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十一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合集下载

沉淀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沉淀解离平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沉淀解离平衡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沉淀解离平衡的计算方法;3. 分析影响沉淀解离平衡的因素;4. 通过实验验证沉淀解离平衡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沉淀解离平衡是指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时,溶解与沉淀的速率相等,形成动态平衡。

其表达式为:MxNy(s)⇌xM^+(aq)+yN^-(aq),其中MxNy为沉淀物,M^+和N^-为离子。

沉淀解离平衡常数(Ksp)表示为:Ksp=[M^+]^x[N^-]^y,其中[M^+]和[N^-]分别为离子浓度。

实验中,通过改变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观察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从而验证沉淀解离平衡的规律。

三、实验用品1.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滴定管、移液管、磁力搅拌器、pH计;2. 药品:氯化银(AgCl)、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硝酸银(AgNO3)、盐酸(HCl)、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硫酸铜溶液;2. 实验一:观察氯化银沉淀的生成a. 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b. 记录沉淀生成的条件,如溶液浓度、温度等;c. 分析沉淀生成的规律;3. 实验二:观察氯化银沉淀的溶解a. 取一定量的氯化银沉淀,加入稀盐酸,观察沉淀的溶解;b. 记录沉淀溶解的条件,如溶液浓度、温度等;c. 分析沉淀溶解的规律;4. 实验三:研究沉淀解离平衡的影响因素a. 改变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观察沉淀的生成和溶解;b. 记录不同条件下沉淀解离平衡的变化;c. 分析影响沉淀解离平衡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氯化银沉淀的生成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沉淀生成的速率逐渐加快。

2. 实验二:氯化银沉淀的溶解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银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溶解。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H^+浓度的增加,沉淀溶解的速率逐渐加快。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

<1,故pH<7;若x=10y且a+b=14,则
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和溶液的pH计算 (1)向水中加入H+(酸)、OH-(碱)会抑制
水的电离,而且H+、OH-的浓度越大,对水的电离的
抑制作用越强;向水中加入能消耗H+或OH-的物质 (如:能水解的盐),会促进水的电离,而且生成 盐的弱酸、弱碱越弱,对水的电离的促进作用越强; 由于电离吸热,所以,升温能促进水的电离。但只 要温度不变,水溶液(稀溶液)中的c(H+)· c(OH-)就 不变,温度升高会使c(H+)· c(OH-)增大。
胶体可以吸附不溶性杂质
(2)用盐作杀菌剂: Na2FeO4、氯气和绿矾混合 等 +6的铁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水解生成Fe(OH)3 胶体具有吸附性。
+2Fe2+ Cl2 + H2O
Cl2
2Fe3+ + 2ClH+ + Cl- + HClO
(3)用盐作洗涤剂:Na2CO3、C17H35COONa 等 CO32 - + H2O C17H35COO - + H2O (4)肥料的混用 HCO3 - + OHC17H35COOH + OHNH3↑
碱性强
PH值大
①、不同弱酸对应的盐 碱 性 NaClO 对应的酸 HClO
> <
NaHCO3 H2CO3
②、不同弱碱对应的盐 酸 性
对应的碱
< MgCl2 < NH3 · 2O > Mg(OH)2 > H
NH4Cl
AlCl3 Al(OH)3
③、同一弱酸对应的盐
碱 性 Na2CO3 HCO3 -

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新乡医学院无机化学实验课教案首页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新乡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年月日实验 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一、实验目的1.了解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平衡的影响;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并了解其缓冲原理及应用;3.了解盐的水解及其影响因素;4.理解沉淀的生成及溶解的条件;二、实验原理1. 同离子效应:HAcH ++Ac -同离子效应能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从而改变弱电解质溶液的pH 值。

PH 值的变化可借助指示剂变色来确定。

2.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强碱或水的稀释而保持溶液pH 基本不变。

3. 盐的水解:Ac -+H 2OHAc +OH - NH 4++H 2O NH 3·H 2O +H + 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主要由盐类的本性决定。

此外还受温度、盐的浓度和酸度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同离子效应,向溶液中加入H +或OH -离子就可以防止它们的水解。

另外,由于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可促使盐类水解。

4. 沉淀-溶解平衡:AB(s) A +(aq)+B -(aq)利用沉淀的生成可以将有关离子从溶液中除去,但不可能完全除去。

][][][HAc Ac H K a -+⋅=lg •=,Ac HAc HAc a c c pK pH 盐酸c c pK HAc a lg •=,在沉淀平衡中,同样存在同离子效应,若增加A +或B -的浓度,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有沉淀析出。

根据溶度积规则可判断沉淀的生成或溶解,当Q i =sp B A K c c >•+ 时,则有沉淀析出;Q i =sp B A K c c =•+时,溶液达到饱和,但仍无沉淀析出;Q i =sp B A K c c <•+时,溶液未饱和,没有沉淀析出。

如果在溶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都可以与同一种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盐,沉淀的先后次序是根据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的大小而定。

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小的先沉淀出来,所需沉淀剂离子浓度大的后沉淀出来,这种先后沉淀的现象,称为分步沉淀。

实验二-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精品PPT课件

实验二-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精品PPT课件

在一定条件下,如果溶液中含有多种离子,且都能 与所加沉淀剂反应生成沉淀,形成沉淀物的溶解度又相 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向溶液中缓缓加入沉淀剂,Q先 达到Ksp的化合物首先析出,这种先后沉淀的过程称为分 步沉淀,在实际工作中常利用分步沉淀进行离子间的分 析和分离。
在含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使之与某 一离子结合生成另一种更难溶的沉淀,这一过程称为沉 淀的转化。
实验五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理解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沉淀平衡和同离子效应的基本原理;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3、掌握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条件; 4、掌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 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仅部分电离,它们的电离 过程是可逆的,存在着未电离的分子与电离出来的 离子间的电离平衡,例如醋酸(HAc):
实验注意事项:
1、取用试剂要看清标签,滴头与滴瓶一一对应, 不要放错。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少量溶液与沉淀的分离用离心分离法,注意离 心试管的对称放置。
思 考 题:
1、NaHCO3溶液是否具有缓冲能力? 答:NaHCO3溶液具有缓冲能力。 HCO3- H++CO32加H+时,H++CO32- HCO3加OH-时,H+减少,HCO3-解离出H+来补充。
1mL 0.1mol·L-1 HAc+1滴甲基橙+ 少量NaAc(s)
实验 现象
解释和结论
2. 5滴 0.1mol·L-1 MgCl2 +5滴2mol·L-1 NH3·H2O
5滴0.1mol·L-1 MgCl2 +5滴 饱和NH4Cl + 5滴 2mol·L-1 NH3·H2O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和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的实验报告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的实验报告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引言:电离平衡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探究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影响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氯化银(AgCl)固体、稀盐酸(HCl)溶液、稀硝酸(HNO3)溶液、溴化钾(KBr)固体、溴水溶液、乙醇(C2H5OH)溶液、氢氧化钠(NaOH)溶液、硝酸钠溶液(NaNO3)、玻璃棒、试管、移液管等。

2. 实验步骤:a. 实验一:电离平衡实验1) 准备两个试管A和B,各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银固体。

2) 向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

3)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和混浊度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b. 实验二:沉淀反应实验1) 准备两个试管C和D,向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化钾固体。

2) 向试管C中加入溴水溶液,向试管D中加入乙醇溶液。

3) 观察两个试管内是否出现沉淀,并记录观察结果。

c. 实验三:影响沉淀反应的因素1) 准备两个试管E和F,向试管E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银固体,向试管F中加入一定量的溴化钾固体。

2) 向试管E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

3) 向试管F中加入适量的稀硝酸溶液。

4) 观察两个试管内是否出现沉淀,并记录观察结果。

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的结果显示,向含有氯化银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后,溶液的颜色变为白色,并出现浑浊度增加的现象。

这是因为氯化银在水中电离产生了银离子(Ag+)和氯离子(Cl-),银离子与盐酸中的氯离子结合形成了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2. 实验二的结果显示,向含有溴化钾固体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溴水溶液和乙醇溶液后,在溴水溶液中出现了橙黄色的溴水溶液,而在乙醇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颜色变化。

这是因为溴水溶液中的溴离子(Br-)与试管中的溴化钾固体中的钾离子(K+)结合,形成了橙黄色的溴化钾沉淀。

而乙醇溶液中溴离子溶解度较高,无法形成明显的沉淀。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2、在离心试管中加入两滴0.1 mol•L-1的 Ag NO3,再加入1滴K2CrO4溶液,观察砖 红色Ag2CrO4沉淀生成,沉淀经离心,洗 涤,然后加入0.1 mol•L-1 NaCl溶液,观察 砖红色沉淀转化为白色AgCl沉淀,写出反 应式并解释 ?
四、思考题
1、已知H3PO4,NaH2PO4,Na2HPO4和 Na3PO4,四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它们依次分别显酸性,弱酸性,弱碱性和 碱性,试解释之。 2、加热对水解有何影响?为什么? 3、将10mL,0.20 mol•L-1HAc和10mL, 0.10 mol•L-1NaOH混合,问所得溶液是否 有缓冲作用?这个溶液的pH值在什么范围 内? 4、沉淀的溶解和转化的条件各有哪些?
在一小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用pH试纸 测其pH值,将其分成二份,在一份中加入3 滴0.1 mol•L-1HCl溶液,测其pH值,在另 一份中加入3滴0.1 mol•L-1 NaOH溶液, 测 其pH值,与上一实验做一比较,得出什么结 论?
三、盐类水解和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 1、在点滴板上,用精密pH试纸和广泛pH试 纸测浓度为0.1 mol•L-1的NaCl、NH4Cl、 Na2CO3和NH4Ac的pH值,解释所观察到的现 象,pH值有什么不同?
通过上述三个试验比较Ca(OH)2 ,Mg(OH)2 和Fe(OH)3的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并与手册 中查得的数值比较,看是否一致?
沉淀的转化
1 、 在 一 支 试 管 中 加 入 4 滴 0.1 mol•L-1 的 Pb(NO3)2 溶 液 , 再 加 入 4 滴 0.1 mol•L-1 的 Na2SO4,观察白色沉淀生成,然后再加入几滴 0.1 mol•L-1 的K2CrO4 溶液,搅拌,观察白色 PbSO4 沉淀转化为黄色PbCrO4 沉淀,写出反 应式并根据溶度积原理解释。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一、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目的:1)、通过电解质强弱的比较,巩固PH概念,掌握酸碱指示剂和试纸的用法;2)、了解盐类水解作用及水解平衡移动;3)、了解沉淀的生成与转化,沉淀溶解的各种方法的实验,掌握溶度积规则及沉淀转化所必需条件并掌握离心分离操作。

实验原理:1)、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他们的电离度大小也有不同。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使水溶液呈相应的PH。

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离子化和分子化的可逆平衡。

在一平衡体系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促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分子化的方向移动,电离度降低,这种效应为同离子效应。

3)、由弱酸(或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组成的缓冲溶液,对外加的少量酸、碱或水都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即加少量的酸、碱水后溶液的酸度基本不变。

4)、盐类的水解使溶液使溶液呈现相应的PH。

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温度升高促使进水解反应的进行,加入酸或碱则使水解收到抑制或促进。

5)、在难溶电解质中,若相应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大于该溶液电解质的溶度积时。

则该难容电解质会以沉淀析出。

反之,难容电解质的沉淀溶解。

二、实验注意事项1)、酚酞为碱性指示剂,甲基橙为酸性指示剂2)、试剂取用时注意操作,三、主要仪器与药品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药品:NaOH(0.1mol/L)、NH3·H2O(0.1mol/L)、HAC(0.1mol/L)、HCl(0.1mol/L)、NaCl(0.1mol/L) Na2S(0.1mol/L)、NaAc(0.1mol/L)四、实验过程及原始数据记录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0.1mol/LNaOH,PH=14;0.1mol/LNH3·H2O,PH=9;;蒸馏水:PH=7;0.1mol/LHAc,PH=3;0.1mol/LHCl.PH=1,按PH从小到大排序:0.1mol/LHCl<0.1mol/LHAc<蒸馏水<0.1mol/LNH3·H2O<0.1mol/LNaOH盐类的水解1)、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溶液PH:NaCl=8;PH =9;NaAc=102)、取少量NaAc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一滴酚酞溶液,溶液颜色变为浅红,加热溶液,溶液颜色加深。

化学实验电离平衡

化学实验电离平衡

实验五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同离子效应、盐类的水解作用及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2、掌握酸碱指示剂及pH试纸的使用方法;3、通过实验加深对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解平衡及溶度积规则;4、学会离心机的操作方法。

思考题:1、在实验室中配制3BiCl 时不能将3BiCl 直接溶于去离子水中,因为3BiCl 会产生水解,形成↓BiOCl 白色沉淀,为了抑制其水解,应事先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HCl ,再加入3BiCl ,最后才加入水使之溶解即可。

2、使用试纸的正确方法是:把试纸放在一干燥清洁的点滴板上,再用玻棒沾取待测的溶液,滴在试纸上,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pH 比色卡比较。

pH 处。

(2) 用PH=6.86的标准缓冲溶液定位,对于测定酸性溶液的pH ,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调节斜率至4.00。

(3) 将电极放入待测液中,即可得溶液的pH 值。

每次校对或测定溶液的pH 值前,需用蒸馏水冲洗电极头部,再用滤纸吸干水。

4、解:∵ 12421012.1)(-⨯=CrO Ag K SP θ 1441077.1)(-⨯=PbCrO K SPθ而混合后: 3106.100.51.004.02/)(-+⨯=⨯⨯=θc Ag c32106.100.51.004.02/)(-+⨯=⨯⨯=θc Pb c则产生↓42CrO Ag 至少需要24224]/)([)(]/)([θθθc Ag c CrO Ag K c CrOc SP +-=723121038.4)106.1(1012.1---⨯=⨯⨯=则产生↓4PbCrO至少需要22424]/)([)(]/)([θθθc Pbc PbCrO K c CrOc SP +-=123141031.7106.11017.1---⨯=⨯⨯=∵ ++--<Ag Pb CrOc CrOc )()(24242∴ 先产生黄色的4PbCrO 沉淀,再产生砖红色的42CrO Ag 沉淀。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质间的沉淀反应,了解沉淀反应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沉淀反应是指在两种溶液混合时,由于生成了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而产生的化学反应。

在此类反应中,通常会发生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沉淀反应的发生需要满足两种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能够形成不溶于水的盐类化合物,这种反应通常在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后发生。

实验材料:1. 硝酸银溶液。

2. 氯化钠溶液。

3. 硝酸铜溶液。

4. 碳酸钙溶液。

5. 硝酸钡溶液。

6. 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1. 取一小部分硝酸银溶液倒入试管中;2. 分别加入少量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观察产生的沉淀情况;3. 取一小部分碳酸钙溶液倒入试管中;4. 加入少量硝酸铜溶液,观察产生的沉淀情况;5. 取一小部分硝酸钡溶液倒入试管中;6. 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产生的沉淀情况。

实验结果:1. 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后产生了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AgNO3+ NaCl → AgCl↓ + NaNO3;2. 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硝酸铜溶液后未观察到明显沉淀产生;3. 在碳酸钙溶液中加入硝酸铜溶液后未观察到明显沉淀产生;4. 在硝酸钡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产生了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Ba(NO3)2 + CuSO4 → BaSO4↓ + Cu(NO3)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物质间的沉淀反应。

在硝酸银溶液中,氯化钠与硝酸银发生沉淀反应,生成了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而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硝酸铜溶液后,并未观察到沉淀的产生。

这是因为硝酸银和硝酸铜在溶液中并没有发生置换反应,因此没有产生沉淀。

在碳酸钙溶液中加入硝酸铜溶液后也未观察到沉淀的产生,这是因为碳酸钙和硝酸铜在溶液中也没有发生置换反应。

最后,在硝酸钡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后产生了白色硫酸钡沉淀,这是因为硝酸钡和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沉淀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沉淀平衡化学实验报告

沉淀平衡化学实验报告

沉淀平衡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沉淀平衡化学实验摘要:本实验通过观察铜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研究并探索了沉淀生成的平衡化学原理。

引言:沉淀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是指在反应溶液中形成稳定不溶于溶液的固体物质。

平衡化学原理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描述了反应物之间的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通过研究铜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深蓝色沉淀,并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探索沉淀生成的平衡化学原理。

实验方法:1. 准备0.1M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1M的硫酸铜溶液;2. 分别在试管中取得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使其浓度分别为0.02M、0.04M、0.06M等;3.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是否产生沉淀,并记录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4. 每次滴加后,用玻璃棒搅拌均匀,等待数分钟使沉淀沉淀;5. 最后观察沉淀的颜色和状态,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当硫酸铜溶液浓度较低时,即使滴加多滴氢氧化钠溶液,也未能产生可观察到的沉淀。

但当硫酸铜溶液浓度增加时,滴加较少的氢氧化钠溶液即可产生沉淀,并且随着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加,沉淀的颜色逐渐加深,且产生的沉淀量也增加。

讨论与分析:在反应过程中,铜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较低时,即使滴加多滴氢氧化钠溶液,铜离子也未能与之充分反应,因此无法观察到沉淀的产生。

但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增加时,铜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速率增加,可以更快地生成沉淀。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高,则进一步加快了反应速率,使得产生沉淀的速度更快,沉淀颜色更深。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过程符合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原理。

2. 反应物浓度对沉淀生成速率和沉淀颜色均有明显影响,浓度越高,沉淀生成越快,颜色越深。

3. 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可产生较多的沉淀。

电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电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一氯一氧化锑
加 HCl 使以上平衡左移,沉淀消失; 使以上平衡左移,沉淀消失; 加水稀释使以上平衡右移, 沉淀重新生成。 加水稀释使以上平衡右移 沉淀重新生成。
Fe3+ 的水解式: 的水解式: [Fe(H2O)6]3+ + H2O = [Fe(OH)(H2O)5]2+ + H3O+
黄色
加酸使以上平衡左移,故黄色变浅。 加酸使以上平衡左移,故黄色变浅。 加热促进水解,使以上平衡右移,故颜色加深。 加热促进水解,使以上平衡右移,故颜色加深。 5.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Cl- + Ag+ = AgCl↓(白色) ) (白色) 滴加 NH3·H2O 时, AgCl + 2NH3 [Ag(NH3)2]+ + Cl致使沉淀溶解。 致使沉淀溶解。
4. 盐类的水解 )、弱酸弱碱盐 (1)强酸强碱盐(如 NaCl)、弱酸弱碱盐 )强酸强碱盐( )、 (如 NH4Ac)的溶液呈中性; )的溶液呈中性; 水解呈酸性, 强酸弱碱盐(如 水解呈酸性 强酸弱碱盐 如 NH4Cl)水解呈酸性,强碱弱 酸盐(如 水解呈碱性。 酸盐 如 NaAc, Na2CO3等)水解呈碱性。 水解呈碱性 水解式: (2)Sb3+ 水解式: ) SbCl3 + H2O = SbOCl↓+ 2HCl
三、 实验步骤
按 p90~92 “四、实验步骤”进行。 实验步骤”进行。 部分同学从第一个实验开始做,另一部分 部分同学从第一个实验开始做, 同学可从别的实验开始做, 同学可从别的实验开始做,这样可避开同 时使用同一试剂,减少延误时间。 时使用同一试剂,减少延误时间。
实验报告(示例) 实验报2 (1)Cl- 和 CrO4− 都能和Ag+ 生成沉淀。 AgCl 沉淀所 ) 但 生成沉淀。 浓度小, 砖红色)所需的 浓度大, 需的 Ag+ 浓度小 Ag2CrO4↓(砖红色 所需的 Ag+ 浓度大 砖红色 所以先生成白色 AgCl , 后生成砖红色的Ag2CrO4 。 所以先生成白色 后生成砖红色的 显然, 沉淀。 显然 最后得到的沉淀中仍有 AgCl 沉淀。这可以通 过向沉淀混合物中加 HNO3 后 Ag2CrO4 溶解而氯化银不 留下白的沉淀)得以证实。 溶(留下白的沉淀)得以证实。

电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所有实验现象

电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所有实验现象
(2)Pb(NO3)2+NaCl
白色沉淀PbCl2
4.盐的水解
(1)侧pH
NaCl:7 NH4Cl:5
NH4Ac:7 NaAc:8
Na2CO3:10-11
沉淀中加入Na2S
白色沉淀转变为黑色沉淀PbS
(3)NaCl+K2Cr2O4
生成褐色沉有沉淀生成
再加入AgNO3
(1)HAc+甲基橙
红色
加NH4Cl
沉淀溶解
再加入NaAc
红色变浅或消失
6.分布沉淀与沉淀转化
(1)NaCl+K2Cr2O4
颜色变化为:白色
(2)氨水+酚酞
紫色或粉色
然后逐滴加AgNO3
AgCl变为褐色AgCrO4
再加入氯化铵
颜色变浅或消失
3.缓冲溶液
(1)配制
HAc: 6.35 mL
NaAc: 3.65 mL
实验序号
内容
现象
实验序号
内容
现象
1.pH测定
0.1 M HCl
pH 1.00
5沉淀生成与溶解
(1)NaCl+AgNO3
白色沉淀
0.1 M HAc
pH 2.88
加氨水
沉淀溶解
0.1 M NH3·H2O
pH 11.12
(2)MaCl2+氨水
白色沉淀
0.1 M NaOH
pH 13.00
加HCl
沉淀溶解
2.同离子效应
褐色沉淀转化为白色沉淀AgCl
滴加HCl溶液
沉淀溶解
再加水
沉淀出现
(3)Fe(NO3)3 pH
3左右
AgCl沉淀加K2Cr2O4

沉淀溶解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关系

沉淀溶解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关系

沉淀溶解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关系1. 前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沉淀溶解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关系。

乍一听,可能会觉得这个话题有点严肃,像是在上化学课。

但是别担心,我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你走进这个看似复杂的世界。

就像老话说的,“万事开头难”,其实这只是一场化学的旅程,我们一起去探索吧!2. 沉淀溶解平衡2.1 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

想象一下你在厨房里调制果汁,先把糖倒进去,然后加水。

糖在水里逐渐溶解,你看,水变得甜甜的。

但如果你继续加糖,最终会发现糖溶不进去,这就是沉淀的开始。

沉淀溶解平衡就像是这个过程中的“博弈”。

糖溶解得快,沉淀也可能迅速形成。

这种状态就像一场拉锯战,双方都在争夺着“主场优势”。

2.2 沉淀的形成和溶解在这个平衡中,有一方是“溶解”的,另一方是“沉淀”的。

它们的关系就像是恋爱中的情侣,一个想要亲密无间,另一个却想留些空间。

只要你加的溶质够多,沉淀就会开始形成;而一旦溶液的浓度达到饱和,沉淀就再也溶解不了,这时候你可以看到底部的白色沉淀,真是一个神奇的现象!3. 电离平衡3.1 什么是电离平衡?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电离平衡。

简单来说,电离就是一些化合物在溶液中分开成离子。

比如说,食盐(NaCl)放进水里,就会变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就像水里的小精灵,各自舞动,忙着去“社交”。

这就是电离平衡了,它们在溶液中不停地相互转化,像极了一个热闹的舞会。

3.2 电离与沉淀的关系这时候,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就像是两个相互交织的故事。

举个例子,当你在水中溶解某种盐时,电离平衡会让盐分开成离子,而如果这些离子碰到另一种能形成沉淀的离子,就会发生一场“化学聚会”。

这场聚会中,新的沉淀可能会出现,形成一种全新的平衡状态。

简而言之,电离就像是为沉淀提供了“原材料”,而沉淀又会在这个舞会上“落座”。

4. 它们之间的互动4.1 平衡与动态说到这儿,可能会有人问,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好比说,沉淀溶解平衡就像是一个动态的舞蹈,而电离平衡则是这场舞会中每个舞者的个人舞步。

离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离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2.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1) 配制试剂及初步实验: ) 配制试剂及初步实验: 配制100ml0.1mol/L的 NaCl 、 NaAc、 NH4Cl 、 配制 的 、 NH4Ac溶液、用pH试纸和 计测定其 、一 溶液、 试纸和pH计测定其 溶液 试纸和 计测定其pH、 并测出蒸馏水的pH。 并测出蒸馏水的 。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mL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少 蒸馏水、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蒸馏水 量固体Fe(NO3)•9H2O和BiCl3、振荡、观察现 振荡、 量固体 和 测其pH值 解释之。 象、测其 值、解释之。 溶液、 (2)取上面制得的 )取上面制得的NaAc溶液、加1滴酚酞指示 溶液 滴酚酞指示 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解释之。 剂、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解释之。
KI(0.1mol / L、 0. 001mol / L)、 AgNO3 、 、 (0.1mol / L )、 K2CrO4 (0.1mol/ L) 、 MgCl2 (0.1mol /L)、 、 、 Na2SO4 (0.5mol/ L)、 Pb(NO3 )2 (0.001mol / L、 、 、 0. 1mol/ L)、 NH4Cl (1 mol /L)、 ZnCl2 (0.1 mol / L)、 、 、 、 NaF (0.1 mol / L)、 NaAc (0.1 mol /L)、 CaCl2(0.1 mol / 、 、 L、 0.5 mol / L)、 Na2CO3(饱和 、PbCl2(饱和)、 饱和) 饱和)、 、 、 饱和 饱和 NaCl(饱和)、( 饱和)、( 饱和) 饱和)、(NH4)2C2O4(饱和) 指示剂:酚酞、 指示剂:酚酞、甲基橙 材料: 试纸 材料:pH试纸
6.分步沉淀 分步沉淀 溶液和2滴 (1)在试管中加入 滴0.1 mol/L Pb(NO3)2溶液和 滴 )在试管中加入1滴 滴逐滴加入0.1 mol/L KI溶液, 溶液, 0.1 mol/L AgNO3,再加入 滴逐滴加入 溶液 ,再加入1滴逐滴加入 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状、 观察沉淀的颜色和形状、根据沉淀颜色的变化和溶度 积规则,判断哪一种难溶物先沉淀? 积规则,判断哪一种难溶物先沉淀?

电离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

电离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

Al(H2O)63++H2O
④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反应是质子传递反应. H+
HCl(g)+NH3 (g)=====NH4Cl(s)
H+ CH3CH2OH2+ + HSO4H2SO4 + CH3CH2OH 1923年,美国化学家Lewis提出 ,用来 解释配合物的形成, 1-3、Lewis酸碱电子对理论 大部分阳离子,Mn2+、Al3+、Fe3+、 H+还有一些缺电子化合物(BF3) 一. 含义 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的 给予体,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形成配位 由于在配合物中,配位键普遍存在, lewis 酸: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 键——形成无机化学上的另一类物质,酸 Lewis酸碱电子对理论的范围很广,凡是 碱化合物 金属阳离子皆为Lewis酸,与金属离子结 离子或原子,如Fe3+ , Fe2+, Ag+, BF3等 合的不管是阴离子或中性分子,均为碱.
配位平衡 Kf°
§4-1 酸碱理论概述
1、 1884年,瑞典化学家Arrhenius电离理论
2、1923年,丹麦化学家 Bronsted-Lowry 酸碱质子理论 3、1923年,美国化学家 Lewis 酸碱电子对理论 4、1963年,美国化学家Pearson 软硬酸碱理论(HSABT)
1-1、Arrhenius酸碱电离理论
四. 酸碱反应的实质 ——两个酸碱共轭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如HF在水溶液中的 ① 酸碱电离反应是质子传递反应 电离反应是由给出质 子的半反应和接受质 子的半反应组成的 HF(aq) H+ + F-(aq)
H+ + H2O(l) HF(aq) + H2O(l)

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实验报告

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实验报告

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实验仪器和试剂,电离平衡实验装置、沉淀平衡实验装置、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银溶液等。

实验原理:1. 电离平衡,在电离平衡中,当电解质溶液中的正负离子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离子的生成速度与反应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2. 沉淀平衡,在沉淀平衡中,当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的沉淀物溶解速度与沉淀速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实验步骤:1. 电离平衡实验,将电解质溶液倒入电离平衡实验装置中,接通电源,观察电导率的变化,记录数据。

2. 沉淀平衡实验,将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溶液混合,观察是否生成沉淀,记录生成沉淀的时间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离平衡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下,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达到稳定值,表明离子生成速度与反应速度相等,达到了电离平衡。

2. 沉淀平衡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下,生成的沉淀物溶解速度与沉淀速度相等,达到了沉淀平衡。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加深了对化学平衡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平衡提供了基础。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电离平衡实验装置电极接触不良的问题,我们及时清洗电极并重新接通电源,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验的局限性,本实验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对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进行了简单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和数据量有限,无法覆盖所有情况。

实验的意义,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实验中的问题和局限性,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 《化学实验教程》。

2. 《化学平衡原理与实验》。

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实验报告

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实验报告

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基本概念的理解。

2、掌握通过实验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常数和溶度积常数的方法。

3、学习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电离平衡对于弱电解质(如醋酸),在一定温度下,其电离达到平衡时,电离常数(Ka)可以通过测定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等参数来计算。

以醋酸(HAc)为例:HAc ⇌ H⁺+ Ac⁻,Ka = H⁺Ac⁻/ HAc2、沉淀平衡当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溶度积常数(Ksp)可以通过测定相关离子的浓度来计算。

例如,对于 AgCl 沉淀:AgCl(s) ⇌ Ag⁺(aq) + Cl⁻(aq),Ksp =Ag⁺Cl⁻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玻璃棒烧杯2、试剂醋酸溶液(已知浓度)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酚酞指示剂氯化银固体氯化钠溶液(已知浓度)硝酸银溶液(已知浓度)四、实验步骤1、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用酸度计分别测定各浓度醋酸溶液的 pH 值。

根据 pH 值计算出氢离子浓度H⁺。

利用已知的醋酸初始浓度,计算电离常数 Ka。

2、氯化银溶度积常数的测定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向其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同时搅拌,直至出现浑浊(沉淀生成)。

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使沉淀充分生成。

静置,过滤,取上清液。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银离子的浓度。

根据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计算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 Ksp。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醋酸溶液浓度(mol/L)| pH 值| H⁺(mol/L)| Ka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计算平均值,得到醋酸的电离常数 Ka。

2、氯化银溶度积常数的测定|上清液中银离子浓度(mol/L)|初始氯离子浓度(mol/L)|Ksp ||::|::|::||_____ |_____ |_____ |计算平均值,得到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 Ksp。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1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实验报告)

[北科大]无机化学实验:1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一: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班级】 【日期】【姓名】 【学号】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证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沉淀反应存在着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的规则——同离子效应、溶度积规则等。

○2学习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方法。

○3学习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等逻辑手段。

二、实验原理(1)按质子理论,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和金属离子、弱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均为酸碱反应。

弱酸、弱碱的解离和金属离子、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均存在着化学平衡。

如一元弱酸的解离HA == H + + A -,其平衡常数称弱酸的解离常数,记作K θa ,其表达式为:[c (H +)/c θ][c(Ac -)/ c θ]K θa (HAc) = ————————————— (3-1)[c(HAc)/ c θ]c (H +) c(A -)解离度 α = ——— ⨯ 100% = ——— ⨯ 100% (3-2) c(HA) c(HA)从平衡移动的观点,可以了解当溶液增加c(A -)或c(H +),使平衡向左移动,使弱酸的解离度降低,即当增加c(H +),使c(A -)降低,当增加c(A -)则c(H +)降低。

金属离子与水的酸碱反应,即水解反应,就像多元酸的解离是分步进行的。

例如Al 3+(aq)的水解:Al 3+(aq) + H 20 === Al(OH)2+(aq) + H +(aq)Al(OH)2+(aq) + H 20 === Al(OH)2+(aq) + H +(aq)Al(OH)2+(aq) + H 20 === Al(OH)3(s) + H +(aq)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金属离子的水解,并不是要水解到相应的氢氧化物才生成沉淀,而是水解到某一中间步骤,就生成了碱式盐沉淀。

如Sb 3+(aq)的水解: 第一步 Sb 3+(aq) + H 20 === Sb(OH)2+(aq) + H +第二步 Sb(OH)2+(aq) + Cl -(aq) === SbOH 2+(s) + H +这类反应同样也存在平衡,当增加溶液中c(H +),则可抑制水解,当减少溶液中c(H +)(pH 增大),则可促进其水解。

无机化学实验十一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无机化学实验十一 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实验十一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同离子效应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并了解其缓冲作用;3.加深理解盐类的水解规律和容度积规则的应用;4.练习离心机的使用。

[教学重点]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教学难点]容度积规则的应用[实验用品]仪器:试管、离心试管、离心机、表面皿、温度计药品:SbCl3(s)、NH4Ac(s)、Fe(NO3)3(s)、HNO3(6 mol·L-1)、HCl(0.2、6 mol·L-1)、0.2 mol·L-1HAc、NaOH(0.2、2 mol·L-1)、NH3.H2O(0.2、6 mol·L-1)、PbI2(饱和)、KI(0.01、0.1 mol·L-1)、Pb(NO3)2(0.01、0.1 mol·L-1)、NaAc(0.2 mol·L-1)、NH4Cl(0.1 mol·L-1)、NH4Ac(0.1 mol·L-1)、NaCl(0.1、1.0 mol·L-1)、NaH2PO4(0.1 mol·L-1)、NaH2PO4(0.1 mol·L-1)、Na2HPO4(0.1 mol·L-1)、Na3PO4(0.1mol·L-1)、K2CrO4(0.05、0.5 mol·L-1)、AgNO3(0.1 mol·L-1)、BaCl2(0.5 mol·L-1)、(NH4)2C2O4(饱和)、Na2S(0.1 mol·L-1)、Na2SO4(饱和)材料:pH试纸二、实验内容(一)同离子效应1.同离子效应和电离平衡a:0.1 mol·L-1 NH3·H2O,pH=10b:1 mL0.1 mol·L-1 NH3·H2O加1d酚酞,颜色粉红;加NH4Ac,颜色变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电离平衡和沉淀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同离子效应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2.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并了解其缓冲作用;
3.加深理解盐类的水解规律和容度积规则的应用;
4.练习离心机的使用。

[教学重点]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容度积规则的应用
[实验用品]
仪器:试管、离心试管、离心机、表面皿、温度计
药品:SbCl3(s)、NH4Ac(s)、Fe(NO3)3(s)、HNO3(6 mol·L-1)、HCl(0.2、6 mol·L-1)、0.2 mol·L-1HAc、NaOH(0.2、2 mol·L-1)、NH3.H2O(0.2、6 mol·L-1)、PbI2(饱和)、KI(0.01、0.1 mol·L-1)、
Pb(NO3)2(0.01、0.1 mol·L-1)、NaAc(0.2 mol·L-1)、NH4Cl(0.1 mol·L-1)、NH4Ac(0.1 mol·L-1)、NaCl(0.1、
1.0 mol·L-1)、NaH2PO4(0.1 mol·L-1)、NaH2PO4(0.1 mol·L-1)、Na2HPO4(0.1 mol·L-1)、Na3PO4(0.1
mol·L-1)、K2CrO4(0.05、0.5 mol·L-1)、AgNO3(0.1 mol·L-1)、BaCl2(0.5 mol·L-1)、(NH4)2C2O4(饱和)、Na2S(0.1 mol·L-1)、Na2SO4(饱和)
材料:pH试纸
二、实验内容
(一)同离子效应
1.同离子效应和电离平衡
a:0.1 mol·L-1 NH3·H2O,pH=10
b:1 mL0.1 mol·L-1 NH3·H2O加1d酚酞,颜色粉红;加NH4Ac,颜色变淡。

2.同离子效应和沉淀平衡
1 mL PbI2(饱和)加0.1 mol·L-1 KI 4~5 d
现象:PbI2(黄)↓,平衡左移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H2O pH =7;0.1 mol·L-1HAc pH=3
体系pH 纯

5mL纯水中加1d 缓冲液
HAc-NaAc
5 mL缓冲液中加1 d
0.2 MHCl 0.2 MNaOH 0.2 MHCl 0.2 MNaOH
实验值7
理论值7 2.7 11.3 4.76
(三)盐类水解
0.1 mol·L-1
pH
NH4Cl NH4Ac NaAc NaCl NaH2PO4NaHPO4Na3PO4实验值
理论值 5.1 7.0 8.8 7.0 4.7 9.9 12.8 Fe3+:黄色,小火加热,颜色变深;加6 mol·L-1HNO3,颜色变浅。

SbCl3+ 2H2O == Sb(OH)2Cl↓ + 2HCl
该溶液pH=1~2,滴加6 mol·L-1 HCl,溶液变澄清。

(四)沉淀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
Pb2++ 2Cl-== PbCl2↓(白)
Pb2++ CrO42-== PbCrO4↓(黄)
2.溶度积规则应用
Pb2+ + 2I- == PbI2↓ (黄)
Pb2+(0.001) + 2I-(0.001)→沉淀很少
3.分步沉淀
Ag++ Cl-== AgCl↓(白)
2Ag+ + CrO42- == Ag2CrO4↓(砖红)
(五)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Ba2+ + C2042-== BaC2O4↓(白)
BaC2O4 + 2HCl == BaCl2+ H2C2O4
Ag++ Cl-== AgCl↓(白)
AgCl + NH3.H2O == [Ag(NH3)2]Cl
2Ag+ + S2-== Ag2S↓(黑)
3Ag2S + 8HNO3 == 3Ag2SO4+ 8NO↑ + 4H2O
PbCl2↓白;PbI2↓黄;PbSO4↓白;PbCrO4↓黄;PbS↓黑。

三、注意事项
1.试剂瓶不允许移位;
2.pH试纸撕成小片,放在表面皿上使用;
3.离心机的使用。

四、提问
1、分步沉淀的原理?
2、配置0.1 mol·L-1 SnCl2溶液50 mL,应如何正确操作?
五、习题
1.归纳影响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答:浓度,温度)
2.酸式盐是否一定呈酸性?(答:不一定。

如Na2HPO4显碱性)
3.把0.1 mol·L-1 NH3·H2O,HAc,HCl,NaOH,H2S溶液,H2O按pH值由小到大排列成序( pH:HCl < HAc < H2S < H2O < NH3.H2O < NaO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