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全国卷一简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ffed6e360cba1aa911da4f.png)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Ⅰ]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Ⅰ]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432faaf78a6529657d535c.png)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2020高考语文全国1卷及答案解析(A4打印版)
![2020高考语文全国1卷及答案解析(A4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ffc18ef7ec4afe04a1dffb.png)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高考语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033056524de518974b7d88.png)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20年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评析及答案解析
![2020年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评析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0a49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1.png)
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试题评析,专家认为,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
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2.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
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f033056524de518974b7d88.png)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全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84b64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4.png)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全解析本文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情节简单,但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阅读难度适中,对于熟悉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的同学来说,应该不难理解。
作为高考语文试卷的文学类阅读,虽然没有过多的创新,但依然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与人生的哲理。
同时,通过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的考查,也能够考察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细腻感受能力。
本文介绍了国外小说《越野滑雪》与必修三小说单元的紧密联系,强调了阅读积累对语文研究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也提到了高考阅读理解考查的实际性,并且对三道题目进行了分析。
第一道客观题难度适中,需要跳出语境才能明确主题;第二道主观题属于鉴赏层级,需要注重语言品味;第三道题考查“冰山理论”,需要课堂研究效率高,善于总结。
此外,本文还提到了往年文言文选文范围的情况,并且介绍了今年高考文言文的出题情况。
今年高考的出题让我感到意外,因为出现了曾经考过的题目。
或许出题专家是想引导学生平时好好练,或者像我一样,也喜欢看高质量的古装电视剧,比如四月初开播的《清平乐》,里面涉及到历史文化名人,我甚至开玩笑地告诉学生,今年文言文的人物就在这部剧里。
不过,今年的试题设置并没有新意,仍然是断句、文化常识和文本内容概括,保证了传承。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是非常典型的,和平时的复紧密相关。
今年的两句翻译句子比去年略难,但只要平时研究认真积累扎实,就可以自信满满如鱼得水。
题目的区分度也很高,没有好好积累的同学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名篇名句默写方面,题目数量和赋分均无变化,但依旧重视对经典篇目的考查,比如《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等,难度不小。
只要扎扎实实背下来、理解透彻,这无疑是送分题。
今年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型延续了2018、2019年的“新瓶装旧酒”新题型,“一拖三”题型未变。
选材是传统文艺“篆刻”,依然突出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过,四个“词语”的选择又变回到四个成语的选择,这让我们的复更有针对性。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47b6eecfc789eb162dc80e.png)
2020年全国新高考I 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详解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250fdabf78a6529657d534e.png)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 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 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 致的”错误,“《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 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而“《郭店楚简 ·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 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 理根据。
D. 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 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 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错误;从第三段“‘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 的伦理制度”中可见,“社会伦理制度”在家庭伦理规范之上。
C. 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 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有 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
D. 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 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为中国 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 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 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 断正误。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8503449b89680203d825ba.png)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详解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6ee9cfccf84b9d529ea7aa8.png)
B项,“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 施体系”错,原文“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 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 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 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为 高质量发展蓄能”,可知并未提及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 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选项无中生有。
2020/10/27
1.C 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
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
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 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 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 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 故选C。
C. 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 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有 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
D. 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 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为中国 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2020/10/2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筛选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 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 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 断正误。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精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8503449b89680203d825ba.png)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一详解
![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一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3857a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6.png)
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一详解高考,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考生,每年的高考都是一次重要的挑战,而对于语文学科,更是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
在2020年的高考中,全国卷一的语文试题又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解。
首先,从整体上看,2020年的全国卷一语文试题延续了以往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进行了创新。
试题的难度适中,既照顾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又对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挑战。
在语言知识运用方面,试题涵盖了字音、字形、成语使用、病句识别等多个知识点。
这些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验了学生的辨析和运用能力。
在阅读理解方面,试题涉及了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而古诗文阅读则对学生的古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作文方面,试题要求考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这既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验,也体现了对劳动价值观的引导。
具体到各个题型,首先是选择题,包括语音、字形、成语使用、病句识别等。
这些题目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辨析。
比如,对于一些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使用等,都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
阅读题包括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需要考生能够从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
古诗文阅读则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古文素养,能够理解诗词的意思,并对其中的情感、主题等进行鉴赏。
作文题是重头戏之一,今年要求考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这一主题既有时代感,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劳动观念。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将主题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等相结合,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接下来是对于作文的评价与分析。
今年全国卷一的作文要求考生以“人生第一课”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从题目来看,作文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旨在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的第一课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文本阅读
2. A 3. C 2A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 重要的观念”,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 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 理制度的哲理根据。
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
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
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
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
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
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
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
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
3C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原文第 四段只说“以‘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孝’ 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 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而并没有提到“自觉自愿”。
7
文言文《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
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
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
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
11. B 【解析 】“由丞相主持”错。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
题考试,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它由武则天首创,宋朝正式成制,后代沿袭。
12. C 【解析 】“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
是“明年春……以作病坊”,可知“集贮钱粮……”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9
文言文解析《苏轼传》
2020语文全国卷一试题简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昌轩制作
论述文本阅读
1. C 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错误。从第三段 中可知“社会伦理制度”在家庭伦理规范之上。 B项,“‘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表述有误。根据最后一段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突化……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 可知,现代社会中,“孝”仍有其家庭伦理意义。 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 “‘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 要提倡”可知,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形式”。
10
文言文解析《苏轼传》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 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 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4
6. 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①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 方法;②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我国新 基建的窗口期;③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 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审慎选择。
5
7. D “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应该是表现了他们 想通,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
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
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8
文言文解析 《苏轼传》
10. A 【翻译 】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
坐在庭院中考试,身上颤抖得不能说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够 尽量发挥个人才艺。巡视考场的宦官经常侮辱应考的士子,而且抓住他们文中 意义含糊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奏请把这些宦官全部驱逐。
8.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 话者的心理。
8. 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 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 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6
小说阅读
9.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
3
4. B。无中生有。“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错。 原文“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 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并未提及不利于建设 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5. A。“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错,原文“这一决策既是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 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可知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 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并非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 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① 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 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② 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 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 ③ 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