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历史专业离线作业《中国历史地理》

合集下载

奥鹏历史专业离线作业《中国历史地理》

奥鹏历史专业离线作业《中国历史地理》

名词解释1、中国历史地理学答: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的是历史上的中国地理,也就是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2、徐霞客游记答:《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3、禹贡学会答:禹贡学会,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4、羁縻州答: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

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

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羁縻地并非都是少民,果敢杨姓土司和大勐稳段姓土司全都是汉人。

问答题1、秦汉至明清行政区划演变的情况。

答:任何行政组织都是有管理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有一定的管理幅度,层次和幅度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层次级数多,每个层级的管理幅度就小。

反之,层次级数少,管理幅度就大。

一个国家的管理幅度要分成若干层次,而且层次级数是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

一般来说层级越多,上下的阻隔越远,政令不易贯彻,下情不易上达,中央政府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层级越少,管理幅度越大,越难。

从秦汉到明清行政区划分的层数主要在两级与三级之间变换,也有少数朝代是划分三层以上的行政区,最高一级行政区的称谓、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迁。

(1)秦汉时期实行郡县二级制。

(2)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

(3)隋及唐前期的州县两级制。

(4)唐后期至宋、辽、金的道、州、县三级制。

[奥鹏]东北师范-中国地理(2)19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1

[奥鹏]东北师范-中国地理(2)19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1

[奥鹏]东北师范-中国地理(2)19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1本文档为[奥鹏]东北师范-中国地理(2)19秋在线作业1的资料答案1。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1. 问题1: 请描述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1: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地理学,主要包括地理思想的形成和古代地理著作的出现。

第二阶段是近代地理学,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西方地理学的传入和中国地理学的近代化进程。

第三阶段是现代地理学,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和地理学科的独立性的确立。

2. 问题2: 请说明中国地理学的特点。

答案2: 中国地理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地理学注重政治和经济因素的研究,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其次,中国地理学比较重视区域差异的研究,关注地理空间的变异和不平衡发展。

同时,中国地理学还注重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问题3: 请简要介绍中国地理学的学科架构和研究领域。

答案3: 中国地理学的学科架构包括不少地理学科,如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其中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的自然因素,经济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产业的关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城市空间规划与区域规划。

中国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则包括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城市地理、农业地理、环境地理等。

4. 问题4: 请简要描述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

答案4: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多种地理要素。

其次,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包括不同的气候带、土地类型和生态系统。

此外,中国地理环境还具有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差异显著。

以上是题目[奥鹏]东北师范-中国地理(2)19秋在线作业1资料答案1的内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福师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学习资料(八)63

福师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学习资料(八)63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福师《中国历史地理》(八)第十二章中国历史城市地理一、简述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

中国早期城市有以下几个特点:(1)城市分布范围不广,数量不多。

主要集中在晋南、豫北和豫东。

(2)城市规模较小,职能比较单一。

(3)城市之间联系不多,城址迁徙频繁。

夏朝曾十次迁都(安邑、阳城、阳翟、安邑、斟寻、帝丘、阳翟、原、老丘、斟寻),商朝也多次迁都(有五次或六次之说)。

二、简述战国时形成的三级城市网。

战国时,存在140个城市,比周初时还多。

同时形成了三级城市网:(1)王城,为全国宗法血缘政治中心;(2)诸侯城(诸侯国国都),为一地区的政治据点;(3)卿大夫都(采邑城),为血缘政治的基层据点。

三、简述北宋开封的特点。

北宋开封在城市经济发展、平面布局、城市面貌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在:(1)有三套城墙,呈不规则的矩形。

开封城包括皇城、里城和外城,南北长,东西短,呈不规则的矩形。

整个城市以皇城为中心,干道成系统化。

每一干道正对一城门。

这种布局对后来都城的规划设计影响很大。

如金的中都、元的大都及明的北京城等,无不受其影响。

(2)城市经济高度发达,市民阶层形成。

开封的市肆、商业分布与长安、洛阳不同,不集中在特定的“市”内,而是与居民区相混杂,遍布全城;街道各地开设各种店铺,形成商业繁盛的商业街。

城内已出现夜市、晓市及“瓦子”。

这种商业气息很浓的城市景象可以在《清明上河图》中见到。

(3)对外交通主要依靠水运。

开封城内有汴河、蔡河(金水河)、惠民河、五丈河,号称“东京四大漕渠”。

其中汴河通江南,惠民河通襄、邓,五丈河通齐鲁,蔡河通汝、颖流域。

四大漕渠可与全国各地联系,成为政府赋税、粮食来源的运输线。

四、试分析近代以后我国城市的分布特点。

近代以后,我国城市分布特点如下:一、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城镇最集中分布的地区,沿江带次之,内陆地区很少。

二、城镇有发展,但分布不平衡,沿海地带发展较快,沿江次之,内地城市处于停滞、衰落之中。

奥鹏2020年6月福师《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二.doc

奥鹏2020年6月福师《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二.doc

1.我国书院的出现是在()。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参考答案】: A2.黄河()时候开始从淮河入海。

A.东汉B.1850年C.1128年D.1194年【参考答案】: D3.隋唐时期,形成了一个以长安、()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交通网络。

A.苏州B.杭州C.洛阳D.扬州【参考答案】: C4.我国目前面积在1平方公里及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有()多个。

A.2500B.2600C.2700D.2800【参考答案】: D5.目前我国的孔雀分布仅限于(),其他地区已基本上灭绝了。

A.云南西南部B.长江流域C.岭南地区D.河南浙川一带【参考答案】: A6.以()为中心,以“驰道”(公元前220年修)或“直道”(公元前212年修)相称的交通干线形成。

A.咸阳B.洛阳C.邯郸D.邺【参考答案】: A7.《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记述了全国土壤的分类状况,其中()土为黄壤,肥力上上,为第一级。

A.兖州B.青州C.扬州D.雍州【参考答案】: D8.()以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才出现有大象。

A.夏B.商C.西周D.春秋【参考答案】: D9.()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最古老的地理文献之一,“九州”、“五服”之说就来源于此书。

A.《山海经》B.《汉书·地理志》C.《尚书·禹贡》D.《徐霞客游记》【参考答案】: C10.我国的人口第一个高峰时期是()。

A.元始二年B.西汉初年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参考答案】: A11.六朝古都是指今天的()。

A.洛阳B.西安C.南京D.北京【参考答案】: C12.魏、蜀、吴的人才以籍贯()最多。

A.扬州B.荆州C.兖州D.豫州【参考答案】: D13.我国古代实际人口总数第一次突破一亿大关是在()时期。

A.南宋B.唐朝末期C.汉朝D.北宋【参考答案】: D14.元时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口的城市是今天的()。

A.广州B.泉州C.宁波D.北京【参考答案】: B15.我国古代的农书《四民月令》的作者是()A.贾思勰B.氾胜之C.崔寔D.徐光启【参考答案】: C16.()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大发展时期。

20春【福建师范】《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二(答案资料)

20春【福建师范】《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二(答案资料)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为主体的地理著作。

A、山川B、河道水系C、疆域政区D、海陆交通正确答案:C第2题,西晋初年的(),是我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

A、裴秀B、管仲C、萧何D、苏秦正确答案:A第3题,我国是一个森林分布较广的国家,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左右。

A、12﹪B、13﹪C、14﹪D、15﹪正确答案:B第4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有()亿人。

A、11B、12C、10D、12.95正确答案:D第5题,我国古代实际人口总数第一次突破一亿大关是在()时期。

A、南宋B、唐朝末期C、汉朝D、北宋正确答案:D第6题,()是现存最早、内容最完整的地方总志。

A、《国语》C、《春秋》D、《华阳国志》正确答案:第7题,汉唐时期的内河航运以()为主干线。

A、长江B、黄河C、珠江D、灵渠正确答案:B第8题,春秋战国时的“天下之中”是指()。

A、隋B、陶C、唐D、后唐正确答案:第9题,()是我们现在研究古代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及中亚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A、《大唐西域记》B、《岛夷志略》C、《瀛涯胜览》D、《马可波罗行记》正确答案:A第10题,()根据土壤的生产能力,将土壤分为上、中、下三等、十八个类别,每类又分为五种,共达九十种。

A、《管子·地员篇》B、《农书》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正确答案:A第11题,《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记述了全国土壤的分类状况,其中()土为黄壤,肥力上上,为第一级。

A、兖州B、青州C、扬州正确答案:D第12题,目前我国的孔雀分布仅限于(),其他地区已基本上灭绝了。

A、云南西南部B、长江流域C、岭南地区D、河南浙川一带正确答案:A第13题,隋唐时期,形成了一个以长安、()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交通网络。

A、苏州B、杭州C、洛阳D、扬州正确答案:C第14题,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政权是()。

福师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学习资料(五)41

福师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学习资料(五)41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福师《中国历史地理》(五)第七章历史时期我国疆域的变迁一、简述我国历史时期疆域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的疆域是经历了几千年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才最终形成的。

历史上中国疆域的发展趋势是由多国到一国,由分裂到统一。

构成中国疆域的主体是占人口90%的汉民族,在以中原王朝为核心,逐渐由局部统一发展到全国大统一的过程。

期间少数民族政权或在边疆建立政权,或入主中原。

因而我国历史的疆域形成、发展显得比较复杂一些。

二、举例分析中国疆域演变的过程及原因。

以清朝末期西北地区的疆域变化为例。

清末,我国国力衰落,外国列强纷纷入侵,其中俄国觊觎我国西北地区的领土,1864年中俄双方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占领我巴尔喀什湖以东44万平方公里土地。

1865年,俄出兵占领伊犁,1875年左宗棠出兵新疆,要求收复此地。

1881年,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我收回伊犁,但割给俄国7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

1892年,沙俄借口防止英国扩张,出兵帕米尔,又占有萨雷阔勒岭以西的2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八章历史时期我国政区的发展变革一、简述我国二千多年的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

第一、历代行政区划的建设,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每一个朝代行政区的层次、名称,乃至其管理范围,都是继承了前代行政区划的某些优点。

当然,随着形势的发展,也作了一些调整、创新。

第二、同一王朝,行政区划的数量表现出由少到多的过程。

如秦时38郡发展到42郡。

唐时10道发展到15道。

清时13省发展到18省,再到23省。

第三、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以最高一级最频繁,最低一级最稳定。

最高一级,先有郡,后有州、道、路、行省等。

最低一级的县则一直没有变化。

第四、以三级制实行的时间最长,达2000多年,两级制只有秦、隋两代实行,而元朝实行的是四级制。

二、列举中国地名的命名来源。

一是因山而名。

二是因水而名。

三是年代而名。

四是合并而名。

福师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学习资料(一)22

福师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学习资料(一)22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福师《中国历史地理》(一)第一章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一、举例说明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对古代社会历史的影响唐中叶以后,中国黄河流域的经济衰退,经济重心南移,与黄河流域的土壤退化、环境恶化有关。

又如金朝未能灭亡南宋,除有抗金力量外,跟金国北人不能适应南方气候有一定的联系,实际上是气候条件帮助南宋存在了一百多年。

再如中国历史上的低温时期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北方人口南迁以及中国内战分裂最频繁时期相对应,也体现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规律是什么?(1)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

如温暖期从2000年到700年,到400年,再到100年,每一阶段存在的时间都在缩减。

而寒冷时期却一个比一个长,程度也一个比一个强。

(2)与温暖时期相对应的是湿润时期,与寒冷时期相对应的是干旱时期。

三、我国第一部历史自然著作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历史自然著作,共有18卷,30826字,成书于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八—三世纪),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组成。

《山经》分为东、南、西、北、中五部,共五卷,又称《五藏山经》。

《海经》有8卷,介绍了150个国与部族的情况,还列有各地特产,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地理知识,有许多远古的神话传说,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有参考价值。

四、简要评述《汉书·地理志》的历史价值《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正史地理志中最基本又最重要的一部地理志,是我国古代以政区为纲的地理学名著。

《汉书·地理志》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禹贡、职方和西汉的103个郡国、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地理情况。

具体内容有沿革、户口、山岳、河湖、水道、水利、物产、盐铁及城关、亭、祠、庙等。

《汉书·地理志》的价值主要是:(1)它是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以前是以山川为主体),也是17部地理志中的最好、最早的一部。

奥鹏南开大学20春学期(1709、1803、1809、2003、2009、2003)《中国文化地理(麦课)》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奥鹏南开大学20春学期(1709、1803、1809、2003、2009、2003)《中国文化地理(麦课)》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6.以下属于小米生长范围的是?
【选项】:
A小米生长范围很广泛大都地区都可以
B山坡
C河流边
D平原
【答案】:A
7.首都一般设在什么样的地区?
【选项】:
A人口密集地区
B经济发达地区
C军事要地
D地形险要地区
【答案】:B
8.东部菜偏重于一下哪种口味?
【选项】:
A咸
B甜
C辣
D酸
【答案】:
9.世界文明的起源大概在?
南开大学网络学院
《中国文化地理(麦课)》在线作业
标准答案
参考资料试读一页
20春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中国文化地理(麦课)》在线作业
1.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大概是从以下哪个时期传诵而来的呢?
【选项】: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D
2.曾被我们称作为“救荒作物”的是?
【答案】:A
32.近几十年北方饮食有所变化,水稻的增加、小米的减少,还有玉米的发展。。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
33.北宋的首都是在洛阳。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34.文明的四大标志是城市、青铜器、文字和国家。
【选项】: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35.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反应北宋时期风俗的画作。
A洛阳
B杭州
C开封
D北京
【答案】:D
13.以下属于西藏民居的是?
【选项】:
A四合院
B碉楼
C土楼
D大房
【答案】:

【西南●最新版】[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西南●最新版】[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第一批次[论述题]1、简要叙述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参考答案:1、(1)传统历史地理学阶段,先秦至清代;(2)近代历史地理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3)现代历史地理学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

[论述题]1、简述我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过程?参考答案:(1)距今1万年到距今8000年,气候较为寒冷,为一气候寒冷期;(2)距今8000年至距今3000年间,仰韶温暖期;(3)西周时期,气候寒冷期;(4)春秋至公元前1世纪,气候温暖期;(5)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6世纪,气候趋于寒冷;(6)7世纪至10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7)10世纪至12世纪,我国气候又转寒冷;(8)13世纪我国气候又转温暖;(9)14世纪至清末气候寒冷;(10)二十世纪以来,气候有增暖也有大幅度降温。

[论述题]1、简要叙述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过程?参考答案:从先秦时期到20世纪中叶约3000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决口达1500多次,重要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其中比较大的有六次。

历史时期黄河的变迁可分为八个时期:(1)战国初期以前的河道(公元前4世纪以前)。

这条河自宿胥口以下北流,至今巨鹿县东北流,走漳水水道,北过大陆泽,在今天津市东南入海,即史书记载的"禹贡大河”;禹贡大河流至今河北深县后分道北流,东流至今天津市东北入海,历史上称为"山经大河”。

(2)战国中期至西汉末河道(公元前4世纪-公元初年)。

经过战国时期修筑堤防,黄河下游水道较长时期内固定下来,黄河自宿胥口东北流至长寿津(今河北滑县东北)后从汉章武县(今黄骅市)东入海,史称"大河故渎”。

(3)东汉至北宋前期河道(11-1047)。

莽始建国3年(11)黄河发生第二次改道,东汉明帝时王景治河,修渠筑堤,形成一条荥阳东至千承(今山东高青县东北)海口千多里的东汉大河。

(4)北宋庆历以后河道(1048-1127)。

奥鹏2020年6月福师《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一.doc

奥鹏2020年6月福师《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一.doc

1.()是现存最早、内容最完整的地方总志。

A.《国语》B.《乘》C.《春秋》D.《华阳国志》【参考答案】: D2.元时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口的城市是今天的()。

A.广州B.泉州C.宁波D.北京【参考答案】: B3.我国干旱与饥饿的发生,以秦岭—()为界,北方以春、夏为主;南方以夏、秋、冬为主。

A.黄河B.淮河C.长江D.京杭大运河【参考答案】: B4.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是()。

A.5亿B.6亿C.5.5亿D.5.8亿【参考答案】: D5.《禹贡》将全国分为九州,记述了全国土壤的分类状况,其中()土为黄壤,肥力上上,为第一级。

A.兖州B.青州C.扬州D.雍州【参考答案】: D6.扬一益二是指今天的扬州和()。

A.成都B.苏州C.杭州D.南京【参考答案】: A7.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政权是()。

A.宋B.明C.清D.元【参考答案】: D8.我国古代的农书《四民月令》的作者是()A.贾思勰B.氾胜之C.崔寔D.徐光启【参考答案】: C9.()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大发展时期。

A.西汉B.东汉C.西晋D.秦【参考答案】: A10.九朝古都是指今天的()。

A.洛阳B.长安C.北京D.南京【参考答案】: A11.西晋时期,人才的重心转移到了()。

A.司州B.荆州C.兖州D.徐州【参考答案】: A12.永寿三年(157年),全国人口为()余万,这是史书记载的人口最高数。

A.5648B.5748C.5848D.5898【参考答案】: A13.目前我国的孔雀分布仅限于(),其他地区已基本上灭绝了。

A.云南西南部B.长江流域C.岭南地区D.河南浙川一带【参考答案】: A14.《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为主体的地理著作。

A.山川B.河道水系C.疆域政区D.海陆交通【参考答案】: C15.在我国,地方行政管理始于()时期的郡县制。

A.西周B.秦C.汉D.春秋战国【参考答案】: D16.()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交通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22春“地理科学”专业《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6

22春“地理科学”专业《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6

22春“地理科学”专业《中国历史地理》在线作业答案参考1. 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心理发展是有序的,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不成熟到成熟,发展的后期心理品质并不是前期心理品质的简单重复或叠加。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 康熙对台的战略,经过征剿和议和的变化,最后确定为“因剿寓抚”。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 大观楼长联的作者是( );中国著名大众哲学家,曾经为毛泽东的哲学顾问的云南腾冲人是( );云南白药创始人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是生于昆明、祖籍云南玉溪的( )。

参考答案:艾思奇、孙髯翁、曲焕章、聂耳4. 图像信号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苏联地理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从地理学科具有时空耦合的特点出发,在地理信息的收集、储存和表述上,以图像信号为主,辅以文字信号。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 发现甲骨文的朝代是在哪个朝代?( )A.清朝B.唐朝C.宋朝D.现代参考答案:A6. 地理教师切不可局限于课时的,或单元的地理教学阶段的孤立研究,而且应当将长时段与短时段有机结合起求,共同完成地理教学总体任务。

(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7. 唐继尧(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唐继尧(1883-1927年):汉族,云南会泽人。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封建地主阶级家庭。

是云南历史上唯一被授予元帅的人。

唐继尧在1913年执掌云南军政后不断推出新政,参与发起护国战争。

唐继尧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于1922年12月在云南创建了第一所大学东陆大学(现云南大学)。

8. 我国是一个森林分布较广的国家,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 )左右。

A.12%B.13%C.14%D.15%参考答案:B9. 为什么说茶马古道是我国西部最好一条民族文化走廊?参考答案:茶马古道所穿越的川、滇西部及藏东地区,是我国典型的横断山脉地区,也是南亚板块与东亚板块挤压所形成的典型的地球皱褶地区。

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六条大江分别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地从这里穿过,形成了世界上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貌。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0563)《中国历史地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批次2:第二批次3:第三批次4:第四批次5:第五批次6:第六批次1:[论述题]1、简述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2、简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三次人口南迁的过程及其迁徙路线?参考答案:1、大约在5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已经开始了丝织业生产。

丝织业起源以后,直到殷商和西周时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个时期丝织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上游地区以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生产遍及黄河流域,各诸侯国都把发展农桑生产放在经济生活中的首要位置,蚕丝成为主要的纺织原料。

丝织业的重要产地有齐、鲁、卫、郑、魏、秦等国,齐、鲁、卫是全国的丝织业中心,齐纨、鲁缟、卫锦被誉为最珍贵的丝织品。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作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地位得到巩固,丝织业生产基本上都在黄河流域进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生产麻织品。

西汉丝织品的主要产地是临淄、襄邑、长安、洛阳。

东汉时,成都也成为丝织业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丝织业生产收到战乱破坏较大,直到北魏统一北方后,丝织业才逐渐恢复起来。

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定州是北齐的丝织业中心。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得到迅速发展。

隋代和唐代前期黄河流域丝织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河南、河北二道是主要产地,巴蜀地区的丝织业也比较发达。

安史之乱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丝织业迅速发展起来。

越州(今浙江会稽)是丝织业中心,荆州(今湖北江陵)和宣州(今安徽宣城)的丝织业也很发达。

黄河中下游地区丝织业逐渐衰落,关中地区尤为严重。

北宋时期,开封、洛阳、真定(今河北正定)、成都、江宁(今江苏南京)润州(今江苏镇江)等地设有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工场。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和河北东路是其主要产地。

宋室南渡以后,南方丝织业发展更快,临安(今浙江杭州)、平江(今江苏苏州)、婺州(今浙江金华)、常州、湖州等地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

奥鹏2020年6月福师《中国古代史专题》在线作业一.doc

奥鹏2020年6月福师《中国古代史专题》在线作业一.doc

1.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曾经热播,使纪晓岚(即纪昀)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纪晓岚在我国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是( )A.著述了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B.编撰了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C.主持编篡了一部庞大的类书 D.主持编篡了一部最大的丛书【参考答案】: D2.郑州商城成为“中国第八大古都”的历史依据是A.郑州商城曾为商初都城“亳B.郑州商城曾为夏初都城“阳城”C.郑州商城曾为西周都城“镐京” D.郑州商城曾为东周都城“洛邑”【参考答案】: A3.唐朝中后期处于长江流域最有名的商业城市是A.洛阳长安B.洛阳成都C.扬州成都D.长安扬州【参考答案】: C4.隋文帝灭陈朝,实现了国家的又一次统一,下列叙述与他无关的是()A.营建大兴城B.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C.废除九品中正制D.创立进士科【参考答案】: D5.下列各项中,说明了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要原因的是A.国家的统治中心逐渐东移B.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C.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D.为镇压北方农民起义提供运输通道【参考答案】: C6.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下列史实不具有这一作用的是A.藩汉分治B..回族形成C.设宣政院D.行省制度【参考答案】: A7.下列关于汉朝时期的中日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汉委奴国王”的金印是汉武帝赐给的B.当时日本的檀弓、果下马等特产传入中国C.当时日本九州一带已经和中国有往来D.对中日交往突出的人物是日本的吉备真【参考答案】: C8.下列成语或典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道路以目②围魏救赵③问鼎中原④退避三舍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④③②①【参考答案】: B9.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量贸易的需要,到明朝后期,普遍流通的货币是A.交子B.铜钱C.白银D.黄金【参考答案】: C10.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废分封行县制B.废除井田制C.重农抑商D.按军功授爵【参考答案】: B11.蒙古和元朝的关系同下列哪组最相似:()A.北宋和辽B.隋朝和唐朝C.大理和吐蕃D.后金和清朝【参考答案】: D12.战国时期首先实行变法的国家是A.秦国B.齐国C.魏国D.燕国【参考答案】: C13.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出自A.《韩非子》B.《庄子》C.《墨子》D.《道德经》【参考答案】: A14.北宋初年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皇帝是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仁宗【参考答案】: B15.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A.西汉与东汉B.西晋与东晋C.东魏与西魏D.后金与清朝【参考答案】: B16.黄巢起义军在长安建立的政权是()。

福师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学习资料(四)95

福师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学习资料(四)95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福师《中国历史地理》(四)第六章历史时期自然灾害的变化一、简述干旱对我国的影响是什么?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1949年,我国共发生较严重的旱灾达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

公元1950年—1985年,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顷的有20年。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出现的大旱,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历史上少有的,从陕北扩展至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北地区,时间长达18年。

干旱往往与饥饿同时发生。

1942年与1943年,河南因干旱发生饥饿,死亡人数达3010万,其他的损失更不用说。

一般来说,干旱与饥饿的发生,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以春、夏为主;南方以夏、秋、冬为主。

二、我国水灾发生的规律是什么?水灾发生的时间以五月最为频繁,以下依次为七月、六月、四月和八月。

可见,春、夏季是水灾易发的季节;十月到次年一月,水灾发生的次数较少,说明冬季不容易发生水灾。

三、我国明代福建水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自然原因。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夏天高温又多雨,冬天较冷又少雨。

具体说,4—8月,福建受东南季风与台风影响,雨季到来,水灾频繁。

从地势上说,福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西部为武夷山脉,中部为戴云山脉,东部为沿海平原,当季风雨季到来时,福建西部的山区如漳州西部的龙溪、龙岩,延平的沙县、尤溪,汀州的连城、归化等地容易发生水灾。

当台风到来时,东部的长乐、福安、同安、海澄等地海水横溢,易多发水灾。

第二,垦地开荒,扩种番薯。

有明一代,人口大增,缺粮日趋严重,人们为了减轻粮荒,纷纷上山的广泛种植番薯,造成大片山地原始森林的砍伐,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容易形成水灾。

同时,人们上山种植经济作物,如茶、蓝(可制蓝靛)、花生、甘蔗等,“引水不及之种,种箐种蔗,伐山采木,其利乃倍于田”。

土地开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易导致山水的多发。

三、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自然灾害中,水灾、旱灾、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气象等灾害的发生十分频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中国历史地理学
答: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的是历史上的中国地理,也就是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

2、徐霞客游记
答:《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
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3、禹贡学会
答:禹贡学会,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4、羁縻州
答: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

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

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羁縻地并非都是少民,果敢杨姓土司和大勐稳段姓土司全都是汉人。

问答题
1、秦汉至明清行政区划演变的情况。

答:任何行政组织都是有管理层次的,每一个层次都有一定的管理幅度,层次和
幅度之间存在着反比例关系,层次级数多,每个层级的管理幅度就小。

反之,层次级数少,管理幅度就大。

一个国家的管理幅度要分成若干层次,而且层次级数是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

一般来说层级越多,上下的阻隔越远,政令不易贯彻,下情不易上达,中央政府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层级越少,管理幅度越大,越难。

从秦汉到明清行政区划分的层数主要在两级与三级之间变换,也有少数朝代是划分三层以上的行政区,最高一级行政区的称谓、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迁。

(1)秦汉时期实行郡县二级制。

(2)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

(3)隋及唐前期的州县两级制。

(4)唐后期至宋、辽、金的道、州、县三级制。

(5)元代的多级复合制(6)明清的省、府、县三级制。

2、叙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事实。

答: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

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

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何在?
1、天时:宋朝时候,中国的气候环境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化,原先气温高,降水丰富,自然环境优越的北方开始转冷。

再加上中原地区森林长期被砍伐,因此,北方的自然条件开始恶化。

2、地利:从唐中晚期的安史之乱至五代,中国的北方地区战乱不断,而南方战乱少。

3、人和: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终上所述,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中晚期,也就是安史之乱开始,结束于南宋时期。

3、叙述黄河变迁的经过与影响。

答: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

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

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

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

如内蒙
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

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
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

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

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4、西安定都的条件有哪些?
答:1、在中国的中部,位于国家核心位置,比较安全;2、历史文化底蕴丰富;
3、八百里秦川地势平坦,物产丰富,资源较优;
4、地理位置好,潼关易守难
攻。

5、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生物圈。

(2)地理环境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第一
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
展。

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生产部门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制约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
和前景。

第二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3)地理环境虽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

这是因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6、简述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变迁的大势。

答:中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差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其中以台湾省和香港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70%)、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广东(57.9%)、海南(51.9%)、黑龙江、湖南、吉林、等8省,超过20%的有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由于中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森林资源的类型多种多样,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热带雨林.树种共达800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2000多种,经济价值高、材质优良的就有1000多种.珍贵的树种如银杏、银杉、水杉、水松、金钱松、福建柏、台湾杉、珙桐等均为中国所特有.经济林种繁多,橡胶、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杜仲、肉桂、核桃、板栗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中国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东北、西南地区和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8~38%;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为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极少,仅为1.4%.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用材林面积的比重占73.2%,经济林占10.2%,防护林占9.1%,
薪炭林占3.4%,竹林占2.9%,特殊用途林占1.2%.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的比重低,不能满足国计民生的需要.中国林地生产力水平低,发达国家林地利用率多
在80%以上,中国仅为42.2%;世界平均每公顷蓄积110立方米,中国为90立方米;每公顷年生长量,发达国家均在3立方米以上,中国仅为2.4立方米.中国宜林地多,东南半部气候湿润温暖,造林潜力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