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玉米田间测产实习报告

玉米田间测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科学种植和精准测产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了深入了解玉米田间测产的技术和方法,提升自身的农业科学素养,我参加了本次玉米田间测产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和掌握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不同种植条件下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点:某农业大学玉米试验田2. 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3. 实习内容:(1)了解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和田间管理技术。

(2)学习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对玉米植株、穗部、籽粒等主要部位进行实地测量和取样。

(4)分析玉米产量和品质数据,评估不同种植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初期,我们首先参观了玉米试验田,了解了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田间管理技术。

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玉米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2. 实习中期,我们开始学习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农技专家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测产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测产尺、测产袋、电子秤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测产的操作流程,包括测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

3. 实习后期,我们分组进入田间,对玉米植株、穗部、籽粒等主要部位进行实地测量和取样。

在测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测产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与当地农民交流,了解他们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

五、实习成果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玉米田间测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农业科学素养。

2. 通过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数据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不同种植条件下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差异,为玉米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关于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关于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关于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在田间进行实验,可以更
真实地模拟农业生产环境,验证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等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田间试验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现在我来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田间试验中验证了一种新型水稻品种的耐病性和产量表现。

通过
在不同地区的田间试验,我们发现这个新品种在抗病性和产量方面表现优异,为解决水稻病害和提高产量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次,我们对一种新型农药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验证。

通过在不同作物的
田间试验,我们发现这种新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效果明显,且对环境友好,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关于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的田间试验。

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土壤改良方法和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些试验,我
们可以更真实地了解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等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们将继续开展田间试验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田间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报告
I. 概述
该试验旨在测试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在某地区实施,共涉及100亩土地。

逐步测试了5种不同的施肥方式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

II. 实验设计
试验采用了随机分配的实验设计,将100亩土地划分为5个小组,每组20亩。

每个小组均采用一种不同的施肥方式进行玉米种植,分别为:
1.化肥+有机肥混合施肥
2.化肥施肥
3.有机肥施肥
4.生物肥料施肥
5.无施肥
每个小组在播种前被测量,并在收获后再次测量来确定产量。

III. 结果
经过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产量的测量,结果如下:
1.化肥+有机肥混合施肥:1525 kg
2.化肥施肥:1331 kg
3.有机肥施肥:1264 kg
4.生物肥料施肥:1096 kg
5.无施肥:735 kg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第一组的施肥方式对于玉米的产量有卓越的贡献。

与此同时,第四个小组(施用生物肥料)的产量也比第三个小组(纯有机肥料)的产量有所提高。

IV. 总结
在本次田间试验中,化肥+有机肥混合施肥明显是玉米产量的最佳组合。

生物肥料也可促进玉米的生长,是可行的替代品。

然而,未施肥的土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农民应该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来保持土壤的健康,并以此为基础来培育健康的农作物,增加产量。

玉米田间试验实习报告

玉米田间试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玉米田间试验一、实习背景及目的作为一名农业科学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参加了玉米田间试验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玉米的生长特点、田间管理措施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玉米田间试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玉米种植与生长发育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玉米的种植。

根据老师的讲解和指导,我们掌握了玉米播种、施肥、浇水等基本田间管理措施。

在玉米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包括株高、叶数、茎粗等指标的测量,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2. 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病虫害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了玉米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防治操作,如喷洒农药、清除病残体等。

通过这次实践,我们了解了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田间试验设计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玉米田间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学习了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次数等。

在试验中,我们严格遵循试验方案,进行了不同处理组的设置,如施肥量、施肥方式等。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相关数据,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玉米田间试验过程中,我们认真收集了各项数据,包括玉米生长发育指标、产量等。

在试验结束后,我们学习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玉米田间试验实习,我深入了解了玉米的生长特点和田间管理措施,掌握了玉米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同时,我也学会了玉米田间试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技巧。

这次实习使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将珍惜每一次实习机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内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内容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内容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农药品种在田间条件下的药效表现,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农药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二、试验地点与作物试验地点位于某县农田,选取当地种植的主要作物为试验对象,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三、试验药剂与处理1.试验药剂:选取市面上常见的A、B、C、D四种农药作为试验对象,对每种农药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A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进行使用;(2)B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的1.5倍进行使用;(3)C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的0.5倍进行使用;(4)D农药:不使用任何农药,作为对照处理。

2.处理方法: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选取10株作物进行观察。

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苗期、生长期、发病期等)分别进行施药处理,共施药3次,每次施药间隔7-10天。

四、试验指标与测定方法1.防治效果:分别在施药前、施药后一段时间内,对作物进行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测定。

病情指数越高,表示作物病情越严重;防治效果越好,表示农药效果越显著。

2.产量:在作物收获期,对每个处理进行实际收获,并计算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比较各处理与对照处理的产量差异,评估不同农药对产量的影响。

3.安全性:在施药期间,观察作物是否出现药害现象,如叶片扭曲、褪绿、枯萎等。

若出现药害,记录药害程度及恢复情况。

4.生态环境影响:在试验期间,监测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评估不同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1.数据统计: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包括处理方式、防治效果、产量、安全性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数据。

2.结果展示:将统计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各处理之间的差异。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次试验中,A农药的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B农药,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C农药防治效果较差。

D农药(对照处理)防治效果最差。

有机肥田间试验报告

有机肥田间试验报告

有机肥田间试验报告一、引言有机肥是一种通过生物转化过程获得的肥料,其有效成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农田肥料的生产与施用中。

本文旨在研究有机肥在田间试验中的效果,评估其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二、试验设计和方法本次田间试验选取了一块农田作为试验区域,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相等。

试验共设置了三个处理,分别是:使用有机肥处理(T1)、使用化学肥料处理(T2)和不施肥处理(T3)。

每个处理设置了三个重复。

在试验开始前,对土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

试验期间,按照相应处理施肥,并定期记录农作物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面积、根系生长等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1. 农作物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我们观察到使用有机肥处理(T1)的农作物生长较为健壮,植株高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处理。

而使用化学肥料处理(T2)的农作物生长情况略逊于有机肥处理,而不施肥处理(T3)的农作物生长最差。

这说明有机肥对农作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 土壤肥力试验结束后,我们再次对土壤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使用有机肥处理(T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同时土壤pH值也有所提高。

而使用化学肥料处理(T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提高,但pH值无明显变化。

不施肥处理(T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均较低。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田间试验,我们发现有机肥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有机肥中的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并改善土壤的结构。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相比之下,化学肥料虽然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但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和养分失衡的问题。

有机肥在田间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肥力。

因此,在农田肥料的生产和使用中,应更加注重有机肥的推广和应用,以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目标。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

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题目: 田间试验设计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寻找适合田间试验的设计因素;3. 进一步了解田间试验对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农田试验地块;2. 灌溉系统;3. 种植工具;4. 常用化肥和农药。

三、实验步骤:1. 选择试验地块并清理杂草;2. 根据种植作物的要求,制定肥料和农药使用方案;3. 准备土壤,并进行土质分析和调整;4. 根据试验要求,设置田间试验区域,并进行分组观察;5. 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安排施肥和农药使用计划;6. 在种植季节,按照试验计划进行灌溉、施肥和农药喷洒;7. 定期进行作物生长观察和数据收集;8. 结束试验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得到各组田间试验的作物生长情况、品质和产量数据。

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对田间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种植方案的建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田间试验设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田间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相应的实验技巧。

实验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作物生长情况、品质和产量的数据,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改进和优化的措施,对今后的田间试验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七、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试验组数不够多、数据统计不够全面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增加试验组数和扩大样本范围,同时加强数据的收集和统计,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九、致谢: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实验室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配合。

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备注:以上为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

【精品】田间试验与统计实验报告

【精品】田间试验与统计实验报告

【精品】田间试验与统计实验报告今年来,我们在我们的果园进行了一次田间实验报告和统计实验,以明确某种水果的产量情况,评估水果产量的发展态势,并为今后的种植投入提供科学的指导。

该实验的果园里设置了10块小地块,每块大小相同,其中7块为统计实验区,3块为控制区,在10块地都种植了同种水果,以水果数量作为本次实验评估标准。

实验进行过程中,我们每周对果园里7块统计实验区小地块进行检查,注重实验条件的均一性,确保实验室内外设备的稳定性,在实验结束后,对7个实验小块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论:针对每块小地块耕地,其可产水果量呈现从第1块到第7块依次递增的趋势,而比照组的3块小地块的水果量未达到相应的程度,可以认定所用投入存在某种效益。

另外,从本次实验成果来看,水果种植还受到大气湿度、温度、土壤湿度、月夜光照等自然条件影响,其对水果产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此次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农作物种植品质,有助于我们的农业的发展,并研究和分析农业生产,种植技术以及质量检测,以提高今后农作物的产量。

This year, we have carried out a field experiment report and statistical experiment in our orchard to determine the output of certain fruits,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ruit output, and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future planting inputs. There are 10 small plots in the orchard, all the same size, 7 of which are statistical test areas and 3 are control areas. The same fruits are planted in 10 plots, and the number of fruits is taken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this experiment.。

田间实验报告样本

田间实验报告样本

实验名称:玉米品种抗病性田间试验实验地点:XX省XX县XX镇XX村实验时间:2023年5月1日-2023年10月31日实验目的:1. 评估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

2. 确定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玉米品种。

3. 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1. 玉米种子:品种包括A、B、C、D、E。

2. 农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 仪器设备:测土仪、水分计、显微镜等。

实验方法:1. 试验地选择:选择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农田作为试验地。

2. 播种:按照品种A、B、C、D、E分别播种,每个品种播种3次重复,每次重复面积20平方米。

3. 田间管理:按照当地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4. 病虫害调查:在玉米生长期间,每10天调查一次玉米大斑病的发生情况,记录病叶率。

5. 数据记录:记录各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病叶率等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育期:各品种玉米生育期基本一致,从播种到成熟时间约为130天。

2. 产量:各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品种A产量最高,为每亩830公斤;品种B 产量最低,为每亩680公斤。

3. 病叶率:品种A、C、D病叶率较低,分别为5%、7%、6%;品种B、E病叶率较高,分别为12%、10%。

结论:1. 品种A、C、D对玉米大斑病具有较强的抗性,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2. 品种B、E抗病性较差,不适宜在当地种植。

3. 在玉米生产中,应加强病虫害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提高产量。

建议:1. 在玉米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检测,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

2.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防治玉米大斑病。

3. 推广抗病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提高玉米产量。

实验总结:本次田间实验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评估,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为我国玉米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田间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报告田间试验报告:某农药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一、试验背景和目的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由于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农药的使用已成为水稻生产中的必要手段。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面临着环境和健康安全的风险。

为此,本试验旨在测试某种农药在水稻上的安全性,评估其对水稻的影响。

二、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了随机对照组设计,共设置5组处理,即:对照组、低浓度处理组、中浓度处理组、高浓度处理组和超高浓度处理组。

每组设置3个重复块,每块为3株水稻植株。

试验采用了盆栽培养方式,以水稻幼苗为研究对象,喷施某种农药,以观察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三、试验方法1.试验材料该试验选取了生长健康的水稻幼苗,农药使用的是某种在市场上已经有一定应用的农药,以确保试验结果更贴近田间实际应用情况。

2.试验过程试验过程中,首先对水稻幼苗进行外观检查,去除不健康的幼苗。

将水稻幼苗移栽至盆中,每盆3株,盆容积为3升。

处理组根据处理浓度分别喷施农药,每次均喷施 10ml/株,连续处理7天。

处理后,对水稻生长状态进行观察,记录生长指标如植株高度、叶片数、叶面积等,以及产量指标如籽粒数、单粒重、千粒重等。

四、试验结果对照组无农药处理,水稻生长正常,各生长指标和产量指标均符合预期。

低浓度和中浓度农药处理组水稻生长状态基本正常,但是植株高度和叶面积略有下降,产量指标较对照组略有下降。

高浓度农药处理组水稻生长状态明显受到影响,部分植株枯黄并死亡,其他植株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量指标显著下降。

超高浓度农药处理组水稻幼苗完全死亡,无法进行产量指标测定。

五、结论对于该种农药,低浓度和中浓度处理对水稻生长基本无明显影响,但对产量指标有一定下降趋势。

高浓度和超高浓度处理对水稻生长状态有明显影响,特别是超高浓度处理使水稻全数死亡。

在田间实际应用中,应该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避免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确保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

鲜食玉米田间试验实习报告

鲜食玉米田间试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鲜食玉米田间试验一、实习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鲜食玉米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为了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探索合适的田间管理技术,我参加了本次鲜食玉米田间试验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鲜食玉米的生长习性、掌握田间管理技术,并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试验田选择与准备本次试验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的农田进行。

试验前,我们对土壤进行采样检测,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为后续施肥提供依据。

同时,清除田间杂草,进行深翻,提高土壤透气性。

2. 品种选择与播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我们选择具有较高产量和良好口感的鲜食玉米品种。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确保种子质量。

播种时,采用机械播种,保证播种深度和密度均匀。

3. 田间管理(1)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制定施肥计划。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进行追肥,保证营养供应。

(2)灌溉:根据玉米生长需求和天气状况,适时进行灌溉,保证水分供应。

(3)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4)除草:定期进行人工除草,防止杂草与玉米竞争养分。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我们对株高、叶数、果穗数、百粒重等指标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数据。

通过对比不同处理组的数据,分析田间管理技术对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了解了鲜食玉米的生长习性和田间管理技术,掌握了玉米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农业科研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深入了解生产实际,才能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农民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施肥不当、灌溉不规律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向农民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帮助他们改进种植技术。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田间实验报告

田间实验报告

水溶性肥料田间试验报告书试验人:职务:联系电话:摘要:关于新型配方水溶性“大量元素-微量”肥料2011年12月1日在西红柿(金石王一号)田间a、b标地肥效试验记录,作为水溶性肥料对作物的生长、产量、质量效果对比。

关键词: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新配方水溶性对作物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产量、提高果品质量。

报告时间:2012年8月8日第一章、水溶性肥料试验方案一、供试验肥料名称:新型水溶性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肥二、供试验肥料标准:ny1428-2010ny1107-2010三、供试验地点:县乡(镇)村组农户。

四、供试验作物品种名称:蔬菜(西红柿)金石王一号。

五、供试验标地数据:1海拔:212米;土壤性质:沙质地七、试验起于2011年 12月 01日至2012年04月30日止。

八、试验方法及计划:(含试验处理、试验起止时间、田间管理包括施肥、防治病虫害、灌溉、中耕等) 1、供试验的肥料设定: a、水溶性肥料:b、硫酸钾型复合肥:2、试验处理:正交分解法。

3、土壤条件:采用同等条件的两个a、b地块;选用同样作物品种,2同时种植,同时管理。

4、移植方法及密度:5、种植环境:大棚。

6、施肥方法:a、撒施b、喷施c、滴灌。

7、施肥方式:a、底肥b、追肥c、叶面肥。

8、施肥次数:4次。

9、主要病虫害:白粉虱、根结线虫、棉铃虫、立枯病、猝倒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炭疽病、霜霉病、病毒病等。

10、病虫害防治方法:a、生物防治b、化学防治c、物理防治。

11、肥、药害的处理办法。

12、采收方法:根据成熟状况。

13、统计:a、坐果率b、单果重量;b、裂果率c、成品率d、亩产量。

e、货架期。

第二章、水溶性肥料田间试验记录九、试验时间记录表(一)西红柿45天育苗期管理记录 1、种苗营养杯土配方2、种苗培育方法及密度:3a、使用水溶性肥料的苗木管理记录1、2011年12月2日:播种。

播种后用塑料膜保温25-28℃,绝对湿度:70-90°每隔3-5天浇水一次。

田间试验实习报告

田间试验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田间试验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作物栽培、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实习地点:XX农业大学实验农场三、实习内容1. 实验设计本次实习共分为三个实验组,分别为:(1)实验组一: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实验组二:探究不同播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实验组三:观察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2. 实习过程(1)实验组一1)实验准备:根据实验设计,确定实验地点、种植品种、施肥量等。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施肥、播种、灌溉等操作。

3)数据记录:定期观察小麦生长状况,记录植株高度、叶片数、穗数等数据。

(2)实验组二1)实验准备:确定实验地点、种植品种、播种密度等。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播种、灌溉等操作。

3)数据记录:定期观察玉米生长状况,记录植株高度、叶片数、穗数等数据。

(3)实验组三1)实验准备: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分析原因。

2)实验操作:根据病虫害种类,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人工除虫等。

3)数据记录:观察防治效果,记录病虫害发生程度、防治效果等数据。

四、实习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一通过对不同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适量施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2)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盐碱化,降低产量。

2. 实验组二通过对不同播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适宜的播种密度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

(2)过密或过稀的播种密度都会降低产量。

3. 实验组三通过对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病虫害对作物生长有显著影响,可导致产量降低。

(2)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能显著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提高产量。

五、实习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实践性。

最新田间实验报告

最新田间实验报告

最新田间实验报告
在本次田间实验中,我们专注于评估新型肥料对小麦生长周期的影响。

实验设计包括对照组和四个不同处理组,每组均在相同的土壤和气候
条件下进行。

实验结果显示,处理组三的小麦在生长初期表现出显著的增长速度,
其根叶比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通过土壤分析,我们发现处理
组三的肥料配方增加了土壤中的可用磷和钾,这可能是促进小麦早期
生长的关键因素。

进入中期生长阶段,处理组二的小麦表现出更强的抗病性。

通过对植
株的病害调查,我们观察到处理组二的小麦对叶斑病和锈病有较好的
抵抗力。

这表明,适当的肥料配比可以增强作物的自然防御机制。

在收获期,处理组一的小麦籽粒重量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组。

进一
步分析表明,处理组一的肥料中添加了微量元素,如锌和硼,这些元
素对于小麦的生殖生长和籽粒发育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还记录了各处理组的水分利用效率。

处理组四虽然在产量
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表明该肥料配方有助于作
物在干旱条件下保持生长。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建议农民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
料配方。

同时,我们也建议进一步研究肥料对土壤健康和环境影响的
长期效应,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本次田间实验为优化肥料使用和
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植物田间实验报告

植物田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及根系发育等方面的差异,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试验地:选择肥力中等、土壤质地均匀的农田,面积为1000平方米。

2. 试验品种:选用当地主栽玉米品种“XX玉米”。

3. 肥料: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磷12%)、氯化钾(含钾60%)。

三、实验设计1. 试验设5个处理组,分别为:- 处理1:空白对照(不施肥)- 处理2:NPK(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 处理3:NP(尿素、过磷酸钙)- 处理4:NK(尿素、氯化钾)- 处理5:P(过磷酸钙)2. 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种植20株玉米。

四、实验方法1. 试验地于播种前进行深耕、平整,然后按试验设计要求进行施肥。

2. 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防治病虫害。

3. 种植密度为每亩4500株,播种深度为5-7厘米。

4. 适时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表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处理组 | 玉米产量(kg/亩) || ------ | ----------------- || 空白对照 | 350 || NPK | 680 || NP | 550 || NK | 530 || P | 400 |从表1可以看出,NPK处理组的产量最高,达到了680kg/亩,其次是NP处理组,产量为550kg/亩。

空白对照组产量最低,为350kg/亩。

2. 植株高度分析表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植株高度的影响| 处理组 | 植株高度(cm) || ------ | -------------- || 空白对照 | 70 || NPK | 90 || NP | 85 || NK | 80 || P | 75 |从表2可以看出,NPK处理组的植株高度最高,达到了90cm,其次是NP处理组,植株高度为85cm。

空白对照组植株高度最低,为70cm。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一、试验设计
1.试验对象:金龙819水稻
2.试验地点:广西桂林市灵川县街子村
3.测定日期:2024年6月
4.施药方式:喷施
5. 施药量:每667㎡200ml
6.评价指标:水稻病害调查、产量评价
二、试验结果
1.水稻病害调查
(1)施药前
街子村测定的水稻田地块中,有34%的地块发生了褐飞虱病害,21%的地块发生了稻瘟病,18%的地块发生了白粉病;其中,褐飞虱病害最为严重。

(2)施药后
经施药7天后,街子村水稻田地块中,褐飞虱病害的发生率下降到11%,稻瘟病发生率降到7%,白粉病发生率也减少到3%;同时,稻田中可见到大量虫卵的死亡,且稻苗表现出良好的生长。

2.产量评价
(1)施药前
街子村水稻田地块施药前的产量为6.7公斤/667㎡,受病害抑制,特别是受褐飞虱侵害较为严重。

(2)施药后
经施药7天后,街子村水稻田地块的产量较施药前显著提高,达到了9.2公斤/667㎡,较施药前提高了37.2%,显示该农药能够有效抑制水稻病害,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三、结论
1.试验表明,金龙819农药具有良好的杀虫剂效能,能有效抑制水稻病害,提高水稻产量。

2.试验结果还表明。

田间病害实验报告

田间病害实验报告

田间病害实验报告田间病害实验报告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田间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日益凸显。

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田间病害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防治措施对田间病害的防治效果,并评估其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可行的、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案,以保障农民的收益和粮食安全。

二、实验方法1. 选取试验田地:我们选择了一块常年种植水稻的田地作为实验区,该区域长期存在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害。

2. 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我们将试验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实验组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3. 施用化学农药:我们在实验组中使用了常见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以观察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

4. 使用生物防治剂:在实验组中,我们还尝试了使用生物防治剂进行喷洒,以评估其对病害的防治效果。

5. 田间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定期对试验区进行田间观察,记录病害的发生情况和作物的生长状况。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数据,以评估不同防治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经过数月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使用化学农药的田地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

同时,作物的生长状况也有所改善,产量和品质相对较高。

2. 生物防治剂的防治效果一般:虽然生物防治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田间病害的发生,但其效果相对较弱。

产量和品质方面的改善也不如化学农药明显。

3. 防治措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采取防治措施的田地产量有所提高,品质也有所改善。

尤其是使用化学农药的实验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更加显著。

四、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农药在田间病害的防治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

田间试验的实习报告

田间试验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田间试验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推广农业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田间试验的原理和方法,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于2023年夏季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间试验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田间试验的基本流程、数据分析方法以及试验结果的总结与应用。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实习时间为2023年7月15日至8月15日,共计一个月。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试验设计本次实习的主要试验项目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试验设计包括试验方案制定、试验地选择、试验材料准备等环节。

- 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我们设计了三个处理组,分别为A组(常规施肥)、B组(有机肥替代化肥)、C组(空白对照)。

- 试验地选择:选择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一致的试验地,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 试验材料准备:选用三个玉米品种,分别为A品种、B品种和C品种,并准备相应的肥料和农药。

2. 播种与田间管理- 播种:按照试验方案,分别在A、B、C三个处理组进行播种,播种时间统一为7月20日。

- 田间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施肥量按照试验方案进行,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准。

3. 生长发育调查- 发芽率观察:播种后第7天,对三个处理组的发芽率进行观察,记录发芽粒数和发芽率。

- 生长发育观测:从播种后第15天开始,每5天对三个处理组的玉米植株进行观测,记录植株高度、叶片数、根系生长情况等指标。

4. 数据分析与总结- 数据整理:将观测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后续分析。

-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 总结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实习报告,总结试验结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田间试验报告内容包括哪些

田间试验报告内容包括哪些

田间试验报告内容包括哪些一. 实验目的本次田间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制定最佳的施肥方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的农作物为小麦,选取了相同品种和生长状态的小麦植株作为试验对象。

实验所使用的肥料有三种,分别为有机肥、无机肥和控制组(不施肥)。

2. 实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的是完全随机设计。

将试验区划分为不同的处理组,并随机分配不同的施肥方式到每个处理组中。

每个处理组设置三个重复样本,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3. 实验操作和观测指标在试验开始前,首先在田地中清理杂草,确保试验区域的一致性。

然后将不同的施肥方式标记在相应的处理组上。

实验期间,针对每个处理组进行相应的施肥操作。

有机肥组和无机肥组分别按照推荐的用量进行施肥,控制组不进行任何施肥。

在试验周期内,定期观察和记录小麦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茎粗、叶片颜色等指标。

在小麦成熟时,收集并记录产量。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将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计算各处理组的平均值、标准差和显著性水平。

三.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有显著影响。

有机肥组在植株高度、茎粗和产量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无机肥组和控制组。

2. 无机肥组在植株高度和产量方面略高于控制组,但与有机肥组相比差距较大。

3. 控制组(不施肥组)的小麦植株生长缓慢,产量显著低于施肥组。

综上所述,有机肥是提高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最佳施肥方式,无机肥次之,而不施肥则会导致生长受限和产量减少。

四. 结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在农作物种植中,有机肥是最佳的施肥方式。

因此,农民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使用,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对于那些无法获得有机肥的地区,可以选择无机肥作为一种较为可行的替代方案,但需要注意适量使用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田间实验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田间实验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田间实验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田间实验在农业科研和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实际种植环境中进行试验,可以更真实地模拟作物生长过程,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因此,对田间实验的可行性展开研究,有助于提高农业科研的精准度和实用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以小麦生长试验为例,通过分析实验条件、设备和资源的可行性,探讨田间实验的可行性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为未来的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标1.分析田间实验的可行性,包括实验条件、设备和资源的准备情况;2.探讨田间实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比较田间实验和室内实验的差异;3.提出田间实验的改进建议,为未来农业科研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收集实验所需资料,包括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实验设备等;2.进行实地调查,在试验田选取合适的区域进行研究;3.进行田间实验,记录观测数据,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小麦生长的差异;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四、研究内容及进展1.实验条件的可行性分析针对小麦生长试验,首先需要考虑实验的土壤类型、光照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我们发现该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小麦生长。

光照条件和气候条件也较为适宜。

同时,我们还对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资源进行了调查,包括灌溉设施、施肥设备、保护网等。

通过初步调查,我们认为实验条件具备可行性,可以进行田间实验。

2.田间实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设置了两组实验,分别是田间实验和室内实验。

通过观测和记录数据,我们发现田间实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较为显著。

与室内实验相比,田间条件下小麦的生长更为健康,株高和穗粒数均有所提高。

3.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田间实验对小麦生长有显著影响,与室内实验相比,田间实验更能真实模拟作物的生长环境,为农业科研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五、研究建议1.加强田间实验的技术支持,提高实验的精准度和可靠性;2.对实验条件和设备进行改进,提高田间实验的效率和成本效益;3.加强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为农业科研提供更多的可靠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溶性肥料田间试验报告书试验人:职务:联系电话:摘要:关于新型配方水溶性“大量元素-微量”肥料2011年12月1日在西红柿(金石王一号)田间a、b标地肥效试验记录,作为水溶性肥料对作物的生长、产量、质量效果对比。

关键词: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新配方水溶性对作物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产量、提高果品质量。

报告时间:2012年8月8日第一章、水溶性肥料试验方案一、供试验肥料名称:新型水溶性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肥二、供试验肥料标准:ny1428-2010ny1107-2010三、供试验地点:县乡(镇)村组农户。

四、供试验作物品种名称:蔬菜(西红柿)金石王一号。

五、供试验标地数据:1海拔:212米;土壤性质:沙质地七、试验起于2011年 12月 01日至2012年04月30日止。

八、试验方法及计划:(含试验处理、试验起止时间、田间管理包括施肥、防治病虫害、灌溉、中耕等) 1、供试验的肥料设定: a、水溶性肥料:b、硫酸钾型复合肥:2、试验处理:正交分解法。

3、土壤条件:采用同等条件的两个a、b地块;选用同样作物品种,2同时种植,同时管理。

4、移植方法及密度:5、种植环境:大棚。

6、施肥方法:a、撒施b、喷施c、滴灌。

7、施肥方式:a、底肥b、追肥c、叶面肥。

8、施肥次数:4次。

9、主要病虫害:白粉虱、根结线虫、棉铃虫、立枯病、猝倒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炭疽病、霜霉病、病毒病等。

10、病虫害防治方法:a、生物防治b、化学防治c、物理防治。

11、肥、药害的处理办法。

12、采收方法:根据成熟状况。

13、统计:a、坐果率b、单果重量;b、裂果率c、成品率d、亩产量。

e、货架期。

第二章、水溶性肥料田间试验记录九、试验时间记录表(一)西红柿45天育苗期管理记录 1、种苗营养杯土配方2、种苗培育方法及密度:3a、使用水溶性肥料的苗木管理记录1、2011年12月2日:播种。

播种后用塑料膜保温25-28℃,绝对湿度:70-90°每隔3-5天浇水一次。

2、12月12日:长出胎叶,使用25%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喷雾。

3、01月22日:幼苗长出第二片叶时,使用水溶性肥料1000倍液浇灌一次。

4、01月02日:使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水溶性肥1500倍喷雾。

5、01月12日:使用40%恶霜猛锌1000陪+水溶性肥料1000陪浇灌。

6、01月17日:苗木出圃:株高:22cm,株径0.6cm 。

b、使用复合肥的苗木管理记录1、2011年12月02日:播种。

播种后用塑料膜保温25-28℃,绝对湿度:70-90°每隔3-5天浇水一次。

2、12月12日:长出胎叶,使用25%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喷雾。

3、01月22日:幼苗长出第二片叶时,使用硫酸钾复合肥肥料500倍液浇灌一次。

4、01月02日:使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硫酸钾复合肥1000倍喷雾。

5、01月12日:使用40%恶霜猛锌1000陪+硫酸钾复合肥500陪浇灌。

4 2、01月28日:使用水溶性肥料8kg/亩,1200倍、毒死蜱wp1000倍、霜霉威wp1500倍喷灌。

防止猝倒病、根结线虫。

3、02月08日:5%啶虫脒wp1000倍、多角体病毒wp1500倍、异菌脲wp1500倍、咪鲜胺wp1000倍喷雾,防治白粉虱、棉铃虫、早疫病、灰霉病、炭疽病。

4、02月18日:水溶性肥料10kg/亩,wp1000倍滴灌。

5、02月28日:灭多威wp1000倍、多角体病毒wp1500倍、代森锰锌wp1000倍、百菌清wp1000倍喷雾。

防止棉铃虫、白粉虱、早疫病发生。

6、03月8日:水溶性肥料10kg/亩,wp1000倍滴灌。

7、03月18日:吡虫啉wp1200倍、咪鲜胺wp1000倍、苯醚甲环唑wp1500倍、喷雾。

防止炭疽病、蚜虫、灰霉病、霜霉病。

8、03月28日:水溶性肥料10kg/亩,wp1000倍滴灌。

9、04月02日:全园果品肥、药残留检测达标。

进入采收期。

b、使用硫酸钾复合肥的管理记录 1、01月18日:西红柿大棚定植。

2、01月28日:使用45%硫酸钾复合肥20kg/亩,200倍、毒死蜱wp1000倍、霜霉威wp1500倍喷灌。

防止猝倒病、根结线虫。

5篇二:田间试验报告玉米花生大豆棉花玉米性状考察及测产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玉米的性状考察及测产,综合分析出玉米产量质量。

二.实验原理及步骤1.测产:选点取样:5-10个点,每点取代表性植株10-20株。

测单位面积株数和穗数株数/亩=株数/[行距(m)×株距(m)] ×666.7(m2)穗数/亩=株数/亩×单株成穗率测每穗粒数和粒重预测亩产(kg)=(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6 实测亩产(kg)=取样粒重÷取样株数×亩实际株数2.选取玉米考察性状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倒伏:玉米抽穗后,因风雨等灾害,主茎倾斜度大于45℃的植株,在1/3以下为轻,1/3-2/3 为中,2/3为重。

倒折率:玉米抽雄穗后,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总株数的百分率。

双穗率(%):成熟期有效双穗株占总株数的百分率。

果穗长度(cm):指最上部果穗去除苞叶后包括秃尖的长度。

穗粗(cm):指果穗中部的最小直径。

单株有效穗数:平均一株结实的穗数(每穗结实30粒以下的不计)。

果穗长度: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cm)。

穗粗:以周长表示,用线围距果穗基部1/3处的圆周,然后测量线的长度(cm)。

秃尖长度: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分的长度(cm),并计算秃尖率(秃尖长占果穗长度的百分数)。

穗行数:数计果穗中部子粒行数,求平均数。

每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求平均数。

果穗重:风干果穗的重量(g),求平均数。

穗粒重:果穗上全部子粒的风干重量(g),求平均数。

穗轴率(%)=穗轴重/ 穗重× 10018) 出籽率(%)=穗粒重/ 穗重× 10019) 千粒重:分别数取两个1000粒(风干)称重。

两次重量相差不能超过4-5克。

三.实验结果测产:株行距:株距0.3m 行距0.6m 株数/亩=株数/[行距(m)×株距(m)] ×666.7(m2) =666.7÷0.3÷0.6×1 =3703.89 穗数/亩=株数/亩×单株成穗率 =3703.89×3 =11111.67 预测亩产(kg)=(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6 =(11111.67× 593× 30.1(g))÷106 =198.33(kg)花生测产与植株性状调查一.实验目的通过对花生的植株性状考察及测产,综合分析出花生产量及质量。

二.实验原理1、生育时期发芽出苗期:发芽最低温度12-15 ℃;幼苗期(团棵期):从种子出苗到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

生长特点:①主要结果枝已经形成;②大批花芽分化完毕;③大量根系发生。

开花下针期 :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开花50-60%以上,其中30-50%形成果针。

结荚期果针发育形成荚果,营养生长最盛;果数占最终单株总果数的60-70%。

饱果成熟期生殖生长为主,荚果增重。

北方春播中熟品种约需40~50d,晚熟品种约需60d,早熟品种约30~40d。

北方夏播一般需20~30d。

温度低于15℃荚果生长停止,若遇干旱已无补偿能力,会缩短饱果期而减产。

2、花生果针与荚果形成果针由子房柄及其先端的子房组成。

子房柄伸长弯曲,把子房推入土中,称下针。

3、荚果发育的过程荚果膨大阶段:荚果体积急剧增大,果针入土后10天左右即成鸡头状幼果,入土后20-30天荚果体积达最大。

荚果充实阶段:荚果干重迅速增大,含油量显著提高,入土后50-60天干重增长停止,果壳变厚变硬,种皮逐渐变薄,显现品种本色。

荚果成熟:果皮与种皮分开;荚果表面出现网纹,有果喙、果腰。

4、花生成熟的特征(1)形态特征地上植株停止生长,中、下叶片脱落,上部叶片变黄。

荚果外壳表皮由黄褐色变青褐色;内果皮海绵组织变薄而破裂,并由白色变褐色;籽仁充实饱满,种皮呈固有色。

(2)生理特征叶色逐渐变黄,净光合生产率下降干物质积累量减少。

根系吸收能力显著下降,根瘤不再固氮。

茎叶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大量向荚果转运,荚果迅速增重5、花生收获时期的确定饱果指数珍珠型:饱果率大于75% 中间型中熟:饱果率大于65% 普通型:饱果率大于45% 荚果发育要求结荚层的温度在15℃以上,而以18-30℃最有利于荚果发育,温度降至12℃,荚果即停止发育。

果针入土到荚果充分发育成熟约需50-60天花生成熟期北方花生区一般不晚于10月上、中旬收获东北早熟花生区收获期在9月上、中旬南方春花生区收获8月下旬-9月上旬,夏花生在10月上中旬,秋花生在11月中旬-12月种子安全贮藏含水量小于8% 三.实验内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1主茎高:从第一对侧枝分生处至顶叶节的长度总分枝数:除主茎外,全株所有长于5厘米的分枝的总和有效侧枝长:第一对侧枝上最远结实节与主茎连接处的距离株型指数:第一对侧枝长与主茎高的比值有效果枝数:全株所有结果枝数的总和果针数:全株入土与未入土子房柄的总数饱果数:壳外皮发黄、壳内海绵体变黑褐色、籽仁饱满的单、双仁荚果数饱果率:单双仁饱果数占总结果数的百分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测定亩株数:3-5点,20行/点,20-50穴的穴距。

株数/亩=666.7(m2)÷(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平均每穴株数测定每株荚果数:预测产量:亩产量(kg)=亩株数×单株荚果(饱果)数×荚果重(×出仁率)四.实验结果性状:测产:株数/亩=666.7(m2)÷(平均行距(m)×平均株距(m))×平均每穴株数=666.7÷0.25÷0.6×2 =22223.33 预测产量:亩产量(kg)=亩株数×单株荚果(饱果)数×荚果重(×出仁率)=20203.03x12x82.15%x1.92g/1000 =382.39 (kg) 大豆考种及测产篇三:田间试验报告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肥效验证试验报告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2014年12月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肥效验证试验报告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尤四海1试验目的为了验证“方依达”牌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该肥料产品的登记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受该公司委托,在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肥效验证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