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突破
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或者说是人动脑筋去想的活动,空间思维是抽象思维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空间思维在地理中的作用,犹如时间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一样重要,地理空间性是地理学的独特标志性之一。
地理空间思维是中学生地理空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学地理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进程。
所谓空间思维能力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形式,它是人借助想象把某种事物在自己头脑中虚拟的空间方位和范围上进行定位的一种高级思维的能力,这个空间方位和范围的虚拟过程就是空间思维。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强化地图功能开发地理空间思维巴兰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的确如此,地图是将地域空间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平面上的图象,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这在地理界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格言警句,由此可以看出地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说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以图释义,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特征。
正如赞可夫曾高度评价的那样,地图是“一门特殊的智力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系列教学挂图、编绘彩色挂图、绘制黑板略图,化抽想为形象,化空洞为具体,同时结合生动有趣的讲解,做到“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广大的地域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概念、空间动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二、巧用地理观察培养空间思维地理学具有空间分布的区域性特点,又加之其所研究的对象非常广泛,因此地理教学过程中空间概念的形成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地理教学中如果经常采用各种直观方法,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直接的地理表象,而地理观察就是其中直观的方法之一,所谓地理观察就是对各种地理实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这种感知既有定性的感知也有定量的感知。
例如:有目的、有意识地研究二分二至日与太阳影子长短的关系,便是定性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形成地理表象的最好条件,是培养空间思维的有效方法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促进空间思维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等有机结合,而且具有交互功能,有利于突破教材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从福建卷转向全国新课标卷的学习讲座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
分布。
图示甲、乙、丙、
丁四海域中,海冰厚 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学生思维障碍:同等 ≤-4℃日数条件下, 海水的深浅以及与海 岸的距离是怎样影响 海冰的结冰状况?
(2019新课标全国卷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 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 各题。
• 地理计算能力要求更高:很多结合图表的计 算题目,答案需要通过计算才能选对,只通 过简单判断来选往往会选错。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
分布。
图示甲、乙、丙、
丁四海域中,海冰厚 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全国卷的试题更多是考查基于地理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 (素养)的演绎能力。
• ④要适当补充一些生物习性与自然环境关系之 间相互推测的材料,在全国卷的考题中,基本 每年都有考到“推测”这个行为动词的一些问 题。
教学建议三:适当加强区域地理的复习
在区域地理方面,全国卷不仅对区域中重要的地 名(如地形区、干湿区、自然带等)及其空间 定位有作基本要求,而且对地理要素的区域独 特性有较高的存量知识要求。
先对图文材料进行分析,再计算,难度虽不 大,但灵活性强。
• 教学建议二: 面对“全国卷”的来临要沉着应对,坚
持原有教学复习的大方向不变,始终围绕 文综试卷重点考查的四个能力点加强训练, 尤其是加强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数据的分 析计算能力的训练。
不同点3:从考查的知识点来看有以下不同点:
①必修模块中,全国卷增加了“地域文化对人口或 城市的影响”及“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的“对流 层”“逆温层”的考查,;
地理空间信息在环境保护中的政策建议

地理空间信息在环境保护中的政策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环境保护的众多手段中,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理空间信息能够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地理数据和空间分析,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发挥地理空间信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以下是一些政策建议。
一、加强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共享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的投入,提高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能力和精度。
同时,建设高速、稳定的地理空间信息传输网络,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
此外,建立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也是至关重要的。
整合来自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形成一个全面、权威的数据库。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质量和更新,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机制,明确数据的采集标准、质量控制和更新周期。
二、推动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开放在环境保护中,不同部门和机构往往掌握着各自的地理空间信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这些信息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与开放。
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是实现共享的关键。
通过这个平台,各部门可以上传和下载所需的数据,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同时,制定明确的数据共享规则和流程,规范数据的申请、使用和反馈,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为了鼓励信息共享,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
对积极参与共享的部门和机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配合共享的进行督促和整改。
此外,在保障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地理空间信息的开放力度,让更多的企业和公众能够获取和使用这些信息,促进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三、加强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地理空间信息在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动力源泉。
高二地理答题技巧

高二地理答题技巧高二地理答题技巧一:审题慎重,注重信息获取。
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
了解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高二地理答题技巧二:注意比较,甄别筛选最优答案。
在对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地理知识误区、主干考查设置考查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
因此,在做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全面一些,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高二地理答题技巧三:准确空间定位。
地理试题以地图为载体,定位是入图解题的关键。
掌握正确的定位方法,有助于理解题意,进一步解题。
常见的定位方法有:经纬网定位法、自然人文特征定位法、特征地理事物定位法、特殊注记定位法等,关键是灵活使用。
高二地理答题技巧四:训练思维能力,实现问题归类。
地理客观题强调对知识理解层面上的能力考查,注重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地理主观题更能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设问大体分为以下几类:①就图填空:在区域定位基础上的地理事物的再认,主要从图或材料中获取信息;②原因类问题: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③区位因素分析类问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④环境问题分析: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角度考虑;⑤措施类问题:主要从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四个方面结合实际考虑。
高二地理答题技巧:答题列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
列出要点,体现层次和主次是针对具体答题而言的,是要落实在卷面上的,是要答题者将自己的思维表现在规定空间内。
我们的答题必须按要点体现在卷面上,分出层次,而且要将重要的观点写在最前面,在书写时还要注意字间距和行间距,语言表述要准确、简约、到位。
高二地理答题技巧六:适当研究分值,确定答案要点。
高考地理试题各题目分值设置一般是按要点给分。
2015最新版世纪金榜——专题二空间定位的四种突破方法

的金字塔。第(3)题,地中海沿岸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
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第(4)题,中东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 为主,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但是该地是世界上石油储量、 产量、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答案:(1)苏伊士 波斯 (2)尼罗河 金字塔
里
(3)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有道理。中东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石油
资源非常丰富
7.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是 A.美国 C.中国 B.日本 D.印度
(
)
【解析】5选B,6选D,7选A。本题组通过北极熊的景观图片, 考查其分布区及全球气候变暖等相关知识。第5题,北极熊是 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第6题,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提
倡低碳生活,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7题,世界
②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与极点
之间为寒带。
【通关演练】
1.下列四幅图中,同时符合“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有阳
光直射现象”的G点是 ( )
(2013·潍坊学业考)读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回答2、3题。
2.四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的是______地;该日临沂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确定某点的位置、判断
半球位置以及地球公转的知识。第(1)题,首先判断A点是北纬
还是南纬、东经还是西经。A点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纬,位
于0°经线以西,属于西经,再结合图上标注的经纬度数值即 可判断出A点的经纬度。B点位于赤道和0°经线相交处。第(2) 题,A、B、C三点中C点位于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B点位于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第(3)题,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 线上,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北方,A 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北方。6月22
多角度空间定位,提升地理综合能力

多角度空间定位,提升地理综合能力(山东省高青县高青一中李兴防256300)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空间定位是突破高考地理的关键。
一副区域地图,如何进行定位,方法很重要,只要加强科学训练,相信在短时间内一定能突破区域空间定位的难关。
一、地理坐标定位:这是区域定位最基本、最常用、最准确的方法,从经纬度可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如所处的半球、纬度带、温度带、海陆位置、国家及周边的地理事物等。
方法有:①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如08年全国卷Ⅱ第36题(如图),D湖泊位于16°S、70°W附近,可以确定是南美洲秘鲁与玻利维亚边界的的的喀喀湖;②利用时间求经度(知道当地的时间及另一地的时间和经度,可以求出当地的经度);③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公式求纬度(公式H=90°-∣φ-δ∣,已知H、δ可以求出φ、δ,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④利用实地距离估算经度差和纬度差(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实地长度约为111千米;赤道上经度每相差1°,实地长度也约为111千米;其他任意纬线上经度相差l°的长度为:L=111千米•cosφ),进而求出某地的经、纬度;⑤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相互关系确定,如晨昏线与经线不重合时昼夜平分的纬度是0°,晨昏线相切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计算纬度。
二、海陆位置定位:根据地理事物濒临的海洋或陆地确定位置。
因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可以利用这种海陆位置的固定性进行区域定位。
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记住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与大西洋不直接相邻。
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等。
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包围;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包围;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等。
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

(3)降水分布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a.降水分布特点: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______。 递减 b.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自东南向西北划 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1)外流河和内流河
分类 分布地区 主要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汛期较短,有春汛和夏 长 汛;冬季结冰期______;河流含沙量 小 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冬季结冰, 大 河流含沙量______ 主要河流
三、备考指津
(一)在高考的考核内容体系中“中国自然地理”扮演着“双重”角色。首先 它为考核内容也就是考察的地理规律或现象提供“空间定位”功能。其次 “中国自然地理”本身也是考核的重要主体。 (二)建议大家首先梳理明晰“中国自然地理”涉及到的中国区域内的重要自 然规律如: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中国的气候特征、重要的水系、水文状 况等。其次要有意识的识记这些地理事物或规律出现或发生的“区域”注 重其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掌握。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 内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 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 漠。内部平坦,多沙漠 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喀 和戈壁 什经济特区
准噶尔盆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 戈壁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内流河:最 终未流入海 洋的河流
西北内陆地区
(2)众多的湖泊 鄱阳湖 东部平原多外流湖、淡水湖,图上的A______ 国面
(我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 1.基本特征: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量少,分布不均。 2.土地资源 (1)特点: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 小 ______
3.水资源 (1)空间分布:东______西______,南多北少。西 多 少 北
空间定位方法

空间定位方法一、【考点突破】1 •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线(1)主要经线及附近的地理事物0 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Oo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0: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 oE东侧)、莫斯科(30 o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通过这些重要的经纬线建立基本经纬网,通过各大洲及重要国家的大致经纬度范围以及这些国家的位置关系来进行空间定位东经60o:穿过亚洲西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东经900:穿过亚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拉萨(东经900东侧)、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东经1200:穿过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西侧。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勒拿河(东侧)、大兴安岭(东侧)、北京(西侧)、上海(东侧)、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澳大利亚西部。
东经1500 :穿过亚洲、澳大利亚东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东西伯利亚山地、千岛群岛、大分水岭、悉尼(东侧)、堪培拉(西侧)等。
1800:穿过太平洋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阿留申群岛、图瓦卢群岛、斐济群岛,新西兰等。
西经300:穿过大西洋中部。
西经600:穿过北美洲东部、南美洲中部。
主要的地理事物有纽芬兰岛(西部)、加勒比海(东部)、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极半岛。
空间定位三大技法

空间定位三大技法河南省渑池高中上官书庆 (472400)任何一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特点、成因等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且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形成特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形成特定的区域发展格局和地域联系方式。
因此区域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地理学因地制宜思想的核心与关键。
以各种形式的区域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地理原理和能力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形式,而解答这类题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空间定位。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空间定位三大技法,旨在帮助考生突破空间定位这一“瓶颈”,在地理高考中夺取高分。
技法一:经纬定位,海陆相对1、经纬度定位这种定位方法要求我们熟悉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做到“胸中有图,胸中有网(经纬网)”,一网定天下。
大范围要关注一些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半球、大洲及重要地区或国家的位置,特别是全球性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如2014年全国卷Ⅱ第3—5题图(图1)。
小范围要重视经纬线穿过小区域内的山脉、河流及主要地形区等,如2014年全国卷Ⅱ第37题图(图2)。
图1 图22、海陆位置定位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熟悉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
如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除此之外,一些重要的海域、海湾、海峡也是定位的重要参考系。
3、相对位置定位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已确定的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
如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
在我国的地形分布中,由两大走向的山脉(如图3)构成了主要地形的分布骨架,可根据示意图回顾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图3 图4技法二:轮廓特征,弯曲记清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高考地理难点突破攻略——解析高考新课标 “四大能力”

近年高考试题的呈现形式常常是“提 供资料、设置情景,考查能力”,而文字、 地图、图像,图表等多种形式往往是重要 的信息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反 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学会从资料中 提取信息,就是会从资料中找出问题的要 点,情景的关键,解答的条件,思考的提 示等。
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原料、水源、土地)、经 济因素(原料地、燃料地、市场、交通)、社 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环境因素(大气 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的区位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技 术因素 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 ——区域定位、区域特征、条件评价、开 发治理
(2)此刻北京时间可能为 A.12月30日20时40分 B.6月24日20时40分 C.6月28日3时20分 D.7月2日15时20分
(3)此刻关于南极中山站(69º22ˊ24″S, 76º22ˊ140″E)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处于科学考察最佳时期 B.科考人员观测到的北极星仰角也为56º C.受极地高压影响,降水极其稀少,淡水资源极其 匮乏 D.该地昼长可能为0
【例题】图11-2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 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 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 候变化11—3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 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解析】题干中的重要信息有“用肉眼看到北极星, 并测得仰角为56°”,“ 晨昏线”,“ ①、②、 ③点均在赤道上”“ ①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 东半球”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4995km”。 解读信息:“用肉眼看到北极星,并测得仰角为 56°”表明地点④在北半球,56°N,隐藏得最深 的信息是处于夜半球;“虚线表示晨昏线”, “ ①、②、③点均在赤道上”,“ 地点④在北半 球”三个信息结合起来可得出虚线为晨线,北极附 近为极昼,①地地方时为6点;“ ①、②、③点均 在赤道上”, “①、②间球面最短距离约 4995km”“ 相邻经线间经度间隔相等”三条信息 结合起来可解读出①、②、③经度间隔为45°。 【答案】(1)B (2)C (3)D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12讲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 空间数据 的计算机系统。 2.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 空间分析 和应用 评价。 3.程序:信息源→ 数据处理 →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空间信息
动态监测
【特别提醒】 GIS具有地图所不具备的特点 (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 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揭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2)功能强大、完备。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 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 (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测评估。
答案:(1)A (2)C
[图解思路]
[感悟核心素养]
综合 思维
利用遥感的原理,结合不同地物特征,综合分析遥感的应 用;图层叠加是地理信息系统独有的优势,进行农业适宜 性评价可综合考虑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
地理 实践力
运用所学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考点精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答案:D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 的曲线,棉花的反射率与其他两种农作物都比较接近,无法区分,所以A、B、C 都错误,而第四波段为近红外波段,特别是9月份,比较明显区分,故选D。
第12讲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核心素养解读
1.综合思维:借助现实中灾害监测、资源普查、城市管理等实例, 分析“3S”技术的应用特点。
浅谈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新区一中陈蕾素质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思想目前已深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生各种素质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却又是培养难度很大的基本素质,地理恰恰又是培养这一能力的主要学科。
因此,这一重任也就落到了每个地理教师的肩上。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思维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可以说是制约地理教学的一个瓶颈。
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这种空间想象能力呢?地理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对象,大多是学生本来较为熟悉的具体事物,比如山川、河流、云雨、矿产、国家、城市等等。
然而,这些较为熟悉的东西,学生却总是难于从整体上真正透彻地把握、理解并掌握、运用它。
原因是对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本应该从它的特点、分布、成因三个方面着手;而前面所说的学生“较为熟悉”,实际上只是针对“特点”这一方面而言的,并不包含分布和成因在内,所以才如此。
因此,地理教师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任务,比其它学科就显得特别繁重;也因此,研究、探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方法,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意义也就更为重大。
围绕这一思路,在地理教学中,尝试着从课堂教学、引入先进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入手探寻一些方法。
(一)课堂教学的“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1、充分利用教具的直观性和“小”的特点,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教具主要包括示意图、图片资料、地理模型等2、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描绘、比方和讲解,配合前面两种方法,把某些难于捉摸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直观化。
例如,讲我国东部雨带的活动及其与季风的关系时,我把冬、夏季风比方成学生比较熟悉的两头相斗的牛,并起名为“冬牛”和“夏牛”,牛头相碰处便是雨带。
冬季“冬牛”力大,雨带南移;夏季……通过一番形象的描绘,再配合所画的草图,大多数学生都能想象出雨带推移的情形。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化大为小”和“化抽象为直观”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其独有的神奇的表达和表现能力,把自然界许多抽象的事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人们的视野极大地拓宽。
地理空间定位六大技能

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 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 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 出口便利。
对于大范围区域图(如下面图一、图二)的空间定位,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时,重点关注图示地区所处的大 洲位置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对于小范围区域图(如下面图三、图四)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同时,重点 关注区域图中独特的地理特征。
2.[2015· 课标全国卷Ⅱ]1996 年我国与 M 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 2010 年我国有 20 多家沿 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 M 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 M 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 家。下图示意 M 国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方法归纳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首先要熟识各种区域轮廓,尤其侧重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 其次要熟识海陆轮廓,主要是大洲、大洋的轮廓。 第三要能区分重要水域轮廓特征,如对著名的湖泊(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青海湖等)更要特别关注。在实际应用中,常把重要区域的轮廓特征和经纬度结合起来使用。 下列图示为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海峡、运河、河流及湖泊轮廓示意图。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 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2)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根据该半岛地理位臵推测,该地为 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地表径流缺乏,灌溉水源不可能是河流水和湖泊水;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 该半岛海拔较低,不可能存在冰雪融水,因此其耕地灌溉水源最可能来自地下水。
2022-2023学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为等高距,H大 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 中n=4,Δd=100 m,H大=400 m,H小=100 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 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1)陡崖的相对高度(H)
计算公式为(n-1)Δd≤H<(n+1)Δ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
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 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 则d<b,即“小于小的”。
(2)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 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a, 则d>a,即“大于大的”。
度的取值范围为300 m≤H<500 m。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Δd。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 的取值范围为400 m≤H顶<500 m。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Δd<H底≤H小。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 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 m。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 高线,等高距为Δ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 -1)Δd m<H<(n+1)Δd m。
【考点精析】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8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❶)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一致性。一是根据等 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 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 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 应用。
2013年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专题一】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培养邵振兴选编【考情分析】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指根据提供的条件,确定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特征;我们关注空间定位能力不仅仅是因为高考考,更重要的是它是地理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一项基本素养,也是进行地理空间联系、地理空间想象的基础。
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发现,这项能力的要求有减弱的趋向,但更注重考查空间信息的提取和空间思维的质量。
分析高考试题发现:空间定位仅仅是解题的一个突破口,建立在空间定位基础上的综合考查则是区域考查的主要方式。
领会空间定位试题的命题趋向:(1)在地理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区域识图、地理要素的认定;(2)以经纬网为背景,通过提供关键性点、线和面的信息,综合各要素进行定位;(3)以某一地理要素为中心话题,采取辐射式问题探究;(4)从区域地理要素的特征出发,构建要素联系,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知识交汇】地理空间地位是进行地理分析、地理探究的前提,学好地理的关键是会定位,它是入图解题的关键。
与其说空间定位是高考考查的一项能力,不如说它是一种学科思想,这种理念应该贯穿地理学习的始终,而且越早越好。
准确地进行空间定位,有利于加强地理复习的针对性,增强地理学习的时效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下图A、B分别表示不同的城市,说出北半球夏季时两城市的气候特征。
如果不能定位出这两个城市是哪,就不能回答与它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因此空间定位是高考地理的瓶颈。
对于区域地理题目绝大多数要考查空间定位。
一般先根据位置特征联想自然地理特征,再由自然地理特征联想人文地理特征。
如下图:例题:下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
5、两国的临海分别是()A红海、亚丁湾 B安达曼海、泰国湾C 地中海、波斯湾D 阿拉泊海、孟加拉湾解析:本题要将海陆分布和经纬网结合起来进行综 合分析定位。
第一步,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亚洲 是东侧的白令海峡经度接近180°,最西侧的土耳其海峡接近30°E ,所以图中的经度数都为东经;亚洲只有东南部分地区位于南半球,所以图中的纬度数都为北纬。
巧用“地图笔记”突破区域地理教学桎梏

巧用“地图笔记”突破区域地理教学桎梏发表时间:2018-10-29T10:53:32.45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作者:钟莉萍[导读] 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地理高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最好结合点,是考察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载体。
本文结合区域地理的特点和考察内容,探讨提高区域地理课(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610032)摘要: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地理高考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最好结合点,是考察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载体。
本文结合区域地理的特点和考察内容,探讨提高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区域地理;地图笔记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某个特定地区中,各个地理要素的组合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解释区域特征,阐明区域内人地关系的学科。
作为地理学科的基础,区域地理既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的结合,又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中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都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
可见,区域地理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从历年高考试题看,区域地理部分分值高、占比大,如2017年全国Ⅲ卷的1-3、36、37题,2018年全国Ⅲ卷的2、5、9、36题等,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区域地理常常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试题的形式往往是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区域地理知识为背景材料,以考查学生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而对这部分知识,往往是教师授课容易,学生学习容易,但掌握困难。
一、构建空间概念,引导空间定位,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人们常说“文综的瓶颈是地理,地理的瓶颈是区域,区域的瓶颈是定位”。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地理区域类试题的“钥匙”。
三步轻松搞定经纬网区域定位

教学篇•学业评价一、地理空间定位的地位常言道:学习地理,得地图者得天下!更有人认为地图就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甚至是地理的灵魂所在!然而,要想灵活使用这第二语言,领略灵魂的精髓,就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
在解题过程当中由于地理位置直接隐含关于该区域的所有区位信息,所以很多时候一旦空间定位出了差错,就会造成满盘皆输的后果!因此这种能力往往是高考考查的基本能力之一,也常常是解答地理试题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虽然高考题当中对区域定位的考查难度在降低,但是它仍然是很多学生的难点。
二、地理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区域空间定位方法琳琅满目,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各种方法的命名也不一致,但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方法归结起来约有十余种:利用经纬网定位、依据海陆位置定位、依据地理事物的轮廓定位、依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依据特定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定位、依据特定的地理数据定位、依据特殊地理景观定位、依据地理原理定位、依据整体性的空间联系定位、依据文字信息定位,以及多种方法综合定位等。
笔者认为,所有定位方法根本上都要将区域落实到具体的世界经纬网地图当中去。
而且,众多方法当中只有依据经纬网定位的方法最全面,能涵盖整个世界,其他的定位方法都应该算作该方法的辅助方法。
所以,在区域定位方法教授过程中笔者一直主张以经纬网定位方法为主,其他定位方法为辅。
三、经纬网定位“三步法”虽然经纬网定位方法是基础的空间定位方法,但是传统的教授方法中繁多的背诵内容着实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并且各类教学资料中鲜有对该定位方法的具体操作指导,这无疑增加了学生掌握经纬网定位方法的难度。
因此,笔者通过几轮教学实践摸索和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后,对常规的传统经纬网定位方法进行了改良,删减了大量背诵内容,并归纳了必要的定位步骤,试图帮助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经纬网定位方法。
现将经本人整理的区域定位方法称之为“经纬网定位三步法”,以下简称“三步法”。
(一)“三步法”的知识储备要求同传统的经纬网定位方法一样,要想灵活运用“三步法”,也必须在使用前储备必要的区域地理知识。
探讨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探讨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及策略发布时间:2022-10-24T01:27:03.63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6月第12期作者:郑姣[导读] “大单元”教学理念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郑姣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 014400摘要:“大单元”教学理念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一直重视单课时备课,轻视地理知识的整体架构,灌输给学生大量零散的地理知识,导致学生的地理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教学遇到了难以理解、死记硬背、问题分析能力低下等问题。
“大单元”教学理念给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可能,使地理教学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意义策略引言当前,学生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体系,往往是简单的知识点堆砌。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与教师以专题为单位的碎片化教学方式有关,还源于教师缺乏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的理念,这样的教学无法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纯获得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大单元”教学理念对初中地理教学的意义(一)“大单元”教学让学习重点更加凸显“大单元”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学生整体的概念,学生可对学习内容有整体的架构,自成体系,而非被动地接受一堆零散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属性确立学习主题,清晰地展示重点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迅速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二)“大单元”教学可充分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往教学中的知识点几乎都是独立的,学生难以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其实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而且很多学习方法如区域的学习方法、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地形特征的分析等贯穿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在每个学习阶段都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大单元”教学能将单元内的知识构建成一个整体,清晰体现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地理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突破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素养,地理空间定位是区域认知的前提。
能力与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每年都会有一些高三的同学追问老师:“不会定位怎么办?”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它的形成贯穿于高中三年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定位有利于我们对区域进行探究。
一、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内容及特点1.怎样描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一般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按照地理位置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有绝对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参考点周围的地理事物)之分;按照地理位置的功能性质来分,可划分为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不同的功能性位置。
例如:简述马尔代夫(图1)的地理位置特征。
答案:?R尔代夫地处低纬度(热带);跨南、北半球;是印度洋中的岛国。
说明:描述地理位置的特征,并不是将所有的位置特征都描述出来,而是选择代表性的位置进行描述,在描述纬度位置时,可指出其所处的热量带。
2.地理空间定位能力的具体要求(1)熟悉不同地理位置类型的观察与描述方法;(2)能正确读出一地的经纬度并确定该地在地球表面的位置;(3)能运用地图确定一地与特殊纬线的位置关系;(4)能运用地图确定一地所跨的纬度范围;(5)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山、河、湖、海洋等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6)能运用地图来反映地表事物与其外在的具有经济意义的物质要素和环境(如铁路、港口、交通枢纽、城市、自然资源产地等)的空间关系;(7)能借助地图并用语言或略图表达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8)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位置的影响,并能结合区域位置推断出该区域自然要素、现象、原因;(9)能简要分析评价地理位置的优劣。
由此可见,地理学科对空间位置的把握并不是对位置的简单描述,而是基于对位置理解的一种新认知,这种认知是深入探究的基础。
二、分类例析1.根据经纬度及国家轮廓进行直接定位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3~5题)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图2)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据此完成(1)~(2)题。
(1)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解析】本组试题属于对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
第(1)题属于微观定位,根据所给经纬度判断该国处在60°W~70°W,根据穿过南美洲中部的经线是60°W及国家轮廓,可判断该国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
第(2)题,考生需要调运脑中地图判断从亚洲到南美洲通过的运河或海峡,属于宏观定位。
【答案】(1)D (2)C2.定位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图3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解析】该题考查定位,但并不是对罗讷河及图示区域的定位,而是对罗讷河不同河段的气候定位,由此推断气候影响下的水源补给特征和河流径流特征。
分析罗讷河不同河段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表面在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实质在考查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影响因素。
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水源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还有部分季节性积雪融水,故有春汛和夏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北部支流(索恩河)以雨水补给为主,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流量稳定,无明显的枯水期;地中海沿岸支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有冬汛,夏季是枯水期。
【答案】上游(瑞士境内):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3.运用综合信息进行全面定位例3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第4~6题)图4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完成问题。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2)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3)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解析】试题以遥感影像为依托,围绕知识主干探讨问题:从地形出发,探讨山脉两侧植被的差异;从植被出发,探讨降水对植被的影响;从海陆位置出发,探讨区域空间分布。
第(1)题,山脉东西两侧植被覆盖存在差异,东侧是高原荒漠区,西侧是植被覆盖区。
说明西侧降水较多,为迎风坡,从图示区域的位置来看,该地位于45?N 附近,因此山脉西侧是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
故地形是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
第(2)题,主要从“距海约180千米”这一海陆位置入手,该地区为45°N地区,根据同一纬线上两点距离的计算公式,可得出东西经度差为2.3°,这说明西侧距海洋非常近。
再根据山脉走向及植被与荒漠的分布,可判断该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第(3)题,因为山脉西侧降水较多,故植被类型应为森林,不是草原。
因图示区域纬度较高,属于北温带,不可能出现亚热带植被,排除A、B两项,因此,山脉西坡山麓可能是针阔混交林。
【答案】(1)B (2)D (3)C4.在空间定位的基础上再现区域地理特征例4 (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9~10题)读图5,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解析】本题存在隐性定位,需要根据芬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确定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根据人口分布、燕麦种植北界位置判断其气温状况等。
第(1)题,芬兰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项错误;由图可知,山区虽城镇数量少,但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B项错误;北部人口稀疏区草原面积较小,以林业为主,C项错误;芬兰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项正确。
第(2)题,由图可知,燕麦种植北界的走向主要受气温的影响,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东部丘陵广布,且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大,故气温比东部高,因此燕麦种植北界向高纬度倾斜。
【答案】(1)D (2)B三、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1.建立空间定位的知识储备若归纳知识点太多,则记忆难度大。
研究经纬线,也不是每条都要研究,要抓典型的,经常用到的经纬线研究,要化繁为简,学会利用控制点平移。
建立空间定位的知识储备,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世界海陆分布、板块位置等大的格局;二是掌握重要的经纬线,如穿过非洲中部的经线是20°E,穿过北美洲中部的经线是100°W,穿过南美洲中部的经线为60°W,穿过印度半岛中部的经线是80°E。
2.经常读图、找图、分析图很多同学心理上惧怕地图,平时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遇到陌生区域后,等着老师讲解,不能主动去探究。
这不是好的习惯。
学习地理就要有读图、找图的意识,通过探究熟悉区域,积累经验,获得新知。
不仅要关注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全球位置和板块位置),还要观察其附近有哪些地理事物、探讨与这个地名相关的地理知识。
假如遇到“麦加”这个城市,正确的做法是先快速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城市,然后分析其经、纬度位置(靠近20°N和40°E)、海陆位置(阿拉伯半岛的红海沿岸),并分析其位置的重要性。
逐步形成这样的思路:遇到地名―想到查图―选择地图―查找位置―分析位置―探究区域―整理知识―提高认识。
3.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区域的空间尺度对于一个区域而言,空间尺度有大有小,表示的区域有宏观区域有微观区域。
因此,在处理地理问题时一定要弄清区域的空间尺度,宏?^问题就要从宏观的视角处理问题,微观问题就要从微观的视角处理问题。
例如:图6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地区某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P点夏季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若仅考虑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
“东南风”是宏观视角下的季风环流;“西北风”是微观视角下的热力环流。
四、能力测试读图7,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地区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图8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甲岛屿的放大图。
读图,完成3~4题。
3.2011 年2月乙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城市可能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关于甲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火山喷发而形成B.沿岸可能有不冻港C.虚线框内东南部地势较低,西北部地势较高D.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图9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大陆局部区域图。
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位于()A.北美洲B.大洋洲C.南美洲D.非洲6.以下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记录的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甲湖泊对丁河流CD段的径流量起到了调节作用B.乙湖泊属于咸水湖C.丙河流在该地冬季时流量最大D.丁河流下游无结冰期读我国某地区图(图10),完成7~8题。
7.图中城市①的主要工业部门是()A.采掘工业B.机械工业C.棉纺织工业D.毛纺织工业8.连接城市②③的铁路是()A.京包线B.包兰线C.包神线D.集二线读图11,回答9~10题。
9.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10.下列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D.②地所在国家大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参考答案见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