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课
语文书第六课
语文书第六课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他替自己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这篇散文的特点在于它的语言简洁朴实,情感真挚深沉。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如父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
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敬意。
《背影》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作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亲情的珍贵和伟大。
6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
6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六课,课文主要讲述了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在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过程中,英勇抗击日寇的故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如五壮士诱敌上山、英勇歼敌、最后砸毁枪支等,生动地展现了五壮士在面临艰巨的困难和巨大的压力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
同时,文章也通过对五壮士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
此外,这篇课文在语文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历史事件,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和无私奉献精神。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让他们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第六课《咏雪》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章第一句话讲了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二、解释下列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欣然何所似差可拟三、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公大笑乐。
四、公大笑乐。
说明谢太傅更喜欢哪一个比喻?谈谈你的看法。
五、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六、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七、写出关于雪的比喻词或诗句。
例如:梨花飞花鸭绒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八、你喜欢雪吗?将你看到的雪景描绘出来吧!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通过对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研读和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我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做以下解读。
一.课标解读:(一)单元目标:新课标第三学段目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新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对于综合性学习明确提出:1.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资料。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特从以下三方面拟定《轻叩诗歌大门》单元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诗歌,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感受诗歌的特点。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能搜集诗歌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狼⽛⼭五壮⼠》这篇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战争时期,⼋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英勇杀敌,最后把敌⼈引上狼⽛⼭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热爱祖国、热爱⼈民、仇恨敌⼈、勇于牺牲的⾰命精神和英雄⽓概。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六年级上册语⽂第6课《狼⽛⼭五壮⼠》课⽂原⽂ 1941年秋,⽇寇集中兵⼒,向我晋察冀根据地⼤举进犯。
当时,七连奉命在狼⽛⼭⼀带坚持游击战争。
经过⼀个多⽉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七连六班的五个战⼠⼀边痛击追上来的敌⼈,⼀边有计划地把⼤批敌⼈引上了狼⽛⼭。
他们利⽤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次⼜⼀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沉着地指挥战⽃,让敌⼈⾛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枪就⼤吼⼀声,好像细⼩的枪⼝喷不完他的满腔怒⽕。
战⼟宋学义扔⼿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圈,好使出浑⾝的⼒⽓。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战⼠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射击。
敌⼈始终不能前进⼀步。
在崎岖的⼭路上,横七竖⼋地躺着许多敌⼈的⼫体。
五位战⼠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前有两条路:⼀条通往主⼒转移的⽅向,⾛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紧跟在⾝后;另⼀条是通向狼⽛⼭的顶峰棋盘陀,那⼉三⾯都是悬崖绝壁。
⾛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发现群众和连队主⼒,班长马宝⽟斩钉截铁地说了⼀声:“⾛!”带头向棋盘陀⾛去。
战⼠们热⾎沸腾,紧跟在班长后⾯。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引上绝路。
五位壮⼠⼀⾯向顶峰攀登,⼀⾯依托⼤树和岩⽯向敌⼈射击。
⼭路上⼜留下了许多具敌⼈的⼫体。
到了狼⽛⼭峰顶,五位壮⼠居⾼临下,继续向紧跟在⾝后的敌⼈射击。
不少敌⼈坠落⼭涧,粉⾝碎⾻。
班长马宝⽟负伤了,⼦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还剩下⼀颗⼿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马宝⽟抢前⼀步,夺过⼿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块磨盘⼤的⽯头,⼤声喊道:“同志们!⽤⽯头砸!”顿时,⽯头像雹⼦⼀样,带着五位壮⼠的决⼼,带着中国⼈民的仇恨,向敌⼈头上砸去。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__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思考: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么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2、反馈交流(1)细品三“问”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他却故意说……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
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
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鲁智深行侠桃花庄粗中有细听语言智勇双全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
3、总结小队中小伙伴笑声的特点。
4、仿照__的写法,抓住你小伙伴的特点说一说,写一写。
六年级上册的语文第六课
课文知识点一、我会写寇kòu(草寇、日寇、敌寇)冀jì(希冀、冀求、冀北)副fù(副手、副食、副班长)榴liú(石榴、榴莲、手榴弹)弹dàn(炮弹、炸弹、原子弹)抡lūn(抡选、抡拳、抡一圈)贯guàn(贯彻、万贯、全神贯注)棋qí(象棋、棋子、下棋)悬xuán(悬案、悬念、悬殊)沸fèi(沸水、沸点、沸腾)涧jiàn(深涧、山涧、溪涧)雹báo(冰雹、雹子、雹灾)屹yì(屹立、屹然不动)悦yuè(喜悦、愉悦、悦耳)屈qū(委屈、屈服、冤屈)二、多音字绷bēng(绷着脸)běng(绷带)弹dàn(子弹)tán(弹琴)着zhe(看着)zhuó(沉着)zháo(着凉)三、近义词进犯──侵犯崎岖──蜿蜒屹立──耸立眺望──遥望豪迈──豪放沉着──冷静奉命──遵照相继──连续依托──依靠惊天动地──震天撼地气壮山河──气吞山河四、反义词集中──分散沉着──慌张崎岖──平坦英勇──懦弱豪迈──狭隘昂首挺胸──垂头丧气惊天动地──风平浪静斩钉截铁──犹豫不决五、理解词语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李喆,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
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六、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所学诗词交流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
2.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3.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读懂文字,提炼关键信息。
4.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指代的内容。
重点难点:1.运用一些方法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欣赏诗歌的美。
2.阅读时要抓住关键字词和关键信息。
3.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时安排:2课时1.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诗歌,交流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好方法。
2.理解一些古代含有数字的特指名词,如“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1.掌握理解古诗词、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2.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交流平台1.玩游戏:诗词大串烧。
过渡: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词了,如果算上语文园地中的古诗,我们一共学习了9首古诗词。
大家能说出这些诗词的题目吗?(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题名。
)那么大家都会背了吗?我们现在就来一起玩一个诗词大串烧游戏,看看大家能否把它们准确、流利地背诵下来。
游戏规则:教室第一排的某位同学选择一首诗,念出诗名,再背诵出第一句。
坐在正后方的同学接龙背诵下一句,坐在正方后的同学依次接龙。
一首诗背完,可以再选择另一首诗。
背不出来的同学可以用“过”,以示跳过。
哪一组跳过的次数最少,背诵的诗句最多,哪一组就获胜。
预设:以游戏的形式热身,让大家感受诗词的魅力,很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2.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字,结合自己学习诗词的体会,交流其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1)请学生概括其中提到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已学过的诗词说一说。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
明确:古典诗词中的字词比较凝练,许多字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少用,所以结合注释或通过查古汉语字典等途径来疏通字义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旧时茅店社林边”一句,“茅店”是什么?“社林”又是什么?如果不结合注释,我们是不理解的。
②通过想象去体会有画面感的诗句,边读边想边体会。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
教学时我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知道五壮士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用心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
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资料。
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
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
再透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透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到达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述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透过感情朗读,能够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
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
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ppt
běng 绷着脸 bēng 绷带
héng 横行霸道
横 hèng 蛮横
护士绷(běng)着脸用绷(bēng)带给他包扎伤口。 他很蛮横(hèng),在村里横(héng)行霸道。
寇(敌寇) 冠(冠军) 榴(石榴) 溜(溜走)
冀(希冀) 翼(鸟翼) 悬(悬挂) 息(休息)
副(一副手套) 幅(一幅画) 雹(冰雹) 雷(打雷)
5.为什么战士们“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他们完成了牵 制敌人的任务,群众和连队主力已经安全转移,纵然 自己牺牲了也是值得的。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 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 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6.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什么? “砸碎”“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 “纵身跳下”
【沉着】 镇静;不慌不忙。 【全神贯注】 全副精神高度集中。造句:他全神贯注地盯着赛场上的体 操运动员,留心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 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粉身碎骨】 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造句: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整体感知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 写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的任务。
第二部分(2): 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 写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
写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 英勇歼敌。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部编版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理解“壮士”“斩钉截铁”“屹立”的意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用语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三、教学准备狼牙山的图片资料,五壮士的图片等。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观看影片导入新课1、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电影选段引出话题。
2、请同学们共同回忆学习过的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刘胡兰》、《王二小》、《小兵张嘎》,大家都知道张嘎就是咱们白洋淀上的小英雄。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认识保定地区的这五位了不起的壮士。
(出示课件:狼牙山五壮士的图片)共同探究他们为抗日做出的贡献。
(二)简介时代背景(出示课件)大家都听说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可实际上,这个故事的背后,还有好多故事。
(三)深读课文(第一课时初读)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出示问题: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天下悬崖。
(四)品读课文,解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七连交给六班一个什么任务?(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2、学习第二自然段(1)谁把大批的敌人引上狼牙山?五壮士指的是谁?(六班,马宝玉、葛正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2)教师引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3)在五壮士的热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敌人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4)“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横七竖八”形容敌人尸体纵横杂乱,敌人损失惨重)(5)请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3、导学第三自然段(1)课件出示——狼牙山山顶峰图片为什么说她是一天绝路?请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
6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由衷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了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了六班的五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3自然段为第三部分,讲述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4、5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了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
第6~9自然段为第五部分,写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整件事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五个过程。
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始终紧扣题眼“壮”字展开叙述:先写面对大量的敌军,仍欣然接受任务,体现了五壮士胆之“壮”;再写英勇作战,痛击敌人,体现五壮士行为之“壮”;接着写诱敌上山,体现五壮士举动之“壮”;最后高呼口号,舍身跳崖,体现五壮士气节之“壮”。
其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详略得当,既有对个体形象的细致描写,又有对人物群体形象的粗略勾勒。
如第2自然段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各有特色的五位人物形象,从“沉着”一词可看出班长马宝玉作为指挥员具有的沉稳果敢的心理素质;副班长葛振林“开枪怒吼”体现出他英勇无畏的形象;从“抡、使出浑身力气”可看出战士宋学义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小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体现出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
如此简短而有震撼力的语言、刚劲有力的动作、坚定的神态给人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之感。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会写14个生字和20个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日寇、奋战、斩钉截铁”等词语。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优质版教案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归纳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2.能通过抓住关键句,把握一段话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学习了本单元的文章,我们了解了中国人民对土地的热爱。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语文园地,一起来采撷新的知识。(出示课件3)(板书:语文园地)
课 题
语文园地六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大致内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运用:掌握梳理、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
思维能力:通过抓关键句,理解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审美创造:能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课前解析】
本次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意在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进而掌握学习古诗词的一些方法。“词句段运用”第一项内容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把握所表达的主要观点,这部分也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第二项内容要求能够依据实际需要,准确提取公交站牌的重要标示信息,并制订出合适的乘车方案。“日积月累”要求学生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大致内容。
方案三:乘坐763路公交车在温泉镇上车,宋家洼站下车,共经过5个站点。
763路公交车的首班车时间为早上9点,因为小林同学要早上9点前到达宋家洼,所以方案三不合适。综上考虑,选择方案二最合适。(出示课件18)
(设计意图: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学习“日积月累”
1.了解文化常识不仅对我们读懂诗歌很有帮助,对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也非常有帮助,你知道哪些与“五”有关的文化常识?(出示课件19)(板书:日积月累: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作画,以诗作画,走进诗。
1、以花的话题入画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
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
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把古诗再读一遍,读诗的节奏和韵律。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一)看兰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第二句(一)闻香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二)品香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导语】课⽂《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位是亲⽣母亲,⼀位是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母亲的内疚,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原⽂ 我⼀⽣有两个母亲,⼀个是⽣我的母亲,⼀个是我的祖国母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母,到城⾥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边待了⼏天,仍然回到城⾥。
在我读⼤学⼆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多岁。
我痛哭了⼏天,⾷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
⼀个缺少母爱的孩⼦,是灵魂不全的⼈。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数⼗年如⼀⽇。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记中摘抄⼏段: 1935年11⽉16⽇ 不久外⾯就⿊起来了。
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
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的屋顶。
⼀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我的⼼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时,活动起来。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朋友,⼼⾥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
然⽽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头。
1935年11⽉18⽇ 从好⼏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兴得不得了……但⼉⼦⼀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她⼜说,晚上还有⼀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此刻才明⽩,全天下的母亲都是⼀样的! 1935年11⽉20⽇ 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935年11⽉28⽇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习作园地六总序:主备人:复备人:17、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 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对台湾同胞——李文和在美国洛杉矶寻找、救助故乡亲人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课文围绕“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讲了李文和在美国听到姐姐通过卫星电视转播的祖国亲人团拜会的情景,想到了姐姐的嘱托,便从美国洛杉矶赶到了台湾花莲县的鲁凯族部落,寻找姐姐家的家谱,并和姐姐的公公、婆婆及小姑等亲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团圆年。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李文和在美寻亲及与亲人相见的事。
全文共有1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李文和接到姐姐从美国打来的电话,知道亲人团聚的时刻即将到来,异常兴奋。
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讲李文和在姐姐的嘱咐下,到花莲县鲁凯族部落找到了姐姐家的家谱,并和亲人一起过了一个团圆年。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讲李文和给姐姐的礼物——家乡的气体罐装食品,使姐姐全家格外惊喜,他们通过卫星电视观看到了大陆亲人团拜的情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案2.回顾上节课研究的阅读方法,说说你觉得哪种方法对你最有用。
二、公交车站牌1.课件出示公交车站牌图片,让学生认识车站牌上的信息。
2.让学生模拟选择乘车方案,根据车站牌上的信息选择最合适的路线。
三、五行、五谷、五音、五彩1.课件出示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
2.让学生背诵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并简单介绍每个概念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说说你觉得最有收获的是什么。
2.课后作业:背诵并理解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的含义。
2.读材料,了解信息:___同学想在周末早上9点前到达___的外婆家,以便和舅舅一起去爬山。
他住在温泉镇,需要知道最合适的乘车方案。
3.想一想:从温泉镇到宋家洼,有几种乘车方案?有三种方案:乘763路车,从温泉镇到宋家洼,共停靠5个站点。
乘65路车,从温泉镇到,再转86路车,从到宋家洼,共停靠8个站点。
乘65路车,从温泉镇到桐荫街,再转86路车,从桐荫街到宋家洼,共停靠6个站点。
4.小组讨论:对___同学来说,哪一种最合适、更顺利、快捷?5.小组代表总结:第一种方案不合适,因为首班车时间是早上九点,___需要早点到。
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案都合适,但第三种停靠站点少,更快捷。
三、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内容。
2.指名朗读,确保准确。
3.分组齐读。
4.五行指的是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即分成金、木、水、火、土五大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学、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
五谷指的是五种谷物,包括稻、麦、黍、菽、稷。
五音指的是五声音阶,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五彩指的是色彩中五种主色调,包括黄、青、赤、白、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