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之为动用法
词类活用之使动意动及为动用法课件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致使”的意思,即主语使宾语发生某种动作或变化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认为”或“觉得”的意思,即主语认为或觉得宾 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为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对宾语含有“为了”的意思,即主语为
了宾语而发出某种动作或行为。
结构角度的比较
总结词
使动用法结构简单,意动和为动用法结构较为复杂。
键。
保持原文风格
这些用法往往与原文的风格和修辞 手法密切相关,掌握它们有助于保 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提高翻译质量
掌握这些用法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减少歧义 和误解。
THANK YOU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解释:沛公很快就会攻打过来,他想天天来章台宫。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分析:句中“来”和“欲日日章台”这两个动作都不是主 语“沛公”发出,而是由主语“沛公”使宾语“项羽”发 出这些动作。
02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定义
01
意动用法是指词语在句子中不表 示实际动作,而是表示主语主观 上对宾语的认知、情感或态度。
02
意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 ,它与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有所 不同。
意动用法的特点
意动用法中,词语的动作意义被淡化,而强调的是主语对宾语的主观认知和情感态 度。
在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通常表示主语的感觉、心理状态或对宾语的看法、评价 等。
意动用法通常带有表示认知、情感或态度的修饰词,如“以为”、“以……为”等。
谓语具有“使宾语怎 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的例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止子路宿。(《论语·微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解释:让他在子路那里住宿。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一、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A.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
(《伐檀》)*(2)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B.并列关系例如: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C.同位关系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梅花岭记》)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上面三种关系除外)例如:1.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宾)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
*(主谓)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各句。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2.曾皙后。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同上)4.民生涂炭。
(《三元里抗英》)5.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6.[客]一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大铁椎传》)*7.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8.士兵德顺昌甚。
(《五人墓碑记》)*9.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10.瓮牖绳枢。
(同上)11.老者衣帛食肉。
(《齐桓晋文之事》)12.子墨衰絰。
(《之战》)13.妇抚儿乳。
(《口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曾皙后,诸越则桃李冬实、衣褐。
二、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状语1.副词修饰名词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过秦论》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
(《口技》)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2、皆衣缯单衣。
(《西门豹治邺》)3、使人先表澭水。
文言文词类活用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俘虏 • 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被他俘 虏。
(6)名词+补语
(后置介宾短语,翻译时介宾短语应提前)
• 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
• ---驻扎
• 沛公欲王(于)关中
• ---称王
• ---伏兵 • 大国,其实力是难以估计的,恐怕会有埋伏。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 • ---逃跑的人 • 追击溃散逃跑的败军,使百万尸体倒地。 • 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 ---收获、体会、心得 • 常常有体会。
(2)之+动
/
其+动
•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 ---到达的人
•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 ---少数人、多数人
• 以小易大 • ---小的东西、大的东西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 ---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 我没看出那种人聪明在哪。
• 常在于险远 • ---险峻的地方、僻远的地方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使人羞耻, (以)官职高的人为师,那就近乎谄媚了。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
• ---数次改变 • 男人的行为没有标准,数次改变他的品德(品 德上三心二意)。
五、使动用法
• 1、名词的使动用法 • (1)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
• ---使……活过来、使……长肉 (先生的恩德,有如让人死而复生,让白骨生肉。)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沛公)籍吏民,封府库,还军霸上。
(相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太学生)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庄宗)函梁君臣之首。
(秦王)舍蔺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刑人如恐不胜。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驴不胜怒,蹄之。
(士大夫)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公将鼓之。
沛公军霸上。
(沛公)道芷阳,已至军中矣。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唐浮屠慧褒舍于其址。
长安君质于齐,齐兵乃出。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一狼洞于其中。
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衣,立大巫后。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勾践)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七十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范增数目项王。
(众人)皆白衣冠以送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子谓公冶长曰:“可妻也。
”三岁贯汝,莫肯德我。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也。
王曰:“德何如则可王也?”左右欲刃相如。
沛公欲王关中。
齐人有欲金者,旦衣冠而之市。
秦伯说,与郑人盟。
独石钟山以钟名,何哉?(六国)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项王)引兵而东。
(荆轲)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秦)履至尊而制六合,序八州而朝同列。
(涉)乃书“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虎)稍出林,近之。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名。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火尚足以明也。
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三、使动用法既来之,则安之。
吞二周而亡诸侯。
焉用亡郑以陪邻?李牧连却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当名词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当名词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点,并表示事物的行为 或动作意义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或动作意义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 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1.名词后面带有宾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这 名词后面带有宾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种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名词+名词( 种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名词+名词(或名词 短语),二是名词+代词。 ),二是名词 短语),二是名词+代词。 (1)布囊其口。 布囊其口。 遂王天下。 (2)遂王天下。 驴不胜怒,蹄之。 (3)驴不胜怒,蹄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表示往昔。 表示往昔。 (1)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割膏腴之地,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 词上。 词上。 (1)焉用亡郑以陪邻 )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广故数言欲亡,
名词的使动用法 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 或物, 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后所表示的动作。 后所表示的动作。 (1)尔欲吴王我乎? )尔欲吴王我乎? (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3)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见之? 见之?
2.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比较少见。 比较少见。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的动宾关系
译为:“以……为……”、“认 为……是……”、“把……当作……”
滕公形认为容其词言意出众动不用法
凡,其貌壮美
1、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2、梁以此奇籍。项梁以此认为项羽不平凡
3、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老人儿啼。 3、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表比喻,译为“象……一样” “象……似的”
名词作状语(二)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4、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表示对人的态度。
名词作状语(三)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
学习文言词类活用知识,要注意掌握 和积累典型的例子。对于不典型的甚至模 棱两可的可不必纠缠。此外,不能只满足 于能说出来某词是什么活用现象,还要能 够准确地解释和翻译活用词。从高考的角 度说,一般不考这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 考查较多的是某个词在某个句子里面是什
么意思。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动 用法
意动 用法
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 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 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 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 “其”字或结构助词“之”。
数词活用作名词
5、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其 它
数词用作动词。
词
如:六王毕,四海一。 朝辉夕阴,气象万千。
*使动用法: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高中语文 浅议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素材
浅议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古文言文翻译历来是高考学生容易失分的题项。
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也要求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积累一定的词汇还要掌握相关的翻译技巧。
古汉语多为单音节词且大部分都有丰富的含义,这就要求同学们熟悉基本的句法结构和词性,熟练地分辨该词在句中的位置并明确它的作用,尤其是在准确翻译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重点掌握词类活用的技巧,尤其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一、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强调的是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关系,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判断方法:1、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发出者;2、宾语是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3、宾语发出的动作是由主语支配的;〔一〕动词的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2、及物动词与宾语之间的关系却不是支配关系,而是逻辑主语关系,有被动意味。
例如:(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使…回去vi.(2)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翻译方法:a.使令式主语+使〔宾语〕+谓语〔主语使宾语怎么样〕b.动补式主语+动补词组+宾语〔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2、使宾语〔代表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1)洁其居,美其服。
使…洁净(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使…变绿〔三〕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1〕先破秦入某某者王之。
使(他)为王〔2〕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孙膑)为将例如:〔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3〕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
《新唐书阳城传》二、意动用法:一般翻译成:“以…为…〞;“认为…是…〞;“把…当做…〞。
判断方法:〔1〕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形容词的意动〔2〕主语把宾语当作〔看成〕→名词的意动1、形容词意动: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和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
文言文中的名动、名状、使动、意动、为动、试题.概要
文言文中的“使动·意动·为动”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名词用如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包举宇内包:像包袱皮一样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翼蔽沸公翼:像翅膀一样扩展:狼奔豕突计折蛇行土崩瓦解雷厉风行风起云涌灰飞烟灭狼吞虎咽风驰电掣风起云散例:豕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狐鸣呼曰老人儿啼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像对待……来畜养孔级)人皆得隶使之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朱亥樵杀晋鄙刀斫之臣请剑斩之口谏笔伐目见耳闻取而稿葬得佳者笼养之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义不容辞理所当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例:卒廷见相如童子隅坐而执浊班门弄斧家喻户晓风餐露宿草行露宿庙礼之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二)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内立法度(在国内)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扩展:里应外合左顾右盼前仰后合东奔西跑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北筑长城(在北部)雨泽下注(三)时间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例:冬,晋灭虢夜缒而出乃夜驰之沛公军晓行夜宿白日做梦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日夜望将军至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例:蒸蒸日上江河日下日积月累日新月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附、数(量)词作状语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顾茅庐四通八达百思不解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一反常态附、动词作状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的。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
作、制:措施、制度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金玉珍珠 ④少仲尼之闻。
闻:见识
实战演练
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 并试着找出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和特点。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畜____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_进__退______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___捕______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谗__、__讥____ (5)而其见愈奇____见_____ (6)不敢复有株治___株__治____ (7)追亡逐北,流血漂橹__亡__、__北__ (8)司马子反渴而求饮__饮______ 规律和特点: 一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
饭:吃饭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 国也》)
王:称王
规律: 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否定词等副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判别“公式”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 动词
a.两个名词连用时其中的一个名 词
b.名词后带宾语 c.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d.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e.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主要是:动宾、主谓)
3、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名作动,登记
4、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穿 规律:
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敲鼓
6、江水又东 (《水经注》)
名作动,向东流
规律: 名词在代词前或名词在副词后,名词
活用为动词。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 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文言文中的名动、名状、使动、意动、为
文言文中的名动、名状、使动、意动、为动、试题文言文中的“使动·意动·为动”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词类活用的情况,即有些词类由于使用的需要,会临时改变它的词性,起另一类词的作用。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就不能正确地理解、翻译句子。
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名词用如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包举宇内包:像包袱皮一样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翼蔽沸公翼:像翅膀一样扩展:狼奔豕突计折蛇行土崩瓦解雷厉风行风起云涌灰飞烟灭狼吞虎咽风驰电掣风起云散例:豕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狐鸣呼曰老人儿啼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像对待……来畜养孔级)人皆得隶使之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朱亥樵杀晋鄙刀斫之臣请剑斩之口谏笔伐目见耳闻取而稿葬得佳者笼养之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义不容辞理所当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例:卒廷见相如童子隅坐而执浊班门弄斧家喻户晓风餐露宿草行露宿庙礼之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二)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内立法度(在国内)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扩展:里应外合左顾右盼前仰后合东奔西跑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北筑长城(在北部)雨泽下注(三)时间名词作状语;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例:冬,晋灭虢夜缒而出乃夜驰之沛公军晓行夜宿白日做梦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日夜望将军至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例:蒸蒸日上江河日下日积月累日新月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附、数(量)词作状语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顾茅庐四通八达百思不解一见钟情一见如故一反常态附、动词作状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的。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为动词 教案
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为动词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目标:识别名词活用为动词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练习指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提升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水平。
3、通过学习,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识别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归纳其基本规律,并使用规律解答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内容:一、导入:1、2006年高考江苏卷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译文: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名词活用为动词)(明确: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且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
)二、考点阐释(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能够在特定语句中临时改变他的语法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
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作词类活用。
)所谓名词用作动词,是指名词临时充当动词,有了动词才有的词语组合水平和充当句子成分的水平。
三、结合所学知识,问:什么情况下名作作动词?四、通过练习,归纳名词活用作动词的规律(1)①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王,称王)②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籍,登记)③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函,用匣子装)♨规律小结一:“名词+名词”时,如非并列关系、修饰关系,则其中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
(2)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 (偶,嫁)②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名,命名,取名)③树之以桑。
(《寡人之于国也》) (树,种)♨规律小结二:“名词+代词”时,句中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动宾关系。
(3)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惑,有疑惑)②隧而相见。
(《郑伯克段于鄢》) (隧,挖隧道)③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疾病,患病)♨规律小结三:“名词+而+动词”时,句中的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4)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称王)②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 (东,向东驶去)③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者:刘金山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1年第45期【技法指津】文言文阅读中最主要的是对实词的理解,而有些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一个词是否活用,可以根据它在句子中的位置,与前后词语组成的关系以及具备哪些语法特点等来判断。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结构,则可能是动宾、主谓结构,那么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中的“衣”是名词,本义为“上衣,衣服”,“衣”后面的“褐”也是名词,指“粗布或粗布衣服”,两个都是名词,所以“衣”活用为动词,当“穿”讲。
2.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因为能愿动词修饰动词。
如:(1)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这句话中“王”前有能愿动词“欲”,“王”活用为动词,当“称王”讲。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这句话中“穷”,本义是“生活困难”,是形容词,因其前有能愿动词“能”,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走到尽头”。
3.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如:(1)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这句话中的“罾”,名词,本义是“渔网”,用在“所”字后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所网着的”。
(2)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论贵粟疏》)这句话中“贵”“贱”“卑”“尊”是形容词,用在“所”字后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所看重的”“所轻视的”“所轻视的”“所看重的”。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因为副词一般只做动词和形容词的修饰语。
如: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11题)这句话中的“职”,本义为“职责、职业、职位”,是名词,因用在了否定副词“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职”。
文言文词类活用-为动
词类活用:为动用法1.基本情况“为”此处应读“wèi”,为动用法是一种文言词类活用现象,与“意动”“使动”一样属文言特殊“动宾关系”。
现代汉语中“造福人民”“服务教改”即该用法的沿用。
但是,海南的高考语文卷文言文并不重视对这个知识点的考查,所以学生可以暂时仅将其作为知识点的拓展。
2.定义及运用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
我们可以将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三种词类活用现象本质放在一起比较,如此更容易理解为动用法的运用规则。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动作行为由谁来施行);动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认为宾语怎么样”(主观认为);动词的为动用法是“为/替/给宾语怎么样”或“对宾语怎样”。
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①为动用法讲究主语对宾语的态度;②宾语不是某一动作的支配对象。
3.翻译形式为动一般译为:“为了”“因为”“给(替)”“对(向)”等。
4.举例说明【例1】甚善。
名我固当(dàng)。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分析】“名”此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表示“起名,命名”。
这个行为不是由宾语“我”支配,而是由句中省略的主语“乡人”支配,并且宾语“我”是这个行为的受益方。
故译为:(这个名字)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确实很恰当。
【例2】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分析】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故“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例3】哀民生之多艰(为……悲伤)【分析】“民生”译为人生,“哀”是哀叹,哀伤,悲伤之意。
此处是因为“民生”而感到悲伤。
【例4】伏清白以死直兮(为……而死)【分析】“直”可译为正道(屈原所坚持的道路),宾语“直”是目的。
【小结】王力先生很早提出了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所表示的是这样一种动宾关系:宾语表示目的、原因、受益者,即主体(主语)为了客体(宾语)而发生某一动作。
词类活用之使动意动及为动用法课件
为动用法的定义
为动用法是指谓语表示主语因为 宾语而产生某种行为或情感的语
法结构。
在为动用法中,谓语的动作或状 态是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引
起的。
谓语的动作或状态是主语为了宾 语而产生的。
为动用法的特点
主语为了宾语而产生行为或情感。 谓语的动作或状态是由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引起的。
谓语的动作或状态是主语为了宾语而产生的。
为动用法的例子
父母爱子女。(父母为了子女 而产生爱)
老师为学生操碎了心。(老师 为了学生而操心)
朋友为我送行。(朋友为了我 而送行)
04
比较与辨析
使动、意动与为动的区别
意动用法
02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定义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时,其动作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上认为存在 的,表示主观感受或心理活动。
意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不是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对动作行为的主观评价或心 理感受。
意动用法的特点
意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身没有实际 的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主观上的感受 或评价。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即谓语动词 的动作是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如,“成 以其小,劣之。”(《促织》)中的“劣”,就是意动用法, 表示“认为不好”。
为动用法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为宾语做某事”的意思,即谓语动词的 动作是为了宾语而发生。例如,“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 者数矣。”(《捕蛇者说》)中的“数”,就是为动用法, 表示“几次死掉”。
三者在古文中的应用场景
意动用法多用于描述主观评价、认知、态度等语境, 如“成以其小,劣之。”(《促织》)中的“劣”, 表示“认为不好”。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文言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恐怕被曹操抢先。)
6、 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往 往活用为动词。
“命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2) 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起名”
(3) 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 译:养育你们的小孩。
7、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 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 “当作……一样”。
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Nhomakorabea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 度:像对待兄长那样 ②(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 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 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 鹿 “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名 词 活 用 为 动 词 的 规 律
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1、名词+名词 2、 能愿动词+名词 3、 名词+补语(介词 结构) 4、 否定副词+名词 5、 所+名词 6、 名词+代词 7、名词的前后有“而” 连接
文言文词类活用
(边邑——把……当作边邑)
精选完整ppt课件
10
❖ 2.吾从而师之。 (《师说》) (老师——以……为老师)
❖ 3.耻学于师。 (《师说》) (羞耻——以……为羞耻)
❖ 4.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说》) ( 老师——以……为老师)
❖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精选完整ppt课件
27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来见项王/欲止不内
(句中的“活”“从”“止”都是使动用法) ❖ 4、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动词使动用法,
使……兴盛;使……灭亡)
9
3.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 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 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 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翻译成“以……为……”或“认为…… 是……”或“把……当作……”。
21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 1.日削月割。 《六国论》 (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天——每天) ❖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天——一天天地)
精选完整ppt课件
22
二.动词的活用
❖ 1.动词活用为名词。 ❖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 3.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衣服——穿上)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
《史记选读》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师版)
《史记选读》文言文词类活用《太史公自序》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相2、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
名词活用作动词,率领军队3、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土坑活埋4、王卬于殷。
名活动,封——为王5、南攻邛、笮、昆明.名词作状语,向南6、孔子修旧起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7、存亡国,继绝世。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继续、延续8、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奖励、惩罚、尊崇、鄙夷9、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为动用法,为——而死10、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名词活用作动词,像君,像臣,像父,像子《夏本纪》1、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感伤3、劳神焦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4、薄衣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少5、陆行乘车。
名词作状语,在陆上6、陂九泽.名词作动词,筑堤防7、可种卑湿。
形容词作名词,低湿的地方《鲁周公世家》1、东伐至盟津名作状,向东2、王朝步自周至丰名作动,步行3、卜居焉,曰吉,遂国之名作动,建都4、北面就臣位名作状,面向北5、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使动,使—-回6、子孙娇奢忘之,以亡家使动,使—-灭亡7、至于小大无怨形作名,小民,大臣8、周之官政未次序名作动,安排得系统合理9、以明于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以—-为臣10、王出郊,天乃雨名作动,下雨11、宁淮夷东土形容词使动,使——安定《高祖本纪》1、名作动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吾当王关中称王,做王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灭族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尤乐思沛建都2、名作状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向西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在夜里3、形作名大王起微细平民项羽妒贤疾能贤能的人4、形作动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看不起5、意动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以——为奇怪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正确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受苦6、使动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坐公欲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使—-做王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使-—破费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使——跟从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使——投降《李将军列传》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怀,怀揣着)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⑤大王必欲急臣(急,使……急,逼迫)⑥以绝秦望(绝,用……断绝)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管仲列传》1。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
“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
“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
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止:使之止(使愚公止)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词类活用之使动、意动及为动用法
幕天席地;鱼肉百姓;草菅人命
因为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上的意念,所以,在 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常会出现意动用法。常 见的词有:“怪”“羞”“耻”“奇”“异”等。 如①“孟尝君怪之”, “怪”就是“对„„感到奇怪”的意思,简单说就 是“以之为怪”。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是“认为(觉得)„„羞耻”的意思。 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羞”就是“以 ···为羞耻”的意思 有时候数量词也可用作意动,如:固知一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主语使宾语具 有谓语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特点。 例如: ① 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左 传·成公八年》 “二三”以数量为比喻的,“使……反反复复”。 (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 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做霸主是凭德行, 但贵国朝三暮四,经常改变,凭什么让诸侯长时间臣 服呢?) ②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 隆也,何有后世繁文饰礼之政乎。章炳麟《秦政记》 “四”“六”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变化。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 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 比拟秦始皇的隆盛,怎么会有后代的文明繁复修饰礼 节的政治呢? )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该名词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
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①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伴侣。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 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牛刀小试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是否有使动用法,请找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为动用法”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
现代汉语中“造福人
民”“服务教改”即该用法的沿用。
语法特点:为动用法的动词不是直接支配宾语,而是表示为(替)宾语或对宾语施行某一动作。
简言之,主语为宾语而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动词的意动用法是“以为宾语怎么样”,动词的为动用法则是“为宾语怎么样”。
当然,这里所说的动词,也都包括已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这是无用赘述的。
四种类型:“为动”的“为”读作去声,它在这里包括“为了”、“因为”、“给(替)”、“对(向)”四个意思。
为说明方便起见,我们把为动用法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目的。
例如:
(1)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译为“为国而死”或“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宾语“国”不是动词“死”的支配对像,而是主语为了“国’这个目的而施行“死”这一动作行为的。
(2)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祝之”译为“为她而祈祷”。
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祝”的目的。
(3)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司马迁《报任安书》)
“死节”译为“为(坚持)气节而死”。
宾语“节”是动词谓语“死”的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产生的原因。
例如:
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陈寿《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
“便苦咳嗽”译为“就因为咳嗽而感到痛苦”。
“苦”,本来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作动词,为动用法。
“咳嗽”是“苦”的原因。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
例如:
(1)名我固当。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译为“给我起(这个)名字”。
名,这里作动词用,为动用法,意思是“给……起名”。
(2)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序其诗”就是“给自己的诗作序”。
序,这里名词用作动词,为动用法,意思是“给(替)……作序”。
4、表示对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
例如: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龚自珍《病梅馆记》)
“泣之”译为“对着病梅而泣”。
宾语“之”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
“泣”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是为动用法。
在掌握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后辨识为动用法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省略了宾语的动词为动用法不可误认为是动词的一般用法。
这就要根据上下文,辨识出动词的为动用法来。
例如: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勾践灭吴》)
该句中的“ 无死”就不可译为“不死”,因为“无死”是“无死之”的省略,这里的“死”是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
该句译为:谁有恩惠像这个国君呀,可以不为他效死吗?
例句: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例如:
(1)夫人将启之----夫人姜氏将为他们打开城门—《郑伯克段于鄢》(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陈涉世家》
(3)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翻译为为……祈祷——《左传·成公十三年》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病梅馆记》(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是意动用法。
——《阿房宫赋》
(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丧,为……治丧《史记滑稽列传》
(7)文嬴请三帅。
请三帅:替三帅请求——《秦晋崤之战》
(8)邴夏御齐侯。
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左传·成公二年》(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
脉,为……诊脉——《三国志·华佗传》
(10)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死名:为了名而死。
死利:为了利而死。
——《庄子·骈拇》
(11)君子死知己。
死,为……而死——陶渊明《咏荆轲》
(12)多情自古伤离别。
伤,为…伤感、伤心——柳永《雨霖铃》(13)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哀叹——杜牧《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