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大枣文化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哈密大枣营养价值
哈密是新疆著名的瓜果之乡,这里不仅因盛产哈密瓜驰名中外,而且还以盛产哈密大枣誉满天下。早在大清朝光绪年间,广东南海诗人张荫恒就曾留下“枣大疑仙种”的赞美诗句。
哈密大枣是红枣家庭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优良品系,是在新疆哈密山南平原戈壁的特定气候条件下生成的果中珍品。该果个大饱满、色泽红润、核小肉厚、甘甜爽口。据西北农大实验中心测定:哈密大枣平均单个鲜重17克,最重可达32.1克,出肉率96%,总糖含量69.71%,明显优于内地大宗枣品种。哈密大枣的显著特点是:果实个大、肉厚、皮薄,含糖量高,富含锌和维生素,色泽紫红具光泽,无污染,甘甜爽口,宜于鲜食和制成干果。
哈密大枣还可煮食,泡汤、加工罐头、制作枣羹,并能入药,中药称“白益红”,有“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平胃、通九窍、久服轻身延年”之功能。具有提神保肝,增加气力,补血养颜,润肺生津,养胃键脾的作用,对成年人的保健,儿童的发育,尤其对用脑过度,免疫力下降,气血不足,见光少的人有明显的滋补效果;尤其对贫血的妇女、儿童补血效果显著。使用方法:可生食、泡茶、炖肉、泡酒、煮稀饭、蒸年糕、包粽子等。哈密大枣乃果中珍品,名噪哈密,誉满全疆,历代哈密王将它作为贡品,献于清廷。是历代西域之贡品。
2、哈密大枣的传说
传说,当年周穆王巡游西域,路过哈密五堡,在围观的人群中,见有一位身材高挑,深眼窝、高鼻梁、棕黄头发的姑娘格外抢眼。周
穆王看着姑娘,又看看周围的人群,发现这里的人长得与中原人大不相同,忍不住问姑娘:“你们是这里的土著吗?”姑娘微笑着说:“我们已在这里生活很多年了。”周穆王点点头,又问:“我一路走来,总感到你们跟葱岭、楼兰一带的人很像,是不是一个祖先?”姑娘吃惊地说:“陛下说得一点不错,那里的人的确是我们的祖先。我们这一支来到哈密盆地,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姑娘说着,把手中的一个石盘往周穆王跟前一举,说:“请陛下尝尝我们的枣吧。”周穆王低头一看,惊叹道:“呵,这么大的枣,走遍华夏,尚未见过。”随即小心地拿起一个,放进嘴里慢慢嚼了起来。姑娘与众人一看,穆王已陶醉得闭上了眼睛。许久,周穆王缓缓睁开眼睛,连声赞叹:“妙哉,妙哉!这是什么枣?”姑娘忙答:“这是我们这里的特产,最早是野枣,现在我们已自己种植了。”周穆王感叹:“真想不到,西漠有如此好枣。看来,这里气候干燥,烈日当头,居然因此别有造化,也是天意。”
3、引进种植的历史考证
关于哈密大枣的栽培历史,据1993年9月出版的《哈密地区林业志》记载:红枣的载培历史不详,作为引进栽培品种,它的栽培历史有几种说法,即有说光绪六年,左宋棠来疆引进;也有说与清朝统一新疆实行年班制度有关,回王入京朝见,带回了枣种;还有清光绪年间,宗师矿务铁路局主事张恒荫谪戍新疆,据他在《二月朔日哈密王席上三十韵》的诗中“枣大疑仙种”的记述,推测哈密大枣至少有百余年的历史。该收还转载《新疆森林》一刊中记载:“红枣在新疆安
家落户,根据清朝乾隆年间叶椿园《西域见闻录》记述,已有二、三百年栽培历史”。“哈密大枣由陕西、甘肃引入、首先栽入王爷果园,随后在五堡和庙尔沟等地才逐渐栽培开来”。1997年月10月《哈密地区志》记载:红枣引进栽培历史有250-300年。
据哈密历史和地理学家顾正清前辈的考证,从他查找史书记载来看,哈密贡枣起于唐代。据《大明统一志》哈密卫中记载:土产一节中记有香枣。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伊于郡,土贡,香枣,胡桐律,阴牙角。据《中国经营西域史》第三章唐之经营西域及政策一列州府,甲、伊州贞观四年(630)置,本州土贡:香枣、阴牙角、胡桐律。从以上史书证明看哈密贡枣最早在贞观四年(630)算起为距今1368年,若以开元盛世之719年(开元七年)算的话,至少亦在距今1200年,虽然前后相差80多年,看来唐代贡枣实属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