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热、热值、中和热和盖斯定律

合集下载

燃烧热、中和热、能源、盖斯定律

燃烧热、中和热、能源、盖斯定律

第19讲 │要点探究 19讲
(2)稀H2SO4与稀 稀 与稀Ba(OH)2反应生成 mol水放出的热不是中 反应生成1 水放出的热不是中 和热,因为它包括了生成BaSO4的热效应。也就是说中和热只能 的热效应。 和热,因为它包括了生成 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且只有H 发生反应生成1 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且只有 +和OH-发生反应生成 mol 水时放出的热。 水时放出的热。
第19讲 │要点探究 19讲
写出碳燃烧生成CO2和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应用盖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写出碳燃烧生成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斯定律,对几个化学方程式变换和叠加, 斯定律,对几个化学方程式变换和叠加,可以得出要写的化学 方程式,对应的反应热的数值、 方程式,对应的反应热的数值、符号也随之相应地成比例的变 化。
第19讲 │要点探究 19讲
► 探究点二 盖斯定律 【知识梳理】 1840年,俄国化学家盖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总结出 年 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能量 能量)只与反 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能量 只与反 应的_______(_________)和 终态 有关, 应的 始态 各反应物 和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各生成物 有关 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 步进行, 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 时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盖斯定律。 时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盖斯定律。如:
定义
第19讲 │要点探究 19讲
2.中和热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如图19- 所示 所示。 ①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燃烧热盖斯定律

燃烧热盖斯定律

C
ΔH1
ΔH3 ΔH2 CO
CO2
ΔH1 =ΔH3—ΔH2
①C(s)+1/2O2(g) = CO(g) ΔH1=? ②CO(g)+1/2O2(g) = CO2(g) ΔH2=-283.0kJ/mol
③C(s)+O2(g) = CO2(g) ΔH3=-393.5kJ/mol
• ①=③-②, • 所以:
C(s) + 1/2O2(g) == CO(g) ΔH1=? 阅读教材P11: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 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 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 途径无关。
B(反应体系的终态)
H
登山的高度只与 起点和终点的相 对高度有关,与 上山的途径无关
答案:1.首先,因气体易扩散,故气体燃料与空气混 合充分,容易发生完全燃烧,与固体燃料相比有较高 的能量利用率。 其次,气体燃料便于管道运输、使用方便(易点燃、 易熄灭)、无渣无尘、清洁卫生。 第三,固体煤中含有硫、氮等杂质,直接燃煤,会产 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粉尘,造成大 气污染,住宅环境、居室空气的污染则更严重。
ΔH1 =ΔH3—ΔH2 = -393.5kJ/mol + 283.0kJ/mol = -110.5kJ/mol
例2:已知:
①C(石墨,s)+O2(g)==CO2(g) △H1= -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CO2(g) △H2= -395.0kJ/mol
写出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
B. C(s)+O2(g)=CO2(g)
C. 2H2(g)+O2(g)=2H2O(l)

第18讲燃烧热中和热能源盖斯定律

第18讲燃烧热中和热能源盖斯定律
•终态
•始态和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要点深化】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特别提醒】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典例精析】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2.对燃烧热、中和热、能源等 概念的考查。该考点往往以新信 息为载体进行判断性的考查,试 题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小。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考向互动探 究
• ► 探究考向一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
•【知识梳理】
•稳定的氧化物
•1 mol
•CH4(g)+2O2(g)===CO2(g)+2H2O(l)
• [答案] C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答案] B
•第18讲 │ 考向互动探究
•第18讲 │ 备用习题
•备用习题
• 【备用理由】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 作为2010的 高考题未选用作为例题或变式题。
•第18讲 │ 备用习题
• [答案] A
•第18讲 │ 备用习题
第18讲燃烧热中和热能 源盖斯定律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
•第18讲 │ 课标考纲展示
•课标考纲展 示
考纲要求
1.了解能源是人 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的重要基础。了解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 机中的重要作用。
2.能用盖斯定律 进行反应热的简单 计算。
考向追踪
1.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 计算。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 方程式或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难度中等。

化学【专题二】化学能与热能、盖斯定律的综合应用

化学【专题二】化学能与热能、盖斯定律的综合应用

【专题二】化学能与热能、盖斯定律的综合应用【考情分析】最新《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正确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根据考纲的这一要求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综合起来考查将成为一种热门的题型,同时注意到由于能源日益匮乏,因此有关燃烧热、中和热、盖斯定律等问题必将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

二轮复习中要进一步深化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盖斯定律的应用,以适应这一类新题型的要求。

【知识交汇】1.燃烧热和中和热燃烧热中和热定义要点在1大气压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在稀溶液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标准1mol可燃物1mol水单位kJ·mol-1kJ·mol-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燃烧1 mol可燃物为标准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用分数表示)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用分数表示)备注必须生成稳定的化合,如C燃烧应生成CO2而不是CO,H2燃烧应生成液态水而非气态水①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中和热是ΔH(强)=-57.3 kJ·mol-1②弱酸代替强酸(或弱碱代替强碱),因电离吸热,反应热增大。

2.书写热反应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⑴△H只能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空格”隔开。

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

△H的单位一般为 kJ·mol-1。

⑵注意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

绝大多数△H是在25℃、101325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⑶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⑷注意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 盖斯定律 燃烧热 中和热【考点透视】一、正确理解“三热”概念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本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用△H 表示,单位是kJ/mol ,并规定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

2、标准燃烧热与热值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

① 规定是在101 kPa 压强下测出热量。

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 下测定出来的。

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

②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 (这样才有可比性)。

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例如,C 8H 18的燃烧热为5518 kJ ·mol -1,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C 8H 18(l )+252O 2(g )= 8CO 2(g )+9H 2O (l );△H=-5518 kJ ·mol -1 ③ 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 CO 2、H →H 2O(l)、S →SO 2等。

C (s )+12O 2(g )=CO (g );△H=-110.5 kJ·mol -1 C (s )+O 2(g )=CO 2(g );△H=-393.5 kJ·mol -1C 的燃烧热为393.5 kJ ·mol -1,而不是110.5 kJ ·mol -1。

④ 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 表示时取负值。

例如,CH 4的燃烧热为890.3 kJ ·mol -1,而△H =-890.3 kJ ·mol -1且必须以1mol 可燃物燃烧为标准。

⑤要与热值概念进行区别。

热值:1g 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叫该物质的热值。

3、中和热:把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单位是kJ/mol 。

燃烧热、中和热、盖斯定律

燃烧热、中和热、盖斯定律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必须乘上该 数。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 之相加减。 (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 的“+”、“-”号随之改 变,但数值不变。
△H=-5518kJ/mol
C8H18的燃烧热为5518kJ/mol。
重要的反应热-中和热
1.概念: 在稀溶液 (一般小于1mol/L) 中,强酸跟强
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 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
①条件: 稀溶液 强酸与强碱 ②反应物:
中和热定义强调“强酸”“强碱”“稀溶液”“生成1 mol 水”,是为了避免浓酸浓碱溶于水时的热效应,同时也避免酸 或碱电离(特别是弱酸、弱碱电离)时的热效应
有:ΔH1=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计算无法直接通过实验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图19-2 ΔH2+ΔH3+Δ H4
盖斯定律
内容: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 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 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方程式合并拆分要求
图 18-1
(2)注意事项 ①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 保温、隔热、减小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 ②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使________稍稍过量。 偏低 ③实验中若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的数值________。 ④实验中不可以使用铜或者铁作为搅拌器,会使测得的数值 偏低
①×2 + ②×4 - ③ ΔH=ΔH1×2 +ΔH2×4 -ΔH3 =-283.2 kJ/mol ×2 -285.8 kJ/mol ×4 +1370 kJ/mol =-339.6 kJ/mol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专题一:化学反响与能量变化一、反响热、焓变1.反响热:化学反响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响热。

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离 : 注意:水解 : 吸热反响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响: 铵盐与碱的反响: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展。

大多数的分解反响: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响:C+CO 2=2CO燃烧反响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响常见的放热反响: 酸碱中和反响 自发的氧化复原反响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响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响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响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放热反响: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响:ΔH= +QkJ/mol ;或ΔH>0 3、反响热产生的原因:宏观:反响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观:化学反响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响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也说明了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表示;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l 、s 、aq〔3〕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但系数与ΔH 的值一定要相对应。

〔4〕要注明反响温度和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ΔH 的数据一般都是在101kPa 和25℃时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5〕对于可逆反响,其ΔH 同样要与系数相对应,但假设按系数投料反响,则由于可逆反响不能进展完全,其反响热的数值会比ΔH 的数值要小。

2燃烧热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燃烧热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燃烧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三、燃烧热、中和热1.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表示。

(2)表示的意义:例如:C(s)+O2(g)=CO2(g) △H=—393.5kJ/mol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3)说明:①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以1mol可燃物为基准②完全燃烧的含义: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物质:C→CO2,H→H2O,S→SO2等。

③稳定氧化物 H2O(l)而不是H2O(g)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1);△H=-57.3kJ/mol。

(3)注意事项①稀溶液是指强电解质已经完全电离成离子②弱碱和强酸反应或弱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③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HCl(aq)+NaOH(aq)=NaCl(aq)+ H2O (1) △H1=-57.3kJ/mol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 H2O (1) △H2=-57.3kJ/mol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 H2O (1) △H3<-57.3kJ/mol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 H2O (1) △H4>-57.3kJ/mol1/2H2SO4(aq)+1/2Ba(OH)2(aq)=1/2BaSO4(s)+ H2O (1) △H5<-57.3kJ/mol3、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比较例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表示燃烧热?为什么?A.C(s)+O2(g)= CO(g) ΔH=+110.5 kJ/molB.C(s)+O2(g)= CO2(g) ΔH=-393.5 kJ/molC.2H2(g)+O2(g) = 2H2O(l) ΔH=-571.6 kJ/molD.H2(g)+1/2O2(g) = H2O(g) ΔH=-241.8 kJ/mol例2.已知H+(aq) + OH-(aq) = H2O(l) △ H=-57.3 kJ/mol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 能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燃烧热 能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
热的单位一般用③kJ· -1表示。 mol
特别提醒:
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某些元素完全转变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C→CO2,H→H2O(l),S→SO2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 kJ· -1,表示在 mol
101 kPa时,1 mol C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的热量。
2CO(g)
ΔH=b,则a>b
【答案】B
二、盖斯定律 1.定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⑤始态(各反应 物)和⑥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 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2.意义: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计算反应热。 3.应用:很多反应很难直接测其反应热,可用盖斯定律计算。 例如:C(s)+O2(g) CO2(g) ΔH1


ΔH=-393.5 kJ· -1, mol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 2-③得: CH4(g)===C(s)+2H2(g) ΔH=+74.8 kJ/mol。
返回目录
实验探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示例】用50 mL 0.50 mol· -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 -1的 L L 氢氧化钠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 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其中和反
返回目录
[解析] B
依题意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1
① CH4(g) + 2O2(g)===CO2(g)+ 2H2O(l)ΔH = - 890.3 kJ· mol 1 ②H2(g)+ O2(g)===H2O(l) 2 ③C(s)+O2(g)===CO2(g) ΔH=-285.8 kJ· mol 1,
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做实验要用 环形玻璃棒搅拌,不能用金属搅拌棒代替,因为金属易 导热。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要稍稍大点,目的是让 盐酸反应完全。中和反应反应热是指在稀溶液中,生

燃烧热-盖斯定律-2018.9.4

燃烧热-盖斯定律-2018.9.4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6.2kJ/mol
5.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a>b的一组是
A.CH4 (g)+2O2(g)═CO2 (g)+2H2O(l)△H=a kJmo B.2H2(g)+O2(g)═2H2O(g)△H=a kJmol-1
氢气
H2(g)
-285.8
-283.0 -890.31
乙炔
乙醇 丙烷
C2H2(g)
-1299.6
一氧化碳 CO(g) 甲烷 CH4(g)
C2H5OH(l) -1366.8 C3H8(g) -2219.9
甲醇
CH3OH(l) -726.51

C6H6(l)
-3267.5
分别写出石墨和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S(s)+O2(g)═SO2(g)△H=b kJmol-1
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P (s 、 白磷)=4 P(s、红磷); H = -29.2 kJ/mol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反应生成甲烷的
反应热,但可通过测出 CH4 、石墨及 H2 燃烧反应的反
应热,再求由石墨生成甲烷的反应热。已知:
可知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 mol—1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 有的能量无关 D.l molNaOH分别和l molCH3COOH、1molHNO3反应 放出的热量:CH3COOH<HNO3
4.已知1g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

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与区别

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联系与区别
D.2NO2== O2+2NO;△H=+116.2 kJ/mol(反应热) 解析:A项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得到的氧化 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即H2O的状态必须为液态,因此A选项错误;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H应小于0,因此B选项错误;热化学反应方程 式要注明物质在反应时的状态,因此D选项错误。只有C选项正确。答 案:C 【例题2】(09四川高考)25℃,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 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C.(4c + 12b-4a-5d)kJ·mol-1 D.(4a + 5d-4c-12b)kJ·mol-1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1 mol P4中有6 mol P-P键,5 mol O2 中有5 mol O=O键,1 mol P4O10中有4 mol P=O键、12 mol P-O键,所以
△H =(6a + 5d-4c-12b)kJ·mol-1。答案:A 点拨: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在断裂 和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 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 所放出的热量
反应 特点
任何反应
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物质 物质的状态要 状态 确定
稀溶液
生成物在常温下为稳定态Fra bibliotek方程 式配 平标 准
任意物质的量
以生成1 mol H2O(l) 为标准
以燃烧1 mol 可燃物为标准
△H符 放热取负值、 负值 号 吸热取正值
A.2H+(aq) +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1); △H=-57.3 kJ·mol-1

一、燃烧热和中和热

一、燃烧热和中和热

三、传统能源与新能源 1.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煤的综合利用:可以通过清洁煤技术,如煤的 液化和气化,以及实行烟气净化脱硫等,大大减 少燃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煤燃烧的热利用 率。 3.新能源的开发
形成 利用 条件 历史
性质
一次 能源
常规 能源
新能 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
B.2Q3=Q1<Q2、
C.Q3<Q2<Q1
D.Q1<Q2<3Q3
【思考题】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297.23 kJ/mol(反应在25 ℃,101 kPa下发生) 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25 ℃,101 kPa时,燃烧1 mol硫放出的热量为
C.+283.1 kJ·mol-1 D.+504.00 kJ·mol-1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①式×2-②式得: C(s)+CO2(g)===2CO(g) ΔH=ΔH1×2-ΔH2=+ 172.51 kJ·mol-1。
答案:B
【温馨提示】盖斯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学会化学方程 式的相互加减,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式在加减之前,系数可以同时乘以或除 以同一个数; 2.几个方程式相加(减)时,反应物和反应物相加(减), 生成物和生成物相加(减),相加之后等号两边都有的 物质按数量关系抵消掉相同的部分; 3.把ΔH当成生成物对待,享受同等的加减乘除待遇。
4.(康杰中学5月月考)已知反应:
①H2 g+0.5O2 g H2Og H1; ②0.5N2 g+O2 g NO2 g H2; ③0.5N2 g+1.5H2 g NH3 g H3 则2NH3 g+7 / 2O2 g 2NO2 g+3H2Og的H为 D;

燃烧热-中和热

燃烧热-中和热

1.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O2(g)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旳是( C )
A.CO旳燃烧热为283 kJ B.下图可表达由CO生成CO2旳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 -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 移数为6.02×1023
4.(康杰中学5月月考)已知反应:
①H2 g+0.5O2 g H2O g H1;
②0.5N2
g
+O2
g
NO2
g
H

2
③0.5N2 g+1.5H2 g NH3 g H3
则2NH3 g+7 / 2O2 g 2NO2 g+3H2O g的H为 D;
A.2H1+2H2-2H3 ? B.H1+H2-H3 C.2H1+2H2+2H3 ? D.3H1+2H2-2H3
【基础题三】有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O2(g)===2H2O(g) ΔH=-Q1 kJ;
②2H2(g)+O2(g)===2H2O(l) ΔH=-Q2 kJ;
③H2(g)+1/2O2(g)===H2O(g) ΔH=-Q3kJ;其中
Q1、Q2、Q3旳大小关系为( B )
A.Q1=Q2=Q3
A.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B.石油是二次能源 C.电能是一次能源 D.水力是一次能源
盖斯定律旳应用 1.盖斯定律:对于一种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 完毕还是分几步完毕,其反应焓变都是一样旳。
2.如由A到B能够设计如下两个途径: 途径一:A→B(ΔH) 途径二:A→C→B(ΔH1+ΔH2) 则焓变ΔH、ΔH1、ΔH2旳关系如右图所示。

热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和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和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和书写热化学的计算方法:①根据能量:△H=E总(生成物)-E总(反应物)②根据键能:△H=E总(断键)-E总(成键)③燃烧热:Q(放)=n(可燃物)·△H(燃烧热)④中和热:Q(放)=n(H2O)·△H(中和热)⑤将ΔH看作是热化学方程式中的一项,再按普通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格式进行计算,得出有关数据。

⑥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即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一.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注意:1.热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也可以表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中学化学中的四大守恒定律:质量守恒:所有反应都遵守。

能量守恒:所有反应都遵守。

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遵守。

电荷守恒:离子反应遵守。

二.书写原则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相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守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化学计量数以“mol”为单位,数值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也不同。

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g___气态,l___液态,S___固态,aq___溶液,由于已经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3.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

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

若不注明,则表示在298K、101325Pa下测定的。

4.在所写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写下△H的“+”与“-”、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H应用空格隔开。

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

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第21讲燃烧热、中和热、盖斯定律

第21讲燃烧热、中和热、盖斯定律

第21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考点三、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 表示。

(2)注意: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形式。

使用燃烧热的概念时要理解下列要点。

① 规定是在101 kPa 压强下测出热量。

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 下测定出来的。

因为压强不同,反应热有所不同。

②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 (这样才有可比性)。

因此,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例如,C 8H 18的燃烧热为5518kJ/mol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则为C 8H 18(l )+225O 2(g ) 8CO 2(g )+9H 2O (l );△H=-5518kJ/mol③ 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 CO 2、H →H 2O(l)、S →SO 2等。

C (s )+21O 2(g )=CO (g );△H=-110.5kJ/mol C (s )+O 2(g )=CO 2(g );△H=-393.5kJ/molC 的燃烧热为393.5kJ/mol 而不是110.5kJ/mol 。

④ 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 表示时取负值。

例如,CH 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而△H =-890.3kJ/mol 。

必须以1mol 可燃物燃烧为标准。

(3)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393.5kJ/mol ,表示在101kPa 时,1molC 完全燃烧放出393.5kJ 的热量。

(4)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燃烧热是以员1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故在其热化学方程 式中常出现分数。

考点四、中和热(1)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2O (l )时所释放的热量为中和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燃烧热、热值、中和热和盖斯定律一、单选题(每题8分,共80分)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A.S(s)+O2(g)=SO2(g) ΔH= -296.8 kJ/mol(反应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 +57.3 kJ/mol(中和热)C.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 -1367.0 kJ/mol(燃烧热)D.2NO2=O2+2NO ΔH= +116.2 kJ/mol(反应热)2.25 ℃、101 kPa下,一氧化碳、乙炔(C2H2)、乙醇的燃烧热依次是283.0 kJ·mol-1、1 299.6 kJ·mol-1、1 366.8 kJ·mol-1,则下列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1B.C2H2(g)+5/2O2(g)===2CO2(g)+H2O(g) ΔH=+1 299.6 kJ·mol−1C.C2H6O(g)+3O2(g)===2CO2(g)+3H2O(l) ΔH=-1 366.8 kJ·mol−1D.C2H6O(l)+3O2(g)===2CO2(g)+3H2O(l) ΔH=-1 366.8 kJ·mol−1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已知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则任何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均为57.3 kJ D.在25℃、101kPa时,已知C(s)+O2(g)=CO2(g) ΔH,则C的燃烧热为-ΔH4.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A.碳和二氧化碳 B.1mol碳和3mol碳C.3mol乙炔(C2H2)和1mol苯(C6H6) D.天然气和酒精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8 kJ/molFe2O3(s)+1/3CO(g)=2/3Fe3O4(s)+1/3CO2(g) ΔH=-15.73 kJ/molFe3O4(s)+CO(g)=3FeO(s)+CO2(g) ΔH=+640.4 kJ/mol则14 g 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 )A.-218 kJ/molB.-109 kJ/molC.+109 kJ/molD.+218 kJ/mol6.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1/2H2(g)+1/2Cl2(g)===HCl(g)ΔH=-91.5 kJ/molB.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C.2HCl(g)===H2(g)+Cl2(g) ΔH=+183 kJ/molD.1/2H2(g)+1/2Cl2(g)===HCl(g)ΔH=+91.5 kJ/mol7.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制备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O(l)= H2(g)+1/2O2(g) ΔH = +286 kJ· mol-1B.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Ⅱ)制备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g)=H2(g)+S(s) ΔH=+20kJ·mol-1C.若反应H2(g)+1/2O2(g)=H2O(g) ΔH = -a kJ · mol-1,则a>286D.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热化学硫碘循环硫化氢分解法8.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他于1840年提出盖斯定律,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B.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C.可以直接测量任意一反应的反应热D.可以用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9.在同温、同压下,下列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a、b、c表示,则a、b、c的关系是( ) 2H2(g)+O2(g)===2H2O(g) ΔH=-a kJ·mol-1 ①2H2(g)+O2(g)===2H2O(l) ΔH=-b kJ·mol-1②H2(g)+1/2O2(g)===H2O(g) ΔH=-c kJ·mol-1③A.a>b,b=2c B.a=b=c C.a<b,c=a/2 D.无法比较10.不同条件下,物质X可转化为Y,也可转化为Z,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2X→3Y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X、Y、Z三种物质中最不稳定的是ZC.反应物总键能大于Z物质的总键能D.若Y可转化为Z,则相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二、填空题11.(10分,方程式3分,归纳4分)(1)上图是1 mol 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在25℃、101 kPa下,由稳定的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的反应热叫做该化合物的生成热。

如图为氧族元素(O、S、Se、Te除钋外)的氢化物a、b、c、d的生成热数据示意图。

①你归纳: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氢化物的生成热(ΔH)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硒化氢在298 K、101 kPa时发生分解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最后一空4分,其余每空2分)(1)①2O2(g)+N2(g)===N2O4(l) ΔH1②N2(g)+2H2(g)===N2H4(l) ΔH2③O2(g)+2H2(g)===2H2O(g) ΔH3④2N2H4(l)+N2O4(l)===3N2(g)+4H2O(g) ΔH4=−1 048.9 kJ·mol−1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反应:SO2(g)+2OH−(aq)= (aq)+H2O(l) ΔH1,ClO−(aq)+ (aq)=== (aq)+Cl−(aq) ΔH2CaSO4(s)===Ca2+(aq)+ (aq) ΔH3。

则反应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的ΔH=________。

(3)工业上常用磷精矿[Ca5(PO4)3F]和硫酸反应制备磷酸。

已知25 ℃、101 kPa时:CaO(s)+H2SO4(l)===CaSO4(s)+H2O(l) ΔH=-271 kJ·mol−15CaO(s)+3H3PO4(l)+HF(g)===Ca5(PO4)3F(s)+5H2O(l) ΔH=-937 kJ·mol−1则Ca5(PO4)3F和硫酸反应生成磷酸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D 4B 5B 6D 7C 8C 9C 10D11.(1)NO2(g)+CO(g)=CO2(g)+NO(g)ΔH=-234 kJ/mol(2)①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ΔH越小,反之亦然②H2Se(g)=H2(g)+Se(s) ΔH=-81 kJ/mol12.2ΔH3-2ΔH2-ΔH1;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ΔH1+ΔH2-ΔH3Ca5(PO4)3F(s)+5H2SO4(l)=5CaSO4(s)+3H3PO4(l)+HF(g) ΔH=-418 kJ·mol−1详细参考答案1.A【解析】【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其热反应方程式为S(s)+O2(g)=SO2(g) △H=-296.8kJ·mol-1,A正确;B、中和热为放热反应,△H<0,B错误;C、乙醇的燃烧热,水应为液态,C错误;D、没写出物质的状态,D错误;答案选A。

【点睛】燃烧热: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应注意稳定的氧化物的理解,一般H变为液态水,C变为CO2,S变为SO2。

2.D【解析】【详解】A、CO的系数不是1,不能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A错误;B、乙炔燃烧是放热反应,则ΔH<0,B错误;C、乙醇在常温下是液体,该反应不能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错误;D、C2H6O(l)+3O2(g)=2CO2(g)+3H2O(l) ΔH=-1366.8 kJ·mol−1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D正确;答案选D。

3.D【解析】【详解】A.由于2SO2(g)+O2(g)=2SO3(g)是放热反应,说明2mol二氧化硫和1mol氧气能量之和高于2mol三氧化硫的能量,不能确定二氧化硫能量与三氧化硫能量的关系,故A错误;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表明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石墨的能量小于金刚石,则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故B错误;C.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kJ,如醋酸是弱酸,没有完全电离,醋酸电离需要吸热,所以1molNaOH与醋酸中和放热小于57.3 kJ,故C错误;D.在25℃、101kPa时,已知C(s)+O2(g)=CO2(g)为放热反应,ΔH<0,则C的燃烧热为-ΔH,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当酸或碱不是强电解质时,或者酸或碱的浓度很大时,中和热都不一定是57.3 kJ·mol-1,如浓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醋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等。

4.B【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是稳定的氧化物,不能燃烧,不考虑燃烧热问题,故A错误;B.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量的多少无关,可燃物相同,该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故B正确;C.乙炔和苯是不同的物质,物质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燃烧热不相等,故C错误;D.天然气和酒精是不同的物质,物质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燃烧热不相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