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免疫与健康》复习课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课件(共25张PPT)

D. 病原体、抗体、抗原
5. 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再患天花,原因是其体内存有(
)D
A. 溶菌酶
B. 抗原
C. 天花病毒
D. 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
6.人体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 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 A. 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甲型肝炎 B.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 唾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病原体 D. 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攻击人体的所有细胞,
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器官移植后须服用抗排异药物
A. ①④⑤⑦
B. ①②③⑦
C. ②③⑥⑦
D. ③④⑤⑦
15.右图表示人体对甲肝病毒的免疫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A. 甲肝病毒属于抗原 B. 这种免疫类型是人生来就有的 C. 物质b是一种特殊蛋白质,可 以识别并消灭甲肝病毒 D. 细胞a是淋巴细胞
实验组别 实验对象
实验过程
感染后的第7天,在恒
高剂量组
每组4只恒 河猴
在第0天、第7天、第14天 给恒河猴接种剂量为6微克 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
使用新冠 病毒感染 恒河猴
河猴的咽部、肛门和 肺部都未检测到病毒, 恒河猴无发热现象,
食欲和精神状态正常
续表
实验组别 实验对象
实验过程
中剂量组 每组4只 恒河猴
13.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疫苗的安全问题。下列有关疫苗的 叙述错误的是( D ) A. 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 B. 接种疫苗可以使人获得特异性免疫 C.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 D. 接种疫苗可以治疗疾病

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第二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复习导学案(新版)济南版

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第二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复习导学案(新版)济南版

免疫与健康复习目标1、了解免疫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安全用药的常识重点:1.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难点: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一.基础知识(一)免疫与健康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____ 和 _____ ,功能是阻挡 ____ 侵入人体,分泌物有 _______作用。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 __ 和,功能是溶解,和 ___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3、前两道防线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称为___________。

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_____________。

4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外来的,__________是人体产生的5、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 (指________细胞)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是使人体产生 ____消灭_________。

由第三道防线组成的人体的免疫属于_________免疫,特异性免疫的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免疫的功能包括、、。

7、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 __ 按照科学的,有计划的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____ ,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 __ ,获得 ___ 功能。

8、卡介苗预防 ____ ,百白破疫苗预______ ____ ,糖丸预防 __________ 。

属于___ 免疫。

接种的疫苗是___________(二)传染病:1、传染病是由引起的,能在 ____ 之间传播的疾病,特点是具有 ______ 性和______ 性。

病原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传染病分为 _______、 ______ 、 ___ ________ 、 __________。

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分析资料及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养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点: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难点:举例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与学案相结合教学过程设计:一、引言:日常生活中,同样是吃了鱼虾等食物,有的人会出现过敏现象,这是为什么?当有些病人需要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器官?在流感流行期间,为什么有的的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不易被感染?为什么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患第二次?这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引入课题)二、检查预习提问:根据课前预习,你知道人体有哪三道防线?学生回答后,播放多媒体展示人体的三道防线。

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总体认识三道防线。

三、探究新知:(一)知识点1:生来就有的免疫力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学习要求:(1)观看幻灯片,皮肤和黏膜的作用。

(2)分析讨论:(学案提供的问题)2、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观看发炎的皮肤,皮肤发炎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发炎的皮肤有时会自己恢复,你知道为什么吗?还有我们皮肤瘙痒的时候身边没有药物,可以涂点唾液在上面这样也能缓解一定的症状。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习要求:(1)观看幻灯片体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的作用。

(2)分析讨论学案提供的问题3、完成“环节清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环节处理:学生自学完成学案------组内讨论-----班内交流达成共识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第一、二道防线,通过学生的自学、交流认识这两道防线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能力。

初中生物_复习课《免疫与健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复习课《免疫与健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免疫与健康”教案课标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形成以下概念:1. 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2. 免疫系统可抵抗病原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

3. 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说出并记住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作用。

(重点)(2)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难点、重点)(3)说出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4)能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

(重点)(5)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6)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理解安全用药的常识。

(重点)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计划免疫的学习,认识到计划免疫对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3)通过对艾滋病的全面了解,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

(4)关注并认同安全用药。

(5)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编印本章导学案;2.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完成本章导学案。

教学过程:导入语:今天先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你想一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吗?生答:想。

师:健康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当我们的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例如被外界的细菌病毒侵入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视频:播放“罗恩的感冒经历”播放结束后提出问题:“健康要依靠什么起防卫作用?”生答:免疫系统。

导出课题:免疫与健康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复习目标,注明重难点。

过渡:同学们完成了老师课前发的本章的导学案了吗?下面给同学们展示的机会。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人体的三道防线【通用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人体的三道防线【通用教学PPT课件】
A、溶菌酶和肝脏 B、血液和消化液 C、淋巴细胞和淋巴器官 D、皮肤、黏膜
随堂训练
2、下列免疫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D )
A、接触过麻疹病人的人不会再患麻疹 B、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不得肺结核 C、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D、眼泪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细菌
随堂训练
3.能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是( A )
讲授新课
将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2小时
后再检查,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
了。
why?
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 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讲授新课
探究点一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是 身 体 的 第 一 道 防 线
不 管 年 龄 多 大 , 皮 肤 都
讲授新课
皮肤作用:1.阻挡 2.杀菌
讲授新课
思考:第三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相比有什么特点?
1、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 是人出生后获得的 2、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这种免疫叫做特异性免疫(又叫后天性免疫)
课堂小结
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课堂小结
非特异性免疫
讲授新课
胸腺
讲授新课
位置:腹腔的左上部,呈卵圆形。
讲授新课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位置
功能
胸腺
甲状腺之下,紧 产生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激
贴气管前面
素。胸腺激素促使淋巴细胞
分化和成熟。
淋巴结
多集中于腋窝、腹 内有吞噬细胞、能吞噬侵 股沟、颈部等处 入人体的病毒、对人体有
保护作用

位于腹腔左上部 产生白细胞、内含吞噬细

人教版九年级复习生物课件-传染病和免疫复习课-(共3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复习生物课件-传染病和免疫复习课-(共34张PPT)
5.禁止健康人与病人接触,让病人服用预防药物, 属于___保_护_易_感_人_群,对病人的粪便、用具进
行消毒属于___切_断_传_播_途_径_。
关于进一步加强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控事项的 通知 各位同学老师: 春季是流感、流脑、麻疹、风疹、流腮、水 痘等重点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进一步加强 我校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流 行和暴发,现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 行。
1、特异性免疫中直接起免疫作用的是( B )
A、抗原
B、抗体
C、疫苗
D、溶菌酶
2、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C )
A.淋巴结对病原菌的过滤 B.皮肤对痢疾病原菌的屏障作用 C.患过天花的人对天花病毒具不感染性 D.人体唾液中的溶菌酶使大肠杆菌死亡
知识点4 人体的免疫
1、计划免疫
❖ 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 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 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 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功能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形成特异 性免疫
中考加油站
D
2.下列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 施是[ B ] A.禁止病人亲属到医院探视 B.禁止病人随意离开病房 C.对病人用过的物品严格消 毒 D.对病人的排泄物进行消毒
(2011.南京)下列各项中,为非特异 性免疫例子的是[ C ] A.接种卡介苗和牛痘的人不得天花 B.半岁内婴儿不易患天花 C.泪液、唾液的杀菌作用 D.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例如: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 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出生三个月的 婴儿,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 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知识点4 人体的免疫
2、免疫
1)、定义:人体能够识别进入体内
的“自己”和“非己”成分,进而 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 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 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的生 理功能。

《免疫与计划免疫》PPT教学课件

《免疫与计划免疫》PPT教学课件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阅读书本P80~P81,理清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1.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什么区别? 3.免疫有哪几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4.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探究一: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资料分析
1、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 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 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 灭了
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 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 痘病毒的侵袭呢?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黏膜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不管年龄多大,皮肤都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系统的黏膜层 气管壁黏膜上的纤毛
胃壁的黏膜层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后天逐渐形成

知识应用
1.你知道器官移植吗? 2.当一个人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 一个健康人捐献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 3.如果不能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呢? 4.人体这种能识别自己和非己的功能是好还是坏呢?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健康》教案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健康》教案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自身免疫健康,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认识到免疫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教学难点(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流感季节人们容易生病的视频,引出免疫系统与健康的话题。

提问学生:为什么在流感季节有些人容易生病,而有些人却不容易生病?引导学生思考免疫系统在其中的作用。

2、免疫系统的组成(1)展示免疫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详细讲解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的功能。

(3)介绍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的种类和作用。

(4)解释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的产生和功能。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非特异性免疫讲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强调其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特异性免疫①体液免疫结合动画和图示,讲解体液免疫的过程。

从抗原进入机体开始,到B 细胞受到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到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抗原失去活性。

强调抗体的特异性和记忆细胞的作用。

②细胞免疫同样通过动画和图示,讲解细胞免疫的过程。

当抗原侵入细胞内部时,T 细胞受到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初中生物复习课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复习课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复习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生命的特征和生物分类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 遗传与变异4. 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5. 生物体的调节和协调教学步骤:一、复习生物知识点(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生命的特征、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等。

2. 整理生物知识点的脑图,帮助学生理清复习重点。

二、生物知识运用(15分钟)1. 设计生物知识运用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答,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情况。

三、实验与观察(15分钟)1. 安排简单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2. 观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与展示(10分钟)1. 分组讨论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并共同解决。

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互动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生物学学习中的问题。

2. 总结生物知识,强调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复习生物知识点,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参与了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积极互动,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和学习态度,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指导。

扩展延伸:学生可以继续进行生物知识的拓展学习,参加生物学科竞赛或科普活动,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生物科普读物,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强化了生物知识的复习和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中免疫复习教案

初中免疫复习教案

初中免疫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免疫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2. 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3. 能够运用免疫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免疫的概念、类型和功能2. 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3. 免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免疫的概念,提问:免疫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能够保护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二、免疫的类型和功能(15分钟)1. 提问:免疫分为几种类型?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a. 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生来就具备,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如皮肤、黏膜等。

b.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对特定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如抗体、细胞免疫等。

三、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15分钟)1. 提问:人体有三道防线,它们分别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a.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阻止病原体侵入人体。

b. 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和物质,如白细胞、溶菌酶等,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c.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抗体和细胞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防御。

四、免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 提问:免疫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a. 预防接种:通过接种疫苗,让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特定传染病。

b. 免疫治疗:利用免疫原理,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病等。

c. 免疫调节: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免疫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免疫的概念、类型和功能,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 思考免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免疫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免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免疫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生物免疫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免疫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免疫教案教学内容:初中生物免疫教学目标:1. 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2. 掌握免疫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以及其功能;3. 了解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免疫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难点: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例子或问题,引起学生对免疫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讲授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15分钟)1. 介绍免疫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 讲解免疫系统对抗病原微生物的机制。

三、讲解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0分钟)1.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2. 讲解抗体和细胞免疫的作用。

四、讲解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15分钟)1. 讲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作用;2. 介绍淋巴细胞的活性调控。

五、案例分析及讨论(15分钟)以疾病预防和治疗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免疫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免疫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和意义。

七、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生物_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学过程】3.当病菌侵入人体时,体内的吞噬细胞会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其消灭,这种免疫是A.先天具有B.后天获得C.针对某种抗原D.通过抗体起作用4.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是A.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C.溶菌酶D.皮肤和粘膜展示交流反馈疑难课外实践我们生活中有些常见的传染病?哪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进行预防?哪些不能接种疫苗预防?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整理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方法,调查一下你都接种过哪些疫苗,可以预防哪些疾病。

课下收集整理,写出报告。

板书设计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具有一定的与免疫学相关的知识经验资源。

1.通过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了病原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

2.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有生病、治疗、康复的切身经历,对于人体的抵抗力有一定的认知。

3.学生通过接触媒体、医院、生活实例等社会实践,初步了解了包括过敏反应、排斥反应等知识在内的相关免疫实例。

基本明白人体的抵抗力存在差异等基本免疫学常识。

同时,八年级学生在具体的免疫概念、功能、作用原理等生物学原理方面缺乏系统认知,需要通过学习,植入生活经验、常识,构建人体三道防线、免疫类型、免疫功能等免疫学知识网络。

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课时效果分析1.本节课采用视频资源《人体免疫保卫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于人体抵抗疾病能力的思考,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结合生活经验分析人体的免疫实例,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让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形成智慧合力。

3.充分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认识人体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类型等概念,认识免疫学基本基本原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初中生物复习课教 PPT课件 图文

初中生物复习课教 PPT课件 图文
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强调“生 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所以,学生能清楚再现各 类生物的结构特点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 梳理知识网络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 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帮助学生完成这类知 识的梳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课本一边在黑 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知识梳 理部分”,让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 识网络;还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完成再小组交流达成共 识。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一对一检 查,教师抽查或者集体默写等方式落实。
(四)达标检测 当堂反馈
精选题目,巩固所复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落实。进 行达标检测,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强化基础知识 的扎实记忆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的过程;对于 初二学生要直击中考,让学生明确中考的难度;还应 密切联系实际,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 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 综合能力。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1.练习题应尽可能题型全面,即 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图题,并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 的学生,分出必做题和选做题;2.检测:采取闭卷方 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批改,人人参与,教师巡回检 查,准确掌握学生知识巩固情况,快速分析带有倾向 性的问题,准备适当讲评。
(五)反思总结 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简单总结本节的复习内容, 自己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并适当布置课下的复习要 求,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初中生物复习课教学模式
甘旗卡第三初级中学
一、课堂环节的基本流程
概括导入 解读目标 梳理知识 构建网络 典型引导 点拨提升 达标检测 当堂反馈 反思总结 布置作业
二、 环节解读
(一)概括导入 解读目标
生物复习课的导入,不同于新授课,最好直击要点,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范围及所要达到的要求。需要注 意的是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 概括性和整合性。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课件《免疫的功能与计划免疫、艾滋病》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课件《免疫的功能与计划免疫、艾滋病》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 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艾滋病
(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 病病毒。
(3)病原体存在部位: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 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 D )
A.自然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计划免疫
2. 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对儿童 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比如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
核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C.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D. 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 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 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 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真诚关爱 科学相处
随堂练习
1. 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
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预防传染病的一
3. 下列关于计划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在我国应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B.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的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C.没病就不必进行预防接种 D.我国规定12岁以下儿童实施四苗常规接种
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P85练习3-5;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4)发病机理: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 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 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八单元 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2课时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八单元 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2课时 课件(共31张PPT)

病原体——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性传播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 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
的人。
HIV病毒的危害性在哪里?
它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 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 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艾滋病
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 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 也可以通过输入含 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艾滋病病人用过的注射器等传播, 已感染HIV的妇女可通过分娩、哺乳等传给胎儿或婴儿。
想一想 艾滋病流行的具体环节是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人体有三道防线,在保护着 我们,使我们即便生活在充满各 咱病毒的环境中,仍能保持健康, 使我们对病毒具有免疫力。
那么,免疫是什么意思?免 疫又具有哪些功能呢?我们接着 来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 下册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2课时 免疫的功能与计划免疫、艾滋病
作 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检测目标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C )
A.唾液或胃液中溶菌酶杀灭病菌 B.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 C.特定的抗体结合特定的抗原 D.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检测目标
4.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 )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 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 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 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标导学三:艾滋病

3-6-1免疫与健康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6-1免疫与健康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控制传染源 焚烧、杀死、深埋动物,隔离、治
传 染
疗病人,打针吃药,核酸检测。


指对病人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打扫卫生,

切断传播途径

消灭蚊、蝇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开窗
措 施
通风。卫生工作(常洗 手、戴口罩等)
保护易感人群 指加强锻炼、使健康的人远离病区、注射疫
苗、合理营养、增强抵抗力等等。
6.艾滋病 自主学习,表达交流。
2.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比较项目 疾病类型 诊断者 取药凭据 服药天数 注意事项
处方药
非处方药
病情较重,需要医生确诊
常见的或时令性的轻微疾病
医生
患者或家属
医生处方
不需要处方
长,需遵医嘱
短,有限定
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3.安全用药 (1)概念: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 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或危害。 (2)注意事项:为确保用药安全,在用药前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上所提供的 各项信息,包括药物的_主__要__成__分__、__适__应__证_、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 意事项、生产日期、__有__效__期_、生产厂家、储藏条件等。 4.用药的误区 用药误区有以下几种:药越贵越好;将普通药当补药;用药量越大、用药 越多,疗效就越好;苦药加糖,用茶送服;迷信补药和输液;中药、中成
3.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非常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家庭小药箱内的药物要定期检查和更换,避免失去药效或过期
B.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C. 某人上臂受伤,从伤口处流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可指压近心端止血D. 生活中急需医疗救护时,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地址及受 伤情况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
溶解病菌、 吞噬 和 0 消灭 病原体
一定的防 御作用。
出生以后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 抗体 消除 病原体
, 。
产生的, 只对某一特
定的病原体起
作用
展示
以下图片或文字分别与哪道防线有关? 请在学案2中连线。
1 第一道防线
2
3
第二道防线
4 第三道防线
皮肤 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_____。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
1
3
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 讲解,接下来可是展 示风采的时候哟!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_控__制__传__染_源、 切断__传__播__途__径_、__保_护__易__感__人__群__三个方面。
切断传播途1径 3
三二

2.保卫人体有三道防线,首先,皮肤能阻挡禽流感 病毒,这是第_一____道防线;进入人体后,吞噬 细胞等能吞噬该病毒,这是第_二____道防线。人 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该抗原,属于第 __三___道防线。
3.从免疫的获得途径看,皮肤的阻挡以及吞噬细胞 的吞噬属于_非__特_异__性_____免疫。淋巴细胞产生抵 抗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属于_特__异_性_______免疫。
传染病: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完成学案8
中的内容。接下来继续展示你的风采!
1.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_病__原_体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或人有_传__染__性_、_流__行_性__等特点。
展示
1.流行性感冒 2.足癣 3.肺结核 4.甲亢 5.糖尿病 6.夜盲症 7.白化病 8.冠心病
---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 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1
2
3
3.某种抗体只与刺激它产生 的那种_抗__原___结合。
4.抗原被清除后,人体在一
定的时间内仍保持产生相 应__抗_体_____的能力。
5.当_同_样__的_抗原再次侵入时,
人体就会产生大量相应的
4
5
抗体,将病原体清除。
再学概念: 核心概念,要彻底梳理清晰。
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免疫类型
知识树
类型
免 预防措施 疫 与 健 康
三道防线
我不怕
病原体
三道防线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完成学案1中的 表格。接下来是大家的展示环节!
组成
功能
特点
第一道防线
皮肤 和 黏膜 。
阻挡 病原体侵,入
生来 就
分泌 杀菌物质。
有的,对 多种病原体有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
艾滋病(AIDS)全称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由艾滋病病毒(HIV) 引起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
在于体液中,因
此传播途径主要 有_性__传_播_、血__液_传__播、 _母__婴_传__播___三种。
安全用药
药品分为处方药与 非处方药。
安全用药
禽流感
面对禽流感,我们该怎么做? 请同学们认真分析,
完成学案14、15。自己完
成之后,小组内要进行探讨。 期待大家更精彩的表现!
当一种传染病流行的时候,恐慌与逃避是于事 无补的,唯一能拯救我们的是研究它,战胜它! 1.研究发现引起禽流感的微生物是一种病毒,它的 结构包括_蛋__白__质_和__遗_传__物__质___,与人体细胞最大 的不同是_没__有__细_胞__结_构_。
体表 患该病的
对该病缺乏 沙眼、破
传染病 人或动物 接触 免疫力的人 伤风、癣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
2
完成学案11中的内容。
1
3
1.传染源是指能够_散__播_病__原_体________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_传__染_源___到达_健__康_人__
所经过的途径。
判断下述疾病,哪些是传染病?请在学
案9中标注出来。
1.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_病_原__体__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 与动物之间__传__播___的疾 病。
2.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具有_传_染__性__、
_流__行_性__等特点。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完成学案
传染病类型 10中的内容。
类型
展示
下述各项分别属于哪种免疫类型?请在
学案4中连线。
1.皮肤阻挡病原体
2.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乙肝
特异性免疫
3.唾液中的杀菌物质 4.得过腮腺炎的学生不再得腮腺炎
非特异性免疫
5.黏膜表面的纤毛清除异物
6.血液中的吞噬细胞
请同学们先认真听老师讲解,
特异性免疫: 然后小组讨论完成学案5中的问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 2.刺激淋__巴__细__胞_产生一种抵 该抗病_原_体____的特殊蛋_白__质____-
传染源
传播 途径
易感人群
常见病例
呼吸道 患该病的 飞沫、 对该病缺乏 流感、百日 传染病 人或动物 空气 免疫力的人 咳、肺结核
消化道 传染病
患该病的 饮水、 人或动物 食物
对该病缺乏 免疫力的人
细菌性痢疾、 病毒性肝炎、
蛔虫病等
血液 患该病的 吸血 传染病 人或动物 昆虫
对该病缺乏 疟疾、出血 免疫力的人 热、乙脑
展示
图中的做法分别是采取什
切2 断传播途径么措施预防传染病的? 请同学们写在学案13中.
4
切断传播途径 5
控制传染源 7
6 8
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有些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一 般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所以对传染病要尽 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以防止传染病蔓延。
病原体 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等。(引起疾病的原因)
抗原
在免疫反应中,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 物质等。(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原因)
抗体 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免疫的功能: 教师讲解,注意归纳。
自我稳定
2
1 防御感染
3 免疫监视
计划免疫:
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__预__防_接__种_____。 预防接种就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接种 到人体,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 病的情况下产生_抗__体__,获得免疫功能。
脾脏 淋巴结 胸腺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黏膜
免疫类型: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完成学
案3中的内容。接下来依然是大家
的展示环节哟!
1.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是人体 _与__生__俱_来__的,对_多____种病原体都有 防御功能。
2.特异性免疫
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功 能是_后__天____获得的,只针对_某__一_种_ __特_定__的_____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