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20210115074437)

合集下载

新中国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蒋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它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十章第一节。

一、说教学理念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二、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本章的内容是从“新中国初期、70年代、改革开放”三个时间段介绍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的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

㈡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㈢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运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苏建交及建国第一年外交成就“求同存异”“万隆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神”②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启发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讲授法。

主要包括四个环节:Ⅰ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环境—Ⅱ学生阅读、欣赏、理解—Ⅲ欣赏活动、再现历史—Ⅳ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周总理倡导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四)、教学重点、难点⑴、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依据: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而且,该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万隆会议正是其具体实践。

⑵、教学难点:万隆精神依据:万隆会议倡导的求同存异精神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展,而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不容易理解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⑴教法选择:在教法选择上,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谈话式的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这样既可以实现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又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历史新中国的外交说课稿

历史新中国的外交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它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第七单元第23课。

中间把老师发的那段话加上(就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一说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三说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说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结合上一节学习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我将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图片: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之后我将引领同学们思考:看了上面四幅图片,我将向同学们提问:一种说法是“弱国无外交”。

另一种说法是:“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联系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同学们讨论完毕后,我将向同学们提问新中国实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的哪些成就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对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2、教学过程说先我将向同学们介绍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形势,竟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历史中已学过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结合本课内容思考二战后世界形势究竟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来具体分析。

可以得到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找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为了使教学效果更佳明显,我将向同学们介绍几组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制定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的材料,从而引出另一学习内容,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新中 国初期的外 交》 说课稿

《新中 国初期的外 交》 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历程,而本课则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在此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脉络、认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新中国的成立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史料解读和历史解释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和外交方针,如“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如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

(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概括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和平意识,理解国家利益在外交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意义。

2、教学难点(1)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理解。

(2)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和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课件 (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课件 (1)
,分析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及会议上所体 现的万隆精神。通过材料分析理解万隆精神。
【设计意图】:
材料与视频相结合,加深学生直观感受、训 练其归纳材料的能力。在情景中理解万隆精神。
国 际 环 境 国 家 性 质 国 家 利 益
板书设计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 客
处理方法
采用材料与视频结合的办法进行分析
说课目录
四、教法学法
讲解法 阅读法
谈话法
教法 学法
直观教学 演示法 问题探 究法
材料分 析法
说课目录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流程设计——导入新课 】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 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思考: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方针制定的主要因素? 【设计意图】: 激趣、切题、导入新课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立场
之重点突破二
设计:
讲授法讲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背 景、内容等之后,出示《联合国宪章》准则,对比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设计意图】:讲授法能让学生更明白其基本
流程,对比法直观清晰。
(三)走向国际舞台——走出去
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之难点突破二
设计: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视频及材料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世界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 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国 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 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提出的基本点,老师对其本 质进行分析,再与《联合国宪章》宗旨比较,更 容易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世界性意义。

说课稿: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流程六个部分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一课。

该单元阐述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概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指出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交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正是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

且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因此学习本课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总共分三个子母,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

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

三、目标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为: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2、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外交成就;3、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4、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学习目标1、识记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外交政策变化原因三、教授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课时:1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现代中国的第一位外交家是谁?他又为近现代的中国做出了那些贡献呢?由此导入【讲授新课】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课件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课件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课件4--8)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课件4)(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千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内容: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从本单元来看,它为随后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从全书来看,本课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2、重点与难点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新中国的外交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接触到一些国际时事,外交方面的影音资料,这就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特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由此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历史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中国对两次会议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像、文献,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良好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人意识和探究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立起来了。

显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也为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它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节。

★一、说教学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二、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本章的内容是从“新中国初期、70年代、改革开放”三个时间段分别介绍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本节主要是介绍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方针与成就。

㈡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方法:主要采用谈话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配合讲授法,探究法等。

益处:师生交流互动,便于知识掌握。

⑵教学手段选择:方法:多媒体益处: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最好效果。

2.学法⑴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接触过本节的知识,但由于历史知识不广,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对于该课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一些简单的分析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讲述的生动形象、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⑵学法指导①课前指导:带学案预习②课堂指导:注意听讲③课后指导:背诵即可,加适当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中苏建交影片和中国参加日内日瓦会议及万隆会议影片。

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课堂讲解及教法运用: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梳理】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背景:教法→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总结,大屏幕展示(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美苏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也是新中国外交的总原则。

3、基本方针(具体的外交方针)教法→学生自主展示(知识简单,课本讲解详细)⑴另起炉灶”教师提示核心知识点①含义: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1.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法 设计目的:通过播放“周恩来参加日内瓦 会议”的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 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2.新课学习
第一子目:迷茫中的抉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提供顺序打乱的七则史料进行探究活动:如图所示,当时摆 在新中国面前的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那么请同学们阅读并 分析以下材料,新中国的外交该选择哪一条道路,又该反对 哪些道路呢?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分析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方针和活动,同学们能形成 一定的民族自豪感。
不足:但是由于本课的史料较多,在数量和难度上
难以把控。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能够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采 取的方式还有待改进。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 后国内国际形势 有关史料的研习, 习得史料探究 的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周恩来总理处理建 国初期的外交史实的学习, 形成对周恩来总理外 交能力的认同和赞赏,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确立依据:课标规定,教材内容,考试说明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 确立依据:学生“整体史”理论薄弱现状
【设计目的】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并有效的选择对自已有用 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可以从中学到解读史料的 方法和培养筛选有效材料程设计反思
第二子目:封锁下的突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唐家璇在2004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并让同 学们讲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2.万隆会议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导入新课】我们党的国家领导人在近日访问亚非各国时指出,要发扬双方的传统友谊,推进双方的互利合作,特别强调要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他国的关系。

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学生看书后回答。

“二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表现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战后,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勒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书写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在1949年6月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声明:"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和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接着,在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流程五个部分来进行。

本课选自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它主要讲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在此方针指导下积极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

该科在本专题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好本课有利于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今天中国的外交,便于观察当今国际关系的变化。

我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的学习,他们对近代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有深刻的了解,为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学习提供了思想准备。

而且,本课知识离当今时间很近,学生对具体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概念还难以把握,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运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地学习。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建国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完善;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图文材料进行综合思考,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结合史料,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讨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的本质区别,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价值。

其中本课重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而难点则是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那么如何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贯彻落实呢?首先,我将向同学们展示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中的一段话,让他们思考从文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接着展示“国门洞开,噩梦伊始”、“跪在地上的外交”、“皇帝的梦想”、“主权换美援”四张图片,同时向学生提问: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历史吗?你心目中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是怎样的?由此导入新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1)识记通过学习,学生知道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有关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完善;知道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有关史实。

(2)理解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政策的意义。

认识我国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3)运用通过比较,认识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区别;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探究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能力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置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的本质区别,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学习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对我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所起作用的学习,体会我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思路设计本课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本课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教学资源学生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并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教师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第23 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课件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课件
对比分析,新旧中国外交的根本区别 ,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日内瓦会议 和万隆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在新中国初期所 取得的外交成就,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 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学习新中国外交的成就,了解新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增强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 拓展延伸(感悟伟人,领略风采)
观看《周恩来的外交风采》的视频,结合中外 名人对周恩来评价的话语,说说你对周恩来总理 的看法与评价。
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究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 策及外交方针?
(一)外交总原则
设计意图:
问题引导,学生 自主阅读教材,归 (二)三大外交政策 纳总结,提高学生 阅读和理解概括教 另起炉灶 材的能力,同时加 一边倒 深对知识的记忆。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独立自主
问题探究三
新中国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日内瓦会议的召开(走向国际)
【教学流程设计——讲授新课】
专题五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课目录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
2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走向国际舞台
问题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国际环境?
设计:
展示图片,学生分小组讨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国际国内环境,并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新中国外交方 针制定的影响。
【设计意图】: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培
板书设计
专题五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背景 内容 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出 成就 背景 日内瓦会议: 内容 成就 走向国际舞台 背景 内容 万隆会议: 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设计武进湟里高级中学张敏明【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教材地位:本课位于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一课。

该单元阐述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概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指出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交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正是现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

且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因此学习本课有着重要的意义。

3、教材内容:本课总共分三个子母,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掌握渐进式模式的历史探究学习“三步法”(了解-理解-见解)。

(2)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

(3)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

(4)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焦捷。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课标要求。

本课的课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识记层次,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层次,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第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一课,共有三个子目,以时间为序介绍了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新中国初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50年代为进一步扩大外交,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步入世界舞台,担任国际重要角色的一系列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摆脱屈辱的外交形式,实行新的外交政策很有必要,本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端,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性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历史学习中已经了解国相关史实,但尚未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的发展形成系统的认识,这是本课学习的知识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是引导学生认识难点问题的能力基础。

另外,本课涉及到的政策如“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表述等比较形象,周恩来等人物耳熟能详,并且国内展现这些伟人、重大事件的文学、影响资料丰富,能够很容易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基于课标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整合型的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理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政策的具体含义及其意义,学生培养放眼世界,辩证发展地分析历史问题、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能够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通过材料,理解其在我国外交活动中的意义,学生提高分析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树立起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理念。

(3)知道新中国初期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相关资料感受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
日内瓦会议,主要由学生自主归纳会议的内容等 方面。教师补充讲解参加日内瓦会议的背景,会 议的经过和中国代表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培养学 生的历史整体思维。 万隆会议,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周 恩来参加万隆会议的纪录片,结合课本归纳出会 议的基本内容。教师梳理讲解,重点引导学生理 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作用。体会周恩来 的外交风采,了解中国的积极贡献,培养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
作者:丁晓平



说教材 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理念
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部分的内 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它主要讲 述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在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 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 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因此,本课内容处于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 的作用。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的背景、完善过程、内容和影响,并 小组讨论修改后的内容变化,培养学生读 史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补充讲解,梳理知识,并 讲述西藏问题的由来,使学生的历史知识 体系得到完善,树立学生国家统一意识和 爱国意识。
三、走向国际舞台
说教法学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观 看图片、视频,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 通过老师设置的问题相互讨论,相互合作, 听取具有闪光点的见解,促进进步。

说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情景再现——播放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

板书设计: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多媒体展示形象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我将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流程五个部分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外交成就,这些内容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

同时,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本课内容有三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前两目分别是1953 年之前的外交方针与1953 年之后的外交原则,第三目是1950 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有一定
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智慧等有较浓的兴趣,但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

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得学习。

三、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概述其在指导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叙述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国际视野来全面地观察、分析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归纳三大外交方针的内容与意义;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论从史出地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通过材料阅读,分析、评价“求同存异”的历史智慧与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认识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国
与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从而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感悟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四、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大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是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五、学法教法
本课是新授课,课时为1 课时。

相应的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六、教学过程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重点难点的确定与学法教法的选择,本课的教学流程如下:(板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课堂导入呈现三张有关旧中国外交的照片,分别反映《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二十一条》签
订的情况,引导学生回顾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历史,通过设问“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我们还要实行这样的外交吗?我们要对清政府与北洋政府的屈辱求和外交政策说‘不',也对近代西方列强的武力外交说‘不 ',与这种屈辱求和、武力推行的外交政策相反,
我们的外交总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那么,在这种外交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又采取了哪
些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顺势过渡到本课第一目内容学习。

(板书:一、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课堂展开第一部分:三大外交方针的提出给出一副当时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图,再结合两则有关“冷战”的材料,引导学生体验当时的国际国内情境;在明确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后,提问“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我们应该实行怎样的政策?”顺势进入“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方针的内容、意义和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板书:1. “另起炉灶”2.一“边倒”、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我将用在ppt 中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这
里,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进行具体分析。

最后结合几幅照片,向学生展示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特别是与苏联的建交。

第二部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板书: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首先给同学们展示一段关于周恩来总理外交的视频,既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由视频中的内容引出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通过图片与文字材料,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形成过程与主要内容,最后,论从史出地总结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第三部分: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板书:三、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这两次会议是1950 年代中期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世界外交舞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前者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回忆,后者是第一次没有殖民
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在讲述日内瓦会议时,要让学生从“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步
入会场”的照片中提取信息,感悟周恩来的外交风采与人格魅力。

在讲述万隆会议的时候,要通过材料着重介绍“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让学生感悟周恩来的政治眼界(从亚非国家的共同历史与现实处境中寻求各国共鸣)、语言魅力(简洁、到位而有力)与外交智慧(抛弃狭隘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之争论,站在共同利益的高度上看问题,“求同存异”与与会国代表之见“异”忘“同”相区别,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最后归纳“万隆精神”的内容。

(三)课堂深化
联系本课所学,以“我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从而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以“求同存异中的思维创造”为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突破常规思维、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仅是外交智慧的表现,也是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

课堂深化将使本课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到有效地落实。

(四)课堂收束运用概念图示法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再回顾,概括提出本课的重点知识:“一条总原则”,“两次会议”,“三大方针”,“五项原则”。

帮助学生记忆历史,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设计中我运用了文字材料、影像材料、图片材料等,并结合了讲授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创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努力做到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升华了情感。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及相应的理论依据,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附)板书示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 另起炉灶”
2. 一边倒”
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三、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说课稿
共分六部分,以下介绍前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必修第五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从新中国初期”、70年
代、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时间段介绍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了解并掌握本课,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故而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

因此,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
万隆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启发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讲授法。

主要包括四个环节:①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一一②学生阅读、欣赏、理解一一③学生活动、再现历史一一④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周总理倡导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

2、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而且,该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正是其具体实践。

因此,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本课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万隆会议倡导的求同存异”精神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而二者间的内在
联系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确定万隆精神”为本课教学难点。

五、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六、教法、学法
1、教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的优点,依据本课的内容特点,主要采用启发教学、问题教学和谈话教学,让学生在民主、酣畅的氛围中巩固
基础、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