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时区和日界线word教案
初中地理“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99fc0f6c175f0e7cd13737.png)
【课题】区时计算和日界线【课型】新授课山东省齐河县仁里集镇大张中学潘富亮班级:姓名:上课时间: .复习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过程中出现东早西晚现象,并会在地球自转光照图中判断地球各地的早晚状况;2.了解时区的划分和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概念;3.学会区时和日界线的有关计算。
重点:1.时区的划分2.区时和日界线的有关计算难点:区时和日界线的有关计算复习过程:一、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现象”,然后学生完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向,因此:(东、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西)边的地点后看到日出。
2.晨昏线是地球上与的分界线。
(答案:1.西东东西 2.白天夜晚)例题1:读图(图1、图2):晨昏线在什么位置?两图中A、B、C、D、E各地什么地方是早晨?什么地方是中午?什么地方是黄昏?什么地方是午夜?(答案:晨昏线(略)图1:A、B、C、D、E各地中没有是早晨的,E地是中午,A、B 是黄昏,D地是午夜。
图2:A、B、C、D、E各地中A地是早晨,B地是中午,C地是黄昏,D、E地是午夜。
)二、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后)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晚)。
这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间称为地方时...。
(答案:先早)地球上有无数条经线,因此地球上就会出现无数个地方时,也就是无数个时间,这就会出现时间的混乱。
为了避免出现时间的混乱划分了时区。
思考: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不同)。
(答案:相同)三、时区的划分由于地球一天自转一周即24小时自转360°,一小时转个经度。
因此,国际上规定:经度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个时区。
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西、向东各跨7.5°,即7.5°W至7.5°E,划为中时区,也叫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昼夜与四季》word学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昼夜与四季》word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336a4d5727a5e9856a61f4.png)
第二章昼夜与四季【概念与规律】一、夜的成因1、地球自转(rotation):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3、自转周期(period):约24小时(1日)。
4、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5、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本身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6、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7、日(day)是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1日=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
8、通过测量竿影长度和方向活动,可知一天中太阳不仅从东到西地改变位置,还在不断变化着自己的高度。
二、四季与节气1、地球的公转(revolution):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有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公转(revolution)。
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周期:365.256日。
4、地球公转的特征:⑴公转的轨道是接近圆形的椭圆;⑵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⑶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5、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四季更替、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6、四季的形成: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夹角,地球是倾着身子在轨道面上运动的,而且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对地球上的同一个地方来说,一年中不同的日子受到太阳光照射情况是不同的,这样就形成不同的季节(如下图2-1所示)。
⑶我国温带地区“两分”和“两至”日的特点:春分(3月20日或21日):昼夜等长;夏至(6月21日或22日):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竿影最短;秋分(9月23日或24日):昼夜等长;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竿影最长。
7、年(year)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变化的地形》word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变化的地形》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c7882b04a1b0717ed5dd04.png)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变化的地形》word教案第一节火山与地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记住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情形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科学自然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教学预备:可乐、毛巾、豆腐、竹片、报纸。
地震和火山发生的有关录象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地势:有高原、山脉、平原、丘陵和盆地。
提问:那么这么多复杂的地势,是不是随着时刻在变化呢?假如有?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有关地势变化的例子呢?依照学生回答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种专门剧烈的地势变化。
板书:火山与地震(二)、火山教学:1、引入火山:观看关于火山喷发的录象。
陈述火山喷发时的景象:灼热的岩浆从火山口喷向天空,或者者沿着山坡往下流淌,形成一片火海。
火山口喷出浓浓的火山灰和水汽烟雾,充满在空中。
2、依照火山喷发的景象回答下列问题(培养学生想象和推理能力)。
1)、火山喷发前会有哪些预兆?2)、火山的喷发说明了我们生活的地球内部存在着什么?3)、火山喷发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势?4)、火山的喷发给我们人类会带来些什么?3、关于火山大伙儿还有哪些感爱好的问题呢?(培养学生发觉问题的能力)依照众多的学生问题,对学生们可能提出来的重点问题:“火山是如何样形成的”进行教学,其余的较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回家查阅资料。
4、设问:哪么火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回答那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实验。
实验演示:拿一罐可乐,摇动后打开。
看到可乐从开口处喷出来。
提问:依照体会什么缘故摇动以后的可乐会喷出来,而没有摇动的可乐可不能喷出来呢?给予以适当的提示,,假如依旧不能回答出来,老师予以解答:由于被摇动的可乐自身内部较大的压力,当打开瓶盖以后在那个压力的作用下,可乐就随之喷射出来.陈述:事实上火山的喷发也与它类似,在我们的地球内部运动着高温高压的岩浆,平常,这些高压岩浆被地壳所包围着,然而,当地壳在运动中显现裂隙或者地壳中的某一部分变得比较脆弱时以至承担不住岩浆的压力时,这些岩浆就喷出地面,形成了火山喷发。
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教学设计
![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d340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8.png)
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教案课题: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课标要求:课时安排:1课时1、理解地方时、时区和区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并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
2、掌握日界线形成的原因、特点。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方时形成的原因,理解地方时、时区和区时的特点2、掌握日期与时间的运算3、理解两条日界线的特点及判读三维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时刻计算产生的问题和实际生活经验,理解日期和时刻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
3、学生实际动手计算某个地区的日期和时刻,总结日期变化和时刻计算的技巧和具体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的学习,让学生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用地理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2、两条日界线的特点及判断教学难点:1、日期和时间的叠加运算2、两条日界线的判断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读图,讨论、探究等教学过程:【复习旧课】课件展示两道题,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加以讲解以便学生巩固经纬网的应用这部分知识。
【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在看时间,都以时间来生活,那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我们的时间怎么来的?【板书】地方时、区时与日界线一、地方时(讲解)在必修一我们了解到地球是在不断的自转的,同一时刻,同一纬度上东边的地方更早看到日出,这样同一纬度就有了时间的差异,时刻就有了大小之分,这就产生了地方时。
我们把因为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
【板书】1、地方时的形成原因及概念(过渡)请同学们思考下地方时有什么特点呢?【板书】2、地方时的特点(讲解)(1)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2)在同一纬线上,位置相对偏东边的地方时刻要比偏西地点的时刻大。
(3)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过渡)我们学习地方时最主要的还是要知道它是怎么换算的.(讲解)我们先来看看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1.3《地球的自转》时区和日界线专题教案
![1.3《地球的自转》时区和日界线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aec052f90f76c660371a19.png)
《地球的自转》时区和日界线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时区的划分。
2、初步学会区时的计算。
3、掌握过日期变更的规律。
重点1、时区的划分。
2、过日界线日期变更的规律。
难点时区的划分;时差的计算;日期的换算。
教法地球仪演示、读图析图、例题巩固。
学法演示活动、读图分析、习题巩固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境导入上节我们学过了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本节我们来学习自转产生的另一个地理现象。
当7月27日晚上8点,伦敦开始举行2012年奥运会开幕式时,北京正是28日凌晨4点。
复习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思考两地时刻差异产生的原因。
利于学生理解东西时刻差是自转产生的另一个地理现象。
以奥运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为什么两地会有时间差异呢?活动探究1、不同经度地方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东边和西边哪边的时刻早?地球自转一周360度,周期24小时,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多少度?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多久?活动一:在地球仪的赤道上标注A、B两点,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照,按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
观察A、B两点,哪一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哪一点先送走落日的黄昏?活动二:根据自转的周期算时差通过活动思考和探究东西时刻差异产生的原因。
便于理解经度差与时差的关系。
自主学习和探究1、什么是时区?2、什么是区时?3、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几个时区,每隔多少度划分为1个时区?其中包括零时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为穿过的时区)、东一区至东十一区(共11个时区)、西一区至西十一区(共11个时区)、哪两个时区合为一个时区(180°经线穿过该区)?4、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几小时,东边的时间为什么早于西边的时间?5、北京时间:哪个时区的区时?穿过该区的标准经线为哪条经线?位于同一时区内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
不同时区的各地,采用各自的区时。
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东面得时间早、大;西面的时间迟、小。
华师大七上科学3.3时区和日界线
![华师大七上科学3.3时区和日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80542d3c580216fc700afdd9.png)
3 两地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两地经度相差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时区:为了消除千差万别的地
方时在实际使用中的不方便, 把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0°
时区的划分
西时区 东时区
2
请在上图中表出下列城市 所在的区
北京:东八区
纽约:西五区 伦敦:中时区 开罗:东二区 东京:东九区
北京和纽约相隔 13 个时区
北京和伦敦相隔 8 个时区
北京和开罗相隔 6 个时区
北京和东京相隔 1 个时区
区时:各个时区采用各自的
统一时刻,叫做区时,也叫 标准时。
算时差
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0°
计算时东正西负,东边的时区减去西边的时区
例: 计算西五区与东二区的时差
2-(-5)=7
所以23°E的区时是8月26日19:00
对有些国家来说,是否只在一个时区之内? 法定时: 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使 用对区时进行调整后的时刻。 例: 北京时间 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 全国的统一时刻
为什么会丢失一天
1519年麦哲伦船队向西作环球航行,于 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一周回到西班牙时, 当地的日历上是9月8日,而水手们每天记 录的航海日记上却是9月7日。怎么会丢失 一天呢?
时差: 8-(-5)=13 区时: (东加西减) 19+13=32 -24+1天 所以东八区的区时是10月28日8:15
余姚 希 腊 已知121°E的区时是8月27日凌晨1:00,求
23°E的区时。 先算出121°E位于东八区,23°E位 于东二区 再算时差:8-2=6 最后算区时:1-6=-5 +24-1天
两地时差为7小时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图》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6a13bb84868762caaed543.png)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图》教案
科学七年级(上)《地图》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教材背景分析:
本课是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球》单元内容。
从学生学习的真实地球到模拟地球地球仪出发,再把地球仪平面化地图。
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新的学习内容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使新旧学习内容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了解地图的基本信息基础上,总结地图的三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识图和简单的作图。
2.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在小学常识中已初步了解有关地图的一些信息,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周围的环境有着深刻的感受,也有很多学生通过旅游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地形,地貌,也在旅游中对一些景点的地图有一定的认识,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更多的地图知识,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对地图认识比较丰富。
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的更多奥秘。
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同时初一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好强好胜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尊重、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相互鼓励互动的气氛较浓。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科学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
时区和日界线
![时区和日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4395b489bceb19e8b8f6ba56.png)
赤道上日出时刻(经线与晨线 相交点)地方时是6点、日落时刻 (经线与昏线相交点)是18点;
其它纬度地区日出时刻地方时: 春、秋分日6点,夏半年6点前, 冬半年6点后;日落时刻地方时: 春、秋分日18点,夏半年18点后, 冬半年18点前。
(3)地方时计算中应注意的几点
①明确同一纬度上东早西晚(向东时间递 增)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②明确角度和时间都是六十进制。地方 时与经度换算的定量关系见下表:
(3)地方时计算中应注意的几点
③计算过程中,注意相加后大于24小时 时,日期要加一天;为负数时,借24 小时,日期要减少一天。 ④分清大小月:大月(1、3、5、7、8、 lO、12)有3l天,小月(4、6、9、11) 有30天;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⑤分清平年、闰年:凡是公元年数能被 4整除的原则上是闰年,但其中能被 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不是闰年。
பைடு நூலகம்
【实例1】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N,30°E)起飞, 向西南经过11小时飞抵墨西哥城(19.5°N,99.5°W)。 起飞时圣彼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据此回答飞机到墨西 哥城时:①墨西哥采用 西7 区的区时?该时区的中央 经线是 西经105 度, 该时区的经度范围是 97.5°w~112.5°w;②飞机飞抵墨西哥城时,当地 时间是 18日17时 。
(4)公式法计算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 1°×经度差)。 ①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若两地 同为东经或西经,则两地经度数相 减;若两地一个为东经、另一个为 西经,则两地的经度数相加)。 ②公式中 “±”选用:东加西减(若 所求地位于已知地的东边,用“+” 号;反之用“-”号)。
2.区时
[感悟] (1)求算区时,只需整时数 的加减;180°经线两侧的东、西 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差一 天。(2)已知两地经度与地方时四 个量中的任意三个量,即可求出 第四个量(见图4)。
7-1-3 区时和日界线P13-P14
![7-1-3 区时和日界线P13-P14](https://img.taocdn.com/s3/m/138e73106bd97f192279e996.png)
1、落实巩固任务、当堂达成目标
2、鼓励学生自己纠错,深化知识理解,加深记忆
知识拓展
出示拓展题目:
1、下面是某宾馆服务台四个时钟的时间,已知此时是北京时间(东八区)8:25,则下列时间错误的是()
A纽约(西五区)10:25 B伦敦(中时区)12:25
C东京(东九区)9:25 D新德里(东五区)5:25
2、督促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合作研讨
出示合作研讨题目:
1、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是经度度,东西十二时区的中央经线是经度度。
2、时区和时区合并为一个时区,他们的中央经线是经度度。
3、当北京时间是9月9日10点时,纽约是月日时。
4、P14读图1-16,说说为什么国际日期变更线不是一条直线?
- -
5、P14阅读:(写在书上)
2、其他学生认真听回答组学生的答案,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1、目的是强调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来解决问题,享受快乐学习
2、及时鼓励,激发兴趣
课堂检测
出示课堂检测题目:提问[导学预习][合作研讨]内容
1、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度经线为地球上‘昨天’和‘今天’的分界线。
2、日期变更: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应一天;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到东十二区,日期应一天。
1)日期引起的矛盾,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确定这一天是星期日还是星期一吗
2)妹妹的生日比姐姐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老师适时指导)、展示本组最佳答案
·要求组间互相质疑并解答,老师简单小结并鼓励优胜小组
1、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共同总结这些问题,并总结得出本组最佳答案,选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课---时区和日界线
![说课---时区和日界线](https://img.taocdn.com/s3/m/861bcea7f121dd36a32d8252.png)
地理科学 和梦娇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一)教材思路与结构特点: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的内容 ,时区和日界线是地球自转地理意义里最抽象,最难理 解的一部分内容,教材所用篇幅很少,难度较大,但这 部分内容站在全球的角度,论述了全球极具规律的时间 现象,为同学们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打下良好 基础。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第二课时来讲。
……
西 三 区
西 二 区
西 一 区
零 东 时 一 区 区
东 二 区
东 三 区
东 十 二 …… 区
西 十 二 区
二、说教法(合作探究法)
三、说学法
(二)说学习方法 (一)说学情 时区和日界线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抽象难学,所以 地球运动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他们最难学, 我用地图解决抽象,用乐趣解决难学,采用观察法和 最不想学的内容,太抽象而且在初中也没有任何基 讨论法两种方式。 础,所以把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分为了两课时,在 第一课时讲了地球自转的特点、昼夜交替、地转偏 ( 1)观察法:“读图→析图→用图”三步走,以图做媒 向力和地方时,以此为基础,学生对区时和日界线 介,指导学生用眼识图,用脑析图,动手绘图,开口 就更容易理解一些。 说图,手脑并用计算图。从而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
四、说教学程序 时区和日界线
1、时区
(1)某地经度÷15°≈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2)某地时区数×15°=该时区中央经线度数 (3)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数=所求地的区时
2、日界线
(1)零时经线、零度经线 (2)从零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是新的一天,其余地区全是旧的一天。
谢谢各位老师! 祝您生活愉快!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3.时区和日界线(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3.时区和日界线(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https://img.taocdn.com/s3/m/565724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8.png)
—时区和区时
伦敦
北京
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 地方时不同;
较东的地方时比较西的地方时来得早, 较西的地方时比较东的地方时来得晚;
两地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5°E
118°E
中央经线
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区时 就相差几个小时;
机场。于是倪刚打电话到家,妈妈刚进家门,并在电话
钟说:“倪刚,你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请问倪刚错在
哪里?
东京在东九区,比“北京时间”早一小时,东京
9点起飞时,上海是8点飞行两小时后到达浦东
国际机场应该是10点钟。
练一练(二)
北京的童健按照预先约定的时间——星期五早上9点, 父亲离开美国旧前给父亲打长途电话。童健在星期五 早上,当时针指向9点时拨通了旧的国际长途电话, 父亲说:他要明天才离开旧。请问:是童健搞错了日 期,还是父亲改变了日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 时刻来得早。
计算不同时区的区时 时,要遵循
“东加、西减”
原则!
练一练(一)
早晨7点,倪刚在上海家中接到妈妈从东京打来的
电话,她将于今天上午9点从东京起飞,两小时后可到
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倪刚于当天上午11点到达机场,
可是没有接到妈妈。他从机场问讯处得知东京9点起飞
的航班已经在10点钟到达上海,机上的旅客都已经离开
练一练(二)
有一孕妇怀了双胞胎,她临近日界限时生了一个
男孩,往西超出日界限后又生了一个女孩,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男孩生日早
B、 女孩生日早
C、 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D、 无法比较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昼夜与四季》word学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昼夜与四季》word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cf20f195f312b3169a5dc.png)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昼夜与四季》word学案一、夜的成因1、地球自转(rotation):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3、自转周期(period):约24小时(1日)。
4、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5、产生昼夜现象的缘故:地球本身是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
6、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要紧缘故: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7、日(day)是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准的时刻计量单位;1日=24小时= 1440分钟= 80.400 秒。
8、通过测星竿影长度和方向活动,可知一天中太阳不仅从东到西地改变位置,还在不断变化着自己的高度。
二、四季与节气1、地球的公转(revolution):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有带I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公转(revolution)*,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周期:365.256日。
4、地球公转的特点:⑴公转的轨道是接近圆形的椭圆;(2)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而之间有66.5°的夹角:⑶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邻近。
5、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四季更替、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6、四季的形成: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逍平面之间有66.5° 夹角,地球是倾着身子在轨道而上运动的,而且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邻近,因此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对地球上的同一个地点来讲,一年中不同的生活受到太阳光照耀情形是不同•的, 如此就形成不同的季节(如下图2-1所示)。
⑶我国温带地区'‘两分”和“两至”日的特点:春分(3月20日或21日):昼夜等长:夏至(6月21日或22 S):太阳最髙,白昼最长,竿影最短;秋分(9月23日或24 B):昼夜等长:冬至(12月21日或22 B):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竿影最长。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七章 第一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七章 第一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华东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420d88284ac850ad0242ab.png)
第七章第一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
第七章主要介绍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寒来暑往、斗转星移等等天象的视运动规律,以及产生这些天象的原因。
而第一节中首先简要介绍了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宇宙观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哥白尼所创立的日心说的正确性和伟大意义,从而说明地球处在不停的运动中,其次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现象和运动周期,引入了“日”和“年”两个常用计时单位,以及产生“闰年”的原理和闰年的长度,在“小资料”栏目中还介绍了部分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
【设计特点】: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构建“民主、平等、开发、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科学探究为载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设计。
教材处理上,以“地心说和日心说”→“地球的公转”→“地球的自转”的顺序安排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建立模型、实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的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并领悟日心说的正确性和伟大的科学意义2、理解地球的公转运动特点和运动周期3、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特点和运动周期4、记住时间的计量单位“日”、“年”、“闰年”,以及它们各自的长度。
【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和建立模型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并通过讨论了解日心说的正确性和伟大的科学意义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模拟、游戏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从已有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5、通过演示、画图,实现图文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时区和日界限word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时区和日界限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03125bb9d528ea80c7792d.png)
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3章第3节教案时区和日界限慈溪市匡堰中学初一科学备课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教学进程设计】一引入你明白北京是下午14:00时,纽约是几点?伦敦是几点?为何媒体报时,老是说北京时刻几点钟?想要弄清楚以上问题,咱们第一要了解以下重要问题:二地方时时刻是客观存在的,但时刻的量度却是人为研究、规定的。
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时刻的标志,这种以本地太阳的位置来肯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阅读图3.3.2问:地球上相同经度的地域时刻一样吗?不同经度的地域时刻一样吗?为何东边的地方时老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的早?(与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联系起来考虑)计算:地球自转一周(3600)为一天(24小时),(1)两地经度相差150,地方时相差几小时?(2)两地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几分钟?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在生活实际中,在必然区域内应统一利用某个地方时作为该区域的标准时刻,而又得避免大范围(如全世界)一路利用某一时刻。
那个观点就是时区划分的按照。
全世界按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一个时区跨经度150。
-区域概念什么是区时?北京时刻和北京的时刻有什么不同?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时区统一利用的标准时刻叫区时。
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是什么?我国所有地域采用北京时刻吗?仔细观察“国际时区划分图”,想象把此图粘在地球仪有重合的部份吗?计算1、计算西五区和东二区的时差。
2、已知东京时刻(东九区)为10月23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如何计算区时:(1)求时差,东边的时差减去西边的时差(2)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时差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世界各地时区的计算。
四.日界限(国际日期变更线)试探与讨论:为何会丢失一天?为何要划国际上统一遵循的日界限?日界限在那个时区?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何这条线不是直的?从北京动身,向西环球航行一周,每通过一个时区,应如何拨钟表上的时刻,回到原地时,钟表上的时刻有什么转变?如何纠正?相反,向东航行呢?仔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日界限的“读图”,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3章第3节教案
时区和日界线
慈溪市匡堰中学初一科学备课组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查找世界各地的时区,并计算它们的区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你知道北京是下午14:00时,纽约是几点?伦敦是几点?为什么媒体报时,总是说北京时间几点钟?想要搞清楚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重要问题:
二地方时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时间的量度却是人为研究、规定的。
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时间的标志,这种以当地太阳的位置来确定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阅读图
为什么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地方时来的早?(与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联系起来考虑)
计算:地球自转一周(3600)为一天(24小时),(1)两地经度相差150,地方时相差几小时?(2)两地经度相差10,地方时相差几分钟?
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在生活实际中,在一定区域内应统一使用某个地方时作为该区域的标准时间,而又得避免大范围(如全球)共同使用某一时间。
这个观点就是时区划分的根据。
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0。
-区域概念
什么是区时?
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
区时和地方时的区别是什么?
我国所有地区采用北京时间吗?
仔细观察“国际时区划分图”,想象把此图粘在地球仪有重合的部分吗?
计算
1、计算西五区和东二区的时差。
2、已知东京时间(东九区)为10月23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
时?
如何计算区时:
(1)求时差,东边的时差减去西边的时差
(2)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时差
完成教材提供的关于世界各地时区的计算。
四.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会丢失一天?
为什么要划国际上统一遵循的日界线?
日界线在那个时区?
什么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什么这条线不是直的?
从北京出发,向西环球航行一周,每经过一个时区,应如何拨钟表上的时间,回到原地时,钟表上的时间有什么变化?怎样纠正?
相反,向东航行呢?
仔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日界线的“读图”,填空。
拓展:有两个双胞胎在从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前后出生,他们出生的时刻一样吗?出生的日期一样吗?
提示:日界线所在东西十二区的时刻是一样的。
如何理解日界线西侧是新的一天的起点?人为规定的,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日界线西侧开始,自西向东每跨过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到日界线东侧时加了24小时,因此到了下一天,比如日界线西侧是5月2日0点,日界线东侧是5月3日的0点,根据地球每转一圈是一天,在任一时刻,日界线以东的区域已经转过一天,进入第二天,而日界线西侧还是该天的起点。
如:在东西十二
区里,如当日界线西侧为上午10点时,日界线东侧也为上午10点,它却已是第二天的上午10点。
新课结束,小结
作业: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和科学作业本上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