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周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2章-细胞周期-课件
![第12章-细胞周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4aaa8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6.png)
Minimum number of gamete types = 2n , In humans, n = 23
补充:植物细胞双线期一般较短,许多动物卵细胞中双 线期停留的时间非常长。人的卵母细胞在五个月胎儿中 已达双线期,而一直到排卵都停在双线期,排卵年龄大 约在12-50岁之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以及 无脊椎动物的昆虫中,双线期的二阶体解螺旋而形成灯 刷染色体,这一时期是卵黄积累的时期。
5)终变期:二阶体显著变短。由于交叉端化过程的进一 步发展,故交叉数目减少,通常只有一至二个交叉。核仁 此时开始消失,核被膜解体。
2、中期I 3、后期I
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 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染色体重组,人类染色体重
组概率有223个。 4、末期I 5、减数分裂间期。
(四)后期
指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当子染色 体到达两极后,标志这一时期结束。
后期A
后期B
(五)末期
末期是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至形成两个新细胞为 止的时期。末期涉及子核的形成和胞质分裂两个方 面。
1、子核的形成
末期子核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与前期相反 的过程,即染色体解聚缩,核仁出现和核 膜重新形成。核仁由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 中心形成(NORs),几个NORS共同组成 一个大的核仁,因此核仁的数目通常比 NORs的数目要少。
这一时期合成约0.3%左右的DNA,称为Z-DNA。
3)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的 时期。重组结。合成P-DNA。合成有组蛋白。rDNA扩 增。
4)双线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交 叉开始端化。联会复合体消失。形成灯刷染色体。
联会复合体
SC由两条同源染色体沿纵轴形成,外观呈梯子状。 SC 帮 助 交 换 的 完 成 , SC 上 有 重 组 节 (recombination
补充:植物细胞双线期一般较短,许多动物卵细胞中双 线期停留的时间非常长。人的卵母细胞在五个月胎儿中 已达双线期,而一直到排卵都停在双线期,排卵年龄大 约在12-50岁之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以及 无脊椎动物的昆虫中,双线期的二阶体解螺旋而形成灯 刷染色体,这一时期是卵黄积累的时期。
5)终变期:二阶体显著变短。由于交叉端化过程的进一 步发展,故交叉数目减少,通常只有一至二个交叉。核仁 此时开始消失,核被膜解体。
2、中期I 3、后期I
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向两极移动。 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染色体重组,人类染色体重
组概率有223个。 4、末期I 5、减数分裂间期。
(四)后期
指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当子染色 体到达两极后,标志这一时期结束。
后期A
后期B
(五)末期
末期是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至形成两个新细胞为 止的时期。末期涉及子核的形成和胞质分裂两个方 面。
1、子核的形成
末期子核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与前期相反 的过程,即染色体解聚缩,核仁出现和核 膜重新形成。核仁由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 中心形成(NORs),几个NORS共同组成 一个大的核仁,因此核仁的数目通常比 NORs的数目要少。
这一时期合成约0.3%左右的DNA,称为Z-DNA。
3)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的 时期。重组结。合成P-DNA。合成有组蛋白。rDNA扩 增。
4)双线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交 叉开始端化。联会复合体消失。形成灯刷染色体。
联会复合体
SC由两条同源染色体沿纵轴形成,外观呈梯子状。 SC 帮 助 交 换 的 完 成 , SC 上 有 重 组 节 (recombination
1.4细胞周期等课件
![1.4细胞周期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3f5756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9.png)
期、双线期、终变期等。
减数分裂 的前期I
细线期(leptotene stage, leptonema)
又称凝集期(condensation stage)、花束期, 主要特点: ◆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称二分体; ◆出现染色粒; ◆端粒与核膜相连,使染色体在核中呈花
束状。
偶线期(zygotene stage, zygonema)
2、有丝分裂是一次细胞周期,DNA复制一 次,分裂一次,染色体由2n→2n;减数分 裂是两次细胞周期,DNA复制一次,细胞 分裂两次,染色体由2n→1n;
3、有丝分裂中,每个染色体是独立活动;减 数分裂中,染色体要配对、联会、交换和 交叉。
4 、有丝分裂之前,经DNA合成,进入G2期 才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之前,DNA合成 时间很长(99.7%合成,0.3%未合成),一旦 合成,即进入减数分裂期,G2期短或没有; 5、有丝分裂时间短,1-2小时;减数分裂时 间长,20多小时至几年。
4 细胞周期与细胞类群
◆cycling cell(周期中细胞、持续分裂细胞) ◆终端分化细胞——永久性失去了分裂能力
的细胞。 ◆quiescent cell(静止期细胞、G0期细胞)
又称休眠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 不进行增殖,也叫静止细胞群,如某些 免疫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3
3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活动
中期I的特点
四分体共有四个着丝点:同源染色体上 的两个着丝点位于同侧,只与同侧纺锤体的 动粒微管相连;
而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两个着丝点 位于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动粒微管相连,最 后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后期I
◆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数量的减半,而 且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
减数分裂 的前期I
细线期(leptotene stage, leptonema)
又称凝集期(condensation stage)、花束期, 主要特点: ◆染色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称二分体; ◆出现染色粒; ◆端粒与核膜相连,使染色体在核中呈花
束状。
偶线期(zygotene stage, zygonema)
2、有丝分裂是一次细胞周期,DNA复制一 次,分裂一次,染色体由2n→2n;减数分 裂是两次细胞周期,DNA复制一次,细胞 分裂两次,染色体由2n→1n;
3、有丝分裂中,每个染色体是独立活动;减 数分裂中,染色体要配对、联会、交换和 交叉。
4 、有丝分裂之前,经DNA合成,进入G2期 才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之前,DNA合成 时间很长(99.7%合成,0.3%未合成),一旦 合成,即进入减数分裂期,G2期短或没有; 5、有丝分裂时间短,1-2小时;减数分裂时 间长,20多小时至几年。
4 细胞周期与细胞类群
◆cycling cell(周期中细胞、持续分裂细胞) ◆终端分化细胞——永久性失去了分裂能力
的细胞。 ◆quiescent cell(静止期细胞、G0期细胞)
又称休眠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 不进行增殖,也叫静止细胞群,如某些 免疫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3
3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活动
中期I的特点
四分体共有四个着丝点:同源染色体上 的两个着丝点位于同侧,只与同侧纺锤体的 动粒微管相连;
而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两个着丝点 位于两侧,分别与两侧的动粒微管相连,最 后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后期I
◆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数量的减半,而 且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
第章-细胞周期与胞质分裂张文举PPT课件
![第章-细胞周期与胞质分裂张文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7a1fb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7.png)
28
有丝分裂的机制
纺锤体微管的形成
动力微管 极微管 星微管
中心体的复制
中心体循环
.
29
染色体分离过程中的力
“拉力”
“推力”
根据力的不同,有丝分裂后期分为后期A,后期B
后期A:动粒微管的去装配产生的力,染色体向极运动;
后期B:极微管的聚合,染. 色体极分离运动
30
纺锤体微管运动机制
微管去聚合作用假说
解释后期A的向极运动 动粒微管不断解聚缩短,
将染色体拉向两级,解离 下来的微管蛋白在极微管 末端聚合,使极微管加长 机制:
微管插入动粒的外层,微管 蛋白在此去组装,ATP在此 过程中提供能量,驱动动力 蛋白的移动
.
31
纺锤体微管滑动假说
解释后期B的力 机制:
极微管伸长产生重叠 带;
.
M期中含有使松散
状态的染色质凝聚
的因子(细胞周期
调节因子)
12
促成熟因子的发现
用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作为研究对象
处于G2期,如果受到促分裂活性物质的诱导,则进入M期;
发现将M期的细胞质注射进卵母细胞诱导进入M期,表明M
期促进因子(MPF,促成熟因子)的存在
.
13
MPF(促成熟因子)
二聚体,细胞周期蛋白-CDK复合物
有丝分裂之前DNA已经合 成,进入G2期后分裂 时间短(1-2h)
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产生配子
2次细胞周期,DNA复制一 次,2n-n
染色体配对,联会,交换, 交叉
DNA合成时间很长,合成后 立即进入减数分裂期,G2期 短或没有
时间长(几十小时至几年)
.
42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共97张PPT)
![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共9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f7b76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b.png)
由星体微管、动粒微管(kinetochore microtubule)和重叠微管纵向排列构成纺锤
样。
星体微管: 围绕中心粒向四周辐射的微管。起主导
作用,逐渐构成其他类型的纺锤体微管。
动粒微管:极→染色体动粒
重叠微管(极间微管):极→极
星体微管
中心粒
横桥
动粒
中心体
极间微管 动粒微管
Cell Division and Cell Cycle
封闭式有丝分裂:
许多单细胞生物,如酵母、粘菌等,在 其细胞分裂整个过程中,细胞核膜均保持完 整,纺锤体形成及染色体分离均发生于核膜 内,纺锤体两极附着在核膜上。
而在大多数植物和动物中,细胞进行的 是一种开放式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中心粒
间期
赤道板
前期
收缩环造成的分裂沟
中期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第一次减数分裂进程中细胞内发生复杂
的生化和形态变化
1、前期 I (1)细线期:也称为染色质凝集期。
特点:在间期已经完成复制的染色质开始凝 集和同源染色体配对。
光镜下染色体仍呈单条细线状,染色单 体的臂未完全分离,可能与染色体上某些
DNA片段的复制尚未完成有关。
前期I(细线期)
(2)偶线期
二分体排列于赤道面上,动粒 四分体排列于赤道面上,动粒微管只与染 微管与染色体的两个动粒相连 色体的一个动粒相连(中期Ⅰ )
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
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后期Ⅰ )
末期 染色体数目不变
染色体数目减半(末期Ⅰ )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相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比分裂前少一半,子细
分裂结果 同,子细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细 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及子细胞之间均不
样。
星体微管: 围绕中心粒向四周辐射的微管。起主导
作用,逐渐构成其他类型的纺锤体微管。
动粒微管:极→染色体动粒
重叠微管(极间微管):极→极
星体微管
中心粒
横桥
动粒
中心体
极间微管 动粒微管
Cell Division and Cell Cycle
封闭式有丝分裂:
许多单细胞生物,如酵母、粘菌等,在 其细胞分裂整个过程中,细胞核膜均保持完 整,纺锤体形成及染色体分离均发生于核膜 内,纺锤体两极附着在核膜上。
而在大多数植物和动物中,细胞进行的 是一种开放式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中心粒
间期
赤道板
前期
收缩环造成的分裂沟
中期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第一次减数分裂进程中细胞内发生复杂
的生化和形态变化
1、前期 I (1)细线期:也称为染色质凝集期。
特点:在间期已经完成复制的染色质开始凝 集和同源染色体配对。
光镜下染色体仍呈单条细线状,染色单 体的臂未完全分离,可能与染色体上某些
DNA片段的复制尚未完成有关。
前期I(细线期)
(2)偶线期
二分体排列于赤道面上,动粒 四分体排列于赤道面上,动粒微管只与染 微管与染色体的两个动粒相连 色体的一个动粒相连(中期Ⅰ )
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
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后期Ⅰ )
末期 染色体数目不变
染色体数目减半(末期Ⅰ )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相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比分裂前少一半,子细
分裂结果 同,子细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细 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及子细胞之间均不
细胞周期及其划分ppt课件
![细胞周期及其划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61bfadad51f01dc281f179.png)
第一次减数分裂
• 1.前期Ⅰ • ⑴细线期:凝集(仍呈细线状)核及核仁体
积增大 • ⑵偶线期:进一步凝集、联会 • ⑶粗线期:凝集缩短、变粗、交叉互换 • ⑷双线期:联会复合体失去组装,交叉、
交叉端化 • ⑸终变期:短棒状、核仁消失、中心体复
制成、核膜解体、在纺锤体作用下染色体 移向赤道面。
• 后期Ⅰ
• 縊缩、内陷、分裂沟 • 细胞内部的囊泡聚集于收缩环处,继
而与收缩环临近细胞融合,形成新生 膜。 • ATP提供能量• 末期ⅠFra bibliotek • 胞质分裂
★减数分裂
• 特点: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 次,子细胞染色体减半。
• 意义:对于维持生物世代间遗传的稳 定性有重要意义。
• 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减数 分裂
• 组蛋白合成主要时期:与DNA复制 同步进行,相互依存。
• 组蛋白持续磷酸化
• 中心粒复制完成于S期:首先相互垂 直的一对中心粒彼此分离,然后各自 在其垂直方向形成一个子中心粒,作 为微管组织中心,随着细胞周期进程 的延续,在纺锤体微管、星体微管的 形成中发挥作用。
G2期为细胞分裂准备期
• 大量合成RNA、ATP及一些与M期结 构功能相关的蛋白质。
动力微管、极间微管
• 前中期
中期
• 主要特点: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 集,非随机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 面上,构成赤道板。
• 着丝粒均位于同一平面,两侧动粒均 面朝纺锤体两极,两个动粒上的微管 长度相等。
• 中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与后期
• 主要特点: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子代 染色体形成并移向细胞两极。
• 进一步分为:G1期 (DNA合成前 期)、S期(DNA合成期)、G2期 (DNA合成后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二、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20世纪70年代初,哈特韦尔 (Leland Harwell)和纳斯(Paul Nurse)博士分别以不同种的酵母为 材料,利用遗传学方法先后分离出 cdc28和cdc2基因。
这类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产物均为P34Kd的蛋白,称为P34cdc2 和P34cdc28, 它们本身不具有激酶活性,但和有关蛋白结合 后,可使多种蛋白底物磷酸化,因而它们统称为周期蛋白 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cdk激酶)。
7
限制点,R
限制点(R点):G1期对一些环境因素的敏感点,可限制正 常细胞通过周期。是控制细胞增殖的关键。
8
S期 S期:从DNA合成开始到DNA合成结束的全过程,是细胞增殖周 期的关键阶段。 主要特点: 1.DNA的复制 2.染色质组装 3.中心粒的复制
9
G2期 G2期 :从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前的时期,为有丝分 裂进行物质条件和能量的准备(加速RNA和有丝分裂相关蛋 白的合成) 。 1. 合成微管蛋白等纺锤体的成分; 2. 合成染色质凝集相关蛋白; 3. 合成M期调控蛋白; 4. 中心粒开始向两极移动,体积膨大。
5
代谢抑制法
胸苷是合成DNA的前体,是不可或缺的。其适当的浓度为 10-7~10-5mol/L。如果给与过量的胸苷(10-3mol/L)则引 起脱氧胸苷合成受到抑制,其结果DNA的合成也将终止。 在培养中的细胞给与过量的胸苷后,则S期细胞都会向G2、 M、G1前进,再次给药后,细胞大都被阻滞在G1/S期。 优点是同步化程度高,适用于任何培养体系。可将几乎所 有的细胞同步化。缺点是产生非均衡生长,个别细胞体积 增大。
cyclinA 在S期DNA合成的起始过程中起作用,当cyclinE降解后, 其作用可延续至整个S期。
cyclinB MPF的组成部分。 cyclinC G2 /M。
cyclinD 在G1期细胞越过R点向S期转变的过程中发挥调控作 用。
cyclinE 与S期的启动有关。
15
Hale Waihona Puke 周期蛋白A2R42
破坏框
6
第二节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动态
G1期 :细胞生长、分裂决定和复制准备 G1早期:合成三种RNA、cAMP、cGMP、核糖体、蛋白质以及 糖类。氨基酸及糖的转运迅速进行。 限制点:决定细胞将来是否分裂的关键点,又称R点。 G1晚期:急剧合成与DNA合成有关的酶(DNA聚合酶、胸苷 激酶)U蛋白、以及一种重要的酶调节物——钙调素,还进 行H1组蛋白的磷酸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RNA的合成。
第二十二章 细胞周期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姓名 贺颖
第一节 细胞周期的一些基本概念
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 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DNA合成前期(G1期)
细 胞 周
间期 interphase
DNA合成期(S期) DNA合成后期(G2期)
10
M期 M期 :染色质螺旋化变为染色体,并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的过程。同时伴有核的一系列变化和胞质分裂。
11
第三节 细胞周期的驱动力
一、细胞周期的引擎:Cyc-CdK蛋白磷酸化调控系统 二、细胞周期的原动力:周期性基因表达 三、细胞周期的清道夫:泛素化蛋白质降解系统 四、细胞周期的外动力:生长因子信号转导系统
如酵母细胞的周期蛋白:cln1、cln2、cln3、clb1、clb2、 clb3、clb4、clb5、clb6 ; 高等真核生物迄今为止已鉴定出周期蛋白有cyclinA(A1、 A2)、B(B1、B2、B3)、C、D(D1、D2、D3)、E(E1、E2)、F、G、 H等。
14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3
二、细胞周期同步化 选择同步化 选择同步化是根据细胞的体积、黏附性等的时相特征 来对不同时相的细胞进行选择和分离,从而实现细胞的同 步化。 诱导同步法 诱导同步法是在培养液中添加或去除某些成分,或者改变 培养温度,从而对细胞的生长进行阻滞或回复,将不同步 生长的细胞调整为同步生长,获得时相较为均一的细胞群。
4
细胞分裂收获法
M期细胞由于细胞骨架的变化,而使细胞变园。因而, 当细胞在培养皿表面贴壁生长时,由于M期细胞对培养 皿的黏着力减弱,只要轻轻摇动这些细胞就被分离出 来。用此法收集到的M期细胞构成一个同步化细胞群, 它们几乎立即就将进入G1期。优点:操作简单,同步 化程度高,细胞不受药物伤害。 缺点:获得的细胞数量较少。
12
Cyc-CdK蛋白磷酸化调控系统
CdK
Cyclin,Cyc
CdK是催化亚单位,Cyc是调节亚单位,两者结合才具有 激酶活性。由于Cyc呈周期性表达和降解,而CdK的激酶 活性是驱动细胞周期的关键。因此Cyc-CdK被称为细胞周 期引擎(cell cycle engine)。
13
一、周期蛋白
Timothy Hunt:首次发现了调节CDK 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期
前期prophase
丝裂期(M期) 中期premataphase mitotic phase 后期anaphase
末期talophase
细胞周期 中的细胞
2
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
不分裂细胞
连续分裂细胞 G0期
暂不增殖细胞
死亡
连续分裂细胞(cycling cell) 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休眠细胞(Go细胞) 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终末分化细胞 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性白细胞、红细 胞等等。
B1
R42
破坏框
C
D
E
Cln3 F G
周期蛋白框
相对分子质量
PEST
PEST PEST PEST PEST
48 X 103 48 X 103 33 X 103 32 X 103 44 X 103 66 X 103 87 X 103 29 X 103
均含有一段相当保守的搭配序列——周期蛋白框(cyclin box),周期 蛋白框介导周期蛋白的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CDK)结合。
二、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20世纪70年代初,哈特韦尔 (Leland Harwell)和纳斯(Paul Nurse)博士分别以不同种的酵母为 材料,利用遗传学方法先后分离出 cdc28和cdc2基因。
这类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产物均为P34Kd的蛋白,称为P34cdc2 和P34cdc28, 它们本身不具有激酶活性,但和有关蛋白结合 后,可使多种蛋白底物磷酸化,因而它们统称为周期蛋白 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cdk激酶)。
7
限制点,R
限制点(R点):G1期对一些环境因素的敏感点,可限制正 常细胞通过周期。是控制细胞增殖的关键。
8
S期 S期:从DNA合成开始到DNA合成结束的全过程,是细胞增殖周 期的关键阶段。 主要特点: 1.DNA的复制 2.染色质组装 3.中心粒的复制
9
G2期 G2期 :从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前的时期,为有丝分 裂进行物质条件和能量的准备(加速RNA和有丝分裂相关蛋 白的合成) 。 1. 合成微管蛋白等纺锤体的成分; 2. 合成染色质凝集相关蛋白; 3. 合成M期调控蛋白; 4. 中心粒开始向两极移动,体积膨大。
5
代谢抑制法
胸苷是合成DNA的前体,是不可或缺的。其适当的浓度为 10-7~10-5mol/L。如果给与过量的胸苷(10-3mol/L)则引 起脱氧胸苷合成受到抑制,其结果DNA的合成也将终止。 在培养中的细胞给与过量的胸苷后,则S期细胞都会向G2、 M、G1前进,再次给药后,细胞大都被阻滞在G1/S期。 优点是同步化程度高,适用于任何培养体系。可将几乎所 有的细胞同步化。缺点是产生非均衡生长,个别细胞体积 增大。
cyclinA 在S期DNA合成的起始过程中起作用,当cyclinE降解后, 其作用可延续至整个S期。
cyclinB MPF的组成部分。 cyclinC G2 /M。
cyclinD 在G1期细胞越过R点向S期转变的过程中发挥调控作 用。
cyclinE 与S期的启动有关。
15
Hale Waihona Puke 周期蛋白A2R42
破坏框
6
第二节 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动态
G1期 :细胞生长、分裂决定和复制准备 G1早期:合成三种RNA、cAMP、cGMP、核糖体、蛋白质以及 糖类。氨基酸及糖的转运迅速进行。 限制点:决定细胞将来是否分裂的关键点,又称R点。 G1晚期:急剧合成与DNA合成有关的酶(DNA聚合酶、胸苷 激酶)U蛋白、以及一种重要的酶调节物——钙调素,还进 行H1组蛋白的磷酸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RNA的合成。
第二十二章 细胞周期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姓名 贺颖
第一节 细胞周期的一些基本概念
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 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
DNA合成前期(G1期)
细 胞 周
间期 interphase
DNA合成期(S期) DNA合成后期(G2期)
10
M期 M期 :染色质螺旋化变为染色体,并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的过程。同时伴有核的一系列变化和胞质分裂。
11
第三节 细胞周期的驱动力
一、细胞周期的引擎:Cyc-CdK蛋白磷酸化调控系统 二、细胞周期的原动力:周期性基因表达 三、细胞周期的清道夫:泛素化蛋白质降解系统 四、细胞周期的外动力:生长因子信号转导系统
如酵母细胞的周期蛋白:cln1、cln2、cln3、clb1、clb2、 clb3、clb4、clb5、clb6 ; 高等真核生物迄今为止已鉴定出周期蛋白有cyclinA(A1、 A2)、B(B1、B2、B3)、C、D(D1、D2、D3)、E(E1、E2)、F、G、 H等。
14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3
二、细胞周期同步化 选择同步化 选择同步化是根据细胞的体积、黏附性等的时相特征 来对不同时相的细胞进行选择和分离,从而实现细胞的同 步化。 诱导同步法 诱导同步法是在培养液中添加或去除某些成分,或者改变 培养温度,从而对细胞的生长进行阻滞或回复,将不同步 生长的细胞调整为同步生长,获得时相较为均一的细胞群。
4
细胞分裂收获法
M期细胞由于细胞骨架的变化,而使细胞变园。因而, 当细胞在培养皿表面贴壁生长时,由于M期细胞对培养 皿的黏着力减弱,只要轻轻摇动这些细胞就被分离出 来。用此法收集到的M期细胞构成一个同步化细胞群, 它们几乎立即就将进入G1期。优点:操作简单,同步 化程度高,细胞不受药物伤害。 缺点:获得的细胞数量较少。
12
Cyc-CdK蛋白磷酸化调控系统
CdK
Cyclin,Cyc
CdK是催化亚单位,Cyc是调节亚单位,两者结合才具有 激酶活性。由于Cyc呈周期性表达和降解,而CdK的激酶 活性是驱动细胞周期的关键。因此Cyc-CdK被称为细胞周 期引擎(cell cycle engine)。
13
一、周期蛋白
Timothy Hunt:首次发现了调节CDK 功能的物质cyclin(细胞周期蛋白)。
期
前期prophase
丝裂期(M期) 中期premataphase mitotic phase 后期anaphase
末期talophase
细胞周期 中的细胞
2
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
不分裂细胞
连续分裂细胞 G0期
暂不增殖细胞
死亡
连续分裂细胞(cycling cell) 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 ·休眠细胞(Go细胞) 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终末分化细胞 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性白细胞、红细 胞等等。
B1
R42
破坏框
C
D
E
Cln3 F G
周期蛋白框
相对分子质量
PEST
PEST PEST PEST PEST
48 X 103 48 X 103 33 X 103 32 X 103 44 X 103 66 X 103 87 X 103 29 X 103
均含有一段相当保守的搭配序列——周期蛋白框(cyclin box),周期 蛋白框介导周期蛋白的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CDK)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