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读白先生著的《史学概论》后的读书笔记历史,这是个在我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什么是历史?历史的含义又是什么了?我们在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概论》书籍里寻找答案。

历史本身就是客观世界发展的一个过程,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的方式是多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从宇宙产生以后,自然界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历史。当人类产生之后,历史的研究开始转向了人类,我们平时所说的历史就从这个时期开始。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活动,但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始终受着自然界的制约,因而人类的历史又不得不依赖于自然界的物质资料。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人类开始从自然界里学会了很多事情,语言、文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的产生。在文字与语言的世界里,人们对自己活动的遗迹进行记载。人们记载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自己的书。后来,我们把前人记载自己的书叫做史料。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理解的史料是一些历史文献,但是在白先生的笔下,史料除了书籍外还有史迹遗存。史料被分为史迹遗存与文字记录或历史文献,他们各有各自的特点,可以互相补充。史迹遗存分为遗址、墓葬、遗物这三类,它可以补充文字资料的不足,可以纠正一些文献的错误记载。遗迹在考古界里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一

个时代的风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史迹遗存也不例外。虽然它的客观性很强,但是它毕竟不是一个活物,它不能讲述所发生的事情,人们需要不断地推理,最后经过激烈地辩论,人类得出自己的结论。而文献则把那时候的事情用文字的形式记载了下来。有时候,有些朝代的史迹遗存历经时间的选择后,会逐渐消亡。这时,文字记载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国,历史文献资料很丰富,并且有相当高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因而历代史学家都十分重视文献的历史作用。

但是文字记载又是一个主观的事情,并且在记载的过程里,一定会有作者思想的体现。由于人们受到感觉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对事物认识能力差异的影响,人们对于一个事情的记录是不会完全符合事实的。这种影响不仅在官修的史书里,而且在私修的史书里也有。刘知几对《尚书》、《春秋》的疑惑,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史注》中的批判,都体现出一些史书在编纂过程中的不正之风。研究历史,认识历史不能离开史料,但也不能不去分析它。我们在对待史料时,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不能人云亦云,要保持自己的思想高度与理解。

由历史引出了史料,同样由史料也可以引出史学。何为史学?“史学是通过史料研究历史发展过程本身的学科”,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那么史料就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遗迹,

史学的任务就是通过这些遗迹重新认识过去活着的历史,并且把过去以文字的形式将它重现出来。从史料到史学,实现了突破性的飞跃,这是人们认识历史的一次升华。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史学的发展同样要经历这个过程。文字是由刻画符号发展过来的,当这些符号成熟后,就出现了文字。随着文字日益增多,文字的记载也就日益增多。当这种文字的记载在时间、空间和事物的本身上有了连续性后,史料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有了撰写历史的可能。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零星记录到丛书的发展,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引起了质的变化。

史学同史料有些相似性,它的记载离不开人的主观性。对历史材料的取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由史学家的认识程度、评价方式以及自己的主观目的所影响。诸多的问题是治史学之人无法回避的,当把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发现史学本身包含着历史观点、历史文献整理、史书编著和历史文学内容。

历史、史料和史学是一种继承和批判的关系。治史学之人要从他们的继承中需找历史的真谛,用一颗平静的心和理智的头脑去思考、探索那些久远的秘密。

历史是生活的记忆,由于不同的群体对记忆侧重点的不同,因而就会对历史产生不同的评价,这个评价的过程就是群众历史观产生的过程。早期的群众的历史观是及其朴素的

与简单的,他们就表现在对历史人物的善恶与历史事件是非的评价上。对于那些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群众的观点就会比较鲜明一点。但是遇到比较抽象的历史问题时,往往是比较模糊的。同时,群众中的观点它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是正确的,但是过了这个特定时期后,就是又成了错误的。总的来说,群众的历史观与现实联系是比较紧密的,但是缺乏抽象性,同时他们的历史观往往代表一个阶级和一个时代,因而没有系统性。

一般的群众的历史观与他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很紧密,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历史观同样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一定的社会生活决定着一定的历史观点,使这些观点带上了这个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先秦时期的人们对神的畏敬充分表现在那个时期的文字和文章里,甲骨文里占卜的内容,青铜器上的饕餮图文都是那个时期的写照。封建社会里的“君权神授”使皇权的权威性凌驾于一切思想之上,晚明晚晴时期的民主思想反应出了封建社会没落和近代新思想的产生。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促使人们的历史观发生了变化,对于阶级时代产生的历史观,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对错去评论,我们要认识产生这种观点的背景与目的,要多角度的去考虑,要重视产生不同历史观的原因,认真的反思与探讨。

有了进步就说明这个历史是运动发展的,但是对于历史的是不是运动的问题,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孔子认为历史是倒退的,他们认为尧舜时期的时代比春秋时期优越。而老子更把人的智慧说成是“大伪出”的前提。他们也有承认社会进步的一面,但是进步与不进步这两种矛盾时刻充斥在他们的思想里。韩非子的思想比较激烈,他认为尧舜时代肯定没有后世好,后世比前世的进步是更为彻底的。而历史发展到了近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无疑是科学与正确的,他们的思想解释了前人无法解释的现象。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那么历史是怎么发展的呢?是直线式的发展还是循环式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史家还是近代的西方史学者,他们都肯定了循环说的历史观,无论中国古代的五行八卦主义,还是西方史学者所说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循环,都充分肯定历史循环的观点。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式的,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历史观推翻了以前传统的历史观,螺旋式的发展必将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真理。

决定历史发展的是天命还是人事呢?历史上的史学家和哲学家们进行了长期的争论,最后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在长期的争论与辨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天命观在不断的妥协,有些统治者很好地把天命和人事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维护了社会的统治和发展。例如有些统治者遇到大的灾害时,帝王会发布“罪己诏”,反思自己的过失,从而更好地调节官民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了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在慢慢的向前发展。到了封建社会晚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