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引言在医疗保健领域,关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护理领域,人文关怀更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护理人文关怀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注重患者的身心和精神健康。
本文将探讨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1. 患者中心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之一是以患者为中心。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将患者的需求和意愿放在首位,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面的护理。
这意味着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等方面,全方位地关心和照顾患者。
2. 尊重和尊严尊重患者的尊严是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之一。
无论患者处于何种状态,护理人员都应该尊重患者的人格和价值,不侵犯患者的尊严。
这意味着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尊重患者的隐私、个人空间和意愿,保持善意的沟通和互动。
3. 持续关怀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还包括持续关怀。
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需要的整个护理过程中保持关怀和支持,而不是仅仅在患者生理需要的时候提供护理。
这意味着护理人员需要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持续关注患者的需求和状况,给予持续的关怀和支持。
4. 观察与倾听在护理人文关怀中,观察和倾听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和表情、听取患者的意见和感受,来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倾听可以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怀,观察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和问题,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
二、护理人文关怀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1. 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人文关怀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之一是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给予患者有效的关怀和支持,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合作度,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人文关怀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的困扰。
2. 提升患者满意度护理人文关怀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关心和尊重,可以让患者感受到被关怀和重视,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和医疗机构的信任和满意度,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满意度。
中医情志护理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情志护理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一、中医情志护理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情志护理理论认为,情志是人体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它与人体的脏腑、经络等脏腑器官相互关联。
情志的积累过度或者情志失常会导致机体脏腑功能的紊乱,从而诱发疾病。
中医情志护理强调调整情志,保持情绪平衡,对于促进疾病康复和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1.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因为长期的疼痛、畏寒、乏力等症状的困扰,容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问题。
中医情志护理强调通过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艺术疗法、心理疗法等手段,帮助患者舒缓紧张的情绪,减轻疼痛感,促进身体康复。
2. 积极面对疾病,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失常易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加重疾病症状。
患者在面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时,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可以通过学习放松训练、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3. 合理调节作息,保持正常生活规律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与日常作息规律密切相关,作息不规律易导致脏腑功能紊乱。
患者在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时,需合理调节作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
中医提倡早睡早起,饮食有节,作息规律,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 食疗调理,增强体质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中医的饮食疗法,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调理作用的食物,如黑豆、桂圆、黑木耳等,有助于滋养脾肾,增强体质,调整免疫功能,从而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促进康复。
5. 配合药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中医护理还强调患者需遵医嘱,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
中医情志护理理论认为,患者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因此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对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情志护理理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面对疾病,合理调节作息,食疗调理等手段,可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强调在护理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整体人文需求,包括身体、心灵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临床应用中,护理人文关怀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一、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1. 人文关怀的内涵和要求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包括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关怀和支持。
护理人文关怀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患者的价值观念和尊严,不歧视任何患者,不侵犯患者的人权和尊严。
(2)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关心患者的痛苦和困扰。
(3)关怀患者的生活和健康,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4)支持患者的选择和决定,尊重患者的意愿,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2. 人文关怀的影响因素人文关怀的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等,也包括护士的专业素养、职业倦怠、工作环境等。
在实施人文关怀时,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服务方式。
3. 人文关怀的实施策略为了能够更好地实施人文关怀,护士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能力和素养:(1)良好的沟通能力:护士需要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协作和沟通。
(2)细心的观察能力:护士需要能够细心观察患者的变化和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敏锐的情绪认知能力:护士需要能够敏锐地感知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出及时和恰当的反应。
(4)宽容和耐心:护士需要具有宽容和耐心的品质,能够包容患者和家属的种种抱怨与情绪。
以上就是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护理人文关怀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方法。
1.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文关怀注重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尊严,关心患者的需求和感受,这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护理人文关怀是一种将人性与医护技术相结合的护理理念,强调护理工作应该以人的全面需求为中心,并应用人文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关怀、呵护和支持,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和信心。
本文将介绍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
一、基本理论护理人文关怀理念源于护理伦理和人文主义哲学,强调了人性、人的尊严及其价值,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践需要护士具备以下基本理论知识:1.护理伦理学同理心和道德的责任是护理人文关怀不可或缺的认识性要素。
护理人文关怀的价值观意味着护士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得到尊重、诚实、正义、有利于受护者和非伤害性等各个方面。
2.健康和生命价值常识护理人文关怀认为护士应关注的是患者整个人的健康,而不是仅仅关注生理上的疾病和症状。
健康应该被视为精神、身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需要针对性地提供关心和照顾。
3.人文主义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践需要融合人文主义思想,护士需要注重尊重和关怀患者,倾听和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信心。
患者应该被视为要为他们的独特需求和身体状况提供照顾和支持,护士需要尊重和理解患者的感受和生命故事,以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信任。
二、临床应用1.建立健康关系护理人文关怀强调护理工作应该以建立一个健康关系为出发点。
护士应该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关怀。
护士需要关心患者的精神、情感和社会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从而抓住患者整个身体的方面来照顾他们。
2.倾听和含蓄沟通倾听和含蓄沟通是护理人文关怀的核心。
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需求,重视患者的信息和意见,并响应患者的关切和担忧。
护士需要利用沟通渠道(口头、书面和非语言的)与患者保持联系,提供热情和开放的态度,使患者感受到被认可和支持。
3.关注患者的痛苦护理人文关怀注重患者身心痛苦的缓解。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感受和烦恼,给予适当的疼痛控制和药物治疗。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护理人文关怀是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注重人的本质,尊重患者的人格,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为患者提供全面、温馨、体贴、关爱的护理服务,以达到满足患者身体上及心理上的需求。
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为护理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方向和基础。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包括人本主义、自我关怀和互动理论。
人本主义是指人作为独立的存在,拥有自我实现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关注患者的人格,尊重其意愿和选择,并帮助患者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的潜力。
自我关怀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
护理人员应该关注自己的压力和身体状况,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互动理论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是通过对彼此的观察和交流,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沟通交流和支持,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情绪和思维方式,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护理人文关怀的临床应用具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温馨关怀、心理支持和专业指导。
温馨关怀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关注患者的生活细节和需求,为其提供温暖、贴心的服务。
例如:为患者准备温馨的床铺、为患者准备喜欢的食物,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等。
心理支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沟通、倾听和表达,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例如:倾听患者的痛苦和疑虑,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和焦虑。
专业指导是指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针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和建议。
例如:为患者提供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健康恢复。
综上所述,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人本主义、自我关怀和互动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引导,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温馨贴心、心理支持和专业指导等一系列服务,为患者提供全面、温暖、体贴、关爱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水平,促进医疗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人文关怀是一种对患者精神感受的保护,它旨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教育理论是人文关怀的基础理论,它以真实、分享、理解与尊重为核心,将真实作为人文关怀的基本条件。
真实是指护士及患者之间建立超越结构性社会关系,互相接受,致力于沟通,追求灵性生活的最终完整与和谐。
教育理论将护理人文关怀的主要概念分为四个方面:共享目标、营造氛围、鼓励合作、培养自主能力。
其中,共享目标是指护士和患者之间需要互相交流,携手实现共同的目标;营造氛围指特别的关怀和尊重患者的人文感受;鼓励合作是指护理人文关怀的关键,护士应当创造支持患者和家属通过交流与合作携手共同努力获得最佳结果;培养自主能力指护理人文关怀的最重要因素,护士应教会患者习得及使用适合自己的最佳资源来主动照顾自己的保健并实现最佳的结果。
人文关怀的理论对人文关怀的临床应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在设计护理关怀计划时,应注重将理论实践联系起来,同时兼顾触及患者感情、心理和理解支持等多种因素,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其次,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借助人文关怀理论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欣赏、倾听、支持和操持等服务,充分表达对他们的关怀,避免将感情因素与技术过程混淆。
最后,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论可以为护士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使护士有效地了解患者的当前情况,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总之,人文关怀的基础理论是教育理论,它的核心是真实,突出了共享目标、营造氛围、鼓励合作、培养自主能力。
应用于临床护理,人文关怀理论可帮助护士了解病人,提供有效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
护理学护理理论与实践

护理学护理理论与实践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护理科学和护理实践的学科,旨在探索和应用护理理论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护理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护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一、护理理论的定义及作用护理理论是指对护理实践所需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系统和逻辑框架的总结和组织。
它包括了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模式和过程,为护士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准则。
护理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指导:护理理论为护士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决策依据,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明确护理目标、选择适当的护理措施,并评估其效果。
2. 促进护理发展:通过对护理实践的系统总结和归纳,护理理论推动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护理知识体系。
3. 增强护士自信:护理理论为护士提供了科学的护理依据,使他们更加自信和专业,能够应对各种护理挑战。
二、护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护理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护理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而实践则是对护理理论的应用和验证。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 理论指导实践:护理理论为护理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基础。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根据护理理论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护理操作,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实践反馈理论:护理实践为护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激发了对理论的重新思考和修正,使得理论能够更贴近实际需求。
3. 理论与实践相互调整:护理理论和实践之间是一个相互调整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新的实践经验可能引发对理论的修正和改进,而新的理论又为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思路。
三、将护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护理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护理理论:护士需要对不同的护理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
他们应该学习和掌握护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护理过程,为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参照。
2. 制定护理计划:基于护理理论,护士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护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护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研究和应用促进患者健康和康复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在医疗领域中,护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的介绍、应用范围、实践案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护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一、基本原理1. 人类生理学与病理学:护理学的基本原理离不开对人类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理解。
护士需要了解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才能在护理实践中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干预。
2. 个体化护理:基于每个患者的独特需求和特点,护士必须进行个体化的护理。
这意味着护士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偏好,制定出适合的护理方案。
3.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护理学强调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护士应该积极参与患者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4. 治疗原则和护理技术:护理学要求护士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
护士需要熟悉各种治疗原则和护理技术,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
二、应用范围护理学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医院或诊所中的护理工作。
以下是护理学的一些应用领域:1. 临床护理:护理学最常见的应用领域是临床护理,包括各种疾病的护理管理、患者的疼痛缓解、病情观察和药物监测等。
2.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针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需求而开展的,包括康复评估、功能恢复训练和心理支持等。
3. 儿童护理:儿童护理是针对儿童特殊需求而开展的护理工作,包括儿童发育评估、疫苗接种和家庭护理教育等。
4. 管理护理:管理护理是指护士在护理团队中担任管理职位,负责护理资源的分配、团队的协调和质量的改进等。
三、实践案例1. 临床实践:作为护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的重要环节,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景。
例如,在病房护理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干预,例如给予药物治疗、监测生命体征以及提供情绪支持等。
2. 康复护理:在康复过程中,护士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并与康复团队合作,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护理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它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更是对患者整体健康的关注和呵护。
人文关怀理论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也关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人文关怀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护理学家Jean Watson提出,她认为,在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不仅是对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对患者整体的关怀和支持。
人文关怀理论中包含了几个基本概念:1. 尊重和尊严:尊重和尊严是人文关怀最基本的原则。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和接触时,应当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不得对患者进行任何歧视或侮辱。
2. 理解和同理心:护理人员应当努力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表达同情和同情心,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
3. 综合性护理:人文关怀强调的是对患者全面的护理,不仅包括生理上的需求,还包括心理、社会和精神上的关怀。
护理工作应当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综合考虑患者的各种需求。
4. 爱与关怀:在人文关怀理论中,爱和关怀是最重要的因素。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表达爱和关怀,给予患者温暖和安慰,激发患者的生存动力和康复意愿。
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人文关怀理论并不仅仅是一种学术上的讨论,它更是护理工作中的一种实践。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需要将人文关怀理论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士需要建立良好的患者关系。
人文关怀理论强调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平等和尊重,护士首先需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和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疾病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需要。
在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心理和情绪上的困扰,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
护士可以通过倾听、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建立积极的心态,促进康复。
护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培训ppt课件

定义
护理学理论是研究护理现象及其 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理论,是指导 护理实践的基础。
分类
包括基础护理学理论、临床护理 学理论、社区护理学理论等。
护理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代护理
以经验为基础的护理实践。
近代护理
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实践。
现代护理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强调 整体护理和人性化关怀。
原因分析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解决方案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配;发展远 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弥补资源不足。
其他挑战与对策
挑战一
患者需求多样化
对策
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满足患者 不同需求。
挑战二
医疗技术快速发展
对策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综合护理能力。
挑战三
跨学科合作日益重要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进 行。
调查内容
包括护理态度、技能水平、沟通效果、环境舒适 度等方面。
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提出改进措施。
医护人员自我评价
评价目的
让医护人员对自身的护 理工作进行反思和评估 ,促进个人成长和团队
进步。
评价内容
包括工作态度、技能掌 握、团队协作、沟通能
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指标数据进 行处理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
结果应用
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 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
全。
其他效果评价方式
01
02
03
护理质量评审
定期邀请专家对护理工作 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
护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体会

护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体会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或者从业者,我深刻地认识到护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我们能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护理方法;而在实践中,我们则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护理理论学习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这些知识让我们了解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为我们后续的护理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医学背景。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护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让我们掌握了护理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能。
例如,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病情观察、如何实施护理操作、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如何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等等。
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然而,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应用才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关键。
在临床实习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当我第一次走进病房,面对真实的患者和复杂的病情时,我才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比如,在书本上,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静脉穿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的血管条件不同、心理状态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穿刺部位和穿刺方法,并且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他们的紧张和恐惧。
再比如,在书本上,我们学习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的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语言,并且要注意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在实践应用中,我还深刻地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更是一项需要高度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工作。
king达标理论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应用

king达标理论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应用导言自从护理学的出现以来,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
护理理论的应用是护理领域的重要一环,而King达标理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King达标理论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应用,并阐述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King达标理论概述King达标理论是由Imogene King提出的一种看护理的综合性理论。
该理论关注人的健康态度和看护者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King把人的健康态度定义为个体对生活和环境的看法和选择,认为看护者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看护的成效。
她主张通过看护者与患者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来达到看护目标。
King达标理论包括三个互相关联的系统:个体系统、相互作用系统和社会系统。
个体系统指个体本身的特质和行为,相互作用系统指看护者和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系统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和被影响。
这一理论对看护者的角色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看护者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互动,以达到最佳的看护效果,同时也为看护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我国护理领域,King达标理论的应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实践。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教育和实践者开始重视King达标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许多医疗机构和护理学校都将King达标理论纳入护理教学大纲,并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一些专业的护理期刊和学术机构也对King达标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些研究机构和护理团队也在实践中尝试将King达标理论融入看护实践,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三、King达标理论在我国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1.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King达标理论着眼于看护者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是看护成功的关键。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要善于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促进患者对看护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引言护理人文关怀是指护理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个体化关怀和尊重,以及将患者视为整体个体而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对象。
护理人文关怀理论是护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探讨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实践。
一、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1.1 关怀和尊重护理人文关怀理论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对患者的关怀和尊重。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关怀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
这种关怀和尊重不仅仅是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体现,更是在交流、沟通和互动中表现出来。
护士应该用真诚的态度和关怀的言行来对待患者,以此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1.2 个体化护理护理人文关怀理论认为每个患者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护理过程也应该是个体化的。
护士应该了解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这种个体化护理不仅仅是服务对象的需求不同,更是尊重患者的个性和差异,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感受到被关怀和被尊重。
1.3 专业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护理人文关怀理论认为护理工作既是一项专业工作,又是一项充满人情味的工作。
护士在工作中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更需要具备善良的品德和人文关怀的能力。
专业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是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特点,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护理人文关怀的基础。
护士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关怀患者的需求,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护士应该倾听患者的诉求,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进行心理抚慰和支持,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实施护理工作中,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生活习惯、心理需求等,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与护理学的结合,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学,旨在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护理学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学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所导致的。
因此,中医护理学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预防一些常见病的发生,还可以预防一些慢性病的发生。
二、中医护理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辅助医生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所导致的。
因此,中医护理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辅助医生治疗各种疾病。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
三、中医护理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功能和能力。
中医认为,康复治疗是一种全面性的治疗,它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功能和能力。
因此,中医护理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促进患者的康复。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
四、中医护理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认为,身心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中医护理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
护理_理论在护理_中的应用

护理_理论在护理_中的应用护理理论是指对护理实践进行科学解释和指导的理论体系,它提供了护理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护理理论可以指导护理实践。
护理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能够指导护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安全的护理操作。
例如,根据护理理论,护士可以了解不同病情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制定出符合患者具体情况的护理计划。
同时,护理理论还能够帮助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其次,护理理论可以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
护理理论为护理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思路,推动了护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护理研究中,护理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现象、发展假设、提供研究方法和指导研究设计。
通过护理理论的应用,护理研究可以更加系统、科学地开展,为护理实践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
再次,护理理论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护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
护理理论可以帮助护士建立起对护理实践的整体认知,提高专业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理论,护士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质量高、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最后,护理理论可以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
护理教育是培养合格护士的关键环节,而护理理论在护理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护理理论为护理教育提供了基础性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护理的基本原理和护理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同时,护理理论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地传递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护理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指导护理实践,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护理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强调对患者的尊重、同理心和体谅,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将患者作为个体来对待。
人文关怀理论和实践在临床护理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并且已经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实践和推广。
本文将从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护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1、尊重和体谅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尊重和体谅患者。
每个患者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尊重患者的个人权利和选择,体谅患者的感受和情绪,对患者进行文明礼貌的沟通和交往。
这样的尊重和体谅可以让患者感受到被人关心和重视,从而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疗效。
2、同理心和关怀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同理心和关怀。
护理人文关怀强调护士需要有同理心,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患者的痛苦和困扰。
护士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安慰,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同理心和关怀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安心,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3、个体化护理护理人文关怀还强调个体化护理。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都是不同的,需要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护理人文关怀呼吁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专门的护理计划和措施,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最合适的护理服务。
个体化的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文关怀的理论和原则可以帮助护士建立起良好的护理关系。
护士可以通过尊重和体谅患者、表现出同理心和关怀,以及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来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良好的护理关系有利于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和满意度,也有利于护士的工作效果和职业满意度。
2、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践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护士通过表现出关怀和同理心,为患者提供精心的个体化护理,可以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和力量,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从而促进治疗的效果。
king达标理论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应用

king达标理论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应用一、King达标理论的理论背景King达标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护理专家Imogene King于1981年提出的,其提出该理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当时在护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King认为,当前的护理理论只关注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没有涉及到护理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关系,这导致了护理工作的局限性。
此外,King还发现,当前的护理理论没有考虑到病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是不同的,缺乏个性化的照顾,这也是King提出达标理论的主要原因之一。
King达标理论包含了四个主要部分:健康、疾病、环境和人的行为。
1. 健康King认为,健康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的状态,还包括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考虑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而不仅仅是病人的生理状况。
2. 疾病King认为,疾病是一种紊乱状态,也是病人组织和自我保护系统失调的表现。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病人的具体疾病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
3. 环境4. 人的行为King认为,病人是一个动态的、适应能力强的自我保护系统。
护理人员需要考虑病人自我保护系统的特点,包括行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等,从而进行相应的护理。
King达标理论的提出和应用,对于我国护理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King的理论在我国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护理教育中的应用King达标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因此,King的理论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采用King的理论模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护理工作的内涵、价值和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King达标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病人的个性化护理;二是病人和家属的教育宣传。
在临床护理中,King的理论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病人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的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并且在护理过程中对病情进行动态调整。
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护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护理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重对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护理理论作为护理学习的基础,为护士提供了系统性的理念和方法论。
而护理实践则是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
护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护理理论的重要性护理理论是护士实践的指导原则,它帮助护士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护理理论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分析和评估患者的状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系统学习护理理论,护士可以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自信心,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护理实践的重要性护理实践是将护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过程,是护士们与患者之间的直接互动。
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操作技能,将护理计划落实到每一位患者身上。
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护士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反应,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提高工作效率,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护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护理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护理理论为实践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指导,而实践则不断验证和完善护理理论。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也不能过分强调经验,而是要不断学习和总结,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根据实践中的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理论。
护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促进护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护士才能真正成为能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专业人士,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目标。
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应当不断强调护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累积,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共同建设健康的社会。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护理人文关怀是指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过程中,以关心病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为核心,通过理解、尊重、关怀和支持来满足病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包括人文关怀的定义、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人文关怀的实施策略以及人文关怀的影响效果。
人文关怀的定义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以关爱、理解、尊重、支持和关注病人身心健康的需求为核心,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助,使病人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是将病人视为独立、自主、有尊严的个体,尊重其权利和价值。
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与价值观包括尊重、关爱、理解、信任和合作。
尊重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应尊重病人的意愿和选择,尊重其人格和隐私权;关爱是指护理工作者对病人体贴、关心、爱护和关注,提供有效的沟通和支持;理解是指护理工作者应试图理解病人的感受、情绪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满足其心理和情感需求;信任是指护理工作者与病人建立起信任和共赢的关系,使病人安心和放心;合作是指护理工作者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互动和协作,共同制定、实施和评估护理计划。
人文关怀的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教育,护理工作者应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向病人和家属介绍护理计划、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情感支持,护理工作者应倾听病人的感受和需求,并通过言语、肢体和非语言方式传递关怀和支持;专业技能,护理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的护理;跨学科合作,护理工作者应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医生、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进行协作,共同为病人提供综合性的护理服务。
人文关怀的影响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病人满意度,人文关怀可以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控制能力;治疗效果,人文关怀可以提高病人遵循治疗计划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从而改善疾病的治疗效果;患者体验,人文关怀可以改善护理过程中病人的体验,提高其心理和情感的舒适感。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人文关怀为核心,通过倾听、理解、尊重和关爱,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护理理念和方法。
这种护理理念和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加强患者与护士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下面将对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1.自我意识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护士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人本价值和人格特点,通过自我反省和成长,才能够实现对患者的关注和理解。
护士应该尽量沉浸在患者的世界中,以患者的视角看待问题,理解并拥抱患者的不同文化、信仰和生命价值。
2.统一健康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健康是不可分割的,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环境和文化身份等多个方面。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以全人关怀为导向,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文化认同等方面。
3.符号学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对符号、语言和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努力理解患者的语言和符号,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或陈旧的行话,注重使用患者熟悉的术语,以便于交流和理解。
4.伦理学理论这一理论关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和规范。
护士应该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保护患者的自尊和尊严,尽力避免干扰患者的信仰和价值观。
此外,护士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保持专业的态度和技能。
5.技术理论技术理论认为,技术与人文关怀并不相悖,相反,技术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有效工具。
护士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最新的医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1.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护士应该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尤其是患者在生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
护士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疑虑,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支持,并尽力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此外,护士还可以适时提供一些心理干预措施,如音乐治疗、放松术等,以提高患者的情感稳定性和情绪健康度。
2.关注患者的文化认同护士应该尊重患者的文化认同和信仰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合理安排饮食、娱乐、休息等方面,符合患者的文化和宗教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任何专业性学科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可用于实践的知识实体。
这些知识可称之为概念或理论,特别是在行为和社会科学领域中。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作为实践的基础和指导,这些知识体系就是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式和护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些护理理论家开始确定和检验护理学的有关概念,并逐步形成独特的护理理论和模式,如0rem的自理理论、Roy的适应模式等。
同时,在护理实践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其他的护理相关理论,如Maslow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成长与发展理论等。
护理学的这些相关理论及护理的基本概念、模式和理论的作用就在于把护士每天的具体的、零散的护理实践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得护理工作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也可以加强护理专业的自主性和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帮助护理人员以科学的原则进行护理,有助于护理成为更独立的学科。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各院校、医院相继开展护理学相关理论及专业理论的教育,护理人员逐渐开始学习、认识理论,并探讨如何将来自西方的护理理论理论与中国的护理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一、常用的护理理论(一)0rem的自护理论美国护理理论家奥瑞姆于1995年提出了自护模式。
自护模式包括自护理论、自护缺陷理论和护理系统三部分。
自护是指个体为维护自身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自发的调节行为;自护能力是指人进行自护活动的能力,从事自我照顾的能力;自护需要包括一般的自护需要、与成长发育有关的自护需要和与健康欠缺有关的自护需要。
自护缺陷是指人在满足其自护需要方面,在质或量上出现不足;当治疗性自护需要大于自护能力时,自护缺陷产生;自护缺陷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体的自护能力无法满足自己的自护需要,二是照顾者的自护能力无法满足被照顾者的自护需要。
自护缺陷理论是奥瑞姆自护模式的核心。
护理系统包括①完全补偿系统:适用于完全没有能力自护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照护;②部分补偿系统:患者有能力满足部分自护需要,其余部分需要护理人员辅助完成;③支持—教育系统:患者能够自理但需要指导。
(二)Roy的适应模式适应模式由美国护理学家卡利斯塔·C·罗伊于1970年提出。
适应模式的基本内容如下图:输入控制过程适应方式输出(应对机制)(效应器)刺刺激是能激发个体反应的任何信息、物质、能量单位;包括①主要刺激:个体当前面临的、促使行为发生、引起人体最大程度变化的刺激;②相关刺激:所有可对主要刺激所致行为产生正性或负性影响的其它刺激;③固有刺激:可能对当前行为有影响,但其影响作用不确切或未得到证实的刺激。
适应水平是指个体所能承受或应对的刺激源范围与强度。
应对机制是指人作为一个适应系统面临刺激时的内在控制过程。
生理调节机制是指人先天具备的应对机制,通过神经一化学一内分泌过程调节与控制个体对刺激的自主性反应。
心理应对机制是指人后天习得的应对机制,通过大脑的高级功能,包括感知与加工信息、学习、判断、情感控制等过程,对刺激和行为进行调节与管理。
适应方式或效应器为应对机制的具体适应活动和表现形式,包括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四个方面。
适应性反应是指个体对刺激的调节与控制所产生的对人的生存、成长、繁衍、主宰和自我实现起促进作用的行为反应。
无效反应指个体对刺激的调节与控制所产生的对人的生存、成长、繁衍、主宰和自我实现起威胁和阻碍作用的行为反应。
(三)纽曼的系统模式纽曼的系统模式描述了一个综合的、以开放系统为基础的护理理念框架。
模式由四部份构成,即与环境互动的人、压力源、反应、预防。
该理论框架如图:核心部分即基本结构或能量源,它由生物体共有的生存基本因素如基因类型、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认知能力、文化与价值观以及体内各亚系统功能等组成;对人而言,其基本结构和能量源还受到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与发展这五方面的功能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制约。
纽曼认为,当能量源储存大于需求时,个体保持稳定、平衡。
弹性防线即最外层虚线圈,具有动态性,能在短期内急速变化;弹性防线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压力源入侵、缓冲与保护正常防线。
正常防线位于弹性防线和抵抗线之间,即弹性防线内层的实线圈。
它的形成是个体在生长发育以及与环境持续互动过程中对环境中压力源的不断调节、应对和适应的结果,是个体逐步建立的对内、外界压力源的正常反应范围,即日常的康强/稳定状态。
健康水平增高,正常防线扩展;健康状态恶化,正常防线萎缩。
一旦压力源入侵正常防线,个体发生压力反应,表现为稳定性降低和疾病。
抵抗线是紧贴基本结构外层的一系列虚线圈。
由支持基本结构和正常防线的一系列已知和未知因素,如白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其它生理机制组成。
它的具体内容与功能因人而异。
抵抗线通常在压力源入侵到正常防线时被无意识地激活,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基本结构,稳定个体并促使其回复到正常防线的康强水平。
当抵抗线功能发挥有效时,个体康复;否则,能量耗竭,甚至死亡。
纽曼将压力源定义为“能突破机体防线,引发紧张和威胁个体稳定与平衡的所有刺激”。
纽曼赞同席尔的全身压力反应综合征和局部压力反应综合征学说,以及压力反应三阶段,即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此外,纽曼特别强调,压力反应并非局限于生理方面,而可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与发展多方面的综合反应;而且,并非所有的压力反应都对机体有害,压力反应的结果可是负性的,也可为正性的。
为维持和促进个体的稳定与平衡,纽曼介绍了根据个体对压力源的反应情况护士应采取的三种不同水平的干预:①一级预防:当怀疑或发现压力源存在而压力反应尚未发生时,便可开始。
目的是防止压力源突破正常防线,主要措施为减少或避免与压力源接触以及巩固弹性防线与正常防线;②二级预防:压力反应一旦发生,就可采取二级水平的干预,即:发现早期病例、及时治疗、增强抵抗线。
目的是强化抵抗线,减轻和消除压力反应,帮助机体及早重建和恢复稳定性;③三级预防:继积极治疗之后或个体达到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时,为进一步促进重建和彻底康复采取的干预。
目的是进一步维持个体的稳定性,使个体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直至达到甚至超越压力源未突破正常防线时的健康水平(日常健康状态),防止复发。
二、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有关资料调查显示,护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调查显示研究对象学习过的理论涵盖了国内目前常用的护理学相关理论。
但是有研究却表明,仅47.2%的护士在工作中曾应用过护理理论,其中,即使是在有意识应用护理理论的人员中,护理理论也并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在胡倩倩等的研究中,奥瑞姆自理缺陷护理理论自1997年起在中国的学术期刊上才有文章发表,而国外在1989年就有这方面的文章发表。
在145篇奥瑞姆自理缺陷护理理论的相关论文中,护理研究的文章占23.4%,护理理论占6.2%,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分别占0.7%。
这说明我国的护理理论发展较晚,而且护理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局限。
罗伊适应模式作为护理理论的框架结构,在临床实践的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满意的效果,但是罗伊适应模式在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该模式的运用程序较复杂,不适合于在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治疗任务相对较多的科室推广。
其次,有资料表明,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时有限制,因为它包括太多抽象名词。
事实上,在我们看到的文献中,只有很少的文章是关于真正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
还有一些仅仅是为了应用理论,例如仅仅是为了应用理论将理论生硬的用于指导实践。
由于未能抓住护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护理理论的理念,而限制了护理理论的发展。
三、护理理论应用的影响因素(一)中外文化差异:由于中外文化、种族、社会政治背景等的差异,国外的护理理论不易与中国的临床护理实践相吻合,这影响了护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因此,向西方国家借鉴护理理论时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差异。
(二)护理人员对护理理论不够重视:护理人员认为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不符,质疑其实用性和可用性,认为护理理论只会增加护理工作量,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没有价值。
实质上,这是由护理人员对理论的认知程度不高造成的。
(三)缺乏理论学习的气氛和缺少护理理论专业人员的指导:有研究显示,43.9%的未应用护理理论的人员认为“护理工作量大,人员缺乏,没时间”是其未应用理论的主要原因。
护理理论是从国外引进的,不容易理解转化,需要有专业人员引导讲解才能帮助护士在护理实践中掌握、应用理论。
(四)护理管理者对理论的态度:理论应用气氛较浓的科室环境,可以促进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用护理理论,每个人都形成这样一种护理理念,就会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
(五)教育衔接的问题:护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护士在学校学习理论和在实践中应用理论有较大的差别,护士在学校学习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反复应用,才能自觉地形成工作思路进而用于指导护理行为。
但目前在进入临床实践后,临床教师和护理教师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上不能做到很好的衔接,加大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四、促进护理理论应用发展的对策(一)中国需要原创性护理理论:中国原创的护理理论应该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融入中医护理的精神,在借鉴西方护理的同时,融合中华民族的文化,结合中国护理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与西方护理理论的交汇、贯通,才能建立既体现临床护理实践的特点又符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原创理论。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应用理论避免生搬硬套:应注意理论的背景与实践的环境一致,例如避免将仅适应于患者的理论应用于健康人身上。
应用护理理论必须有足够的科研证据作为基础。
另外,有学者提出,目前大部分护理科研所依赖的理论基础不适合当前的临床现实,科研的结论没有反映临床实践。
这样就不能对临床实践起到导向作用,所以,科研问题的本土化也尤其重要。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临床护理教师应当有意识的积极引导和鼓励护士在护理实践中正确的应用护理理论。
护理理论来源于实践,护理理论又指导实践,如运用护理理论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发现护理问题,指导护士采取措施。
同时,护理实践又对理论不断进行验证。
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是矛盾的统一体,护理理论必须在护理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应用,才能不断发展。
(三)提高科室护士的理论的认知程度,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有专家指出,降低课程设置与实践的差距,转换教学模式,加强实践中的理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注重隐性课程的重要性,加强临床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是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有效机制。
此外,护理教师要发挥双师作用,护理教师不仅仅是大学讲师,更是临床护师。
双师角色对于加强临床与教学的联系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护士自身也要加强理论意识,护士如果只依赖于教科书将不会了解到她所在领域的最新进展,因此,护理人员要把握护理的概念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差距,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利用各种方法和渠道,把握护理理论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