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原理》教案
《人口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口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1409523课程中文名称:人口学课程英文名称:Dem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开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期:7总学时: 32(其中理论32学时)总学分:2二、课程目标人口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对人口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口再生产的过程、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人口政策以及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人口规律和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拓展知识领域,具备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对人口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正确的认识、了解人口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并掌握其方法论、明确什么是人口再生产,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熟悉人口政策,人口分布及人口迁移的特点、了解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能够运用人口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 (2学时)重点:1人口学的产生与发展2人口学的研究方法3人口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难点:人口学研究方法第二章人口生育、死亡与寿命(2学时)重点:1人口生育概述2人口死亡3人口寿命与人口过程难点:人口过程的控制第三章人口再生产与人口数量变化(2学时)重点:1人口再生产的过程2人口数量难点:人口预测第四章人口素质(4学时)重点:1人口素质概述2人口素质的发展趋势难点:人口素质的提高第五章人口构成(2学时)重点:1人口构成的内容2人口构成的变迁难点:人口构成的影响因素第六章人口流动与迁移(2学时)重点:1人口流动2人口迁移3二者的关系难点:人口迁移的制约因素第七章人口分布与人口城市化(2学时)重点:1人口分布的类型2人口城市化难点:城市化规律第八章人口规律(2学时)重点:1人口规律概述2人口规律的内容难点:人口规律第九章人口与经济发展(2学时)重点:了解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人口现状难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量化关系第十章人口与社会发展(2学时)重点: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的变化之间的关系难点: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第十一章人口与环境、资源(2学时)重点: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难点:解决的途径第十二章人口政策与法律(4学时)重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与法律介绍难点:我国未来人口政策的制定第十三章人口管理(2学时)重点:人口管理相关知识难点: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制定。
人口学原理-第1章 绪论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16
3、工业革命早期的人口思想 ①重商主义人口思想: 16—18 世纪,主张通过增加 人口来达到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富强,欢迎国外移 民。 ②重农主义人口思想:18 世纪中叶,弗朗斯瓦〃魁 奈(1694—1774) ,人口超过生产资料,国民会 贫困;强调不扩大农业生产,人口就不可能增长。 ③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他认为,如果经济发展, 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必然鼓励劳 动者结婚和增殖,使人口不断增加。否则相反。 "一国繁荣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居民人数的增加。 "他还认为:"贫困似乎还有利于生育……处于半 饥饿状态的妇女,常生子女二十人以上,而奢移 的上等社会妇女,往往不能生育,一般只能生两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17 三个”。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29
(2)辩证的人口观。毛泽东指出:“中国人 多也好也坏,中国的好处是人多,坏处也是人 多。” (3)计划生育的思想。毛泽东指出:“要提 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我看人类最不会管 理自己了。工厂生产布匹、桌椅板凳、钢铁有 计划,而人类对于生产人类自己就没有计划了, 这是无政府主义,无组织无纪律。这样下去, 人类是要提前毁掉的。”“人口控制在六亿, 一个也不多啦。”“抓人口问题恐怕也是三年 试点,三年推广,四年普遍实行。”“人口非 控制不可。”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27
孙中山(1866~1925)的民族主义人口思想。孙中山认为,
人口数量是一种绝大的力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存亡。 他例举中国历史上两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虽“亡国”,
但少数民族终被汉族同化,以及近代社会西方国家侵略中
国终未得逞的事实,认为“各国人之所以一时不能来吞并 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人口和中国的人口比较,还是太 少”。“我国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如果其他列强 的人口照当时的增长速度增长,而我们的人口仍不能增加, 那么,“他们便用多数来征服少数,一定要吞并中国”。 “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不但是失去主权,要亡国,中国人 并且要被他们民族所消灭,还要灭种”,“我们中国人到 那个时候,连奴隶也做不成了”。
人口学原理-第6章人口的空间结构、迁移和城市化
三、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 1.世界人口分布 四大人口稠密区
① ② ③ ④
亚洲东部 南亚 欧洲 北美东部 以上四大人口稠密区基本都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 带,一般都具有温暖湿润、地势低平多大河、近海 的特点,发展生产力的条件优越。这些地区不仅人 口稠密,经济总量在世界上也占据极大比重。四大 区合计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7,却集中了将近2/3 的总人口。
第六章 人口的空间结构、迁移和城 市化 喜欢城市还是农村?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1
第一节 人口分布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及衡量指标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三、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2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及衡量指标 1.人口分布的概念 广义:是指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或者说人口现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性。 狭义:指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制约因 素,以及居民点的分布形式等
29
迁移原因
特__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 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 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 未开发地区
1. 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 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 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达国家 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 2.定居移民减少,流 西亚打工 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5
②人口经济密度
按耕地数量、“标准土地单位”(按不同利用 方式的农业用地单位面积年净产值确定系数, 然后折算成标准土地单位)等计算耕地人口密 度、“标准土地单位”人口密度等称为人口经 济密度。 指单位农业用地(所谓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多 年生作物及草原牧场)面积上的人口数。
人口理论教案
人口理论教案教案标题:人口理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术语;3. 分析人口理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人口理论的概念和背景知识a. 人口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人口理论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c. 人口统计学的基本指标和数据来源。
2. 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a. 人口增长理论:i.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ii. 古德纳人口转型理论;iii. 赫斯特人口发展理论;b. 人口结构理论:i. 爱德华兹人口结构理论;ii. 纳塔尔人口结构理论;iii. 阿金人口结构理论。
3. 人口理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b. 人口结构与社会变革的关系;c. 人口理论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数据,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
2. 知识讲解(25分钟)依次介绍人口理论的概念和背景知识、人口增长理论、人口结构理论,并解释其主要观点和理论基础。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人口理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学生展示(15分钟)随机选择几个小组,让他们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互动和讨论。
5. 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个具体的国家或地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人口理论,分析该地区的人口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含人口理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2. 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图表,用于支持讲解和讨论;3.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一个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分析。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的参与度和质量;2.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逻辑性;3. 课堂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的人口学著作,拓宽对人口理论的理解;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人口统计机构或相关展览,加深对人口问题的实际了解;3. 设计一个项目或研究课题,让学生运用人口理论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
《人口》名师教案
《人口》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2. 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3. 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 人口统计数据的运用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人口统计数据的运用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意义和影响。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历程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增长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口统计数据,探讨人口增长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重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人口统计数据,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和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人口增长历程、特点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运用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人口增长影响的分析,以及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人口密集地区的发展状况,加深他们对人口增长影响的认识。
2.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2《人口》教案4
《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的增长特点和我国人口问题。
2、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1、运用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运用有关数据计算人口密度,并结合人口分布图,分析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②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与上一节疆域是一个由地到人的过。
本节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在全章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对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从而逐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并为学习以后各章内容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掌握一定的读图技能。
2、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四、教学难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对民族政策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图片,反映我国人口拥挤热闹的情景。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录像中的情景。
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人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知识。
(从学生经常见到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教授新课【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1.人口数量:2010年,13.40亿,占世界人口的1/5【课件】中国人口增长动态图【分组讨论】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动画“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1859年到1928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2.从1849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最后老师总结)1.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
人口学原理
人口学原理
人口学原理是指,通过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寻求解释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变化的规律,并提出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
人口数量受出生率、死亡率和移民率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预测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2. 人口结构的变化规律。
人口结构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方面的变化,对于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3.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环境的压力等也会增加,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4. 人口变化对社区和家庭的影响。
人口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社区和家庭的生活和发展,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人口学原理在政策制定和实践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马尔萨斯--人口学原理
马尔萨斯——人口学理论马尔萨斯的思想很大程度是对他的父亲及其朋友们(如卢梭)的乐观思想的反动。
他的一些文章也是对孔赛伯爵的回应。
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作出一个着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
The power of population is so superior to the power of the earth to produce subsistence for man, that premature death must in some shape or other visit the human race. The vices of mankind are active and able ministers of depopulation. They are the precursors in the great army of destruction; and often finish the dreadful work themselves. But should they fail in this war of extermination, sickly seasons, epidemics, pestilence, and plague, advance in terrific array, and sweep off their thousands and tens of thousands. Should success be still incomplete, gigantic inevitable famine stalks in the rear, and with one mighty blow levels the population with the food of the world.人口学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没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数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线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长。
人口学基础教案
人口学基础教案教案标题:人口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人口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人口学中常用的人口统计指标和计算方法;3. 理解人口结构、人口增长与减少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1. 人口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人口统计指标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人口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1.1 人口学的定义:人口学是研究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1.2 人口学的研究内容: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和人口变动。
2. 人口统计指标和计算方法2.1 人口数量的统计指标2.1.1 人口总量:某一时点或一定时期内的总人口数量。
2.1.2 人口增长率: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速度。
2.2 人口分布的统计指标2.2.1 人口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土地上的人口数量。
2.2.2 人口流动:人口由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迁移。
2.3 人口结构的统计指标2.3.1 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群体的人口比例和数量。
2.3.2 性别结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和数量。
2.4 人口变动的统计指标2.4.1 出生率:一定时期内每一千人口中出生人口的数量。
2.4.2 死亡率:一定时期内每一千人口中死亡人口的数量。
四、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法:通过具体案例或数据,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口统计指标和计算方法。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人口结构和变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研究人口学。
2. 介绍人口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3. 展示示例数据,教授人口统计指标和计算方法。
- 3.1 通过具体数据例子,引导学生计算出人口总量和人口增长率。
- 3.2 展示地图和数据,让学生计算人口密度和分析人口流动情况。
- 3.3 通过年龄和性别的数据,让学生了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
- 3.4 展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据,并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变动情况。
《人口教育教案》
《人口教育教案》word版第一章:人口概念与人口问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的定义、计量单位及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人口概念:人口、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
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增长、计划生育政策等。
世界人口增长:世界人口的历史和现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口概念、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和世界的人口问题案例。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概念。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概念和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和世界的人口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的复杂性。
第二章:人口政策与人口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管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人口政策与管理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人口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全面两孩政策等。
人口管理:人口普查、人口规划、户籍制度等。
国际人口政策与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政策及其效果。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和国际的人口政策与管理案例。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讲解:详细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及其演变。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和国际的人口政策与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章: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其分类。
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人口结构变化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人口结构概念:人口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等。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城乡结构变化等。
世界人口结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
《人口学原理》教案5篇
《人口学原理》教案5篇第一篇:《人口学原理》教案备课教案课程名称:人口学原理学年、学期:第一学年秋季学期教师姓名:沈洁专业(教研室):社会学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了解人口学的研究范畴、中外人口思想史、人口学的学科体系构成,为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2.基本要求:掌握人口的概念、属性,人口学的研究过程,人口学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
较高要求是掌握中外历史上主要的人口思想,并能比较中西方人口思想的差异。
3.教学重点:人口的概念及属性、人口过程与人口变动、人口学研究方法、中外人口思想、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
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主题导入:“ 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网上搜的结果有时间、智慧、习惯(成功的习惯)、健康、大自然……。
然而,记得毛主席曾说:“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任何发展都不能脱离人口来谈。
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 作为中国的总理,我最关心的是中国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有13 亿人口,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 亿,都会变成大问题。
如果你用除法,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 亿,都会变成小数目。
”亚里士多德说:“ 人口是政治的第一材料。
” 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口,政治是这样,经济也是这样。
第一节人口学研究对象一、人口学的综合性二、人口的概念三、人口的属性第二节人口学研究方法一、实证性研究二、解释性研究三、人口学的研究过程第三节中外人口思想史一、国外的人口思想1、古希腊时期2、工业革命早期3、工业革命时期二、中国的人口思想1、传统人口思想2、近代人口思想3、现代人口思想第四节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一、人口学形成与发展二、阶段特征思考题1、人口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2、人口数据的统计规律是否可以表达人口规律?3、马克思和马尔萨斯都是人口过剩论,但在造成人口过剩的根源上认识是否一致?第二章人口再生产1.教学目的:通过对人口再生产、人口转变的学习,特别是掌握其中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因素,可以对某地区未来人口自然变动趋势作出预测。
人口学原理-第3章人口质量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18
二、美国社会健康学会指标ASHA
ASHA=ABCD/EF A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B就业率
C文化普及率 D平均寿命指数 E出生率 F婴儿死亡率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19
三、人类发展指数HDI
由三组指标组成: 一是平均预期寿命; 二是成人识字率; 三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3
二、人口质量的性质 1.群体复合性 2.任务相对性 3.环境约束性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4
三、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人口数量对人口质量的影响 一定的人口数量是人口质量提高的前提,一般 来说,在总人口较多的国家里,人口质量较高 的人口的绝对数也较多。 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人口数量的增长会促 进人口质量的提高。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 人口数量过少,人口增长过慢,当人口数量 (特别是劳动人口)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各部 门的发展需求,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从 而不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 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控制人口数量则有利 于提高人口素质。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20
自主学习
内容:优生和优生学 要求:掌握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机制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21
思考题
1.人口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从人口方面看,马歇尔计划的成功在于什么? 为什么? 3.请计算当前金砖四国的人类发展指数。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22
9
一、人口质量的构成 人口学界一般认为,人口质量主要包括人 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 素质。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10
人口质量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大纲
3
无限制的人口增长将导致资源短缺、环境破坏 和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的出现。
有限的资源与人口增长
01
资源有限,包括食物、水、土地和能源等,无法满足不断增长 的人口需求。
Hale Waihona Puke 02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的消耗速度将加快,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
破坏。
资源限制将影响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逐渐接近环境承载能力
03 。
人口增长与贫困的恶性循环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大纲
汇报人: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概述 • 《人口原理》之人口增长与资源限制 • 《人口原理》之道德抑制与预防措施 • 《人口原理》之社会影响与政策建议 •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影响与评价 • 《人口原理》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01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概述
政策建议与控制人口增长
政策建议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包括 通过教育、宣传和法律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是马尔萨斯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他认 为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可以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社会 的问题。
当代社会的人口问题与挑战
人口问题
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人口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等。
VS
批评
马尔萨斯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 ,他认为人口增长会受到食物供应的限制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技术的进步和农业 效率的提高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从而满足 更多人口的需求。此外,他的理论也忽视 了教育、就业等因素对人口增长和贫困的 影响。
06
《人口原理》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控制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优生学与社会福利
优生学
优生学是一种通过改善人类遗传素质来控制人口增长的方法。马尔萨斯认为,通过选择合适的配偶和改善生育 环境,可以减少不良遗传因素的传递,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学教学大纲
人口学教学大纲一、导论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人口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人口统计学和人口动态变化的基本知识。
2. 教学目标- 理解人口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掌握人口统计学基本知识- 熟悉人口动态分析方法- 理解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二、人口学的基本概念1. 人口学的研究对象- 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 人口动态变化规律- 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2. 人口学的意义- 指导国家的人口政策制定-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增进人类社会的福祉和幸福感三、人口统计学基础知识1. 人口数据来源- 人口普查- 抽样调查- 人口登记2. 人口指标- 人口总量、性别比、年龄结构等-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 迁徙率、城市化水平等3. 人口统计学方法- 人口统计学软件的运用- 人口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四、人口动态分析方法1. 人口增长与衰退分析- 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人口增长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 人口结构分析- 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分析 - 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3. 人口迁徙分析- 农业人口转移、城市化和流动人口分析 - 人口迁徙对城市发展和环境的影响五、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关系1. 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 人口增长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挑战和影响2. 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 人口与环境关系-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密度与资源配置的关系六、案例分析与实践1. 人口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的人口现状和趋势2. 人口政策的比较研究- 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及其效果评估3. 人口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口规划与城市发展的结合实践- 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七、总结与展望1. 课程回顾- 人口学基本概念、理论及分析方法- 人口与发展之间的关系2. 知识提升- 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提升3. 未来展望- 人口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挑战以上为本课程《人口学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对人口学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人口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口学原理》教案
备课教案课程名称:人口学原理学年、学期:第一学年秋季学期教师姓名:沈洁专业(教研室):社会学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了解人口学的研究范畴、中外人口思想史、人口学的学科体系构成,为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2.基本要求:掌握人口的概念、属性,人口学的研究过程,人口学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
较高要求是掌握中外历史上主要的人口思想,并能比较中西方人口思想的差异。
3.教学重点:人口的概念及属性、人口过程与人口变动、人口学研究方法、中外人口思想、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
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主题导入:“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网上搜的结果有时间、智慧、习惯(成功的习惯)、健康、大自然……。
然而,记得毛主席曾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任何发展都不能脱离人口来谈。
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作为中国的总理,我最关心的是中国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有 13 亿人口,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 13 亿,都会变成大问题。
如果你用除法,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 亿,都会变成小数目。
”亚里士多德说:“人口是政治的第一材料。
”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口,政治是这样,经济也是这样。
第一节人口学研究对象一、人口学的综合性二、人口的概念三、人口的属性第二节人口学研究方法一、实证性研究二、解释性研究三、人口学的研究过程第三节中外人口思想史一、国外的人口思想1、古希腊时期2、工业革命早期3、工业革命时期二、中国的人口思想1、传统人口思想2、近代人口思想3、现代人口思想第四节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一、人口学形成与发展二、阶段特征思考题1、人口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2、人口数据的统计规律是否可以表达人口规律?3、马克思和马尔萨斯都是人口过剩论,但在造成人口过剩的根源上认识是否一致?第二章人口再生产1.教学目的:通过对人口再生产、人口转变的学习,特别是掌握其中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因素,可以对某地区未来人口自然变动趋势作出预测。
《人口》名师教案
《人口》名师教案第一章:人口概念与人口增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的概念,掌握人口数量、质量和分布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口概念: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分布2. 人口增长:历史人口增长、现状、未来趋势3. 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概念、人口增长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口统计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真实情况。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概念、人口增长及其影响。
3. 分析:分析具体的人口统计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真实情况。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口概念和人口增长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人口增长影响的认识。
第二章: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结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等2. 人口结构变化:原因、过程、特点3. 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结构及其变化的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口结构问题,让学生了解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结构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人口结构及其变化的原因。
3. 分析:分析具体的人口结构问题,让学生了解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人口结构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口结构及其变化原因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教案课程名称:人口学原理学年、学期:第一学年秋季学期教师姓名:沈洁专业(教研室):社会学第一章绪论1.教学目的:了解人口学的研究范畴、中外人口思想史、人口学的学科体系构成,为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2.基本要求:掌握人口的概念、属性,人口学的研究过程,人口学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
较高要求是掌握中外历史上主要的人口思想,并能比较中西方人口思想的差异。
3.教学重点:人口的概念及属性、人口过程与人口变动、人口学研究方法、中外人口思想、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
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主题导入:“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网上搜的结果有时间、智慧、习惯(成功的习惯)、健康、大自然……。
然而,记得毛主席曾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任何发展都不能脱离人口来谈。
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作为中国的总理,我最关心的是中国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有 13 亿人口,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 13 亿,都会变成大问题。
如果你用除法,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 亿,都会变成小数目。
”亚里士多德说:“人口是政治的第一材料。
”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口,政治是这样,经济也是这样。
第一节人口学研究对象一、人口学的综合性二、人口的概念三、人口的属性第二节人口学研究方法一、实证性研究二、解释性研究三、人口学的研究过程第三节中外人口思想史一、国外的人口思想1、古希腊时期2、工业革命早期3、工业革命时期二、中国的人口思想1、传统人口思想2、近代人口思想3、现代人口思想第四节人口学的形成和发展一、人口学形成与发展二、阶段特征思考题1、人口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2、人口数据的统计规律是否可以表达人口规律?3、马克思和马尔萨斯都是人口过剩论,但在造成人口过剩的根源上认识是否一致?第二章人口再生产1.教学目的:通过对人口再生产、人口转变的学习,特别是掌握其中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因素,可以对某地区未来人口自然变动趋势作出预测。
2.基本要求:掌握人口再生产的概念和特点,人口转变理论,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微观生育理论。
3.教学重点:人口再生产的概念、特点,人口转变模式,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4.教学难点:影响生育率变动的因素,贝克尔和伊斯特林的生育理论。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主题导入:祖爷爷的烦恼—姜昆李文化.rmvb或许祖爷爷的烦恼是多余的,但是如果没有政府干预的人口控制,中国人口可能比现在要多出 4 亿人,那么今日坐在教室里的你们恐怕是没有学上的。
当然,人口不可能永远沿着一个模式增长下去,今天我们的价值观与我们的父母一辈是迥然不同的,在生育问题上也可能有不同见解。
所以,未来不会像祖爷爷那样悲惨。
暂不说祖爷爷的烦恼,我们关心的是真实的情况(未来人口以何种速度增长)会是怎样?人口发展能不能把握?第一节人口再生产涵义一、人口再生产概念二、人口再生产性质1.自然属性2.社会属性三、人口再生产特点1.人口再生产的成果是具有消费力的人口2.人口再生产的实现单位是家庭3.人口再生产的周期比较长4.人口再生产具有惯性作用四、人口再生产内部的数量关系第二节影响人口再生产的因素一、生物学因素二、社会学因素1.经济因素与生育率和死亡率2.文化因素与生育率和死亡率3.社会因素与生育率和死亡率第三节人口转变一、人口再生产模式二、人口转变阶段1.高位静止2.早期增长3.晚期增长4.低位静止三、人口转变模式1.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思考题1.由人口再生产的特点,你得到什么启示?2.在影响人口再生产的社会学因素中主要有哪些变量?3.解释贝克尔和伊斯特林的生育理论。
第三章人口质量1.教学目的:通过对人口质量的学习,体会人口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微观层面,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不同质量的人口在生育需求、日常消费品需求、发展需求等方面是否各具特点。
2.基本要求:掌握人口质量的概念和特点,人口质量的衡量指标,人口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教学重点:人口质量的概念、特点,单项人口质量的衡量指标,综合人口质量的表达方法。
4.教学难点:人口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质量的人口是否具有差别的消费需求。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主题导入:人口大国是否等于人力资源大国?中国社科院在 2010 年《国际形势黄皮书》中对11个大国进行了综合国力评估,这11个大国是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意大利和巴西。
中国的综合国力在这11个国家中排名第 7。
中国社科院在综合国力方面选取的指标是领土与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军事、科技五个直接构成要素,以及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安全与国内政治、国际贡献四个影响要素。
单从人口方面来看,中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为什么中国人口数量的巨大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军事、科技等优势呢?中国历来有地大物博之美誉,但是为什么自然资源不能等同于生产力呢?第一节人口质量概述一、人口质量的概念二、人口质量的性质1.群体复合性2.任务相对性3.环境约束性三、人口质量与有关概念的关系1.人口质量与人口素质2.人口质量与人力资源第二节人口质量构成及衡量一、人口质量的构成二、人口质量的衡量1.人口身体素质(链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健康与寿命)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链接:马歇尔计划)3.人口思想道德素质第三节人口综合素质一、生命质量指数二、美国社会健康学会指标三、人类发展指数思考题1.人口质量的特性对管理工作有何启示?2.从人口方面看,马歇尔计划的成功在于什么?为什么?3.请计算当前金砖四国的人类发展指数。
自主学习内容:优生和优生学(链接:常州市出生缺陷的社会干预研究;环境与优生)要求:掌握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机制第四章人口的自然结构1.教学目的:通过对人口自然结构的学习,了解当前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从而引起对于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思考。
了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点,并能试图找到原因。
2.基本要求:掌握反映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指标,人口年龄结构的分类,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的正常范围,人口金字塔的绘制;了解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了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点。
3.教学重点: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分类,不同年龄下人口性别结构的正常范围,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点。
4.教学难点: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可能导致的问题。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主题导入:冷暖人间第三部第 17 集《冷暖人间》是日本的一部家庭生活剧,在这一集里主要介绍了文子与生病的婆婆的关系。
看得出来文子有许多无奈,一方面她非常想工作,她曾经把她的绿色食品店经营得有声有色;但是,另一方面她必须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由于她的丈夫是独子,在照顾婆婆上她没有任何帮手。
日本的人口转变在战后迅速完成,目前人口发展具有了少子老龄化的特点。
日本是一个长寿的国家,高龄老人的比例非常高,然而退行性疾病伴随着人口的老化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中老年痴呆症的比例上升显著。
目前,除了非洲大陆以外,其他大陆的绝大多数国家陆续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因此,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特别是对一些失能老人进行照料,已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面临的主要难题。
在解决上述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是不是人口老龄化无法避免?是不是人口老龄化一定导致家庭生活质量的下降?第一节人口的年龄结构一、年龄分组二、反映年龄结构的指标1.少儿系数2.老年人口系数3.老少比三、年龄结构的类型1.年轻型2.成年型3.老年型四、影响年龄结构的因素第二节人口的性别结构一、性别与性别结构的概念二、性别结构的衡量三、性别结构的影响四、影响性别结构的因素五、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第三节专题研究一、出生性别比1.观看录像:产房门前.wmv2.讨论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可能带来的问题。
二、老龄化与老年社会保障1.欧洲的人口老龄化及带来的问题2.日本的老龄社会(链接:日本的老龄社会.wmv)三、养老保障及我国城镇养老金制度1.养老保障体系2.统帐结合的养老金制度思考题1.人口年龄结构的分类。
2.人口老龄化能否避免?人口老龄化本身是不是问题?3.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如何?你认为是否需要政府从立法的角度来限制出生性别的选择?第五章人口的社会结构1.教学目的:通过对人口社会结构的学习,认识和理解社会发展状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2.基本要求:掌握社会分层理论,掌握贫困理论以及贫困人口特征,了解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
3.教学重点:社会分层分析,职业结构与职业流动,贫困分析,贫困人口特点,家庭生命周期。
4.教学难点:社会分层存在的原因,影响职业流动的因素。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主题导入:嘻哈喜剧——人在冏途。
李成功与牛耿分属两个不同阶层,要不是特殊的遭遇,他们不会走在一起。
然而,即使大半个旅途他们是在一起的,但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使得他俩总是拌嘴。
虽然最后牛耿得到了钱,但是外表的装扮还是不能消除他与老板(李成功)之间的阶层差异。
社会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特定的位置,当然这个位置也是变化的,通过职业流动就可以实现这个变化。
第一节社会分层一、社会分层的概念二、社会分层的测量1.收入分化测量2.贫困人口测量三、人口和社会分层的关系第二节社会分层分析一、韦伯的理论二、功能主义的理论三、职业结构与职业流动四、贫困人口分析1.贫困人口特征2.贫困的原因3.反贫困战略第三节婚姻家庭一、婚姻结构二、家庭结构三、家庭生命周期思考题1.你希望中国的收入分配处于何种状态?2.你认为当今中国是否存在向上职业流动的障碍?你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第六章人口的空间结构、迁移和城市化1.教学目的:通过对人口空间结构、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的学习,理解人口空间变动的特征及规律,从而为科学指导人口发展找到依据。
2.基本要求:掌握人口分布的概念及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迁移的基本理论,人口城市化概念及世界人口城市化发展特点。
了解城市问题及产生背景。
了解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3.教学重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世界人口城市化发展特点。
4.教学难点:城市问题及产生背景。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主题导入:喜欢城市还是农村?请结合自身情况回答:你喜欢城市生活吗?你希望毕业后在城市工作还是农村工作?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人口分布的概念及衡量指标1.人口分布的概念2.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三、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1.世界人口分布2.中国人口分布第二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概述1.概念2.衡量指标二、人口迁移理论1.迁移者选择理论2.迁移者网络理论3.迁移者整合理论三、国际人口迁移1.主要路线(链接:非洲奴隶贸易、美国西进运动)2.规律特征第三节人口城市化一、人口城市化的概述1.城市化的概念2.城市化的动力3.城市化与城市带二、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1.实证研究2.理论解释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未来想象一、城市问题1.交通拥挤2.环境污染3.住房紧张4.城市犯罪二、可持续城市——城市未来想象1.可持续的规划2.可持续的技术思考题1.人口分布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什么?是人口密度吗?2.移民网络的存在对人口迁移起的作用是什么?3.你对人口城市化持有何种态度,是赞同还是否定?第七章人口和社会变迁1.教学目的:通过对人口与社会变迁关系的认识,了解人口在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人口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