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名家选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式的爱情



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 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 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 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 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以下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 (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4. 在这世上有, 且仅有一个人, 对你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仅对你而言 是完美的。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人, 都有其完美的对象, 而且只有一个。
C 柏拉图认为,认识不是对现象世界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学习只不过是回忆” “不死的灵魂是知识的真实来源”。
教育思想
从教育的政治意义出发,提出国家应控制教育 1.(1)理想国的蓝图 (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哲学 家和军人。 ( 3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柏拉图提出由国家控制和 掌管教育。 2、培养哲学王的教育体系
(二)哲学观和社会观 1、哲学观:他不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A 他将世界分为两部分: “现象世界”:现象世界是不真实的、不稳定的、虚幻的; “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稳定的、永恒的。 现象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现象都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阴影。
B 根据“两个世界”的学说,柏拉图提出人由灵魂和肉体组成; 肉体附属于现象世界 灵魂附属于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就像小马驹踢养育它的母马那样踢我。”
——(据蒂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柏拉图曾经说)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最有天才的学生。”
——蒂欧根尼.拉尔修如是说
结果是:柏拉图没有选中亚里士多德成为其学园的继承人 政治原因or学术原因?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分歧
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论,认为理念论是讲不通的。 柏拉图抛弃经验,主张通过理性把握知识,让自己陷入深邃的思维世界里; 通过灵魂对理念世界的不断回忆得到知识。 亚里士多德则是着眼于现象界,不断地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分析整理中获取 知识。采取大量的经验的广博的例证,通过对书籍的阅读来印证自己的理 论。 一条是理性之路,一条是经验之路
理想社会的三个社会阶层
层 次
第一 层次 第二 层次 第三 层次
阶 层
哲学家
材 料

灵 魂
理智 部分 意志 部分 情感 部分
德 性
智慧
职 能
治理 国政 保卫 国家 供养 上层
军人

勇敢
来自百度文库自由民
铜、铁
节制
至于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
年 3岁前

教育场所 国家 养育院
教育内容 最基本的体质锻 炼
苏格拉底教育目的
1.培养青年人的美德(首要任务) 劝人为善,并引导人们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具体来说,就是培 养人们具有智慧、正义、勇敢、节制这四种美德。 2.培养对治理城邦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有德才”的人,才能把城邦治理好。他希 望通过向雅典人讲清善恶标准及治国之道,使城邦的政治有所改变, 从而使雅典兴盛起来。 总之,他想把实现培养治国人才的目的与培养贤德之士的目的联 系起来
教育目 的
3—6
情感教育 6—16
儿童 游戏场
文法学校 琴弦学校 体操学校
唱歌、做游戏、 听故事
阅读书写计算、 手 工 业 唱歌、音乐 者 体质训练、音乐 农 民 教育 体育训练、 后四艺 辩证法、 后四艺 辩证法 军 人 哲学家 哲学王
意志教育 智慧教育
17—20 20—30 30—50
埃弗比团
柏拉图教育思想分析评价: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 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苏格拉底——“思想者的先驱” 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广场、街上、作坊场所劝人为善,具有 伦理道德教育的特征。他极力反对智者派的收费教育。对 于乐意听他教诲的人,他从不收酬金。 他认为接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天资比较聪 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 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习行。”因为人们受了教育 之后,“不仅他们本身会幸福,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 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
柏拉图如是说

分手後不可以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不可以做敵人. 因為彼此深愛過,所以我們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 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愛無休,寂寞是愛永遠的 主題。我和我的影子獨處。它說它有悄悄話想跟我說。它 說它很想念你,原來,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所謂花心,就是有了愛情和面包,還想吃蛋糕的心情;所 謂外遇,就是潛出圍城,跌入陷阱;所謂浪漫,就是幫老 婆買包心菜時,還會順手帶回一支玫瑰花;所謂廚房,就 是結婚時紅地毯通向的正前方…… 我以為小鳥飛不過滄海,是因為小鳥沒有飛過滄海的勇氣, 十年以後我才發現,不是小鳥飛不過去,而是滄海的那一 頭,早已沒有了等待。 若爱,请深爱,若弃,请彻底,不要暧昧,伤人伤己
中外教育名家选讲
上篇.外国教育名家

外国教育史
古希腊的教育


欧洲文明起源 于希腊文明, 希腊文明又渊 源于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以海 洋为中心,先 以克里特岛为 中心,后以迈 锡尼为中心, 所以又称克里 特—迈锡尼文 明。
古希腊教育


荷马时代:前1100年—前800年(英雄时代) 古风时代:前800年-—前500年(进入奴隶制 社会) 古典时代:前500年-—前330年(奴隶制繁荣) 希腊化时代:前330年—前30年(希腊化)
柏拉图(左)夹着自己的《蒂迈欧篇》,手指更高的事物(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 手持他的《伦理学》,他的手似乎表明我们要脚踩大地。两种哲学的对立贯穿整个西 方哲学史。
教育思想体系
1.教育国家职能化和教育民主化的思想 (1)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 “教育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不要像现在这样, 每人只分别地照顾自己的儿童,给予自认为是最合适于他 们的教育。” “忽视教育就会危及社会政体” ( 2 )对于教育,他提醒统治阶级,应对整个国家的教育予 以经常的重视。 “需要教育的各种年龄的人都应受到训练。”——全城 邦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一)生平与著述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 ,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处于马 其顿统治希腊的历史时期。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与自 然科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个极博学的人,马克思称他为 “西方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他在当时各个领域都进行过独立研究和探索,在哲学、 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甚至物理学等方面都留 有著作,其中能反映其教育观点的是《政治学》《伦理 学》。 公元前336年组织了吕克昂哲学学校,该学校学科设 置和教学要求具体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苏格拉底用辩 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向自己的反面转化。
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著述 柏拉图(Platon 公元前427年-347年)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客观唯心论的创始人。 创办了“阿加德米学园”,研究哲学并培养了一批哲学家。 主要著述是《理想国》《法律篇》。
积极的影响: 1.他首次明确提出了教育对政治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2.他认识到斯巴达教育的局限,而提出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并确 定了当时看来极度广泛的学科范围。 3.强调早期教育,提出实施公共的学前教育。 4.重视女子教育,提倡男女儿童同受教育。 5.要求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系统,成为第一个提出系统教育理论的人。 6.第一个确定了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并将理智、意志、情感等心理学 概念用于教育理论问题。 局限性: 1、其教育思想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的。 2、他的教育思想建立在极端鄙视生产劳动基础之上。




------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

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 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 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内容
主要是通过各种对话体现的, 没有固定的具体内容,但却 始终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另外他还劝勉人们学习专业 知识、军事知识天文学、测 地学以及锻炼身体等等。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 生。——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观:
教学方法主要是谈话的方法,有人说他的生命实在谈话中度过的。 苏格拉底的谈话主要采用归纳法即由特殊上升到一般的方法,还有讥 讽、助产、定义等方法,所以有的学者把他的对话称为“谙问式”、 “嘲讽式”,把他的对话方式称为“助产术”。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Socrates ,约公元前476年—前399 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 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 “希腊三贤” 生平: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出身于雅 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 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 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 百人会议。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 “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 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在收监期间, 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 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后来在狱中服 毒受死终年7O岁。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苏格拉底
助产术 因为他认为人自己是无知的,所以他不能“生产”知识,而只能是 帮助别人“生产”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 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论述 问题之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 出正确的认识,这种方法,一般总结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 和定义。
教育应由法律规定,并且应是国家的事物 ——亚里士多德
2.灵魂的三分法和三种教育
( 1 )灵魂的三分法:从人有不可分离的肉体和灵魂的观点 出发,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分成三种: 植物性灵魂,具有营养和繁殖的性能。(最低级部分) 动物性灵魂:具有感觉和欲望的性能。(中级部分) 理性灵魂:具有认识和思维的性能。 (最高级部分) (2)三种教育: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些灵魂是天然 赋予、与生俱来的,是人活动和发展能力的萌芽,然而, 要实现这些能力和发展,则全赖教育。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四)苏格拉底的教学过程


〃 什么是婚姻?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 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再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 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 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 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 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 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
"这时的希腊,已处在文明的门坎上了。”——恩格斯
智者的出现
所谓“智者”,古希腊语为sophistes,原本 泛指有智有识有才之士(Sophistēs这个名称 的一个涵义是“使人精明审慎或技艺熟练”), 例如“七贤”。



到了公元前5世纪时,“智者”一词则专指一批收 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 教师 职业智者喜欢强调他们与这些一般意义上的早期的 哲人智士之间的密切关系 智者们所做的是试图使别人精通智慧的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