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世界的物质性
4.1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世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 物
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我们现在 所处的这个世界是由盘古开天辟地而 来吗?人类是由女娲制造出来的吗? 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14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 其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一步步形成的。人们 现在已知的植物有三十多万种,动物有一百五 十多万种,还有众多微生物,科学已经揭示了 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 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思考: 猿人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是什么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人
现代人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 理结构,形成 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 人脑,形成了 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 联系,形成了社 会关系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第4 、5 课 第6 课 第7-10课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第11课 价值观 人生观
第 十 二 课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一、考纲考情分析
1、考纲要求: (1)理解物质的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2、考情分析: (1)近三年高考高频考点: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和物质 的关系。 (2)高考考向: 从命题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注重学会分析俗语、 谚语、诗词、名言中隐含的哲学道理。
4.1世界的物质性共35张PPT[精选文档]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 区别
与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线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线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具体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 物 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具有的共 地 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识以外的万 位 事万物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特
点,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客观存在性,是具体存在 的事物或现象部分具有的 特点,是多变的、易逝的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 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
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动物Βιβλιοθήκη 抽象物质具体表现
物质的具体形态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 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甲的观点正确,乙的观点错误
B.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
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误
[答案]C
思考:桌子是不是哲学上说的物质?
答案:不准确,桌子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是 属于物质范畴,是一种物质现象。
比较 区 别
联 系
物质
共性:唯一特 性(客观实在 性)
既不能创造, 也不能消灭。
物质具体形态
除了共性(客观实 在性)之外,还具 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可以被改造, 有生有灭。
物两质者是是对共物性质与的具个体性形、态一概般括和和个抽象别、 物抽质象的和具具体体形的态是关物系质,的但具不体是表多现。数
新·4.1世界的物质性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1)、自然界的物质性
原理:自然界的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客观的, 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p29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 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4、去年入夏后,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系列洪涝灾 害,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2012 年9月7日,云南彝良县境内发生5.7级地震,震中 在贵州威宁县与彝良交界处,造成81人死亡,受 灾人口达45万人以上。这说明了( )
生 产 方 式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生产关系(客观 相互关系 的经济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 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 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内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 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也就是社会的 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 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
④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 与改造的对象
A、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 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 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 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 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 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 打上人的烙印
4.1世界的物质性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 系,首先承认自然界的物质 性(客观性),承认自然界 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 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补充) 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学会和自然和谐 相处。否则人类就会受到自 然界的惩罚。
结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 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即自然界是物质的)。
问题:在自然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桌椅是物质吗? 它与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的磁场,超声波,红外线有什 么共性?
无论他们看的见看不见,他们都是一种物 质现象。都客观的存在着,这些存在我们可能 看不见,但有些我们能感觉得到,能检测得到。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
强调物质的客观性,指它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 的,不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 一直存在着。不论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还是出现以后, 区分: 它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即物质具有客观性(与唯心 物质的唯一特性(共同属性):客观实在性 主义划清了界限)
—— 马克思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它只能由 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的决定。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客观的物质体系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 人口因素 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 生产方式 社会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
②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 “客观实在”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 异等)。
水
果
抽象
具
物质 (抽象)
体
表
现
物质的具体形态 (具体)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
高中政治 4.1世界的物质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述资料表明(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①从天体起源看,(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产生距今 已有46亿年的历史,人们还利用光谱分析等手段揭示出,组成 地球和其他天体的化学元素是相同的;)宇宙间各天体的形成 与变化是客观的,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从生物起源看,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无机物——有机物——细胞——生命——低等动物——高级 生命(脊椎动物——哺乳类——灵长类——类人猿)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
结论
物质
整个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界的 真正统一性在于 它的物质性
注意1: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基本 内容):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 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是物质的 唯一特性。 物质概念是在把万事万物同意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时概括出 来的与意识的区别,它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
②物质具有可知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 认识的事物。
③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前者是对后者的概括与抽象,
(2)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劳 动 创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造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 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了 人 本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身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D
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
哲学生活4.1《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
①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 ②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考法提示】此原理多会结合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自然灾害 的发生、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人类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的材料, 要注意综合运用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发挥主观 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以及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 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 的世界的组成部分。(原理)
要求我们?
2.(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 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 处。(方法论)
四 探索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Content
目录
0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02 自然界的物质性 03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题一.以上说法是对泰山的认识,这说明泰山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 请用教材的语言来替代“泰山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意思?
问题二.但不管你如何看待泰山,它总是泰山在那里,这说明泰山的 存在并不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认识。再请用教材语言来替代表达“泰山 的存在并不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的意思?
一、什么是物质?
“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 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 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4.1世界的物质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几个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个人发展中的体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世界的物质性”等。通过讨论,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世界的物质性,自觉抵制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我将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2.采用分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世界的物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设计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物质现象,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5.教学策略的运用:我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这些策略的运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这些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4.1世界的物质性优秀教学案例上学期高二政治第二辑(人教版必修4)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提高环保意识,为保护家园贡献力量。
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系统地讲述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在环境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提高环保意识,为保护家园贡献力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认识到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所转移。
2.掌握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4.结合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环境问题图片,如雾霾、水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4.1 世界的物质性
4.1 世界的物质性一、单选题1.地震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地作用于人类生活。
关于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人们抽象出来的一切现象 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的属性和本质2.近年来,随着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宇宙间许多的物质新形态,如暗物质、暗能量,但没有发现宇宙间存在所谓的“上帝”和诸神的活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进一步得到科学的证明④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3.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②→③→④B.②→④→③C.③→②→④D.①→②→③4.2012年8月17日,欧洲研究人员在科学史上首次成功“抓住”微量反物质。
反物质的存在证明()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B.物质是人类所创造的C.整个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 D.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可以改造的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6.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172个“天问”。
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④“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8.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土地和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4.1世界的物质性(奇)
(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劳动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 没有人类社会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是 生产方式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具 有 物 质 性
当前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但尚未发现 任何上帝、诸神存在的证据。恰恰相反,科学研究的 新成果不断证明着上帝创世说的荒谬性。不论今后人 类对宇宙起源的研究如何发展,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那就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的可知性)
(1、物质的客观性)3、(物质的 唯一特性) 与唯心主义 划清了界限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与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动
物
抽象
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抽象
具体
具 体 表 现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质的具体形态 •除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 区 (客观实在性),还有 别 自身的个别属性。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 生有灭的 联 系 物质 •概括概括了一切客观 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 的共同本质—客观实 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 不生不灭的。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它受原有的生产力 水平和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等客观 因素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社颂》, 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 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朋的 白菜重达500斤,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 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传 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 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 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 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 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 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
➢ 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星云收缩演化而成的。
➢ 地球是在46亿年前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成的。
➢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都是客观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说一说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 的东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铁路、 桥梁、码头……
上帝创世开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盘古开天辟地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 (共26张PPT)
1.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以前,自 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太阳约在50 亿年前形成
大概已有46亿年了 现在地球处于中年 约还有50亿年寿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关于世界起源的说法有两种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 性 (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认识论)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 唯物论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意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分歧)?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本原
唯物主义 物质 唯心主义 意识
先后
决定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共38张PPT)
4.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结论㈠:自然界是物质的 结论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结论㈢: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世界是物 质的,世 界的真正 统一性就 在于它的 物质性。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 方
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使
法 论
主观符合客观
决定 世界的物质统 一性原理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问题) • 1、物质的含义、唯一特性是什么? • 2、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一样吗? • 3、人类演化过程中谁起决定作用? • 4、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什么? • 5、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吗? • 6、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
从哲学角度思考:
望远镜、火星、彗星有什么共性?它们是物质吗?什么是 物质?
(一)物质的概念
人类社会)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 类社会。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社会 的雏形
• (2)从本质看: • 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要素即地理
结论㈠:自然界是物质的 结论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结论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的 真正统一性 就在于它的 物质性。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坚持主观符合客观。
方
法 决定 世界的物质
论
统一性原理
(3)从发展看: •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的,不以
4.1世界的物质性说课稿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1.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案例或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彼此观点,培养合作精神。
3.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使他们在辩论中深入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提高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
2.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正反双方分别阐述世界的物质性的优点和缺点,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并提供自己生活中的案例,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进行解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3.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物质性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享彼此的想法,促进互动交流,增强学习的参与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抽象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掌握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能运用世界的物质性观点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世界的物质性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1.简要介绍世界的物质性概念,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立场。
2.详细讲解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物质性的主要观点,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并分析各种观点的内涵及其演变。
3.阐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
4.结合实际案例,教授如何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成员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你对世界的物质性有哪些认识?
2.你认为物质基础对国家发展有哪些影响?
3.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4.你是如何看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学期末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4.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知识:推荐与课程相关的哲学书籍、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5.实践活动,提高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世界的物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概念,掌握物质与精神、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区别。
2.了解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物质性的主要观点,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了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1世界的物质性(共33张PPT)
②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
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
问题与探究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演化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①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 (自然界)
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是客观的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 物质的要素,这些 要素的客观性,集 是 客观的 中体现了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 是客观 的?
物质
2、为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精神世界(思维、意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 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 北。 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 的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 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 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 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盘 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 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 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 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 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 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 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 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 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 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4.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 (共24张PPT)
结论3:物质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自然科学中的物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
①具体物质是物质的具体表现,有二 者共性,亦有自己个性。 ②具体物质的形态是具体、多变、有 生有灭。 ③不能用具体物质形态代替物质而看 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①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不 ①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
喜欢、知不知道、承不承认, 认识而言的,它既可以指
它都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实实在 物质的具体形态,也可以
区 在的存在着。
指____________
别 ②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 ②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
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
存在的东西除了包括物质
C.学习计划 D.电、磁场 E.动植物、细菌、病毒
ADEF
F. 物 质 资 料 生 产 方 式
判断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思考:
人类出现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例如转基因食品、高速公路、桥梁、码 头……这是否意味着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呢?
①人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只是改变了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具体形 态。由一种物质的东西变成另一种物质的 东西,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 观真实地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它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
桌子、阳光、空气等有形的东西就是物质?
结论1:桌子等有形的东西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是属于物质 范畴,是一种物质现象。
电荷、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这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的东西,是否属于物质范畴?
世界的物质性
4.1 世界的物质性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二、学习重难点: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知识探究个人自主完成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_____ 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_____ 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 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____,而不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人不能创造或者消灭物质,只能改造物质具体形态。
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物质具体形态则有生有灭。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②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_____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五、明辨是非1.物质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
()2.人类社会由有意识的人构成,所以人类社会必然决定于人的意识。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5.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与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五、【原理与方法论归纳(重点)】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教材分析《世界的物质性》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4课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物质的含义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难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是唯物论的第一框题,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播放《女娲补天》动画问题: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真的是由盘古开天辟地而来吗?人类真的是由女娲制造出来的吗?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8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太阳系是在约50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
地球在约47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
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
(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探究二:什么是物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根据以上探究,我们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原野等具体事物,要从哲学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性。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学上的物质,是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与具体事物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劭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教材引用列宁名言高度概括了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的本质含义:第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二,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第三,物质具有可知性。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思维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
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
第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探究三: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课堂实录)(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那么,物质的根本属性是什么?物质运动有无规律性?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1、自然界的物质性2、什么是物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十、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知识是理解唯物论基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教师归纳讲解1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导学案】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预习内容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3.预习思考:(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并理解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学习重难点: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二、学习过程探究一: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二:(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三:(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R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3.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