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最值问题中一个基本的模型——探讨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最值问题中一个基本的模型——探讨线段和最小值问题在学习了作轴对称图形之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42,有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模型就是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解决方法如上面图(2),作点B(点A也行)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 B′交直线l于点C,则点C就是要找的使输气管道最短的位置。
其原理就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北师大版七下第五章1 23页第5题类似)。
求两线段之和最小是最值问题中很基本的一个模型,一般已知两定点一动点,动点在某条定线上,两定点在定线同侧。
求解步骤为:①利用轴对称作其中任一定点关于定线的对称点;②连接对称点和另外一个定点,交定直线于某点,此点即为所求;③利用勾股定理等知识求解算出答案。
这一类问题也是当今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通常会以角、三角形、四边形、圆、坐标轴、抛物线为载体出题。
还有一种类型是固定长度线段MN在直线l上滑动,求AM+MN+BN 的最小值。
这时需平移BN(或AM),转化为求解决,如下图所示.平移NB至MB'转化为轴对称模型本文讲练结合,对线段和最小值问题的原理、常见题型及解法思路层层剖析,后面附有练习题和配套答案,力求能使大家熟练掌握这种求最值的方法。
【典例】1、如下图,在△ABC中,AC=BC=2,∠ACB=90°,D是BC边的中点,E是AB边上一动点,则EC+ED的最小值为_______。
解析:如下图,过点C作CO⊥AB于O,延长CO到C′,使OC′=OC,连接DC′,交AB于E,连接CE,此时DE+CE=DE+EC′=DC′的值最小.连接BC′,由对称性可知∠C′BE=∠CBE=45°,∴∠CBC′=90°,∴BC′⊥B C,∠BCC′=∠BC′C=45°,∴BC=BC′=2,∵D是BC边的中点,∴BD=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5,故答案为:√5.2、如下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PBQ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结果不取近似值).解析:因为BQ是定值,所以求△PBQ周长的最小值就是在AC上求一点P,使PB+PQ的值最小即可,依然是标准的轴对称模型,如果你能这样考虑,恭喜你答对了,下面就按照此类模型的标准解法做就行了。
“求两线段长度之和的最小值”问题全解析
“求两线段长度之和的最小值”问题全解析“求两线段长度值和最小”问题全解析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经常遇到求PA+PB最小型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对这类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特此编写了“求两线段长度值和最小”问题全解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在三角形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1.1 在锐角三角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1如图1,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4,∠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第 2 页第 3 页解:因为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点C与点B关于AD对称,连接BE交AD于点M,这就是EM+CM最小时的位置,如图5所示,因为CM=BM,所以EM+CM=BE,过点E作EF⊥BC,垂足为F,因为AE=2,AC=6,所以EC=4,在直角三角形EFC中,因为EC=4, ∠ECF=60°,∠FEC=30°,所以FC=2,EF==2.因为BC=6,FC=2,所以BF=4.在直角三角形BEF中,BE==.二、在四边形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2.1在直角梯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3(2010江苏扬州)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D=4,AB=5,BC=6,点P是AB上一个动点,当PC+PD的和最小时,PB的长为__________.第 4 页第 5 页分析:在这里有一个动点,两个定点符合对称点法求线段和最小的思路,所以解答时可以用对称法.解:如图3所示,作点D 关于直线AB 的对称点E ,连接CE ,交AB 于点P ,此时PC +PD 和最小,为线段CE .因为AD =4,所以AE=4.因为∠ABC =90°,AD ∥BC ,所以∠EAP =90°.因为∠APE =∠BPC,所以△APE ∽△BPC ,所以.因为AE=4,BC =6,所以,所以,所以,因为AB =5,所以PB=3.2.2在等腰梯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4 如图4,等腰梯形ABCD 中,AB=AD=CD=1,∠ABC=60°,P 是上底,下底中点EF 直线上的一点,则PA+PB的最小值第 6 页 为 .分析: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知道,点A 的对称点是点D ,这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点.其次运用好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又一个关键.解:如图4所示,因为点D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A ,连接BD ,交EF 于点P ,此时PA +PB 和最小,为线段BD .过点D 作DG ⊥BC ,垂足为G ,因为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且AB=AD=CD=1,∠ABC=60°,所以∠C=60°,∠GDC=30°,所以GC=,DG=.因为∠ABC =60°,AD ∥BC ,所以∠BAD =120°.因为AB=AD ,所以∠ABD=∠ADB=30°,所以∠ADBC=30°,所以BD=2DG=2×=.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2.3在菱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5如图5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知道,点B的对称点是点D,这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点.解:如图5所示,因为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D,连接DE,交AC于点P,此时PE +PB和最小,为线段ED.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且∠BAD=60°,所以三角形ABD是等边三角形.因为E是AB的中点,AB=2,所以AE=1,DE⊥AB,所以ED==.所以PE+PB的最小值为.2.4在正方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第 7 页第 8 页 例6 如图6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点M 在DC 上,且DM=2,N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则DN+MN 的最小值为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知道,点B 的对称点是点D ,这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点.解:如图6所示,因为点D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为B ,连接BM ,交AC 于点N ,此时DN +MN 和最小,为线段BM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BC=CD=8.因为DM=2,所以MC=6,所以BM==10.所以DN+MN 的最小值为10. 例7(2009?达州)如图7,在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ABCD 中,点Q 为BC 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 上一动点,连接PB 、PQ ,则△PBQ周长的最小值为 cm .(结果不取近似值).第 9 页分析:在这里△PBQ 周长等于PB+PQ+BQ ,而BQ 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是一个定值1,所以要想使得三角形的周长最小,问题就转化成使得PB+PQ 的和最小问题.因为题目中有一个动点P ,两个定点B,Q 符合对称点法求线段和最小的思路,所以解答时可以用对称法.解:如图7所示,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知道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连接DQ ,交AC 于点P ,连接PB .所以BP=DP ,所以BP+PQ=DP+PQ=DQ .在Rt △CDQ 中,DQ== ,所以△PBQ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BP+PQ+BQ=DQ+BQ=+1.故答案为+1.三、在圆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8(2010年荆门)如图8,MN 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B为AN弧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A)2(B)(C)1 (D)2分析:根据圆的对称性,作出点A的对称点D,连接DB,则线段和的最小值就是线段DB 的长度.解:如图8,作出点A的对称点D,连接DB,OB,OD.因为∠AMN=30°,B为AN弧的中点,所以弧AB的度数为30°,弧AB的度数为30°,弧AN的度数为60°.根据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定理得到:∠BON=30°.由垂径定理得:弧DN的度数为60°.所以∠BOD=∠BON +∠DON= 30°+60°=90°.所以DB==.所以选择B.第 10 页四、在反比例函数图象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9(2010山东济宁)如图9,正比例函数y=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点,过A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已知三角形OAM的面积为1.(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如果B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点(点B与点A不重合),且B点的横坐标为1,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最小.分析: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和交点坐标的意义,确定出点A的坐标是解题的第一个关键.要想确定出PA+PB的最小值,关键是明白怎样才能保证PA+PB的和最小,同学们可以联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作图问题,明白了最小的内涵,解题的过程就迎刃而解了.解:(1)设点A的坐标为(x,y),且点A在第一象限,所以OM=x,AM=y.因为三角形OAM的面积为1,所以所以xy=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因为y=x与y=相交于点A,所以=x,解得x=2,或x=-2.因为x>0,所以x=2,所以y=1,即点A的坐标为(2,1).因为点B的横坐标为1,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所以点B的纵坐标为2,所点B的坐标为(1,2),所以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D的坐标为(1,-2).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kx+b,所以,解得k=3,b=-5,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3x-5,当y=0时,x=,所以当点P在(,0)时,PA+PB 的值最小.五、在二次函数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10(2010年玉溪改编)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AOB 的面积是.(1)求点B的坐标;(2)求过点A、O、B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AO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在这里△AOC周长等于AC+CO+AO,而A,O是定点,所以AO是一个定长,所以要想使得三角形的周长最小,问题就转化成使得AC+CO的和最小问题.因为题目中有一个动点C,两个定点A,O符合对称点法求线段和最小的思路,所以解答时可以用对称法.解:(1)由题意得:所以OB=2.因为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所以点B的坐标为(-2,);(2)因为B(-2,0),O(0,0),所以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2),将点A的坐标为(1,)代入解析式得:3a=,所以a=,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x.(3)存在点C. 如图10,根据抛物线的性质知道点B与点O是对称点,所以连接AB与抛物线的对称轴x= - 1交AC于点C,此时△AOC 的周长最小.设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E.过点A作AF垂直于x轴于点F,则BE=EO=EF=1.因为△BCE∽△BAF,所以,所以,所以CE=.因为点C在第二象限,所以点C的坐标为(-1,).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11(2010年天津)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1)若E为边OA上的一个动点,当△CDE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的坐标;(2)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F的坐标.分析:本题的最大亮点是将一个动点求最小值和两个动点求最小值问题糅合在一起,并很好的运用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解:(1)如图12,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连接C与x轴交于点E,连接DE.若在边OA上任取点(与点E不重合),连接C、D、.由D+ C=+ C>C= D+CE=DE+CE,所以△的周长最小.因为在矩形OACB中,OA=3,OB=4, D为OB的中点,所以BC=3,DO=O=2.所以点C的坐标为(3,4),点的坐标为(0,-2),设直线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k=2,b=-2,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令y=0,则x=1,所以点E的坐标为(1,0);(2)如图13,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CB边上截取CG=2,连接G与x轴交于点E,在EA上截EF=2.因为GC∥EF,GC=EF,所以四边形GEFC为平行四边形,有GE=CF.又DC、EF的长为定值,所以此时得到的点E、F使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因为在矩形OACB中,OA=3,OB=4, D为OB的中点,CG=2,所以BC=3,DO=O=2,BG=1.所以点G的坐标为(1,4),点的坐标为(0,-2),设直线G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k=6,b=-2,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6x-2,令y=0,则x=,所以点E的坐标为(,0),所以点F的坐标为(+2,0)即F的坐标为(,0)。
线段和的最小值 万能方法
M1 A1
A2
N1
提高
例2:如图,已知AB是⊙OB中AC的 30直0 径,
,点D是线段AC上的任意一点1 C(DO不D 含端点),
连接OD,当
的最小2值为6时,求AB的
长。
在RtOO1F中
O1 D1 C
O1OF 600
DE
OO1 4 3
A
FB
AB 8 3
O
线段和的最小值
方法策略
初中数学经常遇到求PA+PB最小值问题,或 者是求△ABC的周长最小值。 1.题型:①两定一动
②一定两动 2.万能方法: ①作一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
定点作了对称点后不用,对称点即为定点
②如果是两个定点则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
如果是一个定点则利用“垂线段最短”
常见的数学模
存在一点P,使得△ABP的周长最
小A.B请 求BP出点APP的坐标. y 分析:因为AB的
长是确定的,故 △ABP的周长最 小时AP与BP的和
AO
x
P
为最小,所以可作 出右图所示的图
B
B
’
例3、已知:如图,AB是⊙O的直 径,AB=4,点C是半圆的三等份点, 点D是弧BC的中点,AB上有一动点 P,连接PC,PD,则PC+PD的最小 值是多2 2少?并画出点P的位置C .
型1、(浙教版数学课本八上,P50 例2)l 如
图,直线 表示草原上的一条河流。一骑
马少年从A地出发,去河边让马饮水,然后
返回位于B地的家中。他沿怎样的路线行走, 能使路程最短?作出这条最B 短路P线'A P'B
直线l A为A'
线
的中垂
线段和最小值问题整理
线段和最小值问题是一类数学问题,通常涉及到在给定的线段上找到使某个函数取得最小值的点。
这类问题在数学建模、优化问题和几何学中都有应用。
下面是对线段和最小值问题的整理:
1. 定义线段: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一段连续的直线部分。
2. 定义函数:线段和最小值问题通常需要定义一个函数,该函数将线段上的点映射到一个实数上。
3. 最小值问题:线段和最小值问题的目标是找到线段上使函数取得最小值的点。
4. 解决方法:解决线段和最小值问题的方法通常包括数学分析和优化算法。
a. 数学分析:通过分析函数的性质、导数和极值点等,可以找到函数取得最小值的点。
b. 优化算法:如果函数较为复杂或者无法通过数学分析得到解析解,可以使用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遗传算法等,来搜索最小值点。
5. 约束条件: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中,通常会存在一些约束条件,如线段的端点范围、函数的可行域等。
这些约束条件需要考虑在解决问题时。
线段和最小值问题的具体形式和解决方法会因具体情况而异,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初三数学两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四大类型
两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四大类型【专题说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初中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也是人们在生活中认识到的基本事实,而对于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往往就是这个基本定理的应用。
【方法技巧】模型一“一线两点”型(一动+两定)类型一异侧线段和最小值问题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值最小.【解题思路】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A+PB的最小值即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交直线l 于点P,点P即为所求.类型二同侧线段和最小值问题(将军饮马模型)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值最小.【解题思路】将两定点同侧转化为异侧问题,同类型一即可解决.作点B关于l 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类型三同侧差最大值问题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解题思路】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A-PB|≤AB,当A,B,P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即|PA-PB|的最大值为线段AB的长.连接AB并延长,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点P.类型四异侧差最大值问题问题:两定点A,B位于直线l异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PB|的值最大.【解题思路】将异侧点转化为同侧,同类型三即可解决.模型二“一点两线”型(两动+一定)问题:点P是∠AOB的内部一定点,在OA上找一点M,在OB上找一点N,使得△PMN周长最小.【解题思路】要使△PMN周长最小,即PM+PN+MN值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将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直线上即可.模型三“两点两线”型(两动+两定)问题:点P,Q是∠AOB的内部两定点,在OA上找点M,在OB上找点N,使得四边形PQNM周长最小.【解题思路】要使四边形PQNM周长最小,PQ为定值,即求得PM+MN+NQ的最小值即可,需将线段PM,MN,NQ三条线段尽可能转化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想到作点P关于OA的对称点,点Q关于OB的对称点.【典例分析】【典例1-1】基本模型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同侧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AP+BP的值最小.解题思路:一找: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与直线l交于点P;二证:验证当A,P,B'三点共线时,AP+BP取得最小值.三计算.请写出【基本模型】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典例1-2】模型演变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同侧,在直线l上确定点P的位置,使|P A ﹣PB|的值最大.解题思路:一找:连接AB并延长,交直线l于点P;二证:验证当A,B,P三点共线时,|P A﹣PB|取得最大值.三计算.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典例1-3】模型演变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的两侧,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AP+BP 的值最小.解题思路:一找: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二证:验证当A,P,B三点共线时,AP+BP取得最小值.三计算.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典例1-4】模型演变问题:如图,定点A,B位于动点P所在直线l的两侧,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P A﹣PB|的值最大.解题思路:一找: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并延长,交直线于点P;二证:验证当A,B',P三点共线时,|P A﹣PB|取得最大值.三计算.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变式1-1】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4,∠ABC=60°,点N为BC的中点,点M是对角线AC上一点,则MB+MN的最小值为.【变式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O是对角线BD的中点,E是AB 边上一点,且AE=1,P是CD边上一点,则|PE﹣PO|的最大值为.【变式1-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12,∠DAB=60°,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BD,AB上,且BF=DE=4.点P为AC上一点,则|PF﹣PE|的最大值为.【变式1-4】结论:如图,抛物线y=ax2﹣bx﹣4与x轴交于,A(﹣1,0),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l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点M为直线l上的一点,则MA+MC 的最小值为.【典例2】模型分析问题:点P是∠AOB内的一定点,点M,N分别为OA,OB上的动点,试确定点M,N 的位置,使△PMN的周长最小.解题思路:一找: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P“,连接P'P“,分别交OA,OB于点M,N;二证:验证当P′,M,N,P″四点共线时,△PMN的周长最小.三计算.注:当三个点均为动点时,先假定一个点为定点,再将其特化为“一定两动“问题请写出【模型分析】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变式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121°,∠B=∠D=90°,点M、N分别在BC、CD上,(1)当∠MAN=∠C时,∠AMN+∠ANM=°;(2)当△AMN周长最小时,∠AMN+∠ANM=°.【变式2-2】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点P,M,N分别是BC,AB,AC上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典例3】模型分析问题:点P,Q是∠AOB内部的两定点,点M,N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试确定点M,N的位置,使四边形PMNQ的周长最小.解题思路:一找:作点P关于OA的对称点P',点Q关于OB的对称点Q′,连接P′Q′,分别交OA,OB于点M,N;二证:验证当P′,M,N,Q′四点共线时,四边形PQNM的周长最小.三计算.请写出【模型分析】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变式3-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5,AE=2DF=2,点G,H分别在CD,BC 边上,则四边形EFGH周长的最小值为.【变式3-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BC=3,点E是AB的中点,若点P,Q分别是边BC,CD上的动点,则四边形AEPQ周长的最小值为.【典例4-1】基本模型问题:如图,点A,B为直线l同侧两定点,M,N为直线l上的动点,且MN的长度为定值,试确定点M,N的位置,使AM+MN+BN的值最小.解题思路:一找:以AM,MN为邻边.构造▱AMNA′,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A “B,交直线l于点N,再确定点M;二证:验证当A“,N,B三点共线时,AM+MN+BN的值最小.三计算.请写出【基本模型】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典例4-2】模型演变问题:如图,直线a∥b,定点A,B分别位于直线a的上方和直线b的下方,M,N分别为直线a,b上的动点,且MN⊥a,试确定点M,N的位置,使AM+MN+BN的值最小.解题思路:一找:以AM,MN为邻边构造▱AMNA′,连接A'B;二证:验证当A',N,B三点共线时,AM+MN+BN的值最小.三计算.请写出【模型演变】中解题思路“二证”的过程.【变式4-1】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线段MN在对角线BD上运动,若⊙O的面积为2π,MN=1,则AM+CN的最小值为.【变式4-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BC=1,将△ABD沿射线DB方向平移得到△A'B'D',连接B'C,D'C,求B'C+D'C的最小值.专题12 两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四大类型含将军饮马)(知识解读)【专题说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初中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之一,也是人们在生活中认识到的基本事实,而对于数学中的最值问题,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往往就是这个基本定理的应用。
求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的常用方法
求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的常用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求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的那些常用法子!这可是数学里挺有意思的一块儿呢!你想想啊,就好像咱要在一个迷宫里找最短的路一样。
比如说,有两个固定的点 A 和 B,然后还有一条线,咱得找到从 A 到这条线再到B 的最短路径,这就是求线段之和最小值的一种常见情况。
先来说说对称法吧。
这就好比是给线段照镜子,通过找到某个点关于某条线的对称点,然后把问题转化一下,一下子就变得简单明了啦!就好像你本来要绕一大圈才能到的地方,突然发现有条捷径就在眼前。
再讲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法。
这就像是三根小棍儿,两边之和肯定得大于第三边呀,那咱就利用这个道理来找最小值。
就好比你知道走哪几条路组合起来最短,嘿,就是这么神奇!还有一种呢,就是利用一些特殊的几何图形的性质。
就像正方形、圆形之类的,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比如说在正方形里,对角线就是个很关键的线索,能帮咱找到那些最短的线段组合。
咱举个例子哈,想象有只小蚂蚁要从一个角落爬到另一个角落,但是中间有好多障碍,那咱就得开动脑筋,想想怎么让这小蚂蚁走最短的路呀!这时候这些方法就派上用场啦。
有时候啊,做这种题就跟玩游戏一样,一点点去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你得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条件,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个关键的点或者线,然后运用合适的方法去求解。
哎呀,数学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这些求线段之和最小值的方法就像是一把把钥匙,能打开各种难题的大门。
咱可得把这些宝贝方法好好记住,以后遇到问题就不怕啦!你说是不是?总之呢,求线段之和的最小值问题虽然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头疼,但只要咱掌握了这些常用方法,再加上一点点耐心和细心,那都不是事儿!相信自己,咱都能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找到那些隐藏的宝藏!所以啊,别害怕这些问题,大胆去尝试,去探索,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无穷呢!。
中考几何中“线段和的最小值与定值”问题
中考几何中“线段和的最小值与定值”问题近年来,中考数学的一个热门考点就是“线段和的最值与定值”问题,也是难点之一。
学生常常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此类试题往往同根而异形,利用两个“典型题例”进行“发散式”的概括和引申,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捷径。
所谓“典型题例”,就是某些题例虽然不是几何公理或定理,却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于其他相关的系列问题的解答。
下面就“线段和的最值与定值”问题,运用两个“典型题例”的源命题进行探讨。
一、关于线段和的最小值源命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P228 第七章习题7.3“问题解决”第2 题):如图1 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 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本题的解答是:作出点B 的轴对称点B1,连接AB1 交直线l于点P,则点P为所求的奶站位置。
利用这一题例的结论,可以解决一些同根异形关联题,下面试举几例:【关联题1】(2008 年湖北荆门市中考题)如图2,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 和8,点P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边AB、BC 的中点,则PM+P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析解:利用菱形的对称性,在AD 上找出点M 关于AC 的对称点M'(即AD 的中点),连结M'N交AC 于P,则PM+PN 的最小值为线段M'N 的长,而M'、N 分别为边AD、BC的中点,故M'N 的长等于菱形的边长5。
【关联题2】(2007 年乐山市中考题)如图3,MN 是⊙O的直径,MN=2,点A 在⊙O 上,∠AMN=30°,B 为弧AN 的中点,P是直径MN 上一动点,则PA+PB 的最小值为()析解:连结OA,由∠AMN=30°得∠AON=60°,取点B 关于MN 的对称点B',连结OB'、AB',AB'交MN 于点P,则AB'的长为PA+PB 的最小值,且易知∠AOB'=90°,即△AOB'为等腰Rt△,故。
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解决两定一动求线段和的最小 值问题的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两定两动求 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
达标检测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A(1,2), B(2,-1),点P在y轴上运动,求当PA+PB取 得最小值时P点的坐标。
(第 1 题)
能力提升:已知A(0,5),EF=2,且EF在x轴 上平行移动,当AE+AF最小时求E、F 坐标。
典例一:两定一动,求和最小
例1:如图矩形顶点O在坐标原 点,OA=6,OB=8,D为OB边的 中点,若E为OA边上的一个动 点,当△DCE的周长最小时, 在图中画出E点的位置并求点 E的坐标;
变式练习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A (1,2),B(4,2),点P在x轴上运动,则 PA+PB的最小值是_5__。
典例二:两定两动,求和最小
作图2:已知线段EF=1且EF在直线a上平行 移动,A 、B为两个定点,E点在什么位置 时,使得AE+BF最小,请在图中画出点来
• 变式练习2:如图矩形OACB,OA=6, OB=8,D为OB边的中点,若E、F为OA边 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F的坐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解决两定一动求线段和的最小 值问题的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两定两动求 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
自主学习
作图1:已知直线l,在直线l同侧 有两点A、B,在直线l上找一点P, 使+PB的值最小。
·B A﹒
l
知识点拨:
1、轴对称性;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线段差的最大值与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
线段差的最大值与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有关线段差的最大值与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的主要应用原理是:1、两点这间线段最短。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找和的最小值)。
3、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找差的最大值)。
作图找点的关键:充分利用轴对称,找出对称点,然后,使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即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以把两条线段、三条线段、四条线段搬在同一条直线上。
证明此类问题,可任意另找一点,利用以上原理来证明。
一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1)两点同侧:如图,点P在直线L上运动,画出一点P,使︱PA-PB︱取最大值。
作法:连结AB并延长AB交直线L于点P。
点P即为所求。
︱PA-PB︱=AB证明:在直线L上任意取一点P。
,连结PA、PB,︱PA-PB︱<ABp'(2两点异侧:如图,如图,点P在直线L上运动,画出一点P,使︱PA-PB︱取最大值。
作法:1、作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
B2、连结AB并延长AB交直线L于点P。
点P即为所求。
︱PA-PB︱=AB证明:在直线L上任意取一点P。
,连结PA、PB、PB。
︱PA-PB︱=︱PA-PB︱<AB(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二、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1))两点同侧:如图,点P在直线L上运动,画出一点P使P A+PB取最小值。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找和的最小值),P A+PB=AB(2)两点异侧:如图,点P在直线L上运动,画出一点P使P A+PB取最小值。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中考考点:08年林金钟老师的最后一题:如图,在矩形ABCO中,B(3,2),E(3,1),F(1,2)在X轴与Y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四边形EFNM的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提示:EF长不变。
即求F N+NM+MF的最小值。
利用E关于X轴的对称点E,F的对称点F,把这三条线段搬到同一条直线上。
一、以正方形为载体,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1.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边长是4,E 是BC 上一点,且CE =1,P 是对角线BD 上任一点,则PE +PC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线段和最小值问题的探究(专题研究)
C
O·பைடு நூலகம்A
(三)三个动点
例3、在菱形ABCD中,AB=4,∠A=120°,
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
则PK+QK的最小值为
探究二:三条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数学模型2:点A是∠MON内的一点,分别在OM,ON上找一点P和Q,使AP+PQ+QA最小.
挑战:
如图所示,已知点C(1,0),直线y=−x+7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D,E分别是AB,OA上的动点,则△CDE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A
基本原理2: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
探究一:点A、B是两个村庄,要在公路 上建一个停车点P,请问建在哪里到两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短?
数学模型1
已知:直线 和 的同侧两点A、B,·B
在直线 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小。·A
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一)两个定点,一个动点。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C=4,D为边OC的中点,若P为边OA上的一个动点,则PD+PB的最小值是
教学过程
个性
设计
情景一:将军骑战马从军营A点出发,走到河边饮马一次后再到河对面的B点的家请问怎么走最近?·A
已知:直线 和 的异侧两点A、B,
在直线 上找一点P,使PA+PB最小
·B
基本原理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情景二:要从主供水管道 引一条管道到村庄A,怎样做管道距离最短?
已知:直线 和 外一点A,在直线 上求作一点P,使PA最短。
青岛西海岸新区外国语学校教学案设计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3-线段和的最小值(将军饮马型)学生用
最值问题3 线段和的最小值线段和的最小值在直线l上求一点+PB 值最小。
A、B在直线异侧“将军饮马”)作图在直线l上求一点PA+PB 值最小.平移型将军饮马作图在直线l上求两点M、N(M在左),使MN a,并使AM+MN+NB 的值最小.向右平单'的对称点,点左个单位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M最小值为A造桥选址”作图原理直线m ∥ n ,在m 、分别求点M、NMN⊥m,且AM+MN+BN值最小。
在直线l1、l2 上分别求点、N,使△PMN 的周长最小.作图在直线l1、l2上分别求点M 、N ,使四边形PQMN周长最小。
作图A 为l1上一定点,B上;A 为l1上一定点,上一定点,在l2上求点在l1上求点N ,AM+MN+NB 的值最小.作图l1上求点A,在lB,使PA+AB值最小.1. (1)已知,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高AH=10cm,P为AH上一动点,D为AB 的中点,则PD+PB的最小值为______cm.(2)如图,在锐角△ABC中,AB=4,∠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 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3)如图,Rt△ABC中,∠BAC=90°,AB=3,AC=62,点D,E分别是边BC,AC上的动点,则DA+DE的最小值为.(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BC=5.若点M、N分别是线段AC,AB上的两个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个动点,且EF=22,连接CE,CF,则△CEF周长的最小值为.2. 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当MA+MC的值最小时,求点M的坐标及最小值.3.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点B,交y轴于点C.(1)求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P为线段BC上一点,过点P作y轴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D,当△BDC的面积最大时,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CPM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轴相交于点C,顶点为D(1)求出点A,B,D的坐标;(2)若线段OB在x轴上移动,且点O,B移动后的对应点为O′,B′.首尾顺次连接点O′、B′、D、C构成四边形O′′B′DC,请求出四边形O′B′DC的周长最小值.5.抛物线y=﹣x2﹣x+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1)如图1,连接CD,求线段CD的长;(2)如图2,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点,PF⊥x轴于点F,PF与线段AC交于点E;将线段OB沿x轴左右平移,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O1B1,当PE+EC的值最大时,求四边形PO1B1C周长的最小值,并求出对应的点O1的坐标;y轴交于点C,已知点D(0,﹣).(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如图1,P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PBD面积最大时,过P作PQ⊥x 轴于点Q,M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动点,过M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点N,连接PM,NQ,求PM+MN+NQ的最小值.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x﹣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点E(4,n)在抛物线上.(1)求直线AE的解析式;(2)点P为直线CE下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C,PE.当△PCE的面积最大时,连接CD,CB,点K是线段CB的中点,点M是CP上的一点,点N是CD上的一点,求KM+MN+NK 的最小值.8.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x+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抛物线上一点D的横坐标为﹣5.(1)求直线BD的解析式;(2)点E是线段BD上的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当折线EF+BE最大时,在对称轴上找一点P,在y轴上找一点Q,连接QE、OP、PQ,求OP+PQ+QE的最小值.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x+3,分别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交于C点,顶点为D.(1)如图1,连接AD,R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当AR⊥AD时,求点R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在直线AR上方,对称轴左侧的抛物线上找一点P,过P作PQ⊥x 轴,交直线AR于点Q,点M是线段PQ的中点,过点M作MN∥AR交抛物线对称轴于点N,当平行四边形MNRQ周长最大时,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找一点E,y轴上找一点F,使得PE+EF+FA最小,并求此时点E、F的坐标.10. 抛物线y=﹣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1)如图1,求直线BC的表达式;(2)如图1,点P是抛物线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点,连接PC,PB,当△PCB 面积最大时,一动点Q从点P从出发,沿适当路径运动到y轴上的某个点G 再沿适当路径运动到x轴上的某个点H处,最后到达线段BC的中点F处停止.求当△PCB面积最大时,点P的坐标及点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过的最短路径的长.。
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线段与最小值问题问题模型:如下图,、是直线同旁的两个定点.问题:在直线上确定一点,使的值最小.方法: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结交于点,则的值最小(不必证明).题型一:两定一动一线例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______.方法总结:当有两个定点时,做任一定点关于线的对称点,连接另一点与对称点,与线的交点即为所求。
跟踪练习: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BEQ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题型二:一定两动一线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 ,BC=5 .若点M、N分别是线段ACAB上的两个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______.方法总结:点P在AD上运动,则作线段AD关于线AE的对称线段,结合垂线段最短求最小值。
跟踪练习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是AD与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是______.拓展提升题型三:三动一线(做法参照题型二)例3:如图,菱形ABCD中,AB=2,∠BAD=60°,E、F、P分别是AB、BC、AC上的动点,PE+PF的最小值等于______.题型四:一定两动两线例4:如图,∠AOB=45°,角内有一动点P ,PO=10,在AO,BO上有两动点Q,R,求△PQR周长的最小值______.方法总结:分别作定点关于两线的对称点,连接两对称点所得线段即为线段与的最小值。
题型五:两定两动两线例5:如图,∠AOB=30°,点M、N分别在边OA、OB上,且OM=1,ON=3,点P、Q分别在边OB、OA上,则MP+PQ+QN的最小值是_______.方法总结:分别作两定点关于两线的对称点,连接两对称点所得线段即为线段与的最小值。
两定点到圆上一动点的线段和最小值
两定点到圆上一动点的线段和最小值哎呀,这道题目可真是让人头疼啊!不过,既然咱们来了,就好好聊聊吧。
其实呢,这个问题就是关于两点到圆上一点的线段和最小值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怎么才能让这两点到圆心的距离之和最小呢?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两点到圆上一点的线段和最小值?其实就是指,在平面上有两个定点A和B,以及一个圆心O,如何找到一条线段AB,使得这条线段经过圆心O,并且它的长度最短。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轻松地找到这样的线段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解决。
具体来说,就是把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个几何问题:在平面上找一个点C,使得AC+BC=AB。
这样一来,问题就变成了如何在平面上找到这样一个点C。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点C作为参考点。
然后,我们可以把圆心O看作是一个中心点,把A和B看作是两个对称点。
接下来,我们只需要连接OA、OB和OC这三个点,就可以得到一条直线l。
这条直线l就是我们需要找的线段AB的中垂线。
那么,为什么这个方法可以保证我们找到的线段AB是最短的呢?原因就在于,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保证AC+BC>AB,那么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点C作为参考点,都能够保证找到的线段AB是最短的。
而在这个例子中,由于OA、OB和OC三者共线,所以AC+BC一定大于AB。
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使用这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好了,现在咱们已经找到了这条最短的线段AB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条线段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其实呢,这条线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它是垂直于直径的。
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如何旋转这条线段或者改变它的方向,只要它经过圆心O,那么它就一定垂直于直径。
那么,这个性质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呢,这个性质非常重要。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求解垂直于直径的线段的问题。
比如说,我们在修建道路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铺设管道和电缆等等。
《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专题教学设计
《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专题教学设计【专题的地位与作用】线段和最小值问题,是历年来全国各地中考的热门试题,其在试题中呈现的方式涵盖在选择、填空、解答、作图等各种形式,特别是广州近几年对于这类的题目也加大了考察力度, 2017 年 24 题,2018 年 23 题都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应用,而且多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关于线段运算的最值问题课本上只有两处出现:一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另一个是垂线段最短。
在平时的上课中,大多关注的是相等关系,对于不等关系学生接触较少,因此学生碰到这类题目的时候就比较棘手。
而解决这种不等关系的工具也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认清两个公理的本质特征,及其在不同的背景下的应用方法是非常迫切的,因此在中考复习中进行本专题的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平时的《几何》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不等关系,特别是最值问题的机会比较少,在这方面知识的工具也不多,因而大部分学生处理这个问题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本节课就是想通过学习让学生能认识两个基本模型的辨识及其应用方法,同时通过教学渗透化归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模型变式 1 和模型变式 2 两类题型的结构特征,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找出相关要素。
2、能初步使用“一对称一连线”和“一对称一垂直”的方法解决相关数学问题3、体会用化归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经历由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培养严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引导、模型变式启发发学生能依赖小组合作模式逐步探索出问题模型的解决方法,经历由猜想到证明的严谨的思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培养学生小组协作精神2、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模型变式 1 和模型变式 2 的结构特征2、“一对称一连线”和“一对称一垂直”的应用条件及应用方法【教学难点】1、模型变式 2 解决方法的探求2、模型变式 1 和模型变式 2 在实际应用时,求表示最小值的线段长度的方法【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教学用具】几何画板PPT【教学流程】教学环节问题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基本模型:如图1,在直线两侧有两个定点A、B,在直线l 上有一动点P,当PA+PB 的最小时,画出点 P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方法:①连接起来 ②拉直找交点
两条线段在动点所在直线的同侧:
没有交点,就要进行线段转移
作对称点进行相等线段的代换 利用等腰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进行相等线段的代换
求三条线段和的最小值:
1. 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和8,点P是对角
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当点
P运动到何处时,PM+PN最小?求出其最小值。
2.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BAE=120°,∠B=∠E=90°, AB=BC,
AE=DE.在BC、DE上分别找一点M、N,使得△AMN的周长最小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MN+∠ANM的度数为
。
AM+MN+AN的值最小
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 ∠BCD=120°,点M是对
②当M点在何处时,AM+BM+CM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BD与CE的交点处
③当 AM+BM+CM的值最小为 3 1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点E是AB的中点,则动点M到点A和
点E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E是等边三角形,M为对角线BD
(不含B点)上任意一点,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 AM、CM。
(1)求证:△AMB≌△ENB; (2) ①当M点在何处时,AM+CM的值最小; BD的中点
专题线段和最小值问题
在平面几何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 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 长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以及它们的和与差)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几何最值问题.
基本模型一:两定点在一直线同侧确定单动点问题
直线l表示草原上的一条河流,一骑马将军从A地出发,去 河边让马饮水,然后返回位于B地的驻地.他应沿怎样的路 线行走,使路程最短?请作出这条最短路线.
(2) 在解决不同类型的几何最值问题时你能体会其中蕴含 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线段和最小问题
基本模型一:单动点问题
基本模型二:双动点问题
一次轴对称+两点间线段最短 两次轴对称+两点间线段最短
A' C
P
A'
AP+PB最小
D B' AC+CD+DB最小
线段和最小问题
基本模型三:双动点问题 平移+两点间线段最短
解:1.作点A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 2. 连接A 'B,交直线 l于点P;
3. 连接AP.
∴将军沿A P B的路线行走,
路程最短.
P
A'
模型应用——单动点问题
例1.(2016•南通)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1,0)、 B(3,0)、C(0,-1)三点,D(1,m)是一个动点, 当△ACD的周长最小时,△ABD的面积为______.
3
当堂反馈:
3. 如图,AB是⊙O的直径,AB = 8,点M在⊙O上,∠MAB =
20°,N是弧MB的中点,P是直径AB上的一动点,若MN =1,
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 B ).
A. 4
B. 5
C. 6
“求两线段长度之和的最小值”问题全解析
“求两线段长度值和最小”问题全解析山东沂源县徐家庄中心学校左进祥在近几年的中考中,经常遇到求PA+PB最小型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对这类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我们特此编写了“求两线段长度值和最小”问题全解析,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在三角形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1.1 在锐角三角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1如图1,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4,∠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分析:在这里,有两个动点,所以在解答时,就不能用我们常用对称点法.我们要选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加以解决.解:如图1,在AC上截取AE=AN,连接BE.因为∠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所以∠EAM=∠NAM,又因为AM=AM,所以△AME≌△AMN,所以ME=MN.所以BM+MN=BM+ME≥BE.因为BM+MN有最小值.当BE是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时,BE 取最小值为4,以BM+MN的最小值是4.故填4.1.2在等边三角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2(2010 山东滨州)如图4所示,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 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分析:要求线段和最小值,关键是利用轴对称思想,找出这条最短的线段,后应用所学的知识求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即可.解:因为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点C与点B关于AD对称,连接BE交AD于点M,这就是EM+CM最小时的位置,如图5所示,因为CM=BM,所以EM+CM=BE,过点E作EF⊥BC,垂足为F,因为AE=2,AC=6,所以EC=4,在直角三角形EFC中,因为EC=4, ∠ECF=60°,∠FEC=30°,所以FC=2,EF==2.因为BC=6,FC=2,所以BF=4.在直角三角形BEF中,BE==.二、在四边形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2.1在直角梯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3(2010江苏扬州)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D =4,AB=5,BC=6,点P是AB上一个动点,当PC+PD的和最小时,PB的长为__________.分析:在这里有一个动点,两个定点符合对称点法求线段和最小的思路,所以解答时可以用对称法.解:如图3所示,作点D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E,连接CE,交AB于点P,此时PC +PD和最小,为线段CE.因为AD=4,所以AE=4.因为∠ABC=90°,AD∥BC,所以∠EAP=90°.因为∠APE=∠BPC,所以△APE∽△BPC,所以.因为AE=4,BC=6,所以,所以,所以,因为AB=5,所以PB=3.2.2在等腰梯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4如图4,等腰梯形ABCD中,AB=AD=CD=1,∠ABC=60°,P是上底,下底中点EF直线上的一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知道,点A的对称点是点D,这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点.其次运用好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又一个关键.解:如图4所示,因为点D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A,连接BD,交EF于点P,此时PA+PB和最小,为线段BD.过点D作DG⊥BC,垂足为G,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且AB=AD=CD=1,∠ABC=60°,所以∠C=60°,∠GDC=30°,所以GC=,DG=.因为∠ABC=60°,AD∥BC,所以∠BAD=120°.因为AB=AD,所以∠ABD=∠ADB=30°,所以∠ADBC=30°,所以BD=2DG=2×=.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2.3在菱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5如图5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知道,点B的对称点是点D,这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点.解:如图5所示,因为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D,连接DE,交AC于点P,此时PE+PB和最小,为线段ED.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BAD=60°,所以三角形ABD是等边三角形.因为E是AB的中点,AB=2,所以AE=1,DE⊥AB,所以ED==.所以PE+PB的最小值为.2.4在正方形中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6如图6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个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知道,点B的对称点是点D,这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点.解:如图6所示,因为点D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B,连接BM,交AC于点N,此时DN+MN和最小,为线段BM.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BC=CD=8.因为DM=2,所以MC=6,所以BM==10.所以DN+MN的最小值为10.例7(2009?达州)如图7,在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PBQ周长的最小值为 cm.(结果不取近似值).分析:在这里△PBQ周长等于PB+PQ+BQ,而BQ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是一个定值1,所以要想使得三角形的周长最小,问题就转化成使得PB+PQ的和最小问题.因为题目中有一个动点P,两个定点B,Q符合对称点法求线段和最小的思路,所以解答时可以用对称法.解:如图7所示,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知道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连接DQ,交AC 于点P,连接PB.所以BP=DP,所以BP+PQ=DP+PQ=DQ.在Rt△CDQ中,DQ==,所以△PBQ的周长的最小值为:BP+PQ+BQ=DQ+BQ= +1.故答案为+1.三、在圆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8(2010年荆门)如图8,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 =30°,B为AN弧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A)2(B) (C)1 (D)2分析:根据圆的对称性,作出点A的对称点D,连接DB,则线段和的最小值就是线段DB的长度.解:如图8,作出点A的对称点D,连接DB,OB,OD.因为∠AMN=30°,B为AN 弧的中点,所以弧AB的度数为30°,弧AB的度数为30°,弧AN的度数为60°.根据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定理得到:∠BON=30°.由垂径定理得:弧DN的度数为60°.所以∠BOD=∠BON +∠DON= 30°+60°=90°.所以DB==.所以选择B.四、在反比例函数图象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9(2010山东济宁)如图9,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点,过A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已知三角形OAM的面积为1.(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如果B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点(点B与点A不重合),且B点的横坐标为1,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最小.分析: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和交点坐标的意义,确定出点A的坐标是解题的第一个关键.要想确定出PA+PB的最小值,关键是明白怎样才能保证PA+PB的和最小,同学们可以联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作图问题,明白了最小的内涵,解题的过程就迎刃而解了.解:(1)设点A的坐标为(x,y),且点A在第一象限,所以OM=x,AM=y.因为三角形OAM的面积为1,所以所以xy=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因为y=x与y=相交于点A,所以=x,解得x=2,或x=-2.因为x>0,所以x=2,所以y=1,即点A的坐标为(2,1).因为点B的横坐标为1,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所以点B的纵坐标为2,所点B的坐标为(1,2),所以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D的坐标为(1,-2).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kx+b,所以,解得k=3,b=-5,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3x-5,当y=0时,x=,所以当点P在(,0)时,PA+PB的值最小.五、在二次函数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10(2010年玉溪改编)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AOB的面积是.(1)求点B的坐标;(2)求过点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AO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在这里△AOC周长等于AC+CO+AO,而A,O是定点,所以AO是一个定长,所以要想使得三角形的周长最小,问题就转化成使得AC+CO的和最小问题.因为题目中有一个动点C,两个定点A,O符合对称点法求线段和最小的思路,所以解答时可以用对称法.解:(1)由题意得:所以OB=2.因为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所以点B的坐标为(-2,);(2)因为B(-2,0),O(0,0),所以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2),将点A的坐标为(1,)代入解析式得:3a=,所以a=,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x.(3)存在点C. 如图10,根据抛物线的性质知道点B与点O是对称点,所以连接AB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x= - 1交AC于点C,此时△AOC的周长最小.设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E.过点A作AF垂直于x轴于点F,则BE=EO=EF=1.因为△BCE∽△BAF,所以, 所以,所以CE=.因为点C在第二象限,所以点C的坐标为(-1,).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背景下探求线段和的最小值例11(2010年天津)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1)若E为边OA上的一个动点,当△CDE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的坐标;(2)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F的坐标.分析:本题的最大亮点是将一个动点求最小值和两个动点求最小值问题糅合在一起,并很好的运用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解:(1)如图12,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连接C与x轴交于点E,连接DE.若在边OA上任取点(与点E不重合),连接C、D、.由D+ C=+ C>C= D+CE=DE+CE,所以△的周长最小.因为在矩形OACB中,OA=3,OB=4, D为OB的中点,所以BC=3,DO=O=2.所以点C的坐标为(3,4),点的坐标为(0,-2),设直线C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k=2,b=-2,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令y=0,则x=1,所以点E 的坐标为(1,0);(2)如图13,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CB边上截取CG=2,连接G与x 轴交于点E,在EA上截EF=2.因为GC∥EF,GC=EF,所以四边形GEFC为平行四边形,有GE=CF.又DC、EF的长为定值,所以此时得到的点E、F使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因为在矩形OACB中,OA=3,OB=4, D为OB的中点,CG=2,所以BC=3,DO=O=2,BG=1.所以点G的坐标为(1,4),点的坐标为(0,-2),设直线G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k=6,b=-2,所以函数的解析式为y=6x-2,令y=0,则x=,所以点E 的坐标为(,0),所以点F的坐标为(+2,0)即F的坐标为(,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运用图形得轴对称求线段与得最小值
学习目标:会用轴对称知识解决一些常见几何图形得线段与最小值问题、 学习重点:利用常见几何图形得对称特性运用转化思想,学生会解决有关线段与
最小值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已知直线l 及其两侧两点,在直线l 上求作一点P ,使PA+P B与最小。
(写出画图方法,画出图形)
2、如图,已知点A,B 在直线l 得同一侧,在l 上求作一点P,使得PA+PB最小。
(写出画图方法,画出图形)
总结:此时PA+PB 等于线段 。
二、知识应用
如图,铁路l同侧有两个仓库A,B ,它们到铁路得距离AD ,BE 分别为500m ,300m,DE=600m、现要在铁路上建一个货场C,要求CA+CB最小,求这个最小值。
三、自主探究
知识链接: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中,就是轴对称图形得有 。
1、如图1,正方形ABCD 得边长为2,E 为B C得中点,P就是B D上一动点。
连接E P,CP,则EP+CP 得最小值就是
2、如图2,已知菱形ABCD ,AB=6, ∠BA D=60°,E 为AD 得中点,M为AC 上一动点,则E M+DM 得最小值就是
3、如图3,梯形ABCD 中,AD ∥BC ,AB =CD=AD=1,∠B=60°,直线MN 为梯形ABC D得对称轴,P 为MN 上一动点,则P C+PD 得最小值为 、 4、如图4,⊙O 直径AB 为2,∠COB=60°,D 就是弧B C中点,P 就是直线AB 上一动点,则PC+PD 得最小值为 1
如图,点A(1,3),D(2,1),在y 在x 轴上找到点C ,使得四边形
AB 小,并求周长得最小值。
从点A 再经镜面x轴反射后如果经过点走得路径最短) 五、课堂检测
1、如图,已知正方形A BCD
A上一点,且FA=2,点P 就是B D上一动点,则 A P+PF 得最小值为 、
2、如图抛物线y=a x2+bx+c 交x 轴于A 、B两点,交y 轴于C ,且A (—1,0) B (3,0) C (0,—3)(1)在对称轴上就是否存在一点P 使△PAC 周长最小,若存在,请求出P得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求△P AC 周长最小值。
学习收获 六、课外作业 1、如图所示,正方形A BCD 得面积为12,△AB E就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使PD +P E得与最小,则其最小值为 2、如图,Rt△ABC 中,∠C=90°,∠A=30°,BC=1,点D,E 分别就是AB,AC 得中点,点F 就是BC 上得一动点,则△DEF得周长得最小值就是
3、一次函数得图
y 轴分别交于点A
、
(
,
4).(1)求该函
数得解析
式;
(2)O 为坐标原点,设OA 、A B得中点分别为C OB 上一动点,求PC +PD点坐标.
4、如图,圆柱形玻璃水槽外壁点A 处一只壁虎,5cm,内壁点B 处有一只蚊子,距离上沿3cm 、弧6cm 、求壁虎从点A 处沿水槽壁爬行到B 示:将圆柱得侧面沿一条母线剪开,展成一个平面;画出平面图)
5、如图,一元二次方程得二根()就是抛物线与轴得两个交
点得横坐标,且此抛物线过点. (1)求此二次函数得解析式。
(2)设此抛物线得顶点为,对称轴与线段相交于点,求点与点得坐标。
(3)在轴上有一动点,当取得最小值时,求点得坐标、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