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班刑法学期末考试题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16fd17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8.png)
刑法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误会而伤害他人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因正当防卫而伤害他人D. 因紧急避险而伤害他人答案:B详解: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选项A 属于过失伤害,选项C和D属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不构成犯罪。
2.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A. 行为人醉酒后犯罪B. 行为人患有精神疾病C. 行为人犯罪后自首D. 行为人犯罪后立功答案:B详解:根据刑法规定,患有精神疾病且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在犯罪时不负刑事责任。
选项A中的醉酒不是免责条件,选项C和D中的自首和立功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但不是免责条件。
二、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正当防卫。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 什么是紧急避险?答案:紧急避险是指为了避免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的行为。
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但避险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张某的自行车。
张某为了阻止李某,用砖头击打李某头部,导致李某重伤。
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为什么?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张某是在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且李某正在实施盗窃行为,张某的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 如果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是否需要负刑事责任?答案:张某的行为虽然构成正当防卫,但需要判断其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如果张某用砖头击打李某头部的行为是制止盗窃行为所必需的,且没有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则张某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学期末复习题.docx
![刑法学期末复习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60e325689eb172ded63b7b3.png)
一•填空题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龜,刑炉责任和刑罚科学.2•刑法学的研究对彖是刑法・3•刑法的两个显著特点是阶级性和法律性・4.我国刑法的任务就是运用刑罚打击犯菲,保护国家和人民.5・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6•刑法条文中用转折词〃但是〃所引的内容在学理上称为但书,它表示对前段情况的补充,对前段情况的例外或者是前段情况的限制・7.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瑶稈和学理解釋8 •根据解释的方法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9.立法解释是指由立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所作的解释.10.在我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瑕离人民检察陝・1L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罷贲刑相适应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12.按照罪行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不得定罪处刑.13.按照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对任何人犯菲,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趙越法诈的特权.14.按照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非分子所犯罷刑和 /担的刑爭责任相适应・15•刑法的空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亦即解决刑爭管辖权的范围问题.16.世界各国立法关于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圉问题的主要原则有属地原则,厲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昔遍原则等几种・17•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即刑事管辖权范|丰|问题的原则是以届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脈则. 18.根据属地原则,凡在屮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菲的,除法律有特别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凡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的犯菲的,也适用我国刑法.19.根据属地原则,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即受我国刑法管辖.20.根据属人原则,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21.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不论我国刑法规定该邪的最心j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22.根据保护原则,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徙刑,可以适川我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23 •根据普通管辖权原则,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刑,中华人民国和国在所/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爭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24•宇右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25・《中华人民国和国刑法 >> 经过修订后于1997 年10 月1日起施行.26.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27 •根据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的问题从旧兼从轻原则,对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7年10月1 口刑法施行前的这段时间内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噩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雜的,依照刑法规立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刑法不认为是犯罷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刑法.在刑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28.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严範的社会危窖性,刑爭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三个基本特征.29.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最基本的特征.30.犯菲概念是区分死与非死界限的总标准.3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冉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合.32.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包括犯龜客体,犯龜主体,犯龜主观方而和犯噩客观方面33.犯罪客体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34.按照犯菲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不同,犯菲客体可以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宜接客体35-按照犯菲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多少,犯菲客体可以分为单一客体和复杂客体・36•犯菲的一般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的社会关系的魅体・37•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而・3&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就是犯罪的克接客体・39-简单客体又称单-•客体,是指一种犯罪行为只直接侵犯到一种具体社会关系.40•复杂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客体包括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41•犯菲客观方面就是指犯菲活动的客观外在农现・42.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很多,包括危害行为,危害后果以及犯菲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其中危害行为是-•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而的必备条件.4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您识,并对社会有窖的行为.44.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木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45•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來源于三个方而,即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和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46.刑法总义上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它就是定罪的重要根据Z-.47•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窖行为与危窖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4&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口然人和单位.4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龜和承担刑爭贵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螂认和控制白己行为的能力.50.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是指行为人对口己行为所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51 •刑事责任能力通常被划分为完全刑炉贲任能力 ,完全无刑护责任能力,相对无刑护贲任能力和减轻刑护贲任能力四种程度.52.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羽责任年龄,相对负刑爭责任年龄和完全负刑爭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53.不满14朋岁岁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54.已满16周岁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55•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您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番品、放火、爆炸、投番菲的,应当负刑事责任.56.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7.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fl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由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届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58.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榜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59.咼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耕神病人犯菲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60.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出责任.61 •生理方面又狂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菲,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62•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克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63.犯罪主观方而就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它包括能过,犯死目的科犯乖动机等几种因索.64.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口希垫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65.犯菲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故您与间接故怠66•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白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67.犯罪的间接故总:,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68.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69.行为人预见到白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借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称为过于口信的过失.70.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牛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超大您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称为疏忽大意的过失.71•行为员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您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或者不可抗拒的原因所引起,囚而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刑法理论上称为意外出件.72.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是指外表上似乎构成犯罪实质上不具备社会危窖性和刑挤违法性因而不构成犯罪的行为.73.止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致,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止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损害行为.74.故意挑逗他人对自己加以侵犯,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对他人加以危害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挑拨•构成犯罪的,以故您犯罪论处.75.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不法侵窖的产生与存在76.止当防卫的对彖只能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77.违反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进行提前防卫或事后防卫的悄形,刑法理论上称为防卫不适时78•所谓"不法侵害己经结束"的情形有三种,即不法侵害行为确已自动中止,也即不法俊害人已经自动放弃了犯死,不法侵害人已经被制服,或者丧失了侵窖能力和侵窖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危窖结果已经发生,不法侵窖人也没有实行进一步侵窖的明显您固.79.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违反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耍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爭责任的行为.80•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贵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81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特别防卫权,亦称无限防卫权.82.紧急避险就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木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讶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83 •作为紧急避险起因条件的危险来源于4个方面,包括大自然的自发力世,动物的袭击,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和人的生理或疾病的原因.84.紧急避险中关于避免木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85.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86•故总犯罪的停止形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以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和犯龜的耒完成形态两种基本类型.87.故意:犯罪的停止仅存在于克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您犯罪和过失犯罪中不存在停止形态.88.犯罪未遂有4种不同类型: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举动犯・89.为了犯罪准备犯耶•工具,制追条件的,是犯罪预备.90•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处罚.91•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己经若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您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呢成犯罪的」种犯罪停止形态.92.我国刑法理论-•般把犯菲未遂划分为:(1)实行终了未遂与未实行终了未遂,(2)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93.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94・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口动放弃犯孤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死结呆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8601e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7.png)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轻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警告答案:D3. 下列行为中,哪一个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据为己有D. 因紧急避险而造成损害答案:D4.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C5.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6.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法律要件D. 时间要件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共同犯罪?A. 教唆犯B. 帮助犯C. 从犯D. 单独犯罪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执行的制度?A. 减刑B. 假释C. 缓刑D. 罚金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形态?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ABC12. 以下哪些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警告答案:ABC13.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D14.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BD15.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法律要件D. 时间要件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刑法学 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 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56ae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7.png)
刑法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刑法学的基本任务?A. 规范人们的行为B. 维护社会秩序C. 保护公民的权利D. 强制教育罪犯答案:D2. 刑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哪个时期?A. 封建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古代奴隶社会D. 人类社会的起源时期答案:C3.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项?A. 有罪推定原则B. 内容完整性原则C.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权原则D. 罚金原则答案:B4.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紧急避险的正当防卫?A. 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 保卫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C. 保护公共财产免受损害D. 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答案:A5. 刑法学的主要任务是?A. 研究刑法的形成和发展历程B. 研究刑事法律责任的性质和形态C. 研究罪犯心理和犯罪动机D. 研究刑事诉讼制度答案:B二、案例分析题某市发生了一起巨额贪污案。
被告人小李在担任某县政府主任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将巨额公款转入他个人的银行账户,并用于购买了豪华轿车、房产和珠宝等奢侈品。
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1.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小李的行为属于什么罪名?答案:贪污罪2. 小李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请分析。
答案:是。
根据中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公共财物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小李在担任某县政府主任期间,将巨额公款转入个人账户,涉嫌侵吞公共财物,且数额巨大,构成贪污罪。
3.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小李的刑罚应如何确定?答案:小李的行为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应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的规定。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判处小李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简答题1. 刑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刑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犯罪行为、刑事责任以及刑罚的规定和实施。
通过研究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性质和刑罚的限度等问题,刑法学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0ecee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a.png)
《刑法学(2)》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刑法学(2) 2023至2024学年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A. 维护社会秩序- B. 保护国家利益- C. 惩罚犯罪分子- D.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答案:A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哪些?- A.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手段- B. 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过程- C.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 D. 犯罪主体、犯罪行为、犯罪过程- 答案:B3. 刑法的法律关系包括哪些?- A.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犯罪的关系- B.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司法的关系- C.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国家的关系- D.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刑法与社会的关系、刑法与刑事诉讼的关系- 答案:A4. 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A.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必须性原则- B.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责任原则- C.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预防原则- D. 法定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消灭原则- 答案:B5. 刑法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 从专门性向广泛性发展- B. 从实践性向理论性发展- C. 从国内向国际发展- D. 从经验性向科学性发展- 答案:D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刑法的基本任务。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
它通过制定和适用法律规范,对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惩罚,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和稳定。
刑法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起到威慑作用,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和扩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2. 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有哪些?刑法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过程。
犯罪主体指进行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客体,犯罪行为指犯罪主体所实施的具体行为,犯罪结果指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犯罪过程指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
《刑法学(2)》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
![《刑法学(2)》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8224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e.png)
《刑法学(2)》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刑法学(2) 2023-2024期末考试题目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C二、判断题1. 答案:错误2. 答案:正确3. 答案:正确4. 答案:错误5.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答案:简要说明刑法中的过错原则。
过错原则是指犯罪行为的主体在实施犯罪时应当具备一定的过错程度才能构成犯罪。
它是刑法责任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犯罪主体在犯罪行为中具有过错,即具备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
过错原则的适用可以确保刑法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保护犯罪主体的合法权益。
2. 答案:简要说明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刑法中常见的两种犯罪形态。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结果,但仍然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
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违法结果,但由于疏忽、粗心等原因导致违法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
3. 答案:简要说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刑法中两种与自卫有关的行为。
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临突发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必要行动。
两者的区别在于正当防卫是对他人非法侵害的一种合理反击,而紧急避险则是在面临危险时采取的自救行为。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小明因为情绪失控,在公共场所大声辱骂他人,并将其推倒在地,导致对方受伤。
请判断小明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小明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犯罪主体通过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故意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行为。
小明在公共场所大声辱骂他人,并将其推倒在地,导致对方受伤,明显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小明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性,他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并且有明确的行为表现。
因此,小明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刑法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08358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a.png)
《刑法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 2022-2023 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题一
1. 刑法的定义是什么?
答:刑法是一门法律学科,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的法律规范,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制裁和处理的法律体系。
2. 什么是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有罪推定、犯罪事实和证据的公正、量刑适当等。
3. 解释一下刑法的功能。
答:刑法的功能主要包括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正正义、教育矫正罪犯等。
试题二
1.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答: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与刑罚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即罪行和刑罚都必须明确、具体、法定化。
2. 什么是犯罪事实和证据的公正原则?
答:犯罪事实和证据的公正原则是指在刑事审理中,对犯罪事实和证据的认定必须符合事实真实、证据合法、程序公正的原则。
3. 解释一下刑法的适用原则。
答:刑法的适用原则是指刑法规定的刑罚适用必须合乎法定条件、符合罪犯的犯罪性质、危险性和教育改造需要,以及刑罚适用的程序要求。
试题三
1. 解释一下刑罚的目的和作用。
答:刑罚的目的和作用主要包括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教育改造犯罪人员等。
2. 罪刑法定原则对刑罚的适用有何要求?
答: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罚的适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刑罚的种类和数额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
3. 刑法中有哪些常见的刑罚种类?
答:刑法中常见的刑罚种类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拘役、缓刑、罚金等。
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答案以实际教材为准。
大学生刑法期末考试题库
![大学生刑法期末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d98b1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3.png)
大学生刑法期末考试题库大学生刑法期末考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重罪重罚原则D. 人人平等原则2.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犯罪?A. 行为人因疏忽大意造成他人伤害B.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结果,但仍然实施C. 行为人在紧急避险情况下造成他人损害D. 行为人在正当防卫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B.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D.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4. 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犯罪预备是指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B.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D. 犯罪预备是指犯罪行为已经造成损害结果5. 以下哪种情形不构成犯罪?A. 行为人因过失造成他人轻伤B. 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但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C. 行为人因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他人损害D. 行为人因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普遍的,不受地域限制。
()2.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3.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4. 犯罪的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5. 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6. 紧急避险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8.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但未造成预期的损害结果。
()9.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并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10.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并且造成了预期的损害结果。
刑法期末试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8ef3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5.png)
刑法期末试题及答案尊敬的读者您好,以下是关于刑法期末试题及答案的文章,请您阅读。
刑法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下列关于刑法基本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A.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罪刑应当以法律明文规定为准则;B. 受刑法保护的对象包括个人、财产和社会公共利益;C. 犯罪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和犯罪行为;D. "有罪推定"原则是指被告人有罪的事实由被告人自己举证证明。
答案:D2. 以下哪项不属于刑法中的刑事责任?A. 故意犯罪的辩护B. 故意犯罪的触犯C. 犯罪后的救助D. 犯罪事实的认定答案:C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故意犯罪?A. 犯罪主体知道自己的行为将造成危害后果B. 犯罪主体故意实施危害行为C. 犯罪主体能够预料到危害的发生D. 犯罪主体对危害后果的发生表示满足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和犯罪行为。
答案:正确2. 盗窃、诈骗、抢劫等行为构成刑法中的财产犯罪。
答案:正确3. 故意犯罪行为的构成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答案:正确4. 刑法依法实施赦免,可以减轻或免除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什么是刑法的初步效力以及其作用。
答案:刑法的初步效力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和后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刑法通过对犯罪行为的界定和规范,使人们知道某些行为是社会不允许的,同时使违法行为的后果对犯罪分子具有警示作用。
它通过法律约束和法律教育,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什么是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答案:违法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而进行的行为,包括刑法和非刑法的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可以具有违法性质,但不一定构成犯罪。
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具有犯罪构成要素的行为。
犯罪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还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
《刑法学(2)》2023-2024学年度期末考题及解析
![《刑法学(2)》2023-2024学年度期末考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c10c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0.png)
《刑法学(2)》2023-2024学年度期末考题及解析刑法学(2) 2023-2024学年度期末考题及解析第一题题目:什么是故意犯罪?解析: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犯罪性质,却有目的地实施罪行的行为。
故意犯罪的特点是主观故意明确,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有明确的认识和预期。
第二题题目:列举几种刑法中常见的故意犯罪行为。
解析:常见的故意犯罪行为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故意盗窃、故意抢劫等。
第三题题目:什么是过失犯罪?解析: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没有直接的故意实施犯罪行为,但由于疏忽、粗心或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了犯罪结果。
过失犯罪的特点是犯罪人没有明确的故意,但由于行为上的过失导致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第四题题目:列举几种刑法中常见的过失犯罪行为。
解析:常见的过失犯罪行为包括过失杀人、过失伤害、过失失火、过失交通肇事等。
第五题题目:什么是共同犯罪?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共同完成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共同犯罪的特点是多人共同犯罪,共同分担犯罪责任。
第六题题目:举例说明共同犯罪的情况。
解析:共同犯罪的例子包括多人合谋实施抢劫、多人共同实施诈骗等。
第七题题目:刑法中对未遂犯罪如何进行定罪处罚?解析:刑法对未遂犯罪进行了定罪处罚规定,根据情节轻重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具体的定罪处罚标准由法律规定确定。
第八题题目:刑法中对犯罪过程中自首的处理如何?解析:刑法中对犯罪过程中自首的处理进行了规定,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具体的处理方式由法律规定确定。
第九题题目:什么是累犯?解析:累犯是指已经有犯罪前科的人再次犯罪的情况。
累犯在刑法中通常会受到较重的处罚。
第十题题目:刑法中对累犯的处理如何?解析:刑法对累犯进行了处理规定,通常会对累犯进行较重的处罚。
具体的处理方式由法律规定确定。
以上为《刑法学(2)》2023-2024学年度期末考题及解析。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564e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a.png)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在大学学习法律的过程中,刑法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对犯罪行为的定义、刑罚的适用以及刑事诉讼等方面的内容。
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对刑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考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典型的刑法期末考试试题。
一、案例分析题小明是一名大学生,因为经济困难,他决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一些钱财。
他在网上得知某个商店存放了大量现金,于是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作案计划。
一天晚上,小明潜入商店,并成功打开了保险柜,盗走了20万元现金。
不料,他在逃离现场时被警察抓获。
现在,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 小明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犯罪?请解释其构成要件。
小明的行为构成了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
构成要件包括:非法占有行为、侵占他人财物、明知是他人财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 小明的行为属于何种情节严重的盗窃罪?请解释其构成要件。
小明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的盗窃罪。
情节严重的盗窃罪是指盗窃罪的情节较为严重,应当处以较重的刑罚。
构成要件包括:盗窃数额较大、使用暴力或者胁迫手段、多次盗窃或者入户盗窃。
3. 根据刑法规定,小明的行为应该受到怎样的刑罚?根据刑法规定,小明的行为应该受到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刑罚,并处罚金。
二、论述题请你就以下问题进行论述:1. 刑法的目的是什么?刑罚的作用是什么?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刑罚的作用包括:惩罚犯罪行为、预防犯罪、教育改造犯罪分子、保护社会安全。
2. 刑法中的法益是什么?刑法如何对法益进行保护?刑法中的法益包括人身、财产和社会公共利益。
刑法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定义和刑罚的适用,对法益进行保护。
例如,通过规定盗窃罪来保护财产法益,通过规定故意杀人罪来保护人身法益。
3. 刑法中的过错原则和犯罪责任原则有何区别?过错原则是指犯罪的构成要件中,要求犯罪人有过错行为,即故意或过失。
犯罪责任原则是指犯罪人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7班刑法学期末考试题
![27班刑法学期末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171d13eaaea998fcc220ecc.png)
法硕班《刑法学》期末考试(2018)一、论“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5分)。
答: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在醉酒的情况下,行为人在客观上的确由于酒精中毒而使辨认和控制能力有所减弱甚至丧失,但醉酒状态是在行为人意志自由的情况下导致的,而非外力所为,因而让其承担刑事责任是符合逻辑的.2.但是这里所说的醉酒是生理性的醉酒,对于病理性的醉酒则不然,病理性的醉酒属于精神病,应按照医院的鉴定其行为能力,可以减轻、从轻、或者免除其刑罚处罚。
二、我国刑法典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请谈谈你对这一规定的理解。
(25分)答: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刑法上的一种概念。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其与紧急避难、自助行为皆为权利的自力救济的方式。
1.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之前或之后都不适用;2.不能明显过当,比如打晕不法分子侵害已中止还继续打打死了,这就防卫过当了;3.重罪不存在防卫过当;4.注意与其他自力救济的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三、案例分析题A(25分)犯罪嫌疑人周某某,女,1959年10月19日出生,身份证号码510224************,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农民,住某省某区某镇某村19组1号(户籍所在地:某省某区某镇某村19组9号)。
因涉嫌故意杀人罪,于2012年3月6日被某省公安局某区分局刑事拘留,2012年3月19日经某省某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次日由某省公安局某区分局执行逮捕。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2d934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e.png)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目的C. 犯罪结果D. 犯罪动机答案:D2.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什么态度?A. 行为结果的预见性B. 行为结果的必然性C. 行为结果的偶然性D. 行为结果的不确定性答案:A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本人的财产D.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安全答案:B4. 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结果的什么态度?A. 预见性B. 必然性C. 偶然性D. 不可预见性答案:D5. 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积极赔偿C.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D. 犯罪后再次犯罪答案:D6.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B. 诈骗C. 贪污D. 捡到钱包未归还答案:D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一个人同时犯下多个罪行C.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犯下多个罪行D. 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犯下多个罪行答案:A8.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B. 犯罪行为正在进行C. 犯罪行为已经停止D. 犯罪行为尚未实施答案:C9.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行为属于侵犯财产权的犯罪?A. 故意伤害B. 非法拘禁C. 侵占他人财物D. 诽谤他人名誉答案:C10. 刑法中的“累犯”是指什么?A. 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犯下多个罪行B.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犯下多个罪行C. 一个人在不同地点犯下多个罪行D. 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犯下相同罪行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属于刑法中的“加重情节”?A. 犯罪手段残忍B. 犯罪结果严重C. 犯罪动机卑劣D. 犯罪后逃避追捕答案:ABC12. 根据我国刑法,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杀害他人B. 故意伤害他人致死C. 故意造成他人自杀D. 故意造成他人重伤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贩卖毒品答案:A14.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C15. 以下哪些属于“诈骗罪”的构成要件?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 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C. 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D. 取得他人财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人未满14周岁的,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e67fdd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f.png)
刑法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2. 甲在超市偷窃价值100元的商品,被保安发现后,为了逃脱,用暴力将保安打成轻伤。
甲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抢劫罪C. 故意伤害罪D. 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3. 乙因不满公司裁员,故意放火烧毁公司仓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乙的行为构成:A. 放火罪B. 故意毁坏财物罪C. 破坏生产经营罪D. 危害公共安全罪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故意犯罪?A. 甲在醉酒状态下误将路人撞伤B. 乙明知自己患有传染病,故意向他人吐口水C. 丙为了报复,故意将邻居的汽车划伤D. 丁在开车时因疏忽大意撞伤行人2.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未遂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张三与李四因琐事发生争执,张三一怒之下,用拳头击打李四面部,导致李四鼻骨骨折。
事后,张三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赔偿李四医疗费用。
请问张三的行为构成何罪?应如何量刑?2. 王五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私自进入他人住宅,意图盗窃财物。
在搜寻财物过程中,被房主发现,王五随即逃离现场。
请问王五的行为构成何罪?应如何量刑?四、论述题(15分)请结合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论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A二、多项选择题1. B、C2. A、B、C三、案例分析题1. 张三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由于张三有自首情节,并积极赔偿受害人,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2. 王五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
根据我国刑法,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于王五未实际取得财物,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957a8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8.png)
刑法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紧急避险答案:C2.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A. 醉酒后杀人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C.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D. 以上都是答案:B3.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什么?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但应当预见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也不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但希望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C. 一人故意犯罪,一人过失犯罪D. 一人故意犯罪,另一人不知情但提供了帮助答案:A2. 以下哪些情形下,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D.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对)2.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对)3. 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期满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
(对)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过失”的含义。
答案: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 什么是刑法中的“犯罪预备”?答案:刑法中的“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尚未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其对犯罪的实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
![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53629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8.png)
《刑法学》题库考试复习题1.名词解释(60题)2.刑法的溯及力3.犯罪客体4.犯罪故意5.意外事件6.主犯7.继续犯8.防卫过当9.拘役10.罚金11.立功12.追诉时效13.分裂国家罪14.破坏交通工具罪15.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16.保险诈骗罪17.诬告陷害罪18.抢夺罪19.医疗事故罪20.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1.徇私枉法罪22.刑事责任23.刑事责任能力24.法律认识错误25.犯罪预备26.犯罪集团27.连续犯28.避险过当29.特殊预防30.管制31.赦免32.重大责任事故罪33.伪造货币罪34.假冒注册商标罪35.侵犯商业秘密罪36.刑讯逼供罪37.重婚罪38.窝藏、包庇罪39.赌博罪40.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收益罪41.私分国有资产罪42.广义刑法43.基本的犯罪构成44.身份犯45.不可抗力46.事实认识错误47.犯罪既遂48.必要的共同犯罪49.没收财产50.量刑情节51.罪状52.间谍罪5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54.妨害信用卡管理罪55.偷税罪56.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57.贷款诈骗罪58.虐待罪59.招摇撞骗罪60.组织卖淫罪61.私放在押人员罪一、简答题(共40题)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的特征有哪些?2.简述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3.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4.简述教唆犯的条件。
5.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6.简述想象竞合犯的成立条件和处断原则。
7.简述累犯的构成条件。
8.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概念和特征。
9.简述信用卡诈骗罪的特征。
10.简述侵犯著作权罪的特征。
11.简述故意杀人罪的特征。
12.简述遗弃罪的特征。
13.简述侵占罪的特征。
14.简述妨害公务罪的特征。
15.简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16.简述不作为的条件。
17.简述我国刑法关于精神障碍人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
18.简述单位犯罪处罚的基本原则。
19.如何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20.简述结果加重犯的特征。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
![刑法学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9645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3.png)
刑法学(2)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共20题,60分)1、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处罚,理解正确的是()。
A、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都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B、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都应当并处没收财产的刑罚C、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都可以判处死刑的刑罚D、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行为人不可以判处缓刑正确答案:A2、下列哪项行为不是间谍罪的行为方式?()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C、为敌人指示轰击的目标D、投降敌人,为敌人效力正确答案:D3、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6万元。
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销售侵权复制品罪B、侵犯著作权罪C、非法经营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正确答案:B4、关于故意伤害罪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非法经营尸体器官买卖的,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B、医生明知是未成年人,虽征得其同意而摘取其器官的,成立故意伤害罪C、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并不从中牟利的,不成立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D、组织者出卖一个肾脏获15万元,欺骗提供者说只卖了5万元的,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正确答案:B5、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要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
甲怕时间长了发现,于是将孩子带到异地以4000元卖掉。
对甲应当如何处理?()A、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的牵连犯从一重处断B、以绑架罪一罪处罚C、以拐卖儿童罪一罪处罚D、以绑架罪与拐卖儿童罪并罚正确答案:D6、公司保安甲在休假期内,以“第二天晚上要去医院看望病人”为由,欺骗保安乙,成功和乙换岗。
当晚,甲将其看管的公司仓库内价值5万元的财物运走变卖。
甲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一犯罪?()A、诈骗罪B、盗窃罪C、职务侵占罪D、侵占罪正确答案:C7、甲于201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硕班《刑法学》期末考试(2018)一、论“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5分)。
答: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在醉酒的情况下,行为人在客观上的确由于酒精中毒而使辨认和控制能力有所减弱甚至丧失,但醉酒状态是在行为人意志自由的情况下导致的,而非外力所为,因而让其承担刑事责任是符合逻辑的.2.但是这里所说的醉酒是生理性的醉酒,对于病理性的醉酒则不然,病理性的醉酒属于精神病,应按照医院的鉴定其行为能力,可以减轻、从轻、或者免除其刑罚处罚。
二、我国刑法典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请谈谈你对这一规定的理解。
(25分)答: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刑法上的一种概念。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其与紧急避难、自助行为皆为权利的自力救济的方式。
1.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之前或之后都不适用;2.不能明显过当,比如打晕不法分子侵害已中止还继续打打死了,这就防卫过当了;3.重罪不存在防卫过当;4.注意与其他自力救济的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三、案例分析题A(25分)犯罪嫌疑人周某某,女,1959年10月19日出生,身份证号码510224************,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农民,住某省某区某镇某村19组1号(户籍所在地:某省某区某镇某村19组9号)。
因涉嫌故意杀人罪,于2012年3月6日被某省公安局某区分局刑事拘留,2012年3月19日经某省某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次日由某省公安局某区分局执行逮捕。
被害人曹某某,男,1965年6月24日出生,住某区某镇某村19组37号。
2012年2月20日8时许,曹某某在其位于某区某镇某村19组37号的家门前死亡,被群众发现后报警。
民警随即赶赴现场,进行现场勘验检查,抽取曹某某心血检验,未检测出毒物。
2012年2月27日,某区公安分局法医对曹某某尸体进行解剖,将胃内容物、心血送检,均检测出毒鼠强。
经调查发现曹某某与周某某矛盾突出,周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2012年3月5日,某区公安分局立案侦查,当日18时许将周某某传唤到案。
到案后,周某某对毒害曹某某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此案告破。
经审查认定的事实:犯罪嫌疑人周某某因被有智力残疾的邻居曹某某打伤,向曹家索要医药费未果,便怀恨在心。
2012年2月19日中午,周某某在其位于某省某区某镇某村19组1号的家门前看见曹某某的父亲曹明裕,想到其被曹家欺负心中再生仇恨。
在明知曹某某有捡东西吃的习惯下,周某某产生了毒害曹某某的想法。
午饭后,周某某把家中的广柑切开,其中一半放上毒鼠强、除草剂和洗衣粉。
因曹某某经常路过周某某家,周某某便将有毒广柑放在其家门外欲毒害曹某某。
作案后,周某某便离开到其兄弟周道云处。
2012年2月20日8时许,曹某某在自家门前被发现死亡。
经法医鉴定,曹某某系毒鼠强中毒死亡。
2012年3月5日,周某某被抓获归案。
认定上述事实的主要证据1.现场勘查笔录、照片2012年2月20日10时30分至16时30分某区公安分局民警依法对现场进行勘查。
证据摘录:现场位于某区某镇某村19组37号门前,死者位于大门西南侧2米处,头朝西脚朝东俯卧在水泥路面上,衣着完整。
距离死者俯卧处右手西面30厘米处的地面泥土中有一手抓痕迹。
厨房内石台上摆着一个电饭锅和一副碗筷,电饭锅内插着电源,锅内有食物。
其余无异常情况,现场未提取物证、书证。
2.搜查、提取、指认笔录及照片2012年3月6日民警依法进行以下搜查并提取物证(1)对周某某家中进行搜查,提取到洗衣粉数十克、装有液体的四个塑料瓶、喷雾器中的残余物、果皮残余物二片、刀具一把,在其住所附近的垃圾堆内找到周某某称用于包装“毒鼠强”的纸片一张(“水花生”除草剂瓶未找到)。
(2)当着周某某的面从曹某某家门外的粪坑里提取广柑皮1片。
(3)周某某对投放有毒广柑的位置即其家门口的路边处进行了指认,对毒鼠强、“水花生”放在家中的位置及对丢弃“水花生”瓶和毒鼠强包装纸的位置分别进行了指认。
3.鉴定文书(1)尸体检验鉴定书尸检时间:2012年2月27日单位:某省公安局某区分局摘录:尸体检验提取死者心血、胃内容进行毒化检验和DNA检验;提取死者脑、心脏、双肺、肝脏、等组织进行病理检验。
中毒途径:现场提取黄色柑橘皮残片及心血、胃内容物中均检出毒鼠强成份,胃内容物中见黄色丝状及块状物,其颜色与现场提取黄色柑橘皮残片相似,毒物是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死亡原因:死者毒鼠强中毒死亡。
死亡时间:2012年2月20日12时现场尸表检验分析,死亡时间约5小时;根据食物在胃内消化排空规律分析认为:死者于餐后2小时内死亡。
(2)毒化、理化、DNA检验报告证实:经某省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检测①从死者胃内容物及心血中均检测出毒鼠强(胃内容物由公安部复检出毒鼠强),②从现场粪坑中提取的果皮残留漂洗液中检出毒鼠强。
③从曹某某家中提取的水、油等物质,周某某家中提取的洗衣粉、喷雾中的残余物、农药瓶以及疑似毒鼠强包装纸片中均未检出有毒物质。
④从周某某家中提取的果皮和刀具中检出铁元素颗粒,从粪坑中提取的果皮未检出金属元素颗粒。
⑤曹某某与曹明裕、费明英DNA符合双亲遗传关系,果皮残留物DNA检验均无结果。
(5)植物样品检验鉴定报告证实:经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对死者胃内容物、现场粪坑和周某某家中提取的果皮进行检测,其结果为:胃内容物及果皮样品分别为柑桔汁胞和柑桔果皮。
柑桔果实进入胃内时间极短、部分柑桔汁胞保持完整,未受到胃液的破坏。
因样品条件较差和数量较少,只能确定送检样品同属柑桔类,无法确定是否属于相同的柑桔品种。
(6)精神病学鉴定书证实:经某省精神卫生中心鉴定,周某某无精神病,案发时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4.周某某的供述和辩解周某某在侦查机关共有八次供述,前五次均供认想毒死曹某某,其中四次供述将耗子药“毒鼠强”除草剂、洗衣粉放在切开后的半边广柑上,然后将广柑放在其家门口,第一次供述只放了除草剂,因害怕未交待放耗子药的情况。
后三次为补充侦查阶段供述,辩解投放有毒广柑只想把曹某某毒傻点。
2012年3月7日10时15分至12时35分在北碚看守所接受侦查人员李东、王洪伟讯问时供述:2011年12月份,曹某某把我左手拇指打断了,我花了27000多元,他们家没赔。
曹某某一家人欺负我,我打也打不赢他,吵也吵不赢他,就想用毒药把他毒死。
2012年2月19日中午,我看到曹某某的父亲曹明裕在我家门外坐起。
我想到自己被曹某某打伤的事情,此时我看见用于除草的“水花生”农药放在我家院子花台旁边,还有一小包耗子药(毒鼠强)也放在旁边。
我想到曹某某有智力问题,经常到处捡东西吃,尤其喜欢吃广柑。
我就想到把除草剂和毒鼠强放到广柑里,然后把广柑放到曹某某屋头,把他毒死。
午饭后,我在家里把广柑切成两半,然后把除草剂和一小包耗子药(毒鼠强)放在切开的一半广柑上。
我怕毒鼠强过期了,就加了除草剂和洗衣粉,希望毒性增大,把他毒死。
我把装除草剂的瓶子和包毒鼠强的纸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
我看到曹某某家很多人在搞天主教仪式,没有机会放到他屋头。
我想到曹某某经常经过我家门口,并且他爱捡东西吃,我就把放了毒的那半广柑放在我家门口左手边,往曹某某家去的路上。
之后我就到我兄弟家去了。
到2月22日,我在某镇上听说曹某某死了。
我赶快回家发现放了毒的广柑不见了。
我把装除草剂的瓶子和包毒鼠强的纸等垃圾一起倒在河边去了。
我用的耗子药名字叫毒鼠强,呈粉末状,白色,并用白色纸包装。
摊开后有小手指头大小的量,我都放在了那一半广柑上。
我晓得耗子药“毒鼠强”可以毒死耗子,我想应该也能毒死人。
毒鼠强我是我在2011年2月份的一天,在复兴街上碰见卖火柴的谢世明给我的,因为这种鼠药无味,所以我晓得是毒鼠强。
谢世明在去年3、4月份得病死了。
我用的除草剂叫“水花生”,是2011年7、8月份在某镇一个叫胡明(音)的老板的店里买的。
(第一次补查后)9月26日供述:广柑是一个五六十岁的妇女路过家门口向我借刀削广柑时给我的,我吃了一半,剩下小半边一直放了好几天了,我在上面放了点耗子药,然后还把除草剂水花生和洗衣粉加水稀释后喷洒在广柑上面。
我想曹某某捡到吃了该他遭。
(第二次补查)10月11日供述:我想报复曹某某出口气。
我就把放在家里花台下的老鼠药拿来洒在了两瓣划开的广柑上,洒好后就把这两瓣广柑拿去放在家门口的左边土里,因为这些土里还长了一些野草,我就回到家把半瓶“水花生”除草剂放在喷药箱里,加了一点洗衣粉和三瓢水,混合后就在朝放广柑的那块地里喷洒,我觉得这样东西也有毒性,就顺便朝广柑上也喷洒了一些,这样广柑的毒性就要大些。
喷完后就去我妈那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八点左右我回到家,看见五六个人在曹某某家门口说曹某某死了,我最多站了几秒钟就离开了。
我边走边想“这下曹某某已经死了,出了人命,我也不躲,警察找到我了就该遭。
”后来几天我就没有回家了。
曹某某平时这么欺负我,我将老鼠药放在广柑上把他毒傻些。
讯问录音录像光盘两张:第一次录音录像为宣读笔录过程,第二录音录像无笔录核对过程,周某某供认自己投放的是白色粉末状的耗子药,未明确就是毒鼠强,侦查人员讯问时描述耗子药为毒鼠强。
第三次录音录像未制作笔录,该次供述周某某辩解不知道耗子药是毒鼠强,将有毒广柑放在家门口的目的一是为了闹耗子,二是为了将曹某某闹傻点,以后不再欺负她。
审查起诉阶段两次(7月5日、9月17日)讯问周某某,第一次供述投放有毒广柑在其家门口是想把曹某某毒傻一点;第二次供述将有毒广柑放在家门口是为毒耗子,没有安心要毒曹某某,如果曹某某看到的父母看到了就不让他吃,并供述该广柑是没有皮的。
5.证人证言(1)曹明裕、费明英(死者父母)证实:曹某某一个人住在某镇某村的老房子里。
2011年12月7日曹某某把周某某的手打骨折未赔偿医药费。
曹某某与邻居关系不好;曹某某死前一天,费明英、曹明裕和教友在曹某某家中做了礼拜,三人一起吃了午饭后到某镇分开;曹某某家中没有闹过耗子,曹某某有捡东西吃的行为。
(2)曹兴凯(死者弟弟)证实:2012年2月19日下午6点曹兴凯看见曹某某从复兴堕井往三圣方向走,2月20日早上8时40分左右得知曹某某死亡的消息并赶回家,看见曹某某伏卧在老家大门外的路上,手上抓着很多泥,嘴上有白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