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51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51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51张PPT)
范进中举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科 举 的 故 事
有一部叫《南部新书》的书中记载: 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 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朝最伟大的小 说家之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儒林外史】 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
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 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 活和精神状态。
找出范进中举后的变化,分析其形象。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猪油 吃 两三回、饿了两三
天、没有早饭米

茅草棚
用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 地位 淋头、无人帮助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送 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张乡绅送三进三 间房屋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50两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忙办事 张乡绅拜访拉拢
范进的形象: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 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 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 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 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 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 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 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范进中举 教学课件(共57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  教学课件(共57张PPT)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PART-03
探究文本
再读课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身边人的态度有何转 变,反映了什么当时什么问题?
探究文本
一、探究“变化”,把握人物形象
1.范进 (1)范进中举前后,其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 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填写下面的表格。
经济状况
中举前
①住:茅草屋 ②穿:破烂衣服 ③吃:小菜饭;不知猪油味;像 是饿了两三天,饿得两眼看不见
本文背景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 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小说描写广东学 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 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是54岁 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花白着胡子的范 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与他的遭 遇非常相似,于是他对范进格外关照,让范进在童试中 得了第一名,取得了参加逆来顺受。
圆滑世故,对张奉迎自如,对胡势利虚伪。
这些变 化说明
读书人中举后便可享富贵,受尊敬,不中举则被人看不起,深刻反映了当时趋炎 附势的社会风气。
探究文本
(2)范进为什么会喜极而疯?请谈谈你的理解。
社会原因 ①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戕害。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 的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它使得因为死读书丧失许 多谋生能力,屡试屡败,心灵脆弱的范进认定只有通过科举才能彻底改变现状,其心 理压力不言而喻。 ②社会环境的压力:中举与不中举成了人们评价读书人的标准。世人的势利、冷漠、 白眼或愚弄,促使范进逐渐走向思想崩溃的边缘。
吩咐(fēn fù) 嗑(hē)
簇(cù)拥
掼(guàn)
商酌(zhuó) 噫(yī)

《范进中举》PPT课件(完整版)

《范进中举》PPT课件(完整版)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运用夸张,进行讽刺。 范进中举后因欢喜而发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写法,
但不失真。当时的读书人热衷功名,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 痴,欣喜若狂。“中举发疯”是作者对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 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归纳总结
2.运用对比,突出人物。 本文对范进中举前后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对比,对比手
阳光顿时灼伤了我的眼,我不忍再看下去了,我将爸爸的 手轻轻放在凉席上,鼻子里酸酸的。写出了“我”对爸爸的心疼。 通过对手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爸爸的辛劳。
一课一法
一练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 象。拿起你的笔,写一段有关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板书设计
范 进
中举前
胡屠户百般羞辱 众乡邻漠不关心
课文全篇探究
1.[重点] 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性? ①范进对别人对自己的侮辱、轻蔑和嘲笑已经到了麻木的
地步, 可谓卑怯之至, 屈辱之至。②多年来, 他怀着对功名的热 切期望不断地应试, 又不断地失败, 受尽了周围人的轻蔑和嘲讽。 ③他终于考上了秀才, 可是人们都认为, 是宗师怜悯他,“舍与” 他的。他几乎陷入了绝境, 当邻居到集上寻他, 告诉他已经中举 的喜讯时, 他怎么也不敢相信。
法主要运用于胡屠户这个人物。作者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 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 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市 侩小人形象,跃然纸上。
脉 络 第二部分(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
倒、受尽侮辱。中举前
进学后 数落抱怨 态度傲慢
(胡屠户态度) 乡试前 商议盘缠 斥责痛骂
第三部分(③④):家里断炊,范进卖鸡;报录人报喜—— 范进中举。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PPT课文电子课件说课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PPT课文电子课件说课
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细节描写直接写实:
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 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 拳头舒过来”。
前后对比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 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 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 了。”
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
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 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鉴赏评价
1.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说说范进是一个 怎样的人?
自私虚伪,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 列。
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置老母和妻子挨饿于不 顾,可见他急切地艳羡功名富贵。
知识链接
《儒林外史》
“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 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 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 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结构图示
中举前
对比
中举后
住茅草屋,吃小菜饭
拿鸡蛋送白酒的
生活境况 不知猪油味
背斗米捉两只鸡的
饿了两三天
胡屠户送肉送钱
范 进
母亲饿得看不见
张乡绅送银赠房

众邻居不理会
众邻居口称“范老爷”


社会地位 被丈人骂作“现世宝” 丈人称“文曲星”“贤婿”“老爷”
3.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 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 范进中举 课件(共57张ppt)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3 范进中举 课件(共57张ppt)
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
中举前
众乡邻
漠不关心: 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 三天,没人来过问
中举后
热心帮忙: 送鸡蛋、酒、米等招待报录人, 到街上寻范进
麻木冷漠、尖酸刻薄、嫌贫攀富,前倨后恭、趋炎附势
研读“范进疯了”这一部分(5-8段),思考范进发疯的 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昏厥
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漫画 式的写法,讽刺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 的丑态。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回 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里主要通过揭示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 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推让的心理,讽刺意味十 足,暴露了胡屠户这个市侩嗜钱如命的本性。
胡屠户
张敬斋
乡邻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 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 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 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胡屠户 对范进的称呼
说话的态度
所带的礼品 对嫁女的解释
对相貌的评价
对才学的评价
能否考中 对亲家母称呼
中举前
中举后
项目 对范进的称呼 说话的态度
所带的礼品 对嫁女的解释
对相貌的评价
确实犯罪时 ,也不可受刑,拿钱赎罪即可。
举人礼遇:
一 地方称“乡绅”,出头露面受人尊敬;进出县衙,县令示座; 二 免除全家赋税、徭役; 三 享受国家发给的生活补贴; 四 有参加会试的资格; 五 可出任地方教育官职
进士三甲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状元 榜眼 探花 合称三鼎甲)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道貌岸然、老奸巨猾、趋炎附势,世故圆滑, 善于应酬,很有城府。

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
3.殿试。由皇帝在故宫主持考试,第一甲录 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 第三名俗称探花。
1、初步考试--童试、岁试、科试
⑴童试(小考):童子初应试皆称童生,及 格者称生员 (庠xiang生、秀才)。成绩最 好的是廪lin生,有一定名额,公家发粮食; 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及格的皆称 附生。是课文开头屠户口中的相公,这是功 名的起点
掌握下列词语
荒诞(dàn) 商酌 (zhuó) 避讳(huì) 兀(wù)自
荼(tú)毒 锭子 (dìng) 解(jiè)元 带挈 (qiè)
作揖(yī) 行事(háng) 拙病(zhuō) 绾着(wǎn)
相(xiàng)公 细丝锭(dìng)子 桑梓(zǐ)
醉醺(xūn)醺(xūn)
腆(tiǎn)着肚子
夸张
劲 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运用夸张、正面描写与侧 面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范进中 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 ,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他只 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 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 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 从此将身价百倍,享尽富贵荣华。因此, 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 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 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南部中书》中曾记载了一个 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屡试不中的读 书人正准备回家,收到了妻子寄来 的一封信:
郎君的确有奇才,
何故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羞君也羞,
君若回时近夜归!
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 下知。
3.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 远亲。

《范进中举》ppt课件

《范进中举》ppt课件

康熙
雍正
乾隆
腾讯视频
在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英明领导下,
思泉语文
iquanyuwen
第 第第 第第 十 十十 十十 四 三二 一回 回 回回 回鲁 董 蓬名 鲁翰
公 酰士 小林
孫 夫大 姐憐
書 求宴 制才
坊 賢赏 義擇
送 問胆 難婿
良 業腹 新蓬
友 馬溯 郎公
馬 鈍侠 榻孫
秀 上客 司富
才 仗虚 削室


00:00
gpooKlYN"s
FINEST
明清科举
纯切薯片
或者朝廷啊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
1.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
科 入 举
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 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1) 乡试(2) 会试(3) 殿试。
2.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
/需意溶
海字实豌 海延※卧后求
菜学最单*落 #区蒋画割翠出酬於准微作料海叶团甘


V
N
(
生 入 字
笔画:4 》 部首: 一
连续 分步
E
1℃
部首:疗


笔画:7 部首:车
笔画:12 部首:扌
连续 分步
提携,沾光。
分步
续 分步
分步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们 中举后: 积极帮忙
整窝 侯究不
社会风气
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 凉、趋炎附势的气息,表 现封建社会世态炎凉。

《范进中举》ppt课件

《范进中举》ppt课件

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
才中了举人。
会试
院试
是童生取得 生员资格的 考试。考中 者称秀才。
乡试
每三年一次
每三年一次在 各省省城举行 的考试。考中 者称“举人”, 有做官的资格。 第一名称“解 元”,二至十
会集各省举 人在京城举 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 “贡士”, 第一名称 “会元”。
名称亚元。
殿试
是皇帝在殿廷 亲自对会试考 中的贡士所进 行的面试。按 成绩分为“三 甲” 。 一甲:三名, 第一名称“状 元” ,第二名 称“榜眼”, 第三名称“探 花”。
中举前 素不相识 张乡绅 不闻不问
漠不关心 众邻居 冷漠无情
中举后
人物形象
平磕了头;世先生、亲切 的世弟兄;送银送房; 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一 般P130-10
虚伪肉麻、道貌岸然、 善于拉拢、结党营私、 攀附权贵。张乡绅是 老奸巨猾的地方乡绅、 官僚的代表。
送蛋、送酒、送米、送鸡 飞奔去迎 抹、锤、扶、寻 热心相助,巴结讨好 P128-130
范进是热衷科举、醉心功名、迂腐无能、可笑可悲 的读书人(腐儒)代表。
三读文本·探究主旨
清朝科举制度
资格 考试
1. 童试:儒生 2. 岁试:秀才(县里每年一次) 3. 科试:举人(资格)(三年一次)
正式 1. 乡试:举人(三年一次)(做官的资格) 考试 2. 会试:贡士(次年二月)
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
• 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戕害。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 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 工具。在思想上,范进认定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跳 过龙门,彻底改变现状。但是,屡试屡败的打击使他原 本脆弱的心更加脆弱;又因为读的是死书,丧失了许多 谋生能力,生计的窘迫更加重了他靠科举改变命运的观 念,心理压力就更重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PPT课文课件

3.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 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 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4.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 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 要工具。封建科举制度队知识分子的毒害,这就是范进发疯 的真正原因。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 上册
《范进中举》
F
A
N
J
I
N
Z
情景导入
古人常说人生有四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尤其 是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 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美梦成真的,从此踏上了富贵之路,而 有些人也为科举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 们一起看看范进的命运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 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 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说明范进的灵魂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5.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中举,从一个人的命运看,是于他有利,改变了他 的命运,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悲剧普遍存在, 如果不能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 悲剧,表面看来是喜剧,本质看来是悲剧,从个人来看, 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 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 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
中举后: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来拜 时间顺序
4、范进中举前后经济状况、社会地 位产生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
范进中举前后对照
项目 吃 住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茅草棚
用 地位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
范进人物形象分析---所处时代
所处时代:范进生活在清朝初年,清王 朝正处在上升时期,封建制度充分发展,长 达千年的科考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 乎全社会都沉浸在“科考热”中,所以在胡 屠户的眼中,张乡绅是天上的文曲星,在众 人的眼里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范进患的是富贵 病,没有一个人敢说它是疯子。比较安徒生 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那里面还有一个小 男孩站出来说皇帝没有穿衣服呢。可以说中 举的毒瘤漫及各个阶层,成为不治顽症,所 以他的疯本不足为怪。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儒林外史》及其作者。 2、了解封建的科举制度,掌握相关知识。 3、掌握生字词,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读懂
文章。 4、理清小说情节,概括其大意。 5、领会运用对照和讽刺刻画人物的写法。 6、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和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态。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吴敬梓(1701—1754),
课文结构:
中举前 范进中举
中举后
屠户百般羞辱
众乡邻漠不关心
范进借钱参加乡试
范进发疯 屠户治疯,百般讨好 乡绅来访,极力拉拢
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了什么描写?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 的动作,用“往后 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 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神态。语言描写中 “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 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

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51张PPT)

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51张PPT)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 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是一个广东的 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 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 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 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 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情节、人物、环境 。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 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是中国古典 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作者根据切 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 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 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 作品。
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 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 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 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 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 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 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2.两部分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 概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 发展 再发展 高潮 结局
考中秀才 借钱应试 喜极而疯 屠户治疯 乡绅拜访
屠户贺喜
屠户受赠
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最感兴趣?以小组为单位 表演这个人物所涉及的情节,并结合具体的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读课文思考:
1.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2.小说的情节由_开端_、_发展_、_高潮_和_结局_构成。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4.环境分为 自然
环境和 社会 环境?
吴 敬 梓
腆(
) 作揖( ) 见教( )
盘缠( ) 心窍( ) 星宿( )
桑梓( )侥幸( )
不省人事(ǎn ) 作揖( yī ) 见教(jiào) 盘缠(chan) 心窍(qiào) 星宿( xiù ) 桑梓( zǐ )侥幸( jiǎo ) 不省人事( xǐnɡ ) 不由分说( fēn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ppt课件

骂和乡邻的嘲笑,中举后 !
会!
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
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
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
权阶级的人员。
21
范进形象的典型性、典型意义
▪ 思考: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 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况?
明确: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地提出了 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
22
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l~2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
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 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 中举后喜得发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 7
2 . 两部分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故 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屠户贺喜 喜极而疯 屠户治疯 乡绅拜访
5
关于科举制度
资格考试——童试 县级考试 ,参加考试的人皆称“童生”,考上为“生员”,即“
秀才”。也是课文开头屠户口中的相公,这是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1
.乡试(又称秋闱)。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成绩优良的
的秀才参加,考中者称“举人”,有资格做官。(头名称解元,
二至十名称亚元)
一向有失亲近
称呼:“世先生”,“亲弟兄” 形容关系 :如至亲骨肉一般” 送银子又送房子
18
范进中举 前后对比
项目
经济 状况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茅草棚 没盘费考试
社会 地位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 搬桌 胡屠户送肉四五千钱
中举后 恭维 奉承 讨好
老爷 贤婿老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6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6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胡屠户的态度:前倨后恭
其主要性格特点是: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圆滑自私。
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 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奉迎,对寒 士则加以白眼。
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
——吴敬梓诗
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 打治好后,他回忆疯癫中的情 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 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 名”。课文刻画范进这个为功 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尖锐的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 知识分子的毒害。
谁解其中味
科举制度是一个十字架,也是一个枷锁, 所有的人都背着这个十字架,都带着这个枷锁, 因它而喜,因它而悲,因它而感受屈辱,因它 而虚伪势力。
此刻,相信你一定有一些想法,一些感受, 范进中举,喜剧乎,悲剧乎?……
范进中举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封 建末世衰颓的世风,照出了科举 制度下行行色色的丑恶嘴脸。
范进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 “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 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 乡绅迎逢自如。
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 名利禄,为什么他得知真 的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几十年来 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 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 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 淋漓尽致。
• 噫!好了!我中了! • 噫!好!我中了!
范进间隔反复说这一句话,内容仅一字之差,所 表现的人物内心是否一样?
好了!我再也不

……
好!我可以

……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 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 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 中送炭?
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 拿给

《范进中举》教学课件(共51张PPT)

《范进中举》教学课件(共51张PPT)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基本相同。
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
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作揖:
倒运:
狗血喷头:
不省人事:
4 商酌: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课文结构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 和 中举前两大中部举分后。 第一部分(1、2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
3、你能看出两位作者的态度吗? (1) 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中举发疯虽不是普遍现象,却如鲁迅所说是“会有的实情”。 作品中看似闲笔的地方,往往大有深意。 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 从此将身价百倍,享尽富贵荣华。 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 情况。
第二部分(3——12段)写范进中举喜极发 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对比手法的运用
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 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1)经济地位 (2)社会地位(别人的态度)
分析比较范进中 举前后的变化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 不知猪油味 饿了两三天 两眼看不见 乡试无盘费
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 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 风俗画。
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星宿 (xiù) 斋公 腼腆 (tiǎn) 相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范进中举 课件(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范进中举 课件(共35张PPT)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
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 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张晓风
22.范进中举
吴 敬 梓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学习目标:
一、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二、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并通过人 物的分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理解对比和讽刺的写法与作用。
称老爷 巴结
思考下列问题:
1、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2、语段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表现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
中举前
联接
中举后返回对比 Nhomakorabea中举前
中举后
称呼:现世宝
称呼:贤婿老爷
骂:烂忠厚没用的, 癞蛤 赞:才学高
蟆想吃天鹅肉,尖嘴猴腮
品貌好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 一口啐在脸上
语言 动作
利禄的丑态作了辛辣的嘲讽,并深刻地揭示出 他们热中科举的社会原因
这一部分分三层:范进发疯;
胡屠户治疯;
张乡伸拜会和胡屠户受赠。
跳读全 文,思考: 1、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经济状况和 社会地位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性格上有了 怎样的改变?
联接
中举后
中举前
返回
中 举
“岳父见教的是” 唯唯连声 千恩万谢
你从范进的这种变化中, 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苦苦 挣扎、得意忘形身影,畸形的心态; 让我们感受到封建社会欺贫爱富、 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
课后作业
以《范进中举之后》为题,大胆 想象,虚构故事,写一篇500字左右 的短文。
吴敬梓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
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课件

乡试
会试
殿试
举人
解元
贡生
会元
进士
状元
榜眼
探花
中国古代科举图解
科举制度本想对中国知识分子作一番选择的,没想到选择过程变成了塑造过程,而这种塑造有很大一部分是恶性的。 科举像一面巨大的筛子,本想用力地颠簸几下,在一大堆颗粒间挑选良种,可是实在颠簸得太狠太久,把一切上筛的种子全给颠蔫了,颠坏了。 科举像一个精致的闸口,本想汇聚散逸处处的溪流,可是坡度挖得过于险峻,把一切水流都翻卷得又浑又脏。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凡习举子业的读书人,在没有取得生员资格前,皆称“童生。 院试在县、府举行,童生可以参加院试,考中者称“生员”,亦秀才。
乡试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生员才有资格参加,考中者称为“举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关于科举的名言、俗语
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光荣。《不休的失眠》 ——张晓风
被丈人骂作“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
邻里无人理会 (地位低微,受人歧视、辱骂)
邻居众人口口声声“范老爷”报录人献计治疯丈人称他“文曲星”“贤婿老爷”“才学高品貌好”扯衣裳后襟;张乡绅拜会,称兄联谊
甘受屈辱唯唯连声(不顾一切去参加乡试)
对张奉迎自如油滑圆滑
穷得绝粮断炊,连老婆和老母亲都不能养活,这便招致丈人胡屠户和周围人们的轻视和嘲笑;而这遭人白眼的处境,又形成他自轻自贱、逆来顺受、“唯唯连声”那样猥琐懦弱、低微和屈辱的性情。他的性情反应出科举重压下落第文人的辛酸悲苦。 逆来顺受,甘受屈辱,狡猾,虚伪、油滑圆滑,一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1
2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3
4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 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 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
那项羽,是一个力能拔山的盖世英雄,难道 连一个破轮子都不能拿起来?况且破轮子自然会 被人修理而恢复,又怎么能被项羽去拿呢? 拿完 整的轮子都胜不了,何况是拿着破轮呢?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信息时报 (2002年8月23日)报道: 广东江门开侨中学的谭健豪勇夺今年全省
理科“状元”,热闹的庆祝活动过去,阿豪再次 成为侨乡人们的“焦点”。从各级政府到海外 侨胞,纷纷重金奖励家乡的“状元”,目前为止, 他已收到10多个单位或海内外团体及个人的资 金人民币12.5万多元,美金2100元,港币6万元, 折合人民币有20多万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古代科举制度】 院试(童试): 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秋闱): 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15
16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7.屠户……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顾虑) 8.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 (很少) 9.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家乡) 10.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 (结交)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根据插图,复述课文故事梗概。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qiè tiǎn
cuì cù
带挈 腆着 啐 簇拥
zhēn wǎn
斟绾
xuān dìng
轩敞 锭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 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朝最伟大的小 说家之一。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儒林外史】 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
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 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 活和精神状态。
范进中举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科 举 的 故 事
有一部叫《南部新书》的书中记载: 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
君若来时近夜来!
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中加 中外政治历史。为了迎合此旨意,有一次考官出题 时把法国的拿破仑塞进去了,因粗略知道拿破仑与 中国的项羽一样是一位以失败而告终的猛将,便出 了一道中外比较试题:《项羽拿破轮论》。出题的 考官赶时髦,可来自全国的八股考生哪里跟得上? 于是赶出了笑话。一位考生一开笔就写道:
5
6
7
8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9
10
11
12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13
14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范进中举“这个片断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小说描写 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 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范进当时已 是54岁了,从20岁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当花白着 胡子的范进坐在考场里,引起了周进的怜悯,因为范进 与自己的遭遇非常相似。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 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 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正因为 如此,他才对范进格外关照,结果范进在童试中考上第 一名秀才,紧接着在乡试中考了第七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九一 族士 光登 彩甲 新科 。,
一十 举年 成窗 名下 天无 下人 知问 。, 暮朝 登为 天田 子舍 堂郎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会试(春闱): 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 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 进士。第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1.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 (摆架子)
2.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指写文章的功夫)
3.叫浑家把肠子煮了 (妻子)
4.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规矩)
5.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
6.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
(指教书的处所)
(拿给,送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范进中 举》课 件(共51 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