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画演示与实验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2、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地球仪若干;3、手电筒若干。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送瘟神》。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师:本节课一共有3个内容,分别讲的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和地球的2种旋转——自转和地球,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第一个内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师: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课标要求】1.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2.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 ,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 ,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 ,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开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 ,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朝辉夕照 ,日月轮回。
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 ,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 ,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第一课时〔一〕地球的自转1.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2.读图1.4 昼与夜〔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 ,逆时针;南极上空看 ,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 ,相对位置偏东地点 ,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 ,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的定义及其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3.记住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差异,并结合生活体验,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4.观察地球的五带图,知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与五带的关系,明确五带的范围和特点。
5.通过演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的关系。
2.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若干【教学手段】学生观察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区一年内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观察临沂某学校作息时间表,为什么一年四季下午的上课时间不同?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求新知。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学习一: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演示地球的公转,认真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4.地轴的状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为66.5º),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学习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观察课本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找出图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的纬线。
2.观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图,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移至23.5°N时,为夏至日,这是太阳直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移至赤道时,为秋分日;接着继续南移,移至23.5°S时,为冬至日,这时太阳直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再向北移,移至赤道时,为次年的春分日。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在教材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重点内容,而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难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对地球的运动和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道它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运动。
3.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地球运动的地理现象。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地球仪。
3.自制教具: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地球的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详细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讲解过程中,注意结合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操作,亲身体验地球运动的地理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自转方向在填图册第11页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吧
独立自主完成表格
观看视频,画出方向。
环节三
随着地球周而复始的运转,我们地球上也能够看到地球自转带来的现象。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段分析出地球自转的三个影响。并填写到填图册第11页右下角表格中。
1、昼夜交替
2、太阳的东升西落
3、时间差异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这些现象为什么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系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题目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
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分别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内容。本节内容可以解释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并且对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分析
展示中国地图和西北地区范围轮廓图等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列举相关数据以及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通过视频播放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 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的: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二、讲授新课投影:地球自转动画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的运动》,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情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的运动,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
2.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用于观察地球的运动。
2.PPT:用于展示地球的运动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小组讨论材料:用于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使用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地球仪,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地球的运动。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地球的运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制作一个关于地球运动的PPT,下次课分享给同学们。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 1 课时 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学习产生一种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环节七
教师通过演示地球仪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时差产生的原因,进而讲解时差的特点。
重点
地球自转的规律
难点
解释时差现象
四、教学方法分析
提问导学法、 归纳总结法 、动图导析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与任务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与任务解决
设计意图或评价目标
环节一
教师采用妙语导入和问题导入相结合的方法导入所学内容。诗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由问题把学生注意力指向教学内容使学生思而不解,在探索的心理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环节五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环节六
教师用地球仪把亚洲、欧洲和非洲面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让学生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使学生推导出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说明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上,愉快的享受学习。
环节三
先播放课件:直观形象的幻灯片,唤起其注意,激起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欲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最后,在拓展与延伸环节,我推荐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地理教学资源、地球运动相关视频、动画等。
4.教学手段: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正式学习之前,请大家回顾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分别产生的现象。
板书设计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将紧扣地球运动的教学内容,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为原则,同时注重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板书将列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并用清晰的文字和图示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关键信息。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板书将归纳和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并通过图示和文字的结合,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第34页的相关内容,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况。在阅读过程中,请大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是什么?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能力目标: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目标:(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合作探究[板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展示] 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 [教师] 这里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的方向。
)[提问]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球的自转;因为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讲述] 这和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感觉公路两侧的树木向后跑的道理是一样的。
[提问] 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吗?[演示] 出示一个较大的玻璃地球仪。
(还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 [演示]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1)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地球自转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师:通过学生有关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自转方向
2.自转周期
3.旋转轴
4.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实物直观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
1.师:请2-3位学生到台上演示,大家判断演示是否正确。
2.有地球仪的学生与老师一起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做好记录。
3.观察思考: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画出:地轴,运动方向。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思维能力。
5.通过尝试画图,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
并在画图和纠错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6.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强调3个演示角度观察地球自转:赤道,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7.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地球顺时针旋转。
演示活动: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借助实物直观进行演示。
利用手机模拟太阳光。
1.在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志北京和伦敦,拨动地球仪使北京朝向手机的关系,看看伦敦此时是白天还是夜晚。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老师:强调几个点日出。
4.学生观察思考:(1)北京和伦敦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假设地球不自转,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3)假设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还会有昼夜更替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时间
组织教学复习
导言引入新课
新授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1南北半球分界线、如何划分?东西半球分界线、如何划分?
2如何在经纬网上快速找到30°N、60°W?(教师在上课前在黑板上画好经纬网)
在前言部分,我们学过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的生活,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身边的自然现象应该怎样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呢?比如,为什么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
演示、思考、回答(1)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是白天,美国、加拿大、巴西等是黑夜
(2)中国处在黑夜,美国处在白天
(3)24个小时左右,大约一天
(4)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5)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朗读歌诀
观察、思考、回答
搭建一知识台阶,帮助学生理解。低台阶,高密度。
设置问题,拓宽、加深知识
歌诀帮助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1
10
10
练习检测
教学反思
导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2、3、4、10
地理填充图册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
安排资料习题
组织学生给出答案
完成练习
出示答案
巩固练习
检测学习情况
11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提前考虑对策!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2)利用地球仪能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3)利用手电当太阳,能观察并体会到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现象,并能把它们应用到生活中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演示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方向;通过演示地球自转动画,观察自转形成的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激起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教学难点](1)在极地俯视图上画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利用它会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学习地球运动不仅能让学生完整认识地球,还能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同时本课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刺激求知欲的机会。
地球的自转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因为学生在小学时已有接触,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及时差问题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对地球自转定义及其周期、方向等在小学已有初步学习,因此可以看作是已具备的知识。
(2)学习能力:教材内容抽象,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因此有较大学习难度。
(3)学习动力:本节知识在生活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能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主要教学手段实物演示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第31界夏季奥运会,同学们还记得观看直播的大概时间吗?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会在晚上甚至凌晨观看吗?那是的里约是晚上吗?今天我们就来揭晓这中间的秘密。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新课】1、像人类认识地球一样,人类对地球的运动也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期。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准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3、通过师生演示地球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比较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根据需要处理,见教学过程)、手电筒2、学生课前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一、地球的自转教师说明: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运动的其中一种形式——自转的知识。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活动设计1]学生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教材P12活动1][板书](一)自转运动规律①概念②方向③周期教师演示:教师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分析。
教师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如果学生回答“绕地心旋转”,应予以纠正。
)教师讲述并板书: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教师提问并板书: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方向?教师讲述:面对地球,左西右东,使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教师引导: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教师提问:从南、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科目讲课班级教课内容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理设计者讲课者第一课七年级讲课时间课时数时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实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含地球自转,以及由此惹起的日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惹起的四时交替,五带的区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并且都是要点内容。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初步成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 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波及到的地理现象,拥有动向变化的特色,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必定的困难。
幸亏教材中好多内容是学生平时能察看和体验获得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知识与技术: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看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色(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经过演示、察看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日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别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日夜更替、时间差别。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别难点教课过程时教课教师活动学生设计间教课内容环节活动企图安排发问、直奔主思设疑导入[ 设问 ] 请问我们每日都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考、题激趣原由?回答明确 1. 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分析学习目标识记明确学习 2.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说基本运动规律,学习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日夜更替。
3.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达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研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11 图 1.14 “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察看后达成以下问题: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何会分为昼、夜半球?(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日,大家此刻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精品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会用地球议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能运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能用地图并结合实例和亲身体验说明时差现象和四季的变化;结合地图说明五带的划分,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现象;运用公转示意图说明二分二至的位置、时间和特征。
五带的范围和分界线。
教学实录引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四季的变化,第天的太阳东升西落、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等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回答(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而产生的)。
师:大家知道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而产生的。
而在过去的人们却没有大家这么幸运,人们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才知道是事情的真像,课本P9的“阅读材料”,了解人们探索过程,学习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记忆效果。
教师提问:1、谁能用地球议演示地球的自转(强调拿和放置地球议时,北极应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谁能用地球议演示昼夜更替。
3、通过地球议的演示,说明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分别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4、课本P10“活动3”,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师总结,这是时差)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同步P9互动探究1和2,每小组推荐代表来抢答。
学生做同步P9的即时巩固题,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出现的错误在第二题,教师用地球议演示,位置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过度: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进行着公转运动板书:二、地球的公转教师:学生根据P10“学习要点2的主干知识”第一个表格阅读相关课文,找出正确内容,进行组交流。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记忆效果。
与自转的特征对比着记忆。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二分二至时的全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如何的?(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秋分和春分全球昼夜平分)2、地球由春分点公转到夏至点的过程中,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是怎样变化的?其他的阶段又是怎么变化的?(阶段昼夜长短的变化,参考右图)五带的划分学生:对照同步相关内容,阅读课本P11-12页的内容,勾画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继续提问:呢么为什么会有天黑与天亮呢?
5.引导学生利用手电筒和大地球仪,到讲台上做昼夜形成天黑与天亮这一自然现象的原因。
6.引导学生通过拨动手中的小地球仪,让地球仪旋转起来思考:太阳为什么每天都有东升西落呢?白天和黑夜为什么在 永远不停地相互交替呢?
地球运动
9.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成都,用手中的地球仪实验演示说明成都与北京,哪个先天亮?并解释时间差异是怎么形成的?
10.再请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纽约、开罗阿拉斯加(美国)四个地点,估算出它们之间的大致经度差。并作思考:当北京市傍晚时纽约、开罗、阿拉斯加四处分别大约是什么时候?
11.引导学生实验并思考问题。
1.引导学生查阅日历。
2.引导学生讨论四季中自己影子的变化。
3.板书:地球的公转。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公转。(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
4.让两位同学做地球公转实验:一个举“太阳”(小地球仪)、一个举“地球”(大地球仪)。提问: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倾向有什么变化?
1、在日历上找到二分二至日,看看二分二至日大致是什么时间。
2、讨论:一年四季中,每天正午时分,自己的影子都一样长吗?
3、观看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和太阳公转。
4、看同学们的公转实验,讨论后回答:地轴的倾斜角度不变,且始终指向北极星。
5、实验并思考。
6、一边做实验,一边按照下表的提示分析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将结果填入表格,再和老师填写的内容对照。
(1)如果地球不自转会有什么反常现象?
(2)如果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会有什么特殊现象?
1.观察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组合运动的多媒体。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教案
第二 节 地球的运动一、背景与意义解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响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表达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 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经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 的运动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解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时的变化。
4、用实例讲解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阻挡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四时的形成问题不简单理解,课堂授课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时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授课准备 :投影仪 (一 )、引入新课:投电影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 (教师演示地球活动)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 )、阅读书本,自主学习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自转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 )、合作学习,解析成因1、教师演示投电影,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辉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限, 叫做晨昏线, 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电影,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上来用投电影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 思虑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第二天夜更替需多少时间?5、阅读书本第10 页中“畅畅与阿姨的问候”,思虑产生时间差其他原因是什么?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样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辰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样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样的时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地球仪和手电筒等演示地球的自转,知道地球自转的定义、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利用地球仪能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
3.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现象,并能把它们应用到生活中去。
4.通过演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若干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或亲身感受到许多现象,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更替;当世界杯足球赛在欧洲国家举办时,我们需要后半夜起床看球……
观察下图,思考:为什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更替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昼与夜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承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吧!
【自主学习】
学习一:什么是地球自转?
1.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
面向全体学生,多演示几遍地球的自转,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2~3人)上台演示地球的自转,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示,发现有误,及时纠正。
3.学生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仔细观察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地轴。
4.结论: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学习二:地球自转的方向。
指导学生正确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1.正确转动地球仪,面对赤道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2.把转动着的地球仪的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方向。
(逆时针)
3.把转动着的地球仪的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方向。
(顺时针)
4.课件演示从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5.如何画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
总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永远是自西向东。
学习三: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阅读教材,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________小时,也就是一天。
学习四:地球自转为什么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阅读教材11页第二段并观察“昼与夜”图,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
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2.如果地球是透明体,太阳光照射地球时会怎样呢?(都是白昼,没有黑夜)
3.归纳地球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
学习五: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1.图中玲玲和姨妈互致问候存在什么差异?(时间的差异)
2.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异?(地球的自转)
归纳: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合作探究】
1.假设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地球还会产生昼夜现象吗?
不会,如果地球是一个透明体,地球上只有白昼,没有黑夜。
2.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
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演
示地球的自转,并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本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来验证昼夜交替的现象。
演示要领:左手拿地球仪底座,右手向外(右)拨动(自西向东)地球仪。
演示口诀:左手持球右外拨,自西向东细琢磨;不同角度定方向,北逆南顺不用说。
演示结果:多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并现象记录下来:从赤道上空看,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天中,人们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我们自古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日出开始了白天活动,日落时应结束劳作回来休息,通过一晚的体力恢复,以备第二天的劳作。
这反映出人们在顺应与遵循着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
昼半球时提供光和热,利于人们活动、工作;夜半球时人们活动因黑暗受限。
由此可知,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都与地球的自转现象息息相关。
4.图1.17,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由图可知,两人是以对方的实际时刻互致问候的。
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处于相对的两半球,昼夜和晨昏变化相反,图示时刻纽约已位于黄昏后,即将转入夜半球;而北京则位于晨昏线东边,旭日升起,处在昼半球范围内。
【小组活动】
两名同学一组,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指导学生正确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1.正确转动地球仪,面对赤道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2.把转动着的地球仪的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方向。
(逆时针)
3.把转动着的地球仪的南极朝向自己,观察其转动方向。
(顺时针)
【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定义方向周期产生现象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自西向东1天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拓展延伸】
如何判断晨线和昏线?
先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顺着地球的自转,如果从黑夜
变为白昼,为晨线;顺着地球的自转,如果从白天变为黑
夜,为昏线。
在晨线上的地点马上进入白天,在昏线的地
点马上进入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