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奋斗历程探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70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之一,屹立于东方。
70年来,中国工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工业生产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工业部门不断壮大。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先后实现了航空航天、高铁、通信设备等领域的突破,成为这些领域的全球领军者。
特别是高铁领域,中国始终位于世界前列,中国制造的动车组列车技术和产品质量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高铁成为了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国的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和战略的支持。
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还一直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70年来,中国制造不断壮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
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世界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对世界经济贡献巨大。
中国的电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行业已经成为了世界领先的制造业,中国制造的产品畅销世界各地。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制造正向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拓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
中国制造的强大,并不仅仅体现在产业和产品上,更体现在中国制造业的国际话语权上。
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和合作,推动了全球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并不仅仅是数量的积累,更是质量的提升。
中国的制造业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不再是“低端制造”的代名词,而是向着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中国工业70年发展与战略演进
中国工业70年发展与战略演进□史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令人骄傲的成就,建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主要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贸易规模多年创世界第一,工业结构逐步优化,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工业的跨越发展,奠定了我国强国之基、富国之路。
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经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工业成功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大跨越。
1.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建设,将经济工作重点放在工业建设上,经过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行业不断由小到大,一些新兴的工业行业如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电子通信工业等也从无到有,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立健全工业生产体系和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得到了极大的保障,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由原来的以农副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为主转变为95%以上为工业制成品,工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自2009年起,我国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地位,服装、鞋、玩具、五金产品、家电等轻工品在全球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全球工业品市场因中国工业的发展及价廉物美产品的出口而极大丰富。
2.增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为提升综合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制约经济发展的能源与原材料供应瓶颈问题得到缓解,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能源与原材料产业增长了上百倍,部分产品产量步入世界前列。
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促进 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
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上,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基本形成;公路里程达到485万公里,增长59倍,其中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18年末达到14.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7万公里,增长72.7%;光缆线路总长度达4358万公里。
新中国70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思考
新中国70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思考咱们聊聊新中国这7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那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感慨万千啊!想当年,新中国成立那会儿,百废待兴,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那时候,大家伙儿的生活水平可不高,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心愿了。
记得老人们常说,那时候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谁家要是能有这些,那可真是让人羡慕得不得了。
再看看现在,汽车、电视、电脑、手机,这些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如今家家户户都有,生活真是越过越滋润了。
说起这70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可是重中之重。
记得小时候,咱们国家还是个农业大国,工业基础薄弱,很多东西都得靠进口。
可如今呢?咱们不仅农业稳步发展,工业也是突飞猛进,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高铁、大桥、大飞机,这些高科技产品,都是咱们国家实力的象征。
而且,咱们还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和许多国家一起搞建设,共同发展,真是让人骄傲啊!当然啦,这70年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咱们遇到过自然灾害,也经历过经济波动,但每一次,咱们都能众志成城,共度难关。
记得98年那场大洪水,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最终战胜了洪魔。
还有08年的汶川地震,咱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很快就重建了家园。
这些经历,让咱们更加团结,更加坚强。
除了经济建设,咱们的文化事业也是蒸蒸日上。
过去,咱们的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可如今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这些文化场所遍地开花,让咱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而且,咱们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像《战狼》《流浪地球》这些电影,不仅在国内火,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好评,真是让咱们的文化软实力大增啊!这70年来,咱们的社会事业也是全面发展。
教育、医疗、社保这些民生工程,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记得小时候,咱们上学还得交学费,如今呢?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孩子们都能免费上学,真是太好了!还有医疗方面,过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可如今呢?医保制度不断完善,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了。
中国制造的光荣与梦想--图说中国工业与信息化70年奋进历程
10中国制造的光荣与梦想——图说中国工业与信息化70年奋进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
通过上世纪50年代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60年代的三线建设布局、70年代的两次大规模技术引进,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业管理方式转变为以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为主;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在优化调整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一步步由弱到强,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外开放合作深入开展,我们大力引进外商投资,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通信业发展步入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两大战略为引领,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去产能攻坚战,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推动工业通信业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主要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经过70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工业通信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自2010 年以来,制造业规模连续9 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移动通信实现了“2G 跟随、3G 突破、4G 同步、5G 引领”的跨越,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等实现重大突破。
工业通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中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深刻改变了全球制造业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
展望未来,中国正向着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迈进!111960 年4 月,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采用国产材料和设备制造的“东风”号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2.“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 整准备阶段,采取压缩工业企业生产指标、建设
1965 年)。
规模、职工人数、企业数量,关、背、并、转部分企
(1)“大跃进”时期(1958—1960年)。由于“一 业,保留了属于全国骨干的和国民经济必需的企
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党内部分领导同志主观主 业,保证其生产所需的原料、燃料、动力的供应。
51
经济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与成就
2020年1月 第22卷第1期
设项目遍布国防、机械、电子、化学和能源工业等 总产值由1958年的414.5亿元上升至1960年的
各个方面,初步搭建起了我国工业化的骨架,因 568.2亿元,年均增长17.08%;工业占国民经济的
此也被称为“工业化奠基之役”。通过“三大改 比重由 1958 年 31.68%±升至 1960 年 38.99%,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由1952 年的119.8亿元增长至1957年的271亿元,年均 增长约17.73%;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1952 年的17.64%±升至1957年的25.34%O 156个建
[收稿日期]2019-11-28
[作者简介]喻冬冬(199(1),男,江西抚州人冲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魏超(1989—),男,河南正阳人,成都产 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综合文秘,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国企改革及党建。
关键词:工业发展;工业建设成就;工业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922( 2020 )01-51-08
doi: 10.3969/j.issn. 1009-6922.2020.01.010
七十年的壮丽祖国的辉煌之路
七十年的壮丽祖国的辉煌之路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经历了七十年的发展与变迁,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从建国初期的艰苦时期到如今的繁荣昌盛,中国走过了一条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壮丽之路。
本文将从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探讨这七十年来祖国的辉煌之路。
一、经济的腾飞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七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腾飞的背后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特别是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得中国逐渐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二、科技的辉煌科技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引擎,七十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首先,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并且在2019年成功登陆了月球背面,成为全球仅有的三个能够探测月球背面的国家之一。
其次,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的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全球领先的国家之一。
同时,中国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与国际接轨,为实现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育的繁荣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七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学校数量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获得国际知名大学的学位。
四、文化的繁荣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七十年来,中国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中国的武术、书法、绘画等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瑰宝。
同时,中国的电影、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中国还积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作者:韩保江杨丽来源:《改革》2019年第07期内容提要: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
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制度前提;坚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先导;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年;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424.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7-0005-11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是一部工业化史。
工业化既是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路径,又是其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和内在基础。
梳理新中国70年工业化发展历程,客观认识我国工业化与经济高速增长之间的内在机理,不难发现工业化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与发展成就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实现工业化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和砥砺前行,我们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门类齐全的世界工业大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从发展历程来看,新中国70年的工业化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工业化初期:发展工业成为“重中之重”1949~1978年,是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初期”,是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从无到有并快速发展的时期,可分为恢复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和工业化起步、工业化徘徊发展三个阶段。
1.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政治上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获得自由和解放。
新中国七十年波澜壮阔风华正茂
新中国七十年波澜壮阔风华正茂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程,展现出了风华正茂的面貌。
从1949年的胜利宣告到今天的繁荣强盛,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民族复兴的梦想,努力奋斗,不断进取。
一、国家建设和现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面临着废墟遗址的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
毛泽东同志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力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达到国家的工业化”战略目标。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逐渐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迈入了现代化进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发展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公路、机场等不断完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二、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改善的机会。
政府通过一系列社会政策和举措,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如今,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上最大学生群体的国家,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保障人民健康也是新中国七十年来始终如一的目标。
国家加大了医疗资源的投入,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了人民的医疗水平和健康状况。
人民的寿命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三、外交领域的成果新中国在外交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
通过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促进了贸易往来、投资合作、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精神风貌和文化繁荣新中国七十年来,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得到鼓励和支持。
文学、艺术、电影、音乐等各个文化领域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和人才,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未来发展与展望展望未来,新中国将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摘要】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工业经济迅猛发展,逐步成为制造大国。
本文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历程、制造业的崛起和发展、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以及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分析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坚实基础和全球影响力。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展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源于技术创新和对世界市场的开放,势必在未来继续稳步增长,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新中国、70周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东方、发展历程、制造业、崛起、技术创新、国际市场、未来发展、挑战、机遇、坚实基础、全球影响力。
1. 引言1.1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中国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制造大国屹立于东方的伟大成就。
70年来,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落后到跨越的壮丽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发展,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技术创新驱动着制造业的不断进步,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跻身重要地位。
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充满着无限可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制造业的坚实基础和全球影响力,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更加繁荣和强大。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让我们共同憧憬中国制造业的更加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正文2.1 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漫长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主要是以轻工业和农业机械为主,生产技术落后,产能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工业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探索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探索与思考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封闭的经济体制向开放的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思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农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虽然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但通过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了一定的经济发展。
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市场机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容易出现供求失衡的情况。
集中的计划经济往往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计划经济模式下缺乏竞争,刺激创新的动力较弱。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反思计划经济的模式,并逐渐开始探索市场经济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巨大的跨越式发展。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市场经济的探索与思考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得以空前的提升。
经济增长率连续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
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随着经济的崛起而逐渐提升。
市场经济的探索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压力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和垄断行为的出现。
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可能加大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
市场经济的推动需要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中国也在持续进行经济改革和创新探索。
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从加快科技创新,到深化金融改革,中国经济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取得了新的突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一场全方位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2023年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浅析
2023年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浅析2023年,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析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和历史经验。
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中国工业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工业化阶段、加速工业化阶段和后期工业化阶段。
初步工业化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化水平处于相当低的阶段。
当时,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和长江、黄河沿岸。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满足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国防和民生的需要,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村包围城市、实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等。
加速工业化阶段:改革开放的推进为工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978年,中国开始了新的历史阶段,以改革开放为导向。
这个时期的关键是为工业发展创造条件,并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这个时期,中国在制造业、钢铁、煤炭、电力、纺织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后期工业化阶段:200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进入了后期工业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业化进程扩大了到更广泛的领域,涉及到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中国政府通过改变工业化发展的方式和模式,加大了投资力度,鼓励国内企业在发达国家寻找技术和合作伙伴。
这个时期中国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经验在工业化发展历程中,中国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经验。
1.注重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中国一直坚持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来促进工业化发展。
2.多元化发展路径。
中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重视发展服务业等其他产业,保持了产业结构健康均衡发展。
3.积极利用国内和外部市场。
中国抓住国际市场机遇,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使中国的工业产品进入全球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一个贫穷落后、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家,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腾飞令世人刮目相看。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历程,展望中国经济的美好未来。
一、经济发展回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百业待兴,社会各方面都在遭受着巨大的损失。
为了恢复经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土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开启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序幕。
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经济实现了较为平稳的增长。
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改革,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不过,受限于那个时代的条件,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很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
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国家逐渐开放市场,引进了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增长率一路攀升。
中国的经济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认可。
2000年代至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当今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依然大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合作。
展望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十分乐观。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是中国跻身世界强国的关键。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市场开放力度,打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测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和国际企业来华投资兴业。
中国将不断加强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引领未来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中国将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设更加完善的创新体系,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型国家,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中国将加强改善民生和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探索与思考
新中国成立70年经济发展探索与思考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令世界瞩目的速度持续发展。
在这70年里,中国经济从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农村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等,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促使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
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中国经济从1978年到2018年,年均增长率达到9.5%,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人民的收入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50美元左右,贫困人口比例超过80%。
如今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9000美元,贫困人口比例不到1%。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拉动了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
7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一颗被周边国家盘剥的“东亚病夫”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飞跃。
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中国现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了一些困境和挑战。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
虽然投资和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中国经济发展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而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日益加大。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这些问题需要中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对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认识 -回复
对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认识-回复
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以解放初期为基础,通过国家的计划经济、政策调整和土地改革等方式,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发展。
这个阶段的工业化建设主要依靠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主要生产军工产品和基础原材料。
第二阶段(1978年-2000年):在改革开放的框架下,中国工业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政府逐渐放开市场,鼓励民间投资,鼓励外资进入。
这个阶段的工业化建设主要依靠国家和市场的双重力量,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主要生产消费品和中高端产品。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进入了工业化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工业逐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成为重点,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推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从传统重工业到中高端产业的转型,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
中国在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工业化,还为全球工业化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70年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成功经验
2551 倍ꎬ 按不变价格计算ꎬ 年均实际增长 10 98% ꎮ 除了工业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壮大外ꎬ 中国的
工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ꎬ 工业体系日趋完善ꎬ 布局更加合理ꎬ 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ꎬ 企业
竞争力不断增强ꎮ 正是因为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ꎬ 才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ꎬ 创造了经济增长
的奇迹ꎬ 也推动了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ꎮ 而中国工业发展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工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ꎻ 全面开放、 融入全球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ꎻ 丰富资
源、 有效配置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ꎻ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基
点ꎻ 艰苦奋斗、 循序渐进为中国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后劲ꎮ
关键词: 工业发展 工业化 技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 F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3151 (2019) 19 - 0020 - 14
10594 6
3006 3
7986 0
1232 1
134 7
10 8
13830 6
6212 0
20971 0
1879 7
188 8
12850 0
13 8
16300 0
13556 0
59700 0
64951 4 亿千瓦时ꎬ 比 1949 年增长了 150949 8% ꎬ 位列世界第一位ꎬ 排位比 1978 年上升了 6 位ꎻ
水泥产量达到 233084 1 万吨ꎬ 比 1949 年增长了 353057 7% ꎬ 位列世界第一位ꎬ 排位比 1978 年上
升了 3 位ꎻ 化肥产量达到 5891 7 万吨ꎬ 比 1949 年增长了 981850 0% ꎬ 位列世界第一位ꎬ 排位比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验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验工业化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工业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的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工业化进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大跃进”时期(1958-1961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工业化政策,重点发展冶金、煤炭、石油等传统工业领域。
然而,由于规划和实际情况的脱节,这一阶段的工业化进程并不顺利,甚至出现了许多问题。
接下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这一时期社会混乱,工业化进程几乎停滞不前。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的工业化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过去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转向以工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
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发展了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各个领域。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个工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许多世界知名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工业化经验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些成功的做法。
首先,中国坚持了政府引导的工业化模式。
在中国,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等手段来引导和推动工业化。
政府的引导使得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其次,中国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科技突破,为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另外,中国注重产业升级和优化。
中国不满足于成为低端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而是加快了向中高端产业链的转变。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的质量和效益。
新70年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与成功经验
2
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包括钢 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等产业 。
3
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后续工业 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的飞跃
01
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工业快速 发展。
02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引擎,如信息技术、
工业品出口
中国的工业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 的工业品出口国之一。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高新技术产业占比
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逐渐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增长 的新动力。
制造业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向高端制造业迈进,提高了产业附加 值和竞争力。
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逐渐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 力量。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 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产学研结合等措施,不断提 升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 品的应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例如,中国的高铁、核电、5G 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都得益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02
政府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同时, 政府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鼓励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工业经济的多 元化和活力。
03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引进国外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 与各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壮丽新时代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壮丽新时代自18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
世界经济史表明,没有经历成功的工业化进程,就不可能成为繁荣富强的发达国家。
即使在当今时代,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已在其国民经济结构中占绝对优势,但近些年他们也在不断推进所谓“再工业化”。
实际上,从全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仍处于工业化不断深化的时代。
对于中国而言,近代以来,如何把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是众多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一生的伟大梦想。
历史表明,这个梦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才可能实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开启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们离工业化梦想的实现从来没有如此之近。
在这一时点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成就和经验,对于理解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开启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思想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工业思想,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开端。
虽然辛亥革命后中国也逐步形成了一些现代工业的基础,但几经战争破坏,到1949年几乎没有留给新中国多少经济遗产,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甚至落后于同期的印度。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启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这一进程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大历史时期,分别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1949年—1978年是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这个时期工业化战略的特征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国家指令性计划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封闭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
1949年—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重建。
1953年—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功,其中,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提出了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制造大国屹立东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制造大国屹立东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开启了新中国的历史征程。
7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使中国成为了制造大国,屹立于东方。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中国经历了一次次的跨越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国力不足,生产工具陈旧,工业生产水平低下。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推进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改革和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成为了国计民生的支撑力量。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工业经济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工业产值不断攀升。
70年来,中国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各个行业产值不断攀升。
从刚成立之初的落后状态到如今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蜕变。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各种产业均已进入并且处于领先位置。
中国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过去的70年间,中国工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升级。
由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中国工业结构得到了全面升级。
现代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逐步崛起,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工业品质不断提升。
在过去的70年间,中国工业产品的品质不断提升,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已经从过去的廉价产品向高品质产品迈进,成为了世界质量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品牌也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中国工业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70年来,中国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也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链的重要一环,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制造业产品,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工业经济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奋斗历程探析作者:沈熙政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2期近代世界历史进程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为工业能力决定国家实力。
如果一个国家能实现工业化,经济效益、军事效益就会显现出来,就能在国际秩序中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否则只能被动依赖其他国家。
因此,我们看出,新中国七十年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一直到现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一步步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1.1借鉴与探索阶段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
在工业化建设经验的情况下,党和政府走出了一条学习借鉴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借鉴对象就是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以苏联工业化道路作为参照,中国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的探索进程。
在借鉴苏联工业化的进程中,中国根据国情,在这一时期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第一、就是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重工业是现代化工业生产体系的基础,是机器制造机器的先决条件。
通过加快建立自己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中国基本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能够独立生产机械、钢铁、化工等技术复杂的重工业产品和设备,改变了近代中国工业产品及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工业生产的独立自主。
第二、就是重视积累,轻视消费。
工业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工业循环体系的建立,这样工业生产才会持久不断。
这里的循环体系内在的逻辑依然是生产资金的循环。
那么我们通过压低整个国民消费水平,为中国工业发展换来了积累资金。
第三、实现了工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工业化是人力、资源科学组织调度安排的过程,这必须以管理的有效化作为基础。
在这一时期我们不仅引进和翻译了苏联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参照苏联产品设计图纸和制造工艺,实行标准化生产,而且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这是这一时期的工业化管理的创新。
这一时期的工业化,为新中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为以后改革开放提供了工业化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
同时由于这一时期工业结构没有处理好,导致在发展重工业的过程中民用工业发展缓慢,没有处理好生产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改革开放调整工业生产方向的主要原因。
1.2调整与发展阶段文革结束后,面对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形势,党和国家总结之前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经验,逐渐形成适合中国实际的成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这一时期发展形成了中国工业化的新特点:第一、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纠正了长期形成的“农、轻、重”结构失调问题,工农业得以协调发展,使长期以来受到压制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
社会需求结构的改变,使轻工业等民用工业在工业的比例得到回升,推动重工业进一步发展和社会需求拉动的工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更加注重人的因素。
邓小平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时期更加重视科技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在生产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作用,科学技术创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在工业生产中,更加重视人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也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的关系。
这些既是党的战略部署,也是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新方向,即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第三、注重吸取外来的资金技术。
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1.3转型与走出去阶段工业化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不断扩大自己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的生产体系。
我们从苏联援助到改革开放,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并消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业化规模越来越大,势必会突破国內发展环境的限制,自发地走向国际。
这既是政府鼓励的结果,更是中国工业化水平发展到今天水到渠成的结果。
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实现国际化的新时期,中国的工业化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中国的工业发展与国际技术、观念越来越同步。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中国工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现在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各种市场资源能够突破地域和国家的界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以有效地配置和共享,让我们的工业产品能够在价格低廉的基础上,更加符合世界各国生产生活、民族审美等需求,为大量产品占据国际份额和世界各国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扩大了中国制造的声誉和影响,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起到了宣传作用。
第二、中国的工业发展越来越影响到世界各国。
现在国际贸易都依赖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进行全球贸易和通商通航。
由此,繁荣往往在沿海城市,内地往往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
新时期的中国凭借着较低的成本和现代工程技术,以现代高速铁路为载体,推动亚欧内陆国家经济往来、产业分工和经济一体化,从而更能满足21世纪的全球工业化的需求。
第三、新时期工业化越来越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把所有的社会要素联系的越来越紧密,新时期国家工业化不可能孤立发展,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社会发展的新要素联系的越来越紧密。
这些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要素对工业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是“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城镇化不仅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工业发展的动力”,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了稳固的生产聚集地和产品销售地。
二是市场经济就是一个信息经济。
信息化让工业产品中的知识技术比重越来越高,推动工业生产发生结构性变化,高耗能的生产逐渐被低耗能和高附加值的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上升,工业发展越来越凸显知识化的趋势。
三是农业现代化使得“当今世界的农业竞争集中体现在高新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上,科技对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低将会制约农业产业竞争力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总之,经历四十年改革开放,巨大市场需求与中国成功建立庞大轻工业体系、信息化深入推进、大规模城镇化以及农业机械化农药化肥需求越来越高,以此有效支撑新时期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势头。
现在中国从积贫积弱,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新中国发展的成功,一些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各种原因,例如后发优势、大量廉价劳动力、儒家思想传统等。
但是为什么同样拥有长久历史、后发优势、廉价劳动力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未能成功工业化。
因此只有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工业化演变轨迹的分析,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即使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崛起仍然是不可阻挡的原因。
2.1在政治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保证了政治上的统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这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是不一样的。
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条件。
没有政治稳定,就没有社会稳定,也没有经济稳定。
社会政治稳定是最大的公益性产品。
这也是中国为什么可以保持40年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
2.2工业化目标很明确我们逐步建立了比较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1956年党的八大上,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里面,就提出我们要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内,基本上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当时已经有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经济体系,也就是经互会,我国是否有必要建立这个体系?实际上,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较富、需求很大的国家,必须要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
只有如此,才能迅速改变国民经济长期的落后状态。
以此为目的,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主要流向工业生产领域,同时我们向外资金流动,也主要投向制造、科技、交通、港口等与工业息息相关的领域,推动中国工业生产走出去。
2.3工业化方式不断调整以适应形式的发展我国七十年的工业化,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起来。
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矛盾有着不同的工业化方式。
从新中国刚刚成立,工业国防力量薄弱,国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实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業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发初期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我们调整生产结构,发展轻工业来满足人民的需求。
新时期面对工业生产技术革新,需要我们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每一次调整中,推动了工业循环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新中国工业化,是一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史。
有过曲折,也取得巨大成就。
这些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探索工业化道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1工业化必须有一个有能力的领导核心中国工业化成功的关键要有一个有效的领导核心,即增强国家能力的执政党。
原因其实很简单,工业化代表先进生产力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相当于一次社会变革,必然导致利益重组。
越是激烈的变革,利益重组的广度、深度和烈度越大,翻船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
要应付这种局面,前提就是得有一个有效的领导核心,能够掌控全局,调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缓和、减轻利益重组带来的冲击,克服各种各样的抵制和阻碍,这样工业化才能成功。
3.2工业化是一个边实践边创新的过程一个人不从实践中认识问题,那么他对于问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工业化是一个管理组织、科学理论、具体技术在生产、分配、交换中具体表现的系统工程。
工业化的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引进、模仿的阶段,这只能让我们的发展落后于人。
那么我们的创新之路只能从自身工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突破和发展新技术,因为所有的生产知识以及科技创新都是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科学技术并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有大规模生产实践做基础,否则科学技术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实际意义。
“从新中国 60年工业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工业化发展总体来说是一条规模扩张的工业化路径。
”我们正是边实践边创新,让我们的工业发展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不断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
3.3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强盛的根本工业与社会的其他领域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其他领域、其他部门的发展,这样我们才会在交通、建筑、信息、教育、卫生国防、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国取得的这些成就,就成为我们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我们才有底气说出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新乡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