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_ ■, 洲T E
了
霸
罪 蕊 一
幽
今天人们攻击 国企 的一个重要原因。 源自3 、 政 企 分 离的 利 与弊
【 摘 要 】我 国改 革 开放 过 程 q - 不 断进 行 对 市 场 体制 的 完善 .
国 有 企 业 已经 不 再是 过 去 计 划 经 济 时代 的样 子 , 但 是 因 为 国 企
【 关键 词 】 国企 改 革 认 识 政 企 分 离
我 国对国有企业 的 占有和 控制是表 现我 国国家性质 的最
重要标志之一 ,国家通过 国有企业实 现政 府对社会的调控 , 稳 定市场和人们理性之间 的关 系 ,达 到对宏观经济的有 力把握 。
但是随着 我国对外开 放之 内容 的扩大 以及市场 经济发展 的 日
虽然经过了 3 0年的改革 ,我国国有企业 中还是存在着不 少计划经 济时代 的痕迹 , 政企不分就是这种 痕迹 中最重要 的一 点。事实上 ,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 , 就 已经提 出了政企分离的改革 目标 , 但是之所 以到现在还没 有达到这个 目标 , 是因 为政府和
总体而言 , 国企加强 自身的社会服 务职能 , 从原 则上应该 包括
推进 自身的发展 、 强化 同社会的关系 。首先 从职 工群众入手做
好服 务 , 只有做好了 自身的社会服 务 , 国企才 能够实现 自己的
发展任务凝心聚 力 ,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如何 完善国企的社会
企业一直处于一种矛盾 的状态 。 一 方面 因为国有资产的性质和
价值问题 , 政 府会通过各种途径 、 理由、 身份 对企业 的运行事实 调控 ; 另一 方面 , 政府代 表国民 占有 国家资产 的价值观 念没有
浅谈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
1.引言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
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的用工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僵化和不灵活性,阻碍了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因此,市场化用工改革成为国有企业发
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
革的相关问题。
2.国有企业用工机制的状况
2.1 传统用工机制的特点及问题
2.2 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3.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的主要途径
3.1 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
3.2建立灵活用工制度
3.3实施激励机制
4.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的挑战和问题
4.1政策环境及法规限制
4.2员工心态和观念的不适应
4.3形成利益集团的阻力
5.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的案例分析
5.1中国石油集团公司
5.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5.3中国铁路集团公司
6.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的启示和建议
6.1加强引导和监管
6.2培养市场化用工理念和人才
6.3优化用工政策和制度设计
7.附件
本文档附带相关数据、报告和案例分析,供读者参考。
8.法律名词及注释
8.1市场化竞争机制:指通过充分竞争,让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效益调整用工方式和用工规模的机制。
8.2灵活用工制度:指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前提下,对用工方式、用工合同和薪酬制度等进行灵活调整的制度。
8.3激励机制:指通过设立奖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浅谈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浅谈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三个方面浅谈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优化供给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创新和改革,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动力性,同时也要解决分配不公等经济社会问题。
二、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在当前的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有企业总体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利润空间日趋紧缩;其次是国有企业内部存在严重的体制问题,体制僵化、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再者是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面对外资企业的强劲竞争和国内民企的崛起,许多国有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针对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要推进国有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让市场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应当推进政企分开,加强国有企业的法律人格化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2.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改革,推进内部产权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管理水平的提升,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同时积极实行出口激励政策,支持企业通过出口获得收益,进一步提高企业实际收益水平。
3.加大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让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而在外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要鼓励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加快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服务业转型升级。
4.建立竞争中性的垄断企业监管机制,引导国有企业规范运作,实现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国有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近些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其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贡献日益增大。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发展既关系国家的发展面貌,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本文将浅谈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改革初期,国有企业经历了“退、并、转、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股份制改革”,经过不断试点和推广,现已向全国性企业推广。
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特点是把国有资产转化成为股份,把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为“股份公司制”。
这一改革优化了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了效益,加速了政企分开,并进一步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股份制改革的开展使得国有企业逐步实现产权、权利、利益分离的目标,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集中效应、竞争优势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改革步伐过慢。
在企业改革方面,政府存在许多局限性,因此在改革步伐上会相对过慢,影响效果的实现,甚至使得改革无法深入推进。
2.理念陈旧。
一些国有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套路,使得改革到位缺乏基础支撑。
此外,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方面的缺失也成为了企业发展难题。
3.管理水平低下。
一些在改革前存在管理问题的企业,在股份制改革后依旧缺乏优化的管理,仍然不能够宽泛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三、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未来,国有企业应该加强本身的品牌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提高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加速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1. 加强品牌建设。
要时刻注重纠正在企业和管理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coming,以此为突破口,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2.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加快现代化制度改革,在管理上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流程,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也需要探索新的企业发展模式,提高企业与外部市场的联系。
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国有企业改⾰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浅谈我国实⾏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柱,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配地位。
巩固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加强国有经济对国家重要⾏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发展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
国企是共和国的长⼦,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的贡献。
在建国初期,我们为了优先发展重⼯业和加快实现国家的⼯业化,拥有了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
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国家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的⽬标更多地转化成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多数国有资产进⾏处置,将其变现充实社会保障基⾦或者直接⽤于社会救济,从实物或账⾯上来看,国有资产没有了,但这种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局,那么,这种处置应该同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具有同样的效果。
事实上,这种处置⽅式正是我国国有企业改⾰的长期⽬标取向。
但是,在这种处置⽅式尚没有完全铺开之前,⼤型、特⼤型国有企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量。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乎涉⾜国民经济各领域所有⾏业。
改⾰开放后,伴随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但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的主要体现⼒量。
我国⽬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反⽽出现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
在中国近30⼏年的经济体制改⾰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改⾰⼀直是⼀个焦点。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政企不分。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对策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产生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层的问题。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经营者是由两部分构成,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重大决策和公司重要政策,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事务。
公司董事會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
而实际上,国有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直接由上级行政部门或国资监管部门任命、提名,虽然批着“推荐”的外衣,但事实上是在股东会、董事会上“跑跑龙套,走走程序”,造成董事会和经理层“和气一团”,相互制衡机制没有有效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不能发挥作用。
(二)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目前,我国虽然有一部分国企经过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股份制和股票上市,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独资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还占很大比重。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 年底,全国2500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为国家的公司,占全部公司的50%以上。
这足以说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非常单一,即使一些股权改制企业,虽然也实行了股权多元化,但多元化主体仍然是国有股,没有真正实现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
(三)国有企业家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成熟国有企业家精英队伍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出核心作用,但也不排除存在少数能力不够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腐败堕落分子,在中央强势反腐背景下,有10多名中央企业负责人相继落马,这些落马企业负责人掌管少则几百亿,多则几千亿,个别上万亿的国有资产,其腐败行为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目前,由于经理市场、资本市场远未成熟,这样就难以公正地评价经理人员的业绩水平和公司价值,对经营者也就产生不了竞争压力和动力。
当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时,经营者就可能会放弃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己的利益:当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经营者就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投机行为来谋取个人利益。
浅谈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浅谈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国有企业亟需进行市场化用工改革。
本文以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为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探讨。
二、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的定义与意义1. 定义: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是指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招聘、录用、考核、晋升员工,并根据市场化机制进行薪资分配。
2. 意义: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内部管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的主要内容1. 招聘与录用1.1 公开招聘的重要性1.2 岗位需求分析与人才评估1.3 面试与选拔程序1.4 薪酬与福利待遇的设定2. 考核与晋升2.1 职能考核的制定与执行2.2 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2.3 合理晋升通道的设立3. 薪资分配与福利管理3.1 工资体系的建立3.2 弹性薪酬制度的实施3.3 福利待遇的合理设计4. 员工培训与发展4.1 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4.2 培训方式与方法选择4.3 职业发展规划与导向5. 内部管理与文化建设5.1 组织架构的优化5.2 内部流程的优化5.3 文化建设与企业价值观的塑造四、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的挑战与对策1. 挑战:1.1 体制机制障碍1.2 员工心理障碍1.3 管理者能力障碍1.4 外部环境障碍2. 对策:2.1 完善市场化用工政策2.2 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2.3 提升管理者的能力与素质2.4 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附件:本文档附带《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改革方案示例》一份,供参考使用。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有企业:由国家控股或实施国有资产监管的企业。
2. 市场化: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按市场原则进行运作和管理。
浅谈国资改革
浅谈国资改革最近经常听到“国资改革”这个概念,对股市的影响比较大,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但是可能有的人并不知道其代表着什么?对哪些行业有影响,对央企本身有什么影响?对投资者有何帮助?今天就这个问题做一些解释。
1 国资改革“国资”改革全称为国有资产改革。
这个就要谈到中国的公有制为主,私有制为辅为体制。
很多大型的国有公司中,国有股份占有大量的份额,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国家对重要行业的控制力量。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对国家经济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如军工行业,能源行业等。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资产的的弊病逐渐显现出来,这些国有公司占据着大量的资源,却干着不相匹配的事。
就像拿着哈根达斯的钱买了老冰棍一样。
占有资产60%的国有企业却只贡献了30%的GDP,与之竞争的民营企业不高兴,平头老百姓也不高兴,这种情况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上层建筑是要符合经济基础的,所以这种体制上的问题急需改变。
造成这种原因的有很多,一是政企混合,政治与企业经营掺和在一起,握有决策权的人可能对行情的了解不够,对未来的判断也不准确。
其次是责任问题,很多国企的老板没有足够的责任心以及权责机制来规范其行为。
同时,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盈利性命”与“公共政策性使命”的诉求冲突。
所以国企改革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有人认为,国资改革就是将国有资产卖给私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这只是国资改革的一种方法之一,国资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既要保证国家对事关国家安全与稳定、民族未来发展的关键行业的控制力,又要释放潜能,增加企业竞争力。
但是改革的过程中,又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持国有资本的增值保值,所以总体上来说,改革任重道远。
2 如何改?《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给出了国有资产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真正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私营和个体经济基本没有。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此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私营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混合所有制经济随之进步。
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由于沉重的计划经济体制“包袱”、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用人机制上的弊端等原因导致经营出现困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损失。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唯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激发自身活力,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使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正式进入到国家宏观调控层面。
在此基础上,2015年9月,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及外资参与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混改中,与此同时,支持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使股权结构更为多元化,这些意见有利于规范股东行为并实现有效的内部约束,使企业运行更为高效灵活。
一、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实现了改革的初步尝试,通过上市、重组、合资联营等方式,改革初显成效,一定程度增强了国有经济活力,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根本问题及缺陷依旧未能缓解。
现阶段而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存在四点问题。
(一)改革可能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国有资产的评估定价机制,并且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也不可能做到全面细致,由于资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信息的不对称,就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无法以公允的市场价值达成交易。
国资委在整个过程中是信息的弱势方,信息接收缓慢及信息缺乏使其在改革中无法做到监督的准确全面,导致国有资产存在流失风险。
浅谈中国国有企业
国企要保持开放性。目前日渐增加的封闭性对国企有百害而无一利。国企要管理得好,就需要同其他企业竞争人才,而开放性是保持和提升人才品质的唯一办法。通过关系网而形成的封闭性只会把人才排挤在外面。越是没有人才,国企越是会依赖其它资源,包括行政和政治权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真正的人才才是国企的竞争力之所在。
问题:国企内部变相私有化现象非常严重,国家管理国企的“代理人”对国企具有无限的权力,这种权力甚至具有排他性质,即国企成为了独立的王国。简单地说,国企很容易演变成国企管理者的企业,而和社会甚至是政府无关。很多年里,国有企业盈利了,国企的管理者可以自行支配,进行内部分配。社会上的一些经营群体现在纷纷离开私企,甚至是待遇优厚的外企而进入国企,并非没有道理,即国企内部的待遇已经大大超越所有其他的企业。但是,如果一旦国企发生亏损,那么就会向政府伸手,需要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济。
更为重要的是国企必须“国有化”。现在国企已经演变成为国家代理人的企业,和社会、公众毫无关系。政府必须建立各种制度机制让社会监督国企,让民众参与国企。这在国际上有很多经验。在很多国家,公共部门的运作具有很高的制度性保障的透明度。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这个部门,也可以有议会对这个部门的运作进行监督和规制。不管怎么说,公共部门必须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没有这个环节,国企就很难产生出其社会责任来。没有社会责任,这个部门就会成为社会抱怨的对象。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产权制度不完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不均衡等问题。
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制度,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标签:国有企业改革对策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了30多年的光辉历程。
经过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有: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干预有所减少,企业拥有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这些变化使得企业能够初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不断的发展壮大。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及成绩从1978在四川省选了若干工厂作为自主权的试点开始,改革经历了很多阶段,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再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最后到确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1)第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放权让利为重点,企业经营权层面改革阶段(1978年到198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了旧经济体制的严重缺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这需要国家实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把重点放在放权让利上,明确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收入与权力分配。
首先,实行企业利润留成,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可将一部分利润作为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生产发展基金,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
进而,相继实行利润包干和分两步的利改税,收到可观效果,从而明确了国家与企业的收入与权力分配,奠定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2)第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阶段(1984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阶段。
首先,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实行承包制。
浅议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而经济下行阶段是企业改进管理的最佳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正当时。
通过深化改革,可以进一步破解当前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些难题和瓶颈,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情况为例,浅谈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问题;应对措施目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空间有限、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足、公司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等制约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管理效率,提升改革内生动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到位很多国有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改革对提升改革内生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还在等上级要求、等尚方宝剑,原来等改革政策,现在等配套办法、等实施细则,等待观望别的单位案例、典型示范,等等,一“等”就懒、就慢下来了,就出现了慢作为、懒作为的心理,不愿改。
(二)深化改革动力不足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普遍效益好、丰衣足食,许多人就满足于躺在温床上吃老本、满足于企业的行业地位、满足于企业有名气自己有身份有面子、满足于“即使工资减,但还是不少”的收入状况、福利待遇、旱涝保收等,“满”生庸惰,就容易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出现了不愿作为的心理,认为没有改革的必要,在思想、在观念上动力不足。
很多企业怕不稳定影响大局、怕引起不满、怕别人告状、怕犯错误、怕国有资产流失、怕秋后反悔秋后算账等等,不改不出错,不改还是老问题,一改还可能改出新问题,所以“怕”字当头,就出现了不敢作为的心理,不敢改。
很多企业存在“等、靠、要”的问题,攀比、内心不平衡,新的大锅饭、铁板凳、新的平均主义等等诸多思想、心理、观念,五味杂陈,在改革上很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落实三项制度改革
2、建立 职 工择 优录 用 、能 进能 出的 用 工 制度
(1)优化劳动组织结构 ,加强以岗位 管理为核 心的内部劳动管理。根据企业 生产经营需要 ,参照国内外 同行业先进 水平 ,科学设置职工工作 岗位 ,测定 岗位
(3)实行适合企业专业技术人 员特点 的激励和分配制度。对企业专业技术人 员实行按 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 定酬的分 配办法 。对有贡献 的专业技术 人员可实行项 目成果奖励 ,技术创新和 新产 品商 品化 的新增净利润提成。
(4)完善对营销人员的分配办法。企 业根据产 品的市场状况和销售特 点,确 定营销人员的任务 、责任和分配办法。营 销人员的收入除了依据 其完成 的销售收 入量而定 外,还可与其销售经营 的实际 回款额挂钩。对推销新产品、库存 1年 以 上积压产 品或 回收逾期 1年 以上货款效 果显著 的人 员应给予奖励 。营销人员的 奖励 可在销售费用 中据实列支。
进、落实改革,并对业务产生成效 ,是
每个参与改革的企业所要解决 的首要
问题。下面 ,从理论和成功企业的推行
经验两个角度出发 ,浅析 国有企业如
何落实三项制度改革。
’
首先 ,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工
作和思想政 治工作 ,引导广革的舆
论氛 围;充分 引入 竞争机制,改革的方
(2)调整职工收入分配结构。把工资 总额中的部分补贴、津贴 纳入 岗位工资 ,
珥 j Septe,',-,b ̄-2010/9 } l
l
提高 岗位 工资的比重。通过调整 收入结 构 ,提高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 ,充分发 挥工资的激励功能。按照企业效益和 职 工 的实际贡献 ,确定职工工资收入,做到 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
浅谈国有企业
浅谈国有企业浅谈国有企业1、引言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的概念、发展历程、特点和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2、国有企业的概念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企业,其产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柱。
3、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国有企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得到了快速发展,起到了工业化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
(2)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内外部市场改革等。
(3)现代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逐渐转变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企业。
4、国有企业的特点(1)国家所有或控股: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归国家所有或控制。
(2)公共利益导向: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公共利益为导向,注重服务社会和国家发展。
(3)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国有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以推动其发展和保持市场竞争力。
5、国有企业的现状(1)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转型的要求。
(2)改革与创新:国有企业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3)国际化进程:国有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引进外资和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6、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1)市场竞争压力:国有企业面临着来自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
(2)体制机制问题: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问题,需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经营效率。
(3)人才问题:国有企业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7、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1)创新发展:国有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转型升级:国有企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浅谈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及对策
浅谈 当前 国有企 业改 革若 干 问题 及对 策
。方 芳
【 摘
要】 本 文通 过对 当前国有企 业改革 发展 道路 的分析和论证, 探 讨 国企改革的发展规律 , 找 出国企 改革 中存在 的问题 , 并提
对策
出一些解决 问题 的思路 与对策 , 为国企 改革提供一些启发与借 鉴。 【 关键词】国企改革 问题
导权威决策的形式 , 民主决策仅停留在 口
号上。
3 、 以 物 为 主 的 管理 模 式
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说 , 管理既要 适应外部环境变迁 , 也要适应内部条件变 化, 只有 优化配 置可获资 源 , 才能 实现创 业所 面临 的环境 已发生 了翻天覆 地 的变 化: 原有 的 国内竞 争 、 区域性 竞争 扩展到
我 国国企 在管理 机制 上存 在的弊 端 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 抵 消了改革开放 以来 制度因素影响下 的企业增长 , 导致 国 企整体营养不 良, 举步维艰。 进 入 WT O以 后, 我 国国企 面临着 翻天覆地的市场环境 变化 ,管理机制 的创新 已经势在必行 。 当
府的一道难题 。 坚持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 并未 使 国企的管 理模式 从根本 上发生转 变 ,反 而使国有企业的处境 日益艰难 。 学
者 们 对 于 国企 的 改 革 之 路 取 向 问 题 进 行 2 、 创 新 管 理机 制 的 必要 性
要想创新 ,需要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 , 尤 其需要引入知识管理模式 , 结合企 业现状 进行管理创 新 。 第一 , 企业 内部 建立知 识 共享机制 。 先要保 障在企业 内部 , 知识 得 以顺 畅流通 , 使企业 能够 深入了解市场的 核心需求 , 提供最优先 的服务。 第二 , 提升
国有企业改革浅谈
国有企业改革浅谈国有企业改革浅谈一、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浅谈。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1: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必然。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意义重大。
2: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旨在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与方向1: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所有制改革,主要包括股份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2:市场化运作国有企业改革要推动企业向市场经济转型,实行市场化运作,注重企业自主决策和创新能力。
3:产权保护与法治建设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强产权保护,完善法治建设,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挑战与对策1:客观环境因素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市场竞争、国际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应加强市场调研,深入分析企业现状,制定相应的改革对策。
2:内部管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内部管理问题,如企业机制不灵活、效率低下等。
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员工安置与利益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员工的安置和利益调整问题。
要合理安置职工,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与影响1:经济效益的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
2:资源配置的优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3:经济结构的升级国有企业改革加速了经济结构的升级,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所有制改革:指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合作。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引言国有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关系紧密。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对创新的重视,国有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展开探讨。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意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对于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也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国有企业创新的必要性创新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只有通过创新,国有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长远的发展。
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能够为国有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
首先,只有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才能为企业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改革可以打破陈旧的管理体制和观念,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创造力。
其次,创新也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通过创新,国有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
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的关系还表现为相互推动和相互促进的状态。
正是通过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的创新环境和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保障。
同时,创新也推动了企业改革的深化,鼓励企业在制度、机制和管理方面进行变革,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的路径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创新的有机结合,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改革,优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国有企业还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平台。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的方法与基本原则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的方法与基本原则摘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实现国有资本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民营资本灵活、适应性强的管理机制有机结合,实行员工持股,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国有资产,加强市场化运作,促进公司转型升级,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方法;基本原则一、改革基本原则1、合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办事,规范操作规则,规范监管流程,规范审核标准。
在操作中要充分利用审计、评估、律师等中介机构的力量,公开、公平、公正交易,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2、存量优化、增量引入原则:对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员工持股比例进行科学化配置,在优化存量的基础上,增资扩股,对引入民营资本要多方考察比对,谨慎操作。
3、维护合法利益原则:在混改中,确保国有资本不流失,确保员工利益不损失,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改革的关键环节1、目标企业选择问题:选择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民营企业。
在核心技术、资金实力、项目资源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成熟的管理机制与市场化运作经验。
2、员工持股计划问题:作为中长期激励的手段,员工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收益,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关键岗位人员与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荣辱与共, 使员工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以保证获得自己的延期收入。
3、审计和资产评估问题。
根据法律法规要求,聘请中介机构对公司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通过盘点资产、清查账务,做好财务审计、财产清查审计、资产评估等,公允界定公司资产,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与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
4、员工安置问题。
全部接收现有员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向因公司改制而与公司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留下来的员工做好劳动合同变更,社保手续的续接等,在操作中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确保改制工作稳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国企改革新发展
肖亦舒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发展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进一步密切的同时,对国内经济的成份,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消除不适应市场的因素,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要求。
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改革措施,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发展动向。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当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
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模式,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三)国有企业改革是支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
国有企业肩负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改革成本。
由于国有企业较多的承担了财政收入、指令性计划的责任,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建设由于需要巨额投资、并且有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导致一般的企业无法承担。
而国有企业在其中一直承担着重担,并且在促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只有敏锐地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才能够尽快形成国有企业的新优势,以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的支柱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三阶段
我国国有体制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际上就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阶段,重点进行了经营管理体制、分配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等方面的改革。
第二阶段开始于1993年,由这个时间可以联想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据此可知题干中的“创新”实际上就是指流通体制的创新;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2004年以后是纵深推进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以从一下角度进行分析。
1、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一定时期有资源占有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系统化的制度安排,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实现经济体制转型,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其最理想状态是“帕累托最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成本代价而无法达到
在目前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过程中,由于企业是由政府授权经营的,企业的监督者和经营者往往都是政府委派,变相用行政管理手段和方法干涉企业管理,这就使企业无法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进而导致了“内部人控制”,无法落实企业经营的自主权,同时也淡化了公司所有者的最终控制权,降低了监督的力度.没有建立有效的资源要素市场,没有按市场化要求进行资源配置。
无论是人才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传统的生产资料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应由市场进行有效、科学的配置。
但我国目前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缺少竞争性的资本市场与劳务市场。
3.职工的安置问题
随着国有经济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有进有退,涉及的重组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引入非国有资本以及解散清算等关停并转方式,也包括整体上市、上市公司收购、重大资产重组等国有资本化证券化行为。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安置是改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直接关系到改制是否能够顺利、成功地进行。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的规定,职工安置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等。
就目前状况来看,职工的安置问题方面并没有得到贯彻的执行。
(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建议
1、加强领导,紧紧依靠职工做好企业改制工作。
通过开放推进改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实现投资主题多元化,把国企改革变成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过程,通过企业改制引进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观念、营销理念,引进产品技术和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2、做好资产评估,重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在工作中,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做好界定,对改制企业首先进行清产核资,实事求是地全面理顺帐目,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对法人代表进行任期责任审计,
基本把握了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同时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改制企业进行全面评估,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部分资产进行核销,挂帐处理,对呆坏帐进行了处理。
在方案选择上,慎重选择改制方案,尽量以股份制改造,对外整体拍卖的方式进行改制,争取较高转让价格,严格掌握优惠分寸,重大事情由企改领导小组讨论决策。
并在企业改制工作中坚持原则,加强资产管理,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
3、强化企业经营者的责任
企业是改革的主体。
当前,多数企业负责人对改制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国企经营者对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片面强调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求稳怕乱,有的患得患失,甚至有的对改革采取消极抵触的态度。
要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就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市国资委将根据职责要求,加大对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力度,对推进企业改制不利或阻挠改革的企业负责人,果断地予以调整,“不作为就换位”,确保企业改革进度。
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切实强化改革意识,从企业长远发展大计出发,主动参与改革、多方谋划改革、积极领导改革、周密组织改革,决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阻挠改革。
要大力引进外来资本,引进规模企业、知名品牌的资金,欢迎外来者控股,使企业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竞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4、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确保了社会稳定
在企业改制中,做好企业职工安置是改制成败的关键所在。
我们在改制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依靠广大职工,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职工安置的顺利进行,使广大职工在改制中得到了实惠。
对于安置补偿的职工,及时支付安置补偿费、清偿拖欠工资,补交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帮助办理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帮助进入城镇居民最低保障。
做好改制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待遇问题,想办法解决医药费、拉煤运费、住房等问题。
三、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并结合实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方法,以确保国有企业能够自经济运行过程中更好的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