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摘要:0世纪90年代以来, 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成为学术界和工商界关注的焦点;核心能力战略兴起的背后, 实际上是竞争力理论的复兴与发展;沿着竞争力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 对基于资源与能力竞争力理论进行了理论综述, 归纳为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以及企业能力理论3个流派, 为竞争力理论研究和企业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关键词:竞争力; 资源; 能力竞争力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应用最新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理论的综合的应用科学体系, 主要涉及3 个方面的问题: ①竞争优势之源是什么, 即什么带来了竞争优势; ②竞争优势之“源”是通过什么样方式表现出来的, 即“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 ③如何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即要回答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问题”;竞争力理论存在于经济学与企业战略管理两大研究领域;经济学侧重于对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 从理论上探究什么是竞争优势之源; 而战略管理理论,则主要从企业经营实践角度出发, 为经营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从历史发展看, 竞争力理论可以归纳成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理论、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理论、企业创新理论和基于评价方法的竞争力理论5个方面;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从市场定位, 逐步转移到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上来, 并由此产生了企业的内在成长理论, 进而逐渐演化为两个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学派, 即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本文对此进行理论综述, 以期为竞争力理论研究和企业发展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一、企业内在成长理论资源与能力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马歇尔Marshall A , 1925 所提倡的企业内部成长观点和他所提出的企业知识基础理论;他认为由于专业化分工导致企业内部出现新的协调问题, 因而技能、知识和协调不断增加产生新的内部专门职能, 企业内部会发生伴随生产进程的公开知识积累, 从而推动企业不断进化;同时每个行业是由一系列异质企业所组成的, 单个企业的成长、衰退是经常性的, 但一个行业则可以经受长期的波动平稳地向前发展;张伯伦Chamberlin E, 1933 和罗宾逊Robinson, 1934 重点研究了企业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 认为, 特有的资产或能力是使企业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 并获取经济租金的重要因素;钱柏林列举了企业的几种关键资源, 如技术能力、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管理者独立工作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商标和专利等, 被广为引用;后马歇尔主义者佩罗丝Penrose E, 1959 提出企业内在成长理论, 极大地发展了马歇尔“内部经济”的思想;她认为被新古典企业理论视作“黑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企业是一个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 企业内部存在着通过知识积累以拓展生产领域的机制, 而且这种知识积累是一种内部化的结果, 节约了企业稀缺的决策能力资源, 新的管理者才能释放出解决新问题、促进企业成长的能量;理查德森Richardson GB, 1972 把注意力集中于马歇尔的“外部”问题, 提出企业间协调的知识基础理论, 补充了科斯和威廉姆森关于市场与企业相互替代的交易费用理论, 同时又发展了企业内在成长理论;他认为企业的合作和关系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产业组织方式, 是因为企业的内部组织从根本上说是协调“互补性活动”的结果;合作性协调的基本内涵是协调企业各方的能力;组织间协调是界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第三种协调机制, 协调需要的专门能力是通过逐渐学习积累的;“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在20 世纪80 年代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战略管理领域及企业理论界、产业经济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成为企业竞争力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1984 年, 随着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 B 在美国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企业资源学说Aresou rce2based view of the f irm ”一文, 企业能力理论分化为两个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的流派, 这两个流派都是建立在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的基础上, 并为企业内在成长论的深入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一派是资源基础理论, 它以沃纳菲尔特及其发表的企业资源学说为起始标志; 另一派则延续能力理论对于企业能力的关注, 提出了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学说, 我们称之为能力学派;二、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要素, 包括有形资源如设备、厂房、人员、土地和资金等及无形资源如商标、公司形象和文化等;在资源的差异能够产生收益差异的假定下, 企业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之所以赢利, 是因为企业内部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积累的知识在企业间存在差异, 资源优势会产生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具有的有价值性、稀缺性、知识性和不可复制性以及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取的资源, 可以产生成本低或差异化高的产品, 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 企业竞争力就是这些特殊的资源;因此, 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内部, 依赖于企业的异质性的、稀缺的、非常难于模仿的和高效的专有资源; 企业有不断产生这种资源的内在动力, 可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的不断形成和这些专有优势资源的不断使用;科利斯Co llis D J , 1995 和蒙哥马利Mon tgom ery, 1995 在“资源竞争: 90 年代的战略”一文中提出, 企业资源观是建立在波特的竞争策略与核心能力竞争两种策略方法基础上的;企业是实体资产、无形资产及能力三大素质的组合, 企业的资产与能力决定企业的效率与成效, 拥有最佳且最适当资源的企业比竞争对手表现得更佳或成本更低,从而成功;企业中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自身构建、培育和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 企业竞争策略的研究重点就是一家企业的资源如何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左右企业的表现;有竞争价值的企业资源有形、无形、能力与基本市场力量的动态相互作用表现为稀有性、专用性、需求性 , 决定某一资源或能力的价值;尽管同属于资源学派, 但他们对于资源所包含内容的不同理解, 又形成了不同的资源观;普拉哈拉德P rahalad C K, 1990 等人认为竞争资源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因而他们认为协调与有机结合的学识是主要资源, 能力与知识似乎没有太大区别, 都被视为一般资源; 巴尼Barney J B, 1991 也认为能力与资源是同一回事,企业的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本以及组织资本的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另外, 还有一种资源观是将社会资本纳入其中;他们认为, 社会资本能够为企业提供收益;三、企业能力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的出现源于现代企业理论的局限性, 以科斯Coase R H, 1937 理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将最小分析单元扩展到所有企业, 打开企业这个黑匣子, 提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然而, 现代企业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中的诸多现象,忽略了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企业具有独特的“生产特征”; 无法有效解释企业实践活动中一些重要现象, 如企业运用外部资源从事过度负债经营活动;企业能力理论的兴起同时源于主流管理理论的缺憾;管理学发展历程中, 18 世纪中后期到19 世纪末期强调经验管理, 20 世纪初至20 世纪40 年代信奉科学管理, 20 世纪60 年代末至20 世纪70 年代崇尚战略管理;到20 世纪80 年代初,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和企业竞争力理论成为管理学的主流理论;然而, 波特5 种竞争力模型不能突破把企业视为“黑箱”的局限, 他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 没有很好地站在企业成长的角度, 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在指导企业竞争力的实践中仍显得乏力;为此, 一批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研究学者提出,必须重新认识和分析企业, 寻求一种全新的理论, 以更好地说明: 企业是什么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什么企业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研究者把归宿点归于企业所拥有的特殊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ce , 从企业内在成长的角度分析企业;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 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企业能力理论competence theory of the firm 应运而生;能力学派认为能力是企业有效使用资源, 并使其相互作用, 从而产生新的能力与资源的能力, 其本质是组织在某一方面的知识, 是确定资源组合的生产力; 企业能力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能力分工,认为企业中蕴涵着一种特殊的智力资本, 确保企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更有效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能力观有3 层含义: ①企业的核心是企业所拥有的竞争力, 其本质是一个能力体系; ②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产品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③企业的能力储备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范围, 能力的差异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能力理论包括核心能力理论、基础能力理论、动力能力理论以及基于流程的能力理论等;1. 核心能力理论普拉哈拉德P rahalad C K 和哈默Ham el G于1990 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就短期而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但长期而言, 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他们认为核心能力co re competence“是组织中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流派的学识”;核心能力分为3 种主要类型: ①市场通路能力, 包括品牌发展管理、市场营销、分销与后勤、技术支持等, 帮助企业尽可能贴近顾客; ②与诚信有关的能力, 如质量管理、产品时间周期、供货的及时性和存货管理等能力, 使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快、更具柔性和可靠性; ③与功能有关的能力, 包括能够使企业提供独特性的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及能够提供使顾客获得与众不同利益的产品的各项技术;核心能力理论认为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同时符合珍贵能增加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或减少威胁、异质企业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不可模仿其他企业无法获得的、难以替代没有战略性等价物的标准时, 它们才成为核心竞争力, 并形成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在核心能力的管理方面有4 个关键任务, 即选择核心能力、构造核心能力、配置核心能力和保护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理论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①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 ②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 ③企业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④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关于核心能力与其他战略观点的联系,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 但不是所有竞争优势都是核心能力;产业竞争的观点着重于终端的产品或服务, 而能力的观点着重于潜在后面的能力; 市场位势竞争策略分析的是终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竞争问题, 核心能力分析的是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 以产品特性为定义单位的战略业务单元, 限制了发掘潜在机会的视野, 而核心能力有助于发现进入新领域的机会和有效资源配置; 传统市场份额主要是指品牌份额与终端产品份额, 核心能力份额虽不好测量, 但可以通过核心产品份额来研究;核心产品介于能力与终端产品之间, 建立核心产品份额是建立核心能力份额的途径之一;2. 基础能力理论桑切斯Sanchez R 和黑恩Heene A 等人在核心能力基础上, 提出综合动力性的、系统性的、认知性的和整体性的能力概念, 把基础能力作为研究竞争战略的基本理论框架;能力是为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协同各种资源配置的组织能力, 即能力的“知识观”knowledge-based view 或知识资本 intellectual capital;能力理论认为作为战略变化动力的管理者认知和组织学习的能力, 决定了个体企业的资源禀赋与决定工业结构的资源积累禀赋;一个产业的企业在关键资源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的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强化企业的能力有两种途径: 能力的构建使现存资产与能力获得数量变化的过程与能力的杠杆作用运用现有能力满足现有或新的市场机会;基础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把能力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管理, 重视企业网络和联盟的作用, 快速配置临时资源链以获得短期市场机会的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理论认为产业组织理论、基础资源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均提出了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企业不应仅仅被描写为原有经济实体或资源的积累体, 而应被看做是一个有适应能力和变异的有机体, 一个有自我组织能力的系统;组织的一致性就是对作为系统的企业所有要素进行排队组合, 创造出在全企业得到支持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基础能力理论提出能力的动力性;能力的动力性是环境与组织的变化与共同进化的动态性, 是形成能力和基础能力理论的主题, 其分析包括企业内人员与团队的相互作用、企业与企业外资源提供者的相互作用、企业与顾客的相互作用、竞争对手与竞争伙伴的相互关系;复杂动态的环境造成了不确定性, 使管理者的认知产生了局限性;管理者的认知差异反应在制定目标与整合、配置资源的差异, 进而使拥有和使用相同资源的企业出现能力的差异;要对复杂且具有差异的实现战略目标的资源从整体上进行管理, 实现对能力构建和发挥能力的杠杆作用;知识与技能资源是关键的变量资源, 企业学习及获得新能力的能力对在动态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动力能力理论提斯Teece D T , 1997 提出了动力能力理论;该理论实际上是基础能力理论关于能力动力性思想的进一步的延伸;提斯认为资源和能力并非是一个分析性的问题, 资源是“粘性的” sticky , 企业所拥有的特异资源并非能随意改变或更新, 而是依赖路径演化;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4 个层次: 企业购买的生产要素和获得的公共知识, 这是企业的基础, 但由于非企业专有, 因而不能作为企业的战略要素; 企业的专有资产, 如商业秘密、生产秘诀和特殊的生产工艺等, 由于融入了企业的无形知识, 因而非常难以复制和模仿; 将企业的生产要素和专有资产有机地整合起来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这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专有活动, 使企业比市场更有效率, 具有很强的经济性;与竞争对手比有显着优势的能力, 就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对于目前激烈变化的环境来讲, 能力也必须不断地创新, 企业动力能力就成为最关键的能力;动力能力理论强调为适应目前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 企业必须不断获取、整合, 具有能确认内外部的行政组织技术、资源和功能性的能力;动力能力可以在给定的路径依赖和市场位势条件下, 不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动力功能理论分析的单元不仅是笼统的资源, 而且是有利于维持动力功能的组织过程专有资产状况和获得资源与能力的路径;4. 基于流程的能力理论波士顿顾问咨询公司的斯托克Stalk G, 1992和舒尔曼Schulman L E, 1992 等人认为成功的企业极为注意行为方式, 即生产能力的组织活动和业务流程, 并把改善这些活动和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 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都必须管理一些基本业务流程, 如新产品的实现, 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 从营销、订货, 到实现产品价值;每个流程都在创造价值, 每个流程也都要求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因此, 尽管各个部门可能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 但是关键在于管理这些流程, 使之成为竞争能力;管理者应把自己的管理重点放在支持这些能力的基本设施以及员工的培训上;企业为培养这种能力, 必须考虑以下4 个原则: ①公司战略的基础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业务流程; ②竞争的成功取决于将公司的关键流程转换为能为顾客提供较高价值的战略能力; ③公司通过对支持基本设施做战略投资来获得这些能力, 这些设施连接传统的战略经营单位和部门, 并超越了这些单位和部门; ④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来协调部门;四、企业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的异同企业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相同, 都假设企业是异质的, 企业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 都从企业内部和内在发展出发来分析企业和市场;持续竞争优势是两派的共同研究主题;企业间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组织能力在本质上有差异, 有些企业可以依靠特殊资源和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 从而建立和维持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因此, 积累和利用这种具有差异性的资源和组织能力来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两派都认为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的建立是一种动态性机制;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巩固、创新和变革, 同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的形成、积累、维持和淘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资源和组织能力最终决定企业的边界, 即企业经营的纵深程度和横向多角化程度, 是由企业的能力和资源决定的;基于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研究的重点略有不同;两派都试图打开企业这个“黑箱”, 但在资源和能力对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上, 二者却有着不同的解释: 资源学派强调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不可完全替代的战略资源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 而能力学派则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资源学派将核心能力作为企业资源的一部分; 而能力学派则强调对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能力是核心能力的一部分;总之, 企业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尚需进一步接受和综合其他的理论, 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从企业外部实证和经验模型, 与更多的企业内部研究结果进行综合, 要联系实际对决策、能力的建设、资源的配置、知识的创造及其他企业的关键的过程进行研究;特别要重点研究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对企业资源基础理论及能力理论的影响;。
好利来公司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研究(1)
好利来公司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研究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强,尤其是极大促进整个社会的就业。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在整体经济向上的大背景下,并不是每个民营企业都能取得应有的成就,相反,很多民营企业都被时代的浪潮淹没。
稳步发展也好,大起大落也罢,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应当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
造成许多民营企业发展状况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内在的制度缺陷等,但主要是因为文化体制的缺陷,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进而无法在市场中立足。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谋求生存与发展,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为必选之路。
因此,作为促进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重视,打破了以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面。
从已有文献看,许多学者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企业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企业氛围和员工精神会对核心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即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线性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作用。
但是,大部分都是基于大型国有企业的研究,鲜有学者立足于民营企业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关于“我国民营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少。
本文主要是研究民营企业好利来公司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阐述了好利来公司在25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即“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以家为主的员工文化”,并由这三个文化形成好利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好利来公司的迅速发展,成为了它独有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上独占鳌头,成了全国最大的饼店,国人的骄傲。
关键词:好利来;公司;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cess, private enterpris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especially for the whole society. However, several happy several worry, in the overall economic up the background, not every private enterprise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achievements, on the contrary, many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been flooded by the waves of the times. Steady development , or ups and downs worth mention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should be the concern and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Many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complex, including the complex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inherent system defects, but mainly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system defects, the lack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thus can not stand in the market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enterprises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ttention to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ultivation and upgrading as a must. Therefore, as a key facto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corporate cultur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private enterprises attention, breaking the previous one-sided pursuit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ignore the corporate culture of the situation.From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many scholars on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and found that different corporate cult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ation of corporate atmosphere and the spirit of the staff will have differ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influence, t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culture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s not simply a linear relationship, but an interaction. However, most of them ar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ew scholars based on private enterprises to study this issue, on the "privat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research results less.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private enterprise, and expounds that the company has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corporate culture in the 25 years of development, namely, "product culture, service culture, home Staff culture ", and by the three cultures to form a good profit to the company'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good luck to the company's rapi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tsuniqu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fierce market champion, became the country's largest bakery, The pride of the people.Key words:Hao Lilai;Company;Company culture;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Research目录1绪论 (5)1.1选题背景 (5)1.2选题意义 (6)1.3好利来公司介绍 (7)1.4研究方法 (8)1.5研究内容 (8)1.6论文框架 (9)2 好利来的背景以及存在的文化和战略问题诊断 (9)2.1关于企业文化的文献 (9)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12)2.3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3)3.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4)3.1企业文化概述 (14)3.2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22)4.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25)4.1企业文化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 (25)4.2企业核心竞争力能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25)4.3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互作用 (26)4.4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战略架构的影响 (26)4.5企业文化对组织知识积累的影响 (27)4.6企业文化对协作与沟通的影响 (28)4.7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28)5.通过提升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9)5.1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 (29)5.2创新组织模式,建立学习型组织 (30)5.3注重人才和技术资源的积累 (31)5.4. 创新管理制度 (32)6.好利来公司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33)7.结论 (35)参考文献 (36)致谢 (38)1绪论1.1选题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强,尤其是极大促进整个社会的就业。
国内外医院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能力 ;( )组织创新及整合能力如组织 2
管 理 能力 、组 织 学 习 能力 、组 织 文化 变 迁 能 力 。组 织创 新 及 整合 能力 属企 业 的 “ 实力 ” 难 以模 仿 , 软 , 具有 很 强 的 “ 异 质性” ,是 企 业 动 态 核心 能力 构 成 的最
3 医院管理论坛 2 0 4 01 年第1 第2 卷 总第1 9 期 7 5 期
一
个行 业 内什么 因素驱动 竞争?
相 区分 , 拉 哈拉 德 和 哈默 尔 …提 出 了 普 判 断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三 个 标 准 :1 核 心 () 竞 争 力必 须 为 市 场所 认 可 ,即能够 提 供 进 入 相 关潜 在 市 场 的 机 会 ;() 心 竞 2核 争 力 必 须 给 客 户 创 造 价 值 来 扩 大 客 户 的 利 益 ; ) 心 竞 争 力 必 须 是 竞 争 对 ( 核 3 手 难 以模 仿 的 。其后 的研 究者 们 ,又在 此 基 础上 增 加 了一些 判 断 标 准 ,如 核心 竞 争 力 应 当是 异质 的 ,核心 竞 争 力应 当 是 难 以替 代 的 ,以及 核心 竞 争 力 必 须具
心人 才 管 理 能 力 8 维度 ;技术 核 心 能 个
力包 括 学 科 整合 能 力 、单 元 技术 核 心 能 力 、产 品整 合 能力 、产 品 子 系统 整 合 能 力 4个维 度 。各 个 维度 下 又有 具 体 的 指 标 。时希 杰 等 将 核心 竞 争 力分 为 三 个
竞 争 者 将 如 何 采 取 行 动 ? 行 业 将 如 何 发 展 ? 制 定 战 略 计 划 者 将 如 何 对 竞 争 者 的 行 为做 出反 应 ?在 长 期 内 , 个 组 一 织( 企业 、 司 ) 何 才 能始 终 占据 最 有 公 如 利 的 竞 争地 位 ?这 是 竞 争 战 略 问题 , 也
企业战略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迫切面对的重大课题,企业管理者应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正确地认识和准确地把握,进而推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不断地增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关于核心竞争力概念的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创始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C K Prahalad & G Hamel,1990)《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题为((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的文章,首次提出并阐明了核心竞争力概念。
国内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虽然尚处于初期,但目前它已成为管理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战略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的主动权和创造长期稳定的超额利润,能够实现用户最为关注的核心价值。
(2)独特个性断优化而形成的,是企业个性化发展的产物。
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为企业独自拥有,具备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它孕育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内质之中,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转移。
在核心竞争力中,不仅包括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营销技能、品牌效应,还包括独特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
(3)潜在延展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潜在的延展性。
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拓展出一系列产品与服务,从而开发潜在的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
(4)动态创新性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与环境,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是动态调整、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的。
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地保护、优化、创新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动态发展和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综合研究上述观点,作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使企业自身独有的,且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持久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和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实践应用,以期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从多个维度出发,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构成要素及其形成机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和测量方法,为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和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为企业制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其核心理论框架的探讨,涉及到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这些理论框架试图从不同角度解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构成、发展及其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
核心竞争力来源的理论框架主要关注企业如何形成和维持其核心竞争力。
其中,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 RBV)认为,企业拥有的独特、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知识基础观(Knowledge-Based View, KBV)则强调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动态能力理论(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则进一步指出,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时,通过整合、构建和重构内外部资源的能力,是形成和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核心竞争力构成的理论框架主要探讨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构成要素。
这些要素通常包括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企业文化等。
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摘要: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界定,讨论了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多种识别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
接着,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培育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核心竞争力研究发展的新热点,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后续发展方向。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竞争优势;综述Review of the core competence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theory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anings of core competence that definite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elements of core competence firstly。
Then analyzes different methods about identifying core competence and compares them. Third,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aspects of building and training core competence, and summarizes the new hot points in core competence research。
Finally,points out the lack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future research trends。
媒介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历史综述
媒介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历史综述杨纯(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广东广州510500)接耍: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新闻传播研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概念。
本文对1978年至今中国新闻传播界对于传媒核心竞争力问题相关研究的历史加以梳理与回顾,初步描绘了核心竞争力概念在中国新闻传播领域兴起的原因、背景和大体的脉络。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竞争力传媒竞争新闻竞争近年来,在新闻传播研究领域,报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热度极高的词汇。
事实上,核心竞争力概念来源于西方管理学与经济学界,其进入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领域、成为一个专门的学术概念还不过短短的十余年时间。
从1978年开始,到“核心竞争力”概念出现在中国的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研究者们已经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只不过之前的研究未必冠之以核心竞争力之名。
近十年来,随着媒介市场化、集团化进程的加快,有关媒介竞争与发展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
在这种研究的热潮当中,“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热度极高的词汇,探讨传媒业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相关论著大量涌现。
事实上,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出现时间并不长。
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新闻传播学界的出现还不过六、七年时间o。
要理解其出现的原因和背景,必须追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从1978年至今的发展历程。
因为,传媒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与中国新闻传媒这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交织在一起的。
1、1978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对传媒竞争现象研究的兴起传媒的“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问题是伴随着1978年之后我国政治经济状况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
在“文革”结束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迅速。
一方面,媒体数量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在对于媒体的性质认定上,国家主管部门的政策也变得更为灵活。
1978年,<人民日报>等首都数家新闻单位联合给财政部打报告,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
此后,新闻媒体就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一框架下开始了自1949年之后的第二次市场化过程(唐绪军,1999,P.1”)。
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天
津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Vo 1 . 3 4 No . 2 Ma r . 2 01 4
J o u na r l o f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o m m e r c e
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 力研究综述
孙 敬水 。 杜 金丹
1 . 2 “ 多因素 ” 论
H a me l 。 。 提 出 的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的概 念 。他 们 认
瑞士在《 未来 的瑞 士制造业 》 研究报 告 中将 知识
密 集 型 制 造 业 界 定 为先 进 制 造 业 。美 国商 务 部 、 美 国 国防 大学 等 机 构 认 为 , 先 进 制 造 业 是 拥 有 先 进 制 造 技术 和高 附 加 值 的行 业 , 并 将 电 子 通 信 技 术、 计算 机 和 办 公 设 备 技 术 、 空 间技术 、 医 药 制 造 等 领 域 列 为先 进 制 造 业 。 _ 】 杨 大 庆 等 认 为 , 先
原磊和王加认为先进制造业不仅仅体现在制造技术的先进性上更重要的是制造模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先认为先进制造业是指吸收高新制造技术成果将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模式及先进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制造业其典型特征是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业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服务功能全资源消耗低等
第3 4 卷 第 2期 2 0 1 4年 3月
进 制造 业及 其核 心竞 争力 的内涵 、 先进 制 造业 核 心
造业 发展 的新 潮流 。然 而迄今 为止 , 学 界 与业 界对 什 么是 先进 制造 业 尚没有 公认 的界 定 , 存 在多 种定
海航集团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of烈丸
to
that the enterprise will be evergreen.
or
It Was greatly expected that this paper may offer some consideration
refer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海航集团的旗舰企业一海南航空于1993年5月2日正式开航。海航成立伊始就把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本质的内容之一。海航的创业者代表一海航集团董
事局陈峰董事长在他的老师一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帮助下,本着“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管理思想,在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基础上,又广泛吸纳了 近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构建了“内修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外融西方管理之 技术”中西合璧的企业文化。海航企业文化的代表作和基石是全员都必须背诵的《同仁 共勉十条》和分别为董事局成员、中高层管理干部和一般员工制定三套“守则"。《同
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海航集团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姓名:丁万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控制工程(系统分析与管理) 指导教师:杨德礼 20091219
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本文旨在研究海航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海航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以持续增 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指导海航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面向国际化目标打造基于企 业核心竞争力的海航文化。 在海航集团实施创建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国际化战略背景下,企业文化已经 远远超越员工行为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内涵,成为海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和最基 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航空事业空前发展的今天,海航以其优秀的服务品质获 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航以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的 差异化竞争优势使海航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头羊的位置。 因此,本文将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入手,重点研究企业核 心竞争力与企业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二者的关系研究,得出海航企业文化是其他企业 无法复制与模仿的精神内核,是海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过程 中,海航应及时对企业文化进行面向国际化的创新和提升,以使海航事业基业常青。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对海航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
国内学科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分利用 国际数据 、专业知识 以及 国际上一致 公认 的方 法 ,从而获得 有效数据。 第二 ,建立适合 中国国情的风险性分析的模式和方 法 ,加 强食品安全 控制技 术研究 ,在原料基地 生产 、 加工 配送 、市场流 通全过程 中全面建 立和推行 良好农 业规范 、 良好兽 医规范 、 良好生产规 范和风 险性 分析 关键控制点等各种操作规范 。 第三 ,应结合 中国国情制定覆盖各行业的指导原则 和评价标 准 。食 品生产企 业要积极 推广和采 用国际标 准体 系 ,实行从 食品原料 的种养殖 到食 品生 产全过程 的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 结语 :本文从食 品安全的定义入手 ,分 别从技术性 因素和 制度性 因素这两个 层面 , 为全面地 分析 了当 较 前影 响中 国食 品安全各种 因素 。本 文认为 ,一方面 , 食 品的源头污 染 已成为 当前 中国人 民膳食 中的主要食 品安全 问题 ,环境污染 对 中国食品安全构 成了严重威 胁 ,食品工业 中应用新 原料 、添加 剂以 及加 工方式也 可能 对食 品安 全形成 不 良影响 。从 另一 方面来看 ,中 国食 品安全 质量保障 体系的不 健全也是 导致食 品安 全
中的 农场 饲料生 产供应 商 农药 化肥生产者 和食 品 制造商 、经营商等各 自的责任。 第 三 ,加 强 区域横 向范 围的立 法 。在健 全食 品 质 量安 全标 准方面 ,要调整标 准体 系结构 ,加快 食品标 准的 修订 ,建立 食品标准 ,制定程 序在风险性 分析 的 基础 上 ,进行食 品安全标 准的基础 研究 ,积 累食 品安 全标准 的基础数 据 ,加 强标 准的基 础性研 究 ,建立 档 案 ,实施标准化 战略 ,全 面清理现 行食品标 准 ,解 决 标准 之间的交 叉 、重复和 矛盾 问题 ,提高标 准的科 学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分析
力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及 其 展 望 》 文 , 要 是 对 目前 国 内 外 学 者 关 于 一 主
都 分 别 进 行 各 年 份 检 索 ( 见 表 1和 表 2 。 详 ) 从 总 体上 分 析 . 对 “ 心 竞 争 力 ” 包 括 “ 心 能 力 ” 内 ) 针 核 ( 核 在 的 研 究 呈 现 出稳 步 上 升 、 来 越 热 的 势 头 。在 19 越 9 5年 以 前 , 内 没 国 有 相 关 领 域 的 研 究 ; 19 从 9 5年 的 1篇 , 20 到 0 0年 的 3 l篇 , 直 O 一 到 20 0 6年 到 达顶 峰 , 19 共 4 6篇 , 后 虽 然 有 缓 慢下 降 , 研 究 数 之 但 量 依 然 很 多 , 在 lO 均 OO篇 以 上 。 而 在 这 其 中 , 心 期 刊 的论 文 共 核 有 23 5 8篇 , 了 少 数 年 份 有 少许 的 负 增 长 外 , 体 上 保 持 了较 快 除 总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理 论 研 究 进 行 了 回顾 和 整 合 , 在 此 基 础 上 给 出 发 并 展意 见。
心 能 力 ” 较 多 , 到 20 的 直 00年 以 后 , 核 心 竞 争 力 ” 一 名 称 逐 渐 “ 这 超 过 “ 心 能 力” 两 者 的 比例 在 5: 右 , 就 是 说 , 核 , 1左 也 目前 该 领 域 的 研 究 者 倾 向 于 称 呼 其 为 “ 心 竞 争 力 ” 核 。
力 ” 因此 我 们 采 用 “ 名 检 索 ” , “ 心竞 争 力 ” “ 心 能 力 ” . 篇 时 对 核 和 核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3. 创新观 施 炜 等 人 (2010)认 为 大 学 生 就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是 个 人 以 其 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 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 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 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6] 4. 综合素质观 赵 波 (2010)认 为 大 学 生 核 心 竞 争 力 是 大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的 集中体现,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优势能力,是人文精神、创新 能力、专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有机统一。 [7]陈忠平等人(2012) 也认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 现,包括良好个性、人文精神、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 [8] 5. 整合观 施 炜 等 人 (2010)将 大 学 生 就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界 定 为 :在 大 学生能力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能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 取得竞争优势并可持续发展的、 独特的并不易被人模仿的一 种综合性能力。它处于大学生能力系统中的核心层,能为大学 生 带 来 核 心 价 值 和 持 续 竞 争 的 优 势 。[6]黄 雪 等 人 (2012)将 大 学 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通过学习获得的、在就业市场竞争 中取得竞争优势并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不易被人模仿和替 代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就业核心竞争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 竞争优势而言的,具有比较性;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基于市场竞 争条件下学生独有的、 别人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 具有独特 性 。 [9] 综上所述, 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 界定,整合观的界定较为全面。 笔者认为,大学生通过学习和 实践,会形成独特的就业能力系统,它由就业力、就业竞争力 和就业核心竞争力三部分组成, 就业核心竞争力处于大学生 就业能力系统中的核心层,是就业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在 就业能力中起主导作用。在就业市场中,个体与竞争对手相比 所体现出的竞争优势,正是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行为表现。 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独特的、可持续发 展的、不易被模仿和替代的元认知能力,它能为大学生带来持 续的竞争优势。 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异质性、整合性、稳定性
【《光明乳业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问题及完善建议》开题报告文献综述3100字】
邓雅好.钟霖轩(2017)认为.在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无形资产,其实债是企业通过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
技能和知识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能量三角,其特点是独特性,可扩展性和用户价值。
宋雨莹,方天宇,姚伟楠(2017)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偷不去、买不来、会加性、带不走、持续性五大特征,它应该是企业难以模仿和豆制的能力。
蒋若兰,崔桂花,叶旗(2019)还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不断创新的器力。
这包括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
公司必须具有不断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继续发明专利技术或专利产品的能力,以及不断创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芭销工具的能力。
他认为,“创新”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
户梦埠.何明媛.麦洛(2019)还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在于独特产品的开发,独特技术的开发和独特的营销爱力。
燕秋遥,崔泽民,易璇(2019)在特色城镇核心竞争力发展研究中认为,有必要重视企业内部贡源的发现和挖掘,培养长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康华山,金恩雅(2019)认为特色城镇具有工业特征,主体也是工业。
因此,有必要孵化,培育和发展特色.行业的关键是特色城镇建设。
温馨涵,袁家乐,卓丽(2017)也认为特色城镇必须得到产业的支持。
因此,要培育特色城镇,就必须发展产业作为支撑城镇生活的骨干,并若力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开发建设一批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又化内涵和旅游功作的产业发展空间载体。
万心怡,章小飞鲍宇(2017)分析了特色城镇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基于GEM模型,抱建了特色低镇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和GSC模型,通过调码形成了以环境资源力、基础设施力、资本资源力、产业发展力、政府支持力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要素构成的指标体系。
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发展,国内核心竞争力研究已初步形成了根据中国国情在竞争资源上形成多元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体系,技术和技能(余舒惇,洪宜萍,2021)。
酒店核心竞争力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为 旅 游 饭 店 的核 心 能 力 能 使 旅 游饭店 最 优
核
心
验 价值
、
战略 性 资 源
、
、
竞 争市 场
、
竞争力
地 配 置 资源
,
由此 与 竞 争 对 手 产 生 同 种资
。
识 与技 能
有机 整合 等 五 个 方 面
。
源 的效 率 差 异
酒 店 层 次 开 展 竞 争 力 的研 究 在 近
,
风险
中图分 类 号 :
F592
文献标识 码
饭 店在 变化 的 经 营环 境 中利 用 机 会 或抵 御
,
核心 能 力 资源 必 须 具 有 稀 缺 性
,
,
后 内容 摘要
出核
心
:
,
众 多学 者 对 此 展 开 讨 论 研 究
,
它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味
。
够给 旅 游 饭店 带来 超 额 的收 益 被 竞争对 手 所 仿 制
。
续 竞争 力 的 四 种 类 型 进 行 了 分 析 并提 出 了 相 应 的战略 措 施
,
关 于 酒 店 竞 争 力 的理 论 研 究 进 行 回 顾
续 发 展 的核 心 竞争 能 力
并进 行 了 实证 研 究
,
试
酒 店 核 心 竞 争 力理 论 渊 源
年普拉 哈 拉德 和 哈 默 尔提 出 : 企 标 志 着 核 心 竞争 能 力 理 论
能
苏 句容
扬 州大 学
江 苏扬 州
07
)
,
有 不 同 的观 点
江
、
。
卞显 红 (
200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分析作者:顾晔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0年第05期摘要:本文检索并统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1995至2009年间从各个角度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论文,归纳出现阶段国内学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趋势、主要视角以及研究的阶段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综述;分析引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核心竞争力被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以往,一般的企业通常采用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技术战略等各种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这些职能战略只是企业外在的和显性化的战略,最多只能获取暂时的竞争优势。
国内外的企业理论和实践表明: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内涵是核心竞争力。
企业选择战略路径应该服从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优势取决于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自身资源、技术、能力、组织的相匹配程度。
目前,在国内针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综述中,大多是结合某个具体的主题来进行分析论述,写作手法则主要是对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与整理,然后进行评述,例如,刘瑞波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展望》一文,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发展意见。
本文将从分析文献出发,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综述与分析,以求对目前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整体状况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文章首先进行总体的分析,然后从中归纳出现阶段国内学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趋势、主要视角以及研究阶段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趋势出于可操作性的考虑,本文仅对1995年至2009年这15年期间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1995年之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没有收录该主题的文献)。
在检索文献时,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与特点,针对“核心竞争力”,我们采用了“篇名检索”,以保证所选样本的直接相关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一
、
企 业核 心竞 争力 的定 义
1 、企业核心 竞争 力的理论来源 “ 心竞 争 力 ” 次 出 现 是在 19 年 。 核 首 90 著名管理 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他们
所 著 的 Th C r C mp tn e o h e o e o ee c f t e
对手难 以模仿 的能力。 2 核心竞争力 的含义 有 关 核 心 竞 争 力 的研 究 , 经成 为 经 己 济 学 界 的 一 个 研 究 热点 。运 用 核 心竞 争 力 理 论 来论 证 企 业 长 期 竞 争 优 势 的 源 泉 , 已 成 为 最 近 一 个 时期 企 业 战略 管理 理 论 研 究 的主旋律 。 即便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为核心竞 争 力 下 的 定 义 也 不 是 那 么 清 晰 , 只 是 给 而 出 一 个描 述 性 概 念 。尽 管有 众 多 学 者 在 此 后进行 了大量 的研 究工作 , 图进一步清 试 晰 、明 确 核 心竞 争 力 的 内涵 , 核 ,i 、 但 Ii 力 核 心 专 长 、竞 争 力 的 定 义 仍 然 含 混 不 清 。 所以关于核心竞 争力的研究 , 还没有形成 套完整 的理论 框架 , 至直 到现在还没 甚 有 形 成一 个 普 遍 接 受 的 企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概 念 。以 下是 国 内外 学 者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对 企 业 核心 竞 争 力 进 行 研 究 的 总 结 。 下面我们来看 国外学者 关于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主要观点 。 L o a d a tn认 为 核 心 竞 争 力 是 e n r B ro 公 司 区 别 于 其 他 公 司 , 对 公 司提 供 竞 争 并 优势 的一种知识群 , 是一种行动能力 ; 是一 个组 织长期形成 的专有 能力 , 而为颐客 从 提供价值 的关键所在。制度化 关联 、专有 性 、提 供 价 值 持 久 性 形 成 竞 争 优 势 。 M aye r Ut 。 k和 L h r i e ed认 为 核 心竞争力是职能的集合 体、产品的基础通 二 核 心竞 争力 的特 征和 内涵 过产 品平台与产 品组 , 与企 业绩效正相关 。 1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He d ro n e sn、C c b r o k u n认 为核心竞争力 独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 是元件能力( 资源 、知识技能 、技术系统) 期的经营管理实践 中逐渐培育和沉淀的优 它 它 及构架能力( 合成 能力 、管理 系统 、价值 标 势 能 力 。企 业 不 同 , 的 形 成途 径 不 同 , 准 、无 形 资 产 ) 组 合 。它 是 独 一 无 二 的 。 为 本 企 业 所 独 具 , 随 着 核 心 竞 争 力 内部 的 并 而且 不易被其他 Ha lP a a d C y e修 改 了 核 心 元素动态 的发展 而演变 , me,rh l , o n l a
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高校科技
科 技 视 界
21年 8 01 月第 2 期 4
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陈丽 平
( 南昌工程学院理学系 江西
【 摘
南昌 3 0 9 ) 30 9
要1 随着我 国民办高校 不断壮 大, 民办高等教 育逐渐成为我 国高等教 育事 业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民办高校面临的竞
1 民办高校 核心 竞争 力概 念 的提 出
由于我国民办高校起步 比较晚 。 关于 民办 高校核心竞争 力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从 2 0 00年 以后才 出现。从关于 民办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文献及论著 中发 现 , 我国民办高校核
心竞争力 的概念基本 都是基 于企业核 心竞争力 和大 学核心 竞争 力概念 , 结合民办高校 自身的特点而提 出来 的。 关 于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的研究 ,从研究 内容上讲 , 多
目前 。 于民办高校核 心竞争力 的研究较 多, 关 学者们从不 同的角度对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进 行阐述 , 出众多的观点 , 提 各有千秋 。 本文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 , 将学者们的观点归结为 从宏观角度 、微观角度或者某一具体方面的角度来思考民办 高校核心竞争力 , 以期对今后 的研究 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思考 。 2I 有关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内涵的研究 .
办高校如何通过借鉴大学核心竞争力 的研究 , 以提升 自身核 心竞 争力 , 在激烈 的竞争 中求得 生存与发展成 为我 国民办高
校举 办者 、 管理者和相关研究者面 临的重大课题。
()基本上与 国内大学核心竞争力 的 “ 能观” “ 源 I 技 、资 观” “ 、知识 观” 一脉相承 , 陈洁认 为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可 以
XX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商管理XX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1、选题背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国外高品质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国外对国内出口产品的高要求和高标准,使国内企业市场流失相当严重,造成了对企业的巨大冲击和压力。
所以,探讨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我国企业如何克服自身障碍,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其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显得非常必要。
2、选题意义(一)分析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为什么有的企业能蓬勃发展,有的只能是昙花一现,有的甚至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那是因为那些保持蓬勃发展的企业拥有独特的核心竞力,它为企业提供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中保持主动,同时还在各方面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有助于我国企业面对新的挑战虽然我国的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在发达国家企业的强势压力下,我国企业如何培育、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寻求培育和保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基本内容1 引言2核心竞争力概述2.1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2.1.1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2.1.2国内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2.2核心竞争力基本内涵2.2.1核心竞争力等相关概念定义2.2.2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2.2.3核心竞争力的作用3 XX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3.1 XX企业现状分析3.2 XX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形成的障碍分析3.3提高保持培育XX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分析3.3.1技术创新方面策略3.3.2品牌建设方面策略3.3.3管理制度方面策略3.3.4人力资源方面策略3.3.5企业文化方面策略4 结论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1 XX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分析其优劣势1.2 XX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障碍分析1.3 XX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提高的有效途径研究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通过大量地收集、阅读介绍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其相关理论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摘要: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界定,讨论了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多种识别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比较。
接着,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培育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核心竞争力研究发展的新热点,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后续发展方向。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竞争优势;综述Review of the core competenceAbstract: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theory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anings of core competence that definite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elements of core competence firstly. Then analyzes different methods about identifying core competence and compares them. Third,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aspects of building and training core competence, and summarizes the new hot points in core competence research. Finally, points out the lack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put forward future research trends.Key Words:Core compete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views0引言自上世纪60年代,以Ansoff和Andrews为代表的学者首次提出公司和竞争战略,指出了战略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以来,战略便扎根于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之中。
战略管理在短短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诸多备受关注的理论。
尤其是在80年代,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用五力模型来分析战略环境,选择企业自己的发展战略,并划分了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聚集这三种一般战略。
波特的理论得到了许多学者和企业家的认可并付诸实践。
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竞争变得日渐复杂,环境也变幻莫测,波特的理论在应用中也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人们对企业战略的分析逐渐从外部环境转移到了企业自身内部。
1989年,Gary Hamel、C. K. Prahalad和Yves. L. Doz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Collaborate with Your Competitors--and Win》[1]一文中指出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短期因素,而在长期,培育新产品的核心技巧,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决定性因素。
1990年,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2]一文中,Hamel和Prahalad正式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自此,西方学术界掀起了一个空前的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潮。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培养和发展能使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建立在自身优势之上的战略才会引导企业获取或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而且,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许多大型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战略行为,并发展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又一重要分支。
1核心竞争力的含义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有些学者也将它译为核心能力,被中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和不同的关注点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定义,总结起来,共有以下一些观点:1.1 国外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含义的主要观点Hamel和Prahalad在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时指出,它是“组织中的积累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2]”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边界范围内的沟通、投入和对工作的深深的承诺,是集体学习,并将核心竞争力划分为技能和技术两个维度。
该定义表述简单,仅仅关注了核心竞争力和生产制造之间的关系,目光较狭窄,但是却使核心竞争力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
Leonard-Barton(1992)认为[3],核心竞争力是使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并对公司提供竞争优势的一种知识群,是一种行动能力;是一个组织能力长期形成专有能力,从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关键所在。
该观点从知识与技能、管理体系、技术系统、价值观和规范四个维度出发,体现了核心竞争力的制度化关联、专有性、提供价值持久性等主要特征。
Henderson和Rebecca Cockburn(1994)在文章中指出[4],核心竞争力是元件能力(资源、知识技能、技术系统)及构架能力(合成能力、管理系统、价值标准、无形资产)的组合。
将核心竞争力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元件能力和构架能力,表明每个核心竞争力都是独一无二的。
以Gallon(1995)为代表的学者认为[5],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竞争能力因素的协同体, 反映在职能部门的基础能力、SBU 的关键能力和公司层次的和谐能力。
这一观点重视了公司的基础结构能力,强调了影响组织竞争能力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协同关系。
1996年,Foss又提出了新的观点[6, 7],他认为,核心竞争力不仅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它们使企业组织的协调和有机结合成为可能。
该论点从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入手,揭示了核心竞争力有价值、异质、不能模仿、难以替代的重要特征。
1.2国内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含义的主要观点我国学者对核心竞争力这一命题的研究相对西方而言起步较晚,在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期达到了研究的高潮,不少的学者树立了自己的观点。
刘世锦和杨建龙(1999)[8]认为,就具体的企业而言,并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
程杞国(2000)[9]则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构成的, 它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
他首次将核心竞争力划分为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前者包括核心产品、核心技术等,后者则主要包括经营管理能力。
从核心竞争力的逻辑结构层次出发,王毅、陈劲和许庆瑞(2000)[10]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蕴藏于企业所涉及的各个层次(包括经营环境、企业、学科、技术、产品、核心子系统等),由能力元和能力构架组成的、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发展的知识系统。
该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问题, 也有助于企业有效地管理核心能力的建立、提高和应用, 成功地向基于能力的竞争范式过渡。
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的分析,许正良和王利政(2003)[11]发现,现有三个层面上的能力具备了这五个特征,即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
并认为这三力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三力有机结合构成的企业竞争优势的能量源,通过企业文化力以及在企业文化力作用下产生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三者的有机结合表现出来。
该理论将核心竞争力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正是它内部三力之间能量的不断传递、循环与放大,使企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竞争优势。
管益忻(1999,2000,2003)[12-14]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 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
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
企业特有的、足以胜过竞争对手的所有要素都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2011年,张建民[15]总结性地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能提供具有特异性或成本优势的关键性产品或服务的能力,或者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组合。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能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关键事业达到业界一流水平。
通过对国内外的不同观点的总结发现,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从最初的资源、能力角度慢慢扩大开来,逐步丰富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对其本质、特征和结构做出了带有不同侧重点的解释。
核心竞争了已不再是单独的一个概念,它与企业的技术、知识、文化,环境、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问题上,不少的学者已经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技术被认为是核心竞争力中很重要并且很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16]。
然而,分歧还是存在的。
由于学者们对核心竞争力定义的范畴和着重点不同,对其构成要素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王毅等人(2000)[10]的观点是两维系统构成论,认为企业核心能力是由能力及能力构架与层次组成的一个两维知识系统。
企业是一个能力系统,核心能力是其子系统,它蕴藏于企业所涉及的各个层次由能力元和能力构架组成,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并在动态中发展。
核心竞争力的各构成要素就是能力元,而能力元之间的关系属于能力构架,能力元是关于企业涉及的各层次构成元件的知识,是企业核心能力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基础。
能力构架是企业所涉及的各层次构成元件之间的关系,知识以及各层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知识。
持有三要素构成论的周卉萍(2000)[17]认为,技术和体现这一技术的新产品、新服务方式;管理文化氛围(上下同心同德的适应企业发展共同价值观);新理论、新经验的学习率和传递率(从领导人开始, 各阶层都不断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新理论、新经验,了解新的形势、新变化,并把新东西迅速传递出去)这三个领先于竞争对手的要素构成。
邹海林(1999)[18]则认为核心竞争力应由五个要素构成。
这五个要素分别是:研究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组织协调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左建军(2000)[19]经过深入的研究之后认为,制度是基础的核心竞争力,先进的企业体制与制度是企业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系统的平台,体制与制度与在此平台上延伸的人才、技术创新、管理、品牌、专业化等方面共同组成核心竞争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