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e05de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c.png)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1.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包括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所创造的总收入,而国民生产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产出总值的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技术进步和增加投资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是货币供应增加、需求超过供应、成本推动等。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财富重分配和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导致的一种经济现象。
失业会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个体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变迁导致的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而引起的失业)。
5.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均衡。
6.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用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等。
7.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包括扩张阶段、高峰阶段、衰退阶段和底部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技术进步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交换财富的行为。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益和扩大市场规模。
10.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个体或群体之间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经济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6c8fa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7.png)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
说到宏观经济学不得不提出通货膨胀这一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的是发行量超过了实际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指标。
提到通货膨胀,不得不就就提起
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其中最主要的调控手段就是经济手段。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提起宏观调控不得不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来
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及支出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就业
与收入。
四:总需求
总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一般都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五:宏观经济政策
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作出的指导原则和措
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开启有意识的干预。
六: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失业率用横轴表示,
货币工资增长率用纵轴表示。
Classified as Internal。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3bf9a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e.png)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
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包括衰退、复苏、扩张和繁荣。
经济周期的起伏通常与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有关。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来管理经济周期。
10.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式。
常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6eefe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c.png)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驱动力。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人们普遍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减少购买力,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4.贸易和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汇率和经济稳定都有一定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就业。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平稳经济周期。
7.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变动和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8.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不平衡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经济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
以上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等。
对于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849e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2.png)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要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而不是个别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经济总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统计分析和经济模型。
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指标;-通货膨胀率衡量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失业率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3.宏观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经济学的供给包括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水平等;-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等。
4.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的不断波动和循环;-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5.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6.宏观经济学的货币和金融:-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具有价值存储和价值尺度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提供资金的融通,促进经济的发展。
7.宏观经济学的政府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总量;-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总量;-结构政策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发展。
8.宏观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福利有重要影响;-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9.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宏观经济学的经济政策评估通过研究政策的影响和效果来提供政策建议;-经济政策评估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群体和宏观经济目标的权衡。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总复习要点,包括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指标、供给与需求、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和金融、政府政策、国际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评估等内容。
通过熟悉这些要点,可以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对相关的考试或研究。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9bbf26f18583d0496459e6.png)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 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86b9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d.png)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2e7a8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3.png)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关注国民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总体行为,并分析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1) 经济的总体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2)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二、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 国民收入(NI)- 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收入。
3. 净国内产品(NDP)- 考虑了资本折旧后的产品价值。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AD)-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 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2. 总供给(AS)-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受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 失业- 定义: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 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 通货膨胀- 定义: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原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型。
五、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六、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的波动,包括经济扩张、顶峰、衰退和低谷四个阶段。
七、国际贸易与支付1. 国际贸易- 贸易差额: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 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2. 国际支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48513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1.png)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体整体层面的现象和规律。
它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宏观经济体的整体运行规律和政府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响。
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运行的学问,涉及整体经济体系的总体、平衡和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宏观经济学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价格稳定、降低失业率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主要由需求、产出和物价三大要素决定,通过供给和需求的调节来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增长。
3.宏观经济变量的测量与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总体上的上涨速率。
-失业率:有效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消费:个人和家庭在短期内为获得满足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投资:企业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存货等长期资本品的支出。
-净出口:一个国家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4.宏观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衰退: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体活动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变化的过程,包括扩张(经济增长)和衰退(经济衰退)两个阶段。
-供求冲击:外部冲击(如自然灾害、战争等)或内部冲击(如流动性冲击、政策冲击等)对经济体的影响。
-圆形流量图模型:展示宏观经济体系中企业、家庭、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源和货币流动。
5.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体的整体需求和收入分配。
-自由放任政策:主张由市场自由调节经济的政策,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
-平衡增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平衡增长,即经济增长与价格稳定、收入分配公平相结合。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6d0ab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2.png)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491b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9.png)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和波动。
它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5.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和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增长。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率,表示一种货币价值与另一种货币价值的比例。
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0.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成长的方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出口导向型、内需拉动型等。
1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分配。
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对于经济学学习者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a27c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e.png)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通过对经济整体的分析,宏观经济学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总量关系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体,强调整体性。
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就是总量关系原理,即一个经济指标的变动将对其他经济指标产生影响,形成相互关联的关系。
2. 基本假设原理:宏观经济学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基于一些基本假设进行推导和分析。
比如,假设个体行为在大规模上是相似的,假设市场能够自由竞争等。
这些基本假设为分析提供了基础。
3. 均衡原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原理之一是均衡原理,即在一定的条件下,经济体内的各个要素达到平衡状态。
通过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均衡原理可以揭示经济体运行的规律。
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 GDP分析: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宏观经济学最关注的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GDP的变动情况,可以了解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变化及经济状况等。
2. 通货膨胀分析: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为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3. 失业率分析:失业率是一个衡量经济活力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
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政府采取相应的就业政策提供依据。
4. 货币政策分析: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学可以评估其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5. 政府财政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
宏观经济学通过研究财政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提供依据。
6. 国际贸易与汇率分析:国际贸易和汇率是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变量。
通过分析国际贸易和汇率的变动,宏观经济学可以评估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abce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4.png)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或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经济总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宏观经济基本概念1. 产出(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潜在产出(或自然产出):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不引起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3.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4. 失业:指愿意工作并以某一工资水平工作的人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5.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产出增长和收缩的路径波动。
6. 总需求: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7. 总供给: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二、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2.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3. 收入政策:通过影响工资和价格水平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三、宏观经济模型1.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两部门模型(家庭和企业)、三部门模型(加入政府)、四部门模型(加入国外部门)。
2. IS-LM模型:描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利率的模型。
3. AS-AD模型:描述潜在产出和物价水平如何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
四、宏观经济问题1. 经济增长: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有、增长更快?2. 失业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3. 经济周期与波动:什么因素引起了经济周期的波动?4. 财政危机与债务:国家如何管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5. 国际贸易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汇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
五、宏观经济理论发展1. 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理论,强调自由市场和劳动价值论。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729efd0242a8956bece461.png)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基本要求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数量论方程式;费雪效应及名义利率如何对通货膨胀作出反应,通货膨胀给社会的各种代价,通货膨胀税。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长期中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决定理论):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价值——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联储注入货币后,货币贬值、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与物价水平负相关——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仅适用于长期)。
货币数量方程式与货币数量论:MV = PY 称为货币数量方程式。
通常,货币流通速度V是稳定的,因此:1、货币数量M的变动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2、长期中,产出量Y与货币数量无关,因此PY的变动值反映在P的变动上。
——央行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轮)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调整:名义利率 = 真实利率 +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皮鞋成本、菜单成本、资源配置不当、税收扭曲、混乱与不方便、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税——政府增发货币的激励。
—1—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出口、进口及净出口——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资本流出、流入及资本净流出——金融资本的国际流动基本关系:净出口 = 资本净流出、储蓄 = 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名义汇率、真实汇率及其关联,汇率决定理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物品的流动:净出口NX(贸易余额)= 出口–进口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NCO = 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 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重要的等量关系: NCO = NX ——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NCO = S-I ——资本净流出等于一国的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S = I+NCO ——一国的储蓄等于国内的投资与资本净流出的和NCO(或NX)>0,或S>I时,称作贸易盈余;反之,称为贸易赤字;NCO(或NX)= 0,或S = I时,称作贸易平衡名义汇率: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当这一比率增加时,称货币升值,反之称作货币贬值(间接标价法)真实汇率:两国产品交换的比率;真实汇率 = 名义汇率×(国内物价/国外物价) = e(P/P*)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意义: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真实汇率就是固定不变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a3fa4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e.png)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d0e831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4.png)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81e0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9.png)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是个别市场或个体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教授效应:-教授效应描述了一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技术,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现象。
这种技术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水平。
4.成本疾病理论:-成本疾病理论指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5.多重平衡理论:-多重平衡理论认为,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这意味着经济体系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跃迁可能需要外部冲击。
6.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升,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市场宽松,工资下降,物价下跌。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8.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由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导致。
9.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不平等研究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10.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别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5a36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a.png)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是通过计算经济中对各类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和来得到GDP。
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 GDP = C + I + G + NX 。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来计算 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
二、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技术进步是内生的,是由人力资本、知识积累等因素决定的。
三、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对经济产生多种影响。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常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 GDP 平减指数等。
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需求拉动、成本推动和结构性因素等。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导致的短期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则与经济周期相关,是经济衰退时产生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c117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5.png)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多等因素引起。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增加等手段实现。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8.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系统。
开放经济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10.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金融交往的组织和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1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私人拥有的资本和市场决定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国家所有的资本和计划调配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和社会公正。
13.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14.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一套学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5268a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9.png)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
其关注的是总体经济现象,而非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增加量。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通货膨胀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稳定。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状态。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理解 GDP 的定义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GDP 只计算最终产品和服务,避免重复计算;其次,GDP 是市场价值的总和,需要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最后,GDP 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非销售的。
2、其他相关指标除了 GDP,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指标。
GN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与 GDP 的区别在于计算的是本国国民的生产,而不管生产活动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进行。
NDP 是从 GDP 中扣除折旧后的净值。
NI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 是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的个人收入。
DPI 则是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3、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三种。
支出法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即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之和来计算 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来计算 GDP,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问题与应用:1、5、8、11)基本要求掌握四个基本概念:GDP、名义GDP 、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掌握一个恒等式:Y = C+I+G+NXGDP——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衡量的是市场价值——用货币衡量真实GDP衡量的是数量——用“不变价格”(基年价格)衡量通常用Y代表GDP因此,Y既代表总支出也代表总收入。
由于一个国家的所有产出都参与了交易(剩下的——即“存货”,假定被老板自己买下了),因此,Y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总产出。
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从基年到现年物价水平的变化。
计算方法:(名义GDP/真实GDP)×100。
Y = C+I+G+NX ——用“支出法”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的总产出被分成四类:家庭支出C、企业支出I、政府支出G、外国人的支出NX 。
—1—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问题与应用1、4、6、7、9、10)基本要求三个基本概念:消费物价指数CPI、名义利率、真实利率两个关系: CPI与GDP平减指数、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一个计算公式:$现在=$T年×(现在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CPI定义为:(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其中“一篮子”的物品与劳务典型消费者经常消费的那些物品与劳务(我国大约是700余种),不是全部的物品与劳务。
其“种类”和“数量”是固定在基年的,而不管“当年”的实际消费的种类和数量。
消费物价指数CPI和GDP平减指数,都是衡量物价水平的。
不同的是。
CPI只按基年已经固定的种类和数量计算物品与劳务;而GDP平减指数是按照当年实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计算的。
名义利率是银行挂牌的利率,是用货币衡量的——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钞票数量变化的比例。
真实利率是购买力变化比率,是用产品数量衡量的——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能够购买的产品数量变化的比例。
两者的关系:真实利率 =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2—第25章生产与增长(问题与应用2、3、4、5)基本要求理解生活水平、真实GDP、生产率、公共政策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决定一国生产率的因素,理解生产函数及其性质。
生活水平、真实GDP、生产率、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一国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均真实GDP;人均GDP高低取决于生产率;政府政策是可以影响生产率的。
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生产函数表明了人均投入和人均产出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生产函数曲线是凸向上方的。
——存在“追赶效应”: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开始比较穷的国家更容易实现迅速增长——由于边际收益(增加的资本带来的收益)递减,高储蓄率引起的高增长是暂时的政府政策可以影响一国的生产率:储蓄和投资,以及来自国外的投资可以改变人均物质资本;教育、健康与营养可以改变人均人力资本;研究和开发可以改变社会的技术知识;产权与政治稳定、自由贸易(也可看成一种技术)都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人口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3—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问题与应用1、3、5、6、7、9)基本要求两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一个模型——金融市场(可贷资金供求),四个重要的恒等式——Y-T-C, T-G, Y-C-G, S=I ,模型分析:政府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体系由两类金融机构组成: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属于金融市场——想储蓄的人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银行和共同基金属于金融中介机构——想储蓄的人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
我们把 Y-T-C 叫做私人储蓄;把 T-G 叫做公共储蓄;两者之和 Y-C-G 叫做国民储蓄。
即,一国的储蓄 S = Y-C-G 。
在封闭经济中,投资的资金来源于该国的储蓄,即:S = I。
经济学中,一个人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无论是存放在银行还是购买股票或债券,都属于储蓄。
而个人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款项(无论是自己的收入还是贷款)属于投资。
一个重要的模型:可贷资金供求模型(可贷资金市场)这个模型的内生变量(两个坐标轴上的变量)分别是可贷资金数量和利率(通常是真实利率)。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来源于投资:—4——5— 均衡分析:当外生变量变化时,模型里的曲线可能会移动,因此均衡点就可能变动。
例如:储蓄激励——降低利息税;投资激励——投资赋税减免;公共储蓄变化——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可贷资金数量 利率 供给 S 需求 I 均衡 利率 均衡数量 可贷资金供求模型第27章基本金融工具(问题与应用2、3、6、7、9)基本要求一个公式——现值计算:N年后将得到的X量的现值=X/(1+r)N,(贴现) 风险厌恶者及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权衡取舍;基本分析、有效市场假说、市场非理性、资产价格的决定。
贴现:计算一定量未来货币的现值的过程。
计算公式:N年后的货币的现值 = 未来货币数量/(1+现行利率)N70规则:按复利计算,某个变量每年增长x%,则70/x年后,该变量会翻一番。
风险厌恶是指人们不喜欢不确定性。
大多数人都是风险厌恶者,这是因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的性质——等量的财富,失掉它与得到它相比,失掉它而减少的效用更大。
因此,人们宁可得不到,也不愿意失掉。
投资组合多元化可以消除的风险,只是企业的特有风险,而不能规避市场风险。
关于投资组合的选择,可以通过基本面分析来选择具有价值的企业,也可以随机挑选——有效市场假说(信息有效以及价格是随机行走的)市场非理性——投资者的预期、“本能冲动”关于风险,有两个重要的事实:保险机构面临着两类问题困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6—第28章失业(问题与应用1、6、7、8、10)基本要求三个基本概念:失业率、自然失业率(长期的)、周期性失业(短期的);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四种因素:寻找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两类失业及其影响因素:摩擦性失业——寻找工作需要时间;结构性失业——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
失业率 = 失业者人数 / 劳动力自然失业率是指失业率围绕它而波动的正常失业率。
——它既不是合意的,也不是不变的,更不是最低的。
周期性失业是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寻找工作需要时间;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工作岗位不足。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可能是劳动者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是政府政策的影响;下列三种因素可以引起结构性失业: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7—第29章货币制度(问题与应用1,9,11,12)基本要求货币的三种职能、货币的计量,联储的作用及三种货币工具、货币乘数及银行的货币创造。
货币的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
货币的主要衡量指标:通货和活期存款。
美联储:美国的中央银行。
货币供给(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是由联储控制的。
控制货币的工具(称为货币政策):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贴现率。
当银行用吸收来的存款放贷时,就增加了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数量——货币创造。
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取决于准备金率的大小;货币乘数等于准备金率R的倒数:货币乘数 = 1/R例:准备金率10%,准备金100,则银行创造的货币 = 100×1/0.1 = 1000 联储控制货币数量时,除了受银行创造货币因素的影响外,家庭是否选择以银行存款方式持有货币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实际影响着银行的货币创造行为,进而影响着经济。
联邦基金利率也由联储来决定。
—8—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问题与应用1,4,6,12)基本要求古典通货膨胀理论: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数量论方程式;费雪效应及名义利率如何对通货膨胀作出反应,通货膨胀给社会的各种代价,通货膨胀税。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长期中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决定理论):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价值——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联储注入货币后,货币贬值、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价值与物价水平负相关——长期中,物价总水平调整到使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水平。
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仅适用于长期)。
货币数量方程式与货币数量论:MV = PY 称为货币数量方程式。
通常,货币流通速度V是稳定的,因此:1、货币数量M的变动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2、长期中,产出量Y与货币数量无关,因此PY的变动值反映在P的变动上。
——央行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轮)—9—费雪效应: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率所进行的一对一调整:名义利率 = 真实利率 + 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皮鞋成本、菜单成本、资源配置不当、税收扭曲、混乱与不方便、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税——政府增发货币的激励。
第31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问题与应用:5、8、9、11)基本要求出口、进口及净出口——物品与劳务的国际流动资本流出、流入及资本净流出——金融资本的国际流动基本关系:净出口 = 资本净流出、储蓄 = 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名义汇率、真实汇率及其关联,汇率决定理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物品的流动:净出口NX(贸易余额)= 出口–进口金融资源的流动:资本净流出NCO = 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 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重要的等量关系: NCO = NX ——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NCO = S-I ——资本净流出等于一国的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10—S = I+NCO ——一国的储蓄等于国内的投资与资本净流出的和NCO(或NX)>0,或S>I时,称作贸易盈余;反之,称为贸易赤字;NCO(或NX)= 0,或S = I时,称作贸易平衡名义汇率: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当这一比率增加时,称货币升值,反之称作货币贬值(间接标价法)真实汇率:两国产品交换的比率;真实汇率 = 名义汇率×(国内物价/国外物价) = e(P/P*)第一种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意义: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真实汇率就是固定不变的。
因此,国内外物价水平(P、P*)的变化必然引起名义汇率e的变化,也就是引起一国货币的升值或贬值。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问题与应用:6、9、10)基本要求:理解开放经济可贷资金市场、外汇市场中的均衡;理解第二种汇率决定的理论;掌握运用模型分析政府预算赤字、贸易政策以及政治不稳定与资本外逃的影响。
两个重要的模型:可贷资金市场——与封闭经济的差别:可贷资金需求用于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11—美元数量均衡数量外汇市场模型—12—两者差异:第一种理论,真实汇率是不变的——购买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