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2.10•【字号】金政办发〔2018〕106号•【施行日期】2018.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金政办发〔2018〕10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金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2月10日金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金华经济社会发展“动力转换、结构转型、方式转变”,根据科技部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要求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
财政科技经费带动作用增强,科技金融市场健全,科技创新投入多元化,企业科技创新更加活跃。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科技公共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创新载体建设纵深推进。
金义科创廊道建设初见成效,成功创建金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华科技城、义乌信息光电省级高新技术园区等形成集聚规模和融合效应,科技产业基地、科技特色小镇、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发挥积极作用,科技企业、双创人才吸引和承载水平显著提高。
——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活跃。
“人才新政”成效明显,招院引所、招才引智取得明显成效,青年大学生留金来金创新创业形成热潮。
到2020年,国家、省“千人计划”引进和申报入选数达到300人,“双龙计划”人才项目累计达到300项,每万人劳动力从事R&D人员数量达到85人/年。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22•【字号】杭政办函[2011]245号•【施行日期】2011.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办函〔2011〕24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为切实推进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2011〕2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杭政函〔2011〕39号)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杭政办函〔2011〕203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以市委〔2011〕2号文件为依据,围绕《杭州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各项工作,优化创新环境,广聚创新资源,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城市功能、体制机制全面创新。
二、实施原则(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
成立全市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统揽全局的力度,统筹、协调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切实保障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明确责任,监督考核。
结合各部门、各区(县、市)职责落实分工,各牵头单位分头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将创新型城市建设年度工作纳入各部门领导的任期责任制中,进行年度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发挥人大和政协的监督和评议作用。
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市确定2024年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为:1. 建设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创新活力充沛的城市,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2. 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协同、资源要素有效集聚的城市,提升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3. 建设人才吸引力强、创新创业环境优良、创新要素集聚效率高的城市,形成全社会参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任务1.优化创新发展环境(1)加强政策支持。
制定并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推进政策落地,并建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鼓励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
(2)加大科研投入。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优先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项目,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奖励政策。
(3)构建创新创业载体。
鼓励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建设科技创新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等载体,提供场地、设备、人才等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4)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加大科技人才培训力度,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加强高校科技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2.深化产学研合作(1)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2)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创新要素的价值。
3.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1)加大科研仪器设备投入。
完善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优化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机制,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率。
(2)加强科研园区建设。
规划科技园区,提供低租金、低税费等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并打造科技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
(3)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
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
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1. 引言城市规划是一个包括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规划过程。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传统城市规划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需求。
为此,我们需要制定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以应对当前城市发展的挑战,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创新理念2.1 可持续发展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通过优化城市的能源利用、减少污染排放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可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世代留下一个更好的城市环境。
2.2 智能化和数字化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应积极引入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以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和物联网基础设施,我们能够实现城市信息的智能化搜集、分析和应用,从而提升城市的效率、便利性和可持续性。
2.3 社区参与和民主决策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应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通过开展公众听证、征求民意和城市居民协商,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决策过程中。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3. 实施步骤3.1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制定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充分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
通过调研城市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城市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我们可以为制定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2 制定发展目标和策略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创新型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同时制定可行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从而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3 实施和监测制定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实施和监测。
我们需要建立相关的机构和管理体系,负责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和效果的监测。
定期评估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以确保城市规划的顺利推进和成效。
4. 结论创新型城市规划方案是应对城市发展挑战的必然选择。
2024年创新型城区试点建设方案
2024年创新型城区试点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我国决定在2024年启动创新型城区试点建设,以探索新型城市治理和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型城市。
二、目标1. 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区,成为全球城市创新与创业的热点和高地。
2. 推动城市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形成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
3. 培育一批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三、试点城市选定和布局根据各地区的发展需求和条件,选择一批具备创新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作为试点城市。
试点城市应具备以下特点:1. 人口规模适宜,经济发展潜力大。
2. 具备创新资源和创新平台,如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园区等。
3. 具备良好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条件。
根据以上要求,确定广州、杭州、深圳、成都、武汉等5个城市作为创新型城区试点城市,分别在城市的核心区域设立创新型城区。
四、试点城区发展目标和重点1. 创新发展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资源配置,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国际科技组织等的合作,培育一批创新企业和高科技产业集群。
2. 智能化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效率。
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推广应用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环境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3.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推动低碳发展和绿色经济,加大对生态环境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广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利用。
4. 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和创新创业水平。
建设人才培训中心和创新创业孵化器,提供创新创业的各类支持服务。
五、试点城区建设重点项目1. 创新园区建设在试点城区设立创新园区,提供办公、研发、生产等各类支持设施和服务,吸引和培育一批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横向比较廊坊城市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宏观环境,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一为全面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城市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创新发展现状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729.41万,20XX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1亿元,全部财政收入413.3 亿元。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开放创新、富民强市,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之都”的总战略和总目标,按照“科学发展·科技先行”的理念,积极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推进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重大科技支撑项目顺利实施。
20XX年以来,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支撑、创新基金项目124项,其中300km/h高速动车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技术、钢铁企业低压余热蒸汽发电和钢渣改性气淬处理关键技术等1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2、新型政产学研协作模式率先突破。
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这是中科院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立的第一家与地级市合作的技术研发与转化机构。
20XX年以来,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4000万元,专项支持技术转移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该中心与企业合作研发的一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到20XX 年底,我市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有4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行业重点实验室、农业产业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100个;拥有本科院校4所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个,形成了支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发展特色增效农业为目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继续实施“十、百、千”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力争在农业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农业信息技术、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壮大一批农村科技型龙头企业。
按照省会城市需求特点,重点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模式,推动星火产业带、示范园区、品牌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
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水平。
推进生态村建设,推广太阳能、风能、沼气综合利用。
4.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逐步改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企业和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长效机制,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
积极扩大清洁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应用范围,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
鼓励应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加快建筑节能一体化进程。
强化城市计划用水,大力推广节水保泉、水体控制和治理技术,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化。
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节水。
发展城市污水治理成套设备、脱硫除尘成套设备、秸秆气化成套设备、废塑料综合利用设备等环保设备制造,搞好环保工程及技术开发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
5.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围绕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应用示范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突出抓好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的改造,推进济钢、重汽、济柴、炼油、二机床等一批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
建立以软件企业和大型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支撑体系。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实施创新型城市需要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
以下是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1. 制定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愿景,明确要打造的创新型城市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以及推动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2. 建立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型城市需要建立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创新的生态系统,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和初创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建立创新中心、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创新载体,吸引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3.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增加政府对创新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
同时也要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建设一流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
4.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培育具有创新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5. 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数字化能力,打造智慧城市,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
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6. 打造创新文化和创业环境: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城市中建立创新社区和创新网络,促进创新和创业的互动和交流。
7. 强化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推动创新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8.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外国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来该城市创新。
与国际创新城市和科技园区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其经验和做法。
以上是一个较为基础的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城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和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明确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路径。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明确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路径,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指明方向。
其次,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要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设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再次,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优化创新环境和政策体系。
要加大对创新企业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简化创新项目审批程序,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创新政策体系,为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
此外,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合作。
要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和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国际优质资源和人才,促进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接轨。
最后,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创新发展中的问题和障碍,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持续改进。
总之,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是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并切实加以实施,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希望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萍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20•【字号】萍府字[2014]53号•【施行日期】2014.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萍府字〔2014〕5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14年5月20日萍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8年)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促进城市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根据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10〕155号),结合萍乡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市情简况萍乡隶属江西,地处湘赣边界,是一座具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的中部城市,现辖芦溪、上栗、莲花3县和安源、湘东2区,1个国家级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人口188.15万,城区面积58.7平方公里,人口59.8万,城镇化率63.45%,森林覆盖率63.57%。
跨入新世纪,面临资源枯竭和城市转型挑战,萍乡率先提出“在合作中发展、在改革中奋进、在创新中崛起”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科技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列,连续4届8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在科技支撑引领下,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98.33亿元,同比增长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0.11亿元,同比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7.49亿元,同比增长9.8%;财政总收入完成109.8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7.72亿元,同比增长13.3%;出口总额完成13.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型城市不仅能够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还能提升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促进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1. 建设创新型城市以经济创新为中心,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2. 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3. 建设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水平;4. 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
三、行动方案1.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方式,吸引和鼓励创新企业和人才落户,并为其提供便利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支持;2. 建立创新券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3.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本土创新人才,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4. 改革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管理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成果,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5. 建立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城市各项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精细化;6.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等一体化城市服务系统,提高城市的便捷性和舒适度;7. 推行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建立健全环保机制,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8. 建设开放型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和创新团队在城市内建立研发中心和孵化器,吸引创新资源和资本的聚集;9. 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估体系,定期对城市的创新能力、转型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激励,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四、资源保障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创新项目的经费支持;2. 加强政府与企业、高校的合作,共同承担创新项目的研发和资金投入;3. 制定清晰的政策和法规,为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4. 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创新项目,鼓励创新投资和创业。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银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4•【字号】银政发[2010]242号•【施行日期】2010.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银政发〔2010〕2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银川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银川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国家科技部《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国科函〔2010〕81号)文件精神,银川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创新型试点城市。
为扎实有效推动试点城市工作,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总面积9555.3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15.47平方公里。
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170.1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78.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2.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48亿元;全年财政收入92.57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10元。
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国家创新方针为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1、科技创新实力进一步增强。
银川市具有大中专院校20所、科研机构105家和科技信息机构15家,占自治区总数的75%以上;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部共建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1家、工程技术中心1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8.09•【字号】德政办字〔2022〕34号•【施行日期】2022.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德政办字〔2022〕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高等院校: 《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8月9日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科技部《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和《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走在前、开新局”为指引,以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为目标,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重塑制造业新优势,强化科技赋能应用,全力增进民生福祉,打造“一基地三高地”(山东重要科技创新基地、全国产业技术创新高地、京津冀鲁科技创新合作高地、黄河流域绿色创新发展高地),为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山东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德州示范”,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德州力量”。
(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呼和浩特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示 。0 0 我市 吸纳 全 区技术 成交 额 达 l.8 元 , 到 2 1年 88 亿 输 区 内合 同成 交额2 .8 O7 亿元 , 居 自治 区第一 。 市共 有 均 全 驰 名 商标9 , 名商标 5 件 , 件 著 3 知名 商标4 件 。 8
f 二 自主创 新 能力显 著提 升
总收 入2 1 元 , D 比重 l . : 次产 业 结 构之 比 4亿 占G P 28 三 % 为493 .:8 . .: 45 . 产业 结 构进 一步 优化 。目前全 市拥 有高 6 7 等 学校 2 所 , 2 中等 职业 学 校6 所 , 7 中小 学5 4 , 5 所 具有 丰
富的科 技教 育 资源 。2 1 年 . 0 0 全市空 气 质量优 良天数达 到 了3 6 。 4 天 我市 连续 l年 通过 全 国科 技 进步 考核 , 中 O 其 8 年获得 “ 技进 步先 进城 市 ” 号 . 8 旗县 区通 过 国 科 称 有 个
物 发 酵 特色 产业 基 地 、 博士 后 工作 站 、 星火 产 业 示 范区 以及 自治 区级高新 技术 开发 区和 园区共 l 个 : 成各 级 5 建 各 类研 发机 构 l5 . 中市属 8 家 ; 1家 其 4 拥有 国家级 高新技 术 企业2 家 市的农 业科技 服 务体系建 设通 过不 断创 5 我 新 模 式 .先 后建 立 了7 种具 有地方 特色服 务模式 的农 业 科 技服 务体 系 . 成 l 个 国家级农业 科技 服务示 范单位 建 3
要 》 制定 本 实施 方案 。 . 呼 和浩特 市 科技发 展 现状
一
化水 平等重 要监 测指标 均 居 自治 区第一 先后 被列 入 国 家知 识产权 试点 城市 、 国家 节能 与新能 源汽 车示 范 推广 试 点 城市 。 内蒙古 自治 区技术 市场统 计监测 报告 》 据《 显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一、整体目标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是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重点任务(一)优化创新生态环境1.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建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
2. 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
4. 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提升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能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1. 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创新项目。
2.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设立科技创新人才特聘教授、科研团队等专项计划,吸引优秀人才来城市创新研发。
3. 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建立科技人才评价机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认定。
(三)加强创新创业支持1. 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支持、创业辅导等服务,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
2. 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提升创业成功率。
3. 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项目,促进产业发展与投资融合。
4. 加强创新创业交流与合作,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三、实施措施1. 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推进机制。
3.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城市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
4. 加强协调联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促进多部门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5. 建立科技创新监测评估体系,定期评估科技创新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目标任务。
创新城市 打造智慧城市的创新策划方案
创新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的创新策划方案智慧城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科技的应用与创新,实现城市发展的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创新的思维,打造智慧城市的创新策划方案。
一、创新城市的定位与目标创新城市的定位应该是建立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城市。
其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智能化管理等手段,提升城市的品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
二、智慧交通系统创新1.构建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信号灯、智能停车导航、智能交通指挥等功能,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2.推广共享出行模式,鼓励市民使用共享单车、共享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建设智能公交系统,通过应用智能票务系统、实时调度系统等技术手段,提高公交运营效率,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三、智慧环境监测创新1.建立智能垃圾分类与回收系统,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处理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效果。
2.部署智能环境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噪音水平等环境参数,提供及时的环境数据和预警信息,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3.推广智能节能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对城市能源的智能管理和优化,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智慧社区创新1.建设智慧社区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社区资源,提供在线公共服务、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等便民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2.建立智慧安防系统,运用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提供智能化的安全保障,防范犯罪行为,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
3.推动智慧养老服务,通过智能化的养老机器人、远程医疗服务等手段,提供便捷、高效、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五、创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促进创新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09•【字号】湖委发[2013]30号•【施行日期】2013.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湖委发〔2013〕30号)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现将《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12月9日湖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10〕155号),结合湖州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核心战略,以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创新活力、转化创新成果,着力将湖州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为实现“四个翻番”、打造“四个湖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
始终坚持科技优先发展,适应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广聚国内外创新人才、创新资本和创新机构,不断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
2.坚持产业推动,协调发展。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培育产业,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着力扩大实体经济规模,同步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创市优实施方案
创市优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日益增多。
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创市优实施方案的提出正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城市的创新活力,推动城市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二、目标设定。
1. 提升城市创新能力,通过创市优实施方案,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 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聚集。
3. 打造创新型城市品牌,通过创市优实施方案的实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实施方案。
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2. 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简化创业创新流程,降低创业创新门槛,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创新服务,吸引更多创业者和创新团队落户发展。
3.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
4.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城市创新创业,同时加强本地人才培养,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 构建创新合作平台,建立创新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创新资源共享。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2.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评估考核机制,确保创市优实施方案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3.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创市优实施方案的重要意义和丰硕成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预期效果。
1. 城市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城市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聚集,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3. 创新型城市品牌得到有效打造,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工作方案1.引领科技创新发展-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对未来科技创新重点领域进行布局规划。
-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引进高端科研人员和团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资源和服务,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
2.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在各产业中的应用方向和推广要点。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推动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创新。
-建设科技金融平台,提供风险投资和融资服务,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3.建设创新创业环境-简化创业登记和审批手续,降低创业门槛,促进创新创业活动。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产权化和产业化转化。
-建设科创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更多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
-设立科技创新示范区,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和平台,吸引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4.加强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的衔接-将科技创新纳入城市规划,提升城市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与城市管理的融合,推动数字化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发展。
-制定科技与城市交通、环保、能源等领域的发展规划,推动科技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提高城市科技创新的社会影响力,加强科技普及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
5.加强科技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科技创新城市的合作,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
-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和展览,提高城市在国际上的科技创新影响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国际范围内的转化和推广。
-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和标准制定,提升城市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话语权。
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可以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创业环境,引领城市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的衔接,能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
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篇一: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进西宁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根据科技部《关于同意青海省西宁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函》(国科函字[20xx]82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科发体[20xx]155号)、《关于西宁市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专家咨询意见的函》(国科体函[20xx]7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西宁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试点基础(一)
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着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区和大通、湟源、湟中三县及建设中的海湖新区,总面积7690.47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2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是一个由汉、藏、蒙、回、撒拉、土族等3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百万的中心城市。
西宁地处唐蕃古道”和古丝绸之路”南路,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结合部,是古代东西交往的必经之路。
市区平均海拔2275米,平均气温7.7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25毫米,冬暖夏凉,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夏都”。
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西宁市是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产业重镇,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为主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工业基础较为雄厚,产业门类比较齐全,铝锭、特钢、铁合金、数控机床、明胶、藏药、藏毯、特色农畜产品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一定声誉。
有色金属、冶金、医药、建材、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农畜产品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轻金属、硅材料和中藏药为重点的新型产业群正在崛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已在全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技术创新中发挥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农牧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20xx年,西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8.2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5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08.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1元。
西宁市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奠定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实基础。
(二)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xx年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西宁的意见》,明确要求围绕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全面推进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西宁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青海省科技厅的充分肯定,分别于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20xx年至20xx年度三次获得科技部授予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20xx年8月,西宁市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和工信部列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为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1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一定基础、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近年来,西宁市依托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行业和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西宁地区现有科技型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3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个,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
,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企业孵化器4个,培养和聚集了一批科技和产业领军人才着力研发和转化了一批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
目前,有高等院校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省属科研院所34家,并有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
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33万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1.84万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70人,中级职称以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1925人。
2?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xx年7月,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青海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多年来,开发区按照一区多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要求,整合工业园区资源,优化工业布局,建立了包括东川工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甘河工业园、南川工业园四个园区的一区多园”管理体制。
20xx年12月,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统计局六部委批准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
20xx年,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青海省首个被国家命名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20xx年1月科技部批准开发区东川工业园为西宁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xx年11月,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目前,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冶金、化工、新材料、医药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承担着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载体的作用。
园区总占地面积达36.82平方公里,累计批准入驻企业和项目1263个。
20xx 年,西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7.4亿元,占当年工业增加值的6.32%。
3?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科技项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十一五”以来,西宁市大力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口与健康、城市发展、民族文化、新型工业化等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的研发、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有力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进步。
十一五”期间,西宁市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5项,累计投入本级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1924万元。
争取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62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405项,争取部省级科技专项经费1.13亿元。
实施的项目中,工业490项,农业132项,吸引社会资金11.4亿元。
目前已完成市级科技项目136项,产生经济效益12.2亿元,实现利税3.63亿元,增加农民收入5.7亿元。
西宁市登记科技成果103项,其中省级成果57项,有10个项目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