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说课稿评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说课稿

襄州区六中赵静

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劝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等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新教材编写分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倾向,一重视诵读,二重视积累。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2、《劝学》一文的教材地位:

《劝学》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第三单元的一篇古代议论性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的好材料。加之本文文质兼美,在写法独特,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

二、说学情

处于高一下期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高中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始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学生目前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存有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有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都不感兴趣,所以,我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对《劝学》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过程确定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荀子和《荀子》相关知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二)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独立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学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基本的字词用法,能够背诵全文。

难点: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的联系,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授课,引导学生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引导学生找出每段中的比喻句,并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

3、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二)学法

1、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熟读课文,做到句读准确,流畅自然,初步理解文意。

3、五步阅读法,学生通过听读--默读--精读--研读--拓展等环节的学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思想内涵。

4、让学生在讨论、研习、合作、探究中,体会比喻论证的妙处。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列举古今中外名人谈学习、读书的名言名句,如:《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今天我再来看看儒家大师荀子是如何谈学习的。(板书)劝学。(以此导入,即可激发兴趣,也可以积累素材)(二)、简介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为劝勉,“学”即学习。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同时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四)、研习课文(五步阅读法)

1、一读正字音,把句读。

运用听录音的方法正字正音,如“輮”“槁暴”“舆”“跬步”“骐骥”“锲”等,并结合注释找出通假字,如“君子生非异也”。

2、二读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3、三读质疑解疑。(梳理知识,突破重点)

4、四读研究性学习。(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突破难点)

第一步:找观点

①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②找出各段的分论点,以分组阅读、分析的方式进行:

1)第一组齐读第二段,其他两组学生找出该段的五个比喻句,

明确:“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蓝加工

胜于

提高自己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水冷冻

冰 (2个比喻)

寒于

学习的意义

“輮木为轮”直木輮

.

“木受绳则直” 木绳

直改变自己

“金就砺则利”金砺

利 (3个比喻)

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2)约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第二段。

3)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即: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5个比喻)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10个比喻)

第二步:讨论归纳论证方法。

提问: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 “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寓言,寓言是设喻的一种。

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种说明事理的设喻方法,用于论证,即“比喻论证”。

5、五读拓展延伸。(在这一环节中解决情感目标)

课文中提到上古时代人们的发明创造是什么?(“舆马”“舟楫”)

古时候我国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当时这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人们真的可以登上月球。靠的是什么?(宇宙飞船)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情况。(“善假于物“)结论:人类成长、现代科技进步,都离不开外物的帮助。这印证了荀子在几千年前提出“善假于物“的观点,当然要具备“善假于物“的能力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所以荀子提出的“劝学”这一观点仍然适用于我们当今社会。

(五)、课堂小结:

《劝学》以“学不可以已”为中心论点,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某些正确的观点,也体现了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更加热爱学习,更加自觉地学习,从而使自己的思想、人格更加完善。(六)、作业。

1、结合荀子的《劝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是:“善假于物”——读《荀子•劝学》有感

2、巩固背诵全文

附1:教学设计依据: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散重难点,既有利于学生从大处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又能形成学习文言文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