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区“产城人融合”发展之路——以宁波杭州湾新区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区“产城人融合”发展之路
——以宁波杭州湾新区为例
黄伟锋
摘要:城市新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领头羊”以及新型城镇化“排头兵”,需要积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主动对接中央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扭转以往过于关注“城”而忽略“人”的发展思路,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新时期发展核心。宁波杭州湾新区作为国内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正由第一代向第二代新区转变,从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型升级,通过深入解读新常态下宁波杭州湾新区发展的特征与问题,以及从静态、动态两个维度理性分析产、城、人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始终围绕着人去制定发展战略,从定人、招人到留人、育人、管人等多个战略层面探究未来新区如何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新型城镇化产城人融合宁波杭州湾新区
1.引言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领头羊”,更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改革创新,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发展步入新阶段,53.7%的人已经住到城市中,未来需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排头兵”,更需要将人的城镇化作为核心,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
本文以宁波杭州湾新区发展为例,解读新常态下新区发展的特征与问题,在科学理性分析产、城、人三者相互关系基础上,在战略层面探究未来新区如何健康、可持续发展。
2.新区发展的新常态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地处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素有“南上海、北宁波”之称。新区是因桥而谋、与桥同兴的发展大平台,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其
前身是县级开发区——慈溪经济开发区。2010年,宁波市为了加快新区开发建设,专门成立市政府派出机构——新区管委会。近5来,新区在“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战略指导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开发建设日新月异,成为浙江省、宁波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截至2014年底,新区现状人口19.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亿元,工业总产值1058亿元,财政收入65.3亿元。
尽管新区发展态势良好,但是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入,新区将步入新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2.1产业招商竞争激烈
在“稳增长”的发展语境下,招商引资是各地政府的首要任务,对新区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各级各类新区、新城林立,产业竞争异常激烈,尤其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为了吸引大产业、大项目落户本地,为了能抢占滩头、力争先机,各级政府之间明争暗斗,在土地、财税等方面使出浑身解数,经常出现好几个地方争夺同一个项目。根据初步梳理环杭州湾地区各地新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发现,主导产业类型同质化比较严重,如图1所示。
图1 长三角地区新城、新区战略产业分布图
并且,随着去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下称“国发62号文”)开始执行,今后各新区、开发区处在相同起跑线上,产业招商竞争更加激烈将会是新常态。
2.2城市土地扩张减缓
此前,宁波杭州湾新区处在快速发展期,发展规模和速度一直是新区发展关注的焦点,依赖土地快速扩张是其明显特征,由此还伴随着土地“圈而不用、多圈少用”的现象。根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3年,新区建设用地规模从35.4平方公里扩展到52.7平方公里,土地出让面积达14.78平方公里,年平均供地近5平方公里。
表1 宁波杭州湾新区历年土地出让情况
随着土地存量越来越捉襟见肘,新区由快速发展逐渐向均衡发展转变,效益和品质成为最关注的焦点,开始突出“亩产论英雄”的理念,坚持土地集约发展。尤其,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区发展开始由对“地”依赖转向对“人”的依赖,城市土地扩张减缓势必成为新常态。
2.3建设融资压力增加
一直以来,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新区开发建设公司、重大项目投资合作企业等融资平台,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达到150多亿元。并且,新区还处在产业发展扶持期,可用财政税收捉襟见肘。然而,随着财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一方面,政府实行全口径预算,进一步规范财政收支,让收支暴露在阳光下,约束政府无节制投资;另一方面,加大地方债务治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所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新区建设融资压力将会加大,势必会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速度。
2.4人力资本提升困难
未来城市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口的竞争。现阶段,新区最缺的是人气,其次才是人才。尽管近年来新区在大产业带动下,常住人口规模增长较快,但是人口聚居比较分散,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为540,很大部分还圈在厂区和学校宿舍内,并且增长人口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只占3%。与发展相对成熟的宁波城区比较,新区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还不足,现代服务业培育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人气的集聚、人才的吸引也将相对困难,需要花大力气去逐步解决。
2.5居民消费需求升级
当前,国家正处在新的社会转型期,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社会结构、价值取向等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人的价值追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的就业意愿、消费观念等都在不同程度地改变。而新区正处在城市培育期及人口质量提升期,以外来人口为主体的居民正逐步改变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和利益诉求,由过去简单物质生活需求转向对高品质、有文化的精神生活需求,这种消费需求的升级也将会步入新常态。
2.6环境承载压力加大
宁波杭州湾新区滨临东海,由围海造地而来,现状生态本底良好,拥有世界级咸水湿地,但是生态敏感度较大,淡水资源缺乏,水环境污染严重。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新区环境承载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3.新区的产城人三者关系剖析
《城市的崛起——城市系统学与中国城市化》的作者刘春成提出“城市是个生命体”的概念,即城市的发展要如生命体的构成一般,需要综合协调的发展,其产业布局、城市规划、人居环境等需要有机融合才能造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产业、城市和人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相互促动的关系。
3.1静态相互关系
首先来静态分析产城人三者相互关系:“产”即产业功能,包括一产、二产和三产,是城市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动力;反之,城市是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并提供相关的服务配套。城与人之间,城市为人的活动提供空间载体,而人是城市的活力源,并成为城市运行的维护者。人与产之间,人是产业功能必要的生产要素,而产业发展为人提供就业岗位。具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