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案(上课用) -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驿路梨花》教案(上课用) -
14.《驿路梨花》教案授课教师:何小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培养略读能力,进行略读实践,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设置悬念的写法。
4、体会本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
2、读写结合,学习在写作中运用“悬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并发扬光大雷锋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再次强调略读方法。
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完成以下表格3、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整理文章思路,以“我”和老余为主语概括情节。
4、明确本文线索,思考: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三、引导学生探究本文主题思考:“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并解释各自的含义。
想一想“梨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明确:“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结尾引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之情,称颂梨花姑娘的精神也就是雷锋精神正在发扬光大。
四、引导学生探究本文写法1、思考: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来叙述,文章中的几件事该如何安排呢?明确:解放军砍树割草,盖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妹妹常来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我”和老余投宿、修葺小茅屋。
2、思考: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本文不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解放军盖起、梨花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在顺叙“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所见所闻当中,运用两段插叙文字表明过去的盖起和照料小屋。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驿路梨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余映潮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文章主题的把握与体会。
三、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
2.文章主题的提炼与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生分享生字词学习心得。
3.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4.内容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5.主题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7.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个别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3.作业布置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
2.生字词表。
3.课文解析资料。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结合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九、教学拓展1.学生课后收集关于梨花的诗句,进行分享交流。
2.学生以“驿路梨花”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本节课通过学习《驿路梨花》,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驿路梨花教案(通用10篇)
驿路梨花教案驿路梨花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重点:小屋的帮助解决饥饿疲劳,悬念的步步深化,两个误会的穿插和最后彻底解开悬念,抒情结尾的作用。
教学过程:1.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板书:小屋助解饥饿疲劳)。
(1)“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们”看到:“门是从外面扣着的”,屋内“火塘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门板上写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专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板书:屋主专诚热情准备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并不在屋的屋主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板书: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屋主,“我”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两人猜测起了屋主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出的悬念;“可能”,语气并不肯定,实又深化了前设的悬念(板书:猜测屋主职业深化悬念)。
2.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板书:老人述说屋主名叫梨花)。
(1)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具有什么表现力量?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我”和老余在老人进屋后的反应:“‘主人’回来了。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作品内容,初步理解作品主题。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3)分析写作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象征、拟人等。
4.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二、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作品内容,初步理解作品主题。
三、分析课文结构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2.分析课文结构,讨论课文主题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二、分析写作技巧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2.分析课文中的拟人手法第三课时一、精讲课文1.讲解重点句子、词语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二、课堂讨论1.就课文主题进行讨论2.分享自己的感受第四课时一、课堂小结二、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驿路梨花》,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1.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处处开爱暖人间雷锋精神代代传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导入: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某某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2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23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驿路梨花-教案三篇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有关梨花的语句或者诗句,你都积累了哪些?与大家分享一下吧!2.学生自由回答交流。
二、整体感知,复述课文1.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概述课文。
2.按照时间顺序概述课文。
3.这篇文章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长达十几年,作者为什么不按时间顺序写?三、研读课文1、两次误会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请读一读。
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下两次误会。
2、三个悬念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瑶族老人吗?梨花吗?梨花的妹妹吗?解放军叔叔吗?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
3、五件好事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驿路梨花》的诗句;(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能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3)通过创作、展示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2)诗歌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诗歌主题的领会。
2. 教学难点:(1)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应用;(2)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3)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诗歌的奥秘;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驿路梨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感悟(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驿路”、“梨花”等;(3)讨论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分析解读(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举例说明诗歌的表现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4. 创作展示(1)让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进行小练笔;(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创作能力。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讲课教案《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第一眼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猜测作者可能会写什么?老师在第一眼看见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这可能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可是读完之后,才发现梨花林中不仅有优美的景,更有高尚的人、动人的情。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近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去领略那里别样的风情。
一、讲故事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略读。
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现在,就请同学们略读文章,尝试复述文章内容。
请一生复述。
师:还是同样的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按照时间顺序来复述一下呢?请一生复述。
师:相比两位同学的复述,你们更喜欢作者的谋篇布局呢还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修改之后的?(顺叙,不展示: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半夜在树林里淋了雨,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一座小茅屋。
第二天早上,梨花姑娘看见此景深受感动,一直照料着小茅屋。
前几年梨花出嫁了,她的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
上个月,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
昨晚专程到小茅屋送粮食,遇见了我和老余。
第二天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作者的叙述?明确:因为情节更吸引人、更有悬念。
二、理情节(略)师:“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大山没有峰棱,没有起伏,就不会有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千古侍句。
一篇文章,要有曲折,要有悬念才能吸引人读下去。
那么,在你们阅读本文的过程中,一直吸引着你读下去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作者设置的悬念是什么呢?明确:小茅屋的主人究竟是谁?师:围绕着这个问题,作者给我们刻画了一群人物,产生了两个误会,设置了三次悬念,你能找出来吗?请你们带着黑板上的问题,再次略读课文,寻找答案。
《驿路梨花》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故事中的人物间关系构成了复杂而丰富的人物关系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故事主题。同时 ,这些人物间关系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人际关系,使得故事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普遍价值。
04
故事情节梳理与主题思想 探讨
故事情节梳理及关键事件回顾
引子
描述驿路上的梨花盛开景象,为 故事铺垫背景。
解放军战士
勇敢、无私,为人民服务 ,是梨花姑娘的救助者和 精神导师。
“我”和老余
旅途中的过客,通过与梨 花姑娘的相遇和交往,展 现了普通人之间的善良和 互助。
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01
梨花姑娘的性格特点
美丽、善良、纯朴、乐于助人。通过描写她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方面
来塑造这一形象,如“她美丽的面庞上带着一丝羞涩,却又透露出坚定
,决定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她”。
人物间关系及其影响
梨花姑娘与解放军战士的关系
解放军战士是梨花姑娘的救助者和精神导师,他们的存在使得梨花姑娘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我”和老余与梨花姑娘的关系
通过与梨花姑娘的相遇和交往,“我”和老余不仅得到了帮助和关怀,还从梨花姑娘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和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相关问题, 如“雷锋精神”在当代的现实意 义等,增加课堂互和作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 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知识。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巧妙的悬念设置
生动的细节描写
延伸阅读推荐:《边城》等经典文学作品
《边城》简介与主题思想
简要介绍沈从文的《边城》及其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比较两部作品在描绘自然风光、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情美 方面的异同。
《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驿路梨花》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驿路梨花的品质。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课文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教学重点1.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主人公驿路梨花品质的分析。
3. 课文表达技巧的鉴赏。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驿路梨花》的作者、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驿路梨花的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驿路梨花的品质。
第二课时5.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技巧,如象征、比喻等。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6. 课内外拓展(1)学生搜集课内外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学生分享资料,教师点评并总结。
7.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8.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对课文表达技巧的鉴赏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2024版驿路梨花教案一等奖
议论
在描写和抒情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 议论,阐述梨花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和 象征意义,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抒情
通过对梨花的赞美和感慨,表达作者 对梨花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文章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1 2 3
清新自然
文章以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为基调,通过对梨花 的描绘和赞美,展现出一种纯净、高雅的艺术境 界。
借助梨花的象征意义,表达了 作者对美好生命的追求和对生 命价值的肯定,具有积极的人 生意义。
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深刻而 隽永,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价值, 还具有人生哲理的启示意义。
05
艺术手法鉴赏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02
03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梨花比 作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 梨花的洁白与美丽,增强 了艺术感染力。
含蓄隽永 文章在表达上含蓄而隽永,通过对梨花的描绘和 抒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 热爱。
意境深远 文章通过梨花的形象塑造和意境的营造,使读者 在欣赏梨花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和人生的意义。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古代驿站文化
介绍古代驿站的历史背景、功能作 用以及在古代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帮助学生理解“驿路梨花”中驿站 的象征意义。
解放军叔叔 勇敢无畏,舍己为人,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 雄主义精神。他们在战斗中奋勇杀敌,保卫祖国,为人民 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瑶族老人
纯朴善良,知恩图报,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他们与解放军和驿路梨花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为 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人物形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04
主题思想探讨
八年级语文教案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传承雷锋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分析文章表达技巧,欣赏作品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梨花象征雷锋精神。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驿路梨花》2. 相关背景资料(作者、时代背景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时代背景。
(2)板书课题《驿路梨花》,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梨花象征着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关爱他人的经历。
(2)讨论:如何传承雷锋精神?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2. 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驿路梨花》主要是要我们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驿路梨花》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课文结构分析:找出课文的起承转合,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梨花的美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写作手法学习:学习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观察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情感。
4.阅读感悟:讨论作者在文中ຫໍສະໝຸດ 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5.写作实践: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写作练习。
(2)课文写作手法的内化与应用:学生需要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难点解析:通过教师引导、同伴互助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3)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承:学生需要从课文中挖掘出民族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内涵,并能够理解其时代价值。
-难点解析:通过结合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梨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这种象征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
其次,课文的修辞手法讲解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到写作中,但也有一些学生显得有些迷茫。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难点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许可以尝试分组教学,让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我反思自己在组织讨论时,可能没有充分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今后,我将更加注意引导讨论的方向,鼓励每个学生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讨论更加充分和有效。
4.增进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开课教案《驿路梨花》
时代背景对主题思想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等品质,这些品质在《驿路梨花》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驿路梨花》所倡导的无私奉献、社会和谐等理念,正是 当代社会所需要的。
文学创作的时代要求 文学作品需要反映时代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驿路梨 花》正是以其积极向上的主题思想,满足了当代文学创作 的时代要求。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分析
主要人物角色介绍
梨花
本课的主人公,一个美 丽、善良、坚强的女性
形象。
解放军叔叔
梨花的父亲,一位为了 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
军人。
瑶族老人
梨花的邻居,一位热心 助人、淳朴善良的瑶族
老人。
“我”和老余
过路的旅人,通过梨花 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美
好。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梨花
解放军叔叔
她美丽、善良、坚强,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不 幸,她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用自 己的行动影响和改变着周围的人。
《鲁滨逊漂流记》与《荒岛余生》
两部作品都讲述了主人公在荒岛上的求生经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中对自然、生存、孤 独等主题的探索。
当代社会中“驿路梨花”精神传承和弘扬
0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阅读、讲解、演绎等方式,让更多 的人了解和传承“驿路梨花”所代表的 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
0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他是一位英勇无畏、忠诚于祖国的军人,他 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深深地影响着梨花和 周围的人。
瑶族老人
“我”和老余
他是一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老人,他的 善良和无私帮助让梨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和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驿路梨花》教案
授课教师:何小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培养略读能力,进行略读实践,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设置悬念的写法。
4、体会本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
2、读写结合,学习在写作中运用“悬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并发扬光大雷锋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再次强调略读方法。
2、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完成以下表格
3、要求学生根据表格整理文章思路,以“我”和老余为主语概括情节。
4、明确本文线索,思考: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
三、引导学生探究本文主题
思考:“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并解释各自的含义。
想一想“梨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结尾引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之情,称颂梨花姑娘的精神也就是雷锋精神正在发扬光大。
四、引导学生探究本文写法
1、思考: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来叙述,文章中的几件事该如何安排呢?
明确:解放军砍树割草,盖小茅屋;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妹妹常来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专门送粮食来;“我”和老余投宿、修葺小茅屋。
2、思考:本篇叙述故事、结构篇章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本文不是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解放军盖起、梨花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而是集中在现在的一个夜晚和早晨,在顺叙“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所见所闻当中,运用两段插叙文字表明过去的盖起和照料小屋。
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么人这个故事核心,先设悬念,穿插两个误会,三次深化悬念,最后才彻底解开悬念。
从而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突出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3、思考:请找出文中的3处悬念,说说其表达效果。
五、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习例文一的行文构思,运用“悬念”设置修改例文二。
六、作业布置
请修改自己的期中考试作文,要求运用插叙、倒叙的记叙顺序,设置悬念。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