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
刘完素ppt课件
![刘完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6d9e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1.png)
目 录
• 刘完素简介 • 刘完素的主要贡献 • 刘完素的医学思想与哲学基础 • 刘完素的医学思想在当代的应用价值 • 刘完素的医学思想与文化背景 • 刘完素的其他相关研究与评价
01
刘完素简介
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刘完素生于金朝,是金元 时期的著名医学家。
教育经历
他从小勤奋好学,自学成 才,师从多位名师,积累 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05
刘完素的医学思想与文化背景
地域文化对医学思想的影响
地域文化背景
刘完素生于宋金时期,河北河间地区,该地区处于中原腹地,经济、文化均比较发达,为他形成独特 的医学思想提供了基础。
地域文化特点
中原地区人民性格豪爽、好客,思维活跃,善于交流,这些特点在刘完素的医学思想中得到体现,他 的学术思想开放、活跃,兼收并蓄。
强调修身
刘完素认为修身与治病同样重要,他的医著中不仅有治病的方法 ,还有关于如何修身养性的建议。
格物致知
刘完素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来获得知识 ,这种“格物致知”的方法与儒家思想中的“实事求是”相类似。
与道家思想的联系
道法自然
刘完素在治病时强调顺其自然,不强行干预,这与道家思想中的 “无为而治”有相似之处。
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刘完 素学术思想演变过程的研究不足,对其与同时代医学家 的交流和影响的研究不够深入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价值
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刘完素的学术思想演变过程,探讨 他与同时代医学家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他在中医临床方 面的具体实践和经验。
研究价值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刘完素的医 学思想和成就,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借鉴和指导,推动 中医学科的发展。
【中医各家学说】刘完素
![【中医各家学说】刘完素](https://img.taocdn.com/s3/m/27a2fb24aaea998fcc220e81.png)
“寒主拘缩,故急痛也。寒极则血脉凝 冱反见土化制之,故坚痞而腹满也 ” 。
《素问玄机原病式·寒类》:“然病湿过 极则为庢,反兼风化制之也;风病过极则 反燥,筋脉劲急,反兼金化制之也;病燥 过极则烦渴,反兼火化制之也;病热过极 而反出五液,或为战栗恶寒,反兼水化制 之也” 。
“夫燥渴之为病也,多兼于热”。 火热化燥——风能胜湿,热能耗液。 “故火热胜,金衰而风生,则风能胜湿,
热能耗液而反燥,阳实阴虚,则风热胜 于水湿而为燥也”。
“大肠受热,化成燥涩”。 “俗云皴揭为风者,由风能胜湿而为燥
也” 。 (血燥生风) “风热耗损水液,气行壅滞,不得滑泽
喘:“火气甚为夏热,衰为冬寒。故病寒 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甚而息粗。又寒 为水阴,主乎迟缓;热火为阳,主乎急数。 故寒则息迟气微,热则息数气粗而为喘 也”。
呕:“胃膈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 也”。
胕肿:“热胜肉,而阳气郁滞故也”。 疼痠:“酸疼也。由火实制金,不能平木,
பைடு நூலகம்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所至为 疡胗身热……为惊惑,恶寒战栗,谵 妄……为悲妄衄衊”。
治疗当用清凉之剂《素问》所谓 “风淫于内,治以辛凉”。
“阳热暴甚而目暝昏眩,虚为热证明矣, 岂可反言肾虚为冷,而以热药养水耶?况 水少不能胜火,又服热药,宁无损欤!”
“病本热而无寒,又得热药,则病热转 甚”。
“岂可见病已热,而反用热药,复言养水 而胜心火者,可谓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 易而求诸难,深可戒哉”!
战栗“此由心火热甚,亢极而战,反兼水 化制之,故寒栗也。然寒栗者,由火甚似
水,实非兼有寒气也。故以大承气汤下 之,多有燥粪,下后热退,则战栗愈矣”。
纯正道医_高尚先生_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
![纯正道医_高尚先生_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1131adb0717fd5360cdcf9.png)
#道教研究#纯正道医、高尚先生)))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程雅君提要:金代医家刘完素不仅以道自居,以道自守,更将高道之风,大德之节贯彻到行医实践中。
历代道医中,论修道之真恳,为医之精诚,刘完素堪为楷模。
但刘完素的高道大医风范,一直隐而不彰。
本文在全面分析刘完素的生平、著述以及学术思想等的基础上,阐释了一代道医刘完素。
程雅君,1972年12月生。
中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医哲学。
主题词:刘完素道医中医哲学道教学界对著名道医刘完素的研究,主要是胡孚琛、盖建民¹两位先生。
两位先生对刘完素的研究都很深入,但由于研究时间比较早,以及研究角度、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等的不同,所以主要是纲领性地梳理。
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力图用更详实的史料,并更注重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深入辨析,来/写真0纯正道医、高尚先生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宗真子,自号通玄处士,又号河间居士。
北宋宣和二年(1120),出生在河北省肃宁县,三岁时全家迁至河间县居住。
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灭辽,次年又灭北宋,刘完素遂为金朝之民。
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逝世,享年八十岁。
刘完素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金元四大医家之首。
由于倡导/火热论0,用药多寒凉,而成为/寒凉派0的开山祖师。
金元四大医家中的张从正、朱丹溪都可谓刘完素的徒子徒孙。
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6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0故研究中医学离不开金元医学;研究金元医学,刘完素是重中之重。
但是,现在有关刘完素的研究,大多重其医而略其道。
即使有个别涉及道医刘完素者,未免有挂一漏万之弊。
而刘完素无论是察其为人、还是观其治学都深受道家、道教的影响,堪为道医之大、之纯正者。
更况,刘完素与稍后于他的同时期医家张元素,一道医一儒医,是传统医学从道医向儒医转化的标志性人物。
因此,从中医学角度,深入理解刘完素的道家道教思想是从医学与哲学的更高角度来看刘完素及其医学思想;从道家道教角度,则是研究道医之必须。
金代名医刘完素简介
![金代名医刘完素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95a2bdd240c844769eaee48.png)
上把早见于《内经》的“中药归经”一说作为运用中药的原则,使《珍
珠囊》成为中药史上一部重要的药理学著作。明朝李时珍给予张元
素很高的评价“:大物医理,灵素之下只有张元素一个。”其弟子李
杲、王好古都是金代的名医,其中李杲在张元素医学理论基础上创
了学术气氛,树立了争鸣、创新的新风气。当然,这也与金代的统治
政策有关。金代设置专职的药政机构,有掌进汤药茶果的尚药局,
掌诸医药的太医院,掌进御汤药的御药院和掌合发卖汤药的惠民
司,同时在全国各地还设有专门的医学学校。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医学事业的发展。
学医,但久不知名,后来因治好了当时名医刘完素的病而声名远
扬。他善于学习前辈医学家的长处,同时又有自己独特 创造,其
中突出的一点,是平时给人治病不用古代的验方。他说“:因时间不
同,古今异轨,古代的验方治不了今天的新病。”他的一句名言即
“古方新病不相能”。他著有《珍珠囊》,这部著作讨论了一百种药
刘完素,字守真,河北河间人,金代杰出的医学家,中国医学史
上寒凉派即河间学派的创始人,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
气宜保命集》、《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等书。《素问玄机原病
式》是其集平生精力所著的代表作,特举288字,注2 万余言。他在
治病上强调主人性命者是人自己,人的寿命长短都是自己所为。既
立了内伤学理论和补土派,著有《脾胃论》一书。
金代正是由于这样的名医辈出,才使医学事业获得了迅速的
发展,成为金代科学技术领域内一支绚丽多姿的奇葩,成为中国医
学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后世影响极大。各种医学学派的创
刘完素开郁的故事
![刘完素开郁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7dbd42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a.png)
刘完素开郁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刘完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渐渐声名鹊起,名扬一方。
刘完素也是一心为民,本着悬壶济世的宗旨,治好了很多病人,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但是,突然有一天,刘完素偶感风寒,呕吐好几天,不能进食,从此一病不起。
本来想着凭借自己的医术,很快就能治好,谁料想,接连吃了几副汤药,病情非但没有见好,反而越发的严重起来。
这令刘完素大惑不解——自己能治好别人的病,为什么治不好自己的病呢?
正在刘完素愁肠百结,无计可施之时,门外走进一人。
此人也是一位名医,而且和刘完素名字一模一样——张完素。
这张完素何许人?易州(今易县)神医,与刘完素齐名。
张元素本是晚辈,开始行医没什么名气。
当他听说刘完素一病不起,自己不能治愈,名义上是前去探望,其实是想大显身手,借此扬名立万。
当张完素说明来意之后,刘完素却面对墙壁,对来人不屑一顾。
张元素直言道:“前辈,您又何必对我如此不客气呢?”遂给刘完素诊断脉象,问清服药情况,纠正说:“您服的药是主寒的,只会越服越重;你应该服用某某药,马上就能治愈。
”刘完素听了他的理论,大为叹服,按他的方子服药,病很快就好了。
张元素从此也一举成名。
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件事也让刘完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于是虚心请教,两人互
相切磋医术,技艺不断增进,成为莫逆之交,被下乡百姓传为佳话。
河间学派名家
![河间学派名家](https://img.taocdn.com/s3/m/76a9578dd0d233d4b14e6947.png)
河间学派名家河间学派是以宋金时期河北河间著名医家刘完素为代表的医学流派。
以《内经》理论为指导,以阐述火热病机,善治火热病证而著称于世。
倡“六气皆能化火”说,治病善用寒凉,世人亦称之为寒凉派。
刘完素,金著名医家,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医方精要宣明论》《三消论》等。
他的火热理论,源于《素问。
热论》和《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其主要内容为“六气皆能化火”,临床分表里证辨治之,火热在表,治以辛凉甘寒;火热在里,用承气诸方;表里俱热,用防风通圣、凉膈以两解之。
自完素以后,讨论火热证的理论方药便自成体系。
马宗素,《宋以前医籍考》云:“宗素亦金人,当得亲炙于守真之门者”。
其著《伤寒医鉴》一书,从伤寒病的角度来宣扬刘完素的火热论,大张刘氏“人之伤寒则为热病,古今一同,通谓之伤寒”(《伤寒医鉴。
论六经传变》)及“六经传变皆是热证”(《伤寒医鉴。
论汗下》)之说。
荆山浮屠,《明史。
方技。
戴思恭传》云:“震亨……学医于宋内侍钱塘罗知悌,知悌得之荆山浮屠,浮屠则河间刘守真门人也”。
可知其学一传于罗知悌,再传于朱震亨,使河间之说由北方而传到南方。
罗知悌,宋濂《丹溪先生墓表》云:“罗司徒知悌,宋宝祐中寺人,精于医,得金人刘完素之学,而旁参于李杲、张从正二家。
尝言医学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
兼之长沙之书,详于外感,东垣之书,详于内伤,必两尽之,治病方无所憾,区区陈、裴之学,泥之且杀人。
”弟子朱震亨沿袭其说,尤重相火为病,大倡“阳有余阴不足论”,治疗强调滋阴降火,而开后世滋阴一派的先河。
略先于朱震亨而私淑刘完素之学者,有葛雍、馏洪、张从正及弟子麻九畴、常德等。
葛雍,字仲穆,《医籍考》云:“编《河间刘守真伤寒直格》三卷,亦为传河间之学者。
”馏洪,著《伤寒心要》一书,《伤寒辨注》云:“其论伤寒,大率以热病为主,此得河间之一偏。
”以上二家,虽非刘完素门人,却是最守刘完素火热论的,其著作之内容,虽多寡悬殊,然立论之旨,与马宗素之《伤寒医鉴》几无二致。
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
![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ddc0412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4.png)
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引言刘完素(1311年-1375年),字文忠,号定庵,南宋末年至元初期间的著名医学家。
他以其在热病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刘完素在治疗热病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热病概述在刘完素所处的时代,热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发汗、口渴、头晕等症状。
根据当时医学理论,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出现了“邪气”,需要通过药物来调理身体恢复健康。
刘完素治疗方法中药调理刘完素主张使用中药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他认为不同人体质对于中药的反应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他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板蓝根、银花等。
温针灸法刘完素还善于使用温针灸法来治疗热病。
他认为通过灸疗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他经常使用的穴位包括合谷、三阴交等。
饮食调理刘完素在治疗热病时也非常注重饮食调理。
他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他建议患者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案例分析以下是刘完素治疗一位患有急性热病的女性患者的案例分析:患者信息•姓名:李小红•年龄:30岁•症状:高热、头晕、发汗治疗方案1.中药调理:根据李小红的个人情况,刘完素开了一副由黄连、板蓝根和银花组成的中药方剂供她服用。
2.温针灸法:刘完素选择了合谷和三阴交这两个穴位进行温针灸治疗,每天进行一次。
3.饮食调理:刘完素建议李小红多喝温开水,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李小红的症状逐渐缓解。
她的体温回到正常范围,头晕和发汗情况也明显减轻。
在刘完素的指导下,她继续按时服用中药并进行温针灸治疗。
最终,她完全康复。
结论刘完素在治疗热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提出了中药调理、温针灸法和饮食调理等方法。
这些方法在当时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刘完素的经验对于现代医学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意:此文本是根据任务名称生成的模拟文章,与真实情况无关。
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
![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https://img.taocdn.com/s3/m/4b940fafa58da0116d174935.png)
金元四大家之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约生活于1110-1209年。
是金时的河间人,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刘河间”。
他是当时名声显赫的医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自幼聪慧,耽嗜医书,因母病,三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学医,是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的创始人。
在理法上,他十分强调“火热”之邪治病的重大危害,因此,后世称其学说为“火热论”;治疗上,他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故后世也称他作“寒凉派”。
刘完素生活在宋末金初,当时,中国的医学发展经过了盛唐时的辉煌成就和宋代的普及之后,形成了很多的学术派别。
各派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是医学史上的诸“医”百家的时期。
所谓“金元四大家”,就是当时最为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学派。
他初曾拜陈先生(陈师夷?)为师,学成后独立行医,声誉渐隆。
其为医,独好《素问》,朝夕研读,手不释卷,终得要旨,并根据其原理,结合北方环境气修特点,及民众饮食醇厚、体质强悍的特性,围绕《内经》病机十九条,倡伤寒火热病机理论,主寒凉攻邪,善用防风通圣散、双解散等方治疗,名盛于大定、明昌年间(1161~1195年)。
金彦宗曾三次征聘,坚辞不就,章宗爱其淳素,特赐号为“高尚先生”。
随着他的创新理论广泛流传,师从者甚多,先后有荆山浮屠、葛雍、穆子昭、马宗素、镏洪、常德、董系、刘荣甫等从之,私淑者也不少,如张从正、程辉、刘吉甫、潘田坡等,最终形成明显的寒凉攻邪医风。
开创了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金元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河间学派”。
刘完素学术思想总结
![刘完素学术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31f3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3.png)
刘完素学术思想总结刘完素(1897年-1966年),原名刘师端,字任闵,号完素。
广东蕉岭人。
中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哲学家,被誉为“中国新儒学开创者”。
其学术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流派,提出了“四维人格”、“四维人道”,对国家、社会、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完素学术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四维人格”,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心”,而“心”包含了情感、理性、意志和道德这四个方面。
他主张人应该全面发展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具备道德修养、理性思考、感情丰富、意志坚定的完整人格。
他还指出,“心生六欲”、“移情波动”,人的情感是永恒存在的,而人的理性、意志和道德能力决定了人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情感,从而实现完整的人格发展。
在刘完素看来,人的发展不仅是个体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他提出了“四维人道”,包含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
他认为,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帮助来实现,同时,个人的道德行为也会对家庭、社会和国家产生影响。
因此,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他主张个体要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刘完素的学术思想还涉及到了教育领域。
他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完整的人格,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此外,他也主张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总的来说,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他提出的“四维人格”和“四维人道”理论,为实现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指导。
他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完素ppt课件
![刘完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73cf3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04.png)
学术思想 - (1) 火热论
• 宋时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疗 - 辛燥药物的滥用. • 把《内经》理论,《素问》“病机十九条”中有关火热的论述的启发外,认为疾病多因
火热而起,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及“五志化火”理论。
• 认为火热为病能相兼各气,各气为病又都能同化转归为火.同时火热又能衍生各气;由 五志过极而导致的疾病.病机都与火热有关。刘无素在治疗上善用寒凉之剂,创造了一 整套治疗方法,把外感火热病证分为表证、里证和表里同病.治疗上分别采用发汗解表、 下法和表里双解等方法。 并且,重视针灸治法,以火热论思想指导针灸临床。
1)对消渴病 (Diabetes) 强调了清除肠、胃、心诸脏腑之热而补肾水之衰,是主要治法。若津液 得生,燥热得去,则消渴自除。 2)中风 - 是阳盛阴虚、心火暴盛、肾水虚哀的病机所产生的。 *六气(风寒署湿燥火)
(2)脏腑六气病机说
1.刘完素将《内经》的理论具体化,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一样,也有五运六气的兴衰 变化,把五脏之病归于五运.把人体脏腑的虚实与六气的变化相联系,创立了脏 腑六气病机说.
b)该书倡导《内经》“亢害承制”理论,五行学说生克制化理论进一步深化、发 展,应用于疾病的病机研究及治疗之中,这为认识疾病变化本质与表象的关系, 开拓了一条新路。
*该书为刘完素的代表作,问世后,影响日益扩大,成为金元医学创新理论兴起的 重要开端。本书对现代中医临床有重要指导作用。
2. 《宣明论方》
学术思想
刘完素的治疗用药特点:
• 对病机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 虽然他以寒凉派著称。在临证中又能非常重视辩证. • 用药全面合理,主张因人、因时、固地而异进行辩证施治,对
当时轻视理论、滥用“局方”的倾向起到了纠正作用。 • 根据刘完素提出的玄府气液学说,他重视治疗中开发郁结,保
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
![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3a179dd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e.png)
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
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饮食调理:在患病期间,刘完素会优先选择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蛋白质等,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抵抗病菌。
同时,她还会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减轻不适感。
2. 药物治疗:刘完素通常会经过医生的诊断后,使用开具的药物进行治疗。
她会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确保药物对病情的效果。
3. 休息调整:刘完素会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尽量减少体力和精神上的消耗。
她也会避免与他人接触,以免传染病菌。
4. 温水热敷:在发热期间,刘完素会用温水进行局部冷敷,有助于降低体温和缓解不适。
但她会注意不要让水温过高,以免造成灼伤。
5. 保持室内清洁:为了避免细菌滋生,刘完素会定期打扫居住环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她也会注意常用物品的清洁和个人卫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刘完素的热病治疗经验,每个人的情况都可能不同,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以医生的指导为准。
如果出现严重症状或病情持续恶化,应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刘完素
![刘完素](https://img.taocdn.com/s3/m/baa667f34693daef5ef73d09.png)
“河间之学”问世后,成为金元医学理论突破的先锋,对后人影响很大。张元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等都程度不同地吸收刘氏之学,再加以发挥,在不同的领域创立了新的理论,形成金元“理论争鸣”的繁荣景象。如张从正继承刘氏寒凉攻邪之旨,创立了“攻邪论”;张元素重视刘氏运用运气学说的思想,将其基本原理作为建立药物理论体系及脏腑辨证学说的基础;朱震亨遥承“河间之学”寒凉祛邪的思想,又综合“易水”扶正的内容,以滋阴降火为主旨,建立了“滋阴学说”。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三消论》(附《儒门事亲》),《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河间刘先生十八剂》、《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刘河间医案》等。后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
刘完素
刘完素是金代著名医学家,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在学术上有创新精神,对后世有很深远的影响。
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宗真子,居于金代的河间(河北河间市),故又名刘河间。号河间居士,又号通元处士。生于公元1120年(金·天辅四年),卒于公元1200年(金·承安五年)左右,享年80岁。
刘完素约在60岁以后,对医学更加精通,医术也很高明,造诣很深,以其高明的医术闻名于世。在其晚年时(1176-1200),70多岁以后,因其医学闻名,学有成就,金代的章宗皇帝曾三次征召他去朝庭作官,但他三辞不就。章宗爱其淳素,特赐号为“高尚先生”。在其死后,家乡人民在其故里为其建立了祠堂和墓碑,以示纪念。据说现在河北的河间市刘完素的故里,还留有这些遗迹。
刘完素的学术贡献
![刘完素的学术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787617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1.png)
刘完素的学术贡献刘完素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立了河间学派,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刘完素生活在北宋末年和金朝时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提出了一系列以养阴清热为主的医学理论,创立了河间学派,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提出了“六气皆能化火”的理论。
刘完素认为,人体内的火热病机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进一步指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转化为热邪,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这一理论对于后世医学在认识和治疗火热病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提倡“运气学”理论。
刘完素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节气更迭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运气学”理论,探讨了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后世医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4.提出了“亢害承制”的理论。
刘完素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亢害承制是人体内在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如果这种机制失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这一理论对于后世医学在认识和治疗内脏器官疾病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创立了“玄府学说”。
刘完素认为,人体内的玄府是汗孔的部位,也是气血流通的场所。
他进一步指出,玄府的开合与气化活动密切相关,玄府的开合异常会导致气血流通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这一学说对于后世医学在认识和治疗汗孔疾病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刘完素在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和中药学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提出的系列学术思想为金元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后世的医学研究和治疗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完素
![刘完素](https://img.taocdn.com/s3/m/472f3627915f804d2b16c1f8.png)
基本内容:
①、风火皆属阳,热甚则能生风,以热本,风为
标;
②、火热同类,火之渐为热,热之极为火;
③、湿病本不自生,多因火热怫郁、水液不能宣
行传化,停积而成; ④、燥虽属秋阴,异于寒湿,反同火热,风胜湿, 热耗液即能致燥; ⑤、寒热之性相反,但也有寒气闭郁,阳气怫郁 不能通达,郁而化热,不可言为寒。
㈢、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外感病,更多地反映了内热热病。
如:热生风
热生湿 热生燥
中风
水肿 便秘
2、六气既是病因学概念,亦是病理学 的概念,反映了人体疾病的变化的机理。
例如小儿急惊风,热极生风,出现 惊悸、抽挛为风的征象。这里的风实质 是肝风,更多反映了五行五脏的病理本 质。 如 东方木,主风,属肝;
北方水,主寒,属肾;
西方金,主燥,属肺; 南方火,主热,属心; 中央土,主湿,属脾。
寒能清热 凉燥→杏苏散
燥病
温燥→桑杏汤
4、寒与火热
寒邪使阳气怫郁,不能宣散
寒
热极似寒
火热
感冒寒邪内伤生
-→阳气怫郁不能宣散-→郁而生热
冷之“冷热相兼”
即所谓“人之伤寒也则为病热”《内经》
阳厥证:
阴盛阳衰---身凉不渴,脉迟细而微弱
热厥危证:
身冷,惟心胸处尚暖,脉微而昏冒欲死者
治疗:
黄连解毒汤、凉膈散、白虎汤
名曰消中;
若渴而饮水不绝,脚消瘦而小便有脂
液者,名曰肾消”
对病机认识: “如此三消者,其燥热一也,但有微甚耳” 治疗: “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
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
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
利而不涩,则病己矣”
现代:
刘完素
![刘完素](https://img.taocdn.com/s3/m/132bbb0b192e45361066f533.png)
完 素
●燥与火兼化——津枯肠燥多兼便秘内热
●火热化燥——火热伤津则化燥
大肠受热——化成燥涩——大便干涩
——养阴退阳——凉药调之,禁乌附之热药
燥病病因与临床表现
●热盛伤津 ●吐泻亡液 ●风邪偏胜, ●寒凉收敛,气血不通,闭塞腠理 ●皮肤无汗干燥或燥裂 ●肢体麻木不仁 ●大便干涩等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中中 医医
刘完素
各 各 家
导学
●刘完素深入研究《内经》,重视
家学
中医基础理论探讨,结合临床实
学说
践,标新立异,勇创新说
说
●阐发火热论,提出六气皆能化火
观点,补充燥证病机
刘
●首倡内风,发明辛凉与甘寒解表
完
及表里双解大法,表里分治火热
素
病
●创制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芍
药汤等名方
●开创了金元时期中医学发展的新
中中
配伍特色
医医
各各 家家 学学 说说
●辛温药与苦寒药相配伍,治疗外感风邪化热或兼有里热证 ●风药与清热药合用治疗火热病,体现了《素问·六元正纪大
中
⑶燥与火热
医
各
家
学
说
刘 完 素
中中 ●补充燥气为病——《原病式·燥类》
医医 各各
“金主于秋而属阴,其气凉,凉极天气清明,而
家家 万物反燥,故燥若火,是金极而反兼火化也,故
学学 病血液衰也,燥金之化极甚,则烦热气郁痿弱”
说说 ●指出燥邪性质——“金燥属秋阴,性异寒温,反
同于风火热”
⑶燥与火热
刘 ●燥与火同化——燥极生火热(燥盛则干)
学 ●在《内经·热论》《伤寒论》基础上,提出
说 ◆六气皆能化火 ◆五志化火
刘完素火热论的基本内容
![刘完素火热论的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20b112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c.png)
刘完素火热论的基本内容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的火热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刘完素火热论的基本内容:1.火热为病之因刘完素认为,火热为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感受外界火热之邪,或者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体内阳热过盛,进而产生一系列热性病变。
他认为,外界火热之邪是导致人体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高温、暴晒、熏烤等都可能引发火热为病。
同时,体内脏腑功能失调也可能导致阳热过盛,如饮食不节、情绪失调、疲劳过度等都可能引起体内火热之邪的生成。
2.火热病机刘完素认为,火热病机的关键是阳热过盛,扰乱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进而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
他认为,火热之邪容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表,从而引发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疮疡等症状。
同时,火热之邪也容易耗伤人体津液,使人口干渴、大便干燥等。
3.火热证治刘完素认为,治疗火热为病的关键在于清除体内阳热之邪,恢复阴阳平衡。
他提出了一系列治疗火热为病的方法,如清热泻火、养阴生津、疏风散热等。
同时,他还强调了调理脏腑功能的重要性,如调理脾胃、疏肝解郁等。
4.火热病证分类刘完素根据火热病的特点和表现,将其分为外火和内火两大类。
外火包括风热、暑热、湿热等;内火则包括虚火、实火、郁火等。
不同类型的火热病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治疗方法。
5.火热病防治刘完素认为,预防和治疗火热为病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和诱发火热之邪的因素,如高温天气、辛辣食物等。
同时,还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饮食起居的规律性、适当锻炼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火热为病的发生。
总之,刘完素的火热论揭示了火热为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理论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现代医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名医 刘完素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 刘完素 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4e6e2e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6.png)
古代名医刘完素生平简介姓名刘完素字守真别名刘河间去逝时间暂无资料。
所在朝代无出生地区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主要成就“六气皆能化火”学说擅长领域用寒凉药治疗伤寒代表作品《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刘完素简介: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刘完素故后世又称其为刘河间。
大约生活在北宋末年至金朝建立初期,即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至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之间,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为后世所称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医家。
二、人物介绍: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
他从25岁开始研究《内经·素问》,直到60岁从未中断,学识渊博。
他据《素问》病机19条,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
故治法上多用寒凉药,并创制了不少治疗伤寒病的方剂,对后世温病学说有所启发。
为中医学各学派的创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著作: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年)15卷,《素问玄机原病式》(1186年),《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1186年)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三消论》《附《儒门事亲》》,《素问药注》(已佚),《医方精要》(已佚),其他托名刘完素的著作还有《习医要用直格并药方》、《河间刘先生十八剂》、《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刘河间医案》等。
后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统编成“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医家的著作。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建国以来,曾对刘完素著述进行了一些整理和研究,重新出版其部分专著,发表了不少研讨刘完素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的论文,从而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为了进一步总结整理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中国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使其更广泛地运用于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出版《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之机,对刘完素的原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文》《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三消论》《保童秘要》共7本,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校注和研究,编成《刘完素医学全书》。
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
![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4c02a8c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6c.png)
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刘完素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的理论,创立了“火热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热病治疗经验。
以下是关于刘完素热病治疗经验的介绍。
一、火热论的基本观点刘完素认为,热病的发生是由于体内阳气过盛,导致火热内生,火热燔灼气血津液,形成一系列热证。
因此,治疗热病的关键在于清热解毒,使火热之邪得以清解,从而恢复阴阳平衡。
二、治疗热病的原则清热解毒:刘完素主张使用寒凉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石膏等,以清热解毒,清除热邪,达到阴阳平衡。
扶正祛邪:在清热的同时,还要注意扶正祛邪,使用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等法,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
早治早愈:刘完素强调热病要早期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争取早日康复。
三、热病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刘完素主张使用寒凉药物,如黄连、黄芩、黄柏、石膏等,以清热解毒,清除热邪。
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刘完素认为,针灸可以调畅气机,疏泄火热,治疗热病。
他提出了“泻南方、补北方”的方法,即泻心火、补肾水,以达到阴阳平衡。
饮食调养:刘完素认为,饮食调养对于热病治疗非常重要。
他主张使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四、热病的预防刘完素认为,预防热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他提出了以下预防措施:调节情绪:避免过度愤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环境中。
节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锻炼身体: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刘完素的热病治疗经验以“火热论”为基础,强调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早治早愈等原则,采用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养等多种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他还提出了热病的预防措施,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热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把人体的内生六气与四时五运六气联系了起来,并且强调 了内在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认为脏腑内生六气有变化,脏 腑之间的生理平衡就被打破,随之表现为相乘而病,非旦如 此.还由于脏腑六气之间的相干而影响其他脏腑而产生病变。 由于各个脏腑本身的特异性.各个脏腑的虚实表现也各不相 同.相同的症状表现在某一特定的脏腑为实,在另一特定的 脏腑则为虚。这一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每一脏腑的特殊 性。
金 元 刘四 完大 素家 之
中国医学史
首
背景
宋金医学界最早敢于创新,为后世所称金元四大家中 的第一位医家。
十二岁父得伤寒,请医不到、归天而去,守真眼望亲
刘完素,河间人(河北省河间县),故后世又称刘河 间。约生于北宋年至金朝建立初期 (1120–1200)。
人被病魔夺走命。 刘完素自幼聪慧,家境贫寒,耽嗜医书,因母病,三 次延医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学医。 二十五岁时研习《黄帝内经》,研究五运六七,,独 好《素问》,为“寒凉派”的创始人。 “章宗皇帝三聘不起,御高尚先生” 通玄处士 - 崇尚道家 - 调养之法, 内丹理论。
1)对消渴病 (Diabetes) 强调了清除肠、胃、心诸脏腑之热而补肾水之 衰,是主要治法。若津液得生,燥热得去,则消渴自除。 2)中风 - 是阳盛阴虚、心火暴盛、肾水虚哀的病机所产生的。 *六气(风寒署湿燥火)
(2)脏腑六气病机说
1.刘完素将《内经》的理论具体化,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一样, 也有五运六气的兴衰变化,把五脏之病归于五运.把人体脏 腑的虚实与六气的变化相联系,创立了脏腑六气病机说.
《素问病机宜保命集》所论病机之“气宜”,系在 撷取《素问》有关学理的基础上予以专论。刘氏 所谓“五脏所宜,五行之运行数,六气之临御化” 以及论中阐述丹天、黅天、苍天、素天、玄天之 气,特别是有关民病“气宜”(指医者施治之法与 方,与六气之病理、病理相宜)之阐论。
共三卷,是刘氏毕生医药理论和医疗经验的系统 总结。
2. 《宣明论方》
《宣明论方》中医方剂著作,记载于中医文献
里。
共十五卷。撰于1172年。 将《素问》的61病方照原文作了分析和制定出
方。并结合前人的临床经验一一制定处方是大 胆的尝试。不仅补充了《素问》所记病候缺乏 方药的不足,并反映出刘氏偏重寒凉、降火益 阴为主的治疗大法。
3.《素问病机宜保命集》
**天有六气(风寒署湿燥火)地有五运(水火土金木)
3. 亢害承制论
刘完素发挥了《内经》的 “亢害承制”理论。 刘完素以五运的承制关系来解释人体病理变化中本质与现象的
内在联系.认为运气之间的相互承制是维持人体动态平衡的必 要条件,脏腑六气如果亢盛到一定程度而破坏了正常的承制关 系,就会产生病理变化.出现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 刘完素对亢害承制理论的阐发.不仅对人体的病理、生理和病 证的真假进行充分的说明和分析,而且对诊断和治疗也有极大 的帮助。 亢害承制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万物能在不断的运动中求得相 互平衡,维持正常活动,生化不息,是因为五运六气相互承制 的结果。正常的亢害承制遭到破坏后,也就是六气中一气偏胜, 而他气不能制约时,疾病的病理表现就各有其特殊性。
学术思想
刘完素的治疗用药特点:
对病机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虽然他以寒凉派著称。在临证中又能非常重视
辩证. 用药全面合理,主张因人、因时、固地而异进 行辩证施治,对当时轻视理论、滥用“局方”的 倾向起到了纠正作用。 根据刘完素提出的玄府气液学说,他重视治疗 中开发郁结,保持机体玄府气液宣通,在多种 疾病的治疗上都十分明确地强调了这一点。
总结
刘完素的学术观点与贡献,以阐发火热病机,强调“六气
化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为主,形成了以火热病机为 中心的一家理论。在治疗上自成系统,提出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养阴退阳、清宣郁热诸种治法,善用寒凉之 品,成为后世寒凉派的代表,为温病学说的形成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寻根求源,刘完素在金元医学创新中的贡 献是不容置否的。 ①人弟子及私淑著多,②留给后人的著作多, ③继往古医贤又能发展成独家新论 不同的理论和思想主张 =>改变了过去“泥古不化”的状况。 是希望人们能够全面实质上反映的科学辩证法.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
谢谢 !
1.《素问玄机原病式》
a)《素问玄机原病式》全书共一卷,刊于1186年。该书十 分重视运用五运六气,盛衰胜复等理论,分析阐发人体发 病特点及其规律。在病机认识上,归纳出了《内经》病机 十九条,所列病证病性的特点,得出“火热病机”为多的结 论,并创造性地提出治疗火热病应辛凉解表、泻热养阴等 原则,一改以往用辛温法治疗外感热病的百年旧习。 b)该书倡导《内经》“亢害承制”理论,五行学说生克制化理 论进一步深化、发展,应用于疾病的病机研究及治疗之中, 这为认识疾病变化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开拓了一条新路。 *该书为刘完素的代表作,问世后,影响日益扩大,成为金元 医学创新理论兴起的重要开端。本书对现代中医临床有重 要指导作用。
所创方剂民做出的突出贡献,在他死后的
几百年中,不断地为他修建庙宇,镌刻石碑,歌功颂德。 直到今天,河间县还有他的墓,“刘爷庙”重修,足见他的 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后世影响
改革的先行者--首领。思想成立较早,又缺乏可参照的内容,
相对比较单调;一方面是因为李东垣和朱丹溪在应用中有了 重要发挥,乃至形成了新说,而逐渐在人们心目中占据了主 要位置的缘故。 追随刘完素,拜其为师者甚众,较为有名的有荆山浮屠、马 宗素、穆子昭、镏洪、葛雍、董系和张从正等。这些医家史 书上都有记载而且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 1)尤其董系,当时名闻遐迩,经他治疗好的病人可数以万计。 2)后来成为金元大家之一,攻邪派的鼻祖张从正,也是刘完素 的弟子。崇拜者他还把刘河间先生未经刊行的遗著《三消论》 加以辑录是,较早的论述消渴病证治的专论。此论能保存至 今,还真是张子和的功劳。 3)朱丹溪则是刘完素河间学派的第三代登门弟子。
学术思想 - (1) 火热论
宋时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疗 - 辛燥药物的滥用. 把《内经》理论,《素问》“病机十九条”中有关火热的论述的
启发外,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及“五志 化火”理论。
认为火热为病能相兼各气,各气为病又都能同化转归为火.同时
火热又能衍生各气;由五志过极而导致的疾病.病机都与火热有 关。刘无素在治疗上善用寒凉之剂,创造了一整套治疗方法,把 外感火热病证分为表证、里证和表里同病.治疗上分别采用发汗 解表、下法和表里双解等方法。 并且,重视针灸治法,以火热论思想指导针灸临床。
4. 《三消论》
《三消论》是现存最早的消渴专书。这部分内容是刘完素
对消渴(上消)、消中(中消)、消肾(下消)理论的认 识,其中包含有许多珍贵的临床验方。
后人,对刘完素著述进行了一些整理和研究,重新出版其
部分专著,发表了不少研讨刘完素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的 论文。 进一步总结整理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使更广泛 地运用于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对刘完素的原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文》《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新刊图 解素问要旨论》《三消论》《保童秘要》共7本,进行全 面而系统的校注和研究,编成《刘完素医学全书》。后人 多把刘完素的主要著作编成 “河间六书”、“河间十书”等。
著作书籍
拜师学成后,就边行医,边研究。精心追研医理, 可以攻读《黄帝内经》,终有所悟,对《内经》 有其独到体会。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的探索和理论 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术观点。 他的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 《素问病机宜保命集》、《皇帝素问宣明论方》、
《素问药注》、《三消论》、《内经运气要旨论》 等。
历史意义
刘完素主要以《黄帝内经》为学术基础。 把《内经》〉著名的《病机十九条》。结合 “五运六气”,
提出了“六气皆从火化” + “五志化火”的观点。运用五运 六气的方法来看病及治病。 效验颇佳的著名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着。他认为没有 一成不变的气运,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疾病,因此,医生 在处方用药的时候必须灵活机变,具体分析。这些理论对 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后世影响
** 金元大家除李杲外,多为刘完素的门人,可见其 地位之高,影响之大。
刘完素,倡导气功养生之术。他熔医、道养生术
于一炉,开医学气功之先河,从而大大丰富了传 统的内丹理论(即气功理论)宝库,对后世气功 养生学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为继唐代医 学家、气功养生家孙思邈之后的又一代医学气功 宗师。刘完素所创之内丹理论及气功修炼之法, 至今仍为气功养生者所推崇,为人类的健康起着 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