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学分析视角评析
怀抱希望,但也正视现实的复杂和困难——读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
作者: 黄瑞祺
作者机构: 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台北11529
出版物刊名: 鄱阳湖学刊
页码: 123-12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国际政治;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公共政策;剑桥大学;自然灾难;极端天气;克林顿
摘要:英国知名学者、上议院议员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2009年出版的《气候变化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一书,率先从公共政策和国际政治的角度探讨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该书获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大力推荐,且上市不久就荣登美国亚马逊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足见其受重视之程度。
黄瑞祺先生是吉登斯过去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所指导的学生,他和黄之栋先生对吉登斯的这部著作分别发表评论.旨在站在学者的立场,呼吁全球正视当前极端天气或自然灾难频发问题的复杂性,呼吁“把暖化政治找回来”。
气候变化_怀疑论_分析及启示
气候变化“怀疑论”分析及启示赵宏图[内容提要]气候变化“怀疑论”由来已久,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后引发空前关注。
“怀疑论”者成员复杂,也并无统一理论观点,他们或质疑全球变暖的真实性和严重性,或质疑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性及当前应对措施的合理性。
“怀疑论”升温将使本已步履维艰的全球气候谈判难度进一步增大,但难以逆转国际社会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
从另一个角度看,“怀疑论”各种观点的披露也有助于使未来气候变化研究更加谨慎、全面,相关应对措施更加务实和理性。
[关键词]气候变化 怀疑论 全球变暖 I PCC 低碳经济[作者介绍]赵宏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环境等问题研究。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人类需大幅减排温室气体以应对全球变暖已成主流观点和联合国相关谈判的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全球变暖已成为气候变化的代名词。
但近年来质疑全球变暖的声音也在增强,特别是2009年底英国气候学界的“邮件门”、2010年初联合国报告一系列出错事件以及北半球罕见严冬等,使气候变化“怀疑论”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
“怀疑论”升温不可避免会使民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和支持率有所下降,未来联合国气候谈判难度增大,但国际社会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难以逆转。
同时,对主流观点的质疑与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国际社会在研究与应对气候变化时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促使相关气候政策更多基于理性的成本—效益分析而非对夸大的危险乃至世界末日的恐惧。
由来及演变气候变化领域有关全球变暖的争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国际社会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气候变冷。
1971年,丹斯加德(Dansgaard)等人根据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较早提出地球气候将进入冷周期。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环境研究所布赖森(B rys on)认为,地球正缓慢进入另一个大冰河期。
一批欧美知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召开题为“当前的间冰期何时及如何结束”的研讨会。
安东尼·吉登斯的理论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但是 , 在吉 登斯 此书问世之前 , 学术界并没 有从 政治学 那样 的情况 , 我们就 不再 有行动的余地 了, 一切都 为时 的意 义上探讨 过气候 变化 问题 , 没有理解 气候 变化 已晚。… 如 果我们再 不把气候 变化 问题 有效 地纳入 并 的社会学意义和 政治学意义。 吉登斯 对气候 变化政 治 的阐述可谓 广博 深厚 , 对
“ 登斯悖 论 ” 吉 主要 指这样 一种 困境 : 气候 变化 问
影 响。2 0 年 , 登斯再 出新著 《 09 吉 气候 变化 的政治 》 题尽 管是一 个结果 非常严重 的 问题 , , 但对于 大多数 公
民来说 , 在 日常生活中感受不直接 , 由于 人们 虽然 意识 在 当今 的这个世界 和时 代 , 气候 变化政 策是 一个 到 它的重要性 , 普通人 的 日常生活却鲜 有 因此发生 改
英 国著 名社会 学家 、 敦政治 经济 学院前 院长安 伦 去 的4 年 里 , 提 出的一 系列 理论对世界 产生 了重要 0 他 并迅速在全球学术界和政治界引起广泛关注。
一
、
破 解“ 吉登斯 悖论 ” —— 给各级 地方政 府 以节
东 尼 ・ 登斯是 当今世界 最重 要的思 想家之一 。在过 能减排降耗的动力与激励 吉
这本 书里 , 登斯特 别提到 了中国 , 中国治理 气候 变 部 的考核 指标 , 吉 “ 但是宣传 和推行都 不够 高调 , 目前来说
化 的决 策遇到 的最 大障碍就 是 中央政府 的“ 政治整合 ” 这一举措没有运行起来 , 其成效不彰是必然的。
和 “ 济整合 ” 经 在上令 下达 的过程 中 , 往往经 过层层 官
国家不能回避的重要主题。这一 问题 的解决最终要走 变 , 更没 有动 力做 出实质性的努力 , 几乎没 有人 以 自己
把“暖化政治”找回来——读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
[ 者 简 介 : 瑞 祺 (9 4 ) 男 , 作 黄 15 一 , 台湾 台 北 人 , 国 英
③ e
Wa:T e R n w lo oi e orc, y h ee a f Sca D m cay l
剑桥 大 学 国王 学 院社 会 暨政 治 学 系博 士 , 台湾 “ 中央 研 究
谲 ” 字 . 从全 球 暖化 的文献 分类谈 起 。 间搭 二 得 坊 上 “ 化 热 ” 出版 品 , 致 可分 为 四类 : 学 地 暖 的 大 科 述说 暖化 的成 因与危 险 ; 乐观 地 细数 创新 科技 与
后, 暖化成 了道 德议 题 。人 们 似乎 很难 再从 天上 重 返人 间 , 心静气 地 看待 围绕在 暖化 议题 旁 的 平
院” 美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要 从 事 欧 美 社 会 政 治 理 论 、 欧 主 马
C m r g: oi rs, 9 8 中 译本 《 三条 路 : 会 a bi e P lyPes 19 . d t 第 社 民 主 的更 新 》 ,台北 联 经 出 版 事 业 公 司 19 9 9年 出 版 ; 《 球化 与第 三条 路 》 台 北 松 慧 文 化 出版 社 2 0 全 , 0 5年
对 看 不见 、 不着 的问题 常 常睁 一 只 眼 、 摸 闭一 只 眼 . 虑 到 暖化 一 旦 成 真 时 的严 重性 , 们 至 少 考 我
要 也太 棘 手 , 们 不 该 眼 高手 低 , 不 能 空谈 国 我 也 际 合作 , 或把 问题 留给道 德 劝 说 , 忽 视 了国 际 而
关 系 中权 力 竞 合 的 张力 本 质 。吉登 斯 锐 利 地 看
不过 在 劝 人为 善 的 电影 《 不愿 面 对 的真 相 》 映 上
介绍吉登斯的《气候变化的政治》.
介绍吉登斯的《气候变化的政治》如果说《2012》和以前的灾难片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很多人看了之后,都明白这很可能不仅仅艺术家的无聊想象。
近年来,关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宣传铺天盖地,使得世界末日不再是抽象的神学概念而是可预见的未来。
但是尽管如此,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却鲜有因此发生改变。
对于这些宣传,人们听过,怕过,进而抛之脑后,继续自己的生活。
“吉登斯难题”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院长安东尼·吉登斯先生的新书——《气候变化的政治》,就是一本试图解决这一难题的书。
这被称为“吉登斯难题”,即由于气候变化的后果太抽象,与日常生活相隔太遥远,人们虽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却没有动力做出实质性的努力(Introduction, p.2)。
吉登斯说这本书旨在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到今天,仍有这么多人选择开极为耗油的SUV(运动功能型汽车)?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SUV的使用者——几乎没有人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回应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但吉登斯认为,问题并不主要存在每个个人身上——恰恰相反,政府和政治家应该对这种现状负主要责任。
他认为,我们现在缺乏一种关于气候变化的有效的政治,不仅缺乏成熟的政治理论,也缺乏成功的政治实践。
本书正是试图在现有的各种制度的框架内,提供一套新的政治思维,以帮助政府应对和处理气候变化。
所以,这是一本关于气候变化的政治而非气候变化本身的书。
政治的产生源于人的话语本能,因而政治话语在政治实践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吉登斯在展开自己的气候政治理论之前,首先批评了现有的气候变化政治思维和话语的局限。
第一,现在有关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宣传几乎全是负面的,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也大多是遏制、削减等消极措施。
这样做会造成“吉登斯难题”的放大,人们将更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二,现今气候变化的政治话语基本上来自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反思现代工业文明为宗旨的绿色运动(The Green Movement)。
环境正义与气候议题的政治化进程——吉登斯困境的解读与思考
环境正义与气候议题的政治化进程——吉登斯困境的解读与思考王书明;旷萍【摘要】根据吉登斯悖论,气候变化无形的、间接的后果源于温室气体排放国将风险转移至其他国家,或是将风险分摊,出现环境代内不公问题;当代温室气体排放国将风险转嫁给后代人,将风险继承,即出现环境代际不公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化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中产生的的环境不公问题,实现代内正义和代际正义,从而抑制气候变暖的进程.【期刊名称】《鄱阳湖学刊》【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气候变化;吉登斯悖论;环境正义;气候政治化【作者】王书明;旷萍【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所(系) 山东青岛266100;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X22现代气候变化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引起地球平均气温升高所造成的可能危害,如地球生态系统的改变、海平面上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过去150多年里,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随着工业化的扩张而增加,1901年以来,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74℃。
从1978年开始可以获得的卫星数据表明,北冰洋冰层的年均厚度正以每十年近3%的速度消融,夏季减少更快,超过7%。
北极冰冠的体积已不足50年前的一半。
在这段时期内,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了大约7℃。
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抑制全球变暖趋势,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的政治议题。
但正如吉登斯所言,在治理气候变化问题中存在“吉登斯悖论”①本文认为“吉登斯悖论”还是成为“吉登斯困境”更合适,理由详见王书明:《气候治理的困境与中欧认知共同体建设——从英国学者吉登斯的观点说起》,《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3年第2期。
现象,我们称之为“青蛙效应”,意即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尽管听起来很可怕,但它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是有形的、直接的、可见的,因此许多人会袖手旁观,不会对它们有任何实际的举动。
走出气候变化的囚徒困境
走出气候变化的囚徒困境作者:田方萌来源:《小康》2010年第03期《气候变化的政治》安东尼•吉登斯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35元英国学者吉登斯称得上全球思想界的领军人物。
在新著《气候变化的政治》中,吉登斯谈天说地,试图为全球变暖找出政治层面的解决之道。
德国法学家施米特曾言,根本不存在什么“全人类的政治”。
如果存在,那么全球变暖问题可能最接近这一概念。
而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大吊诡在于,谁都知道这样生活下去会发生什么,可谁都还是这么生活下去。
正如吉登斯所说:“⋯⋯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尽管看起来很可怕,但它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是有形的、直接的、可见的,因此许多人会袖手旁观,不会对它们有任何实际的举动。
”如何走出这一有史以来最大的囚徒困境?吉登斯首先批评了极端自然主义者,认定退回前现代社会根本不可行。
相反,穷国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才能抵抗气候变化的危害。
其次,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有望缓解温室气体排放,但前景尚不明朗,它们也有自身的代价和风险。
风能供应不稳定,核能价格居高不下,氢燃料用途有限,生物燃料甚至弊大于利。
吉登斯看好的对策,在于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敛合。
吉登斯花费大量篇幅讨论发达国家的对应措施,却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政治着墨甚少。
正如哥本哈根会议所展示的,这一问题的囚徒困境很大程度上在于南北国家不能达成合作协议。
我的美国朋友约翰是个生活简朴的环保主义者,骑自行车上下班,可他一天也得洗一回热水澡。
有一次我问他:“为了防止全球变暖,你能否像中国人那样一周洗两回澡?”约翰想了想,答道“可以!”他也许真能换种生活方式,大多数美国人就不干了。
老布什总统曾在里约热内卢峰会上公然宣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不容商量。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像美国人那样每天洗一次澡,这澡塘的蒸汽该往哪排呢?美国政论家扎卡瑞亚(Freed Zakaria)洞悉这一南北矛盾。
在华府的一次新书发布会上,他明确表示解决气候变化的唯一办法就是向中国和印度转移节能技术,“这两个国家不降低排放速度,你开发多少节能车都没用。
安东尼·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学分析视角评析
1 气候变 化的政治 学分 析背景 气候 问题 已然 成 为 世界 普 遍 关 注 的焦 点 ,这 一 点可 以在 20 09年哥本 哈根联 合 国气 候峰会 以及 2 1 00 年坎 昆世界 气候 大 会上 得 到 印证 。各 国如 同讨 论 国 家安 全般讨 论 全球 变 暖 ,在 承担 温 室 气 体减 排 义 务 上锱 铢必较 。政府 间气候 变 化委 员会 (P C 第 四 IC ) 次评估 报告 指 出 ,近 百 年来 ,全 球 表 面 的气 温 升 高 了 0 7 c ¨ 。气 候变 化如 果 得不 到 有 效遏 制 ,与 气 . 4【 = 候变 化关 系密 切 的一 些 极 端气 候 事 件 ( 如洪 水 、热 浪 、雪 灾和 风暴 、沙 尘 暴 、森 林 火 灾 等 ) 发 生 的 频 率 和强 度也会 有 所增 加 。气 候 变 化 会 对人 类 社 会 发 展 产生 深 远 的 影 响 ,甚 至 危 及 人 类 的生 存 和 发 展 。 更 重要 的 是 气 候 问 题 需 要 人 类 对 现 行 的科 技 体 制 、 政 治 体 制 、经 济 体 制 、生 活 方 式 等 进 行 重 大 改变 , 转 变传 统 思 维 方式 、重 新 调 整 价 值 观 念 。 因此 , 应 对气候变化需要彻底变革。 英 国学者安 东尼 ・ 登 斯 关 于气 候 变 化 的政 吉 治 学分析 框架 旨在从 政 治 的 角 度 ,解决 气 候 变 化 的 问题 。他以 自身名字命 名的 “ 吉登斯悖论” ( i Gd . dn aao)3 气 候 变 化 问题 的风 险 与人 类 对 该 es rdx [将 P 3
c mmu t h sc u e d s r a o c r By r c nsr ct g t r s o lmae ch ng o ni y, a a s d wi e p e d c n e n. e o tu i he wo d fci t a e,An h n d e s e p oe t n t o y Gi d n x lr s i fo t r p cie o oiia ce c r m hepe e t fp lt ls in e,a d s me s g sin o h r b e a e p o t d.Th sp p ra l z st c s v c n o ug e to sf rt e p o l m r r mp e i a e nay e heba k—
安东尼·吉登斯
安东尼·吉登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现代性讲义安东尼·吉登斯男爵(Anthony Giddens1938年1月18日-)英国社会学家。
1938年生于英格兰伦敦北部,早年曾在赫尔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学习。
后任剑桥大学教授。
伦敦经济学院前院长(1997-2003),中国社科院名誉院士,2004年,受封为“终身贵族”,出任英国上议院议员。
与伊曼努尔·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尔迪厄齐名,是当代欧洲社会思想界中少有的大师级学者。
他以结构化理论(theory of structuration)和对当代社会的本体论观点而闻名,他写了至少34本著作,70年代,吉登斯的学术成果开始陆续发表,其前期著述主要在于对以往社会学理论的梳理,后期以现代性的研究为主线。
安东尼·吉登斯不仅是孔德、斯宾塞以来英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而且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与罗尔斯、哈贝马斯等思想家一起引领了20世纪中后期全球社会理论的发展。
他对经典思想家进行了有深度的解读,把社会学研究方法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把有关"现代性"、"全球化"等问题的研究推到了全球学术研究的前沿,他所提出的"第三条道路"则深刻影响了20世纪末全球政治发展的方向。
第一,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
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吉登斯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进行了长达10年的反思,考察了现代社会理论的各种起源和内在不足,形成了两大著名的理论成果:《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
《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出版于1971年,它围绕着现代社会的产生、动力、问题和未来发展等主题,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三大思想家的著作进行了深度解读,梳理出现代社会理论的三根明显主线: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和理性化,同时还考察了三大思想家对后世社会理论的影响。
气候变化知识:气候变化和政治分歧
气候变化知识:气候变化和政治分歧近年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它对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其严重性不断增加。
尽管许多科学家和政治领袖都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但依然存在政治分歧和不同的意见。
气候变化已经开始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和环境。
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的农作物、水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南极洲和北极洲的冰川正在熔化,海平面不断上升,并且洪灾和干旱等频繁发生。
如今,气候变化也在威胁着全球的安全、财富和社会稳定。
尽管科学家已经证明了气候变化的存在和严重性,但政治领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却各不相同。
在大多数国家,气候变化被视为一个政党和立场问题。
有些政治领袖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紧急行动。
而其他政治领袖则认为气候变化的概念是虚假的,或者对经济发展更有利。
由于这种意见之间的偏差和争执,许多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会议都变得缓慢和困难。
这些谈判的目的是达成所有国家可以接受的协议,加强全球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但是,由于如此多的政治分歧,已经连续多年没有达成一个全球性的协议。
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委员会来说,这直接表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以便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有一个以行动为基础的协议。
尽管存在相当多的不一致意见,事实是,气候变化已经现实存在,并且正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因此,我们不能等待政治领袖来解决这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采取自己的行动,保护我们的星球和环境。
要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大部分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做贡献。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塑料使用、降低碳排放、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实行精简生活方式或反垃圾分类等举措。
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公益问题,每个人都有义务采取行动,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之,气候变化是一个极其影响全球的严重问题。
然而,由于政治上的差距和意见分歧,减缓气候变化的治理一直相当缓慢。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问题将变得更加紧迫,使得全球各个国家都必须采取行动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吉登斯悖论——精选推荐
吉登斯悖论“吉登斯悖论”:全球变暖带来的危险尽管看起来很可怕,但它们在⽇复⼀⽇的⽣活中不是有形的、直接的、可见的,因此许多⼈会袖⼿旁观,不会对它们有任何实际的举动。
然⽽,坐等它们变得有形,变得严重,那是再去临时抱佛脚,定然是太迟了。
得⾃吉登斯的新著《⽓候变化的政治》。
其实,从书的内容看,更准确的译名应该是《⽓候变化的政治学》(英⽂原书名:Th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
回归悖论。
悖论所揭⽰的,是⼈性中根深蒂固的⼀点缺陷:短视(需要中性地理解这个词…)。
明天不如今天,明年不如今年。
下辈⼦不如这辈⼦。
——这⽆⾮好与坏,不过是事实罢了。
背后的⼼理学根源,恐怕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
或者说,对未知的恐惧。
⼤学毕业论⽂写的是亚洲⾦融危机,研究的是⾦融风险是如何积累和传导,其中看到⼀位法国⾦融教授的paper, 他问了⼀个“天问”⼀般的问题:为什么利率⼀定是要是“正的”?换句话说,为什么未来的⼀分钱就不如现在的⼀分钱值钱?换句话说,当⼈们尝试把“未来的现实”“贴现”到此时此刻时,总会打个折扣,从⽽让“未来”变得不那么真实和有价值了。
所以即使如“吸烟有害健康”这样深⼊⼈⼼的认知,仍然⽆法阻⽌许多⼈今天去继续抽烟。
由此,吉登斯作了⼀个重要推论:与其消极地展现⽓候变化的恐怖⼀⾯,不如积极地把⽓候变化问题与其它现实的政治、经济和环境议题“敛合”(我居然查不到吉登斯的英⽂原⽂⽤的是那个英⽂单词……)。
这是唯⼀能够克服⼈类作为⼀个整体“短视性”的途径。
这⼀点,对于在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从事climate campaign的NGO同仁来说,尤为重要。
这不仅仅是⼀个单纯的communication 的问题,⽽是如何参与、影响和设定议程的关键问题。
例如,今年两会中“低碳经济”的提案风起云涌,其中却不见NGO朋友们的⾝影,即为⼀个反⾯的例证。
P.S. 到SEE半⽉,许多朋友问到有何感受。
可归结为8个字:如履薄冰,且谨且⾏。
介绍吉登斯的《气候变化的政治》.
介绍吉登斯的《气候变化的政治》如果说《2012》和以前的灾难片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很多人看了之后,都明白这很可能不仅仅艺术家的无聊想象。
近年来,关于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宣传铺天盖地,使得世界末日不再是抽象的神学概念而是可预见的未来。
但是尽管如此,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却鲜有因此发生改变。
对于这些宣传,人们听过,怕过,进而抛之脑后,继续自己的生活。
“吉登斯难题”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院长安东尼·吉登斯先生的新书——《气候变化的政治》,就是一本试图解决这一难题的书。
这被称为“吉登斯难题”,即由于气候变化的后果太抽象,与日常生活相隔太遥远,人们虽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却没有动力做出实质性的努力(Introduction, p.2)。
吉登斯说这本书旨在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到今天,仍有这么多人选择开极为耗油的SUV(运动功能型汽车)?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SUV的使用者——几乎没有人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来回应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但吉登斯认为,问题并不主要存在每个个人身上——恰恰相反,政府和政治家应该对这种现状负主要责任。
他认为,我们现在缺乏一种关于气候变化的有效的政治,不仅缺乏成熟的政治理论,也缺乏成功的政治实践。
本书正是试图在现有的各种制度的框架内,提供一套新的政治思维,以帮助政府应对和处理气候变化。
所以,这是一本关于气候变化的政治而非气候变化本身的书。
政治的产生源于人的话语本能,因而政治话语在政治实践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吉登斯在展开自己的气候政治理论之前,首先批评了现有的气候变化政治思维和话语的局限。
第一,现在有关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宣传几乎全是负面的,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也大多是遏制、削减等消极措施。
这样做会造成“吉登斯难题”的放大,人们将更没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二,现今气候变化的政治话语基本上来自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反思现代工业文明为宗旨的绿色运动(The Green Movement)。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简介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以批判的特点而著称,他的结构化理论最初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在与功能主义的抗衡中诞生的。
它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很长的时间,1984年出版的《社会的结构》是该理论最成熟、最系统的著述。
吉登斯的《社会的构成》可以看成是他的结构化理论的一次总结性描述。
这也是吉登斯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在书中,吉登斯主要论说了社会结构和个人能动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这也是社会学家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他通过对各相关学派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创造性论述,表达了自己的“结构化理论”,一种建立在结构二重性基础上的理论。
该理论通过对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反思,树立了自己的理论目标,即超越传统理论的二元分裂的局面,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他提出社会学所探求的社会结构,只有经过结构化过程才能得到说明。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内容结构化理论是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探究个人的社会行动及其能动性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他反对社会学理论传统上的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视为彼此独立存在的两极, 要么强调“社会结构的物化观”, 将社会结构视为独立于个人行动的象“物”一样外在于个人的实践的东西; 要么强调微观的个人行动、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和个人的意义建构, 将宏观现象还原为微观现象来解释的二元论观点, 认为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主观与客观双方都是相互包含的, 并不构成各自分立的客观现实。
他的这一辩证观点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的构成》一书中所阐述的结构化理论之核心——行动与结构的二重性原理中。
吉登斯将“结构”理解为不断地卷入到社会系统的再生产过程之中的规则和资源: 结构具有二重性,即社会结构不仅对人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 而且也是行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中介, 它使行动成为可能;行动者的行动既维持着结构, 又改变着结构。
气候的政治与政治的气候——全球气候变暖的政治哲思
作者: 王苏春[1];徐峰[2]
作者机构: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南京210044;[2]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学海
页码: 102-106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气候变暖;气候政治;吉登斯悖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气候正义
摘要:如何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了消解“吉登斯悖论”,依靠建设“保障型国家”的策略,促进“政治敛合”与“经济敛合”,实施“气候变化新政”之路颇有争议;当观察到自由民主制度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内在矛盾后,“摒弃自由民主制度,走向威权主义”的论调又太过虚幻与不切实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气候变暖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社会伦理,其批判固然有力,但政治目标却很容易陷入空想的窠臼。
作为最高层面道德价值规范出场的气候“总体正义观”是建基于整体共同利益之上,摒弃人们的自私自利,以最大的共同善为旨归,可以看做是当前合理公正地协调、分配气候资源与气候义务的有益尝试。
从赋权型到保障型——吉登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思想研究
气候 变化 问题 , 气 候变 化 问题 向政治 化方 向演 进 ,
其任 务是 对 全球 范 围 内有 关 气候 变 化及 其 影 响 、
气候 变 化 减 缓 和适 应 措 施 的科 学 、 技术 、 社会 、 经
济方面的信息进行评估。 ¨ 2 0 0 7年 , 联 合 国安 理
在 其著作 《 气 候 变化 的政 治 》中谈 到 了 国 家 和 政 府 在解 决气 候 变化 问题 中 的作 用 , 主张 国家 应该
成 为气 候变 化 的 主要 行 为 者 , 他指 出 , “ 工 业 化 国 家必须 在应 对 气 候 变化 方 面走 在 前 头 , 成 功 的机 会 将极 大地 取决 于政府 和 国家 。 ” 目标 的实现 需
伦 敦政 治经 济 学 院 前 院 长 、 剑 桥 大 学 国 王 学 院成员 、 英国知名学者吉登斯 ( A n t h o n y G i d d e n s )
来越 重要 的角 色 。1 9 8 8年 , 联合 国政 府 间气 候 变
化专 门委 员会 的成 立 , 标 志 着 多 数 国家 开始 关 注
和控 告 。 ” 1 9 9 2年 6月 , 联 合 国环境 与 发 展 大 会通
赋 权型 国家 的概念 是 由美 国加州 大 学伯 克 利 分 校社会 政 策 专 家 内尔 ・ 吉尔伯特 ( N e i l G i l b e r t )
教 授在 2 0世 纪 8 0年 代 后期 提 出的 , 之 后 他 在 其
对气候 变化 问题有 着密切 的关系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8 - 1 0
浅谈现代性及其超越--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述评
浅谈现代性及其超越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述评[ 论文关键词] 现代性风险全球化后现代性[论文摘要] 本文认为,在研究现代性的诸多理论流派中,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述评:现代性的性质与动力机制、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及全球化、现代性的“风险”、现代性的超越———后现代性。
女东尼·吉l斯(Anthony Giddens)是当代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在现代性力一而.他否定了‘,而现代性社会’的来临.认定当今社会处于一种‘高度现代,h} "AJc "},期现代性叮内状态.并把现代性视为当今社会学研究的个基本问题.他深刻闻述了现代性的本质.追溯了现代性产生的动力机制.并考察了现代性的四个重要的制度性维度.从某种意义讲.吉f斯的现代性理论让我们重新发现和认识了现代性.在研究现代性的诸多理论流派中‘吉斑斯的现代性理论司谓是独树一帜的。
一、现代性的性质与动力机制与那些从"}}!}h} ".“自山”.理性’来解释现代性的学者小同.作为社会学家吉斑斯主要是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看待现代性的.囚此.他总体上把现代性看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在((}J}}代性与自我认同》中他是这样定义现代性的:“已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起来的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向的行为制度与模式”.而后.他在一次访谈中.进-步将这个现代性的概念细化。
他是这样回答自己关于现代性的理解这个问题. "}+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与工业文明的缩略语。
比较详细的描述涉及:(1)对世界的一系列态度.关于世界向人类十预所造成的转变开放的想法二(2)复杂的经济制度.特别是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3)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
’既然吉"r斯把现代性大体看作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那么.这种制度与传统有什么小同呢?现代性与传统区别币」在?毫小夸张地说.这个问题是任币」致力于现代性研究的学者必须回答和而对的问题.吉"r斯的回答是:现代性是一种‘反思性"I内制度.在传统社会中.‘反思’因受到时问地域的限制小得小与社卜_的时空组织融为一体.而在现代性社会中.山于信息传播手段和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这种反思能够从传统中分离出来.对社会行为与实践进行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建构整个社会系统。
哥本哈根对世界和中国的教训
哥本哈根对世界和中国的教训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0年第1期为期12天的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尽管作了“加时赛”.会期比原计划延长了半天左右,但哥本哈根仍难以逃过像多哈世贸谈判一样的“惨败”命运,最后大会在一份没有约束力的声明下,草草收场。
这样的“黯然”落幕,使人类失去了一次通力合作共同迎接挑战的良机。
气候问题全面政治化气候问题一开始只属于科学范畴,联合国发布的几份气候报告,一直在强调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所导致,并且预测了50年后或在本世纪末之前,随着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国家或城市将面临被淹没的可能。
报告指出,全球气候改变带来的灾难,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
由于气候问题不可能靠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独立解决,这就涉及到具体国家的减少排放温室气体(减排)或放慢排放增长速度(缓排)。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等多数工业化国家自愿加入了具有约束性的《京都议定书》,通过《京都议定书》建立的机制,以资金援助及技术转让方式,减排或缓排,也就是说,在人类应对全球气候改变问题上,多数富国和工业化国家开了一个好头。
然而,温室气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之所以最早在发达国家提起,是因为他们工业化后转入整治阶段,需要在降低国内政治阻力的情况下,尽快完成旧有技术的淘汰和高碳高污染产业的转移,而随着这一进程的基本完成,他们之前借“历史责任”之道义、行转移排放之实的行动,就逐渐在国内失去强有力的支持。
欧盟一度在减排倡议中居于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但在哥本哈根及哥本哈根之后,他们充任领袖的意愿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他们囊中羞涩,与人们预期的减排40%中期目标相去甚远,并附上种种条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以及国内保守政治的压力。
所以,推动气候问题国际化的,是欧洲,而今天把气候问题政治化了的,也是工业化发达国家。
这迫使哥本哈根在原先确定下的《联合国气候问题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双轨谈判变得异常艰难,框架公约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被政治冲淡了。
气候政治:老欧洲的新世界主义
气候政治:老欧洲的新世界主义作者:吴强来源:《文化纵横》 2009年第5期吴强政治本来是一个很容易僵化的领域。
从古至今,纵有无尽的技巧或艺术,到最后,在希腊、罗马的经典中,在中外帝王将相的眼里,在今天中国的政治家、哲学家们看来,都不过是统治的方术,或者诸如敌我之分之类的简单原则,都只不过是为了实行权力分配而利用人类的一切资源而已。
这种政治观念太缺乏想象力,对其他的政治文明观察也很难逃脱类似窠臼。
比如对美国政治的了解止于三权分立,而忽略了其中所包含的大量的人类才智;对欧洲政治,也只会不屑地指其为乌托邦,或者跟随美国右翼的不屑目光视之为“老欧洲”。
不知从何时起,这个老欧洲开始让人无法淡定。
从“第三条道路”的提出,到武力解决巴尔干冲突,再到反对美国进攻伊拉克,出兵阿富汗,十余年间,老欧洲左右逢源,东扩中见统一、争吵中现共识,一派新政治气象。
其中,在世界政治舞台最耀眼的莫过于欧洲关于气候政治的主张,屡屡在联合国大会、G8峰会和全球公民社会组织活动中引领潮流、主导议题。
欧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等同于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代言者。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今年出版的一本新书《气候变化的政治》(以下简称《气候》),就反映了这一趋势。
吉登斯的气候变化政治学所谓气候政治,在吉登斯看来,是关于气候变化产生的风险和风险管理(《气候》,第7页)。
这一提法相当合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关于风险社会的假说,也是两人早期对“反思性现代化”或“现代性的后果”所作思考的一个交集。
因此,不难想见,在1992年贝克正式提出“风险社会”概念17年后,吉登斯的气候政治不啻为一个贝克式“世界风险社会”(1998年)的实例,充满了新欧洲的世界主义情怀。
吉登斯的这本新书也因此得到贝克“高度原创性”的赞誉。
不过,与风险不同,吉登斯所强调的气候变化还包括不确定性。
风险通常是可计算发生概率的,而气候变化还带来极高的不确定性。
这一不确定性超出了直接或间接经验的认识——怀疑全球变暖的人因为其方法论基础仍然停留在经验主义,而拒绝考虑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和生存引致的巨大不确定性。
气候亦是政治
气候亦是政治
吉登斯
【期刊名称】《财经》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气候变化并不是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悄然来临的。
相反,讨论气候变化及其后果的书早已是汗牛充栋。
对地球气候变暖的严重担忧,四分之一个世纪甚至更早以前就有人表示过了,但影响甚微。
【总页数】1页(P131)
【作者】吉登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气候变暖中的政治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吉登斯的气候理论为视角 [J], 马姗
2.气候的政治与政治的气候——全球气候变暖的政治哲思 [J], 王苏春;徐峰
3.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气候政治”博弈的新起点 [J],
4.浅论网络化建设亦是税务思想政治工作的趋势 [J], 胡军
5.气候变化是科学问题也是经济和政治问题──气候公约第二次缔约国会议及我国研究情况 [J], 曹凤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安东尼·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学分析视角评析
作者:孟蕾, MENG Lei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刊名:
科技管理研究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年,卷(期):2011,31(7)
1.吉登斯气候变化的政治 2009
2.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2006
3.希尔曼;史密斯气候变化挑战与民主的失灵 2009
4.ANTHONY;ELLIOTT Chancing our arm 2010(02)
5.CASTREE;NOEL Review of Th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外文期刊] 2010(01)
6.GIDDENS;ANTHONY Th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 2009
7.HERZOG,HOWARD 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2009
8.HELM D;HEPBURN C 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 2009
9.HULME;MIKE Review of The Politics of Climate Change 2009(05)
10.STERN,NICHOLAS Key elements of a Global Deal on Climate Change 2008
11.IPCC 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the Climate change 2007
1.孙伟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期刊论文]-中国经贸导刊2011(18)
2.近来若干重要国际问题的分析[期刊论文]-红旗文稿2010(6)
3.朱博.高冠新.ZHU Bo.GAO Guan-xin简论国际"碳政治"困局[期刊论文]-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07(3)
4.刘蓓.Liu Bei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新手段——气候科学政治化[期刊论文]-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6)
5.朱留财.王爱华.ZHU Liu-cai.WANG Ai-hua关于低碳经济的环境国际政治经济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环保产业2011(4)
6.李建勋.钟革资欧盟的气候变化政策概论[期刊论文]-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
7.刘德顺.马玉清.段茂盛关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政策研究——CDM的基本政策性问题[会议论文]-2003
8.孔凡立.罗月娥国际"碳政治"博弈与中国的对策思考[期刊论文]-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3)
9.任美锷气候变化对全新世以来中国东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2004,19(5)
10.郭忠华.Zhonghua Guo求解"吉登斯悖论":评《气候变化的政治》[期刊论文]-公共行政评论2010,3(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glyj2011070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