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南安市数字南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陈永焕
[摘要]当前,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如何推进“数字”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已成为各地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课题。

该文围绕“数字城市建设”这一课题,就积极实践和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出若干构想。

[关键词]数字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信息化
作为新经济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据统计,我国665个城市中有260多个启动“数字城市”建设,标志着以数字城市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各地共同关注并致力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如何根据各地城市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的城市化道路,是推动城市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的现实抉择。

1数字城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
1.1基本内涵
“数字城市”的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

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的综合体现和整体目标,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其实质就是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从广义上来看,数字城市是指城市的信息化,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协调高速。

从狭义上来看,数字城市是指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NS)、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与生产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进行多主体、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诸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

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城市是以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包括航空、卫星遥感影像)、数字地形模型(DEM)、城市三维景观模型为空间定位的基本信息数据,结合地下管线、规划、土地、交通、绿化、道路、环境、经济、开发、旅游、房地产、人口、商业、农业、林业、工矿企业、渔业、水利、金融、电讯、电力等我们所关心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建立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控与决策系统,如综合市情系统,城市规划系统、交通指挥系统和配电管理系统等。

1.2主要内容
实施数字城市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金融服务设施、工业服务设施、文教服务设施、安全应急设施、政府服务设施、规划管理设施、文教卫生设施、安全应急设施等;城市信息和交换共享化,包括数据通讯三网合一、网上分布式运算、网上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中心、数据处理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等;城市生活和管理网络化,包括网上商务、网上金融、网上社会、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网上政务等。

重点包括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城市管理数字化、政务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等五个组成部分。

2建设数字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面对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加速构建数字城市,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政府决策、服务民生等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1建设数字城市是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社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提高城市的区域和国际竞争力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而城市信息化将为全球化的实现和全球城市体系的构建提供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

2.2建设数字城市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有城市建设和基础生活保障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城市现代化水平所能提供的优质生活。

为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亟需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来承载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2.3建设数字城市是实现城市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一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源头上取决于该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容量、速度、便捷性、可靠性、可更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依托数字城市这一信息平台,可以使城市管理和服务实现精细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帮助决策者准确掌握城市资源、人口和环
882012
年第6期(总第66期)
综论与综述
H A I X I A K E X U E
年第6期(总第66期)海峡科学
境状况,整合和优化各类城市资源,构建渗透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体系。

2.4建设数字城市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如今,数字城市建设已逐步成为一个地区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

而当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城市管理手段之落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设数字城市是决策服务、管理服务和公众服务的有效工具,有利于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城市管理维护成本,加快宜居城市和节约型社会建设,有效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

3建设数字城市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目前,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探索和发展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体现在:
3.1缺乏规划指导。

就全国来看,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尚无总体框架,没有统一标准可依,缺乏通盘谋划和组织协调,区域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对建设数字城市存在盲目性,导致信息资源分散、无序,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3.2思想认识不足。

有的地方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性缺乏深层次认识,存在“三重三轻”的错误倾向,即重平台建设、轻管理跟进;重硬件建设、轻实用效果;重新建扩建、轻资源整合。

甚至有的城市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不是注重实效用途的解决和发挥。

3.3融资渠道不畅。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特别是日常运行维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整体推进受到制约。

3.4部门协作不力。

有的城市未能建立起强有力的运行管理机制,缺乏信息共享的机制,一些业务部门和行业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缺乏沟通,采用各异的系统平台,不利于资源的科学配置。

3.5技术力量缺位。

缺乏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基本规律和业务流程的研究和把握,信息获取、更新、管理、挖掘、整合、应用和服务等方面尚存在一系列技术瓶颈,特别是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明显不足。

一些城市的信息数据和服务内容不全,覆盖面不大,运行质量和效益有待提升。

上述问题,既有主观因素和政策层面的,也有客观技术层面的,应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避免和改进。

4数字城市的建设思路和构想
建设数字城市是一项涉及广泛、内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借鉴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先进经验和探索成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4.1统一制定发展规划。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城市已经就数字城市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实践。

要成立专家组,认真总结这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具有统
一标准的数字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实行“一张图”进行强制性实施,指导和规范数字城市建设。

比如,新加坡的《政府ICT 指导手册》、美国的《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韩国的《信息化促进基本计划》、日本的《电子政府构建计划》等,都对信息化应用行为进行了规范性规划,有力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数字城市发展。

4.2运用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

打破政府性投入的单一渠道,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调动社会资本的力量,参与数字城市建设,使之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好格局。

一是完善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政府占股或BT (建设-回购)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第三方机构负责或参与投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

二是按照“政府主导、单位(个人)出资、统一管理”的模式,由使用和受益的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行筹集资金,依照政府的统一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接入数字城市运行网络统一管理。

4.3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海量数据的采集、分类、处理和利用是数字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数字城市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这项工作,可以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与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和推广机构合作,对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行政及地下设施等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收集,为数字城市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数据库,并负责信息动态更新。

其次,为了保证数字城市建设中先后开发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要强化数字城市的顶层设计。

比如,英国政府基于政府资源的信息管理,发布了电子政府交互框架;德国政府发布“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标准和体系架构”,针对电子政务应用软件的技术标准、开发过程、数据结构等进行规范。

4.4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建设数字城市的关键在于应用,目的在于服务。

首先,要充分整合现有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建立跨部门的一体化政府信息分享系统,有效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条块融合、共享共建的新局面,促进政务信息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各部门间的协同应用能力。

其次,以数字城市系统为平台,建立涵盖城市规划、市政、交通、水利、环保、绿化、房屋土地、市容环卫、城建监察管理等城市公共管理各个领域的信息应用系统,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全面、精确的信息依据,并直接服务民生,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办理各类行政服务项目,详细了解城市的风土人情、医疗教育、餐饮食宿、购物娱乐、旅游景点等信息,充分享受电子政务和数字生活化带来的各种福利。

第三,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网格化的城市管理信息子系统,实现中心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双向沟通、信息共享,以利于提高基础信息的采集、处置和实用效率。

201289
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4.5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

抓好组织协调管理是实现数字城市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成立统一对口的政府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统一指导、协调、推进数字城市的各项工作,确保数字城市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保障数字城市的规划、建设、实施、运行均有章可循。

第三,建立“市、镇、村”分级管理机制,依托各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分级管理,适应精细化、动态化管理需要。

第四,要积极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开辟网上论坛、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让群众对数字城市建设提出意见和提议,并及时给予答复,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好城市的格局。

4.6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组织各类各级培训班,加强对本地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确保数字城市管理工作的稳定性,提高数字城市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通过科教合作、招考等方式,引进一批软件、通信等信息技术专业的高级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创新型、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提高信息化的管理和决策水平;三是以委托服务等方式,借助第三方服务机构专业人才,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以及智力支撑。

4.7强化网络信息安全。

一方面,要做好政府涉密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

建立网络安全紧急反应以及处理机制,加强安全保密技术的自主开发,严格落实信息安全保密的规范运行和管理。

另一方面,要做好居民个人账户和资料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

较为成熟的做法是应用城市“一卡通”系统,服务内容可逐步覆盖数字城市系统的公共交通、燃气、自来水、电力、购物、医疗、物业等各个领域。

该卡采用匿名方式,所以不会泄露身份,一旦遗失,可以迅速挂失并重新设定,具有较高的安全保密技术。

总之,数字城市建设代表了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革新城市管理理念、推动政府作风转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数字城市建设一定能实现“安全、便捷、高效、健康”的发展目标,为人们带来高品质的现代生活。

(上接第87页)
“老好人”等人为因素的干扰,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很难保证。

这些令企业头疼的问题通过使用EHR系统就可以迎刃而解。

运用EHR系统,可以在线完成绩效考核的打分,自动计算考核结果,还可以就考核结果进行多角度的智能对比分析,帮助领导选拔优秀人才;通过员工自助平台,员工还可以在线查询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员工的每一次考核结果都会记录在系统里,是优秀还是不能胜任,通过系统一目了然,如有不同意见,还可以通过系统直接进行反馈,使员工及时了解自己的绩效情况。

此外,系统后台的各项参数设置可以有效控制“老好人”、“泄私愤”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考核结果更加公平与公正。

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过程管理。

员工在执行绩效目标时,上级管理者必须心中有数,要在过程当中做好控制。

例如在过程中,员工有良好和不好的表现,可以随时在系统里面做记录。

员工表现不好,对工作产生了影响,上级需要对他进行指导,给出改进建议,在过程中帮助员工把握住方向。

绩效过程管理的数据记录,对绩效评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过程记录进行绩效评估,就会有充分的评估依据。

2.3构建优质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
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强化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学习培训学分制考评管理,对员工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学习、组织和人事部门培训、在线学习和学历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定量考核和管理,把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干部职工的重要内容。

干部职工年底考评时,把本人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职工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在培训内容方面,要对人才素质进行测评,在测评的基础上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

使学员切实能够“干什么、学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方子吃药”的旧模式。

2.4建立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
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将企业员工的个人前途和企业发展凝聚在一起,使员工能为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用具有实际价值的文化来促进企业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在于扬长避短,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员工充分发挥潜能,为企业发展施展才干。

参考文献:
[1]冯志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11).
[2]夏光.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体系[EB/OL].职业培训教育网,
2010-12-10. 902012
年第6期(总第6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