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空间分析报告
GIS空间分析 实验报告模板
![GIS空间分析 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009eb83e53a580216fcfe12.png)
实验一空间量算组名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能够掌握 ArcGIS 中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及其实现原理:1.能够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进行正确的地图投影与地图单位的设置;2.能够通过不同方法实现周长与面积的量算;3.实现对面积的中心与重心的计算;4.通过查询政府公报确定福州各区县的面积,并且以此作为真实的面积,计算数字化后的面积的误差;5.在计算周长以及面积的基础上计算不同的形状指数;6.利用数据中的GDP属性,制作GDP专题地图;二、实验原理根据ArcGIS中的ArcToolBox、GeoDatabase、Calculate Geometry等实现对面状地物周长以及面积的提取,根据收集到的官方数据,作为标准以计算出面积误差,并计算出其形状指数,最后依据各个地区的GDP,制作专题制图。
三、实验设备与数据1.硬件:计算机2.软件:ArcGIS9.33.数据:GIS导论实验七福州市政区矢量图四、实验步骤(一)数据预处理1.通过Mapinfo中“工具”----“通用转换器”,将TAB格式转换成Shape格式2.已知原始数据的坐标系统为WGS84坐标系统图1 原始数据2.查看投影信息图2投影信息(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表1. 面积计算误差分析地名实际面积栅格面积误差矢量面积误差罗源县1,081,000,000 10,907,392 13,040,0001,014,000,000 61,017,408 61,200,000福州市区五、分析与讨论1、关于投影与坐标的介绍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使用经纬度来定义球面或椭球面上点的位置的参照系统,是一种球面坐标。
最常见的位置参考坐标系统就是以经纬度来量算的球面坐标系统。
地球坐标系统不是地图投影,只是对球体或椭球体的模仿。
地理坐标系统有经线和纬线组成,经纬度以地心与地表点之间的夹角来量算的,通常以度分秒(DMS)来度量。
地理坐标系统使用一个三维椭球体来定义地球上的位置,其经常被误认为是一个数据,但是数据仅仅是地理坐标系统的一部分,地理坐标系统包括角度测量单位、本初子午线和数据(数据是基于椭球体)。
ArcGIS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ArcGIS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9de35cf242336c1eb95ee1.png)
ArcGIS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医院选址及三维可视化的实现学生学号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20XX年06月2一、实验目的:熟悉数据xx、矢量分析、栅格分析、表面分析及三维分析的内容。
熟练掌握ArcMap,ArcCatalog,ArcScene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现要建立一个医院,要求其位置符合下列要求:1、距主要公路不能太远;2、距居民区不能太远,可选择内部区域;3、医院应该位于地势平坦区;4、医院的位置应该避开现有的卫生院;将符合要求的地块在ArcScene中与影像叠加,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显示。
三、实验数据:影像(可以提取土地利用数据:山地\\居民地\\其它用地) 等高线(用来生成DEM) 已有卫生院的点状分布图四、实验方案:五、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数据1、启动ArcMap,加载已有数据,影像图、DEM图以及卫生院的点状分布图。
3图12、打开ArcCatalog,新建Personal Geodatabase。
图23、在Personal Geodatabase下新建feature dataset,名为feature。
4图34、新建两个feature class,分别为line1和polygon1。
图45图55、在ArcMap中加载并xx新建立的两个图层,line1和polygon1,分别对影像中道路和居民地进行矢量化。
图66、对道路的矢量化结果6图77、对居民地的矢量化结果图8至此,数据的准备工作已完成。
数据操作阶段1、满足第一个要求,距主要公路不能太远。
对道路层进行缓冲区建立。
生成Buffer_of_文件。
7图92、满足第二个要求,距居民区不能太远,可选择内部区域注意在建立缓冲区时,Create buffers so they are 选择outside polygon(s) and include inside,以保证可选内部区域。
生成Buffer_of_polygon1_文件。
《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9a3901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c.png)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时间:2008年4月13日至2008年4月27日实验一:缓冲区分析与叠置分析实验数据:buffer analysis data文件夹下的:point.shp,centerline.shp,sports.shp一、缓冲区分析:包括对点,线,面图层的缓冲,通过使用不同的条件,分析查看缓冲区分析的效果。
1.对线图层右侧做缓冲区.对centerline做右侧的40米的缓冲区(right,flat),命令栏中输入如下命令:Buffer_analysis centerline D:\line_bufferright.shp "40 Meters" RIGHT FLAT NONE #生成的图层 line_bufferright.shp 如下:2.对线图层左侧做缓冲区分析.对centerline图层的左侧做40米的缓冲区(left , round),输入命令如下:Buffer_analysis centerline D:\line_bufferleft.shp "40 Meters" LEFT ROUND NONE #生成的图层 line_bufferleft.shp 如下:3. 对线图层两侧做缓冲区.对centerline做两侧的40米的缓冲区(full,round),输入命令如下:Buffer_analysis centerline D:\line_bufferfull.shp "40 Meters" FULL ROUND NONE # 生成的line_bufferfull.shp如下:5.对点图层做缓冲.对point做40米的缓冲区(full,round),输入命令如下:Buffer_analysis point D:\point_buffer.shp "40 Meters" FULLROUND NONE # 生成的图层 point_buffer.shp 如下:6. 对面图层左侧做缓冲.对sports图层做左侧的40米的缓冲区(left,round),命令栏输入如下:Buffer_analysis sports D:\sports_buffer.shp "40 Meters" LEFT ROUND NONE #生成的图层 sports_buffer.shp 如下:7.sports图层的两侧均做缓冲。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eb7fbf700abb68a882fb28.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篇一: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五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一、实验目的理解空间插值的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空间差值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根据某月的降水量,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中国陆地范围内的降水表面,并比较各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制作降水分布图。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原理:空间插值是利用已知点的数据来估算其他临近未知点的数据的过程,通常用于将离散点数据转换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
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样条插值法(spline)和克里格插值方法(Kriging)。
实验方法: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对全国各气象站点1980年某月的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降水表面数据,分析其差异,并制作降水分布图。
四、实验步骤⑴打开arcmap,加载降水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城市数据,河流数据,并进行符号化,对行政区划数据中的多边形取消颜色填充⑵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将工作空间设置为实验数据所在的文件夹⑶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inversedistanceweighted,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extent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与行政区划一致,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inversedistanceweighted,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选province作为分析掩膜,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inversedistanceweighted,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求三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并转化为整形数据,进行符号化,分为三类⑷采用样条差值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spline,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extent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与行政区划一致,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spline,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选province作为分析掩膜,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spline,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求三者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并转化为整形数据,进行符号化,分为三类⑸采用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kriging,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extent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与行政区划一致,点击spatialanalyst→interpolatetoraster→kriging,在input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选province作为分析掩膜,点击spatialanalyst篇二: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1要求使用以下基本矢量数据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与选择,因为ArcgIs不能自动更新叠合后输出的shapefile中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在本任务中也会学习利用Visualbasicscript对面积与周长的数值进行更新。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8a73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7.png)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地理信息处理系统,其可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以及展示各种地理数据。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地理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二、数据预处理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数据的质量对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该过程包括数据的清洗、匹配以及转换。
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剔除、修改或填补,以去除重复、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数据清洗技术来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匹配数据匹配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关联,以便进行集成和分析。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使用地理编码或空间位置信息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匹配。
3.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地理信息系统所需的格式和结构。
这可以包括数据类型的转换、坐标系统的转换以及数据单位的转换等。
三、空间分析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是指对地理数据和地理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地理数据之间的关系、趋势以及模式。
1. 空间关系分析空间关系分析是指通过计算地理数据之间的距离、邻近性和覆盖关系等,研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空间关系分析来确定两个地理要素之间的最短路径或最近邻。
2. 空间趋势分析空间趋势分析是指对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空间趋势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地理现象的空间规律和趋势,进而为决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3. 空间模式分析空间模式分析是指对地理数据的分布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空间模式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地理现象的集聚性、离散性以及随机性等特征,为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可靠的参考。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某地区的地理数据进行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地理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工程实习报告材料—空间分析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工程实习报告材料—空间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385570336c1eb91a375d78.png)
目录一、内容及要求说明 (1)1.1 内容介绍 (1)1.2 要求说明 (1)二、建立网络模型及网络分析 (1)2.1 构建网络要素集 (1)2.2 网络分析 (3)三、实习总结 (10)一、内容及要求说明1.1 内容介绍本课程实习主要是熟悉任意一个GIS平台,掌握建立网络模型的方法,熟悉GIS的网络分析(或路径分析功能)。
1.2 要求说明数据来源:全国主要道路数据、MapGIS或ArcGIS示范数据等其他来源。
根据数据建立网络要素集,在模型基础上进行网络分析,它包括路径分析、服务区分析、最近设施点分析、OD成本矩阵分析、多路径配送分析和位置分配分析等。
本次实习主要介绍路劲分析、服务区分析和最近设施点分析。
二、建立网络模型及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重要功能。
进行网络分析之前需要针对基础数据建立网络要素集,再对网络要素集进行网络分析。
2.1 构建网络要素集数据位于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GIS软件工程网络分析,具体构建过程如下。
(1)启动ArcCatalog,建立文件夹连接,如图1所示;图1. 建立文件夹连接图2. 扩展模型对话框(2)点击菜单栏的【自定义】->【扩展模块】,打开扩展模型对话框,勾选Network Analyst模块,过程如图2所示;(3)文件夹连接成功后,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或【文件地理数据库】,命名为ecityGDB.gdb,过程如图3;(4)建立地理数据库之后,新建【要素数据集】,命名为ecityDataSet,如图4所示;建立的投影坐标选择为WGS-84,过程如图5所示,其他步骤默认即可;(5)创建的要素数据集此时没有数据,需要导入全国主要道路网数据,选择要素为全国的主要道路网数据,命名新生成的要素数据为ChinaRoad,过程如图6所示;图3. 新建文件数据库 图4. 新建要素数据集图5. 投影坐标选择 图6. 导入要素数据图7. 连通性选择 图8. 高程建模(6)依据导入的要素数据,进行【网络要素集】的新建,建立过程复杂,名称为ecityDataSet_ND,选择参与到网络数据集中的要素类为ChinaRoad,连通性选择策略选为【端点】,如图7;利用高程进行建模时【字段】选为GBCODE,如图8所示;在【为网络数据集指定属性】步骤时添加“RoadLength”属性,在“添加新属性”对话框选择类型为“成本”,单位为“米”,数据精度为“双精度”,确认后关闭该对话框,如图9所示;完成后出现新建的属性,双击Roadlength,弹出“赋值器”对话框,选择该属性的【类型】属性为“字段”,【值】为“LENGTH”,如图10所示;建立网络要素集,效果如图11所示。
MAP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MAP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617d2f0722192e4536f67a.png)
GIS实验报告班级:10测绘学号:1000902024姓名:扈芳一.实验名称:空间分析;二.实验对象:mapgis67中sample中的“ku6_3.wl”;三.实验内容(一)对文件“ku6_3.wl”文件进行净化1、打开狗,再打开MAPGIS主菜单,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新建工程,在工作台的位置单击鼠标右键添加项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mapgis67中sample中的文件“ku6_3.wl”,打开,再将添加的“ku6_3.wl”打开。
在工作区更新窗口,出现如下的界面再在菜单栏中打开线编辑,选择删除线,通过放大、缩小,框选的方式删除所有除高程线之外的线。
(二)将净化后的图进行高程处理(三)1、修改属性结构当我们打开菜单栏中的其他,选择浏览图元属性,选择任一条线,在其后弹出的对话框中只有“ID”和“长度”属性,我们需加入“高程”属性,步骤如下:右击,选择修改属性结构,在弹出的编辑属性结构对话框中输入字段名称高程值,按回车键选择字段类型为浮点型,再按回车键,输入字段长度为5,小数位数为1,再按回车键,点击OK。
注意,一定要按回车键将箭头放到第四格2、高程自动赋值在菜单栏中打开矢量化,选择高程自动赋值,在图的最中间线圈的中间单击鼠标左键出现蓝色射线,将其拖动到最外面的线外再单击鼠标左键,弹出高程增量输入对话框,输入当前高程为6700,输入高程增量为-10按确定后,所赋值的等高线变为黄色,选择与未赋值的等高线相邻的已赋值等高线,浏览图元属性,记住其高程值,以此为参考对剩下的等高线进行赋值,所有等高线赋值完毕后如下(四)空间分析打开MAPGIS主菜单,空间分析——DTM分析,在生成的窗口中的菜单栏中打开文件——打开数据文件——线数据文件,打开“ku6_3.wl”文件文件打开再选择菜单栏中的“处理点线”中的“线数据高程点提取”,于是弹出如下窗口:按确定,出现再在菜单栏中打开Grd模型,选择离散数据网格化点击确定;再打开菜单栏中的“文件”选择“打开三角剖分文件”,在弹出的如下对话框中选择“TmpGrid.GRD”。
GIS空间分析综合性试验报告
![GIS空间分析综合性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8556cbda38376baf1faee8.png)
本科学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104130134 姓名尹文姣学院旅地学院专业、班级地理信息系统10级实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教师及职称董铭开课学期2011 至2012 学年第二学期填报时间2012 年 6 月12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实验实验名称ArcGIS空间分析综合性实验报告序号实验2012年6月实验室时间一.实验预习1.实验目的:通过对已配准并添加点、线、面要素的惠州市地图进行如下操作:空间数据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
在操作过程中,逐渐加强对ArcGIS软件的运用和加深实验操作步骤的了解。
(1)了解ArcGIS,工作界面和一般操作过程,熟悉其功能并可以熟练操作。
(2)掌握空间数据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合分析的各个操作步骤和过程。
(3)熟悉图像布局输出过程,了解一幅地图的制作到输出成图的过程。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1.数据查询:根据用户的需求,从数据库中找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空间数据子集,提供给用户作为评价、管理和决策服务。
2.缓冲区分析:用以确定围绕某地要素绘出的定宽地区,以满足一定的分析条件。
点的缓冲区是个圆饼,线的缓冲区是个条带状,多边形的缓冲区则是个更大的相似多边形。
缓冲区分析是GIS 中基本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尤其对于建立影响地带是必不可少的。
3.叠合分析: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 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 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性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实验流程如下:3. 实验设备及材料 硬件设备:计算机 软件设备:ArcGIS 软件实验材料: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实验数据:经过配准以及数字化处理后的惠州市地图处理数据添加各种属性完善属性表空间数据查询空间缓冲区分析空间数据叠合分析输出图形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一.实验具体操作1.在ArcMap中打开经配准以及数字化处理后的惠州市地图:2、空间数据查询:(1)鼠标点击选择要素查询:启动ArcGIS,打开惠州市地图,选用菜单selection/set selection layers,打开set selection layers对话框,把各个图层都勾选为可选图层,然后关闭此对话框。
GIS空间分析实习报告
![GIS空间分析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73744177232f60ddcca12e.png)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GIS空间分析实习报告学号:1004125217姓名:黄亮亮指导老师:刘湘南实习一1. 分析Redlands市的道路分布情况。
(1)Street.shp是该城市的道路,属性表中Class字段表示道路等级,请统计1-5级道路的长度。
答:(2)计算不同地类的面积以及各地类范围内道路的总长度及道路密度。
写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操作步骤及运算结果。
答:操作步骤:a.地类的面积计算:在图层中加载Landuse.shp图像,右键打开其属性表,按属性选择“LU_ABV=’AGR’”等七个地类,再右键点击AREA属性,选择统计,得到该地类的面积信息。
b.各地类范围内道路总长度的计算:首先,执行Arctoolbox Data ManagementTools→Features→Feature to line命令,在Feature to line对话框中Input feature选择landuse,点击OK,输出图层Landuse_FeatureToLine, 加载进图层中。
然后,右键打开属性表,AREA一栏所对应的的就是道路总长度,按照地类不同,得到上图结果。
c.道路密度的计算:道路密度=道路总长度/面积。
2. 使用…\EX1\report1\road.mdb中的数据(1)startpot和endpot分别为起点和终点,计算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和方位关系。
答:直线距离:首先,在ArcMap中加载startpot和endpot数据;然后,在Arctoolbox中选择分析工具------邻域分析------点距离,在输入要素中选择startpot,在邻近要素中选择endpot,点击确定,得到距离。
(输入要素)得到两点间的距离为:2083.750647米。
在Arctoolbox中选择分析工具——邻域分析——生成近邻表。
在Input Features中选择startpot.shp,在Near Features中选择endpot.shp,在位置和角度前面的文本框中打“√”,修改最接近匹配项的最大数量为1,单击确定。
GIS空间分析范文
![GIS空间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073b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e.png)
GIS空间分析范文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可视化等操作。
空间分析则是GIS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趋势和关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空间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距离分析、邻近性分析、空间关联分析、路径分析、插值分析等。
距离分析用于计算地理现象之间的距离、距离变化和距离相似性,如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实际距离、行驶距离等。
邻近性分析则用于研究地理现象之间的邻近性关系,如计算一些区域内的邻近点、邻近区域等。
空间关联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来分析空间数据之间的关联程度,如通过空间自相关的方式分析一个区域内的空间数据是否呈集聚或分散的趋势。
路径分析则用于寻找最佳路径,如导航系统中的路径规划。
插值分析通过已知的点值数据来估计未知的地理现象数值,如通过已知的气象站数据来估计整个区域的降雨量分布。
空间分析依赖于空间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因此数据的获取、管理和处理是空间分析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般来说,空间数据可以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类型。
矢量数据使用点、线、面等几何要素来表示地理要素,而栅格数据则将地理空间划分为规则的像元(像素),通过像元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现象。
在进行空间分析时,需要对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处理和分析。
预处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理和数据预处理等操作;处理包括数据转换、投影转换等操作;分析则根据所需的空间分析任务进行,可以使用专门的空间分析软件,如ArcGIS、QGIS等。
GIS的空间分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领域,可以通过空间分析来评估不同区域的适宜性,优化城市规划和发展。
在环境保护领域,可以使用GIS空间分析来评估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预测环境的变化趋势,并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交通管理领域,可以利用空间分析来评估交通网络的拥堵情况、优化交通规划,提高道路运输效率。
GIS空间分析学习报告
![GIS空间分析学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bbc43ab4daa58da0114aa8.png)
GIS空间分析学习报告1 空间分析内容学习1.基本空间分析GIS空间分析包括:数据变化、图形分析、综合属性分析、DTM与三维分析、影像或栅格分析、拓扑与属性联合分析。
具体见图1:图1 GIS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分析的基本内容包含:形态分析与量算,空间查询、属性查询,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Delaunay三角形,网络分析、空间地理统计分析。
1.1.1 量算与查询形状查询:一般采用伸长度来表示线状地物的形状特征,采用形状系数来表示面状地物的形状。
空间定位查询:空间定位查询是给定一个或若干个点或几何图形,从空间数据库中检索出并标记这些点或图形对应的空间对象及其属性,并突出显示,以回答这是什么(What is it?)的问题。
基于属性特征的查询:基于属性特征的查询是给定满足一定条件的属性记录,查找他们所对应的图形的操作,即回答这些实体在哪儿(Where is it?)的问题,主要是在属性数据库中完成的;查找(find)是最简单的由属性查询图形的操作,仅选择一个属性表,给定查找的属性值,就可找出对应的属性记录和空间实体图形;其执行步骤是先运用数据库查询语言,根据给定的属性值,找到与该值相符的属性记录,由此得到记录的标识符,再通过标识符在空间数据文件中找到对应的空间实体,并突出显示。
查找的另一种方式是当在屏幕上浏览一个属性表时,用户根据属性表中记录的内容,用鼠标任意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记录,对应的图形就被突出显示,其执行步骤与普通查找相同。
SQL查询:针对关系型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可被用来构造复杂的查询条件,由此得到满足特定条件的属性记录,并根据这些属性记录中的实体标识符找到对应的图形文件,这是GIS中由属性查询图形最常用的手段。
1.1.2 空间数据运算拓扑运算:几何变换、空间数据量算、空间集合运算、邻域函数、连续表面函数、插值函数、扩散函数;属性运算:算术与逻辑运算拓扑与属性混合运算:迭置运算、重分类运算1.1.3 空间数据分析地形分析(等高线分析、坡度坡向图的分析、透视图的分析、断面图的分析、地形表面积和填挖方体积计算、视线图分析)、迭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邻域分析、重分类分析1.1.4缓冲区分析(Buffer)缓冲区是根据空间数据库中的点、线、面实体或规划目标,在其周围建立的一定宽度范围的多边形;从空间变换的观点来看,缓冲区分析实质上是邻近度(proximity)分析,就是将点、线、面地物分布图变换为这些地物的距离扩展图,图上的每一个点的值代表该点离开最近的某个地物的距离。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1943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7.png)
arcgis空间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利用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ArcGIS是一种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功能,用于空间分析。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ArcGIS在空间分析方面的应用,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使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深入研究和分析给定的地理现象,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将掌握ArcGIS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了解如何使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步骤1. 数据准备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相关的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地图、遥感影像、点线面数据等。
根据实验要求,我们选择了XXXX地区的人口分布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交通网络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导入与处理将准备好的地理数据导入ArcGIS中,通过数据清理和预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利用ArcGIS中的地图绘制工具,将导入的地理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符号和颜色,根据数据的不同属性进行标注和区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4. 空间分析4.1 点图层的空间分布分析通过分析人口分布数据,使用ArcGIS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得出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据此,我们可以了解人口聚集和分布的情况,并进一步推断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和规划需求。
4.2 面图层的属性统计分析根据土地利用数据,我们可以对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
利用ArcGIS中的属性表查询工具,我们可以得到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比例以及特定土地类型的面积和占比。
这些统计结果对于土地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3 线图层的网络分析利用交通网络数据,我们可以进行路径分析和服务区分析。
通过ArcGIS中的网络分析工具,可以计算出两个位置之间最短路径的长度和所需时间,并将结果表示在地图上。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72594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2.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如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3. 运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内容1. 数据准备本次实验采用我国某地区的矢量数据,包括行政区划、交通网络、土地利用等数据。
2. 空间叠加分析(1)目的:分析行政区划与交通网络的相互关系。
(2)步骤:① 打开ArcGIS软件,加载行政区划和交通网络数据;② 选择“分析”工具栏下的“叠加”工具;③ 设置叠加类型为“交集”;④ 选择输出图层,保存结果。
(3)结果分析: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可以看出行政区划与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3. 缓冲区分析(1)目的:分析某地区河流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
(2)步骤:① 打开ArcGIS软件,加载行政区划、交通网络和河流数据;② 选择“分析”工具栏下的“缓冲区”工具;③ 设置缓冲区距离为500米;④ 选择输出图层,保存结果。
(3)结果分析: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看出河流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范围,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4. 网络分析(1)目的:分析交通网络的通达性。
(2)步骤:① 打开ArcGIS软件,加载行政区划、交通网络和居民点数据;② 选择“分析”工具栏下的“网络分析”工具;③ 设置网络分析类型为“最短路径”;④ 选择起点和终点,保存结果。
(3)结果分析:通过网络分析,可以看出居民点到交通网络的通达性,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可以看出行政区划与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根据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住宅区、商业区等。
2. 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看出河流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范围,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可以根据河流的分布情况,合理规划湿地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等。
3. 通过网络分析,可以看出居民点到交通网络的通达性,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ded8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8.png)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空间分析实验报告概述: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对特定区域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索其内在的空间关系和模式。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一组城市人口分布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以期发现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和相关因素。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我们选择了某国家的2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的城市人口分布数据,构建了一个城市人口分布数据集。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从政府公开的统计数据中获取了每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并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空间数据。
数据分析与结果: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
通过GIS软件,我们将每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数据与其对应的地理位置进行关联,并将其转化为矢量数据。
接着,我们利用空间插值技术对数据进行了插值处理,以填补数据中的空洞和缺失值。
在数据预处理完成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空间分析操作。
首先,我们使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城市人口分布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明显的人口集聚区域,这些区域往往是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的城市核心区。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人口分散的区域,这些区域往往是相对较为偏远或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地区。
接着,我们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探索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相关性。
通过计算空间自相关指数,我们发现了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聚集程度。
结果显示,城市人口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即人口数量较多的城市往往周围也有较多的人口数量。
这一结果表明了人口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城市的经济、交通等因素密切相关。
进一步地,我们进行了空间回归分析,以探究城市人口分布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空间关系。
通过建立空间回归模型,我们发现了一些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
例如,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教育资源等因素都对城市人口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
这些结果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结论与展望:通过空间分析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模式和相关因素。
gis空间分析报告
![gis空间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9d6ee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7.png)
GIS空间分析报告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收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数据。
空间分析是GIS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和模式。
本报告旨在介绍如何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2. 数据准备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准备相关的地理数据。
包括地图数据、属性数据和辅助数据等。
地图数据可以是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而属性数据则包含与地理要素相关的详细信息。
辅助数据包括基准数据、空间参考和地理边界等。
3. 数据清理和预处理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清理和预处理。
这包括删除重复记录、处理缺失值、解决数据不一致性和进行数据转换等。
数据清理和预处理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空间分析方法选择根据分析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方法。
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连接分析和密度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分析结果。
5. 数据可视化在进行空间分析之前,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探索。
通过地图、图表和统计分析等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数据的分布和特征。
数据可视化有助于发现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6. 空间分析执行根据选择的空间分析方法,使用GIS软件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分析参数和条件。
执行空间分析后,可以得到分析结果,如缓冲区范围、叠加分析结果或连接分析的网络图等。
7. 分析结果解释分析结果需要进行解释和解读。
根据实际需求,将结果与其他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意义。
通过对结果的解释,可以回答分析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8. 结论GIS空间分析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
通过本报告的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进行系统而有效的空间分析。
随着技术的发展,GIS 空间分析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为我们带来更多有价值的结果。
空间分析综合实验报告
![空间分析综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4ba4b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c.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空间分析作为GIS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空间分析技术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常用空间分析方法,如空间插值、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等;3. 学会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实验;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空间插值(1)实验目的:了解空间插值原理,掌握常用空间插值方法。
(2)实验内容:以某地区降水量数据为例,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和样条插值法(Spline)进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
(3)实验步骤:1)导入实验数据;2)选择插值方法;3)设置插值参数;4)执行插值操作;5)输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2. 实验二:空间叠加(1)实验目的:了解空间叠加原理,掌握常用空间叠加方法。
(2)实验内容:以某地区土地利用数据和植被覆盖数据为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生成叠加结果。
(3)实验步骤:1)导入实验数据;2)选择叠加类型;3)设置叠加参数;4)执行叠加操作;5)输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3. 实验三:缓冲区分析(1)实验目的:了解缓冲区分析原理,掌握常用缓冲区分析方法。
(2)实验内容:以某地区交通线路为例,进行缓冲区分析,生成不同距离的缓冲区。
(3)实验步骤:1)导入实验数据;2)设置缓冲区参数;3)执行缓冲区操作;4)输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空间插值实验,成功生成了某地区降水量的连续栅格表面,为后续的水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提供了数据支持。
2. 实验二:通过空间叠加实验,成功生成了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叠加结果,为土地规划、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数据基础。
3. 实验三:通过缓冲区分析实验,成功生成了不同距离的缓冲区,为交通规划、土地利用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空间量算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量算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d24ed5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9.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量算分析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空间量算分析是指利用GIS软件对空间数据进行量算和计算,以获取空间信息、分析空间关系和预测空间变化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ArcGIS软件进行空间量算分析,掌握空间量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空间量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ArcGIS软件中空间量算分析的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提高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数据准备本实验使用的数据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道路、河流等要素,栅格数据为土地利用类型栅格图。
2. 实验步骤(1)空间叠加分析空间叠加分析是将两个或多个空间数据集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叠加,生成新的空间数据集。
本实验以土地利用类型矢量数据和道路矢量数据为例,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操作步骤:1)打开ArcGIS软件,导入土地利用类型和道路矢量数据。
2)选择“分析”菜单下的“空间分析”工具,选择“叠加”工具。
3)在叠加工具中,选择“相交”作为叠加方式。
4)设置输出参数,选择输出文件路径。
5)点击“确定”执行叠加操作。
(2)空间缓冲区分析空间缓冲区分析是指以一个点、线或面要素为中心,按照一定的距离设置缓冲区。
本实验以道路矢量数据为例,进行空间缓冲区分析。
操作步骤:1)打开ArcGIS软件,导入道路矢量数据。
2)选择“分析”菜单下的“空间分析”工具,选择“缓冲区”工具。
3)在缓冲区工具中,设置缓冲距离为500米。
4)设置输出参数,选择输出文件路径。
5)点击“确定”执行缓冲区分析。
(3)空间分析计算空间分析计算是指对空间数据进行数学运算,以获取新的空间信息。
本实验以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和道路矢量数据为例,进行空间分析计算。
操作步骤:1)打开ArcGIS软件,导入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和道路矢量数据。
2)选择“分析”菜单下的“空间分析”工具,选择“栅格计算器”工具。
ArcGIS空间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ArcGIS空间数据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9771bd7e21af45b207a8a0.png)
空间数据分析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根据所给shp文件中给出的北卡罗来纳州县婴儿出生和死亡率、吸烟人数(单位:千人)等数据,结合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工具,计算其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聚集性,并进行分析。
2.实验要求1) 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ArcGIS中的空间分析系列工具。
2) 理解全局莫兰指数、G统计量、局部莫兰指数、局部G统计量所表达的含义,并对结果报告作出分析。
3.实验结果及分析3.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是对属性值在整个区域的空间特征的描述。
表示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指标和方法很多,主要有全局Moran’s I、全局Geary’s C和全局Getis-Ord G都是通过比较邻近空间位置观察值的相似程度来测量全局空间自相关的。
3.1.1全局莫兰指数一般说来,莫兰指数分为全局莫兰指数和安瑟伦局部莫兰指数,此处选择全局莫兰指数进行分析。
全局莫兰指数计算结果给出关于所有数据的相关性的数值,用以衡量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一般取值[-1,1]。
全局莫兰指数数值若在0-1间,则为空间正相关,值越大,空间相关性越明显;若在-1-0之间,则为空间负相关,值越小,空间差异越大;若为0,则空间分布为随机性。
z得分表示标准差的倍数。
p值代表的是概率。
它是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在空间相关性的分析中,p 值表示所观测到的空间模式是由某一随机过程创建而成的概率。
若该值小于一定的数值即代表该数据为随机生成结果是小概率事件,即拒绝零假设,认为该数据具有聚集特征。
吸烟人数以及死亡率全局莫兰指数报表表3.1 吸烟人数全局莫兰指数表表3.2 婴儿死亡率全局莫兰指数表①Moran I指数:北卡罗来纳州县吸烟人数的莫兰指数为0.72,婴儿死亡率的莫兰指数为0.61,二者均大于0,说明此地的吸烟人数和婴儿死亡率空间自相关性均为呈现空间正相关,且相关性较为强烈。
吸烟与当地的文化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的指定有关,因此会在空间分布上有很高的相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I S空间分析报告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本科学生设计报告姓名任富祖_学号__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2013级GIS
课程名称GIS空间分析
指导教师董铭
开课学期 2015至2016学年_上学期
上课时间 2015 年_9-12 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SQL中输入大于1000小于1600,如图二。
图二
然后得出了高程数据1000米-1600米的栅格数据,如图三。
图三
2、坡度
Arctoolbox-Spatial Analyst tools-suface-Slope 用来提取坡度,得出坡度的分布栅格数据,如图四。
图四
然后将坡度重分类,将数据等值分成三类,以5和15为中间两个分割点,如图五。
图五
然后将5-15的值设为1,其余设为nodata,然后输出栅格,如图六。
图六
输出栅格如图七所示。
图七
3、水文图
三七畏多水,那么我们建立出水系,然后以1000米为缓冲区,即得出了三七不适宜生长的区域,然后通过擦除可得出适宜的区域,那么首先我们需要先进行水文分析,水文分析的第一步为填洼,如图八。
图八
得出了填洼后的DEM数据,然后进行流向的提取,如图九。
提取出流向,然后提取流量,如图十所示。
图十
然后通过栅格计算器,来得出河网,阈值取3000。
如图十一。
图十一
然后得出了河网的形状,如图十二。
图十二
通过转换工具,让栅格的河网,转化为矢量的河网,用到conversion工具中from栅格to polyline。
如图十三。
图十三
得出矢量数据河网,如图十四所示。
图十四
然后用到Analyst tool下proximity中的buffer工具,提取缓冲区,如图十五设置参数。
图十五
得到了水系旁边1000米的缓冲区,如图十六。
图十六
这时用到之前配准后数字化的文山polygon,用来擦除(Eraze)缓冲区,得到了矢量的擦除掉缓冲的图形,用这个在来掩膜(Extract by mask)文山的DEM,得到如图十七所示的适宜三七生长的区域。
图十七
4、温度
用到八个点要素,这八个点为文山州的八个县城,其年均温度非常容易得到,那么我们添加字段,将八县的年均温度输入,如图十八。
图十八
然后我们需要用到插值法来获取全图的温度分布,这时用IDW(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参数设置如图十九。
图十九
得到了温度的分布图形,如图二十。
图二十
我们需要的是17°°的范围,那么我们只需重分类温度即可。
设置参数如图二十一所示。
图二十一
得到了适宜三七生长的温度区域,如图二十二。
图二十二
四、成图
得到了四个栅格数据,取交集即可得到三七生长适宜的区域,用到栅格计算器,如图二十三。
图二十三
得到的蓝色部分即为适宜生长的区域,如图二十四。
图二十四
将其重分类,分为一种数值1,以及一种颜色,得到图二十五。
图二十五
在将城市的名字显示,矢量的河网要素显示,如图二十六。
图二十六
最后进行图幅设计,加上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和地图名,该专题地图即设计完毕。
图二十七。
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