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黏滞现象的微观解释 黏滞现象的微观解释 内摩擦现象是由于分子热运动中通 内摩擦现象是由于分子热运动中通 ds面交换定向动量的结果 面交换定向动量的结果。 过ds面交换定向动量的结果。 在层流流体中,每个分子除有热运 在层流流体中, 动动量外,还叠加上定向动量。 动动量外,还叠加上定向动量。 因为热运动动量的平均值为零, 因为热运动动量的平均值为零,故 只需考虑流体中各层分子定向动量 与定向动量方向平行, 设想在 z0 处,有一平面 ds 与定向动量方向平行,与z 轴垂直。如图。 轴垂直。如图。 1
1 η = ρ vλ 3
二、热传导现象的微观解释 热传导现象的微观解释 现象 设想在气体内部有一分界平面dS, 设想在气体内部有一分界平面 可以推出, 时间内通过dS 可以推出,在dt时间内通过 时间内通过 轴输运的热量为 面沿z轴输运的热量为: 轴输运的热量
1 t + r + 2s dT dQ = − nvλ k ( ) z0 dsdt 3 2 dz dT 对照傅里叶定律: 傅里叶定律 对照傅里叶定律: dQ = −κ ( ) z0 dsdt dz
dt 内从下方穿过 ds平面向上的平均分子数: 内从下 ds平面向上的平均分子数: 平面向上的平均分子数 6
nvdtds
从上面(或从下面)穿越ds平面的分子,都是经过最后一 从上面(或从下面)穿越ds平面的分子, ds平面的分子 碰后,通过ds面的, ds面的 碰后,通过ds面的,认为分别具有 z0 + λ 处和 z − λ 0 处的定向动量。 处的定向动量。
1 内从上 ds平面向下的平均分子数 平面向下的平均分子数: dt 内从上方穿过 ds平面向下的平均分子数: nvdtds 6
1 dK = nvdsdtm(uz −λ − uz +λ ) 0 0 6 du uz −λ − uz +λ = −2λ ( ) z0 0 0 dz
则在dt时间内通过 面 轴输运的动量 轴输运的动量为 则在 时间内通过dS面沿z轴输运的动量为: 时间内通过
1 dρ dM = − vλ ( ) z0 dsdt 3 dz
对照斐克定律: 对照斐克定律: 斐克定律
dρ dM = − D ( ) z0 dsdt dz
1 D = vλ 3
则扩散系数: 则扩散系数:
则导热系数(热导率) 则导热系数(热导率)为:
1 t + r + 2s 1 1 κ = nvλ K = nvλmcV = ρ vλcV 3 2 3 3
三、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 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 现象 设想在气体内部有一分界平面dS, 设想在气体内部有一分界平面 可以得出, 时间内通过dS面 可以得出,在dt时间内通过 面沿z 时间内通过 轴输运的质量为 轴输运的质量为:
§3
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气体内部发生输运过程的微观机制: 气体内部发生输运过程的微观机制: 输运过程的微观机制 分子的热运动, (1)分子的热运动,使气体内部的各种不均匀性不断地 混合起来,起到相互搅拌作用; 混合起来,起到相互搅拌作用; (2)分子的相互碰撞,它和分子热运动的搅拌作用进行 分子的相互碰撞, 得快慢、输运过程的强弱的关系极为密切。 得快慢、输运过程的强弱的关系极为密切。 所讨论输运过程适用条件: 所讨论输运过程适用条件: 输运过程适用条件 这里的“输运过程都是近平衡的非平衡”过程, (1)这里的“输运过程都是近平衡的非平衡”过程, 空 间不均匀性(如温度梯度、速度梯度、分子密度数梯度) 间不均匀性(如温度梯度、速度梯度、分子密度数梯度) 都不大,因而不管分子以前的平均数值如何, 都不大,因而不管分子以前的平均数值如何,它经过一次 碰撞后就具有在新的碰撞地点的平均动能、 碰撞后就具有在新的碰撞地点的平均动能、平均定向动量 及平均粒子数密度。 及平均粒子数密度。 (2)在这里所讨论的气体是既足够稀薄(气体分子间平 在这里所讨论的气体是既足够稀薄( 均距离比起分子的大小要大得多,这是理想气体的特征) 均距离比起分子的大小要大得多,这是理想气体的特征), 但又不是太稀薄(它不是“真空”中气体的输运现象)。 但又不是太稀薄(它不是“真空”中气体的输运现象)。
时间内通过dS面沿 则,dt时间内通过 面沿 轴 时间内通过 面沿z轴 输运的动量为: 输运的动量为:
wk.baidu.com
1 du 1 du dK = − nmvλ ( )z0 dsdt = − ρ vλ ( ) z0 dsdt 3 dz 3 dz
对照前面公式: 对照前面公式: 黏滞系数为: 黏滞系数为:
du dK = −η ( ) z0 dsdt 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