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焦距测量实验报告(华科版)
焦距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透镜成像原理,掌握透镜焦距的定义。
2.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不同方法测量透镜焦距。
3. 分析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透镜焦距是指透镜的光心到其焦点的距离。
根据透镜成像原理,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外时,透镜在另一侧形成一个实像,此时实像的位置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本实验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测量透镜焦距:1. 物距像距法: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外时,有 1/f = 1/v - 1/u,其中 f 为透镜焦距,v 为像距,u 为物距。
2. 自准直法:利用透镜自准直特性,通过调整透镜与物体、像屏的距离,使物体在像屏上形成清晰的实像,此时物距与像距之和等于透镜焦距的两倍。
3. 平行光管法:利用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通过测量平行光与透镜焦点的距离,得到透镜焦距。
三、实验仪器1. 凸透镜2. 凹透镜3. 平行光管4. 光具座5. 物距尺6. 像距尺7.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物距像距法:将物体放置在凸透镜前,调整物距和像距,使物体在像屏上形成清晰的实像。
记录物距和像距,根据透镜成像公式计算焦距。
2. 自准直法:将物体放置在凸透镜前,调整透镜与物体、像屏的距离,使物体在像屏上形成清晰的实像。
记录物距和像距之和,得到透镜焦距。
3. 平行光管法:将平行光管对准透镜,调整平行光管与透镜的距离,使平行光束与透镜焦点相交。
记录平行光束与透镜焦点的距离,得到透镜焦距。
五、实验数据1. 物距像距法:物距 u = 30 cm,像距 v = 60 cm,焦距 f = 20 cm。
2. 自准直法:物距 u = 30 cm,像距 v = 90 cm,焦距 f = 60 cm。
3. 平行光管法:平行光束与透镜焦点的距离 d = 20 cm,焦距 f = 20 cm。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三种方法的实验误差:(1)物距像距法:误差Δf1 = |f1 - f理论| = |20 cm - 20 cm| = 0 cm。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其焦距的准确测量对于光学实验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来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并探究不同条件下焦距的变化规律。
实验设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个凸透镜、一个光源、一块白纸和一个尺子。
首先,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前方,调整光源和纸的位置,使得凸透镜的光线通过透镜后能够在纸上形成清晰的像。
然后,用尺子测量透镜与纸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凸透镜的焦距为15.2厘米。
这个结果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证明了光的折射定律的有效性。
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凸透镜的焦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光源的位置,当光源与凸透镜的距离增加时,焦距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发生折射,而折射的程度取决于光线入射的角度。
当光源与透镜的距离增加时,光线入射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导致折射角度的改变,从而影响焦距的测量结果。
其次是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凸透镜的焦距与其曲率半径有关。
当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增大时,焦距也会相应增大。
这是因为曲率半径的增大会使得透镜的形状更加平缓,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程度减小,从而使得焦距增大。
此外,凸透镜的材质也会对焦距产生影响。
不同材质的透镜具有不同的折射率,折射率的变化会导致焦距的变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透镜材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凸透镜的焦距,并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的焦距受到光源位置、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材质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凸透镜来满足实际需求。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焦距的变化规律,并为光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凸透镜成像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本实验主要用来测定凸透镜的成像焦距,采用的方法为光纤和综合比较法,对用于测
定的光路状态进行了验证与确认,以确保其有效性。
实验中使用的光源来自于一个强度较小的激光点,其焦距范围可以由调整其参数来实现,被测凸面的焦距由调整衍射仪上的调焦轮来实现,实验光学元件是一个凸透镜,实验
过程中将激光光点将入射至凸面,凸面对其反射,实验横轴和纵轴采用细小标记线,然后
采用平行和横向来综合观测,在直射和反射镜上采用柱面翻转,使反映面上出现偏正现象,是反射面和直射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形状。
实验过程中,将准直凸面的激光通过精细的调整,使光线射出的视场均匀度达到视野
唯一的状态,采用调焦轮调节初始位置,查找凸面的焦距位置,在查找的焦距位置处多次
重复查找,并根据这几次的查找结果,求出准备的平均成像焦距,最后综合该次实验的具
体数据,得到准备准备和安装完毕后,成像焦距综合为18.2mm。
以上本实验验证了凸透镜的成像能力,实验过程中各元件,各状态都得到科学的控制,用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并加以综合评价,以此实现了凸透镜成像焦距的测定。
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2. 掌握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平行光线会聚的光学元件。
当平行光束通过凸透镜后,会在透镜的另一侧会聚于一点,该点称为焦点。
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本实验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1. 平行光聚焦法:利用太阳光作为平行光源,通过凸透镜后在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量该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2. 物距像距法:将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一侧,通过调整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测量物距和像距,根据成像公式计算焦距。
三、实验器材1. 凸透镜2. 白纸3. 刻度尺4. 光具座5. 物体(如蜡烛)6. 光屏四、实验步骤1. 平行光聚焦法:a.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整透镜位置,使光线通过透镜后垂直照射到白纸上。
b. 移动白纸,直到在白纸上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量该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记录为f1。
c. 重复步骤b两次,求平均值得到f1。
2. 物距像距法:a. 将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一侧,调整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
b. 测量物距u和像距v,记录为u和v。
c. 根据成像公式1/f = 1/v + 1/u,计算焦距f2。
d. 重复步骤b和c两次,求平均值得到f2。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行光聚焦法测量结果:f1 = (f1_1 + f1_2 + f1_3) / 3 = (15.5cm + 15.6cm + 15.7cm) / 3 = 15.6cm2. 物距像距法测量结果:f2 = (f2_1 + f2_2 + f2_3) / 3 = (15.5cm + 15.7cm + 15.6cm) / 3 = 15.6cm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焦距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结果可靠。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量凸透镜焦距的两种方法,并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实验报告--焦距的测量
s'
29.4 44.5 22.6
f
13.8 13.8 13.7
三次求平均值得: f=13.8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二:二次成像法
f '
l2 d 2 ,其中,l=|光屏-光源| d=|透镜①-透镜②| 4l
光源 光屏 20.5 47.6 30 透镜① 124 123 123.7 透镜② 36.4 64.5 46.2
凸透镜、凹透镜的焦距测量数据(单位:㎝)
反面另附实验时记录数据草表一份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一:物象法
1 1 1 ,其中,S=|透镜-光源| s'=|光屏-透镜| f ' s s'
光源 1 2 3 140 140 140 透镜 114 120 105 光屏 84.6 75.5 82.4
s
26 20 35
l
119.5 92.4 110
d
87.6 58.5 77.5
f'
13.7 13.8 13.8
1 2 3
140 140 140
三次求平均值得:f=13.8 凸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焦距的测量方法三:自准直
f'=|透镜-光源|
光源 140 最终求得:f=13.8 凹透镜的焦距测量: 透镜 126.2
f'
13.8
1 1 1 | | ,其中,s=|凹透镜-凸透镜像| s'=|凹透镜像-凹透镜| f ' | s | | s' |
凸透镜像 1 2 3 77.5 57.6 65.7 凹透镜 85.2 63.7 72.7 凹透镜像 66 51.8 57.6
s
7.7 6.1 7
s'
19.2 11.9 15.1
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
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引言: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摄影、眼镜、显微镜等。
了解凸透镜的焦距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焦距直接影响着光线的聚焦效果。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探究凸透镜的光学特性。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一块凸透镜、一条刻度尺、一张白纸、一支笔。
2. 将凸透镜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确保凸透镜表面干净。
3. 将白纸固定在桌面上,作为屏幕。
4. 将凸透镜放置在白纸上方,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得光线通过凸透镜后能够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5. 使用刻度尺测量凸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即凸透镜的物距。
6. 移动凸透镜,调整其位置,使得在屏幕上形成的像依然清晰。
7. 再次使用刻度尺测量凸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即凸透镜的像距。
实验原理:凸透镜的焦距可以通过薄透镜公式来计算,该公式为: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在本实验中,通过测量物距和像距,可以利用该公式计算焦距。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测量和计算后,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焦距数据。
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凸透镜的平均焦距。
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焦距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累积导致的。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增加测量次数,并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焦距。
实验应用:凸透镜的焦距是其重要的光学参数之一,它决定了光线的聚焦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凸透镜的焦距来设计和制造各种光学设备。
例如,对于照相机镜头而言,焦距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和景深效果。
对于显微镜而言,焦距的选择将决定观察样品的清晰度和放大倍率。
因此,了解凸透镜的焦距对于光学器件的设计和使用至关重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凸透镜的焦距,并且了解了凸透镜的光学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凸透镜的焦距对于光线的聚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电 子 科 技 大 学实 验 报 告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科技实验大楼104室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透镜焦距的测定 二、实验项目名称:透镜焦距的测定三、实验学时:3学时 四、实验原理:1.测凸透镜的焦距(1)自准直法如图1所示,用屏上“1”字矢孔屏作为发光物。
在凸透镜的另一边放置一平面反射镜,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平面反射镜返回孔屏上。
移动透镜位置可以改变物距的大小,当物距正好是透镜的焦距时,物上任意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折射回到矢孔屏上。
这时在矢孔屏上看到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的倒立实像。
这时物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此凸透镜的焦距。
(2)物距像距法如图2所示,用屏上“1” 字矢孔作为发光物,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像在另一侧的观察屏上。
在实验中测得物距u 和像距v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vu uvf +=用自准直法和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时,都必须考虑如何确定光心的位置。
光线从各个方向通过凸透镜中的一点而不改变方向,这点就是该凸透镜的光心。
凸透镜的光心一般与它的几何中心不重合,因而光心的位置不易确定,所以上述两种方法用来测定凸透镜焦距是不够准确的,误差约为1.0%~5.0%。
图1 自准直法测焦距 图2 物距像距法测焦距(3)位移法如图3所示,若取光矢孔物屏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f D 4>,且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时,移动透镜L ,当它距离物为u 时,观察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当它距离物为u '时,观察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
根据几何关系和光的可逆性原理,得D v u v u ='+'=+ d v v u u ='-=-' v u =' u v ='代入式(3-20-2)得Dd D f 422-=图3 位移法测焦距从上式可知,只要测得物屏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D 和两次成像透镜之间的距离d ,即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
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啊哈,今天咱们来聊聊那神奇的光学世界——透镜的世界!说到透镜,你可能会想到那些大头娃娃玩具或者科幻电影里的神奇镜头。
但你知道吗?其实,在现实世界里,透镜的应用可广泛了,从放大镜到望远镜,再到我们的眼睛,透镜无处不在。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小实验,来测一测透镜的焦距,看看这个“魔法”到底有多神奇!我们要准备好实验材料。
一根细长的蜡烛、一块透镜和一些尺子。
这些工具看似简单,但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这次实验的基础。
现在,让我们开始动手吧!第一步,把蜡烛放在透镜前,让光线通过透镜。
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明明只是一束光,却能变得那么亮?别急,这就涉及到了透镜的折射原理。
想象一下,如果把蜡烛比作一个放大镜,那么透镜就是那个能够聚焦光线的“眼睛”。
第二步,我们需要用尺子来测量蜡烛与透镜之间的距离。
这一步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实际上很简单。
只要我们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对准蜡烛和透镜,就可以轻松地得到这个距离了。
第三步,接下来,我们需要调整蜡烛的位置,让它位于透镜的中心。
这一步可能有点难,因为有时候我们很难找到那个完美的“黄金点”。
但是别担心,只要我们不断尝试,总会找到那个最亮的点。
第四步,当蜡烛处于透镜的中心时,我们就可以开始测量了。
用尺子量出蜡烛到透镜的距离,记下这个数值。
然后,再量出透镜到蜡烛的距离,同样记下这个数值。
我们将这两个数值相减,就得到了透镜的焦距。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测出了透镜的焦距!是的,你没听错,这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透镜的焦距,还对透镜的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改变蜡烛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时,蜡烛在透镜中的像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透镜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而蜡烛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光线进入透镜后的角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透镜的角度来改变光线的方向。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透镜倾斜一下,光线就会沿着不同的路径射向蜡烛,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加深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在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我们可以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来测量其焦距。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二倍焦距。
三、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
四、实验步骤1、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使凸透镜的中心大致与光具座的中心重合。
2、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调整蜡烛的位置,使其火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火焰的像。
4、记录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u 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 3 和 4,多测量几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物距 u(cm)|像距 v(cm)|焦距 f(cm)||::|::|::|::|| 1 |_____ |_____ |_____ || 2 |_____ |_____ |_____ || 3 |_____ |_____ |_____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每次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 =(u + v) / 42、求出多次测量的焦距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七、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以确保成像在光屏的中心位置。
2、光屏上的像要清晰明亮,便于测量和观察。
3、测量物距和像距时,要读取准确的数据。
八、误差分析1、测量物距和像距时存在读数误差。
2、蜡烛火焰的晃动、光具座的不水平等因素可能导致成像不稳定,影响测量结果。
3、凸透镜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等因素也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九、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测量出了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掌握了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测透镜焦距实验报告
测透镜焦距实验报告测透镜焦距实验报告引言: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见的器材之一,它通过折射和反射光线来实现光学成像。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究透镜的焦距,并通过实验测量的方法来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实验目的:1. 理解透镜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通过实验测量的方法,测定透镜的焦距;3.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分析其原因。
实验器材:1. 凸透镜;2. 凹透镜;3. 光源;4. 屏幕;5. 尺子;6. 实验台。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台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光源、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合适。
2.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其与光源和屏幕处于同一直线上。
3. 打开光源,调整其亮度和位置,确保光线能够通过透镜并成像在屏幕上。
4. 移动屏幕,寻找到透镜的焦点位置,即屏幕上出现最清晰的像。
5. 使用尺子测量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6. 重复上述步骤,使用凹透镜进行相同的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1和f2。
根据光学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透镜的理论焦距f0。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首先,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尺子的读数误差、光线的折射误差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透镜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透镜的形状、材料等因素都会对焦距产生影响。
此外,实验中的环境因素,如光源的亮度和稳定性,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如显微镜或激光测距仪,来测量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其次,使用更高质量的透镜,减小透镜本身的误差。
最后,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确保光源的亮度和稳定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透镜的基本原理和焦距的概念。
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我们可以得到透镜的焦距,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凸透镜,测量其焦距,验证光学公式并分析误差来源。
实验原理:凸透镜的焦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f = 1/v - 1/u其中f是焦距,v是物距,u是像距。
在实验中,可以测量到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到像的距离v,然后代入公式计算焦距f。
实验器材:1. 凸透镜2. 物体3. 尺子或游标卡尺4. 光源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在透镜的一侧,并确保光线平行射向透镜。
2. 将物体放置在透镜的另一侧,并测量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3. 在屏幕上调整位置,找到透镜成像的清晰像,并测量透镜到像的距离v。
4. 重复上述步骤,取多次测量值以提高准确性。
5. 代入测量值到焦距公式中,计算焦距f。
实验结果:假设取得了3组测量数据,结果如下:第一组:u1 = 20cm,v1 = 80cm第二组:u2 = 15cm,v2 = 60cm第三组:u3 = 25cm,v3 = 100cm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焦距的平均值:f = (f1 + f2 + f3) / 3实验分析:1. 在实验中,误差可能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以及操作者的技术误差。
2. 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际使用中,焦距可能会受到透镜的形状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测量结果可能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结论:通过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焦距数值,并通过与理论值的比较来验证光学公式的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考虑透镜的形状和质量等因素对焦距的影响,并尽量减小误差。
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电 子 科 技 大 学实 验 报 告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科技实验大楼104室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透镜焦距的测定 二、实验项目名称:透镜焦距的测定三、实验学时:3学时 四、实验原理:1.测凸透镜的焦距(1)自准直法如图1所示,用屏上“1”字矢孔屏作为发光物。
在凸透镜的另一边放置一平面反射镜,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经平面反射镜返回孔屏上。
移动透镜位置可以改变物距的大小,当物距正好是透镜的焦距时,物上任意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透镜折射回到矢孔屏上。
这时在矢孔屏上看到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的倒立实像。
这时物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此凸透镜的焦距。
(2)物距像距法如图2所示,用屏上“1” 字矢孔作为发光物,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像在另一侧的观察屏上。
在实验中测得物距u 和像距v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vu uvf +=用自准直法和物距像距法测凸透镜焦距时,都必须考虑如何确定光心的位置。
光线从各个方向通过凸透镜中的一点而不改变方向,这点就是该凸透镜的光心。
凸透镜的光心一般与它的几何中心不重合,因而光心的位置不易确定,所以上述两种方法用来测定凸透镜焦距是不够准确的,误差约为1.0%~5.0%。
图1 自准直法测焦距 图2 物距像距法测焦距(3)位移法如图3所示,若取光矢孔物屏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f D 4>,且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时,移动透镜L ,当它距离物为u 时,观察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清晰的像;当它距离物为u '时,观察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
根据几何关系和光的可逆性原理,得D v u v u ='+'=+d v v u u ='-=-' v u =' u v ='代入式(3-20-2)得Dd D f 422-=图3 位移法测焦距从上式可知,只要测得物屏与观察屏之间的距离D 和两次成像透镜之间的距离d ,即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
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
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报告引言: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是光学实验中常见的任务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并探索凸透镜的光学特性。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了解凸透镜的光学特性,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凸透镜的焦距是指光线经过透镜后会汇聚成一点或发散出去的距离。
焦距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1/f = 1/v - 1/u其中,f表示焦距,v表示物距,u表示像距。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凸透镜2. 光源3. 物体4. 屏幕5. 尺子6. 实验台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固定在实验台上,并确定它的位置。
2. 将光源放置在透镜的一侧,并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线垂直射入透镜。
3. 在光线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屏幕,用来观察光线的汇聚情况。
4. 在光源一侧,将物体放置在透镜的前方,并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与透镜的光轴平行。
5. 观察屏幕上的光斑,并调整屏幕的位置,使光斑清晰可见。
6. 测量物距u和像距v,并记录下来。
7. 根据公式计算焦距f,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测量所得的物距u和像距v,可以计算出凸透镜的焦距f。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一组焦距的数据,并计算出平均值。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焦距差异,可以进一步探究凸透镜的光学特性。
实验误差的分析:在实验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误差的来源包括仪器的精度、实验操作的不准确性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如改变物体的位置、调整光源的位置等,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应用:凸透镜的焦距是光学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参数。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透镜的光学特性,并为光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此外,凸透镜的焦距还在眼镜、相机等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结论:通过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我们可以了解凸透镜的光学特性,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巧。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测量一个透镜的焦距,并了解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透镜是一种经过曲面加工的光学组件,利用折射原理,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使远视
物体变近。
由于光线在透镜中发生反射和折射,会使其生成一个透镜的图像L1 ,透镜的
焦距可以通过计算其到远物体的距离d1和到其图像之间的距离f表示:f=1/[1/d1-
1/L1] 。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实验中所用仪器与设备有双程管物镜,光源灯,螺旋枕头,普通墙壁,实验桌,卷尺
和距离传感器。
四、实验操作
1. 使用双程管物镜并将其安装在螺旋枕头上,将其调节到合适位置。
2. 让光源灯在双程管物镜前照射,当光源灯靠近双程管物镜时,可以看到光线从双
程管物镜作用后可以形成一个物镜图像。
3. 将双程管物镜远离光源,调节到最合适位置,以产生物镜图像。
4. 把距离传感器安装在普通墙壁上,对准远物体。
5. 拿着卷尺,测量物镜图像的距离“L1 ”,并用距离传感器测量远物体的距离
“d1 ”。
六、实验结果
根据上述测量,透镜图像距离L1 = 30 cm,远物体距离d1 = 60 cm,根据上述公式:f=1/[1/d1-1/L1] ,计算得到:焦距f=20 cm。
本实验对某一透镜的焦距进行了测量,得出结论:这一透镜的焦距为20 cm。
从而验证,只要知道近物体和远物体的距离,可以方便的根据公式计算出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七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习一 自准法测量透镜焦距一、 仪器条件记录导轨标尺:Δ:0.05 cm 【因是一般性米尺, 取最小分度值的1/2】分度值: 0.1 cm 【最小分度值】读数误差: 0.05 cm 【因读数标线与米尺未紧贴,故视差较大, 且照明条件较差, 仅能分辨到最小分度值的1/2】二、 测量数据记录表格【因每次测量时改变了物屏位置,所以不能用求物屏位置的平均值和透镜位置的平均值去计算透镜的焦距f 及f σ,而由于每次测量所得i f 是同一物理量,所以可求i f 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根据f σ及f ∆求出f 的不确定度,以获得f 的测量结果。
】 自f 的计算和测量结果表示由表一得:)(917.25cm f =;)(093.0cm f =σ;)(071.0cm f =∆;)(12.0071.0093.02222cm U f f f =+=∆+=σ;%46.092.2512.0===fU E f f自准法的测量结果:【虽每次测量读数仅能分辨到0.05 cm , 但最佳值f 末位不一定是0.05 cm , 因它是一个计算的平均值。
】实习二 贝塞尔法(两次成象法)测量透镜焦距一、 仪器条件记录导轨标尺:Δ:0.05 cm ;分度值: 0.1 cm ; 读数误差: 0.05 cm二、 测量数据记录表格【虽每次测量时改变物、象屏位置,但保持了值相同,所以各次的i 是同一物理量,可以计算id 测量列的最佳值d 和标准偏差d σ。
】三、 L 、d 的结果表示L 测量结果计算:)(00.115cm L =;)(071.0cm L =∆ L 各次测量值相同,随机误差未显现。
)(071.0cm U L L =∆=∴;%06.000.11507.0===U E L LLd 测量结果计算:)(32.35cm d =;)(071.0);(33.0cm cm d d =∆=σ )(34.0071.033.02222cm U d d d =+=∆+=σ;%96.032.3534.0===dU E d dd 四、 贝f 的计算和结果表示(1)贝f 计算式:cm ...L d L f 0382600115432.350011542222=⨯-=-=(2)误差传递式:27.04222=+=∂∂Ld L L f ; 1502.L d d f -=-=∂∂ 【因为误差最多只能取2位,所以这些误差传递系数只要取2位有效数字即可。
薄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薄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薄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嗨,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我做的薄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呢。
这个实验可有趣啦。
我一走进实验室,就看到那些实验器材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
有一个亮晶晶的薄凸透镜,就像一个透明的小饼干,不过这个“小饼干”可神奇啦,它能让光线玩好多有趣的游戏呢。
还有光具座,那光具座长长的,就像一条铁轨,上面的那些滑块就像是在铁轨上跑来跑去的小火车。
旁边还有蜡烛,那蜡烛就像一个小火把,随时准备给我们带来光明,让光线开始它们的奇妙之旅。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特别兴奋。
我的同桌小明就大声说:“哇,感觉今天要做一个超级酷的实验呢。
”我也跟着说:“是啊,这个薄凸透镜到底有多厉害,今天就可以好好见识见识啦。
”那我们开始做实验啦。
第一种方法呢,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来测焦距。
我们先把蜡烛点燃,那火苗一跳一跳的,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跳舞。
然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的一端,再把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它面对着蜡烛。
我们调整着薄凸透镜的位置,就像在给这个小饼干找一个最舒服的位置。
这时候,我们在透镜的另一边放了一个光屏。
我就想啊,这光屏就像是一个小舞台,光线们要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节目呢。
我们慢慢地移动光屏,哎呀,这个过程可需要耐心啦。
我一边移动光屏一边嘟囔着:“小光屏啊小光屏,你可一定要和光线配合好呀。
”突然,我们在光屏上看到了一个特别小但是很亮的光斑,就像一颗小星星落在了光屏上。
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喊着:“找到了,找到了。
”这时候,从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就是这个薄凸透镜的焦距啦。
我们赶紧拿尺子量了量,哇,这个焦距是多少多少厘米呢。
接下来,我们又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物距像距法。
我们还是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点燃它。
然后又把薄凸透镜放在合适的位置。
这次我们改变了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就像是在和这个小饼干玩距离游戏。
我们把蜡烛慢慢地靠近透镜,就像在小心翼翼地靠近一个神秘的小宝藏。
然后在透镜的另一边找像。
我们找啊找啊,有时候在光屏上看到的像特别大,就像一个巨人。
焦距测量实验报告
焦距测量实验报告焦距测量实验报告引言:焦距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决定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聚焦效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透镜的焦距,来验证光学公式的准确性,并探究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光屏等。
2.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和屏幕之间,确保光线能够通过透镜并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像。
3. 调整透镜与屏幕的距离,使得像尽可能清晰。
4. 测量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即像距。
5. 移动光源,改变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再次测量像距。
6. 重复步骤4和5,记录不同物距下的像距。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焦距与物距的图像。
从图中可以看出,焦距与物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当物距较小时,焦距较大;而当物距较大时,焦距较小。
这与光学公式 f=1/(1/f1+1/f2) 中的理论预测相符合。
讨论:为了更好地理解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实验结果。
从理论上来说,焦距是透镜的固有属性,与物距、像距无关。
然而,在实际测量中,由于透镜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误差,我们发现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种偏差可能是由于透镜的形状不完全对称、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匀等因素引起的。
此外,实验中的光源和屏幕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测量方法,以减小误差。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透镜的形状、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因素,来探究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不同曲率的透镜,或者使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材料制造透镜。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焦距的影响因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透镜的焦距,并验证了光学公式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焦距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虽然实验中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焦距的理解和应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焦距的相关问题,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深度。
透镜焦距测量实验报告
透镜O
像B
1307.2950.2ຫໍສະໝຸດ 444.3357.0
505.9
209.3
1307.2
851.2
458.1
456
393.1
211.1
1307.2
1142.9
1062.1
164.3
80.8
54.2
1307.2
1165.8
1078.9
141.4
86.9
53.8
其中s为物与透镜的距离, 为像与透镜的距离
5.透镜表面有部分磨损导致误差。
七、原始数据
自准法:移动透镜,使焦平面形成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倒立实像,测出物屏与透镜的距离。
成像法:将薄透镜置于空气中时,得到清晰的像时测出物距和像距。
共轭法:使物屏距离 ,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在像屏上观察到二次成像,物距为 时,得放大倒立实像,物距为 时得缩小倒立实像,测出透镜两次成像之间位移。
(2)凹透镜焦距测定
透镜焦距测量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2015级本硕实验班
学院:高等研究院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薄透镜成像规律,观察凹透镜成像规律,测量虚像位置。
2.学习策略焦距方法:成像法,自准法,共轭法,测凹透镜焦距。
3.通过实验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4.通过实际测量,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参数。
2.凹透镜焦距测定
成像法:使物AB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 后形成大小适中的实像 ,然后在 和 放入待测凹透镜 ,就能使虚物 产生实像 ,分别测出 到 和 距离 和 ,根据 求出 像方焦距 。
三、实验仪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季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
实验名称:凸透镜焦距测量
实验目的:掌握一般光路的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方法;了解掌握共轭法或自准直法测凸
透镜的原理与方法;利用日常生活中材料完成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实验仪器材料:
光源:手机手电筒;物屏:白纸;透镜:放大镜;以及刻度尺,卷尺等。
实验方案(装置)设计:相关理论(公式)、原理图、思路等
【1】{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原理}:
物与像(屏)的间距l大于凸透镜的4倍焦距时,
将凸透镜置于物像之间,移动凸透镜能在屏上
得到两次清晰实像,若 d 为两次成清晰实像
时
凸透镜位置的间距,透镜的焦距为:
【2】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观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步骤1】粗测凸透镜(放大镜)焦距:手电筒距墙壁大于5米处,手电筒发射的光近似平行光,移动凸透镜(放大镜)位置使墙壁上形成最小的光点,凸透镜(放大镜)到墙壁距离即粗测焦距。
【步骤2】光学系统共轴调节:依次摆放光源、物屏、凸透镜(放大镜)、像屏,物屏与像屏间距离大于4 倍粗测焦距。
各仪器等高同轴调节,各元件中心一条直线上,记录物屏与像屏距离l;【步骤3】凸透镜成像(放大和缩小的清晰像):凸透镜由靠近物屏端开始,逐渐远离物屏,记录物屏上成清晰倒立实像时凸透镜位置x1和x2,并记录下数据;
【步骤4】并根据d= x1-x2,计算d ,并根据原理公式计算焦距f;
【步骤5】改变物屏与像屏距离l,重复4次实验,取焦距的平均值。
数据分析处理:数据记录(表格)、计算过程及结果等
①步骤1中粗测的焦距约为f=10.4cm
②实验数据表格如下:
次数n l/cm X1/cm X2/cm d/cm f/cm
1 80.55 67.88 11.14 56.74 10.145
2 73.46 60.15 12.25 47.90 10.556
3 65.72 51.55 12.70 38.85 10.688
4 58.5
5 44.45 12.85 31.60 10.374
5 50.48 35.23 13.15 22.08 10.206
由以上数据,计算焦距f的平均值:
因此,实验的最终结果:本实验所用的凸透镜(放大镜)的焦距约为10.394cm
问题探究:
1.还可以怎样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共轭法测透镜焦距时成像有哪些特点?
【答】:问题一: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其他方法(有参考资料和文献):
①(用小灯泡测焦距,和本实验类似)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前后移动,直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平行光,用刻度尺测量凸透镜到小灯泡的距离,即为焦距;
②(物距像距法(透镜公式法))沿用共轭法的实验装置,调节并使它们共轴,设物距和像距分别为a,b;把物屏、凸透镜放置于a>b的位置,移动像屏使像屏出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测出物距a和像距b,再根据透镜公式1/a+1/b=1/f计算焦距f,即f=ab/(a+b)。
③(初中物理教材提供的方法,需要在实验室内完成)将蜡烛凸透
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位置,使三者在同一高度。
前后移动
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使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增大)直到在光屏上接收
不到蜡烛的像为止,停止光屏移动。
在光屏方向看凸透镜,看在蜡烛
一侧有没有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若有,则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直到光屏和蜡烛两侧都不成像,测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如右图)
问题二: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时成像的特点: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发现,随着物屏与像屏的距离l的减小,物距和像距都同时需要发生变化,一个变小,另一个变大(也可从实验数据观察得到),像的清晰程度就变化明显,容易观察,测量较为准确;不需要准确确定凸透镜光心的位置;同时由于需要要改变凸透镜的位置以找到放大的和缩小的清晰的像,中间调节时也会出现成像的变化。
2.自准直法测透镜焦距时成像有哪些特点?如何判断物像重合?
【答】:由于选择的是共轭法,所以并未进行自准法实验。
3.凸透镜旋转180°后测得的焦距一样吗?为什么?
【答】:①若凸透镜材质分布均匀,且在共轴调节时光心已经对准,则凸透镜旋转180度测的焦距一样,原因:光路可逆性,在该条件下,旋转180度,实验完全平行对称;
②如不满足以上条件,则不同,原因:1,倘若凸透镜正反两面厚度不均匀,结果肯定不同;2,倘若是光心未对准,则会出现偏转角度的偏差,导致焦距不一样;
实验小结:误差来源、实验收获等
【一】误差分析:
随机误差:①数据测量时估读所产生的误差;②在观察时,可能我所找到的像并非是最清晰答放大或缩小的像,存在一定的相对误差,(查阅资料),可通过“左右逼近法”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③在光学系统共轴调节中,“各仪器等高同轴调节,各元件中心一条直线上”也是很难做到的,在调整至同一水平直线上,难免会产生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①实验器材不够精密,如刻度尺和卷尺精度不够,凸透镜(放大镜)材质不够均匀等等器材的问题;②由于在粗测时,是用的手机手电筒将其近似当做平行光,虽然但有一定距离时可行,但还是存在近似误差(我看到群里有的人用纸盒子做了一个留着小孔类似灯罩的东西,再把手机电筒光源从小孔射出,这样会更便于观察一些)。
{最后也是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光学器件的镜面不要用手触摸;②调共轴时,应先目测粗调;③物屏、凸透镜、平面镜及物屏相互平行且与光轴垂直。
}
【二】实验收获:
①掌握一般光路的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方法;
②了解掌握共轭法测凸透镜的原理与方法,同时也了解了诸如自准法,物距像距法(透镜公式法)等其他的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和方法;
③利用日常生活中材料完成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