的,不同人或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
4.2 绝对主义绝对主义那么认为存在着绝对的价值标准或道德原那么。
绝对主义者认为某些价值是普遍适用的,不受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偏好的影响。
五、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师考试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1. 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1.1 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与特点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性、原理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它具有应用性、指导性、创造性、系统性和历史性等特点。
1.2 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3 教育教学理论的分类教育教学理论可以分为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思想派别划分、研究角度划分、教学方法划分等。
2. 教育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2.1 教育本质论教育本质论主要从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等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
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
2.2 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主要研究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不同的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个体发展、社会服务和国家需要等。
2.3 教育过程论教育过程论主要探讨教育的实施过程,包括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过程等。
代表人物有罗素、杜威等。
2.4 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论是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
不同的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3. 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3.1 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教育教学理论可以对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3.2 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检验教育教学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和验证,才能真正具有指导意义。
4. 教育教学方法4.1 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问答法、示范法等,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
4.2 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教学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5. 教学设计与评价5.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目标导向、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等。
5.2 教学评价的类型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格式性评价和评价性评价等。
教育论第四章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教育论这一章节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原则。
通过学习,我对教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在学习第四章后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传承、创新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论中,作者指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的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在学习本章时,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具有以下特点:1. 全面性: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
2. 先进性: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
3. 实用性: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长远性: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本章介绍了以下几种常用的教育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3.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4. 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育的原则教育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准则。
本章介绍了以下几种重要的教育原则: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兴趣和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于教育主体与客体
哲学中的概念本体论:本体是能够成为一切存在的存在。
与其余存在相比,它是一切存在的本源,它可以成为任何一种存在,而其余存在则不能作为它的本源而成为它;它是一定存在的,是永恒的存在,是首先的存在,而其余存在则是不一定存在的,是依赖于它的运行而成为的。
在单一存在论中,本体就是自在的“同”。
本体作为一种首先的存在,是先于作为观察者的人类的出现而存在的,所以人类不知本体的来源。
不仅如此,人类对现存的本体也是不可知的。
简言之,本体:哲学名词。
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常与“现象”相对)主体、客体主体: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对象,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
客体:与主体相对应的存在。
对象。
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法律上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品、行为等。
主体与客体相对应的存在。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的说起来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育媒体教育媒体是在教育过程中携带和传递教育信息的物质载体和工具。
教育媒体可分为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
传统教育媒体指教科书、黑板、实物标本模型、报刊图书资料、图表照片挂图等;现代教育媒体即电子技术媒体,它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
硬件是指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器、录音机、电影机、录像机、电视机、计算机等。
软件是指已录制的载有教育信息的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课件等。
教育结构: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指教育体系的构成,即教育系统内部各个层次、各个组成部分的结合方式和比例关系。
一般指学校教育结构。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教育结构分为: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教育的层次结构、教育的形式结构、教育的专业结构和教育的布局结构。
国情教育大辞典:指各级各类学校在数量、规模、系科专业设置、学生数以及经费投入之间的比率关系。
教育结构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结构,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教育结构的失调,必然使整个教育畸形发展,进而损害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一方面使社会需要人才的部门得不到人才,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人才的积压和浪费,降低教育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效益,并且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课件
xx年xx月xx日
• 本体论 • 认识论 • 价值论 •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 •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应用
目录
01
本体论
本体论的定义
01
02
03
本体论定义
本体论是探究存在本质的 哲学分支,主要研究现实 世界的本质、特性和意义 。
探究存在本质
本体论关注存在的本质, 探究现实世界的根本性质 和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和规律。
近代本体论
近代哲学家如笛卡尔、康 德等对本体论进行了重新 审视和批判,提出了新的 本体论观点和论证。
本体论的主要观点
存在本质
存在与本质关系
本体论探究存在的本质,包括存在的 定义、特性和意义等。
本体论探究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探究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本质属性和规律。
存在类型
本体论探讨存在的类型,如物质、精 神、意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 转化。
性。
本体论为认识论提供基础和指导 ,认识论在本体论的基础上探讨
知识的获取和认识的过程。
本体论和认识论共同构成哲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思维和认
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体论与价值论的关系
本体论关注存在的本质和意义,而价 值论研究价值的来源和性质。
本体论和价值论共同构成哲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人类思维和价值观念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论的应用
定义
01
认识论是探究知识的来源和可靠性的哲学分支,主要研究人类
如何认识世界。
科学方法
02
认识论在科学研究方法中,用于指导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设计,
以及解释和评价科学证据。
人工智能
03
认识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用于构建解释性和透明性强的智能
教育哲学参考书目
第二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实质
第三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
第四节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准
第二编教育生成论
第四章教育本体论
第一节哲学本体论
第二节教育本体论
第三节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
第五章教育主体论
第一节主体、本体、实体与客体
第二节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主体的认识和形成
第九节人被考察得怎样了
第三章关系中的人第一节源自于关系第二节时代与人的关系
第三节关系与人的存在
第四节人创造了关系
第五节关系给人带来了什么
第六节人怎样变小,怎样变大
第七节人与个人
第八节主客体关系
第九节关系是可以改变的
第四章人发展什么
第一节关于功利
第二节教育服务与服务教育
第三节美育的功能
第四节语言教育
第五节发展人的可发展性
导论
教育哲学的必要性
哲学的分支领域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哲学的追求
哲学视野中的教育
选读文献
第一章理念论与教育
理念论的发展
现代理念论的发展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理念论
对教育中理念论的批评
柏拉图:《理想国》
康德:《论教育》
选读文献
第二章实在论和教育
古典的传统
现代实在论的发展
当代实在论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实在论
对教育中实在论的批评
高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哲学研究丛书》总序戚万学
序朱小蔓
第一章导言:科学时代教育哲学的生存论向度/1
教育的危机与致育哲学的任务/1
科学时代图景中的教育形象/4
科学时代教育整体性的建构/7
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ppt 16页)
一、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
1、本体论是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基础 2、价值论超出本体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到康德,善超出存在。
二、康德的价值论:自由
1、绝对的“善”:在动机而不在结果 2、价值与意志自由、自由欲求 3、意志自由是从直接的理性出发决定我
的行为、我的动机
三、尼采的价值论:创造
(1)“消极自由” negative
“在什么样的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一 个人或一群人),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 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 色,而不受别人的干涉?”
外在的自由
(2)“积极自由”(positive)
是“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 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 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 成为另一种人?”
本讲思考题
1、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是何关系? 2、如何理解康德关于最高的善与意志自
由的思想? 3、如何理解尼采对康德价值论的批判? 4、如何理解尼采“自由就是创造”的思
想?
内在自由
“消极自由”(negative)界定为“免 于···· 的自由(free from)”。
“积极自由”(positive)与之相反, 是“做····的自由(free to)”。
(3)两种自由的后果
“消极自由” 被柏林认为是真正的自由, 是好的,即一个人的行为不必服从别人 的干涉或强制,才是自由。所以,“消 极自由”应当予以肯定。
要理解自由,一个有效的途径是从相反 的方面着手,即从不自由来把握 。
从人的外部环境来看,是否受外界束缚
从人本身看 ,有无自我控制权
综合这两个方面,自由是这样一个问题 “
对于自由有两个不同的提出问题的方式: 一是: “我不受限制的空间有多大?” 二是:“我自己做决定的范围有多大?”
4主体论
(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的 “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将主体性分解为独 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7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既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主体性、 实施主体教育的前提,也是结果。主体教育的过程实际 上是教师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主体意识化为 具体行为的过程。
4
主体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实践生活的主体所具有的能 动、自主和创造的内在特性。 主体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得到发展的 人达到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是人类在长期劳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最有价值 的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特征。
5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游戏等,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隐性的思维活动,其表 现形式主要有:一是与教师的讲解与要求保持一致的 同步思维,二是在教师启发下应答或解决各种问题的 独立思维,三是提出问题或质疑的求异思维。
主动地寻求学习 合作 伙伴、协商学习 意识 并共同探索问题
的自觉意识
主动对人或事 评价 做出事实判断 意识 和价值判断的
21
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 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 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 第斯多惠
22
二、学生是责权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意味着:一方面,学生是权利主体,学校 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学校负有对学生 进行有效地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利有所制约。
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地 用浆把船划向前。
(杜威)
第四章教育本体论、本质论、主体论、价值论解读
第二节 教育本质论
一
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
二
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
三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四
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
导学习
一、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
(一)教育本质及其认识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
教育本质的变化既是随着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变 化而变化的,也是随着人对教育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的。
人之性恶,其 善者伪也。
——荀子
(三)纵人性:自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 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了。 ——卢梭
人性本来是善的和好的,但一经人的影响就 变坏了,所以,教育必须满足儿童的自然需 求,严格遵循自然法则,防止社会的影响, 形成他们的自爱、爱人和自由、平等的品格
(六)外铄人性:白板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白板人性论认为人性是形成的不是预成 的,本原人性不仅没有善恶之分或者无 善无恶, 而且也无理性与非理性之分。 人与生俱来只具有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 发展的巨大潜 能:白板。善恶和理性、 非理性等都是后 天影响的结果。
人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
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
近代以来由于学校教育的迅猛发展 使得人们几乎只看到教育的指导和 培养的作用而完全忘记了教育也是 一种学习及其对教育的终极意义。 近现代史上除了卢梭、杜威等教育 家坚持“儿童本位论”外,几乎所 有学者,特别是教育“社会本位论” 者对教育本质的定义都没有把学习 及其主体放在应有的地位。
学而优则仕
教学相长
古代哲学本体论
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不同 于自然哲学追求宇宙万 物生成本原的宇宙生成 论, 而是将超验“存在”作 为研究对象,认为“存 在”是“在者”所“在” 的原因、基础和前提。
《教育主体论》课件
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02 03
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主体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应注重学生 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 提高。
师生共同成长
教育主体论强调师生共同成长,师生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相 互促进,共同成长为具有自主性、创新性和责任感的教育主体。
PART 02
教育主体论的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
唯物主义哲学
教育主体论在哲学上深受唯物主义影响,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教育主体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辩证法
教育主体论在哲学上运用了辩证法的思想,认为教育主体的 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和超越。
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
教育主体论在心理学上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强调教育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 认知过程和信息处理机制。
2023 WORK SUMMARY
《教育主体论》ppt 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教育主体论概述 • 教育主体论的理论基础 • 教育主体论的主要观点 • 教育主体论的实践应用 • 教育主体论的未来发展
PART 01
教育主体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教育主体论是指教育过程中,教 育者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以其主导性的教育活动影响和促 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理论。
力,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互动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鼓励学生之间 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 团队作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强化服务意识
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关注师生的 需求和反馈,积极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 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哲学本体论
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不同 于自然哲学追求宇宙万 物生成本原的宇宙生成 论, 而是将超验“存在”作 为研究对象,认为“存 在”是“在者”所“在” 的原因、基础和前提。
“自然万物最普遍、最一般的共相、 即逻辑在先的本质。”——巴门尼德
理念是永恒、普遍、绝对和必然的,是知识 的对象,事物存在的依据、共相和本质、 目 的,是事物的本体存在。——柏拉图
(六)外铄人性:白板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白板人性论认为人性是形成的不是预成 的,本原人性不仅没有善恶之分或者无 善无恶, 而且也无理性与非理性之分。 人与生俱来只具有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 发展的巨大潜 能:白板。善恶和理性、 非理性等都是后 天影响的结果。
本原是最初的原因。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有质 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这四种原因。 但这四种原因的共同最初原因或第一原因是 什么,寻找这第一原因是整个《形而上学》 的宗旨。他一方面认为本体或实体是个别事 物,另一方面又认为灵魂或形式是本体或实 体。——亚里士多德
近代哲学本体论
笛卡尔认为“我思”既是“我在”
第四章 教育本体论、本质论、 主体论、价值论
第一节 教育本体论 第二节 教育本质论 第三节 教育主体论 第四节 教育价值论
第一节 教育本体论
一、哲学本体论 二、教育本体论 三、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
一、 哲学本体论
古代哲学本体论 近代哲学本体论 现当代哲学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
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绝对的、 完善的、真实的、永恒不变的“善的理念”。但 他又认为善的灵魂分为理智、激情和欲望三部分 或三个层次,由于善的层次不同,在他构想的理 想国中的人的教育对象也分为不同层次。
理智
人
的 灵
激情
魂
欲望
(五)永恒人性:理性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永恒主义教育哲学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理 性,理性就是人性,作为理性的人性是永 恒不变的,因此,教育也应把形成适应普 遍不变的理性和真理的人作为永恒的和最 高的目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要有利于 这一目标的实现。
(四)三等人性:层次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孔子一方面认为人生来的本性没有多大差别,其 差别是由环境和社会影响以及自己的主观原因造 成的。但一方面又认为人性是有差别甚至是分等 级的,认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 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使得他的“有教无 类”教育思想的“类”有了很大限制。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பைடு நூலகம்名
——老子
二、教育本体论
本体是形成本质的终极原因,教学实践是教育的本体 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终极原因,教育本质是教育实践
的现实结果 教育本体是多种教育原因的综合原因,教育本质是诸多
教育原因统一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现实结果 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
统一 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历史和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现
实中的未来 教育本体和本质既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是普遍和特
殊的统一 教育本质是变化的,教育规律也是变化的
三、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
(一)从人性:本善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二)反人性:本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三)纵人性:自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四)三等人性:层次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五)永恒人性:理性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六)外铄人性:白板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七)实践人性:社会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八)生成人性:互动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九)自主、外化人性:潜能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十)交往、理解人性:后现代主义主体间人性论的
的根源和前提,也是“我在”的本 质规定和目标追求。本体是脱离人 类思维而独立的存在,不需要人类 存在的存在。这种独立存在的东西 叫做实体。所谓实体就是不需要别 的东西存在而存在的东西,实际上 只有一个这样的存在物,即上帝才 是绝对意义上的存在物 。
“如果没有感性,则对象不会被给 予;如果没有知性,则对象不能被 思考。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洞的; 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的。”知识、 真理、认识是先天(先验)形式和 后天刺激(引起的感性)的总 和。——康德
教育本体论
(一)从人性:本善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性善论认为,善既是人生成的本原
也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社会和教
育形成人的最高归宿。所以,教育
的方式就是顺从人的善良本性,引
导人自求自得、自我修养,启发人 人之初,性本善。
们存养和扩充善性。
——孟子
(二)反人性:本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性恶论认为,善是天理, 是社会的要求,但人的本 性并不是善的,人的本能 欲望是恶的,善是由社会 和教育形成的。
人之性恶,其 善者伪也。
——荀子
(三)纵人性:自然人性论的教育本体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 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了。 ——卢梭
人性本来是善的和好的,但一经人的影响就 变坏了,所以,教育必须满足儿童的自然需 求,严格遵循自然法则,防止社会的影响, 形成他们的自爱、爱人和自由、平等的品格
现当代哲学本体论
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和解释学认为 存在是世界的本体、本原、根源。
美国哲学家奎因认为,任何科学理论学 说都是具有某种本体论立场的,都包括 肯定和否定这样和那样事物存在的某种 本体论前提,因而一个人的本体论对于 他据以解释一切经验乃至最平常的概念 结构来说,是最基本的。
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的界 限就是世界的界限,语言是 人的语言,是“我”的语言, 因此,自我的界限就是世界 的界限。
黑格尔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 体—理性”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发展,完 成了康 德试图建立形而上学本体论 而未竟之事业,使形而上学的主体本体 论达到了顶峰。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是 最高、最后概念,是 一切概念的统一, 是全部真理。这样本体或实体、主体、 精神(思想)的运动就是一个以预设终 点为起点,以终点为目的的,自己完成 的“圆圈”。
——维特根斯坦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世界既不统一于人的思 维和超人的精神,也不 统一于独立于人之外的 物质,而是统一于人的 实践。——马克思
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 本体即道。现代中国哲 学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 原理,认为世界是由物 质构成的,物质相对于 精神是第一性的,但很 少把物质称为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