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的确认与判定
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例如,在税收征管关系中,税务机关是行政主体,而纳税人就是行政相对人;在工商管理关系中,工商机关就是行政主体,而作为工商管理对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营主体就是行政相对人。
在美国行政法理论中有“私方当事人”的说法,而在有关德国的行政法理论中有“相对人”的概念。
在我国,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理论中两个相对应的概念,不是行政法律规范中的专门法律术语。
但如同需要行政主体概念以明确其行政职能主体身份和地位一样,也需要行政相对人概念以明确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行政相对人具有以下特点: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行政职权、职责和行政职务身份的一方当事人;2、行政相对人是与行政主体之间具有特定行政法律关系的人,即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行为所针对的人;3、行政相对人是行政管理中被管理一方的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确立并研究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义确立并研究行政相对人,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1、在行政法上,行政相对人不是单纯的被管理者,而是一定的权利与义务主体。
正是行政相对人作为与行政主体相对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才导致了行政救济、国家赔偿等一系列法律制度;2、对行政相对人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划分行政机关的内外行政活动,区分内部与外部的行政法律关系,建立和完善各项具体行政法律制度,规范行政管理职权活动的合法与有效,如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外部法定程序与内部组织程序等,在实施行政活动中不得相互代替、交错,否则导致行政行为无效;3、确立并研究行政相对人概念,有利于确认行政复议申请人、行政诉讼原告及国家赔偿请求人;4、通过对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两个对应概念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判定行政机关的行政主体身份和机关法人身份,为正确适用行政法律规则奠定基础。
三、行政相对人的确认与判定行政相对人的确认与判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与身份的确认与判定,以解决是外部法律关系还是内部法律关系;二是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是行政主体相对一方的确认与判定,以解决谁是某个具体行政法律关系的相对方当事人。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及法律意义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及法律意义金逸凡3090102170关键词:行政相对人受领人权利义务关系相关人对象人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内容概述本文主要介绍不同学说对行政相对人这一法律名词的概念的不同解释以及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义,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扮演的角色,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正文行政相对人简称相对人,系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处于被管理地位上的组织和个人。
这是课本1对行政相对人这一概念的解释,而通过阅读文献,学生发现人们对行政相对人的认识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看法,即从行政行为所指向或者说所针对的人就是行政相对人,也就是行政法学者所称的“行政行为的受领人”。
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承受者,相当于行政行为的作用对象,即对谁发生效力。
这里的受领人并不一定指的是个人,按照我国行政立法中的一般说法,属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这一范畴。
举例说明,在各国的立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行为的受领人”这一概念,如《德国行政程序法》中使用了“官署欲为或所为行政处分之相对人”,“官署欲与其或己与其缔结公法契约之人”这两个概念。
解析其中的用词词“欲为”、“所谓”、“处分”这三个动词和“与其”这一介词,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相对人就是官署行政行为的对象。
相似的,在《奥地利普通行政程序法》中有规定:“得请求官署执行职务,或官署之行为与其有关者,为利害关系人”2,这里用了“利害关系人”一词,大同小异。
在我国的行政立法中也有“纳税义务人”、“被处罚人”等体现上述观点的词语,同样的,这里的“人”指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二种看法,从行政法律关系的角度理解行政相对人,可以发现行政相对人就是与行政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相对应的的一方。
但是相对人不一定是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有学者直接从管理与被管理角度出发,认为相对人是被管理者,也就是教材所支持的观点。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都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于是他们都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主体,谁是权利人谁是义务人要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体现出来,也就是一般认为的行政管理行为。
行政法-行政相对人
内部相对人和外部相对人
如果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管理建立在行政 隶属关系上,该行政相对人就是内部行政相对 人;
行政相对人权利主体对同样权利有相同的权利实现预 期。 行政相对人在相同条件下有相同的权利获取机会。
可以实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结果
案例:2001年青岛三学生诉教育部抽象行政行为侵犯 其权益案
2001年8月,三名考生分别是青岛铁一中高三四班姜妍(理科 ,高考成绩522分)、青岛一中高三四班栾倩(文科,高考成绩 457分)和青岛15中高三九班的张天珠(文科,高考成绩506分) ,她们三人将分别向教育部提起行政诉讼,诉教育部所作出的 关于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行政行为侵犯了 她们的平等受教育权。
1
行政法所设定或确认的权利。
2 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予以行使的权利 。
3 与行政主体的义务相对应的权利
4
可以由行政相对人自由放弃
5
不具有个人独有性
1、参政权利
知情权
知政权 公众知悉权 民事知情权
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 及社会上当前发生的与普遍公民权利和利益密切相 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
这种划分方式对突破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行政诉讼 只局限于特定行政相对人,而普通行政相对人 却无诉权。
《行政诉讼法》第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 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1 什么是行政相对人2 行政相对人的特征3 行政相对人的分类4 行政相对人的范围5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什么是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又称“行政相对方”。
指在具体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的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行政相对人的特征第一,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具有相对性,也即任何个人或组织只有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才具有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如果不是处于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而是处于其它法律关系中,就不具有行政相对人的地位。
第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也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如同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
第三,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中具有主动性。
相对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的侵害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行政相对人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
任何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的分类对行政相对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1、内部行政相对人与外部行政相对人。
这是根据行政相对人所对应的行政主体的类型来划分的,与内部行政主体相对应的是内部行政相对人;与外部行政应的是外部行政相对人。
划分内部行政相对人与外部行政相对人的重要意义在于这两种行政相对人构成不同行政行为的对象,同时他们享有行政法权利和承担的行政法义务不尽相同。
如依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内部行政相对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
2、个人类行政相对人与组织类行政相对人。
这是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状态来划分的。
我国公民、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属于个人类行政相对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中国境内的外国组织、其它非法人组织等属于组织类行政相对人。
划分个人类行政相对人与组织类行政相对人的重要意义在于,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型的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具有对应关系,如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只能针对个人而不能针对组织。
行政相对人 名词解释
行政相对人名词解释行政相对人是指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主要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一、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接受行政主体的管理和监督。
行政相对人作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受到行政主体的限制和影响。
行政相对人必须遵守行政主体的管理规定,履行行政法所规定的义务,同时也享有行政法所规定的权利。
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1)知情权:行政相对人有权了解行政主体的管理政策、法规和决定等信息。
(2)参与权:行政相对人有权参与行政主体的决策和管理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表达权:行政相对人有权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包括申诉、控告和检举等。
(4)救济权: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管理行为有异议时,有权申请救济,包括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等。
1.义务(1)遵守行政法规和决定:行政相对人必须遵守行政主体发布的法规和决定,服从管理。
(2)提供信息:行政相对人有义务向行政主体提供必要的信息,协助行政主体进行管理。
(3)接受监督:行政相对人必须接受行政主体的监督和管理,包括接受检查、审查等。
三、行政相对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行政相对人进行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1.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等。
2.法人:包括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等。
3.其他组织:包括非法人组织、群众性组织等。
4.内部相对人:指在行政机关内部处于被管理地位的人员,如公务员等。
5.外部相对人:指在行政机关外部处于被管理地位的人员,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
四、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行政相对人在违反行政法规和决定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法律责任的形式包括:1.民事责任: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或其他民事法律行为,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2.行政责任: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一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或决定,依法应承担的行政处罚或处分责任。
第六章 具体行政行为(二)
第二节 行政征收
一、行政征收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 益的需要,依法强制地向行政相对人征缴一定 数额金钱或者实物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特征: 1.公益性 2.法定性 3.强制性
第二节 行政征收
二、行政征收的分类 (一)普通征收 普通征收主要包括行政征税和费用征收,是一种无偿性的征收。 1.行政征税 2.费用征收 (二)特殊征收 这里的特殊征收是指土地征收,强调的是对土地强制性的取得, 有学者称之为公益(用)征收,它是一种有偿性的征收。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行政征收
(二)土地征收程序 1.拟定土地征收方案 2.审核批准 3.公告登记 4.确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给予补偿 5.实施征收 五、行政征收的补偿和救济
第三节 行政征用
一、行政征用的涵义 (一)行政征用的概念和特征 (二)行政征用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第三节 行政征用
(一)行政命令的分类 在西方国家,有学者把行政命令分为四个种类,即执 行命令、委托命令、独立命令和紧急命令。但是,西 方国家的行政命令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行政 法规的职权,其与我们这里分析的涵义是不同的。我 国大陆行政法学界认为行政命令有形式意义上的行政 命令和实质意义上的行政命令之分。
三、行政命令的功能
第二节 行政征收
三、行政征收的基本原则 (一)征收法定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三)保护相对人合法财产权原则
第二节 行政征收
四、行政征收的程序 (一)税费征收程序 我国税费征收程序主要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 报办法》(试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上作了规定,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1.事项登记 2.费用核算 3.款项征收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
1 2 3 4 5
行政法所设定或确认的权利。 行政法所设定或确认的权利。 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予以行使的权利。 在行政活动过程中予以行使的权利。 与行政主体的义务相对应的权利 可以由行政相对人自由放弃 不具有个人独有性
(二)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权利 知政权 1、参政权利 公众知悉权 知情权 民事知情权 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 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重要 事务以及社会上当前发生的与普遍公民权利 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 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 的权利。 的权利。
案例:2001年青岛三学生诉教育部抽象行政行 案例:2001年青岛三学生诉教育部抽象行政行 为侵犯其权益案 2001年 2001年8月,三名考生分别是青岛铁一中高 三四班姜妍(理科,高考成绩522 522分 三四班姜妍(理科,高考成绩522分)、青岛一中 高三四班栾倩(文科,高考成绩457分)和青岛15 高三四班栾倩(文科,高考成绩457分 和青岛15 457 中高三九班的张天珠(文科,高考成绩506 506分 中高三九班的张天珠(文科,高考成绩506分), 她们三人将分别向教育部提起行政诉讼, 她们三人将分别向教育部提起行政诉讼,诉教 育部所作出的关于2001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高等教 育部所作出的关于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高等教 育招生计划的行政行为侵犯了她们的平等受教 育权。 育权。
2008年 案情 2008年7月,河南省内乡县电业局的工作人员在动态 巡查时,发现内乡县西庙岗乡人民政府境内的庙刘、 巡查时,发现内乡县西庙岗乡人民政府境内的庙刘、庙乍 10千伏线路下有几家农户正在施工建房 千伏线路下有几家农户正在施工建房, 10千伏线路下有几家农户正在施工建房,随即分别向几家 农户和乡政府下发了《安全隐患通知书》 10日 农户和乡政府下发了 《 安全隐患通知书 》 。 7 月 10 日 , 乡 政府知情后也通知几家建房户立即停止违章建设, 政府知情后也通知几家建房户立即停止违章建设,并限期 个月进行改正。 6 个月进行改正 。 电业局认为乡政府通知几家违章建筑户 限期改正的期限过长;同时,鉴于乡政府在接到《 限期改正的期限过长;同时,鉴于乡政府在接到《安全隐 患通知书》后的2 个月时间内, 患通知书 》 后的 2 个月时间内 , 仍然没有对违章建筑户进 行处罚,致使庙刘、庙乍10 10千伏线路下的违章建筑物逐步 行处罚,致使庙刘、庙乍10千伏线路下的违章建筑物逐步 形成,且建筑物顶端距10千伏线路的高度仅为1 米左右, 10千伏线路的高度仅为 形成 , 且建筑物顶端距 10 千伏线路的高度仅为 1 米左右 , 处于高度危险区内,存在安全隐患。于是,电业局于2008 处于高度危险区内,存在安全隐患。于是,电业局于2008 10月20日以乡政府行政不作为为由诉至河南省内乡县人 年10月20日以乡政府行政不作为为由诉至河南省内乡县人 民法院,要求判令乡政府履行法定职责, 民法院,要求判令乡政府履行法定职责,作出责令违章建 筑户拆除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修建的违章建筑物的决定。 筑户拆除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修建的违章建筑物的决定。
浅谈行政相对人的确认与判定
浅谈行政相对人的确认与判定行政相对人是指政府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存在法律关系的主体。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权力的直接对象,是行政行为的被动承受者,是行政诉讼的参与主体。
因此,对于行政相对人的确认与判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行政相对人的确认行政相对人的确认主要是指判断某一主体是否属于行政相对人的范畴。
行政相对人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按照主体的性质可分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可分为行政诉讼当事人和行政行为对象等。
行政相对人的确认要根据具体的行政法律规定进行,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其他合法权益人和介入人,而行政行为对象则包括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对象以及其他受到行政行为影响的合法权益人。
二、行政相对人的判定行政相对人的判定主要是指判断行政法律规定涉及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情形下,该主体是否是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的判定涉及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和行政法律效果的产生,是要根据具体的行政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的。
行政相对人的判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如在行政行为的对象中,如果行政行为直接针对的是某个具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那么该主体就是行政行为的直接对象,可以认定为行政相对人;如果行政行为的对象是某些集体或某些行为,那么涉及到该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该主体也可以被认定为行政相对人。
此外,在行政诉讼中,行政相对人的认定还将涉及到行政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以及行政程序的具体情形等。
在行政相对人的判定过程中,应该将主体的性质、法律关系的性质、行政行为或行政诉讼的程序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避免将被动承受行政权力的主体误认为行政相对人或将实质上与行政行为或行政诉讼无关的主体误认为行政相对人。
总之,行政相对人的确认与判定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重要问题,涉及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需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适用。
因此,行政机关和行政法律从业人员应该增强判断能力和法律素养,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并维护法律秩序。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
间接相对人:即受行政行为结果影响的相对人,行
政主体行政行为的间接对象。其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 间接影响。如,治安处罚关系中受到被处罚人行为侵 害的人;行政许可关系中其权益受到许可行为不利影 响的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公平竞争人或相邻 人);行政给付关系中依靠给付对象抚养或扶养的直 系亲属等。
* 其他组织:
是由主管机关批准成立或者认可,能够从事一定的经营、生产或 其他活动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或经济组织。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一些介于个人和法人之间的 组织形态,被称为“非法人组织”、“非法人单位”、“其他经济组 织”等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将其称为“其他组织”。 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作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主体,也是行 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其他组织的类型主要有: ① 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或者认可的从事一定生产或经营活动的经济 实体。如,个人合伙组织、合伙型联营组织、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 ② 经主管机关批准或认可的正处于筹备阶段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 会团体。
③ 由其他部门法规定了权利义务后,行政法又规定了从属性的权利义务。 即从属性规定。如,民事法律规定了公民、法人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权;行 政法又对该使用权的(归属和范围向行政机关的)请求确认权,后一权利 明显服务于前一权利,对前一权力进行了从属规定。
行政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 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 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 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 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 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20181113
(二)权利相对人&义务相对人
(以在具体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
(三)特定相对人&不特定相对人 (以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明确)
特定相对人: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所指向的 可确定的对象。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中的 相对人
国家所有的矿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开采, 也可以依法由公民采挖。国家保护合法的采矿权。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 》
自然资源的现实使用人依法向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申请登记,由其登记 造册并核发使用权证。
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同时也构成行政主体的义务,它是 宪法赋予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具体化。 本书将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划分,大致可以概括为: 1、参政权利;
不特定相对人:行政主体抽象行政行为所指向 的,广泛不确定的对象。如,行政立法行为
(四)直接相对人&间接相对人
直接相对人:即行政行为直指的相对人,行政主体行政 行为的直接对象。其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直接影响。如, 行政许可、行政给付的申请人,行政征收的被征收人, 行政处罚的被处罚人等。 间接相对人:即受行政行为结果影响的相对人,行政主 体行政行为的间接对象。其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间接影 响。如,治安处罚关系中受到被处罚人行为侵害的人; 行政许可关系中其权益受到许可行为不利影响的与申请 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公平竞争人或相邻人);行政给付 关系中依靠给付对象抚养或扶养的直系亲属等。
福利的实现。故,行政权力不能自由处分。
行政法设定政相对人在行政处罚关系中的听 证权
补充:行政相对人
3.其他组织。其他组织也称为“非法人组 织”、“非法人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 行政法上的“其他组织”是指经由主管机关 批准成立或认可能够从事一定的经营、生产 或其他活动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或 经济组织。其他组织作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 务主体也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相对人。 其他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或认可的从事一定 生产或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主要有个人合 伙组织、合伙型联营组织、企业法人的分支 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乡镇企业。
(2)经一定主管机关批准或认可的处于 筹备阶段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3)经有关部门批准,某些外国组织 在我国设立的经营一定业务或从事一定 社会活动的组织。
(二)行政相对人的分类 行政相对人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 的基本类型。 1.依行政相对人是否有一定的组织体为标准,可 以将其分为自然人相对人和组织相对人。自然 人相对人是以自然人形态存在的、没有组织体 的行政相对人,包括一人和多人两种情况。一 人是单个自然人;多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 然人。作为我国行政相对人的自然人就是指公 民,他们以其个人的名义成为行政主体的行政 相对人。组织相对人是以组织体形态存在的行 政相对人,包括法人组织和其他非法人组织两 种情况。
案例:三河市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员在对黄 土庄镇某饭店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店无卫生许 可证营业,从业人员3人无健康证明上岗工作。 经调查,该店负责人迟军刚承租下此店,在 未办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情况下就开业 了,且预将原名“仁启饭店”改名为“人喜 饭店”。监督员先后通知了3次,令其申请办 理卫生许可相关手续,但负责人迟军置之不 理,卫生监督员以“人喜饭店”为行政相对 人予以立案,给予3000元的行政处罚。 问题:本案中行政相对人是谁?
第六章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一)行政授权
行政授权实际上是指法律、法规、 规章将某方面或某项行政职权授予行政 机关以外的组织,被授权者以自己的名 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和行使行政职权, 并由自己对外承担行政活动的相应法律 责任。
行政授权存在的必要性
•行政机关规模和人数的限制 •处理某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行 政事务的需要 •处理某些次要的临时性的行政事 务的需要 •处理某些敏感的行政事务的需要
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 行政活动的组织; 3、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 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4、行政主体是能够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 法律责”或者“行政组织”作为贯 穿于行政法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存在以下缺陷: (1)没有突出法学研究的特性; (2)无法解释现实存在的享有公共行政 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 (3)行政机关也从事民事活动; (4)行政机关内部管理机构或者派出机 构,与有资格对外以自己名义行使职权的行政 机关无法得以区分。
二、行政主体的种类
职权行政主体
授权行政主体
三、被授权组织
被授权的组织是指在行政管理活 动中,通过法律、法规将某些行政职 权授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 性自治组织,以及行政机关的内设机 构和派出机构,来独立地行使行政职 权并承担相应职责的法律行为。被授 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 主体的法律地位。
五、行政相对人的范围
• 公民 • 法人 • 其他组织
其他组织
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 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1)依法 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 (2)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 业;(3)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 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4)经民政部门 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登记证的社会团体; (5)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 构;(6)中国人民银行、各专业银行设在各 地的分支机构;(7)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设在 各地的分支机构;(8)经核准登记领取营业 执照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9)符合本 条规定条件的其他组织。
2024版行政法丨行政协议
2024版行政法丨行政协议合同目录第一章:总则1.1 立法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基本原则第二章:行政协议的定义与类型2.1 行政协议的定义2.2 行政协议的类型2.3 行政协议的法律效力第三章:行政协议的主体3.1 行政机关3.2 行政相对人3.3 第三方参与第四章:行政协议的成立4.1 协议的要约与承诺4.2 协议的书面形式4.3 协议的生效条件第五章:行政协议的内容5.1 协议的必备条款5.2 协议的自由条款5.3 协议的禁止性规定第六章:行政协议的履行6.1 履行的原则6.2 履行的监督6.3 履行的保障措施第七章:行政协议的变更与解除7.1 变更的条件与程序7.2 解除的条件与程序7.3 变更与解除的法律后果第八章:行政协议的终止8.1 终止的原因8.2 终止的程序8.3 终止的法律后果第九章:行政协议的争议解决9.1 争议解决的原则9.2 争议解决的途径9.3 争议解决的程序第十章:行政协议的法律责任10.1 违约责任10.2 侵权责任10.3 行政责任第十一章:行政协议的监督与公开11.1 行政协议的监督11.2 行政协议的公开11.3 公众参与与监督第十二章:附则12.1 施行日期12.2 修订与解释权12.3 签字栏、签到时间、签订地点第十三章:附件13.1 相关法律法规13.2 行政协议示范文本13.3 其他相关附件第一章:总则1.1 立法目的本规定旨在规范行政协议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和争议解决等活动,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行政管理目的而订立的行政协议。
1.3 基本原则行政协议的订立和履行应遵循合法、公正、公平、诚信、透明和效率的原则。
第二章:行政协议的定义与类型2.1 行政协议的定义行政协议是指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行政管理目的,通过协商一致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
行政相对人名词解释
行政相对人名词解释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权益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影响可能是间接的,作为个人、组织,无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都是行政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进入行政诉讼后,其行政相对人的身份自然丧失,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行政主体成为被告,两者在法律地位上趋于平等。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或组织。
这是行政法学上的概念,而非制定法上的概念。
在制定法上“行政相对人”一般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首先,行政相对人是指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个人、组织。
任何个人、组织如果不处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而处在其他法律关系中,就不具有行政相对人的地位,不能赋予其“行政相对人”称谓。
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包括整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和单个具体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在整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所有处于国家行政管理之下的个人、组织均为行政相对人。
而在单个的具体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只有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相应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组织,才是该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
其次,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的个人和组织。
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一方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依法对对方当事人实施管理,作出影响对方当事人权益的行政行为,而另一方当事人则有义务服从管理、依法履行相应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
接受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一方当事人在行政政法学中则谓之“行政相对人”。
再次,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组织。
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权益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影响可能是间接的,作为个人、组织,无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都是行政相对人。
那种把行政相对人仅仅界定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直接对象的观点是不适当的,不利于行政法保护公民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目的的最佳实现。
论行政相对人的涵义
论行政相对人的涵义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受到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所依法制约、受到行政机关管理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在这些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是行政相对人的相对方,行政行为的制定和执行都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还需要尊重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相对人享有合法权利受到保护。
行政相对人的涵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相对人是法律主体,拥有与自然人相同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
他们拥有充分的知情权、申辩权、诉权、参与权等,通过这些权利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提高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效力。
二、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对象,需要行政机关对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规范。
行政机关必须要依据法律法规,采用透明、公正、公开的行政管理方式,确保不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三、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机关的监督对象,具有法律上的保护作用。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可以利用监督权和维权救济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行政机关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确保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四、行政相对人的涵义还体现在其通过行政行为的制定和执行,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相对
人在履行法定职责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合法和效能。
总的来说,行政相对人的涵义是相对于行政机关而言的,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
行政相对人作为行政管理的对象和主体,需要在合法条件下享有法律权利和得到合法保护,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通过行政相对人的规范、保护和监督,可以有效推动行政管理的合法化、规范化和公正化。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
内容要点
本章内容分为两节: 一、相对人的概念、范围与种类; 二、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即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范围和种类
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相对人是行政相对人的简称。它是指在具体的 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被管理一方的当事人,确切地 说,是与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相对应的一方主体。 例如:在税收关系中,税务机关为行政主体,纳税 的单位或个人为相对人;在交通指挥关系中,交通 民警是行政人,开车司机是相对人;在自来水管理 中,自来水管理机构是行政主体,而用水单位概属 相对人。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
第六章 行政相对人
教学目的 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掌握相对 人原理有助于我们认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 律地位,有助于确认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教学要求 1.需要掌握的内容:相对人的概念、范围与 分类。 2.需要了解的内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学习方法 学习时应结合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原告资 格的具体规定。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范围和种类
"相对人"是个行政法学上的理论概念,不是行政法律规 范上的法律术语。因此,它不由法律条文直接表明,而由 有权机关在处理案件时作理论上的确认。 "相对人"概念的使用和涵义各国并不统一。西德在1979 年的《行政手续法》(第13条)中所使用的"相对人"(另一方当 事人)与我们的概念比较接近。美国行政法理论没有"相对人 "这一概念,但有"私方当事人"(A private party)之说。这除 了语言上的问题之外,还取决于这个事实:传统的行政法 理论把社会组织和公民只看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看成 一种消极、纯粹的管理对象。在这一点上,苏联的行政法 理论比较进步,他们早把社会组织和公民纳入"苏维埃行政 法的主体"范围之内。 把"相对人"引入行政法理论领域的意义主要在于:社会 组织和个人不再被单纯地看成管理对象,它们赢得了主体 的理论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组织的类型主要有:(1)经国家主管
部门批准或认可的从事一定生产或经营活动 的经济实体。主要有个人合伙组织、合伙型 联营组织、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等。(2) 经主管机关批准或认可的正处于筹备阶段的 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四)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在我国境内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享
2.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尤其是在依申请的行政
行为中,申请人有义务提供真实的信息。由于许 多行政许可或行政登记只进行形式审查,行政主 体不可能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 ,因此如果申请人提交材料虚假,则行政许可或 登记必须予以撤销,且申请人不得主张行政赔偿 。我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人 申请许可,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 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 性负责。
有行政法权利、承担行政法义务,参加行政诉讼时具 有行政相对人同等诉讼权利与义务的外国人、无国籍 人和外国组织,也可成为我国行政法的主体,也即成 为行政相对人。 但是,将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作为我国的行 政相对人对待,使其具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即实行同等原则的同时,也依法实行对等原则,其大 意是:如果我国公民在某国受到某方面权利限制,则 该国公民在我国也要受到相应的权利限制。
4.基于当事人的涉外因素,行政相对人可
划分为国内相对人和国外相对人,前者指中 国的公民和多种组织,这是最基本的一类行 政相对人;后者指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无 国籍人和外国组织。行政法律规范对两者的 约束也有所不同。
第二节、行政相对人的范围
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能够成为行政相对人。在特殊情 况下,在我国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 国组织也可成为行政相对人。
参与人在行政程序中负有配合行政机关使行政程 序得以继续的义务,即配合义务。参与人的配合 义务的内容更为广泛,包括:(1)容忍义务,不 得妨碍公务、不得抵抗的义务、不得故意拖延程 序的义务;(2)作为义务,配合查清事实、说明 情况或陈述的义务、作证的义务,亲自到场、参 与的义务,承担有关费用的义务等。
5.隐私保密权。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非经法 定程序,不得公开相对人的隐私。相对人享有对 自己的隐私保密的权利,行政主体有为其保密的 义务。例如,我国宪法第40条和行政处罚法第42 条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规定。
6.获得保护权。行政相对人的人身和财产有权 获得国家行政机关的合法、正当、平等的保护。 例如,公民财物失窃报告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有 义务侦查、破案。
第六章 行政人
第一节 行政相对人概念、特征和分类
一、行政相对人概念 行政相对人,系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 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即处于被管理地位的组织和个人。
二、行政相对人的特征
1、行政相对人是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
并非仅指个人。 2、行政相对人是指被管理一方的当事人, 并非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 3、行政相对人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4、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处于原告地位
以上这些义务并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 相对人所要承担的全部义务,实际上现实生 活中行政相对人承担的义务是非常多样化的 ,行政主体也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为行政相 对人设定一定的义务,但必须符合法律保留 原则,即这种义务的设定不能侵害行政相对 人的合法权益。
违反程序中的协力义务主要会产生以下几种法律 效果:(1)作出对其不利的行政决定。(2)直
第四节 行政相对人身份的认定
1.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界线。行政组织是我国 行政管理的主要承担者。但是,行政组织在一定条件 下能成为行政相对人,非行政组织在一定条件下也能 具有行政管理职能。而行政机关的特征在于能以自己 的名义(代表国家)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管理行为 可以强制而直接地影响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而行政 相对人没有行政职权,不能直接强制行政机关的行为 。因此,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界线可以划分 为:如果当事人享有行政职权并且正在行使行政职权 ,这时的当事人属于行政机关;如果当事人没有行政 职权,也没有行使其他国家权力,这时的当事人便属 于行政相对人
归纳而言,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义务
包括以下几方面: 1.协助公务执行的义务。行政相对人有义 务协助行政主体及公务人员执行公务。比如 配合行政主体的调查,为执行公务提供便利 条件和设施等等。德国《行政程序法》第26 条第2款规定,参与人应参加事实的调查。 参与人尤其应提供知道的事实和证据。
7.行政获益权。行政相对人可以依据法律
从行政主体中获得利益。如公民因科技发明 ,有权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 获得奖励。 8.行政求偿权。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 到行政主体合法公务行为的影响时,获得行 政补偿;受到行政主体的不法侵害时,有权 获得行政赔偿。
二、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相对人享有权利,同时亦 要承担义务。关于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 的责任,大陆学者探讨得比较少。我国台湾地区 把行政相对人的义务称为当事人的协力义务。行 政相对人的协力义务主要包括行政程序中的协力 义务和行政诉讼中的协力义务。
3.遵守行政程序的义务。法定的行政程序不仅行 政主体应当遵守,行政相对人亦应遵守,包括法 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手续、期限等等。如果不遵 守法定的行政程序,比如不按时纳税,不在法定
期限内申请商标权的续展,不提供法定的申请材 料等,还可能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4.接受监督和调查的义务。行政主体为了对案件 进行调查,可能会进行询问、讯问、勘验、鉴定 以及抽样调查等,行政相对人对合法的调查行为 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节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一、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同时也构成行政主体的义务 ,它是宪法赋予当事人的基本权利在行政管理领 域的具体化。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形态有多种,有 学者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类
1.行政参与权。行政相对人享有通过合法途径 参加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以及参与行政程序的权利 ,如公民经考试程序可进人公务员队伍参与行政 管理,公民有听证的权利。 2.行政知情权。行政相对人有权通过行政公 示、告知、询问等渠道了解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 依据和程序等等。
接课以行政处罚。(3)行政强制。 而行政诉讼中的协力义务,是程序合作主义理念 的要求,它要求所有参与行政诉讼程序的当事人 ,分工合作、彼此协助,以便用最小的人力和物 力,作出最正确的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协力义务 的内容主要包括:(1)起诉事项的明确性与完整 性;(2)积极促进程序的协力,包括及时主张的 协力、及时到场的协力、真实陈述的协力。
关于行政程序中的协力义务的内容,有学者概括 为相对人的诚信义务和参与人的配合义务两大类
。相对人的诚信义务包括证明义务、宣誓义务、 保证义务和不得反悔义务。违反这些义务,相对 人将承担行政或者刑事法律责任或者其他不利后 果。这些义务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能够 证明的情况下适用证明义务,在不能证明的情况 下适用宣誓义务;证明义务和宣誓义务所针对的 是在行政机关作出之前的事项;保证义务和不得 反悔的义务所针对的是行政机关作出之后的事项 。
。
三、行政相对人的类型
1、内部相对人和外部相对人
行政相对人的内外之分取决于其与行政主体基本类 型的对应性:与内部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当事人属于
内部相对人,与外部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当事人属于 外部相对人。内部行政相对人只服从内部行政机关 的管理,不能成为外部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外部 行政相对人也只对外部行政机关履行服从和协助义 务。同时,根据行政诉讼规则,只有外部行政相对 人有起诉权,内部行政相对人一般没有行政起诉权 ,不能构成行政诉讼中的原告。
(一) 公民
公民是最主要、最经常、也是最广泛的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的绝大多数领域,都将公民纳 入行政管理的对象。因此,公民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最 常见的主体之一。 (二)法人 法人是与自然人(公民)相对称的一个法律概念。 它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 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也是行政法 律关系中的主体,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而且是重要 的行政相对人。
2.公务员与行政相对人的界线。由于公务员具 有公务人员和普通公民的双重身份属性,因此在 实践中如何区分公务员与行政相对人往往成为一 个棘手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当是:当公务员以 普通公民身份出现时,成为外部行政法律关系中 的行政相对人,享有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 务;而以公务人员身份出现,履行公职时,则成 为行政职务关系的一方,享有相应的职权,履行 相应的职责。
3.行政协助权。在法定条件下,行政相对人可 以协助行政主体进行某些管理活动。例如,发现 应让行政主体处理的事件有权向其报告,对一切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有权依 法将正在实施违法行为者扭送到有关行政机关。 4.行政监督权。行政相对人有权通过一定组织 形式对行政机关和行政首长的工作进行评议,享 有对行政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对不法工作人员的 控告揭发权,不服具体行政行为有权申请复议或 提起行政诉讼。
(三)其他组织
其他组织是由主管机关批准成立或认可,能够 从事一定的经营、生产或其他活动但不具备法人 资格的社会组织或经济组织。随着经济的发展, 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一些介于公民个人和法人之间 的组织形态,被称为“非法人组织”、“非法人 单位”、“其他经济组织”等, 我国行政法律 制度将其称为“其他组织”。其他组织在行政管 理活动中,作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主体,也是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