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非常重要的考点.pdf

合集下载

2021教师资格证幼儿园科目二高频考点+简答题梳理+主观题模板

2021教师资格证幼儿园科目二高频考点+简答题梳理+主观题模板

2021教师资格证幼儿园科目二高频考点+简答题梳理+主观题模板01 高频考点梳理高频考点1: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1. 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2.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经验性想象:幼儿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经历开展想象活动。

情境性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是由画面的整个情境引起的。

愿望性想象:在想象活动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

拟人化想象:把客观物体想象成人,用人的情感等去描述。

3.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表现: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原因:①认知水平的限制。

②情绪的影响。

③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

高频考点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年龄0 ~ 2 岁特征:1. 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2. 认知特点:(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2)低级的行为图式(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 ~12 个月)前运算阶段年龄2 ~7 岁特征:1.“万物有灵论”2.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4. 没有守恒概念高频考点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直觉行动思维不断发展2. 具体形象性①具体性: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幼儿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

②形象性: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

③根据具体和形象性而来的派生的特点:经验性:幼儿的思维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

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

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片面性: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

固定性:幼儿的思维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

3.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高频考点4: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萌芽: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可分为以下阶段:①辨数;②认数;③点数。

备考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高频考点

备考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高频考点

备考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必背高频考点眼下已经到了8月末,距离10月29号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在一天天接近了,备考的同学应该都在埋头背知识点和刷题了,一天复习下来是不是感觉头昏眼花呢?哈哈,很多同学的诉苦,其实也是学长我前年备考状态的一个真实写照比如最头疼的问题是,今天记得了一部分的知识点,好,继续背下一个部分,但回头时发现自己第一个部分的想不起来了,回头再去看第一部分,然后第二部分的又忘了许多了!还有就是今天背得滚瓜烂熟的知识点,明天一觉醒来就忘了一半,好吧,继续复习,又熟练了,但继续往下背着新知识点走的话,发现自己最开始背的又不太记得了!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开始根据遗忘曲线来背诵知识点。

花费了几天时间把知识点拆分成一块一块的背,记忆效率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比较幸运啊,在前年通过考试,拿到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资上岸的老学长自然也要为在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尽一份力,所以下面总结了一份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高频考点,方便各位记忆。

另外,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公认的科学记忆法,大家可以根据遗忘周期来背诵知识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遗忘曲线有以下八个记忆周期1.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2.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3.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4.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5.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6.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7.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8.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大家可以借鉴这个记忆周期进行复习背诵。

《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1.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我国当前教育目的基本要求:(1)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4)五育之间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复习讲义

第一章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2)信息的基本特征①普遍性与客观性;②载体依附性;③价值性;④时效性;⑤共享性;⑥真伪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1)信息技术的概念就技术的本质意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

具体而言,信息技术被定义为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2)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①感测技术;②通信技术;③计算机和智能技术;④控制技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①为集体、祖国与人类社社会造福。

②遵守信息法律法规。

③抵制不良信息。

④批评与抵制不道德的信息行为。

⑤不损害他人利益。

⑥不随意发布信息。

⑦培养合作精神。

⑧倡导道德自律。

2.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质(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

(2)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3)树立信息化社会中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如下: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标准及要求1.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2.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4.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5.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6.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7.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8.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

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材料分析必看考点材料分析题必看考点一、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评价观例:运用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分析材料中教师的做法。

【理论点一】新课改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理论点二】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理论点三】新课改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答:(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学习过程除被动接受知识,还存有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讨论。

【理论点四】新课改下的评价观(1)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新课改所倡导的评价是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②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③评价内容综合化④评价标准分层化⑤评价方式多样化⑥评价主体多元化⑦关注发展过程二、教学原则、方法例:运用教学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理论点一】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3.直观性教学原则4.启发性教学原则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6.巩固性教学原则7.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理论点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参观法6.练习法7.实验法8.情景教学法教学情境的创设1.生活性2.形象性3.学科性4.问题性5.情感性三、德育原则、方法例:运用德育原则、方法的理论,分析材料中老师做法。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第三章知识点讲解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第三章知识点讲解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知识体系及思维脉络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概述中学生的发展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环境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核心考点1人的发展的含义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3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考试重点: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教育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和条件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即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身心两方面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包括各个身体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成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

心理的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的发展;意向的发展指的是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

把握发展的概念,需要明白两点:1是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而是积极的变化或者说是是一种进步,不是消极地变化。

2是发展不是单纯的生理成熟,教育不等于发展。

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一、遗传物质1遗传物质的概念所谓遗传物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特点,如机体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2)遗传物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物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具有可塑性3“遗传决定论”这是历史上出现的一种片面夸大遗传物质素质作用的错误思想,它否定了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代表人物有桑代克、霍尔等。

如“霍尔”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再如我国“生而知之”“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天才论”“血统论”等。

典型真题“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典型真题(辨析题)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这个说法错误。

2023教资科目二必背简答题汇总

2023教资科目二必背简答题汇总

2023教资科目二必背简答题汇总教资科目二必背简答题汇总教资科目二必背简答题〔一〕1、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施行步骤〔1〕查找文献资料;〔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方案;〔3〕施行研究,搜集资料;〔4〕分析^p 、处理搜集到的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

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1〕目的是为了改良理论;〔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3〕教学与研究合一;〔4〕研究的循环性。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遗传对人的开展的作用〔1〕遗传为人类开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开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开展有一定的影响。

5、环境对人的开展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环境对个体开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承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6、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1〕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做出社会性标准;〔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开展个性的功能。

7、全面开展教育的组成局部及其关系〔1〕德育德育在全面开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智育在全面开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根底和才能根底;〔3〕体育体育在全面开展教育中起着根底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根底;〔4〕美育美育在全面开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8、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根据〕〔1〕取决于社会消费力开展的程度和科学技术开展的状况;〔经济〕〔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政治〕〔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4〕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5〕要汲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局部,参照外国学制的经历。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要考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重要的知识点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及其作用2、环境及作用3、学校教育及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考试焦虑的形成原因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五、教师的职业素养1.思想道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5.身体素养六、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七、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认为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八、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十、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十一、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十二、一堂好课的标准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十三、班级授课制的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之处:(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十四、教师成长的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教资笔试25个科目二高频考点

教资笔试25个科目二高频考点

小学科目二材料题考察重点一、导入、提问、小结的要求(1)针对性———年龄特点、教学内容。

(2)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3)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4)语言的艺术性———流畅、简练,富有感染力。

二、作业布置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有代表性。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三、批改作业的要求(1)作业批改要及时。

(2)作业批改要认真仔细。

(3)作业批改要规范。

(4)作业批改遵循激励性原则。

(5)作业批改的方式可多样化。

四、新课改的学生观(1)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个体,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2)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需要人文关怀。

五、新课改的教师观(行为转变)(1)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

(4)对待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六、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七、新课改的评价观(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4)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八、新课改的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九、新课改的师生关系(1)师生关系的内容①尊师爱生。

②民主平等。

③教学相长。

④心理相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点与考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新课程改革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研究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处理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时强调合作。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研究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研究"。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主体”向“关注人”转变。

第二,后进生的教育(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研究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心和集体荣誉感。

(4)根据后进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持之以恒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三、班级突发事件1.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1)教育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2.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1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重点与考点四、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道德素养教师的道德品质体现在对事业、对学生、对集体、对自己的态度上。

教资科目二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教资科目二第二章必背知识点

教资科目二第二章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的基本规律》①基本定义: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教育内部、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一些本质性的关系。

比如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就是说教育如何影响人成长、发展的一些内在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规律,则是阐述教育和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关系。

②重要程度:这部分是教资科目二第二章的核心内容,就相当于一栋房子的地基。

如果不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后面关于教学、德育等内容的理解都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些都要遵循这些基本规律。

③前置知识: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像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的之类的基础知识。

例如,知道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样有助于理解教育规律中教育与人的关系。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与社会发展规律,可以知道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比如现在社会强调创新能力,那教育就应该增加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和活动。

根据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阶段进行因材施教。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整个第二章知识体系的基干部分,其他章节像教学、德育等知识都是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等知识联系紧密。

例如,教学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根据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制定的,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教学。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

因为这些规律比较抽象,需要深入理解社会、教育、人的复杂关系。

- 关键点:抓住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键点。

比如教育是如何促进社会文化传承的,又是怎样受社会经济制约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一般会以选择题、简答题,甚至辨析题的形式考查。

- 考查方式:选择题可能会出一个实例让选择体现了哪种教育规律;简答题就可能直接让阐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哪些。

三、详细讲解(以理论概念类为例)①概念辨析:- 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主要谈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人的发展规律对教育的要求。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总汇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总汇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总汇1、选择题——理解意思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书本的东西活动课程——做中学,玩游戏分科课程——语、数、英……综合课程——两个学科领域组成课程。

如:品德与社会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地方课程——某地的特殊情况开发的课程,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为主,三级课程基础型课程——培养每个学生都会三基(读、写、算)拓展型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如艺术团队活动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必修课程——国家、地方、学校规定要研究的课程选修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显性课程——公开课程,直接的看到的明显的。

如:课程表隐型课程——潜在的形式,校风,环境,制度,看不到形式知识中心课程论—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研究者中心课程论—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核心社会中心课程论——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上CIPP评价模式——评价的特别全面目的游离模式——不按规矩来,中途可能会改档案袋评价设计——学生的作品纵向组织——由易到繁,从已知到未知,先后顺序,侧重知识的方面对应学科课程横向组织——以问题为核心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广度,对应综合课程直线式——安排过的内容不再重复,一条线前进螺旋式——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及时间分课程标准——编教材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教材——广义:有关教学的都是。

侠义:教科书、课本感觉——刚出生的孩子,感觉世界;对客观事物。

当前直接发生的事。

对个体事物的反应感受性——感受能力的强和弱感觉阈限——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受性—把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差别感觉阈限—慢反应,差别绝对性—快反应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电影院凑出去大街,刺眼睛暗适应——由明到暗,白天进电影院,过了一会就看得见听觉适应——工厂强烈的机器声,听久了就觉得不吵了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闻久了旧习惯了继时对比——吃完糖吃橘子感觉橘子很酸,吃完中药喝白开水感觉水很甜同时对比——两个灰色的图形,在黑背景的没有白背景白联觉—看红黄橙感觉暖,蓝绿感觉冷。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重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重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重点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考试是针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测试,主要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知识和能力考核。

本文将梳理科目二考试的重点,为考生提供参考。

一、语文1、语言文字能力语文科目二考试中,语言文字能力是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字、词、句、段落的含义和用法,以及文字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2、语文教学知识考生需要了解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效果。

3、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科目二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也是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能够理解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中心思想和作者意图,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习惯。

二、数学1、数学基础知识考生需要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算法,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四则运算等。

2、数学教学知识考生需要了解小学数学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掌握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效果。

3、应用题解题能力数学科目二考试中,应用题解题能力也是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能够读懂题目,分析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三、英语1、英语语言能力英语科目二考试中,英语语言能力也是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口语和听力能力。

2、英语教学知识考生需要了解小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掌握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效果。

3、阅读理解能力英语科目二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也是重点之一。

考生需要能够理解小学英语课文的内容、中心思想和作者意图,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习惯。

总之,教师资格证小学科目二考试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知识和能力是重点。

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

教资科目二必背知识点电子版

教资科目二必背知识点电子版

教资科目二必背知识点电子版
教资科目二考试是国家统一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种,也是比较难考的一种,但是如果掌握了必备的知识点,就能更好地备考,下面我们来看看教资科目二必背的知识点,分别是:
一、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的确定性和普遍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主要内容
二、心理学
1.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3.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4.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三、教育学
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教育学的分类
3.教育思想史的主要内容
4.教育教学论的基本理论
四、课程与教学设计
1.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2.课程设计的目标
3.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4.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
五、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2.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3.教育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以上是教资科目二必备的知识点,如果您掌握了以上的知识点,并在
考前做好充分的复习和练习,相信您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资科目二选择题80条考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资科目二选择题80条考点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资科目二选择题80条考点1.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教资科二知识整理pdf

教资科二知识整理pdf

教资科二知识整理pdf
教育资格证书考试(简称教资)科目二是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的一部分,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虽然我无法直接提供PDF文件,但我可以为你整理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供你参考。

请注意,以下内容仅为概述,具体的知识点和细节还需参考相关教育资格考试教材和指南。

1.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教学、学习、教育目标等。

教育思想与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等。

教学设计与评价,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法等。

2. 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认知、情绪、人格等。

心理发展理论,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培根社会发展理论等。

学习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理论等。

心理测量与评价,包括智力测量、人格测量、心理健康评价等。

3.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

学校管理法规,如学校办学许可、学校安全管理、学生权益
保障等。

教育改革政策,如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发展政策等。

此外,还应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教育评价与测量方法、
教育信息化等相关知识。

总结起来,教资科目二的知识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

希望以上简要的整理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知识点和解释,请参考官方教育资格考试教材和指南。

祝你考试顺利!。

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时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著名思想家。

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谓“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洛克:“外铄论”代表人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

提出了“白板说”“绅士教育”。

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中。

华生:“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皮亚杰: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格赛尔:心理学家,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是格赛尔的著名实验。

赫尔巴特:他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优缺点优点:1.根据学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够教人系统地掌握文化遗产2.有条理地学习合乎逻辑组织起来的教材,能充分发展人的智力3.把一定的知识、技术的基本要素有组织地传授和教导,符合教育任务的要求4.受到悠久传统的支持,大多数教师对此习惯5.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易于评价缺点:1.由于教材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性,学习时往往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2.偏重学科知识结果的传授,而忽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的教学3.因学科较多,对学生来说,难以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与统一4.教学方法划一,难以实施个别化教育二、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优缺点优点:1.从儿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学习活动是积极的、活泼的2.注意将学习与生活环境密切联系,将生活、经验、社会课题和其他丰富的内容吸收到学校课程中来,有利于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3.注意从活动、经验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缺点:1.课程内容局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轻视前人创造的文化科学,不利于儿童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偏重课程的心理结构,忽视知识的体系和科学的逻辑结构,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表面上看它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实质上却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3.以儿童为中心,容易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三、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一)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班级授课制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基本制度。

所谓班级授课制,是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一定数量的学生编成班级,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也称班级上课制或班级教学。

(二)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育规模,加快了教育普及的进程,并达到了一定的教育质量;2.便于学生获得系统连贯的各科知识;3.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4.便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班级授课制的缺陷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设计和组织,学生要适应教师的教,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3.不利于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4.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大都程序化、固定化,使教学活动缺乏灵活性和新颖性。

四、简述循序渐进原则的含义及其贯彻要求。

(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都要求会背)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按课程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关键;3.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五、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要求。

1.使学生清楚作业的目的,适当对作业中的疑难点给予启示;2.选择的作业内容要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深化相应的技能;3.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4.控制作业量,合理安排问题的难易程度;5.可运用选做题或延伸问题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六、简述遗忘的影响因素。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者的态度七、简述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积累知识经验2.增强兴趣3.学会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4.善于利用直觉5.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适宜环境八、简述奥苏泊尔的学习动机的结构。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2)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九、简述培养与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兴趣的激发。

十、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1.科学精选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教材2.加强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3.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能力4.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教学5.加强比较与变式教学的应用6.实践和练习是迁移的保障十一、简述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并出现辩证逻辑思维2.体现出思维的深刻性3.思维的创造性与批判性进一步发展4.思维的监控能力日益提高十三、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简单举个例子)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对于道德行为的界定)3.家庭环境因素(父母的水平、教养方式等)4.早期童年经验(童年生长的环境、受过的挫折等)5.自然物理因素(生长的环境等)十四、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4.面对现实,主动地适应现实5.情绪稳定与愉快6.人格和谐完整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十五、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及要求。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要求无条件背诵)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十六、简述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方法。

1.必须把对学生的理解放在首位2.注重师生交往3.增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趣味性4.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十七、简述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因素。

(三个大点答出来,拓展一下即可)1.教师的因素教师是课堂活动中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能力、领导方式、对学生的期望是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决定因素。

2.学生的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个体心理特征无疑也是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影响因素。

3.课堂内物环境的因素课堂内物环境又称为教学的时空环境,主要指教学时间和空间因素构成的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时间的安排、班级规模、教室内的设备、教具、乐音或噪声、光线、空气、温度、座位编排方式,等等。

十九、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十、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

二十一、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二十二、简述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

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主要表现在生理耗竭和心理耗竭两个方面。

如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等。

二是去人格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态度和情感对待学生。

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材料分析题考点1.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必背)。

2.德育原则及德育方法(必背)。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学习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启示: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材料中如果出现了因为父母离异、家庭不和、学生没有安全感等状况而造成学生成绩不好,让你用学习动机理论解释该现象,那么理论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