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文化常识教师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文化常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册: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

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

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

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

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精)

必修一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烛之武退秦师》(1)文学常识填空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A《左传》《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编年体春秋鲁左丘明春秋B《公羊传》《谷梁传》(2)《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

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4)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5)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

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汉朝开始公之上设王爵;王爵只封给开国功臣。

品级是官职的等级,与爵位是两码事。

爵位是世袭的,品级不能世袭。

《荆轲刺秦王》(1)《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我们学过其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荆轲刺秦王》。

高考语文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附录 必修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含解析

高考语文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附录 必修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含解析

附录必修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汇编[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荆轲刺秦王]1.至易水..上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2.①为变徵..之声②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4.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鸿门宴]1.沛公欲王关中..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等数种不同的山,因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文中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3.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叫巡幸。

教师资格考试 文化常识

教师资格考试 文化常识

第一章文化常识重点提示1.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2.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3.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二至三岁的儿童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加冠:又称“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男子三十岁不惑:指男子四十岁知命:又称“知天命”、“半百”,指男子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4.传统节日:春节:正月初一,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现今称春节。

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人曰:正月初七,主小孩。

元宵节:正月十五,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吃元宵、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清明前一、二日,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等。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女子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又叫“鬼节”,祭祀鬼神。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全家团聚吃“年饭”、“守岁”、“庭燎”、放鞭炮等。

5.喜事简称:花烛之喜(结婚)、于归之喜(出嫁)、乔迁之喜(迁居或升官)、弄璋之喜(生男孩)、弄瓦之喜(生女孩)、弥月之喜(孩子满月)6.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7.三公:周立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西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六国论-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教师版)

六国论-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古诗文解析+情景默写(教师版)

六国论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苏洵(1009 -1066) ,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巻,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侍于世。

2.文化常识A.论: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六国论”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

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B.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3.文本分析(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

开篇带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并紧扣文题,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六国破灭的原因(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译文: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

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

此处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一个分论点)和“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二个分论点)两个方面来说。

照应前文,说明“弊在赂秦”的道理,指出赂秦的危害。

(3)故曰:弊在赂秦也。

译文: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4)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译文: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以双方土地消长的情况,证明由于“赂”而造成的得失远远超过“战”而造成的得失。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选择题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文化常识选择题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化常识选择题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A.孝悌:孝,指兄弟姐妹的友爱;悌,指对父母还报的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B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C.统治天下的君主、帝王均称为“皇帝”,又称为“天子”。

古人认为君主、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其政权是受天命建立的。

D.连衡: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

B(A.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姐妹的友爱C.“皇帝”始于秦王嬴政。

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

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为“始皇帝”。

此后,历代封建君主均称为“皇帝”,俗称皇上。

D.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也作“连横”.选项说的是“合纵”)2.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A.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B 战国“四公子”: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孟尝君田文、齐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C.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

也叫“百粤”。

D.阡陌:在广袤田野上呈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

阡,南北走向的田埂;陌,东西走向的田埂。

B应为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3.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B.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高中5个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5个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5个文化常识教案一、《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选取唐诗三百首中的精品,通过讲解其韵律美、意境深远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通过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学会欣赏并分析诗词的艺术魅力。

二、《世界历史大事记》了解世界历史对于培养国际视野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梳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古希腊罗马文明、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通过对这些历史节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还能深刻理解这些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本教案旨在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庆祝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习俗和故事。

通过对节日文化的深入探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西方艺术流派概览》西方艺术史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探索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的各个艺术流派,如印象派、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

学生将通过学习艺术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艺术鉴赏能力。

五、《科学方法论基础》科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探索真理的方法。

这个教案将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和验证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五个教案范本,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和探索文化知识的大门。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构建起坚实的文化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底色。

在实施这些教案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使课堂成为知识的交流场和智慧的火花碰撞地。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文学常识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文学常识

必修1 文学常识1、《雨巷》戴望舒:30 年代“现代派”诗人的领袖。

因成名作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2、《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现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4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 年以后250 多年的许多史料。

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左丘明另著有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传”是解释经书的文字。

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则是西汉刘向编订,写的是战国历史,但不属于先秦散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东汉班固的《汉书》5《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 篇。

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6 、《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 篇,它包括12 本纪(帝王传记)、30 世家(诸侯传记)、70 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 表、8 书,共130 篇。

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

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87 ),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韵之离骚” 。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原名周树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 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华盖集》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8、《小狗包弟》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灭亡》等,中篇小说《寒夜》等,以及散文集《随想录》等。

高中语文必修2文化常识选择题(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2文化常识选择题(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2文化常识选择题《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全集(教师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全集(教师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全集(教师版)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教师)

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教师)

高中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空山道人邮箱:Cam9509@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一单元qìn(沁)园春分mì(泌) 百gě(舸) zhēng(峥)嵘寥kuò(廓)万户hóu( 侯 ) 挥斥方qiú(遒) màn(漫)江 màn(谩)骂xié(携)来浪è(遏)飞舟漪lún (沦)páng(彷)徨寂liáo(寥)惆chàng(怅)凄wǎn(婉)颓pǐ(圮)青xǐng(荇)浮zǎo(藻)长gāo(篙)长gāo(篙) hāo草(蒿)枯gǎo(槁)斑lán(斓) shēng(笙)箫青tāi(苔)漫sù(溯)荆jí(棘)火bō(钵) niǔ(忸)怩麦zāo(糟)发jiào(酵) dùn (炖) 肉团jī(箕) 凌wǔ(侮)chì(叱)骂踟chú(蹰) duò(舵)手 qióng(跫)音春wéi(帷)窗fēi(扉)彳chù(亍) 流lán (岚)雾ǎi(霭) 和ǎi (蔼)第三单元洗dí(涤)尸hái(骸)浸zì(渍) 立Pū(仆)风尘púpú(仆仆)gàn练(干) chà异(诧) 长歌dàng哭(当) 桀ào (骜) lìn屋(赁) chuāng伤(创) zhǎn转 (辗) 作yī (揖) tǎng使(倘) 解pōu (剖) 步lǚ(履) 谦xùn (逊) bǐng息(屏) duò入(堕) ní帽(呢) xīxī攘攘(熙熙) 殒身不xù (恤) lì临(莅) 激kàng (亢) guān寡(鳏)第四单元紫jīng (荆) 易zhì (帜) 停bó (泊) 超zài (载) 登zǎi (载)mēng骗(蒙) měng古 (蒙) 婆suō (娑) è梦(噩) xī笑(嬉) zhuàn写(撰) chú菊(雏) zhì息(窒) bō夺(剥) bāo皮(剥)夏yǎn (衍) lòng堂(弄) 游shùi (说) qì据(契) dìng壳(锭)ǎo断(拗) ào口(拗) 执niù (拗) hǒng骗(哄) 起hòng (哄)气hōnghōng (哄洪) ruò(偌)大污miè(蔑) chuǎi测(揣) chuāi着(揣)挣chuài (揣) yì年(翌) héng亘(横) hèng财(横) 酝niàng (酿)zuō坊(作) 一鼓zuò气(作)二、辨析下列汉字的字形第一单元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彷徨惶然惋惜哀婉颓圮杞人忧天祭祀沉淀纸锭绽放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无耻谰言斑斓波澜朔风追溯挑衅 河畔 碾碎 辗转 堤堰 揠苗助长 偃旗息鼓 凌侮 陵墓 棱角忸怩 纽扣 枢纽 心扉 雨雪霏霏第三单元⎩⎨⎧捍卫精悍 ⎩⎨⎧陨石殒身不恤 ⎩⎨⎧邮戳屠戮 ⎩⎨⎧翻译演绎 ⎩⎨⎧赡养瞻仰 ⎩⎨⎧暴躁枯燥 ⎪⎩⎪⎨⎧姹紫嫣红叱 咤诧 异⎪⎩⎪⎨⎧编辑缉拿作揖 ⎪⎩⎪⎨⎧赡养瞻仰屋檐 ⎪⎩⎪⎨⎧屐 齿如弃敝屣步 履⎪⎪⎩⎪⎪⎨⎧箪食壶浆殚精竭虑肆无忌惮弹冠相庆 ⎪⎪⎩⎪⎪⎨⎧间谍通牒影碟喋血 第四单元撤离 车辙 清澈 步履 木屐 草屦 废墟 嘘寒问暖 谄媚 陷阱循着 遁世 黯然 谙熟 元宵节 诞生 涎皮(1)戊 戌 戍 戎 戒戊:读w ù,注意字形——内中空空,注意字义——天干第五位,如“戊戌”。

必修一、必修二课本中相关文化常识 -【完整版】

必修一、必修二课本中相关文化常识 -【完整版】

一、必修一、必修二课本中相关文化常识必修一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定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2、《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的,共33篇,属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3、《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司马迁另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其坚毅之品质为历代传颂。

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

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必修二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

原本只称为“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编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共 305篇,故又称作“诗三百”。

《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间有杂言。

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在章法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采薇》即是一例。

必修下语文文化常识

必修下语文文化常识

必修下语文文化常识
必修下语文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文化常识:包括称谓、官职、天文、地理、节气、礼俗等。

2. 古代文学常识:包括古代诗人、文人的生平事迹,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代表性作品的作者、名称,以及不同文体的特点等。

3. 古代史实常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

4. 古代艺术常识: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5. 古代科技常识:包括古代科技成就、重要发明和科学理论等。

6. 古代教育常识:包括古代教育制度、学校类型、教学方法、教育思想等。

7. 古代哲学常识:包括古代哲学思想、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等。

以上是必修下语文文化常识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有所不同,建议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掌握。

必修文化常识教师版

必修文化常识教师版

《必修四·文化知识》单元回归评论单班级:组名:姓名:时间:【高考考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有关要求: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内容和文字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培育文语言感。

背诵必定数目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认识有关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丰富文化累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命题规律:1、考察形式: 2015 年起新课标全国卷将文化知识题列为文言文阅读的第二个题目,分值 3 分,考察形式为客观选择题。

波及古代文化知识的词在实质上属于实词,能够看作是实词中特别的一类。

2、考察内容:古代文化知识内容十分宽泛,从近两年来的高考真题看,常有的考察角度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制风俗;④古代的时间和地理方向;⑤先人的称呼;⑥文学典故和知识【知识建构】【问题解决】请依据课文说明及工具书,达成以下文化知识的累积。

1.读尽缥缃万卷书:缥,青白色的丝织品。

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先人习习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此后用作书本的代称。

2.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此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余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3.《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4.戏曲中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元杂剧角色主要有:卜儿(老年妇人)、冲末(男副角)、正旦(女主角)、净(性情恶劣,行为粗野的人)、孛老(老年男性)、孤(官员)、外(老年男子)等。

5.《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入耳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己就拥有悲伤的成分。

6.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期间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模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战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封狼居胥:狼居胥,即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一说今内蒙古狼山。此山地处荒漠,鲜有草木,且长年风大沙多。
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汉人的最高荣誉之一。
9.三公九卿: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即设三公九卿(《礼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殷亦三公九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通典·职官一》),也有的说三公为司马、司空、司徒,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秦朝以丞相取代三公,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
命题规律:
1、考查形式:2015年起新课标全国卷将文化常识题列为文言文阅读的第二个题目,分值3分,考查形式为客观选择题。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词在本质上属于实词,可以看作是实词中特殊的一类。
2、考查内容:古代文化常识内容十分广泛,从近两年来的高考真题看,常见的考查角度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和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和常识
18.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19.游于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26.武,字子卿;张衡,字平子: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施,对于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郊县:由都城的经济县和一般县构成,集中手工、冶铁、技术等生产活动—经济型的卫星城。一般县城人口规模2-3万人,经济萧条,人口稀少。
22.举孝廉不行: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3.公车特征: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24.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25.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实际指的是自请退职。
15.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16.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17.且陛下春秋已高:对对方年龄的一种委婉说法。一般出现于形容青壮年以上的年龄。春秋是年龄代称,高即年长,春秋已高是指对方年纪很大。
3.《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4.戏曲中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元杂剧角色主要有:卜儿(老年妇人)、冲末(男配角)、正旦(女主角)、净(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孛老(老年男性)、孤(官员)、外(老年男子)等。
5.《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6.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7.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知识建构】
【问题解决】
请根据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完成下列文化常识的积累。
1.读尽缥缃万卷书: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
2.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10.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11.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12.布衣之交:布衣:古代贫民的衣着。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13.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14.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必修文化常识教师版
———————————————————————————————— 作者:
———————————————————————————————— 日期:
《必修四·文化常识》单元回归评价单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高考考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化常识”的相关要求: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内容和文字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20.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太学零落。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
21.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