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肺炎和嗜酸性肺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过敏性肺炎和嗜酸性肺炎”,本人有些困惑,请熟悉这两种疾病的朋友谈谈自己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当然自己也参考过一些书籍,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感觉不统一,有些书籍甚至把这两种疾病等同起来,到底应该怎么认识这两种疾病呢?

解答一: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是一组由不同致敏原引起的非哮喘性变应性肺疾患,以弥漫性间质炎为其病理特征。系由于吸入含有真菌孢子、细菌产物、动物蛋白质或昆虫抗原的有机物尘埃微粒(直径<10μ)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因此又称为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一般认为是Ⅲ型变态反应(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沉着),但肺活检未发现Ⅱ型变态反应的组织损害所特有的肺血管炎,因此,有人支持Ⅳ型变态反应(迟缓反应)观点,因为它的组织学损害在急性期是以肺泡壁为主的淋巴细胞浸润,继而是单核细胞浸润和散在的非干酪化性巨细胞肉芽肿,后期是肺组织纤维化和机化的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与Ⅳ型变态反应一致。但亦有报告指出Ⅱ型变态反应及非免疫学机理均参与此症的发病。本病多见于吸入抗原3~6小时后开始出现症状,6~8小时达高峰,24小时左右消失,如接触含真菌之稻草引起的“农民肺”,对鸟粪中动物蛋白过敏的“饲鸽者肺”等。有人报告患者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系统和过敏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是一种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疾病,其病因未明,可能与寄生虫(钩虫、蛔虫等)和药物(呋喃妥因等)所致的变态反应有关,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实验室检查可见周围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多在20%-70%。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内有白细

胞浸润,主要为成熟嗜酸粒细胞,少量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肺泡中可见细胞内含有嗜酸性颗粒和尖棱结晶的多核巨细胞。患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热、咳嗽多粘痰,伴气促和咯血。并有体重减轻、盗汗。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多在20%-70%。X线胸片显示不呈段或叶性分布的周围片状阴影,常为双侧分布(“肺水肿反转”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后48小时内症状和X线表现可迅速消失。在同一局部可反复发生,数年后变为纤维化或蜂窝状改变。胸部X片显示不呈段或叶性分布的周围片状阴影,常为双侧分布。糖皮质激素治疗后48h内症状和胸片可迅速消失。在同一局部可反复发生,数年后变为纤维化或蜂窝状改变。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常可恢复正常,因停药较易复发,故全疗程需在一年以上。

解答二:

过敏性肺炎的临床现和影像学表现

临床:

病人可无症状而只是在常规胸透或体检时才被发现,急性型可在接触抗原物质4~6小时后出现干咳、发热等临床症状。病人血液和痰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影像:

1.一侧或双肺中、下野沿支气管走行分布的斑片状云雾状阴影。呈非节段性分布。

2.两肺弥漫分布的粟粒状和网线状阴影,边缘模糊,两肺中、下肺野病灶较密集。

3.病变呈游走性,在短时间内可一处病灶吸收,他处又出现新病灶,这种病灶的暂时性和迁移性是较为特征性的X线表现,故又名游走性肺炎。

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

临床: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热、咳嗽多粘痰,伴气促和咯血。并有体重减轻、盗汗。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多在20%-70%。

影像:

表现为双下肺或胸膜下分布为主的肺实变影。CT扫描主要表现为两肺斑片状实变影,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横断面上病变局限于肺组织的周边部分是本病的特征性CT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