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供参考)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3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c5c11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6d.png)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3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要点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学习__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__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一、解题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荣识初编》等。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顾颉刚从小就敢于提出疑问,进行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这就是做学问。
我们在学习中有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这篇课文议论怎样做学问,阐明了怀疑和学问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我们今后怎样做学问,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
二、字词教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 步骤zhòu 懒惰dòu 启迪d í停滞zhì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
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三、明确__的论点和论据1.默读课文,找出__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6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ff62c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0.png)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6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
他根据古代著名学者的治学经验和自己的治学经验写成此文。
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短短的篇幅把几个重要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且有深度。
本文有不少值得学习的东西。
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使用,论证的特点,语言的特点,都有值得学习之处。
这些方面,有的在第四单元议论文中见到过,有的则是本文中比较突出的或新出现的。
教学重点可放在理清文章结构以整体把握文章、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层进式论证、正反说理对比论证、语言特点等方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
3.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提出疑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
对于本文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的学习,采用小组探究,全班交流,师生总结的方式完成。
情感态度:1.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2.认识怀疑和创造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难点: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23e6c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7.png)
《怀疑与学问》教案《怀疑与学问》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怀疑与学问》教案1教材解读:《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议论文,议论了怎样做学问的问题。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
第3—5段先从消极面作论证,第6段再从积极方面作论证。
文章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的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意义作了全面而精当的阐释。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和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掌握本文朴实、简洁、准确的语言;在理顺论证思路的基础上,为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4.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5.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的过程,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法与学法:教法:合作讨论法。
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通过生教生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学法:圈点标注读书法。
引导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读书,并在读书过程中圈点标注关键语句,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包含作者信息、背景资料、字词信息、问题探究、图片信息等内容的PPT课件及课堂练习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99904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b.png)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1《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怀疑”与“学问”的概念,理解二者的关系和区别。
掌握怀疑的种类和特点,了解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
认识学问的特点和意义,理解学问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使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反思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学问的尊重和敬畏,认识到学问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怀疑的概念和种类2. 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3. 学问的特点和意义4.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和区别三、教学重点1.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和区别2. 学问的特点和意义三、教学难点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情景分析法通过绘制情景或剧本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思考,达到了解怀疑的概念和种类,领会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的目的。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学问的特点和意义,如发明家爱迪生坚持怀疑和实践,成功研发许多发明。
3.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怀疑和学问的关系和区别,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你在遇到问题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和想法?”2. 学习课文(1)学习《怀疑与学问》的主要内容,包括怀疑的概念和种类,怀疑在思维中的作用,学问的特点和意义,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和区别。
(2)听取教师讲讲课文重点的观点和看法。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具体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行为,理解学问的特点和意义。
4. 谈论与交流展开怀疑和学问的讨论,自由表达观点,通过言语和文字的表达、思考和交流,为问题寻求最优解答。
5. 总结教师针对性地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小测验对课文重点的考查。
《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
![《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ce8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9.png)
在选择学问方法时,还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如 时间、资源、人力等因素,选择最切实可行的
方案。
结合实际情况
不同的学问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对其进行全 面了解,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扬长避短。
不断尝试和调整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可能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 学问方法,以适应研究的变化和需求。
05
批判性思维训练与提高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导入和整体感知,第二课时为深入研读和讨 论,第三课时为总结和拓展。
时间安排
每个课时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
01
提出“学者先要会疑”的中心论点。
主体部分
02
论证“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和“怀疑是从
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如阅读、观察、实验等,以及如何通过独立 思考和判断来验证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来 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拓展延伸:相关主题阅读推荐
1 2
《学会提问》 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实用指南,通过具体 案例和练习,帮助读者掌握提问、分析和判断的 技巧。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盲从权 威和传统观念,敢于提出自己 的见解和质疑。
02
提供多元视角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 了解不同观点和理论,拓宽视 野。
03
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
通过案例分析、辩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 判断力。
04
鼓励实践探索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验证理 论和观点的真伪,培养求实精 神和创新能力。
《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案-2024鲜版
![《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案-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53c22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0.png)
22
评价学生表现及成果展示
1 2
观察学生表现
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表达方式和与他人的互动 交流,评估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生自评和互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 同时也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3
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如演讲、报告、海报等 ,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过程。
提供合作机会
教师应提供多种合作机会,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让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27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024/3/27
28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怀疑精神的定义和重要 性
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 的应用
怀疑精神的培养方法
怀疑精神是指对已有知识、观点、理 论等持怀疑态度,通过独立思考、探 究和验证,以获得更深入、更准确的 理解和掌握。它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的基础。
尊重他人观点
在学术交流中,应尊重他人的 观点和贡献,通过平等、理性 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推动学术进
步。
14
04
经典案例分析与启示
2024/3/27
15
案例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
背景介绍
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物 理学家,他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
究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怀疑精神体现
当时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重的物体 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但伽利略 对此表示怀疑,并通过实验和观 察推翻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自由
2024/3/27
31
THANK YOU
2024/3/27
32
情感关怀者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营 造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2024版年度《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
![2024版年度《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eaa88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a.png)
《怀疑与学问》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评价策略与反馈机制•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计划课程背景与目标学科背景及重要性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本课程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
怀疑精神的培养在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本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其探索真理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价值观。
教材分析与选用依据教材特点《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论述严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适合用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选用依据本文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
同时,本文所倡导的怀疑精神也与当前教育改革的理念相契合,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教学内容与方法阐述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分析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探讨如何培养怀疑精神,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主要内容概述重点难点剖析重点理解怀疑精神的本质和意义,掌握培养怀疑精神的方法。
难点如何将怀疑精神应用于实际学习和生活中,避免盲目跟从和过度怀疑。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法教学方法选择及理由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作用及培养方法。
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怀疑精神及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怀疑精神的理解和体会,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布置相关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应用怀疑精神,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9a14740b4e767f5bcfce3f.png)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一、新课导入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辑联系;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三、师生探究1、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2、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3、读准字音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xiǎn视察chá 轻qīng信盲máng 从折zhé 扣流俗sú墨mò守譬pì如怀疑yí 塾shú师辩biàn论顾颉jié刚不攻gōng自破腐草为萤yíng4、学习词语凶险xiōng xiǎn狠毒奸险;危险可怕; 凶狠险恶。
视察shì chá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轻信qīng xìn轻率地相信。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从máng cóng盲目地附合随从。
折扣zhé kòu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2023最新-《怀 疑 与 学 问》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怀 疑 与 学 问》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9724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7.png)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是壶知道美丽的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重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二、新授。
(一)背景及作者介绍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滞()儒()塾()启迪墨守虚妄辨伪去妄(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划分教学设计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怀疑与学问(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635cf1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1.png)
怀疑与学问(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2)学会运用怀疑的态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3)掌握一些常用的批判性思维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借助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怀疑精神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3)引导学生运用学问知识,对怀疑的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精神;(2)使学生认识到怀疑是学问发展的动力;(3)培养学生珍惜学问、热爱学问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2)掌握批判性思维技巧;(3)学会将怀疑精神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2. 教学难点:(1)批判性思维技巧的运用;(2)将怀疑精神与学问知识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怀疑与学问的关系;(2)学生分享对怀疑与学问的认识和体会。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怀疑与学问的基本概念;(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批判性思维技巧。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疑问;(2)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技巧,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阐述怀疑与学问的关系;(2)教师举例说明批判性思维技巧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5. 练习巩固:(1)学生完成课堂练习,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2)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怀疑精神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作用;2. 总结本节课所学批判性思维技巧,并尝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进步。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84c15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1.png)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
3、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体会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一、自主学习,品结构之美1、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仔细思考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中心论点: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如何引出:引用古代学者程颐、张载的名言来提出中心论点,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论证论点的有力论据,使论点说服力更为增强。
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3.梳理文章结构。
第1部分(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第2部分(3—6段),阐明总论点,提出分论点。
是本文的论证部分。
二、小组合作,探论证之美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点拔:举例论证举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连续多次追问,告诉人们应该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
第6段举“大学问家戴震幼年善于多问”的例子,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道理论证孟子的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迪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引迪卡尔的名言与戴震的事例相呼应,论证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对比论证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正反对比论证,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三、赏析语言,悟文字之美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结合议论文语言的特点简要分析。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案)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74117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1.png)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案)第一章:导入与背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怀疑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怀疑与学问的定义与概念。
探讨怀疑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怀疑与学问的基本概念。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怀疑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起学生对怀疑与学问的兴趣,例如引用一句名言或故事。
1.4.2 讲解怀疑与学问的定义与概念。
1.4.3 探讨怀疑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
1.4.4 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怀疑的重要性,举例说明怀疑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怀疑的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怀疑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怀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怀疑的方法与技巧,如批判性思维、证据分析等。
探讨如何运用怀疑思维解决学术问题。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怀疑的方法与技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展示怀疑思维的运用。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怀疑的方法与技巧,如批判性思维、证据分析等。
2.4.2 案例分析:分析实例,展示怀疑思维的运用。
2.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怀疑思维解决学术问题。
2.4.4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怀疑的方法与技巧。
第三章:怀疑与学术研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怀疑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怀疑思维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怀疑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如发现问题、促进创新等。
介绍如何运用怀疑思维进行学术研究。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怀疑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实践,运用怀疑思维。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怀疑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如发现问题、促进创新等。
3.4.2 学术研究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实践,运用怀疑思维。
3.4.3 讨论与反思:学生分组讨论怀疑思维在学术研究中的运用,并进行反思。
《怀疑与学问》教案(精选2024)
![《怀疑与学问》教案(精选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f477e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c.png)
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重要
03
性
怀疑精神定义及内涵
怀疑精神是指对已有知识、观点、理论等持怀疑态度, 不盲目接受,而是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一种精神品质 。
怀疑精神的内涵包括:追求真理、勇于质疑、独立思考 、开放心态等。
学术研究中怀疑精神体现
在学术研究中,怀疑精神体现为对前人研究成果 01 的审视和批判,以及对新理论、新观点的探索和
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1 2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 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如图书、文章、视 频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知识,从而拓 宽他们的视野。
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实验、调查、观察等,让 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增强他们 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作者简介
顾颉刚,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 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
文本内容梳理与解读
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从提出中心论点开始,通过引用名言和举例论证了怀疑精神的重要性,接着阐述了怀疑精 神的内涵和意义,最后总结了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
解读文本内容
寻求支持与帮助
在遇到困难时,不要孤军奋战,可以向导师、同事或学术共同体寻求 支持与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学会在团队中表达不同意见并寻求支持
尊重他人观点
在团队中,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贡献,不要轻易否定或忽 视他人的意见,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理解。
勇于表达不同意见
当有不同观点时,要勇于表达出来,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和 依据。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通过充分的讨论 和交流,寻求共识和支持。
2024精选怀疑与学问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2024精选怀疑与学问优秀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8842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3.png)
2024精选怀疑与学问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怀疑精神培养•学问方法探究•批判性思维训练•创新意识激发•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目标学术诚信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当前教育体系中怀疑精神的缺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必要性怀疑与学问课程背景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怀疑精神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学问的求真过程。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怀疑精神对所学知识进行审视和判断,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树立追求真理、敢于质疑的学术品质。
03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讲解怀疑精神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怀疑精神应用于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01课程时间36学时(每学时40分钟)02课程安排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课程安排与时间02怀疑精神培养怀疑精神是指对已有知识、观点或结论保持审慎和批判的态度,不盲目接受,而是进行独立思考和求证的一种思维品质。
定义怀疑精神鼓励学生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问题,从而推动学术和科技的进步。
促进创新思维通过对现有知识的质疑和反思,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提高批判性思维怀疑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寻求答案,深入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怀疑精神定义及重要性如何培养怀疑精神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表达不同观点,尊重多元意见,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质疑权威教育学生不要盲目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和挑战,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
提供反面案例通过分析历史上的错误观点或科学上的谬误,让学生意识到即使是权威也有可能出错,从而培养他们的怀疑精神。
实践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怀疑精神。
案例分析: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应用哥白尼与日心说哥白尼通过对天文学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怀疑,提出了日心说,颠覆了地心说的传统观念,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aa605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a.png)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作用 • 如何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怀疑精神
目录
• 案例分析:成功运用怀疑精神案例分 享
• 课堂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怀疑与学问背景及意义
阐述怀疑精神的起源和内涵,以及它在学术研究和日常 生活中的重要性。
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阐述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和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保持开
放和批判性的思维。
学问的来源与种类
回顾学问的多种来源,如书籍、实 践、观察等,以及不同种类的学问 ,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 学等。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分析怀疑与学问之间的相互促进关 系,如何通过怀疑促进学问的深入 和拓展。
学习方法建议
结论与影响
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所有物体在真空中下 落的速度是相同的,与它们的重量无关。这一发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 观点,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案例二:爱因斯坦对相对论提出过程
怀疑背景
在爱因斯坦之前,牛顿的力学体系被认为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完美理论。
怀疑过程
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观念提出质疑。他通过深入思考和数学推导 ,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引入了时间膨胀、质能方程等崭新概念。
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对已有知识和观 点的疑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 够辨别真伪、优劣。
鼓励学生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的假设和 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
推动学术进步和发展
2024最新-《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
![2024最新-《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98cf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b.png)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怀疑与学问》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把握论文知识。
2、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重点难点:中考形式阅读,论点、论据、相关句子作用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一、课文内容:1段:“学者先要会疑。
”2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3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4段: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5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课文层次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也可说成“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1)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二层(5)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论点2)三、论证方法:1-2段):引用论证,也属于道理论证。
3段):譬如,是举例论证;4段):“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传说是举例论证。
5段):引用孟话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6段):①句是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⑤句道理论证;⑥句过渡句,启下的作用;⑦-⑩句举例戴震、笛卡尔事例论证;⑩句后道理论证。
四、板书表述:提出论点:治学要有怀疑精神怀疑与学问分论点1:消极方面(对传说、对书、学问要怀疑)分论点2:积极方面(对新学说、新发明要创新)总之,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1fa88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8.png)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怀疑与学问》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也是一篇具有思辩性质的议论文。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一、文章简介《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是一篇发人深省、充满思辨色彩的议论文。
作者以质疑和怀疑的态度,剖析了人们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品质——怀疑精神。
他认为,怀疑精神是推动人们思辨和创造的源泉,也是诱发人们追求真理和知识的火种。
文章通过对“学问”这个概念的思考和解剖,试图告诉读者,仅仅依靠传授知识或者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疑和怀疑的品质,才能够真正地学有所获。
二、教学目标针对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旨:通过阅读,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2、分析作者写作手法:学生需要能够分析作者在文章中所采用的写作手法、逻辑结构和思辨方式,并从中获得思考的启示。
3、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质疑和反思,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拓展知识面: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学问的内涵和意义,并对怀疑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例如:你们认为“怀疑”和“学问”有什么关系?怀疑和学问的原始意义是什么?我们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怎样的思维品质?2、整体阅读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并注重发现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技巧和逻辑结构。
3、细节理解通过具体细节所表达的含义,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文章的意义。
例如:对“学问”一词的解读;对“怀疑”一词的解读;对“知识”、“思辨”等概念的探究。
怀疑与学问参考教案
![怀疑与学问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b9274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3.png)
《怀疑与学问》教学方案教材分析本篇文章的论证层次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两个分论点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剖析文章结构的技巧和方法,才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问题。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分层次递进论证的思路。
教学目标1.掌握论证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如何分层次递进论证。
2.理解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法和道理论证法的作用。
3.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掌握论证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如何分层次递进论证。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
搜集名句。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板书标题,提问引发思考:怀疑和学问,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史学家顾颉则又是怎样认识和阐发的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研究《怀疑与学问》一课。
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当代史学家。
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吴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顾颉刚从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曾编写《古史辨》《辨伪丛刊》《崔东壁遗书》。
解放后编写了《中国历史地图集》。
他出版的著作有《秦汉方士与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吴歌甲集》《伦巴蜀与中原的关系》《尚书通检》《顾颉刚通俗论著集》等。
或者以小故事作为补充,介绍作者:顾颉刚(1893——1980),是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在于他的善疑。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他在《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更是把学问与怀疑的关系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他对怀疑与学问有怎样的观点,他又是怎样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2、学习需求分析:
本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片训练议论文朗读的好范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朗读、分析、总结、提升。
3、思想与情感: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四、学习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共二课时。
六、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先作论述后提出分论点。
学习难点: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