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8狼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子野心原文译文及注释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子野心原文译文及注释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子野心原文译文及注释《狼子野心》是清代小说家纪昀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

以下是《狼子野心》的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饲养,也和狗相安无事。

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

主人竟然就忘了它们是狼。

有一天,主人白天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刚才一样吼叫,于是他假装睡着来等待观察情况。

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没有防备的时候,去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主人就杀了狼并剥了它们的皮。

这事是从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

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了。

野兽不足以论,这个人为什么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注释:1.杂畜:混在一起喂养。

2.稍:渐渐地。

3.驯:驯服。

4.为狼:是狼。

5.作:发出。

6.伺:等到。

7.未觉:没有醒。

8.啮:咬。

9.就枕:靠在枕头上。

10.寐:睡觉。

11.阳:表面上。

12.阴:暗地里。

13.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

14.遁逸:逃跑。

15.贻患:留下祸患。

第18课《狼》课件(共51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8课《狼》课件(共51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二 御 狼
准备抵抗
请用原文回答1'两狼的计谋: 一狼径去, 一狼假寐(前后夹击屠夫) 2 前狼假寐的姿势: 犬坐于前3 前狼假寐的神态: 目似瞑,意暇甚4 前狼假寐的目的: 诱敌5 后狼径去的目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6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凶残
惧 狼 御狼m 杀 狼

屠 遇 户 狼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叙述了屠夫智斗两狼的故事。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狡猾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 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时间:晚 地点:途中人物: 一屠,二狼起因: 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 的后腿
也杀死(了)它 ( 指 狼 )
·乃 悟前狼假寐,盖 以 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 假装睡觉
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
大概, 原来是
睡 觉


狡猾 一会儿·独亦黠会,而嘱刻两光,禽狼也是很狡猾了 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死兽之变诈几何哉 ? 止 增袋耳。
巧变诡诈 能有多少 只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 呢?
场主人在打麦场里堆积 柴草
于 是 跑 倚靠 解除,卸下拿·屠 乃 倚 其下, 弛 担 持 刀。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 放下担子拿起柴草堆下面 屠刀。·狼不敢前 , 眈 眈相向。

代词,指柴
凶狠注视的样子瞪眼朝着屠户
两只狼都不 敢向前
上前
一会儿 径直离开 像狗那样·少射, 一狼徭去,其一犬坐于前。过了一会 一只狼径直 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久之,目似照,意暇甚。调解音节,没 闭眼 神 悠闲 非常有实在含义。那只狼的眼睛 情很悠闲。 时间长了,似乎闭上了,
①止有剩骨 (只)②前 狼止而后狼又至( 停 止 )

蒲松龄《狼》知识点汇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蒲松龄《狼》知识点汇总(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蒲松龄)知识点【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重点字解释】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惧:恐惧。

投以骨:把骨头丢给狼。

从:跟随。

七年级语文上册18 狼

七年级语文上册18 狼

(2)主旨寓于形象之中。 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旨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是 寓言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篇寓言故事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 述,生动地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狼遇到担有剩骨 的屠户,野心勃勃地“缀行甚远”,抢吃骨头时贪得无厌;“后狼止 而前狼又至”,骨头吃完了,仍然跟在屠户的后面“并驱如故”;当 屠户进行防备时,它们还是不甘心地“眈眈相向”。这些动作描写, 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因此作者在故事结束时发表议论, 告知人们一个道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猾,不管耍弄 什么花招,终归会被识破、被消灭。
(9)一狼洞.其中( 挖洞 ) (10)止露尻.尾( 屁股 )
(11)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 (12)狼亦黠.矣( 狡猾 )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止止一.有狼剩得骨骨(止.(仅停,止只
) )
(2)敌恐 盖以 前后 诱敌 受.其 (敌敌.(人
攻击 )

(3)意意 意. .将 暇甚 隧入 ((表想情
(一)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 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 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译为“嘱”) (8)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如:“得无……乎”译为“莫不是……吧”,“ 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等。 (9)意译。文言文中经常用到比喻、借代、互文、委婉、讳饰、用典 等修辞格,如果直译会不准确,可意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第四段具体分析:齐读第四自然段后,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2)前狼假寐的姿势:
犬坐于前
(3)前狼假寐的神态:
目似瞑,意暇甚
(4)前狼假寐的目的:
诱敌
(5)后狼径去的目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 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 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 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 /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 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甚远。
屠:屠户
止:仅、只。
缀:连接,紧跟 甚:很,非常。
翻译: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 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8《狼》 课件(共 30张PPT)
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的启示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的启示

七年级上册语文18课《狼》的启示一、了解狼的生态和习性在《狼》这篇文章中,通过对狼的形象和行为的描绘,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狼的生态和习性。

狼是一种群居动物,具有高度的领地意识和狩猎技巧。

它们通常以群体的力量协作狩猎,展现出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狼也是非常聪明的动物,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显示出卓越的智慧。

二、理解故事情节与寓意《狼》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描绘狼与屠夫之间的互动,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和人性的智慧。

故事情节紧凑,寓意深刻,让我们明白,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勇敢和智慧,才能化险为夷。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识别和防范生活中的危险,保护好自己。

三、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狼》这篇文章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在自然界中,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和生存方式。

人类作为其中的一员,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对于自然界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应该尽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阅读《狼》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来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寓意。

我们应该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对于故事中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审慎分析和判断。

这样有助于我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提升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阅读《狼》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六、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狼》是一篇文言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的文言文知识。

例如: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古代文学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七、感受古代文学魅力《狼》作为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件(共29张PPT)


挖洞(名作动)
屠户正要走,转到柴草堆后面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
柴草堆里打洞,
❖ 意将 隧入
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企图
表目的,用来 (代)屠户的
企图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背。狼的身子已经
钻进一半,
❖ 止露 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大腿
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杀死
了它。
《聊斋志异》
❖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 松龄写了一部文言短 篇小说集,叫《聊斋 志异》。“聊斋”是 他的书房,“志”是 记的意思,“异”是 指奇异的事。全书491 篇,多以鬼狐故事, 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表露作者的思想。 蒲松龄故居 5
《狼》
❖ 《聊斋志异》书中有一篇题为《狼三则》, 写了关于狼的三则故事,其中有一则故事, 记述一个屠户战胜两只恶狼的经过,揭示出 狼的凶狠、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
屠暴起 : 要抓住有利时机
转视积薪后 : 要提高警惕
17
思考:请结合现实,谈谈你从这篇 文章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1、坏人是很狡诈的,可他们总是以害人 始,以害己终。
❖ 2、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时,不能存在 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 3、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终 归会被人识破、被歼灭。
6
屠户遇狼
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在傍晚(名词~状语)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 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 走了很远。
7
屠户惧狼
第二段
❖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知识点❶生难字。

缀.行(zhuì)大窘.(jiǒnɡ)苫.蔽(shàn)眈眈.(dān) 黠.(xiá) 瞑.(mínɡ)尻.尾(kāo) 假寐.(mèi) 少.时(shǎo)弛.(chí) 意暇.甚(xiá)❷重点词语解释。

①缀.行甚远(紧跟)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③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④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⑤场主积薪.其中(柴草)⑥弛.担持刀(卸下)⑦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⑧目似瞑.,意暇.甚(闭眼;空闲)⑨屠暴.起(突然)⑩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睡觉;原来是)⑪狼亦黠.矣(狡猾)⑫复.投之(又一次)⑬一狼仍从.(跟从)⑭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⑮苫蔽..成丘(覆盖、遮蔽)⑯少时..(一会儿)⑰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蹲坐)⑱止露尻.尾(屁股)⑲屠自后断其股.(大腿)⑳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作假、欺骗)❸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❹一词多义。

①止⎩⎪⎨⎪⎧止.有剩骨(副词,通“只”,只有)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②之⎩⎪⎨⎪⎧久之.(助词,补充音节)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两狼之.并驱如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③意⎩⎪⎨⎪⎧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企图,打算) ④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⑤其⎩⎪⎨⎪⎧恐前后受其.敌(代词,指狼)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户) ⑥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表示目的,来)盖以.诱敌(介词,用)投以.骨(介词,把) ⑦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胁迫、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文中指屠户) ⑧乃⎩⎪⎨⎪⎧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乃.悟前狼假寐(才) ❺古今异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处境十分困窘,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

屠夫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又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夫进行攻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巧变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一、作者介绍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作《聊斋志异》。

七年级语文上册18课《狼》课件(幻灯片35张)

七年级语文上册18课《狼》课件(幻灯片35张)
少时①,一狼径去②,其一犬坐于前③ 。久之④, 目似瞑⑤ ,意暇甚⑥ 。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好像闭上眼睛了,表情很悠闲。 ①少(shǎo)时:一会儿。 ②径去:径直离开。径,径直。
③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似的。
④久之:时间长了。 ⑤瞑:闭上眼睛。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方欲行,转视①积薪后,一狼洞其中②,意将隧入③ 以攻其后也 。
(屠户)正想走,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 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他的背后。
①转视:转身看。 ②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③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 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 增/笑耳。
古文探究 精读课文
一屠①晚归② ,担中肉尽③ ,止④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⑤行甚远。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 (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①屠:动词作名词,屠户。 ②归:返回。 ③尽:完,没有了。 ④止:仅,只。下文“止露尻尾”“止增笑耳”的“止”皆为此意。 ⑤缀:连接、紧跟。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 其中,占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 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 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精读课文 古文探究
屠暴①起,以②刀劈狼首,又数刀毙③ 之。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19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开端→遇狼→缀行甚远

狼叙
发展→惧狼→一止一从 发展→御狼→眈眈相向 高潮、结局→杀狼→两狼毙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议论 止增笑耳
教师寄语
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 准备承受任何风暴。
——拜伦
推荐阅读
《聊斋志异》
第18课 狼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熟读课
文,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2、学
习本文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紧张的特点;理解文章主旨

3、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 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 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 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人。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
多采自民间传说、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 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 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 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
次井然,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10
故事情节
屠户

①遇狼(“缀行甚远” ) ②惧狼(“并驱如故”

③御狼(“耽耽相向”
情节 ———开端 ———发展 ———进一步发展
———高潮、结局

11
1、遇狼:
1、仔细看看图中屠户的眼睛,你可看出屠 户当时的神情是 怎样的?
2、为什么屠户会有这样的神情?你可设 想一下他的处境。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来说明)
13
3、御狼: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思维导引
二、惧狼:
1、从“投、复投”等词看 ,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 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 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 态是怎样的?
迁就退让
2、从“骨已尽矣,两 狼之并驱如故。”可以 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 样的?
贪婪凶狠
为难,处境困迫 威迫、攻击 看,视 思维导引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
(10)意暇甚 空闲
(11)乃悟前狼假寐 睡觉
(12)狼亦黠矣 狡猾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骨头已经没有了,然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 一起追赶。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译: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几刀把狼 杀死了。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第18课 狼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熟读课 文,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紧张的特点;理解文章 主旨。
3、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思维激发 精妙成语
• 你能说出与“狼”有关的成语吗?
• 狼烟四起 引狼入室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顾”和“奔倚”的结果怎 样?
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眈眈 相向
小结:屠御狼。屠户与狼相拼,抛开幻想——凶残的狼 。
课文分析
机警
,勇
屠户为何“暴起”敢

小心
,谨
“转视”二字引出了慎什么
内容?
狡诈 一狼去,一狼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 狼/得骨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狼》课件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勇敢机智且细心)
开端 第一段 (遇狼)
第二段 发展 (惧狼)
记 高潮 叙
第三段 (御狼) 结局
第四段 (杀狼)
第五段 评狼
议论
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 和狡猾的本性,赞扬了屠夫 的机智勇敢。
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 狡猾、笨拙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 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人有狼所 没有的智慧、 勇气和力量。 对像狼一样阴 险狡猾的恶势 力,不能存有 空想、妥协退 让,要敢于斗 争、善于斗 争 ……
第一段: 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开端)
dān
前,眈眈相向。
shǎo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
míng xiá
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kāo
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mèi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xiá qǐng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 增笑耳!
小山羊和狼
东郭先生和狼
狼外婆的故事
1、不能请羊管菜园, 不能请狼管羊圈。
2、 和狼在一起,就 会学狼叫。
3、人对人是狼。 (人心狠,人吃人)

教学目的: 1.朗诵文言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 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 1.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 汉语现象。 2.理解刻划人物形象的方法 。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注释译文赏析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注释(1)屠: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2)晚:夜晚,晚上。

(3)归:回家。

(4)止:通“只”,翻译为仅,只。

(5)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甚,很。

(6)惧:害怕(7)投以骨:倒装,就是“以骨投之”,意为把骨头扔给狼。

以,把。

(8)从:跟从,跟随。

(9)复:又,再(10)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11)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故,旧、原来。

(12)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困迫为难。

(13)恐:恐惧,担心。

(14)敌:意动用法。

这里是动词,指攻击的意思。

(15)顾:看,视。

这里指往旁边看。

(16)积薪:堆积柴草。

积,堆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5单元第18课《狼》教案
最后,我要反思的是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次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过于拘谨,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多地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们敢于表达、勇于提问。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动物形象的含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形象比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认识勇敢、智慧、团结等品质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a.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b.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狼的形象和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能理解作者对狼的赞美之情,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b.学生能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到勇敢、智慧、团结等品质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课文朗读与生字词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讨论狼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尊重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重点与难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法、情境创设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适当指导,确保他们都能在本节课中收获满满。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狼的智慧、勇敢和团结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狼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动物的智慧,学会尊重自然、关爱动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课件

2.讽喻手法,主题深刻。 这篇寓言故事运用讽喻手法,通过对 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地刻画了狼 的形象,解释了狼的本性。故事结束时, 作者发表议论,揭示了深刻的主题,事与 理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结构图示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屠户 狼
开端→遇狼→缀行甚远
发展→惧狼→一止一从
二、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 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 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故事来源广泛,有 作者的见闻,有过去的题材,有民间的传说,有作 者的想象虚构。《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 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内容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 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 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 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 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 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代词,代狼)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句末语气助词) ④禽兽• 之变诈几何哉( 结构助词“的” )

(4)前①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前面 )

②狼不敢前(

动词,向前 )
(5)乃①屠乃奔倚其下( 副词,于是,就 )

②乃悟前狼假寐( 副词,才 )
(2)一狼洞其中(

代”词,指代“柴草堆” )
(3)以攻其后也( 代词,指代“屠户
)
(4)其• 一犬• 坐于前( ”其中的
)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 攻击 )
②盖以诱敌( 敌人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狼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狼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18.狼zhuìjiǒngshǎo shànmíngdānxiámèi xiá连接、紧跟跟从又处境困迫,为难看,视柴草解除,卸下一会儿径直离开闭上眼睛从容、悠闲突然想要大腿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狡猾能有多少副词,只,仅动词,停止名词,神情、态度动词,企图,打算动词,上前名词,前面动词,攻击名词,敌人,文中指屠户介词,把连词,表示目的,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补充音节代词,指狼助词,的代词,指狼代词,指麦场代词,指柴草代词,其中的代词,指屠户名词用作动词,攻击形容词用作动词,上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名词作状语,从通道动词作名词,笑料5.重点句子翻译。

(8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于是奔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拿起刀。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

(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6.用课文的原句填空。

(11分)目似瞑,意暇甚(1)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一狼径去”的目的是:__意__将__隧__入__以__攻__其__后__也_____。

盖以诱敌“前狼假寐”的目的是:__________。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3)最能表现屠户勇敢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最能表现屠户小心谨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4)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填空。

(4分)柳泉居士清留仙蒲松龄,____代小说家,字_____,号__________,《聊斋志异》其代表作_____________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文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课文解析

《狼》课文解析整体把握(一)主旨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两只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分别从屠户和狼的角度来理解。

屠户最终战胜了两只狼,歌颂了人的勇敢、智慧和斗争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对待狼和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可妥协让步,必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另外,从狼的角度来看,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作者着力突出狼的狡诈、阴险,“狼亦黠矣”但最终仍逃不了“而顷刻两毙”的命运,是不是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任何阴险狡诈卑劣的手段都战胜不了智慧和勇敢。

讽喻那些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最终都要失败。

(二)结构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段,是叙事,描写了整个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第二部分是第五段,是议论,表明作者观点,点明文章的主题。

第一部分叙事主要借助于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形象、展开情节。

第一段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

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

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实在扣人心弦,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第二段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户首先是“惧”。

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

虽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

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

第三段“屠大窘”,说明情况已处危急关头,屠户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

面临生死屠户意识到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

屠户机敏地“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来开防御之势,而狼亦“眈眈相向”,故事出现转机,同时营造了“剑拔弩张”的气氛,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第四段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会儿 径直
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闭上 眼睛 神情很悠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突然 用
杀死
时间长了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
正 想要
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
挖洞
从通道进入
屁股
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蒲松龄自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郭沫若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zhuì
jiǒng
shàn





chí
dān


míng
suì


kāo
xiá


一词多义
止有剩骨 仅,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处境困迫,为难
攻击
堆积柴草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覆盖,遮盖 担心
看,视
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于是
解除,卸下
凶狠注视的样子
屠户处境困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野 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在那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 山一样。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卸下担子 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狼烟四起
5.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 毒。
狼心狗肺
6.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 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杯盘狼藉
7.比喻坏人当权 。
豺狼当道
8.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9.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 一个敌人。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你能说出跟狼相关的故事吗?
小山羊和狼
东郭先生和狼
请列举几个带”狼”字的成语
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狼吞虎咽 杯盘狼藉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狼烟四起 豺狼当道 前怕狼,后怕虎
狼心狗肺 狼狈不堪 与狼共舞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
2.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 狼 入 室
3.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 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 平静。
假装睡觉 表示推测,大 概,原来是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 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好像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 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 狼正在柴草堆里挖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 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 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意暇甚 这里指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方
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

狼不敢前
向前
词类活用:
洞:名词用作动词,指挖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意将隧入 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似的。 “其一犬坐于前”
仅,只
连接、紧跟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 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
推荐阅读: 《聊斋志异》《狼王梦》《狼图腾》
狼外婆的故事
你能说出跟狼相关的谚语、歇后语吗?
1.披着羊皮的狼。 2.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18 狼
RJ·七年级语文上册
1.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翻译、背诵课文。 2.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险些被它吃掉,幸 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 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 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作者对此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 笑耳。
面对像狼那样的恶势力,以退让求生存是无济于事的, 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即主 题)。
狡猾 一会儿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 笑耳。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
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本文故事情节围绕屠户和狼展开,请填写下面的情
节提纲:
1.

狼;
2.

狼;
3.

狼;
4.

狼。
本文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猾?
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跟从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
又,再
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 跟原来一样
翻译
一个屠户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剩下一些 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 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后得到狼像原来一样一 起追赶。
蒲松龄(1640-1715), 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 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名 文学家。代表作《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共有短篇小说491 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 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聊斋志 异》代表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