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

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计划及措施XXX(2022——2022)为贯彻落实某某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全省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全省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方案,参照《XXX中医专科基本标准》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三年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计划和措施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通过政府及市、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加快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努力建立起一个中医特色专科(中医科),带动全镇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需求,实现医院持续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一)工作目标在总结过去专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XXX大力扶持下,结合当前我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按照“学科建设是龙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关键,经费投入是基础,政策措施是保障”的建设思路,通过2-3年的努力,使中医XXX到县级水平。

至2022年底,在建成一个在县内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中医特色专科,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带动全镇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江集镇中医医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具体任务1、专科办法先进齐全,可以满足临床科研需求。

达到镇级以上程度的中医特色专科,医疗仪器设备和办法先进齐全。

2.专科人才梯队合理,“125”人才培养计划落实。

即:中医特色专科专科必须配置1名学术地位高、在全县同专业具有一定声誉的学科带头人,2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后备学科带头人,5名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业务骨干。

3.专科手艺优势明显,占据学科制高点。

具有较高的单病种质量管理程度,可以运用当代手段搜集、处理、利用前沿科技信息,掌握专科最新发展动态;可以承担县、镇相关专业科研项目和课题,胜任全县医学学科展开高新手艺的业务指导,在专科疑难危重病症的研究、医治方面居全县领先程度。

4.社会认知度高,专科效益显著。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中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关键信息项:1、专科建设目标2、建设内容与措施3、人才培养计划4、设备购置计划5、科研与学术交流计划6、质量控制与评估机制1、专科建设目标11 总体目标在未来X年内,将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成为在区域内具有领先水平、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服务优质的中医专科,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

111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目标提高专科门诊量和住院量,年增长率达到X%以上;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病床周转率;提高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使疑难病症的治愈率和好转率达到X%以上。

112 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目标掌握并开展X项以上先进的中医诊疗技术,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医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使专科病种的中医治疗有效率达到X%以上。

113 学科影响力提升目标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X篇以上,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X项以上;举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X次以上,与国内知名中医专科建立合作关系X个以上。

2、建设内容与措施21 优化专科诊疗环境改善门诊和住院条件,增加专科病床数量,优化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

211 加强专科病房建设按照中医特色病房的要求进行装修和布置,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设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

212 优化门诊布局设立独立的专科门诊区域,设置候诊区、诊室、治疗室等功能分区,方便患者就诊。

22 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中医专业人才,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

221 人才引进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医专业人才X名以上。

222 人才培养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内知名中医专科进修学习,每年不少于X人次;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

223 师承教育建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师承教育,培养中医传承人才。

23 提升专科医疗技术水平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优化诊疗方案。

231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应用推广应用针灸、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number {01}
目 录
• 中医“治未病”理念概述 •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需求分析 •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 中医“治未病”科运营与管理 •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风险与应
对措施 •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成功案例
分享
01
中医“治未病”理念概述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定义
程。
健全规章制度
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 度,包括诊疗规范、护 理规范、药品管理规范
等。
强化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 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和安全。
科室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根据科室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质 量、患者满意度等因素确定绩效
医生需求分析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需要具备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团队支撑

医生需要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和诊 疗技能,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
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能够 综合运用中医、西医、心理学等
多学科知识,提高诊疗效果。
03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科室布局与设施配置
科室布局
合理规划中医“治未病”科的空 间布局,确保诊疗区域、治疗区 域和辅助区域等功能区的划分清 晰,便于患者就诊和治疗。
工资。
设立奖励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医护人员进行表彰 和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
加强培训与职业发展
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 发展机会,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
力。
05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风险 与应对措施
政策风险与应对措施
政策风险

中医药医疗服务建设方案

中医药医疗服务建设方案

中医药医疗服务建设方案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文化财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被列为中国特色传统医学。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水平,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本文将围绕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基础设施建设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和提高服务能力的基础。

建设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完善的中医药医疗机构体系。

中医药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需要得到合理安排,可以根据地区特点和人口密度确定设置中医药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

2. 加强中医药医疗设施建设。

中医药医疗设施的建设需要兼顾中医药特色和现代化的要求,建议在设置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同时,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3. 建立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

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中医药医疗服务的精准和共享,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此,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中医药医生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加大中医药医学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力度,增加中医药医生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也应注重培养中医药相关专业人才,如中医药护理、针灸推拿等。

2. 提高中医药医生的职业水平和技能。

通过组织培训和进修,使中医药医生能够熟练掌握传统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

3. 引进和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大,需要加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三、医保政策支持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发展需要得到医保政策的支持。

建议:1. 增加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医保覆盖范围。

中医药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医保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以促进中医药医疗服务的普及和使用。

2. 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标准。

中医药医疗服务相对于西医药医疗服务的成本较高,需要通过提高医保支付标准来促进中医药医疗服务的发展。

关于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建设方案

关于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建设方案

关于我院中医科建设方案及构想儿科:张勇2016-06-06中医药在我国传承几千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及疗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中医药这种天然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日趋成为当今发展潮流,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尤为突出,我院亦需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中医药在妇幼保健中的应用。

中医药对妇幼健康事业具有特殊意义,中医药在预防、调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副作用小、风险低的特点,符合孕产妇及婴幼儿人群对治疗和用药安全性的需求。

关于建设中医科,我有以下想法:一、领导支持:中医科作为一个独立科室开科建设,首当其冲的必须是领导有志把该科建设好,建设强,建设成为特色专科,甚至成为我院“招牌产品”,加大该科扶持力度,科室医务人员才会全身心投入到该科室的建设当中来。

而不是一个空壳子,光有光鲜的外表而没有实在的内涵。

甚至只是打着中医科这个嘘头,而没有实际的行使领导能力。

二、机构健全:中医传统治疗有汤剂、针灸、推拿、中药煎药涂擦、中药敷贴、穴位贴敷、中药浴足、火罐、刮痧等。

加上现代研发的电子治疗仪、红外线治疗灯(神灯)、射频治疗、中频治疗、经穴治疗仪等各种治疗方法都应该尽量争取并应用到临床治疗中来,提高疗效。

单一的治疗方法毕竟是有限的。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最好是能引进一个妇幼专科的中医学科带头人,临床经验丰富、高学历、有名望者居之。

整合各科室已有中医师集中调配,加强交流与合作,始终坚信“一股绳”的力量,而非零散分配于各科室。

一来各科室主任主观性不同,对中医的看法不同,二来时间分配矛盾,三来不利于中医专科的研究及建设,四是各科室可能还会有利益纠葛,不利于各科室的和谐发展。

鼓励并加强对中医师的培养,派出进修、参观、学习外院的优势为己用。

四、加强宣传力度:万事开头难!新生命总是很脆弱的,这就需要加强中医特色的宣传力度,虽然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但我们毕竟是新生力量,还不成熟,人们还不熟知,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告诉他们。

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方案之建设任务

中医特色重点医院项目建设方案之建设任务

(一)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1.医院至少建设6个以上中医优势专科,并设有专病门诊,开设病房的中医优势专科病房数应≥6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90%以上。

开设病房的中医优势专科应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每个中医综合治疗室业务用房面积应≥30平方米。

配备中医诊断、治疗、康复、理疗等设备,设备配置达到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室建设要求。

围绕改善中医特色科室设施条件,科学合理规划业务用房建设布局,确定功能分区,科学地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2.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加强内涵建设,总结诊疗经验,制定并推广应用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升中医诊疗能力。

注重疗效总结,关键疗效指标体现中医药的相对优势和特色。

每个优势专科应确定至少3个主攻优势病种,依据主攻优势病种建设需求,配备相应的场地、设备、人员等支撑条件,推动病种诊疗及经验总结,形成可推广的中医诊疗方案并不断优化。

3.建设中医医疗技术中心,包括针灸治疗室、推拿室等中医传统治疗室及其他辅助用房。

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研发推广中医特色鲜明的专科诊疗技术,加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推广,提高中医综合治疗水平。

中医医疗技术中心(含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其中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4.医院应具备一定的综合服务能力,将中医药理论和方法与现代技术更好结合,为中医特色优势发挥提供保障和支持。

在满足基本设备配置的情况下,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按提供专科服务的需求选配设备。

5.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统筹医院资源,为中医优势病种高危人群,提供治未病服务。

开展治未病中心建设,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域、健康管理区域等,组织架构、人员队伍、设备配置、项目技术等达到《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要求,业务用房面积≥800平方米。

6.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统筹医院资源,为中医优势病种患者提供优质康复服务。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通过对卫生院中医药科室的合理设置、中医药设施设备的必要配备,满足中医药科室供给中医药效劳的功能需求,营造中医药效劳气氛,促进社区中医药效劳的进展。

一、中医药科室设置〔一〕卫生院1.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依据需要设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作为中医科的临床科室;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纳入药剂科统一治理;3.有条件的可设置名老中医专家门诊。

〔二〕卫生院、1.设置 1 个以上中医诊室,有条件的设置中医诊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供给代煎药物效劳。

〔三〕设置要求1.中医临床科室以集中设置为主,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效劳区,能够综合开展中医药效劳;2.中医临床科室实行中式建筑装修风格,营造古色古韵浓郁的传统医学气氛;3.中医诊室面积≥8平方米,一人一诊室,表达以病人为中心和保护病人隐私的效劳理念;4.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每床设置轨道式遮隔帘或移动式屏风,保护病人隐私;5.依据《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治理标准》设置中药煎药室;6.在中医药效劳区悬挂古代中医人物画像,塑立中医人物塑像,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塑像、宣传版面、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中医药基本学问和古代安康养生诗词;7.有条件的卫生院效劳机构中医科诊室、中药房应实施信息化治理。

建立中医医师工作站、中药房治理系统,开展中医药效劳“六位一体”的信息化治理,实施与预防保健、居民安康档案的信息实时交互、自动更、统计分析、动态管理。

二、设备配置〔一〕根本设备办公桌、办公椅、病人椅、脉枕、听诊器、血压计、诊查床、器械柜、出诊箱等。

〔二〕中医设备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 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

〔三〕中药房设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煎药机、包装机、冷藏柜等。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特色治疗室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特色治疗室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特色治疗室建设实施方案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特色治疗室建设实施方案摘要:为了提高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方案提出了针灸、推拿、中药煎药和中药浴室四个特色治疗室的建设计划。

该方案主要包括技术要求、建设指南、设备选型、人员培训和治疗流程等内容。

通过全面优化治疗环境、提供专业设备和培训人员,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治疗体验。

1. 引言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医学所取代。

为了挖掘中医的潜力,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中医医院需要建设具有特色的治疗室。

本方案致力于通过建设针灸、推拿、中药煎药和中药浴室,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 针灸治疗室建设2.1 技术要求针灸治疗室应具备卫生、安全、舒适、科学等特点。

根据临床需要,应配备适当数量的治疗床、诊断仪器和针灸器具。

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治疗器具的卫生和安全。

治疗室内应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2.2 建设指南针灸治疗室的建设应根据临床需求确定治疗床的数量。

根据针灸操作的特点,治疗室的布局要合理,床位之间的距离要适中。

治疗床的配备要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治疗室内要提供储物柜、诊断仪器和针灸器具的存放空间,并配备消毒设备。

2.3 设备选型针灸治疗室的设备选型要根据需求进行。

常见的设备包括治疗床、诊断仪器和针灸器具等。

治疗床应具备舒适的特点,有良好的支持性和可调节的功能。

诊断仪器要符合临床需求,并具有良好的易操作性和准确性。

针灸器具要具备卫生、安全和易使用的特点。

2.4 人员培训针灸治疗室的人员培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医护人员要具备针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针灸师要具备专业的针灸技能,并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2.5 治疗流程针灸治疗室的治疗流程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患者需要提供病历和病情资料,以便医护人员进行综合评估。

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方案

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方案

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方案卫生院中医馆建设方案1一、中医科室设置(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含民族医,下同)科独立设置,并设中医诊室(2个以上)、中医治疗室(2个以上)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煎药室、中药库、治未病室、示教室和候诊区等。

(二)中医科室集中设置,原则上设在机构的一楼或沿街等突出位置,装修装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并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诊区外悬挂“中医馆”、“国医堂”等牌匾(可按本地特点进行统一要求)。

中医综合服务区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80平米。

(三)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等基本设备,并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选配参考详见附表)。

二、中药房建设和药事服务(一)中药房原则上在中医综合服务区内相对独立设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国中医药发[20__]4号)进行建设。

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药斗)要结构规范合理、外观古朴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

(二)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应与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民族药制剂)原则上不少于300种。

(三)有条件的可设置煎药室提供煎药服务,其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平米;也可与上级中医医院或有合格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合作,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

三、中医药人员配备(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且应不少于2名。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二)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四、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一)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中医特色科室实施方案

中医特色科室实施方案

中医特色科室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中医特色科室是中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中医特色科室的建设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中医特色科室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特色科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中医特色科室建设的必要性。

1. 传承中医经典。

中医特色科室是传承中医经典的重要平台,通过建设中医特色科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医经典理论,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 提升中医服务水平。

中医特色科室的建设可以提升中医服务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中医治疗服务,增强人们对中医的信任和认可。

3.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特色科室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增强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中医药的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三、中医特色科室建设的实施方案。

1. 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特色科室的建设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支撑,需要加强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中医团队。

2. 学术研究与创新。

中医特色科室要注重学术研究与创新,积极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和中医药新技术的研发,不断提升中医治疗水平和疗效。

3. 服务模式创新。

中医特色科室要积极探索中医服务模式的创新,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和技术,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中医治疗服务,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4. 文化传承与交流。

中医特色科室要注重中医文化传承与交流,开展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强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理解。

四、中医特色科室建设的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

加大对中医特色科室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为中医特色科室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 资金投入。

增加对中医特色科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为中医特色科室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3. 管理规范。

建立健全中医特色科室的管理规范,加强对中医特色科室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中医特色科室的正常运行。

4. 社会支持。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共同推动中医特色科室的建设和发展。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中医重点专科建设4篇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中医重点专科建设4篇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中医重点专科建设4篇根据《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培养基层中医临床业务骨干,加强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我委将在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以下简称“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

为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特色,以学习研究和传承发扬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优秀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核心,提高中青年中医骨干的理论与学术水平、培养一批基层中医临床技术人才为导向,在学习与继承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基础上,做实、做强中医临床特色优势,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本市中医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水平全面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一支医术精湛、特色明显,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基层中医人才队伍。

二、建设任务为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建设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工作室,学习、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整理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辨证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的诊疗优势,促进中医特色优势的发展。

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以中医辨证思想为内涵的诊疗新技术、专科新特色、疗效新优势,促进中医临床诊疗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树立科学的中医发展观,通过名老中医专家传、帮、带,培养一批能够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专业素养较高的基层中青年中医专家和临床学科接班人。

三、建设周期“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

四、团队要求(一)工作室构成1.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以及5-9名继承人组成。

2.工作室负责人由名老中医专家推荐认可,要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高的临床水平、较强的综合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

中医堂建设计划方案doc

中医堂建设计划方案doc

中医堂建设计划方案篇一: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计划***中医医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计划为认真贯彻省、市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增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计划方案。

一、项目意义通过省级重点专科项目实施,增强医院重点支柱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医治费用,慢慢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中医专科,成为全省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专科建设发展计划(一)专科建设发展项目一、以诊治糖尿病及并发症为基础,创建**省重点中医专科——糖尿病专科;- 1 -二、以医治颈、肩、腰、腿痛病为基础,创建**省重点中医专科——疼痛科;3、以诊治各类骨伤、骨病为基础,创建***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病专科;4、以医治疼痛、痹症为基础,创建***重点中医专科——针灸科。

(二)专科建设发展目标一、增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知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20,专病≥10),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全省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加大专科资金投入,估计投入建设资金2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以自筹为主。

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需设备。

3、增强科室人材梯队建设,选勤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材,增强专科人材培育,踊跃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踊跃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深造学习。

4、不断增强专科专病的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使专科的病床利用率>90%,中医医治率门诊>85%,病房>70%,专科门诊量>全院1/10,县域外祸者比例>25%,出院患者随访≥20%。

- 2 -五、踊跃探索本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中医医治。

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海丰县中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为了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医院决定开展重点专科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中医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专科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目标根据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确定康复医学科、脑病科、骨伤科为中医重点专科,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1至3年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康复医学科进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力争进入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脑病科、骨伤科进入荆门市级中医重点专科。

使其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三、建设内容(一)制定实施方案。

康复医学科、脑病科、骨伤科根据《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和检查细则》(见附件)要求,结合专科发展实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建设计划,报请医院审核同意后开展建设。

(二)开展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契机和平台,有计划地选送专科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进修培养,逐步形成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建设周期内至少选派1名学科带头人培训进修1年以上、3名业务骨干培训进修6个月以上。

(三)改善基础设施。

在床位、人员、设备等方面对专科建设给予倾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专科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提高学术水平。

康复医学科、脑病科、骨伤科要制订专科3个重点病种的诊疗规范,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不断完善。

中医药馆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药馆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药馆建设实施方案一、目标和背景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为了保护和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以及提供更方便的医疗服务,我们计划建设一座现代化的中医药馆。

该馆将提供中医药咨询、诊断、治疗和药物配送等服务,致力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

二、建设内容和步骤1. 建设内容- 建设现代化的中医药馆。

该馆将设有接待区、诊疗区、药房和会议室等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需求。

- 配备先进的中医诊断仪器和设备,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配备合格的中医医师和药师,以提供专业的医疗咨询和中药制剂。

- 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以获取高品质的中药材。

2. 建设步骤- 确定建设地点和场地规划,考虑交通便利性和人流量等因素。

- 设计并建设中医药馆建筑,按照现代化标准进行选材和施工。

- 采购先进的中医诊断仪器和设备,确保提供优质的诊断服务。

- 招聘和培训合格的中医医师和药师,确保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 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进行科学的种植和养护工作。

- 设立管理和运营团队,确保中医药馆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三、预期效果1. 医疗服务效果中医药馆将提供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包括中医药咨询、诊断、治疗和药物配送等。

通过引进先进的诊断仪器、设备和专业人才,我们将能够提供准确、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2. 传统文化传承效果中医药馆将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通过展览、讲座和培训等活动,向公众传递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我们将为学生提供实机会,使得更多年轻人能够了解和热爱中医药传统文化。

3. 经济效益中医药馆将提供收费的医疗服务和药物配送,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保证馆内设备的良好运营和维护提供经济保障。

四、实施计划1. 时间安排- 招聘和培训:第1个月- 场地准备和装修建设:第2-5个月- 采购设备和药材:第3-6个月- 开展业务运营和推广:第6-12个月2. 资金预算- 场地租赁和装修费用:100万元- 设备和仪器采购费用:200万元- 药材种植和药品采购费用:50万元- 人员招聘和培训费用:50万元- 运营和推广费用:100万元五、风险管理- 风险一:市场需求不足。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一、背景和意义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中医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因此,在医疗机构中建设中医药科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科室可以满足广大病患对中医药治疗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传承。

二、建设目标1.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满足病患对中医药治疗的需求。

2.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传承,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3.组建高效的中医药团队,开展中医药科研和临床实践。

4.通过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接受度。

三、建设内容1.人员建设(1)由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造诣的中医药专家担任科室主任,充分发挥其在中医药领域的专业优势。

(2)聘请一批具有扎实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的中医师加入科室,提供专业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3)建立科研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中医药科研项目的开展,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

(4)引进和培养一批有潜力的中医药人才,为未来的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2.临床服务(1)开设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等不同专科门诊,为病患提供专业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2)结合现代医学手段,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与西医的优势。

(3)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为病患提供多样化的治疗选择。

(4)建立健全的中医药档案管理系统,为病患提供持续、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3.设备设施建设(1)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和需求的临床诊疗区,包括中医门诊、中药调剂室、中医技术操作室等。

(2)配置先进的中医药设备,包括针灸仪器、推拿床、药材炮制设备等,提高诊疗效果和服务质量。

(3)建设现代化的药房,设置专门的中药调剂室,确保中药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4.宣传推广(1)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推动中医药在公众中的认知和接受度。

(2)举办中医药讲座、义诊活动等,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中医药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通过对卫生院中医药科室的合理设置、中医药设施设备的必要配备,满足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功能需求,营造中医药服务氛围,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

一、中医药科室设置(一)卫生院1.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根据需要设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作为中医科的临床科室;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纳入药剂科统一管理;3.有条件的可设置名老中医专家门诊。

(二)卫生院、1.设置1个以上中医诊室,有条件的设置中医诊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提供代煎药物服务。

(三)设置要求1.中医临床科室以集中设置为主,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能够综合开展中医药服务;2.中医临床科室采取中式建筑装修风格,营造古色古韵浓郁的传统医学氛围;3.中医诊室面积≥8平方米,一人一诊室,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保护病人隐私的服务理念;4.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每床设置轨道式遮隔帘或移动式屏风,保护病人隐私;5.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设置中药煎药室;6.在中医药服务区悬挂古代中医人物画像,塑立中医人物塑像,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塑像、宣传版面、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古代健康养生诗词;7.有条件的卫生院服务机构中医科诊室、中药房应实施信息化管理。

建立中医医师工作站、中药房管理系统,开展中医药服务“六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与预防保健、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实时交互、自动更新、统计分析、动态管理。

二、设备配置(一)基本设备办公桌、办公椅、病人椅、脉枕、听诊器、血压计、诊查床、器械柜、出诊箱等。

(二)中医设备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

(三)中药房设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煎药机、包装机、冷藏柜等。

(四)配置原则1.基本设备按照诊室数量配置;2.中医设备按照中医科室设置情况配置;3.根据中医专科(专病)工作需要可增加设备配置;4.卫生院服务站设备配置可根据中医药科室设置情况进行适当删减。

(五)其它1.设立卫生技术人员信息公示专栏,有条件的可将中医药人员与西医药人员分别公示;2.有条件的卫生院可设置人工叫号系统或电子排队系统,避免围诊;3.在候诊区醒目位置免费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和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防治手册等;4.医务人员生活区与诊疗区分开。

中医药人员配备及培训一、从事中医药服务工作的人员范围(一)中医类别医师,包括聘任的和公立医院支援、巡诊的;(二)接受过系统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三)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药剂人员;(四)负责中医诊室和病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

二、配置原则(一)卫生院聘任的中医类别医师数应占医师总数的20%以上,保证每个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配备至少1名中医类别医师;(二)卫生院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三)卫生院服务站按照中医诊室(含针灸室、推拿室等)数量配置中医类别医师,没有中医诊室的,应有系统接受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临床类别医师;(四)从事社区中药饮片调剂工作的药剂人员应具有中药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

三、培训(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中医药人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卫生院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二)培训方式:1.建立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在职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机构内与机构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社区中医药人员培养机制,如外出参观学习、上级医院进修、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三基继续教育、专家专题讲座、疑难会诊讨论、拜师跟师学习、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各类竞赛、参加学术会议等;2.搭建发挥乡镇中医药人员作用平台,如建立中医团队,参与全科团队工作,在乡镇、村、家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药“六位一体”特色服务;(三)人员培训既要保证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学知识不断更新,也要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四)各类人员培训具体要求:1.中医类别医师(聘任)(1)已在卫生院中从事中医药服务工作,但未参加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应参加岗位培训,参考学时500学时(理论教学300学时,实践教学200学时),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2)新进入卫生院服务机构工作的中医类别医师,应参加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3)按“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缺什么,补什么”的继续教育;(4)按照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2.其它类别医师(1)对卫生院所有的其它类别医师重点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中药)》开展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2)对有意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其它类别医师,特别是卫生院没有配置中医类别医师的,除中成药合理应用培训外,还要开展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特别是火罐、刮痧、熏洗等中医非药物疗法;(3)应鼓励支持其它类别医师参加中医学历教育、西学中班等,参加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

3.药剂人员开展中药基本理论、药材辨识、中药配伍、饮片调剂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

4.护理人员开展中医辨证施护继续教育培训。

四、其它(一)中医类别医师第一执业地点在卫生院的,注册的执业范围为“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二)开展全科医师团队服务工作的卫生院,每个团队至少配置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三)充分利用返聘的老中医药专家和公立医院支援、巡诊专家的技术力量,采取跟师学习、团队服务等方式,对本卫生院服务机构医师进行传帮带,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四)建立按照中医药工作质量和数量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度,鼓励应用中医药服务;(五)采取选聘中医骨干医师或首席医师,推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员,组织先进风采展示演讲等方式营造支持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氛围,鼓励医师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居民选择中医药服务。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针对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疾病的流行趋势,制定并实施中医干预方案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普及中医疾病预防知识,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居民开展养生保健,增强居民健康意识,达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调护、瘥后防复,提高辖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基本原则(一)定期体检,见微知著;(二)重视先兆,截断逆转;(三)安其未病,防其所传;(四)掌握规律,先时而治;(五)三因制宜,各司法度。

二、服务对象(一)全体辖区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二)重点人群:以辖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为重点。

三、内容与方法(一)中医药预防与养生保健主要服务方式:1.针灸养生、推拿按摩及经络养生;2.四时养生;3.食疗与药膳;4.冬病夏治、夏病冬治;5.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及气功导引等。

(二)主要内容1.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结合人群体质状况、生活方式、多发疾病谱等,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方案,为不同人群提供相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2.针对季节性易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并采取中医药干预措施,如在流感易发期,发放艾叶燃熏,板蓝根等中药煎水服用;在过敏性疾病易发期,采用中药熏鼻喷喉等方法延缓发作;在节假日前后进行脾胃调理等;3.针对孕产妇,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如饮食起居指导、常见病食疗、康复训练指导、产后心理辅导等;(1)孕期保健。

普及孕期中医保健知识及分期保健要点,包括情志调摄、饮食起居、健康检查、用药指导等保健服务;(2)产后饮食起居指导。

产后宜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忌辛辣或肥甘厚味,免伤脾胃;适当饮用补血、祛瘀、下乳的药膳;多吃流质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产妇忌食刺激性食品,勿滥用补品;(3)产后常见病食疗。

脾胃虚弱者可服山药扁豆粳米粥;肾虚腰疼者食用猪腰子菜末粥;产后恶露不净者可服当归生姜羊肉汤或益母草红糖水、醪糟;(4)产后康复训练指导。

通过中医手法刺激穴位和专人指导运动训练,防治产后病;(5)产后心理辅导。

预防产后抑郁症,主要表现是产妇在产褥早期出现的以哭泣、忧郁、烦闷为主的情绪障碍,此时应进行心理疏导,并加服补血养肝疏肝理气中药;(6)哺乳期饮食指导:若乳汁不足,可多喝鱼汤、鸡汤、猪蹄汤等。

断乳可采用中药的方法回乳,用炒麦芽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乳房局部做湿热敷。

4.通过健康教育,向中年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社区居民宣传相应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知识以及中医药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包括饮食起居、健身运动、心理调适、疾病预防、调护等;5.卫生院服务中心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应用《中医基本体质分类量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对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种体制类型的不同人群指导个体化调护方案,指导居民的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摄、动静养生和经络腧穴按摩保健等;6.在社区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活动,传授养生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普及扇舞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

四、其它(一)有条件的卫生院可开展中医体检,进行体质辨识服务;(二)依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构建中医药特色的动态全程的辖区居民健康状态信息平台。

中医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