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课程重点内容介绍
第一章导论
一、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人类居住的一种聚落形式,城市并不是在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就产生的事物,而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世界上第一批得到考古认定的城市诞生在公元前4000——3000年,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
实质上,现代城市主要从人口数量和密度、产业结构及行政管辖三个方面区别于农村地区,简单来讲,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二、城市的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历史主线,城市的发展走过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的历史过程。
(一)古代城市(~1760)
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相对于最初形态有了跨越式的成长,其主要特征是:(1)城市所处位置大都是交通便利之处;(2)手工业匠人在城市的专业化和集中化趋势不断增强,城市对乡村和周围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手工业生产的集中地;(3)城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的吸引能力,总体规模较小、数量少;(4)城市消费规模超过生产规模,城市的消费主要靠农村的地租和税赋来支撑,这时,城乡关系是对立的。古代城市的这些特征使城市功能逐步多样化,一些城市管理问题也开始突出,相应的法律条文也开始产生。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经济上以手工业和初级商业为主,规模小、质量低、技术含量少,发展十分缓慢。
(二)近代城市(约1760~1950)
这一阶段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是:(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城市的迅速发展同时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方面城市各种先进的公用设施与市政工程逐步出现并迅速普及,促进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环境污染,布局紊乱,交通拥塞,用地、住房紧张等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3)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文明成为农村人口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农村则越来越变成城
市粮食、资源、劳动力和工业原料的单纯供应者,并依附于城市的发展。于是,城市的中枢管理职能也日益突出起来。
(三)现代城市(1950~)
现代城市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
1、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地。
2、城市空间组合上发生了巨变,要求城市朝着高质量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3、城乡融合、差别趋小。
三、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定义与内涵
1、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指的是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
2、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人口向城市的集聚
(2)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
(3)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
(4)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
(5)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3、城市化水平的衡量
城市化水平,一般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二)城市化浪潮的成因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四、城市的未来
(一)新技术对城市发展产生革命性推动
(二)智慧城市成为现代城市新的发展潮流
(三)城市的集聚与分散呈现新的快速波动格局
五、城市管理的必要性
(一)城市特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
城市具有相互联系性、复杂性以及开放性特性,这些特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城市需要管理。(二)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
(三)管理、市场各司其职可以提高效能
六、城市管理的可行性
(一)城市管理能够产生绩效
(二)城市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付费产品
(三)城市管理需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
七、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
现代意义的城市管理源起于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一)“守夜人”:现代城市管理思想源起
(二)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思想的阶梯
(三)城市管理理念与实践的新转变
八、城市管理的内涵与对象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
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二)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城市管理的目标
2、城市管理的主体及相互关系
3、城市管理的具体内容
4、城市管理的模式
1.近代城市具有哪些特征?
(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4分)
(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4分)
(3)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4分)
第二章城市管理的主体
一、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
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主要是指拥有政治权力的城市管理主体。在我国,这些主体包括: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城市党组织;城市政权机构:城市国家权力机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以及城市政权机构,即市人民政府和由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组成的司法机关(简称“一府两院”),以及这些机构的下级组织机构。
二、城市管理的参与性主体
(一)市政治协商会议
(二)市民主党派组织
(三)市人民团体
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
(四)非政府组织
(五)城市居民委员会
(六)市民
1、市民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2、市民参政的内涵和意义
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
(七)广义非权力系统
广义上的非权力系统,不仅包括以上所论及的传统的非权力主体,还涉及许多其他的在城市中居住、工作、经营的主体以及在城市之外、但与城市有密切关系的主体。
(八)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
首先,城市政府作为权力的主要载体,由城市选民选举产生,因此政府必须满足选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