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两则》教案及反思

《文言文两则》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两篇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文言文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岳阳楼记》和《出师表》两篇文言文。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两篇文言文的理解与背诵,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难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法等。

1.5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对两篇文言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

(3)问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背诵。

(5)总结:对两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进行总结。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困难,特别是在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方面。

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文言文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授,以及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我也发现小组合作法在教学中的效果比较好,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文言文。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评估2.1 评估目标评估学生对两篇文言文的理解程度、背诵情况以及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

2.2 评估内容(1) 对两篇文言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2) 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3)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2.3 评估方法(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背诵:检查学生对两篇文言文的背诵情况。

七、教学计划调整根据教学评估的结果,对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3.2 对理解程度和背诵情况较差的学生,需要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3.3 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掌握两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

两篇文言文的选择和简介。

针对每篇文言文的设计问题和讨论题目。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策略2.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互动法:通过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文言文的理解。

2.2 教学策略引入兴趣:通过相关故事或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分步教学: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内容和主旨。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介绍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文言文:讲解每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文言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3.2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视频或听讲解,了解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理解内容和主旨。

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回答设计问题,展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讨论成果。

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文言文教材或选集。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或电脑。

与文言文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

5.2 教学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包括文言文文本和相关注释。

小组合作讨论的卡片或问题列表。

课后作业或小测验的题目和答案。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文学鉴赏,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文言文两则》的教案及反思

《文言文两则》的教案及反思

《文言文两则》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言文两则》的内容。

能够分析并解释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会使用文言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文言文两则》中的两篇文章。

2.2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子结构。

课文中重点词汇的解释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解释难点。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5.2 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6.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7.2 作业与测试:评估学生提交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8.1 教材:选用合适的文言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8.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例,丰富教学内容。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篇文言文;(2)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3)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对文言文进行解读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言文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两篇文言文;(2)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2)对文言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篇文言文的内容和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书。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篇文言文;(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2)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言文,理解文意;(2)学生查找工具书或参考资料,对文言文进行解读和分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和心得。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两篇文言文进行讲解,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式;(2)教师示范如何正确朗读和表达文言文。

5. 实践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能力;(2)学生尝试翻译和表达文言文,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对两篇文言文的翻译和笔记;2.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复述和表达;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翻译、笔记和复述等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 测试成绩:通过课后的小测验或考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该页是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1、初读课文。

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

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⑴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 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⑴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 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 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 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 指导朗读。

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⑴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② 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学设计篇1: 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知音共饮醉当歌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少选之间”的“少”读shǎo。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出示课件,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优秀范文3篇小学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背诵课文。

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

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对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2.教学难点是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

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
六、教学拓展
1.开展文言文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七、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进行定期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与问题导向相结合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与两篇文言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提问、回顾旧知识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情景创设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方式,既营造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3.对比分析两篇文言文的异同,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两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运用文言文的句式、语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风格,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对古代文化背景的把握。
五、教学措施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文言文的关键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2.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归纳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2.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获益。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文言文两则》的教案及反思

《文言文两则》的教案及反思

《文言文两则》的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则文言文。

(2)理解两则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则文言文。

(2)理解两则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式。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不同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两则文言文,理解文本内容。

(2)编写教学设计,准备教学工具和材料。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则文言文,了解文本内容。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言文背景。

(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则文言文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两则文言文。

(2)学生通过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则文言文的特点和风格。

(2)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堂节奏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文言文两则》名师教案

《文言文两则》名师教案

《文言文两则》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背诵重点段落。

2、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文言文。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2、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文言文的奇妙世界啦!大家可能会觉得文言文有点难,有点枯燥,但是别怕,老师会带着你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乐趣。

我想起之前有个小朋友,特别害怕文言文,一看到那些之乎者也就头疼。

可是后来呀,经过老师的引导,他发现文言文就像一个藏着宝藏的神秘盒子,只要打开了,就能找到好多有趣的东西。

相信咱们班的同学也能做到!(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停顿。

(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全班交流,重点讲解难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比如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这句话,“吾”就是“我”的意思,“陷”是“穿透、刺穿”的意思。

大家想想,如果有人拿着很锋利的东西来刺你的盾牌,可是刺不穿,你会是什么心情呢?(四)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就像《学弈》这则文言文,两个学生跟着同一个老师学下棋,结果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另一个学生三心二意。

那咱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不能像那个三心二意的学生哦!(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2、推荐一些简单的文言文让学生课外阅读。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这两篇文言文,还明白了一些道理。

希望大家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像文中那些专心、坚持的人一样,取得好成绩!(七)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篇文言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通用1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难点:读通,读懂文言文,能够结合注释理解疏通全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读单元导语1.了解单元学习重点.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2.提示学期学习重点.通过前几年的学习,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认真地读书作文,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打开练习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口头完成各题,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正式学文: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yuacute;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不能照读译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听课文录音)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三,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老师指导学生标出停顿的符号.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5.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读文后注释,标出重点的部分要求学生记忆.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3.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2. (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 后一个三心二意.)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联系生活实际,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同学是相同的老师教的,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而有些同学成绩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每节课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讲的,学习成绩优秀;上课时三心二意的,学习就落后.所以,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也好,学习技艺技能也好,都要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去学,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yugrave;御kograve;u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4. 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读准字词,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3)请学生参考注释,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太阳在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2)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里的温度来判断的.)(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补充孔子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zōu陬yigrave;邑(今山东曲fugrave;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2)孔子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1)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背诵课文.板书设计:1,文言文两则一人专心致志(成功)学奕一人三心二意(失败)两小儿辩日日始出近大如车盖一儿日中时远小如盘盂(大则近,小则远) 孔子不能决也日初出远沧沧凉凉一儿日中时近热如探汤(凉则远,热则近)参考译文。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使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言文素养。

(2)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文言文翻译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文言文案例为依据,分析文言文中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两篇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大意,查找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式。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堂讲解:讲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分析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课堂练习: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课堂所学。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课时:1. 学习《两小儿辩日》2. 学习《学弈》第2课时:1. 两篇文言文的知识点梳理2. 针对知识点进行练习第3课时:1.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2. 教师点评与指导第4课时: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比赛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第5课时:1. 总结两篇文言文的学习内容2. 布置课后作业七、教学资源准备1. 文言文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文言文相关资料4. 练习题八、课堂纪律管理1. 提前5分钟上课,确保学生按时到达教室2. 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保持安静,认真听讲3. 鼓励学生提问,举手发言4.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九、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3.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4.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十、课后作业1. 朗读两篇文言文,加强语感培养2. 背诵两篇文言文,巩固记忆3. 完成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4.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提高翻译能力5.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十一、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两则》名师教案

《文言文两则》名师教案

《文言文两则》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背诵重点段落。

2、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朗读文言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理解文言文的含义,积累重点字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引导学生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理解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

2、讲解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的主题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文言文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小故事或者展示一段有趣的文言文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三)理解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词句的意思。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四)深入探究1、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2、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2、推荐相关的文言文作品,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拓宽视野。

(六)总结归纳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七)布置作业1、背诵文言文。

2、用自己的话改写文言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文言文的美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式。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文言文的美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言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翻译和解读文言文。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4. 情景教学:(1)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文言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情感。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篇文言文的主题和结构。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 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写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两篇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情景教学中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文言文两则教案范文

文言文两则教案范文

文言文两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字词的含义。

(3)分析两篇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古汉语字典》等,自主学习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文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文言文。

(2)理解两篇文言文的大意,掌握一些文言字词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两篇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两篇文言文,理解文意,掌握文言字词的含义。

(2)准备相关的教学工具,如PPT、多媒体设备等。

(3)准备一些文言文的学习资料,如《古汉语字典》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篇文言文,初步理解文意。

(2)查找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了解其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解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篇文言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阅《古汉语字典》。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两篇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教师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练习。

(2)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掌握两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简介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介绍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解读两篇文言文《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两篇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言文,理解文中的内容和主旨。

讲解与分析:对两篇文言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解释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文言文的看法和体会。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阅读方法进行讲解。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两篇文言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材:《文言文两则》教材。

参考书籍: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指南和解析。

网络资源:文言文阅读网站和在线教程。

3.2 教学材料两篇文言文《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文本。

阅读指南和解析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解读文言文。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度。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读后感:评估学生在总结和反思中对文言文的思考和感悟。

4.2 教学反馈学生提问和讨论:收集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阅读测试题: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的阅读测试题,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读后感:阅读并评价学生的读后感,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第二周:讲解和分析《岳阳楼记》。

第三周:讲解和分析《醉翁亭记》。

第四周:进行分组讨论和总结反思。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掌握两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

两篇文言文的选择和简介。

针对每篇文言文的设计问题和讨论题目。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问题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文言文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纸质教材:提供两篇文言文的文本和注释。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和参考资料。

第三章: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10分钟)。

第二步:介绍第一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15分钟)。

第三步: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篇文言文,并回答设计问题(10分钟)。

第四步:小组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5分钟)。

第五步:总结第一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5分钟)。

3.2 时间安排章节总时长:45分钟。

第四章:教学评价和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情况。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设计问题和讨论题目,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4.2 反馈方式口头反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进行及时的点评和指导。

书面反馈:在课后对学生的答案和思考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两篇文言文文本和注释。

文言文阅读材料和参考资料。

5.2 参考资料王安石《泊船瓜洲》。

曾鞏《與朱元思書》。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教学拓展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文言文中的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改写,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6.2 活动目的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反思内容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教案

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掌握两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

两篇文言文的选择和简介。

针对每篇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相关任务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手段教案、课件和教学资源的使用。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展示。

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作业。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准备教案、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源。

安排学生预习两篇文言文。

3.2 教学过程引入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第一篇文言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意和主旨。

学生自主阅读第二篇文言文,进行小组讨论。

讲解第二篇文言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意和主旨。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和讨论。

3.3 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和讨论来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文化素养:评估学生对文言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理解。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反馈: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教教材:选择适合的文言文教材和参考资料。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相关信息。

5.2 教学拓展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或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设计详解6.1 教学设计概述对每篇文言文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

确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达到教学目标。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一等奖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一等奖《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一等奖一、说目标二、说考纲三、说考点(一)说考点(二)题型及分值试题内容比例文言文题型(三)以05年高考文言文试题为例逐题解析规定时间三分钟做题,练习以练习卷形式课前下发给学生;完成后以老师为主讲评,关键是点明做题思路,指点做题技巧,教案《对口高考高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统计全作对的人数,鼓励学生。

四、说篇目十二篇文言文考过五篇:《鸿门宴》1999、《劝学》20xx、20xx、《邹忌讽齐王纳谏》20xx、《左忠毅公逸事》20xx、《师说》20xx。

复习重点篇目七篇:《谋攻》、《察今》、《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游褒禅山记》、《〈孟子〉两章》、《庖丁解牛》。

五、课堂练习(一)重点阅读一篇目《察今》三则阅读(二)课堂练习两篇目《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各一则阅读每则文言文阅读给学生三分钟做题,两分钟讲题,教师按座次随机选择某列或某行,让学生一人负责一小题的答案解析。

每则文言文阅读讲解之后统计全作对的人数,板书相关数据。

六、学法总结七、布置作业1、《复习指南》:P177《游褒禅山记》、P144《庄暴见孟子》、P145《庖丁解牛》。

2、掌握《复习指南》P131通假字(共43个)。

结束语:学过多年多篇文言文,想过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吗?是为了学习、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第2篇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一等奖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1)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弈》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3、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的诗句我们熟悉的有: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理解题目,提出质疑1、弈:下棋学弈:学下棋2、就题目提出问题(预设所提问题:谁学下棋?跟谁学?怎样学的?学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学贵生疑”,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能力。

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现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点三、初读课文,寻找节奏1、自由读,学生提出学习困难:不好读;读不懂2、老师逐句领读。

(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速度,准确处理轻重音和语调。

)3、再自由读,找到读文言文的节奏。

4、齐读,再把没读懂的句子读出来四、逐句理解,把握语气师:理解了意思会读得更好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大家讨论,知识的积累2、理解句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a、对照注释自己来理解b、联系学过的课文理解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联系《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氏的儿子。

之:的“通国之善弈者也。

”之:的。

“善弈者也”中的“善”,联系《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善弈者也。

”善:善于“者”联系古诗句:“有志者,事竞成。

”者:……的人“也”:肯定的语气。

c、说出这句话的意思d、再吟这句,吟出弈秋围棋大家的风度3、理解②③句“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A、小组讨论理解意思。

(对照注释逐词理解)B、逐词交流汇报②③句的意思注意:五个“之”的不同意思“惟弈秋之为听”之:无实在意思“一人虽听之”之:弈秋讲课“思援弓缴而射之”之:鸿鹄“虽与之俱学”之:另一个人“弗若之矣。

”之:另一个人C、看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讲两句话的意思D、分角色吟诵课文这两个人学弈的经过文言文只两句话就描述得清清楚楚,可见文言文的简练。

这两个人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下棋,他们是怎么学的?指一生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再指一生: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各自学得怎样呢?一起回答——生齐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E、师生合作吟诵老师给大家开头,一生读第一个人的表现,一生读第二个人的表现,一生读最后的结果。

(师读:使弈秋诲二人弈…三个学生分别接读。

师生合作读两次)F、成语运用用两个成语,形容两个人是怎样学习的。

(专心致志、三心二意或一心一意、心不在焉)用两个四字词语,说一下两个人的结果。

(学有所成、一无所获)4、理解④⑤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什么原因让两人的结果大不相同?有人提出质疑A、自由独立逐词理解④⑤B、交流汇报C、感情吟诵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师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反问的的语气)难道是因为他不如别人聪明吗?(指生读:)为是其智弗若与?(读出强烈的语气。

练习两遍)回答——生齐读:曰:非然也。

(读出肯定的语气)师:为是其智弗若与?生:非然也。

两种结果不是因为后边的人不如前边的人聪明,而是因为两个人学习的态度不一样。

这真是——(板书:)态度决定成败。

D、感悟道理从这则文言文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生:学习、做事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F、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五、吟诵背诵,欣赏感悟把古人读诗文的情景能再现在我们的课堂就好了。

1、指名吟诵全文点评(2次)2、试背全文六、拓展延伸,体验快乐1、出示文言文再看一句文言文:“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这是《学弈》这则故事的前面的一句话。

2、自由读3、师生齐读4、理解大意大意:比如说,下棋只不过是一种技术,一种小的技术。

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会。

5、再次齐吟结束语:由此可见,专心致志则大有可为也!设计意图:让学生扩大视野,体验读文言文的快乐。

七、布置作业:背诵给家人听板书设计: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学有所成一人三心二意一无所获态度决定成败《两小儿辩日》教学过程:一、写“辩”导入,牵引注意师板(让学生看):“辛”问:“读什么?”生齐读:xin师再板(让学生看):辛问:老师又写了什么字?生齐读:xin师在两“辛”之间加“讠”问:这个时候就组成了一个新字,读——生齐读bian师:看着“辩”字的字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辩”字的意思吗?(1、争论的意思;2、两个人就一个问题而争论,双方都说出充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师:请大家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看看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论什么?(师补充课题)师:齐读课题生齐读:《两小儿辩日》师:边读课题边想老师提的问题:谁在争辩,他们在争辩什么?生:两个小孩儿争论太阳(在早晨、中午离我们远还是近)二、对“辩”质疑,初知大意1、师:看课题,你还能就“辩”字提出哪些问题呢?(预设问题:a、两小儿是怎么争辩的?b、他们争辩的结果怎样?)2、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a、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b、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

(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c、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

(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师:有收获吗?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

(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d、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课文(略)强调:知=智读音 zhìe、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d、检查读课文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

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3、再读课文,初知大意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根据注释能不能说说故事的大意。

(生齐读课文,然后理解故事大意。

)三、明“辩”字义,初步理解1、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生:八个“日”。

2、师:找八名学生分别读写“日”的句子(师指导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弄清两小儿是在辩: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相机板书)3、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生(齐):辩。

师:很好,根据课文再说说“辩”是什么意思?生1:争论。

生2:辩论。

生3:两个人在同一件事上有不同的观点,反驳对方。

师:如果你建议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你认为该写什么?生3:反驳。

师:还有一个词更准确,它叫“辩驳”。

(师板书:辩驳)如果用文中的词来说,那是什么?生(齐):辩斗。

四、演“辩”经过,感受氛围师:怎么才是“辩斗”呢?联系生活,同桌之间分好角色,放开声音“辩斗”,把这味读出来。

(同桌辩斗。

)师:请了两名学生辩斗大家点评师点评后,再请两小儿辩斗。

师生再点评。

师生合作朗读,师的语速不断加快,字字清晰、坚定,又增加词语等不断煽情,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师生辩论达到忘我的境界。

五、品“辩”内涵,悟儿品质师:这一辩辩出了什么?学生从中感悟两小儿聪明、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品德。

师:我们一起再来辩一辩,左边三个小组当小儿1,另外三个小组当小儿2。

(全体学生辩斗,老师在一边点火煽情。

)六、解“辩”之谜,获得新知师:如果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赞成谁,反对谁?学生发表见解。

师:我们来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其中知识幻灯片七、揭“辩”之果,悟子品质师:这个知识难吗?生:不难。

师:从哪儿看出来?生1:孔子不能决也。

生2:孔子不能决也。

师:辩斗的结果究竟如何?(生齐读——孔子不能决也。

)师:透过这句话,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人格魅力?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师:在两小儿看来这么简单的问题连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都不能决也。

难怪,两小儿笑曰……生:孰为汝多知乎?(师板书:知)师:什么是“知”?生1:知道。

生2:知识。

生3:学问。

八、为子续“辩”,学无止境1、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说?请用笔写下来。

如果你用白话文写,那自然是件驾轻就熟的事;如果你愿意尝试用文言文写,那最好。

2、(学生练笔。

)3、交流共享师:好,孔子们写好了吗?师:老夫子,孰为汝多知乎?生1:我乃凡夫俗子,怎能样样精通?(师叫她在黑板上写下“凡夫俗子”)生2: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生上台写下“后生可畏”)生3:哎,知之……(结结巴巴说不下去。

)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生4:如此简单的问题,我还答不上来,愧矣。

(生写下“愧矣”)生5: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生写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生7:天下之大,无所不能,无所不通者无也!4、师结束语:孔夫子们,可畏的后生哪!两小儿辩日不但辩出了两小儿的童真童趣、实事求是、细心周到、观念不同,也辩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让我们看到一位虚怀若谷、实事求是、学而不厌的孔子。

孩子们,这不是知识,这是知识下面加一个太阳,(师板书:日)这是什么?(生齐读“智”。

)师:让我们记住这两个有智慧的小儿,记住这个智慧的孔夫子。

九、布置作业,课后延伸1. 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2. 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大则近,小则远故(晨)(午)不能决凉则远,热则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