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第八章
天然药物化学 第八章 强心苷
于氯仿(1:40)。
14
3
OH
CH3 O
CH3 O OH
CH3
O
OH
洋地黄毒苷 (digitoxin)
OH OH
三. 水解性
强心苷
酸水解 苷键
酶水解
温和酸水解 强酸水解
内酯环和其它酯键---碱水解
➢ 注意: 水解反应是研究强心苷组成的常用方法。 ➢ 苷键水解难易和水解产物,因组成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O
特点:水解Ⅱ、Ⅲ型强心苷,能水解所
O
有苷键,苷元脱水被破坏。
2.
强
3
烈
CH3 O
酸 水 解 :
毛 花洋地黄苷甲 CH3 O
OH
CH3
O
OH
H+ 加热加压
OCHH2OHO O
定量单糖
3
HO
HO
COCH3
OH
水解产物
14
OH O O
14
脱水苷元
(二)酶催化水解
酶水解具有反应温和、专一性强的特点 在适宜条件下,主要水解糖链末端的葡
CH CO
22
CH[H] CO
甲型强心苷
O
20 C CH[H]
20 C
21
KOH
14
CH3OH 14
O
CH
21
OH
OH
乙型强心苷无此类反应。
(二)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
1.Kedde反应(3,5-二硝基苯甲酸试剂)
样品/EtOH +
A液:3,5-二硝基苯甲酸 乙醇液(2% )
B液:2mol/L KOH液
•如:乌本苷是一个单糖苷,却有8个羟基, 水溶性很大(1:75),难溶于氯仿。
药物化学第八章抗生素1β内酰胺类
半 胱氨 酸 Cys
O HH
结构特点
RN H
S N
O
COOH
❖ 分解1、β-内酰胺环、四氢噻唑环、 缬氨酸 Val
酰胺侧链
❖ 分解2、半胱氨酸、缬氨酸、侧链;
➢ 两个环张力都较大(故体内活性和体外易失 活):β-内酰胺环,四氢噻唑环;
➢ 两个环不在一个平面上,致使β-内酰胺环中 的羰基与氮原子的孤电子对不能共轭,羰基
分类—按化学结构
β-内酰胺类 四环素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其它类
OH H N
Cl Cl
O2N
O OH
OH HH
NMe2 OH
OH
O HH
N
S
H
N
O
COOH
OH O
OH O
CONH2
HO
HO HO
O
OH
OH
O NHMe OH
H2N O
O
O HN
O
HO
OH O
HO OO
NMe2
O
O OMe
阻止侧链羰基电子向β-内酰胺环转移,增
加对酸的稳定性。
O
HH
O N
S
H
N
O
COOH
青霉素V
青霉醛
青霉胺
胺,醇
H R'CONH
O
H S
N COOH
RNH2 or ROH
青霉素
HH
RCONH
S
O HN OH
COOR
青霉酸酯 or
HH
RCONH
S
O HN OH
CONHR
青霉酰胺
性质小结
由以上稳定性可见: ❖ 青霉素只能注射给药 ❖ 在肠胃中,青霉素易分解失活
天然药物化学——皂苷
抗肿瘤:
从百合科一植物中分离出的一种皂苷 OSW-1,此化合物对人的正常细胞几乎没 有毒性,而对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强烈毒 性。体外生理活性实验表明,它的抗癌 活性比目前临床应用的顺铂、紫杉醇等 高100倍,有望成为一类新的抗癌药物。
第一节、化学结构
• 多以游离或成苷、成酯的形式存在 • 常见的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 鼠李糖,糖醛酸,特殊糖(如芹糖、乙酰氨基糖 等) 分类 • 糖链数目不同:单糖链皂苷、双糖链皂苷、三糖 链皂苷 • 是否含有羧基:酸性皂苷、中性皂苷、酯皂苷 • 苷元化学结构:甾体皂苷、三萜皂苷 • 次皂苷:原生苷被部分降解的产物
齐墩果酸首先由油橄榄的叶子中分得,广泛分布于 植物界,如在青叶胆全草、女贞果实等植物中游离 存在,但大多数与糖结合成苷存在。齐墩果酸具有 抗炎、镇静、防肿瘤等作用,是治疗急性黄胆性肝 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含齐墩果酸的植物很多,但含量超过10%的很少, 从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龙牙葱木 (Aralia mandshurica)中提取齐墩果酸,得率都超 过10%,纯度在95%以上,是很好的植物资源。
• 抗生育:杀灭精子、抗早孕 • 主要用作合成甾体避孕药和激素类药物的原 料。 • 降血糖:伪原知母皂苷AⅢ和原知母皂苷AⅢ • 降低胆固醇和免疫调节 • 抗真菌、杀虫等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地奥心血康胶囊——含8种由黄山药中提 取的甾体皂苷,总量在90%以上,治疗冠 心病。 心脑舒通——由蒺藜果实中提取的总甾体 皂苷,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盾叶冠心宁——从盾叶薯蓣中提取的水溶 性皂苷。
(三)结构举例
O O O O O
HO HO H 薯蓣皂苷元 O glc OH O O O CH2OH 剑麻皂苷元
药物化学 第八章 非甾类抗炎药
白三烯的作用
• 白三烯及其降解产物在类风湿关节液内、痛风渗出液内具有 较高的浓度。它能促进白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导致炎症的
扩大与加剧。LTB4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白细胞趋化剂。在过
敏反应时所发现的慢反应物质(SRS-A),主要是LTC4 和 LTD4的混合物。它们对许多过敏性炎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因此抑制5-脂氧化酶的活性,控制白三烯的生物合成,可治疗 过敏和炎症等疾病。
P-262
一、苯胺类 (Anilines)
发展 乙酰苯胺(Acetanilide) ,1886年发现,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作 用,称“退热冰”并在临床上使用。后因其毒性太大,可导致 出现高铁血红蛋白和黄疸,已停用。人们认为乙酰苯胺体内代 谢得到对氨基酚,毒性较大。 非那西丁: 1887年,长期服用可致癌,已停用。 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和痛经等。
解热镇痛药
非特异性致炎物质和抗原
PG合成增加
协同作用
组织胺、缓激肽、5-HT等释放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 、痛觉增敏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渗出致痛
炎症 (红斑、水肿、发热、疼痛 )
镇痛作用特点
• 适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如牙痛、头痛、肌肉 痛等慢性钝痛 • 无效:创伤引起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 • 无欣快现象,无呼吸抑制作用 • 长期使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抑制环氧合酶活性,使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减少。前列
腺素(prostaglandins, PGs)
• 麻醉性镇痛药:
作用于中枢(全麻)或外周神经(局麻),阻断神经的传导, 使意识、感觉、反射暂时消失。
• 阿片样镇痛药: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痛觉中枢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使 疼痛减轻或消除,不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影响意识、触觉 及视觉等。
天然药物化学-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
13
2.Salkowski反应 样品溶于氯仿,沿管壁滴 加浓硫酸,氯仿层显血红色或青色,硫酸层显 绿色荧光。
3.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 将样品醇溶液点 于 滤纸上,喷以20%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 氯仿溶液(不应含乙醇和水)干燥后,6070℃加热,显黄色、灰蓝色、灰紫色斑点。
2020/6/18
14
在甾体母核上,大都存在C3羟基,可和糖结合 成苷。而C17侧链有显著差别,根据C17侧链结 构的不同,可将天然甾类分为不同类型。
17
C 13 D
9
3 A 10 B 8 14
5
2020/6/18
5
分类
C17 侧链 A/B
C21 甾类 羰羟甲基衍生物 反
B/C C/D 反顺
强心苷类 不饱和内酯环 顺、反 反 顺
15
其反应机理较复杂,无色的甾体化合物在无水条 件下和浓酸作用,首先是C3含氧小基团的质子化 而形成烊盐(此时加水稀释可回收甾醇),进一 步则脱水形成共轭双键,然后产生双键移位或双 分子聚合或氧化等过程,生成有色物,故有色物 多为复杂混合物。例:
三氯化锑反应
胆甾醇( cholesterol)
黄—红色
22 23
20
24
r
O
21
O
R
r
O
O
HO
2020/6/18
OH
H
乙型
OH
HO
海葱苷元
3¦Â,14¦-二羟基海葱甾4,20,22-三烯 36
(二)糖部分
构成强心苷的糖又20多种,根据C2位上有无OH分为2-OH糖及2-去氧糖两类。后者主要见 于强心苷。 ➢2-羟基糖 除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的D-葡萄糖、 L-鼠李糖外,还有: (1)6-去氧糖如:L-夫糖、D-鸡纳糖等。 (2)6-去氧糖甲醚如:L-黄夹糖、D-洋地黄 糖等。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ppt课件
H
N
N
CH2CH2COOCH3
O
完整版ppt课件
COOCH3
64
5), 二苯基庚酮 Diphenylheptanone 盐酸美沙酮Methadone
HO O HO
N 完整版ppt课件
N O
65
盐酸美沙酮Methadone
4
O
*7
N
1 HCI
4,4-二苯基-6-二甲胺基-3-庚酮盐酸盐
完整版ppt课件
C H 2C O OH
HO C COOH
H
C H 2C O OH
N CH2CH2
61
枸橼酸芬太尼适应症
mu 激动剂 ,80吗啡,用于严重的疼痛 麻醉药
眩晕,恶心
C2H5O C N
完整版ppt课件
C H 2C O O H
HO
C
COOH
C H 2C O O H
N CH2CH2
62
舒芬太尼治疗指数最高,安全性好;阿芬太尼和舒 芬太尼 ,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临床通常用于手 术中辅助麻醉。
N
CN
NaNH2
CH3CH2OH H2SO4
H2O,H+
HOOC
N
NC
N
CH3CH2OH HCI
product
H3CH 2COOC
N
完整版ppt课件
58
哌替啶的结构修饰
1. N-引入大基团氟哌啶醇 2. ester amide 苯胺基哌啶类:镇痛活性最强
O O
完整版ppt课件
HCI
N 59
4), 4-苯胺哌啶类 枸橼酸芬太尼
4-苯胺哌啶
N OH
C H 2C O OH
药物化学第8章 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题库
第8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选择题每题1分(d) 3-苯基-4-(4-甲磺酰苯基)-1,4-二氢一呋喃-2-酮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_______。
(a) 阿司匹林(b) 安乃近(c) 吲哚美辛(d) 贝诺酯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_______。
(a) 依托度酸(b) 丙磺舒(c) 甲氧苄啶(d) 别嘌醇下列药物中,哪个具有3,5-吡唑烷二酮的基本结构_______。
(d) 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成具有香味的酯化学结构为下列的药物与下面_______药物作用相似。
(a) 苯巴比妥(b) 肾上腺素(c) 布洛芬(d) 依他尼酸下面_______药物在常用剂量中,仅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不具有消第8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填空题1 每空1分第8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概念题每题2分第8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问答与讨论题每题4分试比较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的化学结构和生理作用。
试叙述阿司匹林作用机理(含反应的使用及对反应机制的深刻理解。
说明萘丁美酮对胃肠刺激较小原因及该设计方法意义为非酸性前体药物,其本身无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小肠吸收后,经肝脏首过效应代谢为活性代谢药物,即原药6-甲氧基-2-萘乙酸(类似萘普生)起作用,由此对COX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肾功能不受损害,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因不含有酸基,对胃肠道粘膜刺激小,不良反应低。
阿司匹林可能含有什么杂质?主要杂质种类及来源:主要杂质是未反应完第8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合成/代谢/反应/设计题每题6分1,2各占1分,3,4为2分以无水糖精钠合成吡罗昔康1,2,3,4,5,6各为1分以4-甲基苯乙酮合成塞来昔布1,2,3 各占2分完成塞来昔布代谢反应1. 2.3.1,2,3 每个各2分完成布洛芬代谢反应1.1分2.1分3.1分4.1分5.2分完成双氯芬酸的氧化代谢反应1. 2. 3.4.1,2各1分,3,4各2分完成芬不芬的代谢反应1. 2.3. 4.51,2,3,4各1分,5为2分请写出萘普生合成路线前三步每步1分,后两步3分写出扑热息痛的合成路线每步3分,试剂1分,产物2分。
药物化学复习题8-14章
药物化学复习题8-14章第⼋章抗⽣素⼀、名词解释:抗⽣素(antibiotics ):半合成抗⽣素(semi-synthetic antibiotics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 : -内酰胺酶抑制剂(β-lactamase inhibitor ):细菌的耐药性(resistance of bacteria ):酮内酯(ketolides ):⼆、单项选择题8-1.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是A.头孢氨苄B.头孢克洛C.头孢哌酮D.头孢噻肟E.头孢噻吩8-2.青霉素钠在室温和稀酸溶液中会发⽣哪种变化 A .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 B.6-氨基上的酰基侧链发⽣⽔解C.Β-内酰胺环⽔解开环⽣成青霉酸D.发⽣分⼦内重排⽣成青霉⼆酸E.发⽣裂解⽣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8-3.Β-内酰胺类抗⽣素的作⽤机制是 A.⼲扰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B.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C.抑制粘肽转肽酶的活性,阻⽌细胞壁的合成D.为⼆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E.⼲扰细菌蛋⽩质的合成 8-4.氯霉素的化学结构为. H 2ONHH ONHSOOH28-5.克拉霉素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的抗⽣素A.⼤环内酯类B.氨基糖苷类C.β-内酰胺类D.四环素类E.氯霉素类 8-6.下列哪⼀个药物不是粘肽转肽酶的抑制剂A.氨苄西林B.氨曲南C.克拉维酸钾D.阿齐霉素E.阿莫西林8-7.对第⼋对颅脑神经有损害作⽤,可引起不可逆⽿聋的药物是:A .⼤环内酯类抗⽣素B .四环素类抗⽣素C .氨基糖苷类抗⽣素D .β-内酰胺类抗⽣素E .氯霉素类抗⽣素8-8.阿莫西林的化学结构式为8-9.能引起⾻髓造⾎系统的损伤,产⽣再⽣障碍性贫⾎的药物是 A.氨苄西林 B.氯霉素C22OH C C22OHNO 2CCl 22OHCCl 22a.b.c.d.e.SO 2CH 3CHO CCl 22C.泰利霉素D.阿齐霉素E.阿⽶卡星8-10.下列哪个药物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素A.舒巴坦B.氨曲南C.克拉维酸D.甲砜霉素E.亚胺培南三、多选题8-36.下列药物中,哪些药物是半合成红霉素的衍⽣物A.阿齐霉素B.克拉霉素C.甲砜霉素D.泰利霉素E.柔红霉素8-37.下列药物中,哪些可以⼝服给药A.琥⼄红霉素B.阿⽶卡星C.阿莫西林D.头孢噻肟E.头孢克洛8-38.氯霉素具有下列哪些性质A.化学结构中含有两个⼿性碳原⼦,临床⽤1R,2S(+)型异构体B.对热稳定,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可发⽣⽔解C.结构中含有甲磺酰基D.主要⽤于伤寒,斑疹伤寒,副伤寒等E.长期多次应⽤可引起⾻髓造⾎系统损伤,产⽣再⽣障碍性贫⾎8-39.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A.哌拉西林和头孢哌酮的侧链结构相同B.四环素类抗⽣素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不稳定C.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由于侧链中都含有游离的氨基,都会发⽣类似的聚合反应D.克拉维酸钾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仅有较弱的抗菌活性E.阿⽶卡星仅对卡拉霉素敏感菌有效,⽽对卡拉霉素耐药菌的作⽤较差8-40.红霉素符合下列哪些描述A.为⼤环内酯类抗⽣素B.为两性化合物C.结构中有五个羟基D.在⽔中的溶解度较⼤E.对耐药的⾦黄⾊葡萄球菌有效8-41.下列哪些药物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抗菌活性的A.青霉素钠B.氯霉素C.头孢羟氨苄D.泰利霉素E.氨曲南8-42.头孢噻肟钠的结构特点包括:A.其母核是由β-内酰胺环和氢化噻嗪环拼和⽽成B.含有氧哌嗪的结构C.含有四氮唑的结构D.含有2-氨基噻唑的结构E.含有噻吩结构8-43.青霉素钠具有下列哪些性质A. 在碱性介质中,β-内酰胺环破裂B. 有严重的过敏反应C. 在酸性介质中稳定D. 6位上具有α-氨基苄基侧链E. 对⾰兰阳性菌和⾰兰阴性菌都有效8-44.下述描述中,对阿莫西林哪些是正确的A. 为⼴谱的半合成抗⽣素B. ⼝服吸收良好C. 对β-内酰胺酶稳定D. 易溶于⽔,临床⽤其注射剂e.室温放置会发⽣分⼦间的聚合反应8-45.克拉维酸可以对下列哪些抗菌药物起增效作⽤:A. 阿莫西林B. 头孢羟氨苄C. 克拉霉素D. 阿⽶卡星E. ⼟霉素四、问答题8-46.天然青霉素G有哪些缺点?试述半合成青霉素的结构改造⽅法。
药物化学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 八 章 抗生素一、单项选择题8-1.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是:(A )A.头孢氨苄B.头孢克洛C.头孢哌酮D.头孢噻肟E.头孢噻吩8-2.青霉素钠在室温和稀酸溶液中会发生哪种变化 (D ) A.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 B.6-氨基上的酰基侧链发生水解 C.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生成青霉酸 D.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青霉二酸 E.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8-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C ) A.干扰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B.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C.抑制粘肽转肽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壁的合成D.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E.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8-4.氯霉素的化学结构为8-5.克拉霉素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的抗生素(A ) A.大环内酯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E.氯霉素类8-6.下列哪一个药物不是粘肽转肽酶的抑制剂(D ) A.氨苄西林 B.氨曲南 C.克拉维酸钾 D.阿齐霉素 E.阿莫西林8-7.对第八对颅脑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耳聋的药物是:(C ) A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B .四环素类抗生素 C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D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E .氯霉素类抗生素8-8.阿莫西林的化学结构式为()8-9.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B ) A.氨苄西林NO 2C HHO CHNHCOCHCl 2CH 2OH NO 2C OHH CHNHCOCHCl 2CH 2OHNO 2CH HO CCl 2CHCONHHCH OH NO 2C OHH CCl 2CHCONHHCH 2OH a.b.c.d.e.SO 2CH 3CH HO CCl 2CHCONHHCH 2OHB.氯霉素C.泰利霉素D.阿齐霉素E.阿米卡星8-10.下列哪个药物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B)A.舒巴坦B.氨曲南C.克拉维酸D.甲砜霉素E.亚胺培南二、配比选择题[8-11~8-15]8-11.头孢氨苄的化学结构为8-12.氨苄西林的化学结构为8-13.阿莫西林的化学结构为8-14.头孢克洛的化学结构为8-15.头孢拉定的化学结构为[8-16~8-20]A.泰利霉素 B. 氨曲南 C.甲砜霉素 D. 阿米卡星 E. 土霉素8-16.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D 8-17.为四环素类抗生素E 8-18.为-内酰胺抗生素B 8-19.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A 8-20.为氯霉素类抗生素 C[8-21~8-25]A.氯霉素 B.头孢噻肟钠 C.阿莫西林 D. 四环素 E. 克拉维酸8-21.可发生聚合反应C 8-22.在 pH 2~6条件下易发生差向异构化D 8-23.在光照条件下,顺式异构体向反式异构体转化B 8-24.以1R,2R(-)体供药用A 8-25.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A三、比较选择题[8-26~8-30] A.氨苄西林 B.头孢噻肟钠 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8-26.口服吸收好B 8-27.结构中含有氨基C8-28.水溶液室温放置24小时可生成无抗菌活性的聚合物A8-29对绿脓杆菌的作用很强C 8-30顺式异构体的抗菌活性是反式异构体的40~100 倍 B[8-31~8-35] A.罗红霉素B. 柔红霉素 C.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8-31.为蒽醌类抗生素B 8-32.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A8-33.为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D 8-34.分子中含有糖的结构C8-35.具有心脏毒性B四、多选题8-36.下列药物中,哪些药物是半合成红霉素的衍生物(ABD)A.阿齐霉素B.克拉霉素C.甲砜霉素D.泰利霉素E.柔红霉素8-37.下列药物中,哪些可以口服给药(ACE)A.琥乙红霉素B.阿米卡星C.阿莫西林D.头孢噻肟E.头孢克洛8-38.氯霉素具有下列哪些性质(BDE)A.化学结构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临床用1R,2S(+)型异构体B.对热稳定,在强酸、强碱条件下可发生水解C.结构中含有甲磺酰基D.主要用于伤寒,斑疹伤寒,副伤寒等E.长期多次应用可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8-39.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AE)A.哌拉西林和头孢哌酮的侧链结构相同B.四环素类抗生素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不稳定C.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由于侧链中都含有游离的氨基,都会发生类似的聚合反应D.克拉维酸钾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仅有较弱的抗菌活性E.阿米卡星仅对卡拉霉素敏感菌有效,而对卡拉霉素耐药菌的作用较差8-40.红霉素符合下列哪些描述(ACE)A.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B.为两性化合物C.结构中有五个羟基D.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E.对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8-41.下列哪些药物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活性的(ACE)A.青霉素钠B.氯霉素C.头孢羟氨苄D.泰利霉素E.氨曲南8-42.头孢噻肟钠的结构特点包括:(AD)A.其母核是由β-内酰胺环和氢化噻嗪环拼和而成 B.含有氧哌嗪的结构 C.含有四氮唑的结构 D.含有2-氨基噻唑的结构 E.含有噻吩结构8-43.青霉素钠具有下列哪些性质(AB)A. 在碱性介质中,β-内酰胺环破裂B. 有严重的过敏反应C. 在酸性介质中稳定D. 6位上具有α-氨基苄基侧链E.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效8-44.下述描述中,对阿莫西林哪些是正确的(ABE)A. 为广谱的半合成抗生素B. 口服吸收良好C. 对β-内酰胺酶稳定D. 易溶于水,临床用其注射剂E.室温放置会发生分子间的聚合反应8-45.克拉维酸可以对下列哪些抗菌药物起增效作用:(AB)A. 阿莫西林B. 头孢羟氨苄C. 克拉霉素D. 阿米卡星E. 土霉素五、问答题1天然青霉素G有哪些缺点?试述半合成青霉素的结构改造方法。
《现代药物化学选论》第八章新药研究中的组合化学技术
第八章新药研究中的组合化学技术摘要组合化学是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一个学科,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生物学家以及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思维和研究方式,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组合化学从创立起就与工业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带动了包括新药发明和新材料研制在内的一系列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
下面简述了组合化学的起源与发展、研究方法及其对相关学科的影响和技术前景。
组合化学是在近年来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的一个学科,其概念和技术已被广泛地接受并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Science》1998年把它列为科学研究领域的九大突破之一。
在美国化学会最近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化学家们称之为“21世纪的化学合成”。
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技术并驾齐驱,促成了新药开发领域的一次大的突破,并且已经成为新药发现和优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
近几年来,组合化学的研究方法正逐渐用于新材料和新催化剂的研制,组合化学的概念及思维甚至被推广到生物学研究中。
本文简要地就组合化学的起源与发展、研究方法和其对相关学科的影响,以及组合化学技术的前景作一综述。
1组合化学的创立与发展组合化学的创立与发展始于新药研究的需要。
自80年代末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突破———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新药开发所需要的新分子实体的数目越来越多,科学家们把注意力从寻找天然产物转入合成大数目的化合物群———化学库。
化学库是由诸多具有不同属性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的,组合化学就是一种合成化学库的技术。
运用这项技术,不同系列的合成砌块———反应成分有序地排列起来以组成大系列的多样化分子实体群。
组合化学是在固相合成多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快速合成新技术。
从这个意义上说,组合化学的奠基人应该是Merrifield,因为他早在60年代就发明了固相多肽合成法并因此而得了诺贝尔奖[1,2]。
后来,固相合成被很有限地应用到小分子合成上。
80年代中期,Geysen用九十六孔板在高分子笔上首次合成多肽成功,标志着组合合成的开始[3]。
药物化学抗组胺药
2.氨基烷基醚类
盐酸苯海拉明 : 本品能竞争性阻断组胺H1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 本品具有嗜睡和中枢抑制的副作用。 纯品
3. 丙胺类
苯那敏、氯苯那敏和溴苯那敏。 扑尔敏: 本品对组胺H1受体的竞争性阻断作用较强,且作用持久。 由于易致中枢兴奋,可诱发癫痫,故癫痫病人禁用。
4.三环类
典型的是吩噻嗪类。 盐酸异丙嗪: 化学名:10-(2-二甲氨基丙基)吩噻嗪盐酸盐,又名非那根
鲁匹替丁 尼扎替丁
⑵盐酸雷尼替丁:
呋喃类H2受体拮抗药的代表药,为竞争性H2受体拮抗药,对H1受体和胆碱受体均无拮抗作用,无抗雄性激素作用,对内分泌的影响小,也未见西咪替丁的中枢副作用。
03
第二节 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抗溃疡药物
组胺H2受体拮抗剂,能阻断组胺H2受体,抑制由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可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
H2受体中咪唑结合位点与产生激动作用的结合位点相距较近,约间隔2个原子,而与产生拮抗作用的结合位点相距较远,约间隔4个原子。侧链长度的改变将引起激动和拮抗活性的改变。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具有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与组胺作用分离等特点,称为非镇静抗过敏药。
盐酸西替利嗪: 本品可选择性拮抗H1受体,属第二代抗组胺药。对中枢无镇静作用,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等。以原药排出。
氯雷他定 地氯雷他定
2.氯雷他定:
强效、长效、选择性对抗外周H1受体,第二代抗组胺药。临床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 主要代谢物为去乙氧羰基氯雷他定,对H1受体选择性更好,药效更强,是新型第三代抗组胺药。
3.其它类型
三、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四、过敏介质与抗过敏药
天然药物化学.第八章 皂苷
21 22 28
结构特点:
C4 、 C20 均 为 偕 二 甲 基 8β-角甲基, 10β-角甲基
14α-角甲基,17β-角甲基
H
13 14
18
E
C
8 7
H 17
D
15
16
A
3
H
A/B、B/C、C/D反式骈合,
D/E顺式骈合
B
6
27
H
24 23
oleanane
存在方式:游离、成酯、苷
COOH
HO
齐墩果酸 (Oleanoic acid) 降转氨酶,肝保护, 防止肝硬化 ,治疗肝炎
R1 Ra1 H Ra2 H Rb2 H
R2 -glc-(6-1)-ara(p)-(4-1)-xyl -glc-(6-1)-ara(f)-(2-1)-xyl -glc-(6-1)-glc -glc-(6-1)-ara(p) -glc-(6-1)-ara(p)
中枢神经抑 制、安定
溶血
20(S)-protopanaxatriol R1=OR3 Rb1 H
lanostane
羊毛脂烷型四环三萜是环氧角鲨烯经椅-船-椅构象环合而成。
结构特点:
10-位有β-角甲基 13-位有β-角甲基 14-位有α-角甲基
17-位有β-侧链 C-20为R构型。 A/B、B/C、C/D环均为反式构象。
C30、C27和C24
ganoderic acid C
lucidenic acid A
四. 溶血作用
大多数皂苷
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产生溶血现象。因此 在制备中药注射液时必须考察溶血性。 溶血作用强弱不同,常用溶血指数来表示。 溶血指数: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 低皂苷溶液浓度。 例如:薯蓣皂苷的溶血指数是1:400000,甘草皂苷的溶 血指数是1:4000。
药物化学——第八章 解热镇痛药
③ 吲哚结构中的 N 原子换成 C 原子仍有活性。 ④ 5 位具有取代基活性大于无取代基。
双氯芬酸钠
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 具有光学活性,临床用消旋体。 无论服用哪种异构体,其主要代谢产物均为 S(+)构型,R(-)异 构体在体内可以转化为 S(+)异构体,且两种异构体在体内的生物 活性等价。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甾体药物严重过敏者禁用;对鼻息肉综合征及血管 水肿患者禁用。
(3)吡唑酮类:安乃近 (注:苯胺类和吡唑酮类的毒副作用大,如安乃近引起粒细胞减少, 对造血系统毒性大)
(二)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抗炎和抗风湿) (1)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 吡唑烷酮类: 羟布宗 来历:安替比林(引入二甲氨基)→氨基比林(引入亚甲基磺酸钠) →安乃近 保泰松(体内代谢物)→羟布宗
芳基乙酸类: 吲哚美辛(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理化性质:在室温下空气中稳定,对光敏感。酸性,不溶于水,溶于 氢氧化钠溶液。水解性,可被强酸或强碱水解。水溶液 pH=2-8 时稳 定。可以脱羧得水解产物,被氧化成有色物质。 来历:5-HT 是炎症的化学致痛物质,其来源于色氨酸。从吲哚类衍 生物中发现吲哚美辛。毒副作用重。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鉴别:本品氢氧化钠溶液与重铬酸钾溶液和硫酸反应,呈紫色。与亚 硝酸钠和盐酸反应,呈绿色,放置后渐变黄色。 缺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对肝功能和造血系统有影响。 构效关系: ① 3 位的乙酸基是抗炎活性的必需基团,改为酰胺、酯活性消失; ② 2 位甲基取代将两个苯环推向同一方向,形成同侧优势构象,比芳
萘普生
1,2-苯并噻嗪类: 美洛昔康
邻氨基苯甲酸类: 甲芬那酸
(2)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COX-2 抑制剂:首选和特效) 塞来昔布:第一个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可诱导心脏病发作,已限制 使用。需要拆分得异构体,贵。
天然药物化学练习题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一、名词解释1.强心苷2.甾体皂苷3.Keller-Kiliani 反应二、单选题1.区别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的反应()A.3,5-二硝基苯甲酸 B.三氯化铁-冰醋酸C.α-萘酚-浓硫酸反应 D.20%三氯醋酸反应2.分步结晶放分离甾体皂苷元利用()A.皂苷元的分子量差异 B.皂苷元的极性差异 C.皂苷元的结构类型差异 D.皂苷元的酸碱性差异3.OHO OHO按结构应属于()A.四环三萜皂苷元 B.异螺甾烷醇类皂苷元C.呋螺甾烷醇类皂苷元 D.螺甾烷醇类皂苷元4.吉拉尔腙法可用分离()A.极性不同的皂苷元 B. 含有羰基的皂苷元C.酸性皂苷 D.含有羰基的皂苷5.OOHO按结构应属于()A.螺甾烷醇类 B.异螺甾烷醇类C.呋螺甾烷醇类 D.四环三萜6.在甲-Ⅰ型强心苷的水解中,为了得到完整的苷元,应采用()A.3%硫酸水解 B.0.05mol/L硫酸水解 C.Ca(OH)2催化水解 D.酶催化水解7.水解强心苷时,为了定量的得到糖,水解试剂是()A.0.02—0.05mol/L HCI B. 3%-5%HCI C.NH4OHD.NaHCO3水溶液E.Ca(OH)2溶液8.用于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A.醋酐-浓硫酸反应 B. 香草醛-浓硫酸反应C.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D.三氯醋酸反应E.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9.只对游离2-去氧糖呈阳性反应的是()A.醋酐-浓硫酸反应 B. 香草醛-浓硫酸反应C.三氯化铁-冰醋酸反应D.三氯醋酸反应E.亚硝酰铁氰化钠反应10.Ⅰ-型强心苷分子结合形式为()A.苷元-O-(2,6-二去氧糖)x-O-(α-羟基糖)yB.苷元-O-(α-羟基糖)x-O-(2,6-二去氧糖)yC.苷元-O-(α-羟基糖)xD.苷元-O-(6-去氧糖)x-O-(α-羟基糖)yE.苷元-O-(α-羟基糖)x-O-(6-去氧糖)y11.使强心苷中糖上的乙酰基脱掉应采取()水解A.0.05mol/L HCl B. 5%HCl C.5%Ca(OH)2D.盐酸—丙酮 E.药材加硫酸铵水润湿,再水提12.区别原菝葜皂苷与菝葜皂苷的方法是()A.1%香草醛-浓硫酸 B.盐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C.醋酐-浓硫酸 D.α-萘酚-浓硫酸13.可用于分离螺甾烷甾体皂苷和呋甾烷皂苷的方法是()A.乙醇沉淀法 B. 分段沉淀法C.胆甾醇沉淀法D.醋酸铅沉淀法E.明胶沉淀法14.有关薯蓣皂苷叙述错误的是()A.单糖链苷,三糖链苷B.中性皂苷C.可溶于甲醇、乙醇D.其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的重要原料E.与三氯醋酸试剂显红色,此反应不能用于纸色谱显色15.α-去氧糖常见于()A.黄酮苷 B. 蒽醌苷C.香豆素苷D.强心苷E.皂苷16. 下列化合物属于()OOHOA.螺甾烷醇型皂苷元B.异螺甾烷醇型皂苷元C.呋甾烷醇型皂苷元D.变形螺甾烷醇型皂苷元17.下列提取方法中,溶剂用量最省的是( )A.连续提取法B.回流提取法C.渗漉法D.煎煮法18. 下列化合物属于()O GlcXylA.五环三萜皂苷B.呋甾烷醇型皂苷C.变形螺甾烷醇型皂苷D.四环三萜皂苷19.强心苷苷元与糖连接的方式有三种类型,其共同点是()A.葡萄糖在末端B.鼠李糖在末端C.去氧糖在末端D.氨基糖在末端20.K-毒毛旋花子苷的组成为毒毛旋花子苷元-D-加拿大麻糖-β- D-葡萄糖-β-D葡萄糖,该苷经水解后,得到保持原结构的苷元及一个三糖,该水解条件为()A.β-葡萄糖苷酶解B.3%HClC.0.02mol/L HCl含水醇中回流D.HAc∶水∶浓盐酸(35∶55∶10)21.在强心苷的稀醇提取液中,加入碱式醋酸铅产生沉淀的成分应是()A.强心苷B.单糖、低聚糖C.单宁、皂苷等D.叶绿素、油脂等22.在研究强心苷构效关系时,人们发现强心苷必备的活性基团为()A.环戊烷骈多氢菲B.C3-OHC.C14-OH D.C17-OH23.强心苷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距()A.较大B.很大C.极小D.无差异24.化合物具有亲脂性,能溶于乙醚中,李伯曼反应和Kedde反应均显阳性,但Molish反应和keller-killani反应为阴性,其紫外光谱在220nm(logε约4.34)处呈现最大吸收,该化合物为()A.甲型强心苷B.乙型强心苷元C.甾体皂苷元D.甲型强心苷元25.某中草药水提液,在试管中强烈振摇后,产生大量持久性泡沫,该提取液中可能含有()A.皂苷B.蛋白质C.单宁D.多糖26.某天然药物的乙醇提取物以水溶解后,用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液经处理得一固体成分,该成分能产生泡沫反应,并有溶血作用,此成分对()呈阴性。
天然药物化学 第八章 镇静催眠药
2.肝药酶诱导作用
3 .耐受性和依赖性:停药后出现戒断症 状。 4 .急性中毒:深度昏迷、呼吸抑制、反 射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
解救措施:
洗胃 导泻 (1)排除毒物 NaHCO3碱化尿液
血液透析法
(2)对症治疗:维持呼吸和血循环的功能
吸O2,输液,升压药等。
BZ抗焦虑作用特点:小剂量即可明显改 善紧张、忧郁、恐惧等症状;对焦虑伴 有失眠的患者最好。 作用部位:选择性抑制大脑边缘系统神 经元电活动的发放和传递。
2. 镇静催眠作用: 用于失眠症、术前镇静。
我国失眠发生率高达45.4%。 (小剂量镇静,较大剂量催眠。可明显缩短入睡 时间,显著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 特点:①不影响FWS,停药后很少出现“反跳”多
2.依赖性:连续用药,会发生依赖性。
3.急性中毒:过量可致昏迷和呼吸抑制。 用氟马西尼解毒(为BZ-R拮抗药)。
第二节┃巴比妥类 【药物分类】
巴比妥酸 长效 苯巴比妥 6-8h 原型经肾排出
中效
戊巴比妥、
异戊巴比妥
3-6h
主要肝内破坏
短效
超短效
司可巴比妥
硫贲妥钠
2-3h
1/4h
主要肝内破坏
全部肝内破坏
2. 抗惊厥、抗癫痫 3. 麻醉和麻醉前给药 ⑴麻醉:静脉麻醉和诱导麻醉,用硫喷妥钠 ⑵麻醉前给药:常用苯巴比妥。
作用机制:
巴比妥类可与GABAA受体-氯通道复合物上 相应的结合位点结合,可促进GABA与GABAA受 体的结合,而延长氯通道开放时间,增加Cl的内流。
巴比妥类
巴比妥 类受体
【不良反应】
3. 常用镇静催眠药的分类 (1)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安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品对α和β受体都有较强的激动作用,主要用于抢救心 脏骤停、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与局麻药配伍及局 部止血等。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盐酸麻黄碱
OH H N CH3 . HCl CH3
化学名为(1R,2S)-2-甲氨基-苯丙烷-1-醇盐酸盐,
又名麻黄素。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结构特点
α-羟基-β-氨基结构
OH H N CH3 . HCl
*
*
CH3
手性碳原子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理化性质
1.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水中易溶,在 乙醇中溶解,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2.本品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故有4个光学异构体,其中仅 (-)(1R,2S)麻黄碱活性最强。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理化性质
1.本品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在水 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2.含有邻苯二酚结构,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遇光和空气易变 质。 本品
+FeCl3 +NaHCO3
翠绿色
蓝色
红色
3.本品含酒石酸,加10%氯化钾溶液,在10分钟内应析出酒 石酸氢钾结晶性沉淀。
•分类:根据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对α、β受体选择性不同,可
分为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拮抗剂。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一、α受体拮抗剂
•本类药物能抵消儿茶酚胺的收缩血管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盐酸哌唑嗪
O N H3CO N N H3CO NH2 N O
.
HCl
本品为突触后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临床主要用于轻、中度
OH N CH3 H CH3 OH N CH3 H CH3 OH N CH3 H CH3 OH N CH3 H CH3
(-)-麻黄碱
(-)-伪麻黄碱
(+)-麻黄碱
(+)-伪麻黄碱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3.具有α-羟基-β-氨基结构,可被高锰酸钾、铁氰化钾等氧化 生成苯甲醛和甲胺,后者可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 . 4.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临床应用
本品主要激动α受体,具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主要 用于抗早期神经源性休克,口服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H HO OH H N CH3 HO
CH3 . HCl
化学名为4-[(2-异丙氨基-1-羟基)乙基]-1,2-苯二酚盐酸 盐,又名喘息定。
第一节 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作用
2.肾上腺素受体的效应 α 型作用:血管收缩,扩瞳等 β 型作用:(+)β1R:心脏兴奋等
(+)β2R:支气管扩张等
思考:上述受体被阻断的效应?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是一类直接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 或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增加受体周围去 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产生与交感神经兴奋时相似效应的 药物。 •在化学结构上均为胺类,部分药物又有儿茶酚结构 (邻苯二酚结构),故亦称拟交感胺或儿茶酚胺。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4.还原性:含有邻苯二酚结构。
H HO OH H N CH3 OH O [O] -H2O -H2 O 肾上腺素红 OH O N CH3
HO
红色
O
N CH3 多聚物 n
棕色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本品
本品
+H2O2
△
血红色
+氨试液
+FeCl3
翠绿色
紫色
紫红色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结构特点
HO NH2
. HCl
HO
邻二酚羟基,有酸性,还原性
H HO
OH
H N CH3
*
HO
肾上腺素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理化性质
1.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有光泽的结晶;无臭,味微苦。在水 中易溶,在无水乙醇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极微溶 解。 2.分子中含有邻苯二酚结构,易氧化变色。 本品
药物化学
第 八 章
第八章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 代谢及作用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1
2 3
学习目标
1.掌握肾上腺素、盐酸麻黄碱、盐酸普萘洛尔的化学结构、理 化性质、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熟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分类及代
.
HO
.
H2O
HO
化学名为(R)-4-(2- 氨基-1- 羟基乙基 )-1,2-苯二酚重酒石酸 盐一水合物,又名重酒石酸正肾上腺素。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结构特点
OH NH2 O OH OH OH O
H HO
*
HO
.
HO
.
H2O
光学活性
邻二酚羟基,有酸性,还原性
H HO
OH
H N CH3
HO
肾上腺素
又名副肾碱。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结构特点
H HO OH
仲胺,弱碱性
H N CH3
*
HO
光学活性
邻二酚羟基,有酸性,还原性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理化性质
1.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极微溶于 水,不溶于乙醇、三氯甲烷、乙醚、脂肪油或挥发油,易 溶于无机酸或氢氧化碱溶液,不溶于氨溶液或碳酸氢钠溶 液。本品药用为左旋体。 2.呈酸碱两性。酚羟基显弱酸性,仲胺显弱碱性,临床常用 其盐酸盐。 3.消旋化:左旋的肾上腺素水溶液加热或室温放置后,可发 生外消旋化,而使活性降低。
第一节 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与消除
第一节 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作用
二、肾上腺素受体的分类及效应
1.肾上腺素受体的分类 肾上腺素受体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又可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两类。 α受体: α1:突触后膜,皮肤、黏膜、内脏血管等 α2:突触前膜,反馈抑制 β受体: β1:心脏 β2:血管、支气管 β3:脂肪等
+FeCl3 +氨试液
墨绿色
紫红色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临床应用
本品为α、β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临床用于休克及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能通过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外源 性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肾上腺素受体的相互作用,产生与 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作用相反的生物活性。
OH H N CH3 . HCl CH3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临床应用
本品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对α和β受体都有激动作用,
与肾上腺素比较,性质较稳定、口服有效、作用缓慢而
温和。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肿胀及低 血压等。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H HO OH NH2 O OH OH OH O
–根据这类药物对β1、β2受体选择性的不同
①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如普萘洛尔,噻吗洛尔; ②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③α、β受体拮抗剂,如拉贝洛尔
–按化学结构的不同 ①氨基乙醇类 ②氨基丙醇类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盐酸普萘洛尔
OH O H N CH3 CH3
. HCl
化学名为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盐酸盐, 又名心得安。
4.本品水溶液显氯化物的特殊鉴别反应。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临床应用
本品为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 所致的心律失常,也可用于心绞痛、高血压、嗜铬细胞瘤
(手术前准备)等。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结构特点
仲胺,碱性
H N CH3 CH3
OH O
*
. HCl
手性碳原子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理化性质
1.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甜后苦。溶于水,微 溶于三氯甲烷。分子侧链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S构型左旋
体活性强,目前药品为外消旋体。
2.本品在稀酸中易分解,碱性时较稳定,遇光易变质。 3.本品水溶液与硅钨酸试液作用生成淡红色沉淀。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结构特点
H HO OH H N CH3 HO
*
CH3 . HCl
Hale Waihona Puke 光学活性HOH
OH
H N CH3
邻二酚羟基,有酸性,还原性
HO
肾上腺素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理化性质
1.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水 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2.本品含有邻苯二酚结构,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遇光和空气 渐变色,在碱性溶液中更易变色。
高血压或肾性高血压,也适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功能不全。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甲磺酸酚妥拉明
H3C H N N N
. CH3SO3H
HO
本品为非选择性α受体拮抗剂,有血管舒张作用,临床主要用 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感染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
第三节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二、β受体拮抗剂 •分类
表药物;熟悉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的合成和作用; 3.学会应用本类药物的理化性质解决药物调剂、贮存保管及临 床应用等实际问题。
第一节 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的神经递质 ,通过与肾上腺素受体相互作用而发挥多种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