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ABC成本法
建筑施工企业使用ABC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研究
![建筑施工企业使用ABC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e7a60a9e31433238689396.png)
建筑施工企业使用ABC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研究作者:吴咏梅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6期随着建筑业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施工企业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遇到极大的挑战,有必要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中,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一、ABC成本法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巴雷托分析法、主次因分析法、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
它以某一具体事项为对象,进行数量分析,以该对象各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重为依据,按比重大小的顺序排列,并根据一定的比重或累计比重标准,将各组成部分分为ABC三类,A类是管理的重点,B类是次重点,C类是一般。
ABC管理法的原理是按巴雷托曲线所示意的主次关系进行分类管理。
它的特点是既能集中精力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管理,又能兼顾一般问题,从而做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
ABC成本法基本原理主要为:1.产品成本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作业成本法所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
2.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管理人员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发生的原因,即成本动因上,而不是仅仅关注成本计算结果本身。
作业成本法把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和后果上,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控制,更好地发挥了会计和规划决策、控制、业绩评价方面的作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运用ABC成本法的管理研究1.ABC成本法有助于施工企业进行科学的核算和管理决策作业成本法解决了传统成本信息失真的问题,同一种工序的单位成本在作业成本法下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下,计算的结果常有差异。
作业成本法可以保证每一工序成本的准确性,增强成本计划与控制的有效性。
作业成本法更加专注于实际成本。
作业成本法更加专注于某一工序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可以促使施工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定额,掌握自己的消耗量,按照实际发生测算施工间接费用,而不是按照政府定额按比例计取。
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44530e19e8b8f67d1cb9ad.png)
作业成本ABC法一、ABC的发展ABC是Activity-Based Costing的英文缩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成本法。
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动态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初。
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
而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曾任教于美国的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并担任《会计评论》主编达15年之久。
1941年,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
科勒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第二位研究"作业会计"的是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
在他撰写的会计文献中,Activity Accounting 和Activity Costing经常混用。
他坚持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
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 、"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
accaabc成本法
![accaabc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ac70c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f.png)
accaabc成本法ACCAABC成本法,是指为了分析和计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将所有的相关费用分摊到每一个成本中心,在成本中心的基础上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这种方法考虑了产生某种费用的成本中心的实际使用情况,更能准确地分配成本和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一、ACCAABC成本法的基本原理ACCAABC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成本中心理论。
所谓成本中心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成本的具体活动或部门。
ACCAABC成本法认为,企业的所有成本都是由各个成本中心产生的,因此要准确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必须先识别出各个成本中心,并将成本分配到每一个成本中心。
每个成本中心的成本都应包含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二、ACCAABC成本法的优点1.准确分析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ACCAABC成本法通过分清每个成本中心的责任和使用情况,确保每件产品或服务都承担了其实际产生的成本,从而可以更准确地分析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提高成本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
2.体现了不同成本中心的不同贡献ACCAABC成本法重视不同成本中心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充分考虑到不同成本中心之间的不同贡献和不同作用,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成本管理的目标。
3.有利于企业的决策ACCAABC成本法准确的成本计算以及成本分析,有助于企业制定更为科学的价格策略,优化生产工艺流程,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三、ACCAABC成本法的局限性1.成本分类和分配过于复杂ACCAABC成本法要实现成本的准确核算和分配,需要更为详细和全面地对各个成本中心进行分类和分析,同时建立强有力的成本管理制度,因此其成本分类和分配工作较为繁琐和复杂。
2.涉及到的变量过多ACCAABC成本法对各个成本中心的分析和计算都涉及到许多变量,包括成本、收入、费用、财务等方面的变量,因此在应用ACCAABC成本法时,需要精确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才能实现成本的准确计算和分配。
一、运用 ABC 成本法核算物流作业成本_电子商务物流管理_[共5页]
![一、运用 ABC 成本法核算物流作业成本_电子商务物流管理_[共5页]](https://img.taocdn.com/s3/m/725712116137ee06eef9182a.png)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242一、运用ABC成本法核算物流作业成本(一)什么是ABC成本法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是一种以作业(活动)为基础的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成本对象(如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资源的消耗。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其成本归集与分配是循着“资源成本→作业成本→产品成本”的顺序进行的,如图8-6所示。
首先,根据作业耗用资源,将资源耗用量以价值量(成本额)的形式汇总归集到作业上,计算作业成本;然后,根据产品耗用作业,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
如图8-6所示,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
作业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图8-6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观点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提出的,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理论界的认同和实业界的重视。
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间接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②多样化产品生产;③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使得企业普遍感到产品成本往往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遍存在。
物流企业具有物流活动空间大、成本项目多、物流成本对象复杂等特点,根据物流成本具有间接费用比例高、成本之间关联度高、隐性和显性成本并存和成本受客户需求影响大的特点,应当考虑采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在物流企业中使用的优势表现为:作业成本法有利于准确核算企业的成本。
作业是企业在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或工作环节。
在作业成本法下,各项费用按照作业进行汇集和分配。
由于物流企业对外提供的是服务,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因而,通过对复杂。
ABC成本分析法
![ABC成本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19bd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6.png)
ABC成本分析法ABC成本分析法,即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用于确定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的管理工具。
它是基于活动驱动的成本系统,通过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将成本合理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以更准确地计算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ABC成本分析法进行详细介绍及分析。
ABC成本分析法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88年提出,并在1995年被国际会计师协会(IFAC)采纳。
与传统的“全成本法”相比,ABC成本分析法更加注重对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并将活动的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进行关联,从而准确计算出各项活动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影响。
ABC成本分析法主要有以下步骤:首先,对企业的各个活动进行分类和描述。
活动可以是任何与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工作过程,如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
对活动进行分类有助于理清企业的工作流程,从而更好地分析每个活动的成本。
其次,对每个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
ABC成本分析法将活动的成本分为两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活动相关联的成本,如人工和材料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无法准确分配给某个具体活动的成本,如管理成本和间接材料成本。
然后,确定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导致活动发生的原因或影响活动成本的因素,如产量、工序数、产品种类等。
通过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更准确地将成本分配到各项活动上。
最后,将活动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根据活动的成本和产品或服务对各个活动的需求程度,可以计算出每个活动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影响。
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ABC成本分析法有以下的优点:首先,它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传统的全成本法往往将成本均摊到产品或服务上,忽略了各项活动对成本的影响。
而ABC成本分析法通过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将成本合理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成本,帮助企业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ABC成本分析
![ABC成本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26b0dc5a8102d277a22f2a.png)
One.ABC核心:作业分析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传统的成本计算是采用分批法归集产品的制造成本。
每件产品的成本,是直接材料实际的成本、间接成本的总和。
如计算某公司A、B、C 三种产品的成本,简单地说,传统的 "分批归集 "中,除了算入消耗的直接材料成本之外,就是将间接费用平均分摊,即尽管A、B、C 三种产品的复杂程度、制造工艺都不相同,却仍然是生产A、B、C 三种产品消耗的整体生产能力平均分配,而不是按照三种产品的区分,单独计算每种产品的间接费用比例。
传统成本法割裂和模糊了成本与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失效。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based Costing)作业成本法 (ABC)正是以成本动因为基础,利用财务方法和IT 工具,大大提高了和。
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不仅可以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还可依据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分析,满足经营控制的需要。
掌握一,进行作业分析和二,成本动因理论,是成功实施ABC 的关键。
一,作业成本法运用关键:作业分析作业成本法是以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不同的观点看待产品的制造成本,特别对于的分摊,作业成本法是基于 "作业 ",而不是基于 "产品 "。
也就是说,将典型的作业单元进行划分,然后按照每种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
这样的话,归集到每种产品的成本,就取决于它所包含的 "成本动因 ",即直接构成产品的、若干个消耗成本的作业单元的组合。
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
作业分析是通过对作业的识别与计量,资源费用的归集与确认,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确认与计量,成本费用的归集等步骤和方法,分析评价作业的有效性和增值性,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增加产出价值的一种分析方法。
作业分析从分析层次上可以分为资源动因分析、作业动因分析和作业综合分析三部分。
ABC与TDABC(作业成本法)
![ABC与TDABC(作业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0885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a.png)
如何应对abc与tdabc的发展挑战
培养专业人才
企业需要培养具备abc与tdabc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以推 动成本管理方法的实施和应用。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在abc与tdabc实施过 程中的职责和角色,确保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持续改进和优化
企业需要对abc与tdabc的实施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完善 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
abc的优点与局限性
• 战略价值: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增值作业和非增 值作业,为优化业务流程提供支持。
abc的优点与局限性
实施难度
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较为复杂, 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数据 收集和整理。
适用范围有限
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间接成本 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对于直接成 本占比重较大的企业适用性较差。
abc与tdabc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BC和TDABC都是为了提高间接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 。
区别
ABC和TDABC在作业动因的选择上有所不同,ABC通常采用直接观测或历史数据来估计作业动因,而 TDABC则通过时间基础来估计作业动因。此外,TDABC的计算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地建立模型 ,而ABC则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
03 tdabc的实施与应用
tdabc的实施步骤
定义作业
明确企业的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划分为一 系列作业,并对每个作业进行描述和定义。
确定资源
识别完成每项作业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 力、财力和时间等。
分配资源成本
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个作 业,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38b5d9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e.png)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欢迎阅读。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一般指ABC成本法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ABC 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44aa87453610661fd9f415.png)
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系统。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着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等概念。
1971年,(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着作。
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的广泛应用,以及、和的兴起,使得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住处与现实脱节,普通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惊。
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教授()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作业成本法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的已经扩展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并研发出相应的软件。
ABC成本法引人了许多新概念,下图显示了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按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分配到。
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
包括和,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ABC分析法的作用ABC分析法虽然也可作为一个系统使用,但分析特定时点上产品的高低才是它的真正作用。
由于成本动因和企业的业务是变化的,为确保过去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仍然有效,ABC分析也需要定期进行修订。
这种修订应当促使、产品、重点、等战略的改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34f41cfad6195f312ba6c6.png)
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成本会计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
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
从最早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到近年出现的企业资源规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
目前流行的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ERP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不仅是MRP和ERP,促成新制造环境形成的新系统还包括: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
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
CIM则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JIT是根据需要来安排生产和采购,以消除企业制造周期中的浪费和损失的管理系统。
在JIT下企业的供、产、销各个环节在时间上必须周密衔接,材料应适时到达现场,前一生产程序的半成品应适时送达后一生产程序,产成品要适时供给顾客,力争使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无库存储备。
ABC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中的应用
![ABC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3eefcfc04a1b0717fd5dd00.png)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 0 世纪杰出的会计大 i c Ko h l e r 师, 美国人埃里克 ・ 科勒 (Er ・ ) 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
编著的 《会计师词典》 中, 首次提出了作业、 作业帐户、 作业会计
1 9 7 1 o r g eS t a u b u s 年, 乔治 ・ 斯托布斯 (Ge ) 教授在 《作业 等概念。 t i v i t y Co s t i n ga n d 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 (Ac I n p u t Ou t p u t
实
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物
流
技
术
ABC成 本 法 在 企 业 物 流 成 本 核 算 和 管 理 中 的 应 用
陈小龙, 朱文贵, 张显东 (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 上海 2 0 0 4 3 7 )
摘 要
介绍了先进 ABC 作业成本分析法, 阐述了它的成本计算思想和计算方法, 并结合我国目前物流成本计算的实 作业成本法; 物流成本; 作业动因
Ac c o u n t i n g ) 中对 “作业” 、 “成本” 、 “作业会计” 、 “作业投入产
出系统” 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 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
CAD、 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 RP、 CAM 、 MI S的广泛应用, I FM S和 CI MS的兴起, 以及M RPI 、 使得美
收稿日期 2 0 0 2 —0 4 —3 0
意到这种情况, 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 发展了斯托布斯的
t i v i t y Ba s e d 思想, 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 (1988) (Ac Co s t i n g , 简称ABC法) 。作业成本法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
成本管理办法
![成本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8d377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4.png)
成本管理办法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中,成本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规范的成本管理办法,企业能够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增强竞争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成本管理办法,以帮助企业实现有效成本管理。
一、全面预算控制法全面预算控制法是企业最常用的成本管理办法之一。
它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实现对成本的全面管控。
具体来说,企业在每个预算期内,根据各项经济指标和成本构成,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
在执行过程中,及时比较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原因。
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二、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通过制定标准成本来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企业可以通过研究和分析生产过程,确定各个环节的标准成本,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和分析。
一旦发现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就可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成本偏离。
三、差异分析法差异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的成本管理办法。
通过对差异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成本偏差的原因,如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方面的偏差,从而为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同时,差异分析法也强调及时的成本管理反馈,实现管理过程的动态调控。
四、ABC成本法ABC(Activity-Based Costing)成本法是一种根据活动成本来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以直接劳动力成本或机器使用时间为基础,往往忽视了活动对成本的影响。
而ABC成本法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活动进行分析,确定各个活动对成本的贡献比例,并将成本按照活动的贡献比例进行分配,从而更加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通过ABC成本法,企业可以更精确地了解到底哪些活动对成本造成的主要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
结语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办法,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提高盈利能力。
abc成本法 excel 模板
![abc成本法 excel 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15fa1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6.png)
文章题目:深入解析ABC成本法及其在Excel中的应用模板ABC成本法是一种用于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对各项成本进行分析和分类,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把握成本构成,并据此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ABC成本法的原理和应用,并提供一个基于Excel的模板,帮助你更好地应用ABC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
一、ABC成本法的原理ABC成本法是基于成本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来分配成本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将企业的活动分为多个活动成本池,然后根据这些活动来分配成本。
通过这种方法,ABC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分析企业的成本构成,找出造成成本的关键活动,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ABC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20/80定律”,即20%的活动造成了80%的成本。
通过对各项活动进行精细的分类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各项活动对成本的影响,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二、ABC成本法在Excel中的应用模板在Excel中使用ABC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方便地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个基于Excel的ABC成本法应用模板,帮助你快速实现成本的分类和分析。
1. 成本分类你需要将企业的成本按照各项活动进行分类,填入Excel表格中。
这些成本可以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与生产、销售等活动相关的各项费用。
在Excel表格中,你可以按照各项活动成本池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成本分配和分析。
2. 活动分析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各项活动进行分析,找出其对成本的贡献度。
在Excel中,你可以使用图表或数据透视表等功能,直观地展现各项活动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企业的成本构成情况。
3. 成本分配根据活动的贡献度,我们可以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配。
在Excel表格中,你可以使用公式和函数,根据各项活动的成本占比,对总成本进行分配,从而实现对各项活动的精细管理和控制。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ABC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成本构成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采购管理abc成本法
![采购管理abc成本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ae8ff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2.png)
采购管理ABC成本法什么是采购管理ABC成本法?采购管理ABC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成本分析的采购管理方法。
ABC法全称为Activity-Based Costing,即基于活动成本核算法。
它是一种细致地扫描企业内部流程和费用支出的成本核算模式,与传统成本核算相比较,ABC法不是以单一成本驱动的模式,而是将费用分配到所有有关的商品、服务和项目上。
ABC法的目标是描绘一个更加准确、全面和准确的成本概述,由此形成一个更好的决策过程。
为什么需要采购管理ABC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采购管理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ABC成本法,可以更加细致地分析企业采购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活动及其所产生的费用,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分配采购成本,实现成本的最小化控制。
采购管理ABC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1.可以准确地评估采购成本:ABC法可以更加准确和全面地计算采购成本,包括生产、销售、配送等所有活动所产生的成本。
2.可以更好地估计盈利能力:ABC成本法可以使企业更加准确地评估盈利能力,并且有助于企业识别不同活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这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确定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成本。
3.可以提高管理效率:ABC法所能提供的信息,对于采购管理决策非常有用,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地管理采购过程,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采购管理ABC成本法的应用ABC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尤其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
以下是ABC 法在采购管理中的具体应用:1.采购成本分析企业在采购活动中会产生很多费用,如采购人员费用、物流费用、仓储费用等等。
通过ABC法,可以将这些费用分摊到每一个产品或服务中,使企业可以准确地估算每个产品或服务的采购成本。
2.采购费用控制企业通过ABC法可以将采购成本分配到各项采购活动的成本中去,从而确定每个采购活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通过优化采购流程或技术手段等方式,降低被成本影响较大的采购活动的成本,从而最小化总成本。
abc作业成本法tsq
![abc作业成本法tsq](https://img.taocdn.com/s3/m/7c0b4d5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c.png)
2.传统成本分摊方法的后果 产品成本信息严重失真!
毛利信息失真 决策错误
导致成本失控 和降低财务报
告的可靠性
企业自动化的效益可能丧失
三、作业成本法
(一)基本概念
1、作业成本法(ABC)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 是指以作业为间接费用归集对象,通过资源动因 的确认、计量,归集资源费用到作业,再通过作 业动因的确认计量,归集作业成本到产品或顾客 上取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可以用下图表示
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成本计算
资
作
源
业
耗用
成本计算 产 出
耗用
2、资源指支持作业的成本费用来源,即作业执 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例如,材料、动力、
工资及附加费、折旧、办公费、修理费、运输费 等。
成本标的指组织执行作业的原因,是归集成本 的最终点。典型的成本标的有产品、顾客、服务、
销售区域、分销渠道等。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
销量 调试 调试成本 A/B (打) (次/成本) 每打
ABC 法:
A(红) 2000 1/C
C/2000 25/1
B(兰) 100000 2/2C C/50000
传统法 102000 3/3C C/34000 1/1
结论
低估—— 小产量产品(红)的成本
高估—— 大产量产品(蓝)的成本。
1、资源费用
2、建立作业 3、建立作业中心
4、选择作业动因 5、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步骤图
四、作业管理(ABM)
ABM: 是对作业的理解、度量、重组、分析和
决策的过程,以准确的实施了ABC为前提,是 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
是否增值 作业包含的两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成本法关于ABC成本法的理论背景ABC成本法的发展背景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适时制(JIT)采购与制造系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应运而生。
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
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
例如,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
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
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
其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
1987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ABC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
ABC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ABC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
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ABC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ABC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实施ABC成本法和不实施ABC成本法的原因在国外关于ABC成本法调查的研究文献指出,在拥有ABC成本法知识的反馈者中,实施ABC成本法的原因主要有:①现存成本信息不准确;②面临相对较激烈的竞争环境,例如与日剧增的自动化生产;③目前缺少制定决策的信息,如非财务信息;④目前面临资源分配的问题。
不实施ABC成本法的原因主要有:①ABC成本法太复杂太耗时;②目前的会计系统还够用;③采用ABC成本法的收益不确定;④缺少经验;⑤员工不熟悉或不愿意使用ABC成本法;③管理决策或过程中的不便;⑦高昂的实施费用;⑧选择成本动因有困难;⑨目前缺乏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降低开发ABC成本法和跟踪作业活动的费用;⑩人力资源的缺乏和过高的培训费用。
使用ABC成本法的公司的特征ABC成本法的使用和公司的一些因素有关,如公司的成本结构、现行的会计体系、成本的多样性和竞争环境。
A、成本结构对ABC成本法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更为精确地将制造及用分配到产品上去,通过增加成本库,更多地基于作业而非产品成本,采用一种使用面更广的成本动因。
引进ABC成本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最近几年里成本结构上的变化(制造费用的增加,Cooper和Kaplan,1988)。
基于这种假设,采用ABC成本法的公司都具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即制造费用相对价值附加成本(直接人工十制造费用)很高。
B、现行的会计系统引进新的会计计算方法的价值依靠现行的会计系统。
有关ABC成本法的文献认为传统的会计计算方法使用的成本库和成本动因有限(详见Cooper,1988b)。
而ABC成本法增加了成本库(作业)和成本动因。
管理层在考虑实施ABC成本法时,通常会考虑是将ABC 成本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还是将该系统和现行的会计系统融合(Cooper,1990,1991)。
Yvonne P.Shanaban(1997)认为做上述决定时应考虑到两个因素,一个是改变现行的会计系统的有效途径,另一个是开发和现行系统融合的软件成本。
C、产品的多样性产品的多样性是引起传统会计系统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发生成本信息扭曲的原因之一。
产品的多样性包括:产品产量的多样性,规模的多样性,原材料的多样性和安装的多样性(Cooper,1988a)。
使用ABC 成本法的公司往往产品多样性程度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使用ABC成本法的公司其定制化的产品多于采用ABC成本法的公司。
原因有可能是,虽然定制化的产品通常意味着产品的多样性、材料的多样性和安装的多样性,但是定制化的产品通常会增加开发新的会计系统的成本,会计成本的重要性通常被定制化的程度所决定。
D、竞争环境Cooper和Kaplan(1991,pp372)对ABC成本法使用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如果现行的会计系统是在测量成本高、竞争弱、产品的多样性低的背景下设计的,那么当测量成本变低、竞争变得激烈、产品的多样性增加时,实施ABC成本法是可行且有利的。
由于经济环境越来越动荡,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对于ABC成本法而言,传统会计增加了由失误造成的成本,因而改善现行的会计系统显得十分重要。
E、公司的规模有很多资料表明公司的规模是区别使用ABC成本法和非使用ABC 成本法的公司一个重要的特征(Ask和AX,1992;Drury和Tayles,1994;Davies和Sweeting,1993;Innes和Mitchell,1995)。
由于大公司拥有更为强大的沟通渠道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且对信息的需求更为强烈,所以他们比小公司对ABC成本法更感兴趣。
ABC成本法的预期收益和实施中的问题实施ABC成本法可能带来的收益有:提供更为精确的产品成本;为定价策略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加强对成本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坚持改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盈利性;确保可标识的成本动因;产品盈利性的有效分析;改善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业绩指标。
与此同时,在实施ABC成本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成本动因的标识;成本和成本动因间因果关系准确性的把握;实施ABC成本法的成本;和现存会计系统的融合;向高层推销ABC成本法的思想中遇到的阻力;如何获得低层员工的支持。
实施ABC成本法的公司对ABC成本法的满意程度全世界有一部分公司已经开始使用ABC成本法来改善他们旧的会计系统,究竟ABC成本法能否带来预期的效果。
1987年Howell et al 在由IMA和CAM-I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就实施ABC成本法之后公司对产品成本和业绩衡量的满意程度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①所有的被调查人员报告,实施ABC成本法至少改善了会计管理系统的一个领域,同时也报道了在业绩衡量系统上的重要突破。
②实施ABC成本法后,公司在产品成本上的满意程度和ABC成本法在产品定价及组合策略中的使用程度呈明显的正向关系。
ABC成本法在成本削减上的满意程度和常务经理使用ABC成本法信息的程度也呈正比。
这表明对ABC成本法越满意的经理人员越有可能采取实际行动有效地使用ABC成本法来影响决策。
③在ABC成本法使用之前,被采访者对传统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很少有信心,传统的会计系统是为部门和外部报告而设计的,它们服务的顾客面较窄。
而实施ABC成本法可以改进成本信息的准确性,ABC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将支持产品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和组合策略,而这些也支持顾客盈利性分析。
ERP中的ABC成本法ABC成本法是会计理论界首先提出来的。
应当说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是由于企业内部流程是千变万化的,成本动因也无法标准化,因此理论的实践变得比理论本身困难得多。
一般企业实施ABC成本法都会使用计算机软件。
而使用ERP中的ABC成本法模块又比一般软件有更多的优势:首先,ERP的集成性使得ABC成本法完全融入整个系统,而不需要另外维护一套并行的管理会计系统。
其次,成本动因数据可以自动从ERP中的其他任何模块中取得,比如销售,采购,生产,储运,人力,财务等等。
而避免了复杂的系统接口设计和烦琐的数据上载过程。
第三,大型ERP软件一般具有动态处理大数据量的技术基础。
流程(Process)成本会计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根据成本发生的原因将成本流归结到成本对象上去。
虽然对于直接成本来说我们可以做这样明确的归结(比如,对于生产定单的原材料耗用),但是当我们讨论到间接费用时,情况却并不是如此简单。
一般来说,间接费用会首先流向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会计模块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可以将间接费用分配到成本对象上(比如,分摊,分配,间接费用率和作业分配)。
但是将间接费用归结到成本中心只反映了成本产生的地点,而无法反映成本产生的原因。
因此在很多时候直接从成本中心分配到成本对象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经验丰富的咨询顾问都提到过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刚开始接触成本中心会计时感觉成本分配的工具太多也太复杂了,多过了你所想要的。
但是一旦在企业中实际使用这些工具时,却又发现工具还不够多也还不够复杂,要做到合理和公平的分配间接费用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入流程的概念。
流程是ABC成本法的核心。
流程反映了企业内部一个连贯的业务处理过程,流程才是间接费用产生的原因。
一个流程在ERP管理会计中不是被禁锢在某个特定的成本中心里,相反它是跨职能部门的成本对象。
比如一个采购流程可能跨越了采购,货物接受和质检三个成本中心。
图一中兰色的矩形箭头即代表了位于间接费用处理核心位置的“流程”。
企业中所有的流程都需要按标准层次结构加以维护。
当然除了标准层次以外,还可以为了报表等原因任意地定义其他流程组。
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相对于流程,成本中心管理的是企业的资源,是成本发生的地点。
流程会耗用各成本中心的资源,因此需要将成本中心的间接费用分配到各流程里。
引起流程耗用资源的驱动因素称为资源动因。
比如采购流程对采购辅助人员时间的占用。
图一中以流程左侧黑色的圆圈代表资源动因。
成本中心的间接费用根据资源动因分配到不同的流程上去。
事实上资源动因是一种新的概念,而不是ERP中的一种新的技术。
我们可以认为资源动因是对于成本分配技术的一种新的诠释。
我们在《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章节中介绍的成本分配技术都可以用来决定资源动因的消耗数量。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区别两种将成本中心资源分配到业务流程(通过资源动因)的技术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