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九宫针法
子午流注九宫针法
子午流注九宫针法
第一针:太溪
第二针:昆仑
第三针:太冲
第四针:足临泣
第五针:神门
第六针:液门
第七针:太渊
第八针:合谷
第九针:内庭
此九宫针法,根据人体经络的子午流注调理,可以通调各种亚健康、各种痛症、内科杂症和疑难病症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扎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凝神定志、聚精会神地扎
二:一定要按先后顺序扎
三:手脚不能扎同侧
四:拔针也按扎针时的次序拔
五:医家在给病人扎之前,一定要先给自己先扎几次,无论有病还是无病的医家,扎后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经络畅通感、热感和身体原有的病痛缓解等。
子午流注针法课件
甲 丁壬
庚子头, 戊癸走壬子, 周而复始求。 是说明:
甲日、己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甲子开始:子时:甲子…… 乙日、庚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丙子开始:子时:丙子…… 丙日、辛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戊子开始:子时:戊子…… 丁日、壬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庚子开始;子时:庚子…… 戊日、癸日的12个时辰,都是从壬子开始:子时:壬子…… 正好每5天地支轮转一周,甲与己相差5;乙与庚相差5,顺 此 列推。
至阴 涌泉 *按“阳进阴退”法,癸日的开穴时辰应是癸丑,
而不是癸亥,为什么? 因为流注从甲日起开穴,每日值日一
经,每经值日十一个时辰,九天以后, 共值日一百一十时
辰,而十天共有一百二十时辰,柜差十时辰, 因此,为了
保证下一个周次循环从甲戌时开始,癸日肾经井穴的开穴时
间 不能起于癸丑,而应提前十个时辰在癸亥时开涌泉穴。
B、(公式法)日干支公式直接计算法:(但必须知道 当 年元旦日的干支) 公式:
某日天干=(元旦日天干数十天数-1)÷10=得数……所得余数。
某日地支=(元旦日地支数十天数-1)÷12=得数……所得余数。 天干所得余数查天干的代号, 地支所得余数查地支的代号。 1、公式中的减1,是因为元旦本身占了一天,故减去 2、年、月、日数为阳历 (阴历有农历、平、闰年之 别、月的大、小规
2019年干支:公式:(2019-3)÷60二
34……19。 地区 查前面的六十环周表:
19为壬午。
(二)、月干支推算方法: 月天干 (歌诀法)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年庚寅
上, 丁壬壬寅顺行流,戊癸之年甲寅始,一
月干支仅为此。
这儿甲己、乙庚、丙辛、丁
壬、戊癸是前面所介绍的过的 “过五相合”的天干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针法)详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一、子午流注的涵义[子午]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
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
[子午的意义]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
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P>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
[如图][流注]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
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
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
[如图][子午流注针法]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
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
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
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
子午流注针法名词解释
子午流注针法名词解释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子午流注针法这神奇的玩意儿。
您知道吗?子午流注针法就像是大自然的生物钟,精准地调控着人体的气血运行。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针法,而是有着深厚内涵和精妙规律的中医瑰宝。
这子午流注啊,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时辰,让气血在经络中如同有序的队伍,按时按点地流动。
您想想,这是不是有点像火车按照时刻表在铁轨上运行,准点又规律?每个时辰都有对应的经络气血旺盛之时。
比如子时,胆经气血最旺;丑时呢,肝经气血充盈。
这就好比不同的部门在特定时间最为活跃,发挥着关键作用。
子午流注针法讲究的就是顺应这些时辰和经络的特点来施针。
就好像农民种地要顺应节气,咱们治病扎针也要顺应身体的“节奏”。
这可不是瞎扎针,而是有着严谨的推算和精准的定位。
比如说,要是在肝经气血旺盛的丑时,针对肝经的问题施针,那效果说不定就像顺风划船,省力又高效!反之,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律,就像是逆水行舟,费力不讨好。
这针法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能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您懂吧?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得保持平衡,身体才能健康。
而子午流注针法就是那个巧妙调节砝码的高手。
它能帮助解决各种毛病,像失眠、头痛、肠胃不适等等。
您想想,要是身体的气血运行顺畅,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那能不舒服吗?有人可能会问啦,这子午流注针法靠谱吗?那当然!它可是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验证,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
不过,要掌握这子午流注针法可不容易,得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还得有精准的施针技巧。
就跟练武一样,得有扎实的基本功,还得有巧妙的招式。
总之,子午流注针法是中医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神秘,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效果。
咱们可得好好传承和发扬,让这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继续发光发热,为咱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分纳干法、纳支法两大类,分别介绍如下。
(一)纳干法纳干法又称纳甲法,是运用天干配脏腑的一种按时开穴的子午流注针法。
应用时,在熟悉上述多种配属关系的基础上,先推算患者来诊当天的天干和开取井穴的时辰,再按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的规律,结合十二经脉的流注和五输穴的相生规律依次开穴。
运用时,需要掌握下面的基本内容:1.阳进阴退,开井穴井穴的开取是根据日、时干支,阳进阴退的规律。
阳进是指天干(为阳)主进,即按甲、乙、丙、丁……的顺序推算,阴退是指地支(为阴)主退,即按戌、酉、申……的顺序推算。
戌是地支中最后一个阳支,故阴退从戌开始。
阳进阴退是推算次日的干支取井穴时辰的方法。
如甲日戌时开窍阴,根据阳进阴退原则,次日天干从甲进为乙,地支从戌退为酉,故乙日应在酉时开井穴为大敦,余可类推。
2.经生经,穴生穴,开其它五输穴纳甲法的开穴,先从值日经的井穴开始,该日的天干与值日经的天干相同。
开井穴之后,下面就按时生时、经生经、穴生穴的规律开五输穴。
如甲日是胆经主气,甲(木)戌时开胆经井穴窍阴,然后按相生的顺序,下个时辰丙子时(甲木生丙火),开小肠经的前谷穴,因为小肠属火,胆属木,木生火;窍阴属金,金生水,故开小肠经的水穴前谷。
根据这一规律,下一开穴时辰应是戊寅(丙火生戊土),小肠经属火,胃经属土,火生土,前谷属水,水生木,故开胃经的木穴陷谷,水生木。
按时、经、穴相生,再下一个开穴时辰是庚辰,当开大肠经阳溪穴;再下当开膀胱经委中穴。
3.返本还原(遇输过原)运用纳甲法经穴相生顺序开穴,当开的穴是输穴时,同时要开值日经的原穴,这一规律称为“返本还原”。
如甲日胆经值日,当穴位开到足阳明胃经输穴陷谷时,应同时开胆经原穴丘墟。
“本”指的是本日的值日经,“原”指的是值日经的原穴。
一般开原穴的时辰,是在开井穴以后的4个时辰。
若为阴经,则以“输”代之,称遇输过原。
4.气纳三焦,开生我穴,血归包络,开我生穴五输穴依次开完后,阳经最后都要纳入三焦而开三焦经的穴位,称“气纳三焦”;阴经都要纳入心包络而开心包经的穴位,称“血归包络”。
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是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
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运行有直接影响。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生病,也会因时空变化而产生“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病情变化。
子午流注针法,便是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每天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进行针灸治疗。
它的理论,早在.《内经》时期已有萌芽。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
知其往来,要与之期。
"《素问.刺法论》说:“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当刺包络之荥……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输……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这些都是待时取穴最早运用的经验总结。
《灵枢.本输》说:“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
"这是“阴井木,阳井金"五行刚柔相济的最早依据,在《难经.第六十四难》已作了全面的说明。
子午流注针法,完善于金元以后。
窦汉卿所著《标幽赋》中的“一日取六十六穴,方见幽微’’,是“纳支法"的具体提出。
徐凤的“子午流注按时定穴歌"是“纳干法"的具体推法。
下面从子午流注的意义、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组成、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等三个方面作概要介绍。
一、子午流注的意义“子午"二字,其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
从时辰看,一天十二时辰,用子午以分昼夜,子时是夜半,午时是中午;从一年看,子是一年中农历的十一月,为冬至节所在,代表一年的冬季,午是农历五月,是夏至节所在,代表一年的夏季。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自制)PPT课件
-
7
❖ 流注意为流水输注,比喻人体气血运行输注 经脉腧穴的时辰。这种流注如环无端,运行 不息,与季节日月时辰变化紧密相关。《灵 枢·卫气行》认为,“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 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因此,子午流注 是指古代医家观察天地、日月、阴阳、四季 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用人与天地相应观点, 运用"择时选穴"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
胆(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 泉
陵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膀胱(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京骨 昆仑 委中
三焦 火)
(相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支沟
天井
-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心包 火)
(相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
13
二、天干地支
❖ 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 10 个字,等于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0 个数,又称 十天干。
❖ 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12 个字,等于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2 个数,又称十二地支。
-
28
三、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
❖ 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基础,首先推算当时 的年月日时的干支,再结合阴阳、五行、脏 腑,按时选取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推算方 法简述如下。
-
29
(一)年干支计算方法
❖ 《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天气始于甲,地气 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 可与期。"年的干支始于甲子,年的干支天干从 甲开始顺序排列,年的地支从子顺序向下排列 。一般用六十环周表查出当年的干支。
介绍一种子午流注针法速算法
介绍一种子午流注针法速算法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老的速算方法,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它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营销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一种子午流注针法速算法。
一、什么是子午流注针法?
1.加法运算
(1)找到两个数的十位数位,放置注针,然后在两个数的个位数位上标记。
(2)将注针横移一格,再在每个数的十位数位上标记。
(4)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数位都被标记。
(6)如果有余数,则将余数继续累加到更高的数位上。
(1)确定被减数和减数,并将它们按照加法运算的方法分别标记。
(2)从右边开始,将被减数的每个数位减去减数的对应数位上的数。
(3)如果被减数的某个数位小于减数的对应数位,则需要将它前面的一个数位向左借1,并且在减数的对应数位上加上10。
(4)将得到的差按照加法运算的方法标记,并将标记的结果逐位相减。
(3)将得到的数位上的数相乘,并将结果记录在右侧。
(6)重复这个过程,直到除法运算的结果被计算出来。
1.快速:子午流注针法可以通过简单的标记和移动来快速计算。
2.简单:子午流注针法的规则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
3.准确:子午流注针法可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并且可以避免错误。
4.适用范围广:子午流注针法适用于不同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四、总结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老的速算方法,可以用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特别适用于商业和营销领域。
它通过简单的标记和移动来快速计算,规则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可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并且适用于不同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子午流注针法课件
39
n 甲日胆经主气,甲戌时开取胆经井穴窍 阴。
n 甲戌时下一个阳时,当在乙日丙子时开 取小肠经荣穴前谷,因为十天于的甲, 在脏为木,属阳,其井穴为窍阴,阳井 属金,其脏为木,以金能生水。小肠经 荣水穴前谷,
n《灵枢·九针十二原》谓:“气来盛实不可逢, 气去虚衰时不可追。”自后,候营卫气血流 注盛衰时刻而迎随补泻之说日倡。
16
n肺寅大卯胃辰宫, n 脾已心午小未中。 n申膀酉肾心包戌, n亥焦子胆丑肝通。
17
n 宋代由于天干地支卦象之说盛行,促进 了子午流注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n 约在公元1153年 (金代) 《子午流注针 经》中刊有“流注指微赋”一文,署称南 唐何若愚撰,常山阎广明注。
25
推算方法
n 总的原则:阳日、阳时取阳经五输穴;阴 日、阴时取阴经五输穴。日时干支逢单为 阳,逢双为阴。十天干配合脏腑和经脉, 即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 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三焦、 心包络并入壬、癸。例如甲日甲戌时开取 胆经井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穴前 谷;戊寅时开胃经输穴陷谷,同时取胆经 原穴丘墟,称为返本还原;
n 解:甲己二天的夜半子时起于甲子,而 后依次为乙丑、丙寅 … … …
n 乙庚二天的夜半子时起于丙子,而后依 次为丁丑、戊寅 … … …
36
①按时开穴
n 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 之穴,按阳进阴退的规律,推演循环。
n 甲 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甲 乙 n 戌酉 申未午 巳辰卯 寅丑子亥
n 甲日 甲戌时 胆-窍阴 n 乙日 乙酉时 肝-大敦 n 丙日 丙申时 小肠-少泽
子午流注)
(一)子午流注针法的概念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腧、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运用阴阳、五行理论,以天干、地支为推算工具,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针刺取穴方法【1】。
它强调的是针刺治疗的时效性,属于时间治疗学的范畴,因此被称为“中国的生物钟”。
其中“子午”指代时间,它们是地支中的第一位数和第七位数。
子为夜半的23~1点,阳气开始从弱变强。
午为日中的11~13点,此时阴气由弱变强,因此用子午代表阴阳两气相互转化的起始点。
“流注”中的“流”指流动,“注”指注入、输注。
古人以江河流水类比人身的气血运行,在人体经脉中流动不息。
腧穴分布于各条经脉之上,气血由一个腧穴到达另一个腧穴,就像江河之水,由小到大,犹涓涓细流到气势滂泊的大江、大河,最终汇入大海。
古人用井、荥、腧、经、合来表述经脉的气血运行。
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言:“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子午流注是将人体的气血运行与水流相类比,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各条经脉的气血盛衰也有其固定的时间。
对经脉来说气血迎时而为盛,气血过时而为衰。
对腧穴也是一样,逢时为开,过时为阖。
针刺治疗中如果结合气血运行的盛衰节律,就会针对性的对人体气血进行补泻,从而达到提高针刺疗效的目的。
此即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
人体气血运行随着时间先后不同,阴阳各经脉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时间。
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取其衰。
逢时为开,过时为合,定时开穴,以调和阴阳,纠正机体的偏盛偏衰来治疗疾病,是一种独特的针灸取穴方法,时间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深入研究中医针灸时间治疗学,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1]杨长森,何树槐.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第1版:195子午流注针法的医学理论基础经脉气血循环理论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它就不可能有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讲座
子午流注针法的未来发展
科学研究
进一步开展子午流注针法的科学研究,探究其治疗机制和临床应 用效果,为该疗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创新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子午流注针法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提高其 治疗水平和可操作性。
国际化推广
将子午流注针法推向国际舞台,促进针灸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
总结词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中医学理论,强调时间因素对人体经脉脏腑的影响。
详细描述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等理论。它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活动与自 然界的时间变化密切相关,人体的经脉气血也会随着时 间的变化而运行。在不同的时间,人体的经脉气血有不 同的盛衰变化,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调整气血 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在子午流注 针法的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对人体经脉脏腑 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时间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运针
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采用适 当的运针手法,调节气血流通。
定位
确定需要针刺的穴位,根据穴 位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采取 适当的体位和姿势。
进针
使用适当的针具,采用适当的 进针手法,将针刺入穴位。
出针
在留针一定时间后,将针轻轻 拔出,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防止出血。
子午流注针法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子午流注针法与其他疗法的结合
01
02
03
中药治疗
子午流注针法可以与中药 治疗相结合,通过针灸和 中药的协同作用,提高治 疗效果。
推拿按摩
子午流注针法可以与推拿 按摩相结合,通过针灸和 按摩的相互补充,缓解肌 肉紧张和疼痛。
子午流注针法基础知识ppt课件
附表5五输穴与脏腑、经脉、阴阳、五行的关系
经五别行五 输穴
胆(木)
小肠(火) 胃(土) 大肠(金) 膀胱(水)
三焦火()相
金 井
窍阴 少泽 厉兑 商阳 至阴
关冲
水 荥
侠溪 前谷 内庭 二间 通谷
液门
阳经六输 木
输
原
临泣 后溪 陷谷 三间 束骨
中渚
丘墟 腕骨 冲阳 合谷 京骨
申 后溪
酉 至阴
戌 复溜
亥 中冲
子 中渚
丑 侠溪
寅 曲泉
泻发 子穴 时间
寅 尺泽
卯 二间
辰 厉兑
巳 商丘
午 神门
未 小海
申 束骨
酉 涌泉
戌 大陵
亥 天井
子 阳辅
丑 行间
本穴 经渠 商阳
足三里 太白 少府 阳谷
足通谷 阴谷 劳宫 支沟
足临泣 大敦
原穴 太渊 合谷 冲阳 太白 神门 腕骨 京骨 太溪 大陵 阳池 丘墟 太冲
系是固定不变的。 ? 病气变血,流可注选有取盛肺有经衰的,有肺关气腧旺穴于,寅当时其(方清盛晨之3~时5,点采)而用终“于迎卯而时夺。之如”肺的经泻发法生;
肺气衰退之时,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其他各经病变依次类推。 ? 2.补母泻子取穴法
补母泻子取穴法是根据五输穴与五行的相生规律,法于“虚则补其母、实则 ? 泻其子”的治疗原则,以子母穴作为基础。例如肝经病变属实者,取肝经的
证候举例 咳喘、心烦、胸满 齿痛、咽喉及面口鼻疾患 腹胀、烦满、脚气 舌本强、腹胀满、体重、黄疸 咽干、舌痛、掌热 项强、颌肿、肩痛 头项腰背腘腨疼、癫疾 心悸、腰痛、少气 心烦、胁痛、妄笑 耳聋、目痛、喉闭、癃闭 头痛、胁痛、疟疾 胁痛、疝气、呕逆
子午流注正确操作方法
子午流注正确操作方法
1. 预先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注射器、药物、消毒酒精、消毒棉球和手套等工具,将药物按照使用说明配制好。
2. 消毒:先用消毒酒精将需要注射的皮肤部位消毒干净,然后再用消毒棉球轻轻擦拭消毒区域,确保注射部位干燥干净。
3. 技巧:选择一根长针,将针头插入皮肤的表皮下角质层,然后保持针头均匀平直插入,避免锐利的入口朝着血管或神经。
4. 注射:握住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注入体内,提高速度腹肌注射可能会导致疼痛,中断流注过程。
5. 抽针:缓慢抽出注射针,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防止药物流出。
6. 清理:将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消毒工具及时清理和消毒,避免污染和传播疾病。
7. 观察: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或不适症状,如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针刺取穴法。
子午流注针法作为“因时制宜”的治则,注重和强调“择时”与“选穴”两个方面。
人在自然环境中,外界的温热寒凉与朝夕光热的强弱对人体的气血流注有着不同的影响,而人体对其影响则相应地产生了“节奏反应”的生理现象,“择时”就是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选穴”则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输穴,二者结合,就是子午流注针法的中心内容。
对此应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整理提高,使它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子午是指时间而言,它是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
子为夜半,午为日中,是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是古代人们用来记述年、月、日、时的符号。
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如以一年为例,子是十一月,午为五月,冬至在十一月,夏至在五月(农历);以气候而言,子时寒,午时热,再以一天言之,子为夜半的23—1点,午时为日中的11—13点,可见子午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意义,说明子午是阴阳转化的起点与界线。
流注二字,流是指水流,注指注输,在这里是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做水流,以井、荥、输(原)、经、合来比喻,指出水之发出为井,渐成为细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入出于泽海,用来表示脉管炎气的流注过程。
子午流注是将机体的气血循行,周流出入,比拟水流,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以调阴阳,纠正机体的偏盛偏衰来治疗疾病。
可见子午流注是在“人与自然”的理论指导下,逐渐演变所创立起来的,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种针刺取穴法。
一、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子午流注针法,是由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以及肘膝以下的五输穴联合组成的一种逐日按时开穴针法,所以要运用它,就必须掌握这些内容,这是推算本法的必要条件。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
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
子午,即时间变化。
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
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
其具体方法是: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枣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
具体方法是:①取穴原则。
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阴经穴。
②合日互用。
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
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研究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
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
子午流注针法主要内容
子午流注针法主要内容一、子午流注针法是什么呢?子午流注针法呀,那可是中医针灸学里超有趣的一个针法呢。
它就像是一个按照时间节奏来跳舞的小精灵,根据人体气血在不同时辰流经不同经络的规律来进行针灸治疗。
比如说,在子时(晚上11点 - 1点),胆经气血最旺,这时候如果胆经有啥毛病,就可以考虑按照子午流注针法的原则来针刺相关穴位。
那这个针法的理论基础可是相当深厚的哦,它扎根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
经络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条条小河流,气血就是在这些河流里流动的水。
子午流注针法呢,就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在这些“河流”的关键节点(穴位)上进行调节,让气血能够顺畅地流淌。
二、子午流注针法的穴位选取这里面穴位的选取可大有讲究啦。
它不是随随便便就扎针的哦。
它得根据时辰和经络的对应关系。
就像刚刚说的子时对应胆经,那胆经上有好多穴位呢,像阳陵泉、丘墟这些穴位可能就会根据具体情况被选中。
而且呀,这个针法还会考虑到五输穴的运用。
五输穴就像是每个经络上的明星穴位组合。
什么井、荥、输、经、合穴,不同类型的穴位在子午流注针法里都有它们独特的作用。
比如说井穴一般是在气血初起的时候比较重要,就像源头的泉水一样,而合穴呢,就像是河流汇聚的地方,在气血旺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特殊意义。
三、子午流注针法的时间计算这针法的时间计算也是个技术活呢。
它不是简单地看个钟表就完事了。
它得根据古代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
这干支就像是一种神秘的密码,用来确定每个时辰的特殊属性。
比如说今天是甲子日,那根据子午流注的算法,就可以知道哪个时辰对应哪条经络的气血最旺。
这个计算过程虽然有点复杂,但是一旦掌握了,就像掌握了打开健康之门的一把特殊钥匙。
四、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在临床上,子午流注针法可发挥了不少的作用呢。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像慢性胃炎呀,按照子午流注针法,找到合适的时辰针刺相应经络的穴位,可能会比普通针法效果更好。
还有失眠的患者,因为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睡眠息息相关,通过子午流注针法调整气血的节律,可能就会让患者更容易入睡,而且睡眠质量也会提高。
《子午流注针法讲座》课件
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效果的影响 ,注重人体经脉气血随时间的不 同而呈现的盛衰变化。
历史与发展
起源
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最早可以追 溯到《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 家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
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
在宋、元、明、清等朝代,子午流 注针法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 并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总结出来。
现场演示子午流注针法的操作 技巧,学员分组练习,老师指
导点评。
案例分析
结合临床案例,深入剖析子午 流注针法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
小组讨论
鼓励学员互动交流,分享学习 心得和实践经验,提高学习效
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培训课程与教材
培训课程
子午流注针法基础班、提高班和临床应用班。
培训教材
自编教材《子午流注针法理论与实践》、相关参 考书籍和资料。
培训师资
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资深医师和专家 。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理论授课
采用PPT课件、视频资料等多 种形式,系统讲解子午流注针
法的基本理论。
实操演示
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 动子午流注针法的国际传 播和应用,提升其在国际 医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研究方法与技术
临床研究
采用临床研究方法,对子午流注 针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实验研究
利用实验手段,对子午流注针法 的生理机制和作用原理进行研究
,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
跨学科研究
《子午流注针法讲座 》ppt课件
目录
• 子午流注针法简介 • 子午流注针法操作方法 • 子午流注针法临床应用 • 子午流注针法研究进展 • 子午流注针法教学与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荥输经合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
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
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
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
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
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
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阳、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3、4、5、6、7、8、9、10、11 、12
11-1 1-3 3-5 5-7 7-9 9-11 11-1 1-3 3-5 5-7 7-9 9-11
阳配阳,阴配阴
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配,一周为60年,一甲子。
年——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
我们以2010年为例;
天干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余7, 7对应天干第7位是庚,即天干为庚;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余3, 3对应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为寅;综上公元2010是用天干地支纪年为庚寅年
月
年代干数x 2 + 当月月数(农历) = 月干代数
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农历每年十一月都是“子月”,正月都是“寅月”,记住每年的正月天干,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如:求1984年5月(农历)的干支?
解:已知1984年为甲子年,甲年的天干代数是1,根据公式:1x2+5=7(庚)。
又知5月的地支为午,故1984年5月为庚午月。
阴历月支是固定不变的,
正月为寅(从立春当天到惊蛰前一天),二月为卯(从惊蛰当天到清明前天),
三月为辰(从清明当天到立夏前一天),四月为巳(从立夏当天到芒种前一在),
五月为午(从芒种当天到小暑前一天),六月为未(从小暑当天到立秋前一天),
七月为申(从立秋当天到白露前一天),八月为酉(从白露当天到寒露前一天),
九月为戌(从寒露当天到立冬前一天),十月为亥(从立冬当天到大雪前一天),
十一月为子(从大雪当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为丑(从小寒当天到立春前一天)
日
1、公元年÷80→用余数(A)
↓↓
(用个位)(整除时才减)
↓
↓
(小于12时不减)
如:求1983年元旦干支?
解: 1983 ÷80→63 (63 - 1)x 5+ 15+ 1→10+ 16= 26÷10=2 ……6→(己)
63 + 4= 15……3 (63-1-60)x 5+ 15+1→10+16=26÷12=2……2→2(丑)答:1983年元旦干支为己丑
如:求1984年10月15日的干支?
解:已知1984年元旦干支为甲午,干支代数为1和7,十月的天干加减常数为加2,地支的加减常数为加8.又因1984年为闰年,干支代数应各加1.
根据公式:
天干代数 1 + 15 + 2 + 1 = 19 ÷10 = 1……9(壬)
地支代数7 + 15 + 8 + 1 = 31 ÷12 = 2……7(午)
答:1984年10月15日的干支为壬午。
“一五双减一,二六加零六,三减二加十,四减一加五,七零九加二,八加一七走,十上加二八,冬三腊三九,闰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时
时的地支计算方法
时的地支不变,即23~1时为子时,1~3时为丑时,3~5时为寅时,5~7时为卯时,7~9时为辰时,9~11时为巳时,11~13时为午时,13~15时为未时,15~17时为申时,17~19时为酉时,19~21时为戌时,21~23时为亥时。
时的天干计算方法
时的天干依日的天干而定,其计算方法如下:
子时的天干计算方法
2×当日天干代表数-1,如得数大于10时减10,所得数即为当日子时天干代表数。
所求时的天干计算方法
子时的天干代表数+所求时的地支代表数-1,如得数大于10减10,所得数即为所求时的天干代表数。
求2018年3月6日10时的干支。
已知10时的地支为巳,6为巳的代表数。
先求2018年3月6日子时的天干:2×4-1=7,7为庚的代表数,故子时的干支为庚子。
10时的天干:7+6-1=12,和大于10,所得数为2,为乙的代表数,故10时的干支为乙巳。
针灸按时配穴法之一。
见《玉龙经》。
以八脉八穴配合八卦,按每日各个时辰的天干推算开穴。
所配属八卦与灵龟八法不同,因其以时干为主,故又名"奇经纳甲法"。
歌曰:
壬甲公孙即是乾,丙居艮上内关然,戊为临泣生坎水,庚属外关震相连,
辛上后溪装巽卦,乙癸申脉到坤传,已土列缺南离上,丁居照海兑金全。
(例)本日天干是甲或是已,按“五虎建元”法推算,即是“甲已之日起丙寅”,丙寅应取内关穴,因丙配艮卦内关(其它如丙申、丙戌、丙子、丙辰、丙午皆同)。
他如戊辰时取临泣,已巳时取列缺等,均同此例。
时干壬申丙戊庚辛乙癸巳丁
八卦乾艮坎震巽坤离兑
开穴公孙内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