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课 镜头视点

合集下载

镜头类型、角度与表现

镜头类型、角度与表现

6、大特写
• 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 或重要的局部细节,如眼睛、拳头、车 轮
• 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具有强烈的感 染力,突出事物的局部和强调某些情绪。
9.3 镜头角度
• 摄影机镜头焦点和被摄对象之间的假定 直线,与水平线、轴线、垂直线所形成 的角度就是拍摄角度。
• 拍摄角度的变化可以分为垂直变化和水 平变化。
轴线是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制作时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线。 它包括:关系轴线、视线方向轴线、运动轴线。
1、关系轴线 人与人或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一条假想的连接线
关系轴 线
2、视线方向轴线 人或动物的眼睛的视线方向线。
视线方 向轴线
3、运动轴线 人物运动的一条轨迹线。
运动轴线
2、轴线原则
• 也叫“180度原则”。只要摄影机摆放在 同一侧180度内的任何一个位置上,就 可以达到剪辑时接戏的艺术要求。
• 1、垂直方向 • 垂直变化包括平视、俯视、仰视三个角度
角度 A.平视——依据成年人水平实现的拍摄角度
正常平视
低平视
A.平视—— a、平视拍摄,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符合人 们正常的观察习惯,所摄主体不易变形,画面平稳。
A.平视——b、平视拍摄画面结构稳定,拍摄人物显得真切亲近,表现 出平静的情绪,具有一定程度的交流感。
A.平视—— c、平视拍摄画面显得客观公正,是纪实类节目常用的拍摄 方法。
A.平视—— d、用长焦距镜头平摄,可以压缩纵向空间,使画面形象饱 满。
A.平视—— e、前后重叠并有堵塞感,其效果有时可能会令人乏味。
B.俯拍——俯视角度拍摄出来的镜头通常是在高于被 摄对象的机位完成的,所以也叫高角度镜头。
• 2、水平角度 • 水平变化包括正面、侧面、背面、斜面四个角度

镜头视点课件

镜头视点课件
• 多运用主观视点镜头,可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加 紧张,能更快、更多地介入剧情。
• 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和视点变化,迫使观众去关注场 景中的人物正在看的内容,将观众的观看欲望缝合 到影片中,从而成为剧中的角色。
第六课 镜头视点
•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3.正反打镜头 • 镜头在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之间的转换通常遵循正
第六课 镜头视点
•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 2、主观视点
• 【影片示例】——《后窗》(00:46:30-00:50:24)
第六课 镜头视点
•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 2、主观视点
• 主观视点摄影逻辑擅于创造引导观众卷入剧情的强 烈参与感,运用精致的镜头运动去创造别样的视觉 场面,从而带给观众悬念,迫使观众成为剧中人物 并去经历那些情感。
• 如:
– 当剧中人物进入一个新的场景,用眼睛扫视全场,或在一 场景中走动时,摄像机代表人物的双眼,来记录、展示人 物所看到的景象。
第六课 镜头视点
•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 2、主观视点
• 【影片示例】——《我的明星女友》(00:53:1000:54:22)
第六课 镜头视点
•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我的明星女友》(01:11:20-01:12:20)
第六课 镜头视点
•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 1、客观视点
• 客观镜头只是尽量客观、真实、自然、直接地捕捉 和记录镜头前的场景和场景中发生的事,它传递给 观众的情景就好像它们在远处真的发生了一样,只 是观众没有被邀请并参与其中而已。
• 客观镜头使摄像机和被摄物处于一种相对较远的情 感距离,摄像机不打扰和评价场景中的人和正在发 生的事,从而引导观众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去观看影 片,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和个人的主观看法。

第6课《我看》课件(共28张)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6课《我看》课件(共28张)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相关词语
向晚的、悄悄、揉 丰润、低首又低首
荡、一片 平展、吸入、静静
深远 红晕、沉醉、慢慢
凝望
意象特点
温柔、寂静、有力度 茂盛、生机盗然 有力度、葱郁
自由、轻松、有力量 悠远、庄严 美丽自由 深邃、厚重
小结: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新课导入:欣赏一幅挽联诗
坦荡荡玉壶冰心, 血热热耿介忠魂!
《我看》
穆 旦
教学目标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
一、
诗人的情感。
二、 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
三、
达效果。
目录
1 初读诗歌,把握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 找到诗歌中哪些部分写的 是“我看”,朗读时注意 语速、重音,停连。
第四节:怀古舒今、赞叹生命

第五节: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02 揣摩意象,体会意境
细读诗歌·意境之美
任务二:细读前两节诗,圈画诗歌意象,并抓住重点词语概括作者笔 下的这些意向的特点。
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诗歌意象
相关词语
意象特点
细读诗歌·意境之美
自由朗读诗歌,第1节包含哪些意象?哪些词语能表现出春天原野图下的意象
春风、青草、绿潮


飞鸟、流云、大地

回首往事
思 致敬哲人
拥抱自然
热爱自然 赞美生命 融入自然
后会有期
他用牛事皮信半封功小倍心。地单将击译此稿处包输好入,你并的在正扉文页,上文写字上是鲁您迅思的名想句的,提用炼于…激…励自己:“有一分热发一分 光,就在令生萤命火最一后般的,岁也月可里以,在穆黑旦暗曾里这发样一写点道光:,“不我必至等今候仍炬认火为!,” 人只能或为理想而活着,或是为物质 享受而活着,享受到手的可能淡而无味,只有理想使生活兴致勃勃,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6课 我看 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6课 我看 课件(共25张PPT)
被春风吹拂着的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也让人仿佛看到遥远的湖水荡 起了“绿潮”;有在天空中展翅并逐渐滑翔至远空深处的飞鸟,也有被夕 阳染红的流云和流云映照着的大地。春风、青草、春水、飞鸟、天空、 大地,春天夕阳中的种种意象,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夕阳图。
从形式上看,“我看”反复使用,照应诗题,丰富了春日夕阳图的内 容,又形成不断反复的韵律,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C )
2.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
(1)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________深远的晴空里。
(2)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________它的大地。
(3)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________。
A.飞入 观望 漫游
B.吸入 凝望 周游
C.飞入 观望 周游
结构图解
描写飞 春鸟 风
青草 晴空
远水 流云
绿潮 大地热爱青春
我看议 抒论 情自 与 生然 自 命的 然 的谐 合 静奏 流 流— — —生 新 希命 生 望个“我看”领起,有什么表达效果? 从内容上看,诗人首先描绘出一幅春日夕阳图。在这幅图画中,有
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 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得 绿意盎然。
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 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 的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尽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 万里春光。
5.在“走近诗人,品味诗情”学习活动中,你所在小组针对某校中学生 读物情况进行了调查。 (1)下面的调查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6课我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6课我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第五节中,诗人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大自然蕴蓄着新生和希望,诗 人热切地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和 “天风”一起坦荡地漫游,和自然 万物同呼吸共命运,欣然接受生命 所赋予的一切。
➢ 读全诗,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 有“忧戚”和“哀愁”?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对 祖国的担忧。
➢ 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情感怎样变化的?
第三节
主要写在孕育 了万物、充满生机 的大自然面前, “我”的“欢乐和 忧戚”是微之甚微 的, 以此突出大自 然的博大。
第四节
主要写远古的 哲人的生命早已逝 去, 但他们留下的 对大自然的吟咏赞 美一直在时间的长 河里飘逸。
第五节
在前两节的基 础上,很自然地抒 写出希望将生命融 入自然,让“我” 的爱回归大自然之 中去,真正获得生 命“巨树永青”的 人生之爱的归宿。
诗人看到“青草”联想到“远水荡起了一片 绿潮”, 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 的晴空里”, 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 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 间显露出对大自然的爱好之情,情景交融,为后 文抒情做铺垫。
➢ 第三节中的“你”指什么?
大自然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 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拓展延申
穆旦的爱国意识
穆旦的爱国意识非常浓烈。当时,社会上 抵制日货,穆旦就不让母亲买海带、海蜇皮吃, 因为这类海鲜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母亲若是 买来,他不仅一口也不吃,甚至会把它倒掉。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 迅的这句话就是穆旦最喜欢的名言。1942年本 来在校任教的穆旦响应“青年知识分子参军” 的号令,投笔从戎,以助教的身份报名参加中 国入缅远征军。在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中, 他在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中穿山越岭,扶病前 行,踏着堆堆白骨最终才侥幸逃出野人山。

第六章景别与镜头(摄像机机位选择与取景)

第六章景别与镜头(摄像机机位选择与取景)

6.2.1 拍摄距离与构图景别为了让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想要看的表现对象不同的距离、不同角度的形态,就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

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象间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

景别的大小也同摄影镜头的焦距有关。

焦距变更,视距相应发生远近的转变,取景范围也就发生大小的转变。

景别的运用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段。

为了塑好鲜明的影视形象,要求创作者按照人物的主次、剧情的需要、观众的心理,处置好景别的大小远近。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为了使景别的划分有个较统一的尺度,通常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

如画面中无人物,就按景物与人的比例来参照划分。

拍摄距离是指拍摄时,摄像机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面对一个目标,机位的方向和高度固定,镜头焦距不动,只要前后移动摄像机的位置,画面组合就会发生转变,摄像机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范围和画面构造就不同,行家称为景别〔见图6-1〕常见的景别有以下几种:1.远景〔大全景〕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

镜头离拍摄对象比拟远,画面就开阔,景深悠远。

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

?黄土地?中的远景,人物都处置得很小,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受制与无奈。

远景中视距最远的景别,称为大远景。

它的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辽阔广袤的自然风光,能创造深邃的意境。

远景能大范围地囊括远近的景物,反映景物的全貌,而且表现周围的环境气派。

中国画有"远取其势"的画论,就是说远景是从大处着眼,以气势取胜的(见图6-2)。

但在远景中,景物的具体活动往往不很清楚,如一辆疾驶的汽车在公路的远景中,就像一只蠕动的硬壳虫;一片长满各类果树的山林,远看只见一片斑驳的色彩,乃至光线较差时,只是一片中国画似的墨黑。

传统的拍法会选择一些近景的景物点缀画面,以显示画面的层次和纵深。

2. 全景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

2020秋人教版美术六上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word教案

2020秋人教版美术六上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word教案
表演(教师出示表演场景)
同学们他们的表演怎么样?(精彩,形象,生动,有趣)
同学们虽然上台来只有几位同学,但是老师知道这几位同学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这些皮影人是大家以小组的方式分工制作的,故事的情节也是你们一起编排的,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欣赏完短片,教师提问:喜欢吗?能说出这是我们民间的哪种艺术吗?-------“皮影”。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动起来的吗?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剪影是怎样动起来的(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皮影是我们影子世界里的一朵奇花,上节课老师让你们课下查找有关皮影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分享,看谁了解的皮影文化更丰富?(让学生把自己用什么方式查找分享出来)
板书设计
让剪影动起来
1、为什么皮影能说会动?
2、制作步骤
画草图→剪出人物造型部件→连接→装上木棍
2、原来我们皮影艺术有这么多资料,那么我们今天一起了来学习让剪影动起来,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皮影艺术!现在谁想再谈一谈,你还想知道有关皮影的那些知识?(播放微视频)
3、皮影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在唐代兴盛,宋代达到了兴盛。在我们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里面就有了许多皮影的表现场面,13世纪传入了西方,我这里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家想看吗?(展示相关皮影的图片)
皮影动画-----非常著名的有《桃花源记》、《鹊桥会》,在3D动画扑面而来的今天,皮影动画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以周杰伦的歌曲《皮影戏》结束本课(画面是桃花源记片段)
教师寄语: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殿堂不可缺少的明珠。我希望我们这节课是一扇窗,大家可以透过这扇窗,利用更多时间和机会去领略皮影戏的精髓,用自己的方式把它传承下去,并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谢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小摄影师》精要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小摄影师》精要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四十六分。
高尔基是那么著名的文学家,而小男孩只是 普通的少先队员。但他却能按小男孩的吩咐 做,可见他一点名人的架子都没有。另外高 尔基酷爱读书,可为了实现小男孩的愿望, 他宁肯放弃宝贵的读书时间,这只是因为他 喜欢这个小男孩吗? (可见多么关心多么喜爱我们少先队员呀, 简单的一次拍照过程,却让我们充分体会到 了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
思考: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少先队员为前苏联著名 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 故事。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四十六分。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 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 飞到了桌子上。高尔其打开纸团,上面写着: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我是一名少先队员。 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 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时间:1928年夏天 地点:列宁格勒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四十六分。
• (他对孩子的宽容与爱护)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四十六分。
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 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儿吗?”高尔基问。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 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
第一个“他”指的是杂志社记者。 第二个“他”指的是小男孩。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四十六分。
小男孩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扔了一个纸团) 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鞠了个躬)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男孩? (聪明、有礼貌、认真)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四十六分。
小男孩进到高尔基办公室后是怎么做的?
为什么高尔基会听从小男孩的吩咐?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讲解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讲解

六年级上册第六课讲解一、课文背景介绍本课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课。

课文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主旨概括本文主要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通过描绘秋天的天空、田野、树木、动物等,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魅力。

三、重点字词解析澄澈:清亮透明,多形容水。

静谧:形容环境安静、美好。

膘肥体壮:形容牲畜身体健壮。

凋零:草木凋谢零落,多形容秋天。

翩然:形容轻快地飞舞的样子。

四、句子理解与赏析“天空开始澄澈,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新的气息。

”这句话描绘了秋天天空的清澈和空气的清新,表现了秋天的宁静和美好。

“田野里,稻谷金黄,层层叠叠,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将稻田比作金色的海洋,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丰收景象。

“树林里,树叶由绿变黄,红褐色,一片片地飘落下来,像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这句话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树叶多彩和飘落的美丽画面。

五、写作手法分析细节描写: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秋天的景色,如“稻谷金黄”、“树叶飘落”等,使读者能够更加具体地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比喻和拟人手法: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来形象地描绘秋天景色的特点,使描绘更加生动有趣。

抒情与写景结合:文章在描绘秋天景色时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通过抒情和写景的结合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六、课后思考题解析“秋天到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根据课文内容,秋天到了,大自然中的天空变得更加清澈,空气更加清新;田野里的稻谷变得金黄;树林里的树叶由绿变黄并逐渐飘落;动物们也为了准备过冬而忙碌起来。

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秋天的美丽画卷。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凋零’一词的理解。

”凋零一词在文中形容草木凋谢零落,一般带有悲凉或哀伤的感情色彩。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凋零在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带给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新版小学人教版六年级美术第六课图文并茂ppt课件

新版小学人教版六年级美术第六课图文并茂ppt课件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 由一种石头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石头。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镜头视点

镜头视点
首先呈现给观众一个客观镜头,显示剧中人物正在观看画框 外的某事物,引导观众去猜测他正在看的内容;
下一个镜头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显示人物所看到的场景。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客观视点到主观视点的转换,便于引 导观众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剧情中。
Page ◆ 13
13
摄像机的位置和特定的“看”的方式对观众有怎样的影响? 会使观众产生怎样的反应?
Page ◆ 3
3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1、客观视点(摄像机作为旁观者来捕捉周围的场景) 2、主观视点(摄像机作为剧中人物动作的参与者去观察
周围的场景) 3、正反打模式(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结合)
Page ◆ 4
Page ◆ 7
7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2、主观视点
主观视点是模仿片中某个人物的眼睛,或是代表以第一人 称进行叙述的作者的眼睛,其具有极大的主观色彩。这种 镜头我们称之为“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把摄像机镜头当作剧中人物的眼睛,直接“目击” 场景中的人、物和事,使观众不再站在很远的“窗外”观 看,而是直接参与到不断发展变化的剧情中去。
4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1、客观视点
客观视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也不采用剧中角色 的视点,而是采用普通观众观看事物的视点来记录场景和 事件,这种镜头一般称之为“客观镜头”。
Page ◆ 5
5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1、客观视点
把摄像机的取景器看作一扇窗户,趴在窗户外的人(旁观 者)向里面窥到的人和事,观众同样也希望去看到这些人 和事。
第六课 镜头视点
1
第六课 镜头视点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课件(共17张ppt)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938年6月
任务探究
任务一:找出诗歌的意象,描绘诗歌画面
围绕题目“我看”找出诗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作者看到的画面。
意象:春风、青草、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画面:向晚的春风悄悄地吹过丰润的草地,荡起一片片绿潮,飞鸟 在深远的晴空中静静地平展翅翼飞翔,天空中的白云在夕阳的映照 下泛着红晕无意的流动。
答案:①正确 ②正确 ③正确 ④正确
当堂检测
2.诗中第一、二节描绘了哪三幅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风吹青草图 飞鸟翔空图 晚霞夕照图
莽莽大地。 黄昏鸟归巢,然战乱人无家,天高任鸟飞,地广烽烟我迫徙。诗人承陶渊明诗歌中的飞鸟意
向表达自己对家园和自由的渴望。此处此时是最美夕阳红霞映山红,而诗人所见却是血染国土, 诗人借美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任务探究
示例3: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68天里,300多名师生,穿越湘黔滇三 省,行程1600多公里,徒步688公里,终于抵达遥远的云南昆明。1938年四月 学校改名“西南联合大学”。
自主学习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丰 rùn( 润 ) 沉醉( zuì ) 飘逸( yì )
bó发( 勃 ) 流盼( pàn ) 漫游( màn )
自主学习
知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读书。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 情的吟唱中,蕴藏着希望与新生。

分镜头稿本设计第6章-镜头运动课件

分镜头稿本设计第6章-镜头运动课件

6.3轴线的运用
五、越轴的典型方法
(二)插入运动中人物的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表现的是上一个镜头或下一个镜头中人物所看到的 东西,它表现的是主体人物视线所及之物,其拍摄角度是人物主 观角度。
(三)利用主体自身的运动改变轴线 就是在两个主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有运动 主体转向动作的镜头,利用这一动作合理越轴。
6.3轴线的运用
五、越轴的典型方法
(一)人物的中性视线镜头越轴 中性方向镜头是指画面主体迎着摄影机前进或背向摄影机朝 画面深处前进的镜头。由于中性视线的镜头没有明确的方向感, 以其作为过渡镜头,插在两个主体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之间,可 减弱越轴造成的视觉冲突感。比如1号镜头、2号镜头为对应的过 肩镜头,3号是中性镜头,4号镜头为越过轴线的镜头。
➢ 机位体现了导演的叙事方式。
6.2镜头的构成
6.2镜头的构成
通常的人物表达都会依据以下这九个基本镜头来完成叙事的, 这个图是典型的基本镜头规律图,所有镜头形式都是从这个基本 规律图演变来的。
6.2镜头的构成
6.2镜头的构成
图中A与B之间形成的线是人物之间的关系线——轴线。 轴线的上方,因为九个镜头都会拍到,无论是整体的还是局 部的,所以我们称之为背景空间、表现空间、现实空间。 轴线的下方,因为这个空间需要镜头的不断调整来达到效果, 所以我们称之为调度空间、想像空间、暗示空间。
分镜头稿本设计
第六章 镜头运动
本章学习的重点:
6.1镜头的运动 6.2镜头的构成 6.3轴线的运用
6.1镜头的运动
6.1镜头的运动
摄影机在运动中拍摄的镜头,叫做运动镜头,也叫移动镜头。 影片中,运用运动镜头来体现人和物的静止与运动。
运动摄影是影片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是视 听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六课 小摄影师 教案 共两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六课 小摄影师 教案 共两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小摄影师教案共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

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认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揭题导入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

读准生字:摄(shè)。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资料让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1.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2、检查朗读情况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合作识字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3.、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在读感悟词义。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体验角色演读,体会感情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课件

第一单元
第6课 我 看
第6课 我 看
1 课前导学 2 积累运用
3 新题专列·素养提升 4 名著阅读
5 创新微写作
课前导学
1.本课聚焦。 《我看》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充满着青春气
息。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并列为文 学艺术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应客观现 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 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积累运用
2.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楚、语意得体的一项是( C )
A.王教授是研究教育学的著名专家,这次能来我校订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指点, 真让人受宠若惊。 B.李伟的妈妈有点爱唠叨,这天李伟对妈妈说:“妈,您是很会说话,但今天您 少说两句我就更高兴了。” C.一次考试班上部分同学没考好,老师说:“同学们,是老师没教好你们,也因 为你们没有尽到最大努力,让我们都来加把劲儿,下次一定能考好!” D.校团委发通知说:“请各班班长在二十日下午四点半准时来参加歌咏比赛抽 签,不得缺席。”
解:__1_(_月__)+__1_(_月__)_+__1_(月__)_=___1_(季__)__
(2)证:6+6=1
解: __6_(月__)_+___6_(月__)_=___1_(年__)_______
(3)证:1+1=1
解: __1_(_里__)+__1_(_里__)_=__1_(_公__里__)_____
创新微写作
诗人在第二节中描画了一幅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翱翔, 夕阳染红了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的向晚图。请你选择恰 当的意象进行仿写。(100字左右) _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课《天安门广场》1分镜头脚本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课《天安门广场》1分镜头脚本
下面这段例文就是按照方位顺序来实行描写的。读一读,留心一下标红的词。

出示:小练笔
请试着按照方位顺序也来描写一处你熟悉的建筑物吧。



观察
分析
总结
练习

出示:句子
广场的“北端、中央、南端、东西两侧”都是表示方位顺序的词,这些词点明了建筑物的具体位置。

出示:平面示意图
请试着把代表天安门广场上的几个建筑物的名称分别填入平面示意图的方格内。
在平面图上确定方向的一般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好,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边复述位置边填)位于广场北端的是天安门、位于广场中央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广场南端的是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广场东侧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广场西侧的是人民大会堂。
(天安门广场)
画面
பைடு நூலகம்解说
时长
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
大家好!欢迎进入微课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课《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

出示: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文字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广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建筑物以及它们的布局。分别是:位于广场北端的天安门、位于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南端的毛主席纪念堂以及东西两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

画面
解说
时长
出示:(例文)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现在所有书桌旁边的椅子当然都是空的。想到几十年前若是遇到这种情形,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默默中我仿佛听到了那严厉的喊声,同时记起鲁迅在文章里还写过: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很多蜡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 33
三、视点的具体应用

【影片示例一】——《大白鲨》(Jaws)

当大白鲨的主观视点出现后,观众又与鲨鱼的欲望相重 合,并为人类的安危担心。

因而,通过正打和反打镜头的交替出现,为影片营造了 紧凑、紧张的气氛,使观众的心被牢牢地绑定到剧情中。
Page ◆ 30
三、视点的具体应用

【影片示例一】——《大白鲨》(Jaws)


导演: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出品时间:1975年
Page ◆ 31
三、视点的具体应用

【影片示例一】——《大白鲨》(Jaws)

影片通过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的合理转换,将观众的观 影欲望缝合进影片中,与角色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4、间接主观视点(观众去看的视点)
Page ◆ 4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1、客观视点
把摄像机的取景器看作一扇窗户,趴在窗户外的人(旁观
者)向里面窥到的人和事,观众同样也希望去看到这些人 和事。
《我的明星女友》(01:11:20-01:12:20)
Page ◆ 5
第六课 镜头视点
Page ◆ 8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2、主观视点
主观视点是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描述场景、叙述故事,
因而这种镜头我们称之为“主观镜头”。
主观镜头把摄像机镜头当作剧中人物的眼睛,直接“目击”
场景中的人、物和事,使观众不再站在很远的“窗外”观 看,而是直接参与到不断发展变化的剧情中去。
片段赏析一(00:13:40-00:18:12)
警长观察下的海面
不断来和警长说话的人 躺在气垫上游泳的女人

玩耍的小狗和他主人
岸上玩沙子的小男孩 阿历克斯和他妈妈
Page ◆ 32
斯皮尔伯格畅谈《大白鲨》
三、视点的具体应用

【影片示例一】——《大白鲨》(Jaws)

影片通过正反打镜头强调警长的主观视点,并为他制造 几次观察的障碍和出事的假象,使观众和警长的视点完 全重合,且随警长一起担心大白鲨的出现会伤害人类。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3、导演视点
Page ◆ 29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4、间接主观视点
不是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点,不是参与性的视点,而是通过
近景、特写镜头等方式尽可能地让观众接近剧中人物、获 得即时参与感,并被带入剧情中去,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 有紧张感,达到按主观镜头的方式深深地体验剧中人物情 感的目的。(00:51:53-00:54:22)
Hitchcock)就是一位善于 应用主观视点镜头来讲述惊悚悬疑故事的知名导演,人称 “惊悚大师”。
Page ◆ 11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生平】
Alfred
Hitchcock
1899-1980
出生地:英国伦敦
逝世:美国洛杉矶 对很多电影人来说,“希区柯克”这个名字不只是一个名
是偕妻女来到美国,从此定居洛杉矶,并于1956年加入美 国国籍,1980年逝世于洛杉矶。
拍摄《泰坦尼克号》的计划因故
搁浅,希区柯克转而拍摄《蝴蝶
梦》(Rebecca,1940年)。
Page ◆ 20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生平】

随后希区柯克不断地向制造新的恐怖氛围挑战,推出:
如:

当剧中人物进入一个新的场景,用眼睛扫视全场,或在一场 景中走动时,摄像机代表人物的双眼,来记录、展示人物所 看到的景象。
Page ◆ 9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2、主观视点
【影片示例】——《我的明星女友》(00:53:10-00:54:22)
Page ◆ 10
第六课 镜头视点
头模式:

首先呈现给观众一个客观镜头,显示剧中人物正在观看画框 外的某事物,引导观众去猜测他正在看的内容;
下一个镜头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显示人物所看到的场景。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客观视点到主观视点的转换,便于引
导观众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剧情中。
Page ◆ 26
第六课 镜头视点
时回家,被父亲送到警察局关了5分钟)和心理体验为他 日后拍摄惊悚恐怖电影积聚了一笔财富,他所就读的学校 体罚学生的情景和学生们在接受惩罚时的微妙心理体验对 他后来的导演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违反校规的学生将遭到鞭打,但可以自己选择受罚时间,早 餐前、中午或晚上临睡前; 通常孩子们总是尽量把那个可怕的时刻向后推到晚上,于是 在受罚前的一整天里都处于焦虑、恐惧之中。

《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1954年) 《后窗》(Rear Window,1954年) 《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1955年)
Page ◆ 21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生平】

《知道太多的人 ,1934年
如在影片《房客》中,他使用了一张玻璃板,把摄影机放
在玻璃板下面,拍摄演员行走时的脚底板,增加了影片的 恐怖气氛。
Page ◆ 17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生平】
随着对有声电影的了解,希区柯克开始在他的影片中刻意、
谨慎地使用音响效果声。
1929年,希区柯克拍摄了他的第一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3、导演视点——导演有意图地参与剧情的发展,引导观 众怎样看
影视作品的制造者不仅要选择给观众看什么,而且要引导
观众如何去看。
如通过特定的角度、虚实对比或画面造型技巧等方式,来
塑造、强化视觉形象,来操纵观众的视点,迫使观众对看 到的景象作出一定的情感反应。
Page ◆ 27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2、主观视点
主观镜头因代表了剧中人物对场景中人或物的主观印象,
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能带给观众真实的主观介入感,利 于驾驭观众的视觉注意、心理和情感,易使观众产生身临 其境之感,从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与剧中人物 感同身受,获得共同的情感体验。
阿尔弗雷德· 希区柯克(Alfred

1、客观视点
客观镜头只是尽量客观、真实、自然、直接地捕捉和记录
镜头前的场景和场景中发生的事,它传递给观众的情景就 好像它们在远处真的发生了一样,只是观众没有被邀请并 参与其中而已。
客观镜头使摄像机和被摄物处于一种相对较远的情感距离,
摄像机不打扰和评价场景中的人和正在发生的事,从而引 导观众从客观的角度出

人物)来观察场景?
摄像机的位置和特定的“看”的方式对观众有怎样的影响?
会使观众产生怎样的反应?
Page ◆ 3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1、客观视点(摄像机作为旁观者来捕捉周围的场景)
2、主观视点(摄像机作为剧中人物动作的参与者去观察 周围的场景)


3、导演视点(导演有意图地参与剧情的发展)
Page ◆ 15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生平】
1922年,希区柯克平生第一次当导演,执导《十三号》
(Number 13),这是一部没有引起任何反响的喜剧片。
1926年导演了《房客》(The
Lodger),该影片让他在电影 界名声大作,由此开创了希区
柯克式电影风格。
第六课 镜头视点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一、镜头视点的含义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三、视点的具体应用
Page ◆ 2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一、镜头视点的含义

镜头视点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摄像机的位置、摄像机从谁 (观众、导演还是剧中人物)的视点来捕捉场景。
拍摄影视作品时,分析和设置视点往往需考虑如下问题:
摄像机从什么位置和通过怎样的“眼睛”(观众还是剧中
多运用主观视点镜头,可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加紧张,
能更快、更多地介入剧情。
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和视点变化,迫使观众去关注场景中的
人物正在看的内容,将观众的观看欲望缝合到影片中,从 而成为剧中的角色。
Page ◆ 25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2、主观视点
镜头在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之间的转换通常遵循正反打镜
海角擒凶 (Saboteur,1942年)
Page ◆ 13
黄宝石 ( Topaz,1969年)
大巧局 狂凶记 (Frenzy,1972年) (Family Plot,1976年)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生平】
希区柯克童年的经历(六岁时因贪玩迷了路,天黑了未及
《十七号》(Number Seventeen,1932年)
《三十九级台阶》( The 39 Steps,1935年) 《失踪的女人》(The Lady Vanishes,1938年)等
Page ◆ 19
第六课 镜头视点

二、镜头视点的分类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生平】
1938年,希区柯克应邀到好莱坞拍摄《泰坦尼克号》,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